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JacquesQ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平淡无奇的茉莉,不平凡的爱 教师随笔(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下面给大家分享平淡无奇的茉莉,不平凡的爱 教师随笔(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欢迎阅读!
- 目录
- 第1篇:平淡无奇的茉莉,不平凡的爱 教师随笔(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篇:《爱如茉莉》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3篇:《爱如茉莉》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4篇:《爱如茉莉》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5篇: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爱如茉莉》教案第6篇:爱如茉莉 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7篇:《爱如茉莉》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8篇:爱如茉莉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9篇:《爱如茉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0篇:心中的田园(教师随笔)(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1篇:《爱如茉莉》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2篇:苏教版语文下册《爱如茉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
篇1:平淡无奇的茉莉,不平凡的爱 教师随笔(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平淡无奇的茉莉,不平凡的爱
《爱如茉莉》这篇课文很感人,文章语言朴实,但字字有情。下面是管建刚老师对这课的部分解读,说得很有见地。
妈妈寻思了一会儿,随手指着那株平淡无奇的茉莉花,说:“就像茉莉吧。”
注意这个“平淡无奇”。
正因茉莉在“我”眼里“平淡无奇”,所以听了妈妈的话,才会“差点笑出声来”,才会差点说出“这也叫爱”的话来。
茉莉花真的“平淡无奇”吗?
“洁白纯净”“缕缕幽香”“清香弥漫”“袅袅”“诗意”的茉莉花,“平淡无奇”吗?不,茉莉花是美好的,“我”之所以认为它“平淡无”,是因为它就种在家里,天天都可以见到、看到、闻到、触摸到--这从“我忽然对在一旁修剪茉莉花枝的母亲问道”一句中可看出。为什么觉得茉莉“平淡”,因为拥有。拥有的东西,你就觉得它很“平淡”,很“无奇”。
爸爸和妈妈之间的爱,是深沉的,也是热烈的,是温暖的,也是感人的。作为女儿的“我”不认为这种爱“也叫爱”,正是因为这种爱就处于“我”的生活之中,“我”每时每刻都能见到、看到、听到和触摸到,熟悉到了“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的地步。
这使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一碗馄饨》
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香喷喷,热腾腾,她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摸遍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面摊主人是位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她站在那边,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我没带钱呀!”她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答。
“没关系,我请你吃。”老婆婆很很热心的招呼她,“来,坐下,我下碗馄饨给你吃。”
很快,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忽然就掉下来,纷纷落在碗里。
“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感激。”她忙擦着泪水,对老婆婆说:“我们又不认识,而你就对我这么好。可是我自己的妈妈怎么对我?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来!”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能这样想呢,我只不过是煮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自己的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不去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呢?”
女孩楞住了,匆匆吃完馄饨,开始往家里走。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眼就看到了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喜色:“你这个淘气包,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就凉了!”这时,她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课文中的“我”认为“茉莉”“平淡无奇”,正如故事中的“她”对熟悉的母爱的熟视无睹。太熟悉的爱,就像太熟悉的茉莉一样“平淡无奇”,但正是这种“平淡”的爱,正是这种“无奇”的爱,才是一直在我们身边流淌的爱。
最后作者发出咏叹: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两个“爱如茉莉”,不只是一种强调的手法,两个“爱如茉莉”的意蕴是不一样的。在我看来,第一个“爱如茉莉”是“我”明白了,原来爱真的就像自家种的茉莉一样“平淡”又不“平淡”,明白了妈妈说的,爱“就像茉莉吧”,第二个“爱如茉莉”,却是“我”对这种如“茉莉”一样平淡又不平淡的爱的无限感叹。
课文除了有相当多的篇幅和词句直接描写爸爸对妈妈、妈妈对爸爸的爱的词之外,也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如“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揉地笼罩着他们。”一个“探”,将阳光的爱意赋予了人的爱意,用得十分精妙。而这篇课文,像这样的用词用字的地方还有很多,如:
1.“我见从妈妈口中掏不出什么秘密”的“掏”。
2.“我差点笑出声来,但一看到妈妈一本正经的样子,赶忙把‘这也叫爱’这句话咽了回去”中的“咽”。
3.“我笑着回头,却触到妈妈一双清醒含笑的眸子”的“触”。
4.“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的“钻”。
题目也是一个很好的训练点。“如”的意思是“好像”“如同”“宛如”的意思,但是为什么不用“爱宛如茉莉”呢?是为了简洁,题目要简洁。那么用“爱像茉莉”“爱似茉莉”行不行?好不好?行,但不好,不好在缺少语言的声韵的美感。真正的写作,用词用字除了意思的准确表达,还将考虑语言的音韵的美感,这也是汉语言的魅力所在之处。
平淡无奇的茉莉,不平凡的爱
《爱如茉莉》这篇课文很感人,文章语言朴实,但字字有情。下面是管建刚老师对这课的部分解读,说得很有见地。
妈妈寻思了一会儿,随手指着那株平淡无奇的茉莉花,说:“就像茉莉吧。”
注意这个“平淡无奇”。
正因茉莉在“我”眼里“平淡无奇”,所以听了妈妈的话,才会“差点笑出声来”,才会差点说出“这也叫爱”的话来。
茉莉花真的“平淡无奇”吗?
“洁白纯净”“缕缕幽香”“清香弥漫”“袅袅”“诗意”的茉莉花,“平淡无奇”吗?不,茉莉花是美好的,“我”之所以认为它“平淡无”,是因为它就种在家里,天天都可以见到、看到、闻到、触摸到--这从“我忽然对在一旁修剪茉莉花枝的母亲问道”一句中可看出。为什么觉得茉莉“平淡”,因为拥有。拥有的东西,你就觉得它很“平淡”,很“无奇”。
爸爸和妈妈之间的爱,是深沉的,也是热烈的,是温暖的,也是感人的。作为女儿的“我”不认为这种爱“也叫爱”,正是因为这种爱就处于“我”的生活之中,“我”每时每刻都能见到、看到、听到和触摸到,熟悉到了“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的地步。
这使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一碗馄饨》
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香喷喷,热腾腾,她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摸遍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面摊主人是位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她站在那边,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我没带钱呀!”她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答。
“没关系,我请你吃。”老婆婆很很热心的招呼她,“来,坐下,我下碗馄饨给你吃。”
很快,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忽然就掉下来,纷纷落在碗里。
“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感激。”她忙擦着泪水,对老婆婆说:“我们又不认识,而你就对我这么好。可是我自己的妈妈怎么对我?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来!”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能这样想呢,我只不过是煮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自己的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不去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呢?”
