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时光凝滞处觅往昔散文

时间:2023-08-02 03:59:59 作者:金饭粒粒皆辛苦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金饭粒粒皆辛苦”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于时光凝滞处觅往昔散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于时光凝滞处觅往昔散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于时光凝滞处觅往昔散文

于时光凝滞处觅往昔散文

这段时间周末上课,每天都很累,昨天上看到那些只有周末才在线的朋友们才意识到这两天是休息日。最近确实很累,下乡报告翻译,像个陀螺一样转个没头没脑,今天早上起来又想继续干活儿,发现脑子已经油盐不浸了。索性开始听老歌,突然发现这种感觉很好,外面风沙兀自吹,我躲在昏黄的灯光里自我陶醉。

那些歌在我们高中的时候很流行,记得我们班有一个唱得很好的男生,有一个喜欢但又不能爱他的女生,每次听到这些歌曲的时候总是一阵阵梨花带雨,当时愚笨,对这种感情甚至不解,在虚度了若干年后,现在貌似明白了当时那份情非得已的感伤。现在想起来印象最深的还是我们班人特多,我坐在第一排中间的位置,课桌紧挨着老师的讲桌,上面放着英语老师上课用的录音机,同学们总是偷偷得放这些流行歌曲,全班同学都想听,我是最惨的那一个:正对着录音机的喇叭,震耳欲聋的感觉至今不能忘怀。

刚才还在想“同桌”是个很美的词汇,我们到了大学,到了研究生,已经没有“同桌”的概念了,逝去的东西总是美好的,我们无法抓住流金的岁月,只能在我们记忆的断点处去凝滞那段美好。

今年清明节过后借课程实践的机会去了张北的一个小山村,一切对于我来讲都是新鲜的,我欣喜,因为我喜欢尝试不同状态的生活,人总是要趁着年轻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于是,桃红柳绿,我一路向北。到了那里才知道在这个时节不是到处都有春天,那里依然衰草连天,冰河铁马,但那里的蓝天白云,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原野和偶尔映入眼帘的几棵孤树让人感到了天地寥落,心也随之放空到了无尽头,这些我许久没有感觉到了,那里的风沙和原野适合跑马,也适合心的放荡无羁。

短短的.三天,我们苦乐自知,可能在那里还会抱怨,但离开了,想起来了,心里还是充满了怀念,因为它让我们的心满满的。回到北京已经莺歌燕舞、繁花似锦了,走在一溪流水两径繁花的春天里,还是有点怀念那天高地阔心远眼宽的塞外。

似乎很享受现在的时光,耳朵里满是怀旧的声音,忧伤略带凄美,手上敲着心里的文字,这就是属于我自己的时光吧。江南的春茶早就上市了,婺源的油菜花早就漫山遍野了,凤凰的小镇早已湿漉漉的了,我这里的春天也很美呀,总有一天,我会私奔万水千山。前两天更改状态:繁花似锦,从此山水不相逢。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想到了这句,我们总是要丢下一些不得以,虽然放手的时候心也会隐隐作痛,但这确是一种常态吧,无论是之于感情还是其他的东西。或者我们脆弱,在形式上丢掉了,心里却还记挂着,那就不言的想念吧,思念是一个人的,也挺好。

有时候爱的形式很简单,简单到每天去看看他的博客,不用留言,就看一眼他是怎么过的就够了。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我必然会这样的,不会有后来的一眼,万年,不会“我的心放得下天地,却放不下你”,也终于不会“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必然的。

篇2:回味往昔时光散文

回味往昔时光散文

细腻的风掠过窗台,轻轻扬起信封上的尘土,老旧的书桌散发着陈木的暗香,抿一口清茶,沉醉于发黄的书中,品味生活的平淡与安稳……

我是一个喜欢沉寂的女子,不喜欢嘈杂喧嚣的生活,只想于最安静的角落舔舐那种淡淡的安逸。

窗外小池边的那棵黄葛兰随着微风送来淡淡的香气,萦绕在指尖,停驻在纸上,我喜欢这种淡淡的感觉,不浓、不烈,不极端,不尖锐,像江南小镇的水桥上撑着油纸伞走过的温婉女子,像一茗清茶,回味无穷……

赤炎燃烧的那一方天空里,每一片云彩都在挣扎着释放出最后的余热,想挽留落日的怜惜,最终换来的是熠熠生辉的绚烂。

点一盏昏黄的台灯,打开纱窗,任飞蛾在灯影里跌跌撞撞,寻觅一种安全感。我喜欢这种淡黄色的'灯光,像朝霞一样美丽,像鹅绒一样温暖。久久的停驻在心里最温暖的角落……

草丛里窸窸窣窣的虫鸣和着远处的蛙声,在静谧中享受那种最真最纯的存在感,这一刻的美好,我只能取出一张发黄的纸,用铅笔记录下点点滴滴的感动。我喜欢那种旧旧的纸,因为它具备一种岁月的香气,在指尖触及的那一刹那,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密感。当淡淡的铅华留在发黄的纸上,感觉像沉溺在千年的情梦里,无法自拔。

