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可爱炸了的咪咪”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巴金《繁星》阅读答案,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巴金《繁星》阅读答案,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篇1:巴金《繁星》阅读答案
巴金《繁星》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一12题。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巴金《繁星》)
11、文中所描写的繁星有什么独特的美?作者在海上看繁星有什么独特的感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面的一段文字描写月亮,与上文描写繁星相比较,它们的写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请作简要分析。(2分)
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采,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 (贾平凹《月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无数的`星星“悬”在天空中,在深蓝色的背景映衬下显出一种宁静的美;繁星是半明半昧的,如萤火虫般的,有一种朦胧的美、梦幻的美:星星是闪烁着的,如对“我”“霎 眼”,又如在“小声说话”,有一种动态的美。在海上看繁星就如同小孩“睡在母亲的怀抱中”,能“忘记一切”,表达了作者热爱星空,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基本意思对即时。
12、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繁星和月亮的美妙和可爱,营造出一种童话般的意境:通过“我”和“我们”对繁星和月亮的主观感受来衬托繁星和月亮的可爱。基本意思对即可。
1、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观察大自然。
2、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3、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背景资料
1、作者简介
巴金,19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浙江嘉兴。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巴金”是他的主要笔名。建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收获》主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火》,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散文、小说、特写集《新声集》《赞歌集》,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等。1958年起陆续出版《巴金文集》(十四卷本),1987年起出版《巴金全集》(二十六卷本)。
2、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行杂记》。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游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卫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国学生计9人。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运动。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当时欧洲的政治流放者的庇护所。2月18日,“昂热”号邮船抵达马赛。19日,巴金抵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篇2:巴金《繁星》阅读答案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①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②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③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颗星算是腰带。经他这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阅读练习
【小题1】文章写了作者哪几次看星星的经历?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2分)
【小题2】文章语言优美,多处运用了修辞方法,请从划线的3句中任选一句,写一段赏析性文字。(3分)
我选择第句,赏析:
【小题3】在课堂上,对本文最后一句朗读的重音同学们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看”该重读,有人认为“跑”该重读。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阐述理由。(2分)
【小题4】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2分)
A.开头的“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是不能写成“我爱星天,但我也爱月夜”的。
B.第三自然段中“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并不是因为“我”流泪的.缘故。
C.第三自然段按照“仰望――欲睡――沉睡”的思路展开描述。
D.第三、四自然段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先从点上写看星空,再从面上写看星座。
【小题5】参考下列关于本文的背景材料,探究作者写“繁星”的意图。(3分)
1923年,19岁的巴金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到上海、南京求学。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对他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为“向西方找真理”,寻求救国救民道路,他乘邮船离沪赴法。在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
参考答案
【小题1】写了三次看星星,分别是从前、三年前、如今,按照时间顺序
【小题2】①句:运用比喻,将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比作“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十分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②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触觉、听觉和幻觉的角度描写海上之夜令“我”产生的种种美感,充分渲染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
③句:运用拟人,将“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命笔含情,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产生无穷的遐想。
(写出修辞手法,1分;后面的赏析酌情给分)
【小题3】认为“看”重读,一个“看”字呼唤读者,感情上与读者直接交流,更能引人注意。认为“跑”重读,一个“跑”字既写巨人星座的形状,又暗示船在前进,又表露了作者涌动的激情。(共2分。能合情合理阐述理由即可,如选择其它字重读,理由充分合理亦可)
【小题4】D
【小题5】参考:繁星是光明的,希望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光明的追求,对救国真理的探寻,对祖国未来的希望。(意对即可)
试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抓住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从前、三年前、如今”即可作答。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
试题分析:抓住题干中“语言优美”“修辞方法”关键信息,从这个角度选出句子,分析句子所表现的景物特点、情境以及给读者美好的感受。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3】
试题分析:主要从表达情感的重点不同来分析,指出不同的重读音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对阅读理解有什么作用即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阅读全文,找到相关信息,一一比较。D错,第三是先从面上写星空,第三段是后从点上写星座。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5】
试题分析:抓住材料中“向西方找真理”一句,理解“繁星”象征光明的意义,即可了解作品的主题。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篇3:巴金 《繁星》阅读答案
阅读巴金《繁星》一文,完成文后各题。
繁星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颗星算是腰带。经他这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1)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请任举出一例,写一段赏析性文字。
例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代汉语词典》对“繁星”的解释是“多而密的星星”,可文中说“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可见,“密密麻麻”一词就显得多余,你认为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3)在诗文朗诵会上,有人对本文最后一句朗诵的重音看法不一,有人认为“看”该重读,有人认为“跑”该重读,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阐述理由。
(4)参考下列关于本文的背景材料,指出作者写“繁星”的意图。
背景材料: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为“向西方找真理”,考察欧洲的社会运动,他乘邮船离沪赴法。2月19日,巴金抵达巴黎。在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篇4:巴金:繁星
巴金:繁星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颗星算是腰带。经他这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1927年1月
选自《海行杂记》
篇5:《繁星》节选阅读答案
《繁星》(节选)阅读答案
阅读《繁星》(节选),完成下列练习。
①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②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③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④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⑤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象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⑦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⑧这时我忘记了一切。⑨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⑩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颗星算是腰带。经他这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1、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2、“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这一句如果删除,好不好?为什么?