女孩楞住了,匆匆吃完馄饨,开始往家里走。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眼就看到了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喜色:“你这个淘气包,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就凉了!”这时,她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课文中的“我”认为“茉莉”“平淡无奇”,正如故事中的“她”对熟悉的母爱的熟视无睹。太熟悉的爱,就像太熟悉的茉莉一样“平淡无奇”,但正是这种“平淡”的爱,正是这种“无奇”的爱,才是一直在我们身边流淌的爱。
最后作者发出咏叹: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两个“爱如茉莉”,不只是一种强调的手法,两个“爱如茉莉”的意蕴是不一样的。在我看来,第一个“爱如茉莉”是“我”明白了,原来爱真的就像自家种的茉莉一样“平淡”又不“平淡”,明白了妈妈说的,爱“就像茉莉吧”,第二个“爱如茉莉”,却是“我”对这种如“茉莉”一样平淡又不平淡的爱的无限感叹。
课文除了有相当多的篇幅和词句直接描写爸爸对妈妈、妈妈对爸爸的爱的词之外,也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如“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揉地笼罩着他们。”一个“探”,将阳光的爱意赋予了人的爱意,用得十分精妙。而这篇课文,像这样的用词用字的地方还有很多,如:
1.“我见从妈妈口中掏不出什么秘密”的“掏”。
2.“我差点笑出声来,但一看到妈妈一本正经的样子,赶忙把‘这也叫爱’这句话咽了回去”中的“咽”。
3.“我笑着回头,却触到妈妈一双清醒含笑的眸子”的“触”。
4.“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的“钻”。
题目也是一个很好的训练点。“如”的意思是“好像”“如同”“宛如”的意思,但是为什么不用“爱宛如茉莉”呢?是为了简洁,题目要简洁。那么用“爱像茉莉”“爱似茉莉”行不行?好不好?行,但不好,不好在缺少语言的声韵的美感。真正的写作,用词用字除了意思的准确表达,还将考虑语言的音韵的美感,这也是汉语言的魅力所在之处。
[平淡无奇的茉莉,不平凡的爱 教师随笔(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2:《爱如茉莉》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亲情依依”。《爱如茉莉》这篇课文主要记述了父母之间相濡以沫的关爱,一如平淡无奇的茉莉,洁白纯净,素雅温馨。文中那平淡的小事中洋溢着浓浓的亲情,使我们明白真爱的含义。
下面我主要针对第二教时谈谈我的设想:
结合教材实际和学生特点,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凭借课文朴实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细节中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深厚的真爱,理解“爱如茉莉”的深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架起读写的桥梁,沟通课内外的联系,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观察、体味并抒写身边的爱。
其中,通过对细节描写的品读,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感人的真爱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难点是结合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爱如茉莉”的含义。
教学中,我以提高学生读写能力为目标,以仔细研读为重要手段,引导学生感悟。从一句句温馨的话语,一个个温柔的动作中,感受父母之间朴实的爱。并学习这种细节描写的方法描述身边普通而又平凡的“爱”。
具体流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破题入手,初悟茉莉之美 ;关注细节,感悟情感之美;讨论深化,领悟爱的真谛; 拓展延伸,架设读写桥梁。
一、破题入手,初悟茉莉之美
1、映示图片,欣赏茉莉
说说你眼中的茉莉是什么样的?
学生用上课文中描写茉莉的词语练习说话。相机映示词语,指导读出洁白幽香的诗意美。
2、语言引入,补全课题
生活中有一种爱,像茉莉一般平淡无奇,但它散发的缕缕幽香却弥漫在我们的生活中。课文介绍的是一对普通夫妻间的爱,他们的爱就如茉莉一样洁白纯净。(读题。)
二、关注细节,感悟情感之美
1、教给方法,明确任务
真爱无痕,爱流淌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 就让我们用心地去读课文,关注细节:文中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感受语言: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体会爸妈之间的真爱。
2.生用心品读6-18自然段,画出自己所能关注的细节,并在画出的句子旁写出自己的感受。
【要想还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为学生留下与文本亲密对话的时空。这也是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基础。】
3、学生读出细节,谈谈自己的感受。针对该处细节,有不同感触的学生互相补充。教师适当点拨引导。
交流重点:
(1)6-8自然段关于“饺子”的细节
抓住关键词“虚弱”读好妈妈的话,体会爸爸在妈妈心中的分量。
区分多音字“奔”bēn bèn意义上的不同,从“直奔”这个动作中感受爸爸对妈妈的关心。
(2)9-18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
A、第9自然段着力渲染了爸爸妈妈执手而眠的情景。
咀嚼“探”这一动词,这一拟人写法,体味阳光的情义,它都不愿惊醒这对相爱的夫妻,不愿打破这份静谧美好。从而初步感知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方法。
这一段重点是配上轻缓的音乐,指导学生用轻柔的语调、缓慢的语速读出场面的温馨与美好。
B、爸爸为什么这么睡呢?
把爸爸妈妈的两句话放在一起对比朗读理解。
“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
“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
多么平淡的语句,多么的情真意切!学生在个别读、同位读、男女生对读等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中,体会爸爸妈妈之间的那份朴实而真挚的爱。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培养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感受力,从课文语言中体会“冷暖”的情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
三、讨论深化,领悟爱的真谛
1、出示最后一段:“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连用两个“爱如茉莉”?
小组合作探究。(提醒学生联系课文细节体会。)
2、组织汇报交流:
(1)课文以茉莉为线索贯穿全文。
“钻”进我们心中的是什么?(像茉莉一样幽香的真爱。)
(2)父母之间的爱那么平淡而又那么温馨,不就像这平淡无奇而又幽香袅袅的茉莉花吗?
是啊,爸爸妈妈之间的爱都表现在生活中极其平凡简单的小事中。一个眼神、一句问候、一声叮咛都是爱。“爱是妈妈心中给爸爸煮的饺子……”
学生仿照句子联系课文细节联系说话。
(3)真爱无言,大爱无声,就让我们默默地聆听,用心感受这份茉莉般的爱。
爱是妈妈心中给爸爸煮的饺子;
爱是爸爸直奔医院匆匆而去的身影;
爱是阳光下恬静的微笑,
爱是病床上紧紧相握的双手;
爱是爸爸布满血丝的双眼,
爱是妈妈精心伪装的假寐……
爱如茉莉平淡无奇,
爱如茉莉洁白纯净,
爱如茉莉幽香清远,
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指明数生分读前面几行,后面四行齐读。
【这个练习既回顾了课文细节,深化对真爱的理解,同时实现了语言再创,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四、拓展延伸,架设读写桥梁
1、本文描写了夫妻间相濡以沫、心心相印、归于平淡的爱。生活中有许多种爱,不同的爱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果让你打个比方,以你的理解,爱像什么?
学生写一句话。交流。
【每个学生对真爱的理解会不一样,当思维能碰撞,会精彩迭出。“爱如巧克力,丝滑醇香;爱如一首小诗,精致简短,韵味无穷;爱如空气,无色无形,每个人却沐浴其中;爱如一杯清茶,只有细心品味的人,才懂得其中的味道;爱如春风,给人以温暖;爱如彩虹,架起沟通的桥梁;爱如繁星,点亮人生的夜空……】
2、结语:我们不渴求人世间所有的爱都如茉莉,爱可以如茉莉一样幽香缕缕,爱也可以如玫瑰一样热烈奔放,爱更可能如柠檬一样甜中带酸。愿大家都做一个懂得感受爱、珍惜爱,并学会付出爱的人。因为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3、作业: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善于感知的心灵。
课后请观察、感受生活中的爱并抓住细节记下来。
[《爱如茉莉》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3:《爱如茉莉》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其中9个生字,并记住字形。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2.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真切体会“如茉莉一般的爱”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
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真切体会“如茉莉一般的爱”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真切体会“如茉莉一般的爱”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同唱《爱的奉献》引入新课
2.检查听写,同位互批
3.让学生谈谈对课题的理解。板书爱如茉莉
(二)感受茉莉花的特点
1.品读文中描写茉莉花的词句
2.谈谈茉莉花的特点
(三)感受父母之间如茉莉般的爱
1.品读文中描写父母之间爱的细节
流程:
找相关语句
多种形式的读
分析细节(注意关键词语的作用)
再次品读
(集体品读文中的两三个细节,小组内交流剩下的细节。)
(四)联系茉莉花与父母之间的爱,感悟真爱如茉莉
(五)拓展
1. 说说:亲人之间爱的细节。
2.联系课文指导写作
(六)总结课文
世间并不缺少爱,缺少的是发现爱的眼睛
三.板书设计
爱如茉莉
茉莉 父母
平淡无奇
幽香缕缕 实实在在
反思:一年来我在整体教学和主题教学上作了一些探索,这次的教学设计也是从整体入手,以爱为主题的,同时注意了与实践的联系与写作的结合。至于教学效果如何,有待课堂的检验。
[《爱如茉莉》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4:《爱如茉莉》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杨密芳
设计思路:
以“爱”贯穿始终,从细节中感悟爱如茉莉。
1. 品读文本,感悟“爱”,引导学生阅读文中的细节、重点字、词、段,领悟“爱如茉莉”。
2. 联系生活,深化 “爱”的理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细节描写感受父母之间平淡却深厚的爱,从而理解“真爱就像茉莉”。
教学重点:
通过对细节描写的品读,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感人的真爱。
教学难点:
结合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 “爱如茉莉”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品评茉莉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板书:爱如茉莉),一起读课题。
2.同学们,你见过茉莉花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茉莉花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出示茉莉花图片,播放舒缓音乐)
3.交流感受:
(1)你觉得茉莉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想用哪些词来形容它呢?
