小时候奶奶讲的有趣的故事

时间:2023-07-01 03:41:08 作者:Coler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Coler”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小时候奶奶讲的有趣的故事,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小时候奶奶讲的有趣的故事,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小时候奶奶讲的有趣的故事

停电了,好热啊,奶奶摇着扇子从房子里走出来,“乘凉啦,乘凉啦”。

于是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们,喵喵叫着,汪汪跳着,叽叽喳喳吵着闹着围了过来,大家都说:“奶奶,奶奶,给我们讲个故事吧,讲个故事吧!”

奶奶看了看大家,说“好吧,讲个什么故事呢?”“就讲个停电了的故事吧,吱吱,好不好?”这个声音是谁啊?奶奶向上推了推老花镜仔细一看“哦,原来是小老鼠啊”奶奶说“好吧,那就讲个停电了的故事吧”。

从前,有一个国王,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想知道如果世界上没有了电,自己的国家会是什么样?于是他下令所有的发电站都不准工作,全国上下顿时之间没有了电。妈妈们焦急的说“我的蛋糕还没烤好呢,停电了,宝宝不是没有蛋糕吃了吗?”爸爸们忧虑的说“嘿,没有电了,我可没法工作啊,这样我怎么赚钱养家呢?”小宝宝们嘟着嘴吧说“我不能看卡通片了!”

国王看到人们因为停电而不能开心的生活,感到很有趣,这时他觉得饿了,就按下电铃让人送吃的来,可是按了很久铃也不响,国王很气愤,大声的叫了起来“怎么回事?为什么没有人来?”仆人们走过来说“启禀国王陛下,因为王宫里也停电了”。国王吵着“我不管,叫厨师送东西来给我吃!”厨师来了,双手一摊,回答说“对不起,国王陛下,因为没有电,我什么东西也做不了啦”。国王气极了,大吼“发电!快叫发电工人们去发电!我要吃饭!”

所有的发电工人都高兴的欢呼起来,他们又可以工作了,妈妈们高兴的说“宝宝又可以吃上好吃的蓝莓蛋糕了!”爸爸们开心的说“哈哈,我又可以工作赚钱了!”小宝宝们咧开小嘴巴笑了说“我又可以看卡通片了!”

国王呢?一边吃着东西一边说“不好玩,不好玩,停电一点也不好玩”。

讲到这里,奶奶停住不讲了,大家都急了,七嘴八舌的问奶奶“后来呢?后来呢?”老奶奶摇着扇子说“后来?后来我们这里也来电了啊”。

这时大家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来电了,小动物们高兴的跳了起来,唧唧喳喳的吵着“来电了!来电了!”老奶奶也笑了,“来电了,那就好好的珍惜电吧”。

篇2:小时候奶奶讲的有趣的故事

吃饭了,吃饭了!”这是妈妈在招呼我们去吃饭。

我无精打采地走到餐桌前。奶奶看见了,问我:“怎么了?有什么不顺心的事?”

“奶奶,老师让写庆祝春节的作文,可是我不会写!”我垂头丧气地说。

“是啊,你才10岁,让你写我们国家的事,真是难为你了。你看,奶奶都60岁了,还不知道怎么写呢!”

“哦,有了!”我望着奶奶那饱经风霜的脸,大声欢呼起来,“奶奶,你不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吗?你就说说你的故事吧,你的经历一定会给我一些启发的。”

“好啊,就说说我的故事吧。”奶奶说。

“奶奶小时候,家里很穷,每天只能喝稀粥、吃咸菜;只有逢年过节才能买一点肉。哪像现在,天天吃的是鸡鱼肉蛋,喝的是牛奶饮料。好东西吃烦了,又想着吃我们小时候天天吃的野菜了。”

“奶奶10岁那年,看到有的小朋友去上学了,奶奶也想去,可是家里太穷,就没让我去上。因为奶奶没上过学,所以是大字不识一个,算是睁眼瞎了。”说到这里,奶奶轻轻地叹了口气。

“奶奶,那时候的学费很贵吗?”我问。

“不贵,一年好像只有不到2元。可就是这么点钱,很多人家还是拿不起。当时不仅老百姓穷,国家也是一穷二白。哪像现在,国家富裕了,你们上学的钱都是国家出了。”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农村实行了土地承包制,老百姓的生活才有了很大的改善。我和你爷爷每天在地里辛辛苦苦地劳动,终于可以吃饱穿暖了。后来,我们家买了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现在又有了汽车。你看,我们住的是宽敞明亮的楼房,用的是现代化的电器,这小日子过得多舒心啊!”