夜深了,雨水的味道逐渐蔓延开了,淡淡的泥土的香味充盈在空气里,细雨滴答滴答打在窗外的树叶上,叶子也欣然地接受了。

池塘里的水面泛起了涟漪,风携着远方的味道娓娓诉说着那一方的美好,一切都好安静,有一种美美的感觉。

岁月静好,学会安定从容。

在这安静的夜里,习惯性地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忍不住回味那些似有若无的爱情,咀嚼那些遗失的美好。

当朱红退却,岁月被涤荡得只剩下今天,我依然坚守那个信念----在鸢尾盛开的那天,我会回到我们相遇的那个雨天,那时的幸福相牵,是唯独你我的浪漫。

你像风一样若即若离,留下我无法触及的岁月鳞片,我只能一点点拼凑从前……

篇3: 于惊雷处觅无声作文

于惊雷处觅无声作文

于无声处听惊雷,与惊雷处觅无声。前者是静谧中的喧闹的灵启,后者是喧闹中静的解读。

只有“无声”处才听得真正壮丽的“惊雷”,也只有见识过“惊雷”才可觅得真正静好的“无声”。静与喧闹,本就不可分割,它们在彼此的纠缠中蜕变得更为丰满,更为深刻。

喧闹是人类文明的产物,越得知宇宙的广袤与寂静,这方小小天地中温暖的喧嚣便显得格外珍贵。人是群居动物,喧嚣是生活的节奏,是情感的节奏,是交流的节奏,是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源源不绝的见证,是文化于时间长河里弥漫与传承的根源。

即便对于个人,喧嚣同样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从古至今,永远不乏批判喧嚣的文人墨客,永远不乏图求安静的归隐之士,可总有人忘记:静的思考终究取材于世间的喧嚣。从高尔基到海明威,从李白到莫言,哪个惊世巨著是于平平静静中写出的呢,君不闻“小隐于林大隐于市”,正是喧嚣的丰富成就了静的深沉……

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静”中的思考与钻研又将“喧”中绽放出绚美的火花。美国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百分之八十的灵感和重要发现都并非诞生于埋头苦干的实验室中,而是在总结交流会上甚至是咖啡厅等鱼龙混杂之地。为何会怎样?是因为“喧”给予不同思想交汇和碰撞的可能,给予各类成果碰撞发出更大光芒的机会;因为一加一在这种时候从来大于二;因为不同的.人“静”的沉淀在“喧”的交流辩驳冲击中会发生类似化学反应的变化,生成那取材于喧,沉淀于静,又再次绽放于喧,并将升华于静的产物。

是的,取材于喧,却需要沉淀于静。静的默默踏实也是当今社会中人们忘记寻觅的极重要一点,喧若不被静的思考沉淀,必将沦为浅薄的浮躁。达尔文在一朝聊天中如梦初醒的顿悟毕竟经过了长达七年之久的埋头研究,曹雪芹回首红楼喧嚣后毕竟让数年心血静静酝酿与提炼。研讨会上的灵感发现毕竟须在静的钻研工作付诸实践,惊雷之处,毕竟得先觅得无声,方可显惊雷之绚烂。

喧成就于静,静亦成就于喧。

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惊雷处觅无声。于是,无声处自有惊雷之丰富,惊雷处亦得无声之深刻。

篇4:高考作文预测:于忙碌处觅充实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海斯利特)

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西塞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分析】

材料分别为英国文艺评论家、散文作家海斯利特和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的格言,两句话都是紧扣“忙”与“闲”两个要素,阐述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按百度百科中的解释:“忙”最重要的义项是事情多,没空闲;“闲”最重要的义项是无事,与“忙”相对。这样看来“忙”和“闲”是两种对立的状态,但仔细分析一下就发现这两种状态往往纠缠在一起,难以截然分开,“忙里”不是可以“偷闲”吗?实际上海斯利特和西塞罗的话都表达了这种对立中的统一。

第一句“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只有充分有序的忙碌后,才会有闲暇;第二层意思是在忙碌自己喜欢的事时,即便忙碌也让人有轻松畅快的闲暇之感。

第二句“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理解:第一个角度,忙于事而闲于心,即第一句的第二层意思,全神贯注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其实也是一种最好的放松;第二个角度,忙于事而闲于思,在忙碌中放逐了思想;第三个角度,忙于思而闲于身,思想不停地运转而身体处于放松的状态。

考生写作时,既可以围绕一句话来立意,也可以从两句话的同异性入手,但应该扣住“忙”与“闲”的关系行文。如果文中既有“忙”也有“闲”,但缺少“忙”与“闲”合理的关系思考,在三类、四类中打分。

【例文】

于忙碌处觅充实 福楼拜曾说:“我每天坚持写作,每天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素以勤奋著书著称的福楼拜,自然每日忙碌,何来“每天按时看日出”的闲暇?