3、第一段的写作思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段的写法是虚实结合。文中①-⑤句中哪一句是很明显的虚写。_______。
读《繁星》回答问题。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颗星算是腰带。经他这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7.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写下表。
时 间
地 点
感 受
侧重点
从 前
甜蜜、温馨
三年前
菜 园
伙伴之情
如 今
8.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请任举出一例,写一段赏析性文字。
例句: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现代汉语词典》对“繁星”的解释是“多而密的星星”,可文中说“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可见,“密密麻麻”一词就显得多余,你认为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10.在诗文朗诵会上,有人对本文最后一句朗诵的重音看法不一,有人认为“看”该重读,有人认为“跑”该重读,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参考下列关于本文的背景材料,指出作者写“繁星”的意图。
背景材料: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为“向西方找真理”,考察欧洲的社会运动,他乘邮船离沪赴法。2月19日,巴金抵达巴黎。在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6:繁星阅读答案
[法]都德
①在吕贝龙山上看守羊群的那些日子里,我常常一连好几个星期一个人也看不到。每隔十五天,当我们田庄上小伙计骑着驴子给我驮来半个月的粮食的时候,我一听到在上山的路上响起了那牲口的铃铛声,我真是快活极了。我总是要他给我讲山下的消息,而我最关心的就是丝苔法内特最近怎么样了,她是我们田庄主人的女儿。
②可是,有一次碰上礼拜日,那一天粮食来得特别迟。将近中午的时候,下了一场暴雨,我猜,路不好走,驴子一定还没有出发。最后,大约在下午三点钟的光景,天空洗涤得透净,在叶丛的滴水声和山溪的涨溢声之中,我突然听见驴子的铃铛在响,但骑驴来的不是小伙计,而是……瞧清楚是谁!是我们的姑娘!她亲自来了,她端端正正坐在柳条筐之间,山上的空气和暴风雨后的清凉,使她的脸色就像一朵玫瑰。
③小伙计病了,漂亮的丝苔法内特一边从驴背上跳下来,一边告诉我,还说,她迟到了,是因为在途中迷了路;但是,瞧她那一身节日打扮,花丝带,鲜艳的裙子和花边,哪里像刚在荆棘丛里迷了路,倒像是从舞会上回来得这么迟。啊,我从来没有离这么近地看过她。她从篮筐里把粮食拿出来后,马上就好奇地观察她的周围。她走进了“栏圈”:“你就住在这里,我可怜的牧童?你老是一个人呆在这里该多烦啦!你干些什么?你想些什么?”我真想回答说“想你,女主人”,而我又说不出来;我相信她一定是看出来了,而这个坏家伙还说:“你的女朋友呢,她有时也上山来看你吗?她一定是只在山巅上飞来飞去的仙子……”而她自己,她在跟我说话的时候,仰着头,带着可爱的笑容和急于要走的神气,那才真像是仙子下了凡。
④ “再见,牧童。”“女主人,你一路上好。”于是,她走了,带着她的空篮子。