“奶奶,你的生活经历不就是我们国家从贫穷到富强的过程吗,我记下你的经历,不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吗?”

说完,我转身跑到书房里,端坐在书桌前,奋笔疾书……

篇3:名人小时候有趣故事

半路“玩一玩”的女主持

“接棒《中国梦想秀》女主持,完全是一件突然又有些尴尬的事隋。”话题开始,亚丽的直接和她担纲《中国梦想秀》女主持的情节一样让人意外。

“我接到浙江卫视的电话,问要不要过去‘玩一玩’。我本来就挺喜欢这个栏目,玩就玩呗,但不知道是做女主持,第二天就让我过去,我以为去看一看、熟悉熟悉,结果我一到现场,吓到了!让我直接以女主持身份参与彩排!”

亚丽说,当时台下全是观众,节目组要求自己上台构思说一段开场白。完全没有准备的她只好硬着头皮上阵。而结果是,她一“玩”就“玩”成了《中国梦想秀》的新晋女主持。

“一切都好快!太突然了。而且是第四季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就把我给推上去了。”

谁都知道,近几年,凭借《我爱记歌词》《中国梦想秀》《中国好声音》等一系列节目,浙江卫视“中国蓝”一时间风生水起,其中4月2日开播的《中国梦想秀》,更是一档由明星给平民惊喜、帮平民圆梦的大型公益活动,一经推出就创造了收视率、影响力、美誉度等多赢的恢宏场面。从第四季开始,“红人,’周立波跻身其中,担当梦想大使。而与他搭档的女主持,也—直是众人瞩目、众说纷纭的焦点。

从10月24日起,第四季《中国梦想秀》唯一女主持的位置,留给了新疆姑娘——亚丽。

“一大早,一边化妆一边编导跟我说节目架构、提纲和提问什么的。但因为太紧张,往往什么都没听见。然后是连续地录制,到凌晨,到半夜,一连好几天……”

就这样,到《中国梦想秀》第四季结束,半路出家的亚丽总共录制了十三期节目。直到梦想盛典落下大幕,她才缓过一口气。也直到这时,她才明白浙江卫视绝不可能仅仅让她“玩一玩”,而是认为她契合《中国梦想秀》女主持该有的特质,包括形象、风格和内蕴。

名人小时候有趣故事

篇4:奶奶小时候

奶奶小时候家里很穷,吃了上顿儿没下顿儿,每天又要放牛,又要喂猪。但那时的孩子们生活的又开心,又充实。

奶奶和小伙伴们为了过年有火烤,便会成群结队的出门寻“柴”烧。那时的木材十分稀少,只好去找牛粪。他们便在田埂上到处寻找。“我找到了!”……同伴们都陆续找到了,只有奶奶一个人背篓里空空的。“哈,我终于找到了!”奶奶迅速将牛粪宝贝似的捧起,放进篓子里。不知不觉每个人的背篓里都装满了牛粪,脸上也冒出豆大的汗珠。

回到土墙屋,奶奶将牛粪搓成一个“小煎饼”啪地甩在土墙上,隔壁家的孩子也在甩牛粪,啪啪声此起彼伏,每个人都一边甩自己的,一边与隔壁比赛,看谁最快。脸上挂着的笑容抹也抹不掉,一个个牛粪饼出现在土墙上。

经过几天的风干牛粪变得又干又硬。除夕晚上,掰几块牛粪下来放进火里一定烧得又大又旺。一家人围坐在火堆边,拉拉家常,不亦乐乎。

篇5:苏轼小时候的有趣故事

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仁宗嘉二年举进士及第。殿试时,他献上25篇策论,很得仁宗皇帝的赏识,于是将苏轼录为翰林学士。苏轼一生贬谪不断,在被贬黄州时,是他作品创作最多之时,这时可以说是他一生文学发展的最高峰,也因此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文学作品。他的思想出入儒道,杂染佛禅,既能关注朝政民生,保持独立的见解,又能随缘自适,达观处世。宏博通达的学识才华和饱经忧患的人生体验,也促成了苏轼诗歌体裁多样、内容广博、立意新奇,呈现出“吞五湖三江”的气势。苏轼多才多艺,诗、词、散文、书、画俱佳,在艺术上独具特色,影响深远。