时下人们生活的疲劳与困惑与此问是缘起同一的:“因为终日忙碌,失去了生命的闲暇。”他们这么报怨着。殊不知,当我们开始抱怨起“忙碌”,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闲暇”的可能。

私以为,“忙碌”与“闲暇”并非有对立的概念之分,而只是个人的心态之别。正如海斯利特和西塞罗所言,“忙碌”与“闲暇”是相伴而来的。也许,这个“忙碌”所指的,是充实。

生命的充实,正来源于人的心态。所谓的“忙碌”,在有些人看来,是生命的折磨与压榨,这样,其人当然会有暴戾之气,即使偶遇“日出”想必也是感慨一句:“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吧?而绝不会真正如福楼拜把日出视作风景与感动。 于是,生命便只剩下流汗与“忙碌”的苦难。

我想,昆德拉“此处”与“彼处”的概念是极契合“忙碌”与“空闲”的,这里蕴藏的深意也是生命的出路。因为“生活在别处”与人们对“空闲”的追求是一致的,太多焦虑不安的人往往是把“彼处”作为对“此处”的否定。然而,昆德拉的本意并非如此,没有“此处”的存在,是无法寻到彼处的,一味把“忙碌”当成痛苦,“空闲”也便成为天方夜谭。两者本是生命的两种风景、两种状态、两种美,割舍了任何一种,都会是缺失甚至是缺憾。惟有正视,平静地对待所谓的“忙碌”,将它演绎为“充实”与“满足”,才有可能在生命中找到“闲暇”,并感悟它,享受它,感谢它!

我们的心需要慢下来,不再被生活的琐琐屑屑牵着走,不再焦躁着赶路,不再抱怨生活。慢下来,也许无法改变所有,但至少,我们改变了自己的心态,不再紧张与困惑。

我想,海斯利特的话也许应该改为:“越是能感受忙碌给人们带来的充实,就越会有闲暇。”如此这样,从今天开始,好好去品味属于自己的“忙碌”,品味这充实的点点滴滴,偷得闲暇处,也不会因为空闲的短暂而患得患失,而是真正地感受岁月,感受风景,感受爱。

生命本是忙碌,我却用它来寻找充实和感动。

1.预测高考作文范文及名师解析

2.20高考作文预测:风度

3.2017年高考作文预测:视野

4.2017年高考作文预测:不要让“见义勇为”成为奢侈品

5.2017年名校高考作文模拟题立意解析

6.2017年关于高考作文预测:团结合作价更高

7.2017年高考关于里约奥运会作文素材

8.关于2017年高考作文预测:文化的反思

篇5:于无声处散文

于无声处散文

有时,无由的便觉尘世太过喧闹。

那街上人来人往,那路上尘土飞扬,那坊间灯红酒绿,那心中欲望横流......

这熙熙攘攘的人群在忙碌着什么?

自己为什么在这人群中随波逐流?

海子说,想有一所房子,面向大海,春暖花开。以前只是觉得很美 ,此刻才领悟到,那美好的.向往中的那颗心,原来在这尘世中是孤独无依且凌乱的!而自己的这颗心有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被尘世的烟火呛的泪涕横流,却依然难忘初心;踉踉跄跄,却依然相信远方必有路途平坦——如此的心怎么会不孤独且凌乱?

总有一种梦境或是说幻境,蒹葭苍苍之中,一叶扁舟之上,一女子素衣而立,一支竹笛横在唇边。而我静静得站在岸边,只听天籁不问风月,只做远观不做近玩。在路上,困顿之时,这梦境那怕只留片刻,心也会暖一些,阳光也会明媚些。那静候的片刻,只是为了淡薄心中的愁闷,而不是停下。

人浮尘世,烦劳苦楚,无法躲避、无法逃离。即便深山古刹也会有尘埃落下,青灯相伴也只是为了修心,而不是为了逃离。禅是喧嚣中内心的寂静,是于无声处 听花开落、云卷云舒。

于无声处让孤独凌乱的心淡泊宁静。

捧一本书读几行字,呷一口茶 ,心就不会再飘浮。这时,于无声处,你会看到很远的世界,你不会再为没有去过远方而黯然神伤。

拿一支笔蘸满墨色,把心中的抑扬顿挫写下,这样,心就不会再漂浮。 于无声处你自会有一个黑白分明的世界。

独坐幽篁、静听松风、举杯邀月、浅吟低唱,让自己的心合十,于无声处悟道听禅。

路上,别放弃了梦境。

挥去凌乱,面对尘世,于无声处,打开那扇面向大海的窗——窗外春暖花开!