⑤当她在山坡的小路上消失的时候,我似乎觉得驴子蹄下滚动的小石子,正一颗一颗掉在我的心上。我好久好久听着它们的响声;直到太阳西沉,我还像在做梦一样呆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唯恐打破我的幻梦。
⑥傍晚时分,当山谷的深处开始变成蓝色,羊群咩叫着回到栏圈的时候,我听见有人在山坡下叫我,接着就看见我们的姑娘又出现了,这回她可不像刚才那样欢欢喜喜,而是因为又冷又怕身上又湿正在打颤,显然,她在山下碰上了小河涨水,在强渡的时候差一点被淹没了。而抄近的小路,她一个人怎么也找不到,而我又不能离开羊群。要在山上待一夜使她非常懊恼?我马上燃起了一大堆火,好让她烤干她的脚和她一身被河水湿透的外衣。接着,我又把牛奶和羊奶酪端到她的面前;但是这个可怜的小姑娘既不想暖一暖,也不想吃东西,看着她流出了大颗的泪珠,我自己也想哭了。
⑦夜幕已经降临。只有一丝夕阳还残留在山颠之上。我请姑娘进到“栏圈”去休息。我把一张崭新漂亮的羊皮铺在新鲜的稻草上,祝她晚上睡得好之后,就走了出来坐在门口。我想着:东家的女儿就躺在这个栏圈的一角,靠着那些好奇地看着她熟睡的羊群,就像一只比它们更洁白更高贵的绵羊,而她睡在那里完全是信赖我的守护,这么想着,我只感到一种无比的骄傲。我这时觉得,天空从来没有这么深沉,群星也从来没有这么明亮。突然,“栏圈”的栅门打开了,丝苔法内特出来了。她睡不着。羊儿的动弹使稻草发响,它们在梦里又发出叫声。她宁愿出来烤烤火。看她来了,我赶快把自己身上的山羊皮披在她肩上,又把火拨得更旺些。我俩就这样靠在一起坐着,什么话也不讲。
⑧如果你曾经在迷人的星空之下过过夜,你当然知道,正当人们熟睡的时候,在夜的一片寂静之中,一个神秘的世界就开始活动了。这时,溪流歌唱得更清脆,池塘也闪闪发出微光。山间的精灵来来往往,自由自在,微风轻轻,传来种种难以察觉的声音。似乎可以听见枝叶在吐芽,小草在生长。白天,是生物的天地,夜晚,就是无生物的天地了。要是一个人不经常在星空下过夜,夜会使他感到害怕……所以我们的姑娘一听见轻微的声响,就战栗起来。紧紧往我身上靠。有一次,从下方闪闪发亮的池塘发出了一声凄凉的长啸,余音缭绕,直向我们传来。这时,一颗美丽的流星越过我们头顶坠往啸声的方向,似乎我们刚才听见的那声音还携一道亮光。
⑨她一直望着天空,用手支着脑袋,身上裹着羊皮,就像天国里的一个小牧童。“瞧!那么美!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星星……牧童,你知道这些星星的名字吗?”“知道,小姐……你瞧,在我们头顶上的是银河。它从法国直通西班牙。再远一点,你可以看见‘灵魂之车’(大熊星座)和它四个明亮的车轴。……”
⑩当我继续说关于星星的故事的时候,我感到有样清凉而柔细的东西轻轻地压在我的肩上。原来是
在我们周围,群星静静地继续它们的行程,柔顺得像羊群一样;我时而这样想象:星星中那最秀丽、最灿烂的一颗,因为迷了路,而停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
(选自都德《磨坊信札》(1866-1879),柳鸣九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月出版,有删改)
7.第③段和第⑥段分别刻画了丝苔法内特怎样的形象?(2分)
8.分析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
9.你更喜欢第⑧段景物描写的哪一种译文,写出你的欣赏理由。(4分)