触动心灵的书籍

苏轼很小的时候,父亲因进京赶考落第,便到江淮一带游历,母亲则在家管教孩子。母亲给予苏轼的教诲,对他的成长有很大影响。

苏轼小时候很喜欢读《后汉书》。书上记载后汉时朝政不修,政权落入阉宦之手。当时书生儒士反抗不阴不阳的小人统治。贪婪、纳贿、勒索、滥捕无辜,是经常有的,因为地方官都是那些太监豢养的走狗小人。许多忠贞廉正之士和太学生,不惜冒生命之险,上书弹劾奸党。改革与抗议之声,此起彼伏;调查与审讯之事,层出不穷。当时学者与太学生,在朝廷圣旨颁布之下,或遭皮肉之苦,或遭迫害折磨,或遭谋杀丧命。

在这群正人学者之中,有一个勇敢无畏的青年,名叫范滂。苏轼的母亲经常以范滂为榜样来教育苏轼。

每当母亲讲起范滂的时候,苏轼便会问道:“娘,我长大之后若做范滂这样的人,您愿不愿意?”母亲欣喜地回答道:“你若能做范滂,我再高兴不过了!”

篇6:苏轼小时候有趣的故事

苏轼小时候有趣的故事

苏轼,是我国宋朝知名的文学家,诗人。苏轼小时候有趣的故事,我们来看看。

诗人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仁宗嘉二年举进士及第。殿试时,他献上25篇策论,很得仁宗皇帝的赏识,于是将诗人苏轼录为翰林学士。诗人苏轼一生贬谪不断,在被贬黄州时,是他作品创作最多之时,这时可以说是他一生文学发展的最高峰,也因此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文学作品。他的思想出入儒道,杂染佛禅,既能关注朝政民生,保持独立的见解,又能随缘自适,达观处世。宏博通达的学识才华和饱经忧患的人生体验,也促成了诗人苏轼诗歌体裁多样、内容广博、立意新奇,呈现出“吞五湖三江”的气势。诗人苏轼多才多艺,诗、词、散文、书、画俱佳,在艺术上独具特色,影响深远。

触动心灵的书籍

诗人苏轼很小的时候,父亲因进京赶考落第,便到江淮一带游历,母亲则在家管教孩子。母亲给予诗人苏轼的教诲,对他的成长有很大影响。

诗人苏轼小时候很喜欢读《后汉书》。书上记载后汉时朝政不修,政权落入阉宦之手。当时书生儒士反抗不阴不阳的小人统治。贪婪、纳贿、勒索、滥捕无辜,是经常有的,因为地方官都是那些太监豢养的走狗小人。许多忠贞廉正之士和太学生,不惜冒生命之险,上书弹劾奸党。改革与抗议之声,此起彼伏;调查与审讯之事,层出不穷。当时学者与太学生,在朝廷圣旨颁布之下,或遭皮肉之苦,或遭迫害折磨,或遭谋杀丧命。

在这群正人学者之中,有一个勇敢无畏的青年,名叫范滂。诗人苏轼的母亲经常以范滂为榜样来教育诗人苏轼。

每当母亲讲起范滂的时候,诗人苏轼便会问道:“娘,我长大之后若做范滂这样的人,您愿不愿意?”母亲欣喜地回答道:“你若能做范滂,我再高兴不过了!”

淘气少年的神来之笔

诗人苏轼6岁进入私塾学习。这个私塾不算小,有学童一百多人,却只有一位老师,是个道士。诗人苏轼的绝顶聪明,很快就显露出来。在那么多的学童之中,他最受老师的喜欢。

平时,诗人苏轼在读书之外,也有多方面的兴趣。放学回家后,他常常观察院子中的鸟巢。因为母亲已经严格告诫诗人苏轼和家中的使女,不得捕捉鸟雀,因此许多鸟雀就在庭院的树枝上做巢,低得孩子们都可以望得见。有一只羽毛极其美丽鲜艳的小鸟,一连数日到诗人苏轼家的庭院去,在庭院一棵果树上搭建了一个鸟巢,诗人苏轼对这个鸟巢视若珍宝,几乎每天放学回家都要看一次。诗人苏轼对童年时候庭院里的这只小鸟印象特别清楚。