篇6:高考作文题目预测:于忙碌处觅充实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海斯利特)

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西塞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分析】材料分别为英国文艺评论家、散文作家海斯利特和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的格言,两句话都是紧扣“忙”与“闲”两个要素,阐述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按百度百科中的解释:“忙”最重要的义项是事情多,没空闲;“闲” 最重要的义项是无事,与“忙”相对。这样看来“忙”和“闲”是两种对立的状态,但仔细分析一下就发现这两种状态往往纠缠在一起,难以截然分开,“忙里”不是可以“偷闲”吗?实际上海斯利特和西塞罗的话都表达了这种对立中的统一。

第一句“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只有充分有序的忙碌后,才会有闲暇;第二层意思是在忙碌自己喜欢的事时,即便忙碌也让人有轻松畅快的闲暇之感。

第二句“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理解:第一个角度,忙于事而闲于心,即第一句的第二层意思,全神贯注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其实也是一种最好的放松;第二个角度,忙于事而闲于思,在忙碌中放逐了思想;第三个角度,忙于思而闲于身,思想不停地运转而身体处于放松的状态。

考生写作时,既可以围绕一句话来立意,也可以从两句话的同异性入手,但应该扣住“忙”与“闲”的关系行文。如果文中既有“忙”也有“闲”,但缺少“忙”与“闲”合理的.关系思考,在三类、四类中打分。

【例文】

篇7:高考作文题目预测:于忙碌处觅充实

福楼拜曾说:“我每天坚持写作,每天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素以勤奋著书著称的福楼拜,自然每日忙碌,何来“每天按时看日出”的闲暇?

时下人们生活的疲劳与困惑与此问是缘起同一的:“因为终日忙碌,失去了生命的闲暇。”他们这么报怨着。殊不知,当我们开始抱怨起“忙碌”,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闲暇”的可能。

私以为,“忙碌”与“闲暇”并非有对立的概念之分,而只是个人的心态之别。正如海斯利特和西塞罗所言,“忙碌”与“闲暇”是相伴而来的。也许,这个“忙碌”所指的,是充实。

生命的充实,正来源于人的心态。所谓的“忙碌”,在有些人看来,是生命的折磨与压榨,这样,其人当然会有暴戾之气,即使偶遇“日出”想必也是感慨一句:“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吧?而绝不会真正如福楼拜把日出视作风景与感动。

于是,生命便只剩下流汗与“忙碌”的苦难。

我想,昆德拉“此处”与“彼处”的概念是极契合“忙碌”与“空闲”的,这里蕴藏的深意也是生命的出路。因为“生活在别处”与人们对“空闲”的追求是一致的,太多焦虑不安的人往往是把“彼处”作为对“此处”的否定。然而,昆德拉的本意并非如此,没有“此处”的存在,是无法寻到彼处的,一味把“忙碌”当成痛苦,“空闲”也便成为天方夜谭。两者本是生命的两种风景、两种状态、两种美,割舍了任何一种,都会是缺失甚至是缺憾。惟有正视,平静地对待所谓的“忙碌”,将它演绎为“充实”与“满足”,才有可能在生命中找到“闲暇”,并感悟它,享受它,感谢它!

我们的心需要慢下来,不再被生活的琐琐屑屑牵着走,不再焦躁着赶路,不再抱怨生活。慢下来,也许无法改变所有,但至少,我们改变了自己的心态,不再紧张与困惑。

我想,海斯利特的话也许应该改为:“越是能感受忙碌给人们带来的充实,就越会有闲暇。”如此这样,从今天开始,好好去品味属于自己的“忙碌”,品味这充实的点点滴滴,偷得闲暇处,也不会因为空闲的短暂而患得患失,而是真正地感受岁月,感受风景,感受爱。