洁白纯净 很美丽(板书:洁白纯净)
(2)哦,刚才有同学说茉莉花非常的美丽,但是同学们,你们见过牡丹花?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牡丹花的图片,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牡丹花图片,播放舒缓音乐)
(3)欣赏了雍容华贵的牡丹之后,此时我们再来看一看茉莉花。(课件出示茉莉花图片,无音乐)
4.再次交流感受:
(1)此时你最想用哪个词来形容茉莉?(师适当引导:从牡丹与茉莉在花形、颜色上作对比,引导学生感悟茉莉的平淡无奇)
(板书:平淡无奇)
5.哦,此时在大家看来,茉莉是那么地平淡无奇,作者却把什么比作茉莉?
爱
6.作者为什么要把爱比作茉莉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飘浮着橘黄色光影的美丽黄昏……
二、品读文本,感悟“真爱”。
1.创设情境 走进文本
(1)假如我就是那个修剪茉莉花枝的妈妈,谁愿意做我的女儿?让我们一起讨论一下这个关于爱的话题。
(2)师生分角色诵读课文对话
(3)当妈妈说出真爱如茉莉时,我是什么反应?
“我差点笑出声来,但一看到妈妈一本正经的样子,赶忙 把‘这也叫爱’ 这句话咽了回去。 ”
(4)就请你大声地把这句话送到妈妈的耳边:
(课件出示:“这也叫爱”)
(5)如果让你在这句话后加标点,你会加什么标点?它的意思是什么?
问号。(课件出示:这也叫爱?)
这不叫爱。
(6)为什么我认为这不叫爱?(引导学生从爱的伟大与茉莉的平淡无奇讨论)
(7)后来我是否仍然认为这如茉莉一般的爱不叫爱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否。(课件出示: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2.过渡:关于真爱是什么,作者一开始对妈妈的比喻难以理解,可后来她又发自肺腑地感叹: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6-17自然段,说说作者经历了一件什么事,才让她的看法发生了如此大的改变。
三、寻找细节,品味“真爱”
1.作者经历了一件什么事让她的看法发生了改变?
妈妈生病住院,爸爸悉心照顾妈妈的事。
2.为什么这件事能让作者的看法发生改变?
因为“我”从这件事中深深地体会到了父母之间那细微却真挚伟大的爱。
3.再读第6-17自然段,找出你认为最能反映父母之间爱的语句,读一读,并在旁边写下你的体会。(让学生自由理解回答)
学生可能会从下面几点交流:
(1)第一部分:
①(课件出示: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
a .在妈妈眼里,自己的病和这顿饺子相比,哪个更重要?
饺子重要。
b.你认为妈妈在说这话时,会特别强调哪些词?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读。
强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课件显示重点词语)
c.从这里你读出了什么?
妈妈对爸爸的爱。
d.这份爱像茉莉吗?
②那爸爸有什么表现?(课件出示:然而,爸爸没有吃……也没听我……便直奔医院,此后,他每天都去医院。)
a. 爸爸得知妈妈住院后的心情如何?哪些词句最能表现爸爸的急切心情?
(课件显示重点词语:没有吃、也没听、直奔、每天)
c. 从这句话中,你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爸爸呢?指导朗读。(让学生读好妈妈的“虚弱”的语气及爸妈之间的相互关爱之情。)
d.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爸爸对妈妈的爱。
③小结:刚才,大家透过妈妈的语言,爸爸的动作,感受到的是爸爸妈妈之间细致入微的关心,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来表达这份关爱吧!
齐读第7-8自然段。
④过渡:妈妈深爱爸爸,爸爸深爱妈妈,分别表现为一句话,一个行动,你觉得这份爱怎样?(平淡无奇、平平常常、真切、微小)那这份爱像茉莉吗?课文还有哪些细节表现父母之间这如茉莉一般的爱?
(2)第二部分:
(课件出示:一天清晨,我按照爸爸的叮嘱……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一只手紧握着……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
① 从“叮嘱” “紧握”“坐在……床沿边睡着了” 来体会爸爸的体贴和一夜的辛苦受累。
②抓住“恬静的微笑”感悟妈妈的幸福和满足。
③由“怔住了”可知我被感动了,由“探”“轻轻柔柔”可知阳光也变得有情了。
④小结:多温馨的画面,多感人的真情,一切尽在不言中,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让我们再次朗读感悟这份平淡而芬芳的爱。
(课件显示重点词语:叮嘱、怔住了、恬静的微笑、紧握、探、轻轻柔柔)
⑤(课件播放这一自然段录音)学生朗读,师适当示范。
⑥过渡:从这个画面当中你读出了什么?(爸爸妈妈的爱)那这份爱像茉莉吗?课文中还有没有能够表现爸爸妈妈这如茉莉一般的爱的细节?
(3)第三部分:
①(课件出示: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 )学生自由感悟,爸爸这一夜睡得好吗?可以从哪里看出来?
②爸爸为了让妈妈睡好觉,坐在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那妈妈睡沉了吗?可以从哪里看出来?
(课件出示:“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
a.妈妈手脚麻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为了让爸爸睡个好觉。
b.你觉得这是一份怎样的爱?
平淡、真切、简单、感人的爱。
c.这份爱像茉莉吗?哪里像?
小结:爸爸妈妈之间的爱是那么简简单单,平淡无奇,却又是那样地真挚感人,仿佛就如茉莉一般散发着缕缕幽香,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朴素平淡的话,相信此刻你们对爱的理解会更深刻。学生深情朗诵。
③这份如茉莉一般的真爱,爸爸妈妈心照不宣。我的情弦亦被拨动了。
(课件出示:病房里,那簇茉莉显得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
a. 品味“钻”:茉莉的香怎么会钻到心中呢?实际上是什么钻到了心中?
父母之间茉莉般散发着缕缕幽香的爱打动了我的心,使我深刻体会到像茉莉这样平淡无奇、简简单单的爱也叫爱!
