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哆啦Abandon梦”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和对策.
作 者:尚金芬 作者单位:邢台学院图书馆,河北邢台,054000 刊 名:信息系统工程 英文刊名:CHINA CIO NEWS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25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篇2: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往往面对着各种心理压力,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妥善处理同学、师生间关系,积极融入集体,热爱并勤奋学习,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学中仍需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职欲望。学习是大学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大赛,这样及开发思维的多向性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值得重视的是英语方面,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可以说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之一,这样看来口语更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积极加入学生会、分团委等,如此既丰富了大学生活又锻炼了自己能力。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自己成为一个闪光点。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然而,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训练,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使我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篇3:大学生心理健康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
文章通过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对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分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存在的影响精神文明建设的'心理和行为偏差.认为高校要从转变教育观念、营造育人环境、建立保健机制、培养大学生自我防护能力等方面入手,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作 者:卢榕炜 作者单位:福建工程学院 刊 名:法制与社会 英文刊名:LEGAL SYSTEM AND SOCIETY 年,卷(期):2009 “”(35) 分类号:G641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高校 精神文明建设篇4: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高校教育管理教育论文
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高校教育管理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现状 对策 管理方式
论文摘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学知识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同时,建设健康的校园文化,形成健康的文化氛围,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当代社会瞬息万变,大学生要应对现实以及未来的挑战,需要实现自身全面发展,需要心理的健康与成熟,有心理健康奠基,人们就能够学习正确认识自己、接纳和管理自己,就能够努力认识了解周围环境并与之保持适应,就能够积极地应对危机并增强能力与勇气,就能够做出成熟的、负责任的决定并付诸行动,就能够有愿望通过探索去追寻积极的人生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1.大学生承受的压力较大
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高速度、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定的未来就业带来的压力、经济上的压力以及对于自身经济贫困等状况的不正确的看法而产生的心理压力等,让大学生处于迷茫困惑中成为主要压力源,其中,学业困难、经济贫困、心理困扰尤为突出。
2.大学生承载着过高的期望
期望一是来自于学生家庭,家庭的过高期望和进人大学之后的现实常常会有强烈反差;二是来自于社会,社会对人才的全面的高要求和现实中优秀人才需求的紧迫性,使得原本满怀壮志的学子在面对社会的完满期望前感觉压抑;三是来自于学生自身,成才、成就的强烈愿望和大学生活现实中的种种不尽如人意会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失衡。
3.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
社会转型过程中大学生的过度承载与心理素质形成强烈反差,极易在熟悉的生活发生改变、心理需求受挫、遭遇生活变故等情形之下产生心理问题。
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分析
1.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管理体系中,详细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细则,从制度上保证工作落到实处;通过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常设机构,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制,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网络和体系。
2.确保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为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撑。
配备专职心理咨询与辅导教师,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合适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高校学生辅导员应该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队伍,学生辅导员应该逐步走向专业化、职业化,并在上岗之前接受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的专业培训,掌握基本的与学生沟通、疏导学生心理问题以及能够有效地影响学生认知和行为状态的心理辅导理论与方法。
3.面向全体,全员参与。
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枢纽,是为人一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心理健康教育只靠专家和一部分老师远不能达到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通过研讨我们要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建构学生健康的心理。
三、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方式初探
1.实施教师个体心理行为的教育管理
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所表现出的各种心理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形成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师个体心理行为,虽有纪律与制度的约束,但这种约束的作用是有限的,学校管理必须将教师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转变为促使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心理动机,进而形成有利于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目标的教师个体心理行为。
作为学校管理者,在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同时,还要建立能促进教师成长的评价机制,满足教师合理的心理需求,要促使教师了解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这样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的各种个体心理行为就能和学生心理成长的生态环境和潜一致,也就形成了教师个体心理行为的教育管理。
2.制定以生为本的学生管理制度
学生管理制度是对学生行为的一种约束,这种约束本身带有强制性,但这种强制性要体现以人为本,要体现人性化,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在制定各种学生管理制度时,要遵循学校组织下学生个体心理行为的规律,不要以破坏学生心理成长的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寻求维持、就范、整齐、划一的状态。在制度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学生心理的个体差异。总之,学校的各种学生管理制度要服从于学生心理成长的'生态环境,将显性的制度约束转变为隐性的学生心理行为。
3.整体规划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这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指利用学生自身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展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各种课外心理咨询活动,包括由学生自己主导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团体心理辅导和个体心理咨询等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于这类活动的管理,须有整体规划,指定专人负责,在遵守心理教育的有关原则的同时,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参加。
4、科学布局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文化
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文化是指校园内写有心理教育格言的各类标语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栏和黑板报以及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校内刊物等。这是一种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它对学生的心理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对学生的心灵有一种特殊的感召作用,使其全方位多角度的发挥它的独特作用,和学生的心理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相互生辉。
四、结语
一个人能否成才,决定于他本人的自身条件和时代、环境、教育、地域、人际关系等诸方面的因素。对于大学生来说,能否成才,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其自身条件这一内在因素。就成才的内因来说,除了智力因素以外,其它的心理品质,如顽强的意志、饱满的热情、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思维等等都是成才的必要条件,而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逐步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心理品质,以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而达到成才的目的。
篇5: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
长期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文章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现状进行梳理,探索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所必需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期为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 者:江立成 魏婷 JIANG Li-cheng WEI Ting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合肥,230009 刊 名: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7 21(3) 分类号:B849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综合素质篇6: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文章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现状,以及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和优势,就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了探讨.
作 者:王慧 谢飞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江苏,南京,210094 刊 名: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年,卷(期):2009 “”(23) 分类号:G64 关键词:优势 高校辅导员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现状 方法篇7:高校图书馆工作与教育发展
高校图书馆工作与教育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社会发展的.形势,指出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阐述了图书馆工作为适应教育发展需要,而采取的对策.
作 者:王季 作者单位:潍坊医学院图书馆,山东潍坊,261053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2009 “”(23) 分类号:G258.6 关键词:教育发展 高校图书馆工作篇8:心理咨询、思想政治工作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咨询、思想政治工作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马加爵事件的发生,引发了人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几乎在一夜之间各高校都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如何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成为当务之急.本文试图从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区别入手,结合笔者的实践,探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模式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
作 者:谭红 作者单位:南华工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广东,广州,510507 刊 名: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DONG COLLEGE OF YOUNG CADRES 年,卷(期):2004 18(4) 分类号:B844.2 关键词:心理咨询 思想政治 心理健康教育篇9:大学生的审美教育离不开高校图书馆
大学生的审美教育离不开高校图书馆
首先阐述了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意义,又分别从馆藏文献、馆舍环境、馆员素质3方面说明了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审美教育中的作用.
作 者:耿宏伟 作者单位: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河北秦皇岛,066311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250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审美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推荐9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