生命本是忙碌,我却用它来寻找充实和感动。

篇8:斯人已逝世间再无觅处散文

斯人已逝世间再无觅处散文

人生这一路,不断有人加入我们,也不断有人离开我们,有的位置空了后来人可以补上,而有的位置空了便是空了,永远不会再还原,一觉醒来,原本拥挤的时光阶梯已空空如也。

四月,姥爷去了。

幼时家中拮据,无力购置像样的家具物件,及至现在我们姐弟三人都飘在外面,更没有购置的必要了,因此在我有生以来二十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一张高高的方桌、两大两小四把椅子、两扇开中间镶着穿衣镜的衣橱、长方形的箱柜始终是我家木制家具的主力,它们先是簇拥在老院逼仄的东屋,后辗转到三间大瓦房的堂屋,及至全家搬到自建的二层小楼上,除了方桌被留在老院里,其余的又都转移了去。它们统一漆刷成橙黄色,在明暗交织的老屋里明丽亮堂着呢。它们是母亲的嫁妆,且是身为木匠的姥爷亲自为女儿打造的,比我还要年长。如今经年历月,虽然它们已不复昨日的光彩,外表露出斑驳的痕迹,榫槽也有些松动,但仍伴随于生活左右,然而精心打造它们的我的姥爷却永远离开了我们。

劳作是老辈人的人生主题,尤其乡村原生态下的老人儿。活到老辛苦到老是他们人生的如实写照,他们不曾有曼妙惬意的童年,更不曾奢望安享天伦的老年,岁月悠悠,甘苦如饴,仿佛一辈子都兀自在壮年里度过,伫立成人生原野上一座丰碑。幼年时以为姥爷是无所不能的。经营庄稼、饲养牲畜、精通木匠对于普通的`农家人已经不能有再高的要求。

姥爷经营庄稼不单单是经营自个的庄稼,还要帮衬着儿女家的农活。下种、薅草、施肥、浇灌尤其是收获的时候更不可开交,往往忙了这家忙那家,不得停歇,于大家庭像一位长工,于儿女小家庭又像一位短工。但姥爷让人看着却不觉得辛苦,一点不含糊,高兴起来咧开嘴巴,被烟草熏黄的牙花子兀自说着自个的土理,眉眼合拢露出标志性的笑容来。我们那地的庄稼以小麦、玉米、大豆粮食作物为主,间歇种点棉花、花生、芝麻,或是在地头开辟一小块地方种些农家菜。其中家后的一块地,姥爷、大舅、二舅三家紧挨着,小时候常去,农忙时节姥爷家锁着门,心想定是下地了,便直奔家后去。我家人丁少,早先爷爷康健的时候麦收秋收那档尚能领着儿女媳婿一起把农活干完。及后兄弟二人多各顾各的,加上母亲体质不好,姥爷离我们也近,总是帮衬的多一点,不管是庄稼地,还是看店铺。

旧时候穷乡僻壤里鲜有机械,种庄稼是“三靠”——靠天、靠人、靠牲畜。除了注重人丁兴旺外,力所能及的话家家户户都要养能下田劳作的牲畜。牲畜不仅是耕作的劳力,也是运输的劳力,还能拉到牲畜市上转手,能下力、能生钱,名副其实农家人的“宝贝”。宝贝倒是宝贝,喂养好又是另一回事,在这方面姥爷是能手。打记事起,姥爷家有过白马,有过黄牛,有过绵羊、山羊,鸡鸭猫犬则更不在话下了。其中主要还是黄牛,从一头牛犊到健硕的成年牛耗费极大地精力。农耕时节,把犁铧装到木制的独轮车上,牵着牛来到地头,套好牛具,拴好犁铧,牛在前拉着,姥爷在后扶住犁把、甩着鞭子伴着洪亮的吆喝声,一晌的耕作便开始了。后来各式农用机械逐渐普及,黄牛失了用武之地之后,时不时的姥爷仍会养上一头,养成后拉到牛市上去卖给牛贩子,以此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姥爷对牲畜很好,杨树林环抱的家里有四小间堂屋,由一道墙隔出来的西屋是专门给牲畜的住所,晴天里在外面,阴雨天以及晚上则牵进屋里。西屋周边墙上挂着工具,中间是放食料的石槽,往往在东屋里仍能嗅到浓郁的牲畜味,大家习以为常,都不以为不妥。姥爷喂牲畜每天都要打草。手执镰刀,肩背粪筐,出门的时候空空如也,回来的时候满载而归。这草并不直接放到石槽里,还要刨去土再捋成顺用铡刀切成几截。只是,农村的治安状况不好,有一次姥爷姥娘都不在家,家中招了贼,把姥爷刚刚卖牲畜的两千多元从被褥下翻了去,为此姥爷专门加高了院墙,喂养牲畜的兴致也逐渐淡了。