(出示第一张课件:这也叫爱! 强调感叹号)齐读
b.此时此刻,不光是作者,就连我们在坐的每一个人都被这份如茉莉般的真爱感染了。让我们在茉莉的幽香中再次赞美品味这份爱。(此时师生激情朗诵最后一节。)
c.此时,让我们再来回顾这一个温馨的画面。
(课件出示:一天清晨,我按照爸爸的叮嘱……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一只手紧握着……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
师范读,生齐读。
四、情感升华 写出“真爱”
(课件出示茉莉花图片,配轻柔音乐)
1.过渡:关于爱,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说爱如牡丹轰轰烈烈,有人说爱如玫瑰热情奔放,但映子却说爱如茉莉,虽平淡无奇,却洁白纯净、幽香缕缕。就请同学们仿照这句话写出你心中的爱。
(课件出示:爱如 ,虽 , 却 、 。)
2. 交流
五、作业
冰心奶奶曾经说过“有爱就有了一切”。爱,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阳光雨露;爱,让我们的生活温馨无限。生活需要爱,父母的爱,同学的爱,老师的爱……让我们每一个人在享受爱的同时,也做一个这种拥有爱心的人!请阅读爱的文章,记录爱的感言。
[《爱如茉莉》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5: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爱如茉莉》教案
《爱如茉莉》课文原文
那是一个飘浮着桔黄色光影的美丽黄昏,我从一本缠绵悱恻、荡气回肠的爱情小说中抬起酸胀的眼睛,不禁对着一旁修剪茉莉花枝的母亲冲口说:“妈妈,你爱爸爸吗?”
妈妈先是一愣,继而微红了脸,嗔怪道:“死丫头,问些什么莫名其妙的问题!”我见从妈妈口中掏不出什么秘密,便改变了问话的方式:“妈,那你说真爱像什么?”
妈妈寻思了一会儿,随手指着那株平淡无奇的茉莉花,说:“就像茉莉吧。”
我差点笑出声来,但一看到妈妈一本正经的眼睛,赶忙把“这也叫爱”这句话咽了回去。
此后不久,在爸爸出差归来的前一个晚上,妈妈得急病住进了医院。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
“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
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直奔到医院。此后,他每天都去医院。
一个清新的早晨,我按照爸爸特别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被跳入眼帘的情景惊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他睡眼朦胧地抬起头,轻轻放下妈妈的手,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门边,把我拉了出去。
望着爸爸憔悴的脸和布满血丝的眼睛,我不禁心疼地说:“爸,你怎么不在陪床上睡?”
爸爸边打哈欠边说:“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
爸爸去买早点,我悄悄溜进病房,把一大束茉莉花插进瓶里,一股清香顿时弥漫开来。我开心地想:妈妈在这花香中欣欣然睁开双眼,该多有诗意啊!我笑着回头,却触到妈妈一双清醒含笑的眸子。
“映儿,来帮我揉揉胳膊和腿。”
“妈,你怎么啦?”我好生奇怪。
“你爸爸伏到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
病房里,那簇茉莉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
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爱如茉莉》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细节描写感受父母之间平淡却深厚的亲情,从而理解“真爱就像茉莉”。
教材说明:
文章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这件小事,告诉我们真爱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芬芳怡人。其中,作者着力描写和渲染的是爸爸妈妈执手而眠的情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温馨而又美好的画面。它告诉我们:真爱无痕,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美好;至爱无声,任何表白都是那么的苍白无力。真爱是什么?它就如生命中流动的泉水,就是手指尖流过的岁月,就是彼此间心灵的相通,就如盛开的茉莉花发出的清香。文章事小情真,感人至深。
教学重点:
课文的第三段通过细节描写,在字里行间揭示了什么是真爱,这是课文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真爱就像茉莉”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都说孩子是父母爱情的结晶,相信不少孩子在渐渐长大的过程中都曾注意过这样一个问题:我的父母相爱吗?(板书:爱?)
2、平凡的生活,平凡的夫妻,爱在哪里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含蓄而优美的文章——《爱如茉莉》。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尤其是生字和有注音的字;
(2)难读的长句子要读好停顿,避免读错词意。
2、检查
(1)记词语。
橘黄色 嗔怪 叮嘱 怔住
掏不出 静谧 浸润 睡眼蒙胧
蹑手蹑脚 打哈欠 欣欣然 眸子
洗漱 揉揉胳膊 缕缕 幽香 袅袅
(2)句子。
那是一个飘浮橘黄色光影的美丽黄昏,
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
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3、指名分节朗读。
4、四大组分角色朗读:“我”、“爸爸”、“妈妈”、叙述。
三、理清文章脉络
1、提问:本文中谁认为“爱如茉莉”?(指名读第四节、第18节)
开始时“我”差点笑出声来,最后却由衷地信服和认同,这在结构上是文章的首尾呼应,而在内容上是因为发生了什么事让“我”改变看法的呢?
2、分段
第一段(1~5)写妈妈告诉“我”真爱像茉莉。
第二段(6~8)妈妈答应包饺子给出差回来的爸爸吃,因生病住院要“我”买现成的饺子煮给爸爸吃,爸爸却直奔医院。
第三段(9~18)爸爸在医院为了照顾好妈妈伏在床沿而睡,妈妈为了让爸爸睡好,手脚麻木了也不愿惊醒爸爸。
四、精读第一段
1、文章在一开头就定下了含蓄优美的基调,指名分角色朗读。
2、你觉得哪儿写得真好?读读说说。
3、老师觉得有两个动词用得好极了,特别形象。
(1)示范做“掏”的动作,请学生造句;
(2)指名读第三节用“掏”的句子,问:秘密能看得见、摸得着吗?
(3)比较“从她口中问不出秘密”和“从她口中掏不出秘密”,
小结:用了“掏”字使抽象的事物仿佛可以看见可以摸到,因而也就使语句更生动形象了。
(4)“咽”字教法同上。
4、“我”咽下的话是?
这说明?
5、这是因为“我”对茉莉的印象停在4个字上——“平淡无奇”。
爱可以“平淡无奇”吗?“平淡无奇”中也有爱吗?
我们留待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指导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我”对茉莉的印象浓缩为一个词,那就是——平淡无奇,“我”听妈妈提出“爱如茉莉”这一说法时的反应是——(指名读第五节)
2、出示咽下去的那句话“这也叫爱”,指名读并加标点。
二、细数爱的体现
1、生活中的日子常常平淡如水。而母亲的生病住院,如同一颗小石子投进了平静的水中,荡出了爱的涟漪。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第二部分。作者因为哪些事而感受到了父母之间的爱呢?请你概括地来说。
2、爱,往往在细节,在一颦一笑中,在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里。接下来我请大家细读课文6—18小节,哪些细节打动了你,哪些字词让你感受到了爱的温度?请你在底下加点或者打圈。
自读课文,圈画。
3、出示:“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
读妈妈的这段话,想想妈妈虚弱地说这段话时,特别要强调的是什么?把你的理解送进去读。在这里,“爱”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替换?
4、妈妈虽然在病中仍然首先想到了爸爸,把爸爸看作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那么在爸爸心里呢?(生找出相关词语读读说说)
师小结:把对方看作生活中最重要的。
5、师:(课件出示图:我推开病房门所看到的画面)请你用一个词概括一下画面的内容或自己的感受。
生:静谧美好的画面。 生:恬静的画面。 生:温馨的画面。
师:文中是怎样来描述这幅图的,谁来读读。
“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1)此时此刻病房怎样?(美好)
(2)作者笔下的阳光怎样?(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探”、“悄悄的”)
(3)指名朗读,读出病房的美好。
6、这一夜,爸爸睡得好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那么,妈妈这一夜睡得好吗?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结:爸爸妈妈时刻为对方着想。
7、再读第九小节,爸爸妈妈都没有睡好,可是为什么他们会觉得如此美好呢?(重点引导学生感悟妈妈的“微笑”,这是高兴的笑、幸福的笑。)
小结:为对方的幸福而幸福。
8、齐读第九小节:“妈妈睡在病床上,……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三、读出“爱如茉莉”
1、既然母亲爱父亲,为什么母亲还嗔怪道:“死丫头,问些什么莫名其妙的问题!”?(爱在心头口难开;爱在心头落实在行动)她的父母对爱是如何理解的?或者是如何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爱的?