那时候,诗人苏轼的叔叔已经做了官,朝廷里的官员在经过眉山镇的时候,都要到苏家拜访。每次有官员的时候,家里都会忙乱一阵,使女们光着脚各处跑,到菜园去摘菜、宰鸡,准备筵席待客。诗人苏轼这时候也常常会帮忙,挥汗如雨地体会着劳动的快乐。

诗人苏轼和堂兄妹们那时候最大的乐趣就是在菜园中掘土。每次掘土,孩子们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一天,孩子们掘出来一块美丽的石板,这石板既有晶莹的光泽,又有精美的绿色条纹。当他们敲击的时候,石板发出清脆的金属声。诗人苏轼拿起这块石板说道:“我用它来做砚台怎么样?”堂妹说:“我看石板这么漂亮,不如找个工匠打磨后做首饰。”诗人苏轼摇着头说:“你看石板纹理多疏,一定易吸收水分,保持潮湿,我看还是用来做砚台比较好。”父亲得知这件事后,心中暗暗惊喜诗人苏轼小小年纪竟如此心思细腻,遂找来工匠,将石板打成一块砚台送给诗人苏轼,诗人苏轼一直把这个砚台带在身边,陪伴他度过金色的少年时光。

诗人苏轼10岁的时候,已经能写出出奇的`诗句。在他那篇《黠鼠赋》里,有两句是这样的:“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这篇短文描写的是一只狡猾的小老鼠,掉入一个瓦瓮里,假装已死,等人把瓮倒在地上,便急速逃去,这样把人欺骗过。诗人苏轼能写出这样的篇章与他平时兴趣广泛,热爱观察生活是分不开的。

在私塾里,先生常常会讲到当时朝廷上的许多著名学者。诗人苏轼的童年,正是宋朝处于最贤明的君主统治之下,国内太平无事,原来西北的游牧民族如金、辽、西夏,这些少数民族本来常常为患中国,这时也与宋朝相安无事。于是宋朝时期的文学艺术蓬勃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士。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诗人苏轼从私塾先生那里,首次听到了欧阳修、范仲淹等人的大名,心中也埋下了理想的种子。

篇7:苏轼小时候的有趣故事

苏轼小时候的有趣故事

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仁宗嘉二年举进士及第。殿试时,他献上25篇策论,很得仁宗皇帝的赏识,于是将苏轼录为翰林学士。苏轼一生贬谪不断,在被贬黄州时,是他作品创作最多之时,这时可以说是他一生文学发展的最高峰,也因此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文学作品。他的思想出入儒道,杂染佛禅,既能关注朝政民生,保持独立的见解,又能随缘自适,达观处世。宏博通达的学识才华和饱经忧患的人生体验,也促成了苏轼诗歌体裁多样、内容广博、立意新奇,呈现出“吞五湖三江”的气势。苏轼多才多艺,诗、词、散文、书、画俱佳,在艺术上独具特色,影响深远。

触动心灵的书籍

苏轼很小的时候,父亲因进京赶考落第,便到江淮一带游历,母亲则在家管教孩子。母亲给予苏轼的教诲,对他的成长有很大影响。

苏轼小时候很喜欢读《后汉书》。书上记载后汉时朝政不修,政权落入阉宦之手。当时书生儒士反抗不阴不阳的小人统治。贪婪、纳贿、勒索、滥捕无辜,是经常有的,因为地方官都是那些太监豢养的走狗小人。许多忠贞廉正之士和太学生,不惜冒生命之险,上书弹劾奸党。改革与抗议之声,此起彼伏;调查与审讯之事,层出不穷。当时学者与太学生,在朝廷圣旨颁布之下,或遭皮肉之苦,或遭迫害折磨,或遭谋杀丧命。

在这群正人学者之中,有一个勇敢无畏的青年,名叫范滂。苏轼的母亲经常以范滂为榜样来教育苏轼。

每当母亲讲起范滂的时候,苏轼便会问道:“娘,我长大之后若做范滂这样的人,您愿不愿意?”母亲欣喜地回答道:“你若能做范滂,我再高兴不过了!”