如果说经营庄稼、饲养牲畜一般人家都应付过手,营造家具的木匠可算是个中能手了,往往偌大的一个村子里平均不到几户甚至一户。传统的木匠因主要赖以手工,工具繁多,斧头、凿子、刨(bao)子、锯子、墨斗、木锉、手摇钻、鲁班尺等等十八般兵器要样样齐备。姥爷的木匠手艺从何而来不得而知,在他的感染下大舅也成为一位木匠。木匠不仅要手巧,还要心灵,懂得“算计”,富有想象力,这样即使是一块朽木或是不规则的角料也能变化出花样来。早先家庭作坊式的木匠生意一度很喜人,有那么几年姥爷和大舅也一心扑在上面,随着家具工厂的兴起,家庭作坊逐渐没落,木匠各觅出路。大舅去了一处相识的家具厂,姥爷年长去了附近的旋皮子厂,是把木头旋成薄片为木地板商输送原材的作坊。作坊很简单,路边辟出几亩地,一台旋木机,一两间棚屋,几排晾晒木片的架子。姥爷的工作内容主要是以木匠的眼光规整木头,再由工人送上旋木机。打小我对木匠这活计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工具,每到姥爷家趁着他不在便模仿着鼓捣一番。在我看来它们之中最“脆弱”的当属刨子,有一次刨刀带刃的一边不听使唤的往下秃噜,我便拿起斧子对着刀刃往里砸,不砸还好,一砸刀刃就卷钝了。我跑去给姥娘说,姥娘说“让你姥爷看见,又得嘟囔,先放一边”,我仍惴惴不安,没等姥爷回家便溜回了家。后来几次姥爷啦起来,假作嗔怒“这熊小子,刚磨好的刃就给砸坏了”,现在回想起来是多么美好的一段经历。

斯人已逝,世间再无觅处。从此,再也不怕你会老去,再也没有失去的恐惧,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缅怀和思念。

姥爷出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同庄稼和木头打了一辈子的交道,是地地道道的农家汉子。一副精瘦但结实的身骨,深色的皮肤像是耕犁翻起的黄土,又像是被雨水浸染过的榆木。姥爷在兄弟姐妹四人中最小。唯一的哥哥也就是我的大姥爷早年便赴了关外,最终落脚在牡丹江,只能异乡作故乡。记忆里只在我不满十岁的时候见过一次。姥爷和大姥爷虽然相隔几千里,毕竟是血脉亲情,前几年夏天姥爷作为弟弟专程去牡丹江探亲。在那里姥爷留了影,同下地干活一样的装束,头上顶着草帽,土红色的布衣,蓝色的布裤。兄弟俩既似阔别再叙又胜似一世诀别。听姥爷讲这一趟的意义,“我和俺哥说,一辈子可能就见这一次了,所以趁着能跑动来看看你,死哩时候也互相不用来了。”当时不懂话中深意,没想到一语成谶。姥爷去世后,父亲和母亲去沈阳商量弟弟的婚事,又北上牡丹江见了亲人,分别时不忍心相送,兀自在屋里哭了起来。这一辈人,真的老了。

姥娘身板清瘦,一辈子亦不图享乐。他们总强调自力更生,一辈子只顾奉献,不知索取。但凡能够自己挣着吃,就不给子女添累赘。两位老人膝下育有一双儿子和三个女儿。大舅本分守己,各方面最随姥爷,继承了木匠的行当,直到现在仍在一间乡镇家具厂干着木工的活计。二舅排行老四,天生一股子闯劲,众兄妹中最先走出村子,常年奔波于外。二姨打工,做点小买卖。小姨在三姐妹中是出苦力最多的,不单单耕种着许多田地,还兼顾帮衬着姨夫到砖窑拉砖送砖。母亲排行老二,嫁到我们镇上的村子,同父亲相扶相携。

姥爷与姥娘是知足的,不“讲究”生活,一辈子粗衣淡饭。子女给带去什么好吃的,自己不舍得吃给孩子吃,长年累月挣得辛苦钱,自己不舍得花又都散给子女。姥爷抽烟喝酒,也是捡两块多的软包、两块多的散酒。菏泽的表舅托弟弟捎给他一盒烟一盒酒,便能高兴上一阵子。羞赧的是在这方面我们做得不够,做得不好,而现在这份羞赧已经无从弥补和挽救。

姥爷也有让晚辈们困扰的地方。一方面太过“艰苦”朴素,不注意爱惜自己。另外在爸爸他们看来姥爷自说自话起来有点“吹牛”的成分,与人说起话来总太过投入以至于疏忽手头上的事情,甚至于“神神叨叨”。这让我想起来盖新楼房时与姥爷一同在地里拉土方的情景,铲土的过程中发现一处被埋没的老坟,姨爷爷也正在旁,他们两老头便侃侃而谈起来,姥爷尤其说的玄乎,尽是些关乎鬼神而奇异的怪事。姥爷的神情一度让我以为他被附身了,不禁打了个激灵。但其实不然,姥爷的焦躁不是无缘由的,而是因为常年的神经不适。