2、“病房里,那簇茉莉显得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妈妈为什么说爱如茉莉?自由谈谈自己的看法。把自己的理解送进句子中感情朗读。)
3、师:是啊,母亲认为“爱如茉莉,平淡无奇,却洁白纯净,更送来缕缕幽香”。这爱可以无声无息,无痕无迹,你留心了吗?
出示小诗:爱是什么?
爱是妈妈病中仍惦念着要为爸爸包的那顿饺子;
爱是……
4、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仿写并交流。
板书设计:
17、爱如茉莉
这也叫爱平淡无奇
洁白纯净
缕缕幽香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赞美人世间美好情感的美文。文中从细节处一次次表现了父母之间真挚、深厚的爱情。茉莉花是全文的线索,也是借茉莉纯洁、朴实的特点来托物言志,赞叹这对普通父母之间的感情就如同这茉莉般感动人心,耐人寻味。
考虑到这是第一课时,文章的篇幅较长,学生之前并没有充分的预习。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依然保留了感知课文、认读和理解生字词的环节。但五年级的孩子已具备一定的独立识字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因此,这个环节的时间不宜占用太长时间,否则重、难点就不够突出了。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能面面俱到。我想通过“解题”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即:“人与人之间的爱”与“茉莉花”之间究竟有什么共同点?
在感受“爱”这个环节中,我侧重于让学生充分地读6-13节,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受。“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是课标一再提出的要求,我鼓励学生真实地谈谈自己为何而感动。并且及时抓住课堂上学生有闪光点的回答进行点拨、渲染和深化。我想,语文的课堂应从“一言堂”变为“众言堂”。我们不应机械化地拉着学生围绕我们事先安排好的教学设计跑,而应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
对于茉莉花的特点,文中很明确地用三个词来形容:平淡无奇、洁白纯净、散发清香。由于在6-13节细节中,学生已深刻体会父母的爱,因此,能轻松地浅谈这三个特点与“爱”之间的共同点,我相机总结。
达到“解题”这个教学目标后,我引导学生对于“爱”的概念进行拓展和延伸――我们赞美人世间一切美好的爱,无论是茉莉般朴实的爱,还是玫瑰般热情的爱……从而联系自己的感受,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你对“爱”理解。通过这个环节的升华,发挥语文熏陶、感染的德育作用,而不能仅局限在课本的范围。
当然,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力不从心的地方:课件设计不够新颖、板书的位置有些偏、语言方面可能还需日后的锤炼……作为年轻教师,可能我的反思不够全面,尚未看到其他的不足之处,若能得到各位老师的点评,我会本着虚心求学的态度继续摸索,继续努力!
课如茉莉——平淡中沁人心扉。
篇6:爱如茉莉 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并能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联系具体的细节描写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读懂文中主人公之间如茉莉般的真爱。
3、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真切体会爱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但是真爱必须付出真心;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做一个该爱就爱,并且愿意付出爱、懂得感受爱的人。
【教学重难点】
品读文章的细节,感受主人公之间的真爱。
【教学准备】
看一看茉莉花的样子,闻一闻茉莉花的香味,查一查茉莉花的习性。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爱的文章,大家一起读读课题。
2. 大家翻开书,轻声读读课文,注意把生字的字音读准,再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 随文识字读生字词。
4. 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感悟好词,体会茉莉的特点。
1.题目说爱如茉莉,文中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茉莉,找找看。
2.用文中词语描述一下你眼中的茉莉,概括茉莉花的特点。
点拨:在运用中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潜心读文,感受“如茉莉般的爱”。
1.了解作者对“爱如茉莉”的初步认识和态度。
起初,母亲说,爱如茉莉,作者赞同吗?(处理咽--用心品读字词,你就会从字里行间发现汉字丰富的表达效果。副板书:品味字词)
2、潜心读书,用心感受“如茉莉般的爱”。
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认同爱如茉莉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描写的几个场面,用心去感受父母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看看你能够读懂什么,体会到什么?在让你心动的地方做上记号,写下感受。
3、朗读感受深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用心与茉莉对话,领略其特点。
1、板书茉莉
2、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的学习了这一篇文章,下面请你结合上一课的学习内容以及你印象中的茉莉,向我们介绍一下你心中的茉莉。
3、出示图片:下面就让我们看一看这小小的茉莉花,这就是茉莉花,这还是茉莉花。
4、『出示三句话』:这三句话是作者笔下、文章当中的茉莉花,请同学们轻声地、自由地去读一读这三句话,在作者的笔下,茉莉花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5、我找三位同学读一下,你们思考一下,作者笔下的茉莉花的特点是什么呢?三句话中那些词语能概括他的特点。
6、三句话中那些词语能概括作者笔下的茉莉花呢?(三个词语概括出茉莉的特点)
二、用心与文字对话,感受真爱。
导语:文章的开始作者认为茉莉是平淡无奇的,(板书:平淡无奇)但是文章的结尾却说茉莉是洁白纯洁的,(板书:洁白纯洁)茉莉是幽香缕缕的。(板书:幽香缕缕)但是这篇并不是向我们介绍茉莉的文章,文章介绍的是一对普通人,介绍一对普通人之间普通的爱,他们的爱就像茉莉一样。
1、那么文章当中那些语句甚至那些词语能让我们感受到这对普通人之间的这份普通的爱呢,我们要学会用心去品读文字,我们接着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自由地读一读文章的第6自然段一直到结束,去看一看文章中那一句话让你感受到这份爱,那一个词语让你分享到这份爱,如果是词语就用着重号,句子就用方括号,要求明确吗?老师讲的清楚吗?
2、巡视、重申要求。如果你完成了就用你那清醒含笑的眸子看着我。
3、好,很多同学已经完成了任务,下面就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找出的那些词语。或者是那些句子?谁先说。
导语:当你用心的去读文章的时候,我们发现文章中的句子会传情,当然我们找出句子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要能够通过一些细节去读懂这些句子。(板书细节)细节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段画面,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词语。
『出示6-8小节』:下面就让我们看一看同学们找出的第一处, 轻声读一读,看一看这些句子中那些细节让你感动,哪些细节让你感受妈妈深爱爸爸,哪些细节让你感受爸爸爱妈妈?现在开始吧!
4、哪些细节让你感受妈妈深爱爸爸?
小结:这就是妈妈爱爸爸,她的表现是煮一碗饺子,她的表现是用虚弱的声音嘱咐。
5、那么爸爸对妈妈的爱呢?你感受到了吗?你找到了吗?
6、我们的读书就要从细节处读出感觉,我们的读书还可以把一个词语读活。『出示直奔』 看到这个词,让我们展开丰富的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评价:一个词语已经激活了?我们能从这么多的画面中体会爸爸的心中想到的是什么,爸爸心中只有谁?
7、用我们的真心去感觉这段文字,用我们的理解去感悟这段文字。齐声朗读这一段文字。
总结:这些文字让我们感受到妈妈对爸爸的爱,但是这种爱不是翘首企盼,她表现的只有一碗饺子,爸爸表现的不是像现代人一样送玫瑰花,而是直奔医院而且是每天都去,我们认为他们这份爱表现的是很普通的,但是表达的却是非常真切。(板书:普通、真切)
7、『出示文章第9小节』:文章的第9自然段是同学们找出的又一处文字,请同学们再读一读,看看爸爸与妈妈之间的爱是如何表现的?