淘气少年的神来之笔

苏轼6岁进入私塾学习。这个私塾不算小,有学童一百多人,却只有一位老师,是个道士。苏轼的绝顶聪明,很快就显露出来。在那么多的学童之中,他最受老师的喜欢。

平时,苏轼在读书之外,也有多方面的兴趣。放学回家后,他常常观察院子中的'鸟巢。因为母亲已经严格告诫苏轼和家中的使女,不得捕捉鸟雀,因此许多鸟雀就在庭院的树枝上做巢,低得孩子们都可以望得见。有一只羽毛极其美丽鲜艳的小鸟,一连数日到苏轼家的庭院去,在庭院一棵果树上搭建了一个鸟巢,苏轼对这个鸟巢视若珍宝,几乎每天放学回家都要看一次。苏轼对童年时候庭院里的这只小鸟印象特别清楚。

那时候,苏轼的叔叔已经做了官,朝廷里的官员在经过眉山镇的时候,都要到苏家拜访。每次有官员的时候,家里都会忙乱一阵,使女们光着脚各处跑,到菜园去摘菜、宰鸡,准备筵席待客。苏轼这时候也常常会帮忙,挥汗如雨地体会着劳动的快乐。

苏轼和堂兄妹们那时候最大的乐趣就是在菜园中掘土。每次掘土,孩子们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一天,孩子们掘出来一块美丽的石板,这石板既有晶莹的光泽,又有精美的绿色条纹。当他们敲击的时候,石板发出清脆的金属声。苏轼拿起这块石板说道:“我用它来做砚台怎么样?”堂妹说:“我看石板这么漂亮,不如找个工匠打磨后做首饰。”苏轼摇着头说:“你看石板纹理多疏,一定易吸收水分,保持潮湿,我看还是用来做砚台比较好。”父亲得知这件事后,心中暗暗惊喜苏轼小小年纪竟如此心思细腻,遂找来工匠,将石板打成一块砚台送给苏轼,苏轼一直把这个砚台带在身边,陪伴他度过金色的少年时光。

苏轼10岁的时候,已经能写出出奇的诗句。在他那篇《黠鼠赋》里,有两句是这样的:“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这篇短文描写的是一只狡猾的小老鼠,掉入一个瓦瓮里,假装已死,等人把瓮倒在地上,便急速逃去,这样把人欺骗过。苏轼能写出这样的篇章与他平时兴趣广泛,热爱观察生活是分不开的。

在私塾里,先生常常会讲到当时朝廷上的许多著名学者。苏轼的童年,正是宋朝处于最贤明的君主统治之下,国内太平无事,原来西北的游牧民族如金、辽、西夏,这些少数民族本来常常为患中国,这时也与宋朝相安无事。于是宋朝时期的文学艺术蓬勃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士。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苏轼从私塾先生那里,首次听到了欧阳修、范仲淹等人的大名,心中也埋下了理想的种子。

“苏式”背书的好方法

苏轼11岁时便开始认真准备起了科举考试。为应付考试,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以至全篇能背诵。在班上背诵时,学生必须背向老师而立,以免偷看敞开在老师桌子上的文章。

肯发奋努力学习的学生能把历史书上的文字整篇背过。背书时不仅要注重文章的内容、知识,连文字措辞也不可忽略,因为作文章用的词汇就是从这里学来的。

这种背诵记忆实在是一件艰难而费力的苦事。传统的老方法则是要学生背一整本书,书未加标点,要学生予以标点,用以测验学生是否彻底了解。最努力苦读的学生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苏轼读书时也用这种方法。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决非仅仅阅读多次所能比。这样的用功方法,对苏轼的将来大有好处,因为每当他向皇帝进谏或替皇帝草拟圣旨之时,或在引用历史往例之时,他决不会茫然无头绪,就如同现代律师引用判例一般。再者,在抄书之时,苏轼也会利用机会练习书法。

苏轼的书法成就在历史上是很高的,他的《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他绝大部分的字都相当平实、朴素,虽然他的字的特征是外形左低右高,但一股汪洋浩大的气息自是他个人的特点,就像他渊博的学问一样——神龙变化不可测,他偶露一下手笔的《黄州寒食帖》就已经惊天动地了。由此,苏轼的书法成就被列为宋朝四大书法家之首。