姥爷身板虽然硬朗,却常年伴着病疾。早年的神经系统的不适一直未能根除,听姥娘说晚上睡觉常被疼醒,呼天捶胸。去年起姥爷胃里不舒服,以为是胃炎,后确认为癌症。起初的一段日子,仗着能吃能睡,姥爷扔执拗外出干活。后来终于病倒,卧床不起,新陈紊乱,精神也出现恍惚。期间不断反复,时好时坏,整整有半年的时间随时都有失去的可能。但姥爷愣是硬撑了半个年头。有一天我给姥爷打电话,是姥娘接的,片刻之后姥娘说:“你姥爷累了,不想说话,改天再说吧。”我泪如雨下——无所不能的姥爷怎么能累了呢?!

我再也未能见到姥爷。

四月,爸爸打电话通知我姥爷病危,等我赶回去才知道,打电话时姥爷已经去了。姥爷丧葬的时候,专门订做了一副红木棺,当时姥爷所在的村子已经开始限制木棺的使用,两位舅舅坚持使用木棺,起初我没有意识到为什么非要用这笨重又奢费的棺木,现在想来木头对姥爷有别样的意义。姥爷的葬礼上姥娘没有哭,直至出殡,按照礼俗待棺樽出堂屋后,姥娘要到堂屋守着,望着远去的棺木,姥娘始失声恸哭出来。

坟茔定在姥爷生前耕作的那块地里。四月麦子已经长得近尺高,透着苍绿。棺樽入了土,匿在麦田里,一座凸起的土头在绿色的田野上格外醒目。

背对着你,顺着麦陇往南走,风土中氤氲着你的气息,想起曾经你在这片土地上忙碌的样子,泪水又涌了上来。

篇9:于静处的散文

于静处的散文

常常会问自己,生于人世,竟是为何,也是常常不知答案,不知所以然。仿佛此世间并无二人,而,唯独自己一人,一人存于这样一个寂然的世间,同样游于这样一个寂然的世间。

独自行走于人海茫茫之中,亦是一个人的世界,也同样感觉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寂静与无声。所有的一切都不曾来自己这里,于是心无比的畅然,不用去在乎什么,不去思虑什么,只是这样,默默的独行于自己的世界里,不希望任何人进入,亦不用进入任何人的世界。

常于梦里去到一片广袤的森林当中,空无一人的绿色海洋里,在恣意飘荡着的绿将我紧相包裹,捧一本书坐于树下,听那叶拂的声音,亦是如此漫妙,片片碰触的瞬间相互传送它们的心思,于风起处,每一片叶,每一个树枝,都在用最悦耳最细腻的心思书写着他们的诗情画意。

无人处最喜独自听雨,或于里间,或于灯下,雨在外面轻舞飞扬的挥洒着自己的情思,而我可以在里间独享自己的心思,于心底缠绵。听它舞的声音时急时缓,又似时喜时忧,把那心底的不快与惬意写到尽极里,于是,我笑它的认真与固执,把心事这般的毫无掩饰的诉说,在心里亦是默默地与它对话,只是它在外面,我在里面,但我们是心灵相通的,我的心事时时亦是相近的,常常是碰触在一起,亦坚信有火花在那空中飞起,而我,于冥冥之中,在心中,也是望见了的。雨的每一段心事,我都读出,每一段情节,也都可领悟,只是于静里,我能做的,亦是应该静。或独自踱于外间,去亲见它,去会它,看一看它此时的模样,也是极好的,我想它在见到我的瞬间亦是笑了,心中笑了,因为,此时飘洒 的舞步也欢快了,我瞧得出它的心事。它也明白我的心,如一位挚友,一位故交。仰着于高处,望一眼它,它在空中舞的极美,我伸手拥抱它,它便毫不吝惜的来我手掌心,写成一个微笑,写出一个心字,我便明白它所要表达的。

于深夜无眠,时常去到外面,独自看月色,看它倾泄而下的光辉将我笼罩在中间,望它柔情的眸子,望它如水的身影,便思及多少,来来往往,尘尘凡凡,于此是,是极静的,内心是极清澈的,没有了日间的纷杂与尘念,便可一人,想多久站于此处都可,那月的光辉是极美极清亮的,是我们的眼睛无法接触得到的,但唯一可以估到的是用心去观望,去感受,久了,心便被洗涤的极净极透亮了,那层层的不快与烦恼亦会消失殆尽。我最喜提星,星是我的一个梦,是久存于我心间的一个精灵,从来都是我自以为人世间唯一可以望的的精灵,我时常与它玩耍游戏,或者在花园中,或者在梦中,总之它从未让我失望抑或孤单,因为,人世间的孤单随处可见,而我也早已是以为常,孤单便是我的影,挥之不去的,无人可替代,唯有与星相伴,才看到那点点的希冀,也看到了自己,原来也在光辉里,也有灿烂的心情。