8、那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爸爸与妈妈之间的爱?
9、我们不需要去多讲,因为这时就连阳光也多情了,她只是悄悄的探了进来,她也不愿打搅这场面。让我们去感悟这静谧美好的一幕,感悟这温馨的画面。齐声朗读这一段文字。
10、看着这幕场景作者怔住了『出示怔住了』,这个词语你理解吗?作者为什么会怔住?
导语:我们读书就要从一个词语当中去读出味道来,这个场景把作者怔住了,我想下面两句话会怔住你们,因为她已经怔住我了。从下面的两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11、『出示对话』:读一读这段对话,你读懂什么?
12、这是你们读懂的,在这两段话中爸爸说“我夜里睡的沉”,这一夜爸爸睡得的沉吗?看一看文章中那些细节看出爸爸睡得并不沉。(阳光、哈欠,眼睛)爸爸为什么睡不沉?
13、妈妈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不想惊动她”,妈妈睡的沉吗?快点找一找?有一个细节?
14、细微处体现真爱,对话中回味真情,用我们的心去朗读。
总结:可是他们分明想告诉对方他们自己睡得非常沉,这就是他们之间的爱,他们的爱似乎表现的还是那么简单,但是他们表现的却是那么的感人。(板书普通、感人)
15、现在再请我们回味那感人的那一场景、温馨的那一幕。我想会是另一番感觉。
16、这爱真是情意绵绵呀。(板书:情意绵绵)
三、用心与作者对话,探索爱的真谛。
1、细节中流淌着深情,细节中流淌着真爱,目睹这温馨的一刻,作者从心底里发出了感慨。
『出示: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齐读。
2、引导:曾经,当妈妈告诉我真爱就像茉莉时,我“差点笑出声来”;现在,我认为真爱就如茉莉一样,这又是为什么?
(真爱不需要豪言壮语,真爱中的人举手投足都会沁人心脾。)
3、教师导读:作者本以为爱是平淡武器的,但是真爱太可贵,因此平淡无奇的茉莉难以承载可贵的真爱;当看到妈妈记得为对方煮一碗水饺,看到爸爸爸爸守候在病床前。真爱原来可以表现得如此普通,真爱中的人就像这病房中的洁白纯净的茉莉一样真切无私,就像幽香缕缕的茉莉一样情意绵绵。
4、此时你认为爱像茉莉吗?
就让我们一起与作者的心共同跳跃,一起去赞美吧: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5、教师小结:生活中有许多种爱,不同的爱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赞美茉莉般的真爱,我们不渴求人世间所有的爱都如茉莉,爱可以如茉莉一样幽香缕缕,爱也可以如玫瑰一样热烈奔放,爱更可能如柠檬一样甜中带点儿酸。但是只要是真爱,就要付出真心;只要是真爱,就要付诸行动,只要是真爱,就要时时想着对方。(板书:真心→真爱)
结语:希望这茉莉般的真爱能像茉莉的缕缕幽香一样钻进你我的心中,希望我们都做一个该爱就爱,并且懂得感受爱的人。因为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板书设计】
普普通通 平淡无奇
爱 如 茉 莉
真心→真爱
真切感人 情意绵绵 洁白纯净 幽香缕缕
【作业设计】……
以你现在的年龄, 以你现在的经验,你认为真爱如什么?(2-3生)生活中,去感受,去体会,真爱是什么,如果你懂得了爱,便会真正享受生活的甜蜜和喜悦。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爱如茉莉 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7:《爱如茉莉》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海口市英才小学
语文课六环节导学设计
课 题 17、爱如茉莉 课 型 阅读课 课 时 第一课时
学材分析
文章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这件小事,告诉我们真爱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芬芳怡人。。
学情分析
文章选材典型,看似平实的文字却蕴含着人生基本的哲理和情感,相信学生联系生活能很好地理解。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延伸到生活中,学生心灵会比较容易受到触动,引导他们去揣摩细节描写。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其中9个生字,并记住字形。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能力目标
2.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真切体会“如茉莉一般的爱”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
情感目标
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有关爱的细节描写,体会父母之间平淡而真挚的爱,进而理解“真爱就像茉莉”。
导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法教法 点拨法、自读自悟法
导学流程 学生学习活动 教师导学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出示课题
(3分钟) 生跟师板课题。 师: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在不同的人眼里,爱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象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篇课文,体会其中与众不同而又感人至深的爱。 板课题
联系旧知导入,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氛围。
呈现目标
渗透学法
(2分钟)1.自学课文。
(1)圈画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3)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自主学习
讨论研究
(10分钟)交流:1、(1)你学会了什么字?(从音形义三方面说)
(2)是怎么学会的?(方法指导)
(1)你准备怎样读好课文?选择难的句子读好。
(2)在小组中读。
(3)自告奋勇读。评。
3、说说课文大意。
师组织交流,维持纪律。
根据目标进行细化提问,引导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习得方法。
交流点拨
达成目标
(10分钟)(2)“寻思”、“随手”与“一本正经”:抓三个词语的对比体会母亲内心世界就像茉莉一样羞涩、含蓄而芳香。
蹑手蹑脚:形容脚步很轻。为什么蹑手蹑脚?怎样蹑手蹑脚?(做动作)
师点拨: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一些难读的句子,理解一些词语
(1)“叮嘱:爸爸叮嘱我什么?一遍两遍是不是叮嘱?爸爸会怎样叮嘱?生活中的你有没有受到别人的叮嘱?(联系生活与展开想象相结合理解词语) [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需要教师对教材深入地钻研,灵活地把握]
同步训练
关注慢生
(10分钟)现场写生字作业,挑最差的学生的作业展示,让好的学生检查纠正,后进生再修改,再展示。
质疑问难
总结拓展
(5分钟)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组织解决。
[《爱如茉莉》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8:爱如茉莉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黑板上先板书“爱”)
(一)爱就是人与人之间能够分担痛苦,能够共享快乐。(教师再板书“愛”)这是一个繁体字的爱,说说看到这两个个“爱”字你想到了什么?(爱是用心的;爱是要像朋友一样志同道合的;爱就是像一个温暖的家;爱要用自己的双手为别人撑起一个有情有意的家……学生估猜说不到位,师可以煽情导入。)
(二)每个人对“爱”的理解都不一样,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爱”的文章,点击课件,题目就是--《爱如茉莉》。
(三)将课题板书完整,教学“茉莉”两个生字。(指导书写:注意“茉莉”这两个字都是上窄下宽,尤其是“茉”两横的长短,同时根据形声字的构字方法来记住这两个字)见过茉莉吗?(点击课件,会自动播放)看,这就是茉莉,它什么样子,说说看。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爱和茉莉有什么相通之处呢?打开课文,自读课文。
(一)读准生字的读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读通课文,尽量的不破句不断句。
(三)找出课文中提及茉莉的句子,反复读几遍。
三、检查自学情况
(一)讨论交流出示文中与茉莉花有关的句子:
段落1:那是一个飘浮着橘黄色光影的美丽黄昏,我忽然对在一旁修剪茉莉花枝的母亲问道:“妈妈,你爱爸爸?”