篇8:听奶奶讲小时候的事作文

听奶奶讲小时候的事作文

常听奶奶说她们以前的生活很困难,很艰苦,每天饭吃不饱,衣穿不暖,住的是草房,家里面只有男孩才能上学,女孩只能在家做家务,带小弟弟小妹妹。现在社会好了,托共产党的福,吃穿不用愁,住的是高楼大厦,出门坐的是小汽车,各个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要什么有什么,如果再不好好学习,既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为你忙前忙后的爸爸妈妈,更对不起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好条件的国家。

听了这些话,我觉得中国真伟大,建国几十年来,他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坚强、自信、尤其是当他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时,中国人民团结一心,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看看这些,再想想我自己,我觉得很惭愧,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长大后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我爱我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他有着千百年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他地大物博,养育了十几亿人民,创造着越来越美好明天。

篇9:小时候讲的故事

牛顿的故事

牛顿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很喜欢动物。有一次,他的朋友送给他一只狗和一只猫,牛顿收到礼物非常高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的新朋友,为了便于狗和猫出入房间,牛顿在门边挖了两个洞,一个大一个小,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挖一大一小两个洞呢,牛顿回答说:“狗从猫洞里能过去吗?”

牛顿的童年是不幸的,出世前三个月爸爸就去世了。两岁时,妈妈又改嫁到邻村。牛顿只好与外婆相依为命。他从不乱花钱,的爱好就是搞一些小工艺,把零用钱聚起来,买了锯子、钉锤等一类工具,一放学就躲在房子里敲敲打打。

牛顿学习时精神很专注。有一次煮鸡蛋,心里想着数学公式,竟误把手表当作鸡蛋丢进了锅里。还有一次,从早晨起就计算一个问题,中饭都忘了吃。当他感到肚子饿时,已暮色苍茫。他步出书房,一阵清风,感到异常的清新。突然想到:我不是去吃饭吗?怎么走到庭院中来了!于是他立即回头,又走进了书房。当他看到桌上摊开的算稿时,又把吃饭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立即又伏案紧张地计算起来。

篇10:小时候讲的故事

白居易小时候就特别聪明懂事。有一天,他正在家中玩耍,忽听到门外的街上有人在争吵,乳母带他到门外看个究竟,原来是两个女邻居,抱着一只芦花老母鸡争执不下,双方都说母鸡是自家的。可是用什么办法来确认呢?

这时,小居易说话了:“你们别吵了,先把母鸡放在地上。母鸡念旧窝,它会自己回家的,他进了谁家的门,自然就是谁家的了。”众人一听,都说这个办法好。两人把母鸡放在地下,那母鸡一旦挣脱了束缚,一溜小跑就进了东家的门。在众人的哄笑声中,西家的女邻居脸色通红的低头走了。大家都夸奖5岁的白居易聪明,小小年纪就能明断邻里纠纷。

母亲出生书香门第,写诗作画也很精通。从小就教居易兄弟两人作诗,告诉他们诗词应该讲究的平、对仗、意境、诗眼等基本要领。没有多久,小哥俩的诗词就做的不错了。有一次,白居易和几个同窗好友到溜沟山野炊。即是野炊,总得有人烧火做饭吧,于是白居易提议,我们做对子,谁对不上来,就让谁烧火,大家都同意。

白居易低头沉思了一会,抬头说:“我先出个上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你们注意,我这可是顺读倒读都可以的。”小伙伴们各自捧着脑袋想了半天,都摇摇头:“还是自己对吧。”“好,我把它到过来,秀秀明明处处山山水水,奇奇好好时时雨雨晴晴。”白居易这下不用烧火了。

白居易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社会动荡不安,潘镇割据,民不聊生。未必战乱,父母先后把它送到南方和北方,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过早品尝到生活的艰辛,了解了许多下层劳动人民的苦难,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素材。

16岁时,白居易初到长安,拜见着名的诗人顾况,诗人听说他名字叫居易,就笑着说:“居在长安,达官如云,百姓如蚁,柴贵米也贵,居大不易啊。”当读到他的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不生”时,顾况大为赞赏。小小年纪竟作出这样富有哲理性的诗句,顾况频频点头:“你有这样的才情,居长安也不难了。”

名人小时候的经典励志故事

简单有趣的故事

讲哲理小故事

幼儿园讲的故事

小班讲的故事

讲名人的故事

给儿童讲的故事

蝈蝈儿讲的故事作文

妈妈讲儿童故事400字

给女孩讲睡前故事精选

小时候奶奶讲的有趣的故事(整理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小时候奶奶讲的有趣的故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