如今,只是一人坐于桌前,静享时光飞逝,看光阴一点点,从指尖飞过,却无法阻挡。此时外面有丝丝响起的风声,对于我的内心来讲亦是极美好的一件事,我爱极了有风的日子,爱极了这个时候独自去漫步,漫步在风中,感受这份温柔,感触它的抚摸是极舒服的。偶尔,飘过几声鸟叫,亦是静中所生的美,给这幅心中的画凭添一份诗意。或者外面还时而会一点其它的声音,那是这个世界行走的声音,它在有条不紊的做着自己的每一件事,犹如,这个世界,它有它的一面,而我的世界,亦有自己的一面,我或许允许我的世界时常是静的,静的只能容许一颗心在跳跃,而尘埃与喧嚣,我永远不会让它进入。

恬恬的望这个世界,这路边淡淡的飘过的花香,亦是一个世界,一条承载了多少故事,它是有自己的性格,我们可以在其中,身在其中,就仿若与一个人,不一定明白他的内心世界一样,我们,又是怎能轻易的进入它的内心,进入它的世界。

或许,去思念一个人,一段过往,就如昨日里的一朵花,已凋谢,但却无法忘记它的美。曾渴望那美丽的`日子里能携手去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听说无比美丽浪漫的地方,但有的时候,注入心底的,全是失望。曾无比的羡慕路旁的情侣,无比的羡慕他人随意的一牵手,无比羡慕所见到的每一个幸福。直到现在,或者说,现在忽然发现,原来,静时的光阴是如此的美,其实,人什么都不需要,需要的是,只是给自己一份宁静。只有让心彻底的归于宁静,这个世界才不至于如此的喧嚣与失望。当期望的没有,当心所期待的没有,那就自己想像着,去给自己,不要奢望世界给你,不要奢望他人施予,不论是谁。

忽然发现,只有静了,才可以明白,世界一直都美好,它无非冰凉与冷漠,它只是于自己的性格里依自己的方式在行走,不要把自己的心强行给他,或许,它并没有想过容纳。自己的心,只是放在这自己这里,才是最正确的,不去看大千世界的纷纷扰扰,不去思虑太多的潮起潮落,不去刻意的让心因任何事和人而凋零和疼痛,所有的痛苦和烦恼,并非这个世界和他人给予,而是自己的心拗不过执着,拗不过私念。

就像,现在这样,或许有风,或许有雨,也或许,艳阳高照,用心去看属于自己的世界,无尘世,无他人,便无烦恼,从此,踏上征途,去找寻那些心底的阳光,去每一个自己意念中最美的地方,无关他人,无关情感,只因自己。

篇10:于无声处及其它散文

关于于无声处及其它散文

一部分景色,枝繁叶茂

一部分景色,枯枝凋零

于无声处,没有不良嗜好

来这里拜访述说的人,欲言又止

但迷恋秋天的人仍然络绎不绝

好像人们赶上了用空气呼吸的时代

这是一切神奇之中,最可怕的神奇

周围的景色用大伙的眼光望着我

于是,我有那么多别人的眼睛

趴在里面看着我

今天的波动走出来了

它是彩色玩偶的化身,是紧握了解的不放

是在次热烈的主宰

此时,谁都可以超越感觉和理性

但没法直接为自己做点什么

秋天是精致的,它要求现实也如此

因为活着的人不允许活着的人什么都不是

如果非这样不可,反而得不到一丁点回报

一阵飘飘然之后

心里触及不到正经事

头脑溜达到最后,虚无也会夭折的

悠闲多的可怕的地方

反而更为不利

【我在一扇窗里等你】

日子过不下去了

或者,无益但不荒谬

不能直接看窗外的'雪

你可以用矿泉水瓶插上假花

回应它

改变是可以添加的

如果你以为自己看透了

什么以前的将来,这种说法

就去换上新鲜的假花吧

当然这取决你触及现实,虚空对你的破坏

以及,你对此回应的程度

如果你不情愿这样

就去散步,就去收拾橱柜,或者

恳请坏心情帮你忙

其结果,就算协调的不怎样

也不至于一败涂地

也不至于万念俱灰

于惊雷处觅无声作文

于无声处听乐音散文

心情随笔散文:往昔悠悠

山水觅岸优美散文

情感感悟随笔散文:往昔悠悠

流逝于傍晚里的时光-随笔散文

从简单处学习散文

往昔今朝抒情散文

于端午节散文

于七夕散文

于时光凝滞处觅往昔散文(通用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于时光凝滞处觅往昔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