段落2:妈妈寻思了一会儿,随手指着那株平淡无奇的茉莉花,说:“就像茉莉吧。”
段落3:爸爸去洗漱,我悄悄溜进病房,把一大束茉莉花插进瓶里,一股清香顿时弥漫开来。我开心地想:妈妈在这花香中欣欣然睁开双眼,该多有诗意呀!
段落4:病房里,那簇茉莉显得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
段落5: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1.指名读。
有没有什么发现?(茉莉是本文的线索,茉莉花特点: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充满诗意)
2.指名品读这几句话。
(二)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
茉莉 掏出 谎话 叮嘱 光泽 静谧 洗漱 眸子 胳膊 嗔怪
莫名其妙 平淡无奇 一本正经 蹑手蹑脚
(三)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一些难读的句子,理解一些词语
叮嘱:爸爸叮嘱我什么?一遍两遍是不是叮嘱?爸爸会怎样叮嘱?生
活中的你有没有受到别人的叮嘱?(联系生活与展开想象相结合理解词语)
静谧:你能想到哪些近义词?(安静 宁静 寂静等)
嗔怪:责怪,但其中包含对嗔怪者爱的成份多一些。
四、学习课文1-5自然段
让我们一起来走进那个飘浮着桔黄色光影的美丽黄昏。(点击课件)我就是在修剪花枝的妈妈,谁愿意做我的女儿和我一起对话?谁愿意?(点击课件)
(一)对话
师:我在一旁剪茉莉花枝,你忽然问:
生:妈妈,你爱爸爸吗?
师:死丫头,问些什么莫名其妙的问题呀!
生:妈,那你说,真爱像什么?
师:嗯,就像茉莉吧。
(生:这也叫爱 与学生探讨加个什么标点合适)
师:你怎么不讲话了?其实,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为啥不说?
(因为妈妈一本正经的态度让女儿把话咽了回去)说出来吧
女儿的言下之意是(这不是爱)为什么?(因为女儿是笑着说的)
(二)探讨研究女儿心目中的爱
1.为什么像茉莉一样的爱不能算是爱?
在作者的眼里,茉莉花不艳,不香,又那么小,看上去平淡无奇,怎么可以说它像爱呢?换一句话也就是说,爱怎么可以是这样的平淡无奇?
2.女儿心中的爱是什么样子的?(点击课件)
花前月下 缠绵悱fěi恻 cè 海誓山盟 生死与共
浓浓烈烈 荡气回肠
是啊,听过了太多的传说,看过了太多的故事,(点击课件,自动播放到停止)梁山伯与祝英台,美人鱼和王子、项羽与虞姬 ……爱情,是但求共死化彩蝶,是太阳下化成泡沫的不死的灵魂,是“霸王别姬”那鲜血幻化的虞美人花,这样的感天动地才是爱啊!那像茉莉一样平淡无奇的是爱吗?我们下节课再一起讨论。
[爱如茉莉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9:《爱如茉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执教:丰县梁寨镇赵楼小学 黄婕
一、课前交流,初步感受“爱”的内涵
孩子们,前几天我们学校举行的《感恩演讲会》上,你们一声声深情地呼喊,老师真的特别感动。我想,同学们已经明白了“爱”的真正含义。请你说说,你认为爱是什么?(爱是帮爸爸端来一盆洗脚水,爱是帮妈妈刷刷碗,爱是……)
二、品读茉莉花
过渡:师:是啊,爱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大到可以付出整个生命,小到一个小小的眼神。但是,文中的母亲却说:“爱如茉莉”(师适时板书)文中的爱指的是谁和谁的爱呢?母亲说爱如茉莉,茉莉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走进文本品味一番茉莉般的爱。
(一)、出示活动目标:
1、品读茉莉花:快速默读课文,把文中所有描写茉莉花特点的词做个记号,然后好好地读读带有这个词语的句子,感受茉莉花的魅力。
2、找出词语后,小组内先交流,初步理解茉莉花的特点。
(二)、交流汇报:
1、平淡无奇:指导生理解“平淡无奇”(师相机出示茉莉花图片)。师:茉莉花的花朵不大,而且颜色单一,都是白色的,没有玫瑰的娇艳,没有牡丹的富贵,很不起眼,的确--平淡无奇。
2、清香、幽香:茉莉花的香味持久。
洁白纯净:颜色很美,不掺杂任何物质,很纯洁。
师:茉莉花平淡无奇,洁白纯净,散发着缕缕幽香,那么,噢莉花和文中爸爸妈妈的爱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我们就细细品读爸爸妈妈之间的爱。
三、抓住细节,感悟爸爸妈妈的爱
(一)、出示活动目标:
1、请同学们细读6--17小结,画出写爸爸妈妈相互关爱的句子,多读几遍,再旁边的空白处写出自己的感受。
2、先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独特感受,然后小组推荐人员汇报。
3、温馨小提示:不同的内心感受才能碰撞出不同的思维火花,每一个同学都要发言哦!
(二)、汇报交流:
1、师相机投影: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
2、师质疑:从哪些关键词可以看出妈妈很爱爸爸?引导生找出关键词:买、吃完,抓住关键词体会妈妈对爸爸的爱都是来自生活中的细节。此时,你认为爱是什么?出示填空:爱是________________。
3、师相机投影: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此后,他每天都去医院。
(1)从哪些小细节能看出爸爸很爱妈妈,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没有、也没有、直奔、每天等,适时出示填空: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感情地朗读出爸爸妈妈之间这种平淡无奇的爱。(爸爸妈妈互相关爱,他们的爱都是来自生活中的小细节,没有山盟海誓,没有甜言蜜语,一个小小的牵挂,一件件微乎其微的小事,的确就像平淡无奇的茉莉那样,却感人至深,正如妈妈所说--爱如茉莉!你能把爸爸妈妈之间这种纯洁的、平淡无奇的爱读出来吗?
4、我们来看一幅温馨的画面:出示课本插图: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最想说些什么?
师投影出示:一天清晨,我按照爸爸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1)、你认为哪些词最能表现出爸爸对妈妈的关爱,并建议老师写在黑板上,把你建议的词语圈出来。(如果有难度,可以和同位或小组合作)
(2)抓住关键词:坐、紧握、伏。理解“坐着睡觉”:见过坐着睡觉的人吗?能睡好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有一种理解课文的方法叫联系上下文,你也用这种方式找一找,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爸爸没有睡好?)学生可以找到以下词语:布满血丝、打着哈欠、睡眼朦胧……师质疑:明明有床爸爸为什么不睡床上呢?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爸爸对妈妈的爱就在这字里行间,让我们满怀深情地朗读这一温馨的画面(指导朗读)此时,你认为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爸爸为了照顾妈妈一夜没有睡好,妈妈睡好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按照刚才的方法找找有关语句。(1、妈妈躺在病床上,最骄傲挂着恬静的微笑;2、我一转身触到了妈妈一双清醒含笑的眸子;3、你爸爸伏在床上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师适时理解“眸子”(眼珠、瞳仁、瞳人)
6、师:是啊,爸爸妈妈的爱不图任何回报,他们之间的爱是纯净的、纯洁的,就像洁白纯净的茉莉花,所以说“爱如茉莉”,此时你认为: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到这里,你被爸爸妈妈的爱感动了吗?其实,他们的爱不仅感动了我们,也感动了初升的阳光,他从外面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
师质疑:平时我们都说阳光“照”的进来或阳光“射”了进来,这里为什么用“探”呢?(引导学生理解用“探”的原因:把阳光当成人来写,阳光也被爸爸妈妈的爱感动了,更深刻的写出了爸爸妈妈之间的爱感人至深!)
7、不仅如此,此刻,茉莉花的清香也更加浓郁了:病房里,那簇茉莉显得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的缕缕清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理解“袅袅”在这里指什么?(茉莉花的香气四处扩散)质疑:幽香是气味,只能钻进鼻子里,怎能钻进心里呢?在这里仅仅指花香吗?(指爸爸妈妈之间平淡无奇却感人至深的爱感动了我们,打动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再充满深情地朗读这平淡无奇却又感人至深的爱情吧!
四、情感升华,朗读诗歌:
爸爸妈妈之间的爱是通过一件件普普通通的事,一个个小小的动作展现出来的,在我们的心中,爱是……(师相机出示诗歌《爱是什么?》)
冰心奶奶曾经说过“有爱就有了一切”。爱,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阳光雨露,爱,让我们的生活温馨无限。生活需要爱,父母的爱,同学的爱,老师的爱……让我们每一个人在享受爱的同时,也做一个拥有爱心的人!
五、拓展写作:
对爱,每个有心的人都有自己的体会。《爱如茉莉》平淡而又充满温馨,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会感受到家人、老师、同学这种茉莉般的关爱。请你选择一件事具体地写下来,让这些平平淡淡而又丰富多彩的爱化作一首首小诗、一篇篇美文。
附板书: 17、《爱如茉莉》
茉 莉 爸妈的爱
平淡无奇 买、吃完
清 香 没有吃、没听、直奔
洁白纯净 坐、紧握、伏
缕缕幽香 怕、没敢动
[《爱如茉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10:心中的田园(教师随笔)(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东明焦楼小学 杨密芳
周末回家时,路过一个小村庄,看到路旁的一户人家,低矮的房屋伴着简陋的厨房,由于四周没有高大的围墙尽显满院的油菜花。此时,恰逢暮春时节,满院子的油菜花开出一片灿烂的金色。其间,正三五个人于门前槐树下围坐一圈打牌取乐。见此情景,我不由得喊出一句:“这家院子真香!”
今天从家中返回,再次路过这户人家时闻到了那沁人心脾的油菜花香,于是我的心总不能平静,脑海中不断浮现那低矮的房屋、满院的金黄、那围桌打牌的人……这不就是自己一直心向往之的田园风情吗?
许久,心情稍静,回头细思自己现有的生活状况:
我,自前年走出西北师范大学的校门之后便很顺利地成为了一名乡村小学老师,平时就住在学校里。虽然乡间僻野交通各方面多有不便,但是这里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每天当我享受了整晚的宁静之后,早上睁开眼睛,看到的是无边无际的绿色,闻到的是乡野间无比清新的空气,听到的是婉转动听的鸟鸣。我伸展一下慷懒的四肢,慢慢悠悠穿衣洗漱,之后或打一杯豆浆或煮两碗稀饭,再配上亲手调制的酱菜,坐在院中边吃边欣赏露珠在阳光照耀下发出的莹光……
早饭之后,我与邻家小学生结伴步入校园,铃声响过,书声琅琅,走进教室,看到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摇头晃脑地读着书;走出门外,一阵微风吹过,掀起几缕修长的柳条;一群麻雀从头顶飞过,落在对面的教学楼上……
放学回家,一岁的儿子正蹒跚地追着一只黄色的蝴蝶,转身看到我,便张开两手大叫着冲我跑过来……
这--是何等的惬意?这--是何等的自由?这岂不就是自己心向往之的田园风情吗?
[心中的田园(教师随笔)(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11:《爱如茉莉》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导学流程
学生学习活动
教师导学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出示课题
(3分钟) 齐读课题
1、继续学习《爱如茉莉》 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呈现目标
渗透学法
(2分钟)1.课文中几次写到了茉莉?每一次写茉莉分别带给人什么感受?
2.在作者眼里,茉莉开始是平淡无奇的,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茉莉变得洁白纯净、富有诗意、散发出缕缕幽香,还袅袅地钻进了心中。为什么呢?
自主学习
讨论研究
(10分钟) 1.小组交流。交流内容:从哪些细节,那些语段中感受到爱如茉莉。交流方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读一读,然后表述自己的观点;同一段有不同感受可以补充。
教师预设交流片段,相机抓住关键词点拨:“直奔” “恬静的微笑”、“紧握着的手” “探” “钻” 学生准备,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的学习得到层次的加深,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交流点拨
达成目标
(10分钟)(此环节包含在前一个环节中,互相渗透)
同步训练
关注慢生
(10分钟)完成课后练习配套练习册。师巡视找出共同的问题后共同解决。
质疑问难
总结拓展
(5分钟)1.朗读全文,整体回归。
2.出示小诗,练习诵读。
3.每个人都有对爱的独特理解,请把你或他人眼中的爱记录下来。 紧扣教材主题拓展作业,把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向更广处。
教学反思
[《爱如茉莉》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12:苏教版语文下册《爱如茉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
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爱如茉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爱如茉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在细节中感受父母间平淡而厚实的爱。
重点:引导学生在细节中感受父母间平淡而厚实的爱。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真爱就像茉莉”的深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爱有不同的境界,爱有不同的方式,文中这位母亲眼里的爱是怎样的呢--爱如茉莉(生齐读)
2、那么作者眼中的茉莉是怎样的呢?(生:平淡无奇 洁白纯净 幽香缕缕)
3、文中母亲说:真爱像茉莉,她为什么这么说?
让我们带着疑问再次走入课文,感受一下父母间这种质朴的爱吧!
引: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父母间的这种爱呢?请大家找一找。(若有漏,师可放手生交流)
二、情境一:第7段--吩咐女儿煮饺子给爸爸吃
1、生说体会
2、在生活中,你们身边是否也发生过这样的事呢?请举例谈感受。
3、谁能把妈妈对爸爸的爱读出来?
引:面对“我”买回的饺子,爸爸反应怎么样?(看第8段)
1、请学生找出相关语句
2、生谈感受。师可引问:哪个词最能说明爸爸对妈妈的爱?为什么?
3、随文指导“奔”的读音,并问:爸爸心情怎样?(生:着急、担心)
4、指名学生感情朗读本段。
三、情境二:第9段--爸爸在妈妈病床边睡着了
1、从“叮嘱”一词你读出了什么?
2、文中有一处环境描写,请找一找。用了什么修辞?从哪个字看出是拟人手法?“探”给人什么感觉?此句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引:渲染爱的气氛)
3、指名有感情朗读。
四、情境三:第10段--爸爸不愿吵醒妈妈
1、找出能体现爱的语句。
2、哪个词最能表现爸爸对妈妈的呵护
3、有感情朗读。
五、情境四:第12、16段--言语中的温馨
1、“这样睡”是怎样睡?
2、妈妈为什么“手脚都麻木了”?(可引导学生看插图和联系前文,并展开合理想像)
3、妈妈为什么“不敢动”?
师:从这两段语言描写中,你能体会到爱的什么特点?(生:相互间体贴)
4、请生扮演角色有感情对话。
六、师读第17段作结
问:幽香为什么“钻”到心中?(可请生展开讨论,进而形成共识:“爱”在心间传递)
七、所以作者不禁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生齐读)
1、为什么连用两个“爱如茉莉”?(生:表示强调,是作者由衷的赞叹、赞美)
2、本段在全文中起何作用?(生:点题)
八、总结:是啊,父母间平淡无奇的语言,不正像茉莉花那样洁白纯净,但却散发着缕缕幽香吗?
★ 那样的不平凡随笔
★ 平凡随笔
平淡无奇的茉莉,不平凡的爱 教师随笔(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精选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