柳鸣九(1934-)译文金龙格(1966-)译文这时,溪流歌唱得更清脆,池塘也闪闪发出微光。山间的精灵来来往往,自由自在,微风轻轻,传来种种难以察觉的声音。似乎可以听见枝叶在吐芽,小草在生长。白天,是生物的天地,夜晚,就是无生物的天地了。要是一个人不经常在星空下过夜,夜会使他感到害怕……这时,泉水的歌声更清脆,池塘里亮起了无数小火光。山上的所有精灵都自由自在地往来。夜空中传来各种簌簌声,难以察觉的声音,仿佛听见树枝在长大,青草在萌芽。白天,是动物的世界;夜里,则是静物的世界。如果你不习惯,就会害怕……10.根据上下文,推测第⑩段省略的情节,想象“我”当时的心理。(4分)
11.分析本文标题“繁星”的含义。(3分)
12.本文写于140多年前,文中的感情在今天还能打动人心吗?请对此加以探究。(4分)
篇7:繁星阅读答案
7.(2分)美丽、活泼、可爱;娇弱、落魄、惹人爱怜。(各1分,意思对即可)
8. (2分)总结上文姑娘到来给我带来的巨大惊喜和“我”对姑娘的痴迷、与沉醉,(1分)为下文姑娘遇阻返回这一情节做了适当的缓冲,舒缓了行文节奏(1分)
9.(4分)【更喜欢柳译】1.句式整齐,如四字句的运用“来来往往”“自由自在”“微风轻轻”,增加节奏感;2.音韵铿锵,句末“光”“往”“长”押韵,读起来更加富有韵律感;3.最后一句强调“星空下过夜”的神秘感,与上下文意思更加贴合。(以上每点都是金译缺乏的,各1分,语言表达简洁清晰1分)
【更喜欢金译】1.夜晚生长的'“小草和树叶”,不应视作“无生物”,金译处理为“静物”,透出夜间的神秘和幽静,应比柳译为“无生物”更妥当;2.散句也有其妙处,如“夜空中传来各种簌簌声”渲染了神秘感,再用“难以觉察的声音”来补足和强调,比柳译内容更丰富,更细腻。(以上两点是与柳译对比着评价的,说出1点2分,语言表达简洁清晰1分)
[两种译文各有千秋,答案要分析出“此有彼无”的特点,才能显示“更喜欢”的理由]
10.(4分)[原文情节描写]她的头因为瞌睡而垂了下来,那头上的丝带、花边和波浪似的头发还轻柔可爱地紧挨着我。她就这样一动也不动,直到天上的群星发白、在初升的阳光中消失的时候。(答案有“靠在我肩上睡着了”的情节,1分;对此展开合理想象,1分)
[原文心理描写]而我,我瞧着她睡着了,心里的确有点激动,但是,这个皎洁的夜晚只使我产生一些美好的念头,我得到了它圣洁的守护。(表达守护纯净美好;1分,阐释 1分)
11.(3分)营造美好纯净的意境;暗示了姑娘美好的形象;喻示了“我”纯真的情感。(各1分)
12.(4分)建议:理解文中的情感,1分;解释为何心动,2分,语言表达清晰准确,1分。
以下为答案示例:
【经典依然打动人心】牧童偶然与心爱的姑娘相遇在星光灿烂的夜晚,当姑娘倚偎在小牧童的肩膀上睡去的时候,牧童内心悸动,感到温柔甜蜜,但绝不逾矩,这是迷人而高贵的初恋情感,田园牧歌般的古典情味和悠远诗意超越了时代,仍能引起今人的共鸣。 (4分)
【经典与今日社会有距离,理解,但不欣赏】牧童如此内敛,姑娘天真无邪,这是传统的经典情感故事,现代流行爱情可能更为直接坦率,今昔格调不同,无所谓情感的高下之分。对本文表现的情感能够理解认同,但不一定欣赏。(2-3分)
【隐约觉得美好但缺乏分析】1分
【不能感受到文本的美好感情,没有分析,或其他与本题不相干的答案】0分
[提示:在尊重经典的前提下,可以表达不同的接受心理。如崇敬迷恋-理解认同-理解但未必欣赏-不是非常理解但隐约觉得他们是美好的;如果以决断的态度表示不接受,不欣赏,又没有确切的理由,不给分。]
篇8:繁星阅读答案
①在吕贝龙山上看守羊群的那些日子里,我常常一连好几个星期一个人也看不到。每隔十五天,当我们田庄上小伙计骑着驴子给我驮来半个月的粮食的时候,我一听到在上山的路上响起了那牲口的铃铛声,我真是快活极了。我总是要他给我讲山下的消息,而我最关心的就是丝苔法内特最近怎么样了,她是我们田庄主人的女儿。
②可是,有一次碰上礼拜日,那一天粮食来得特别迟。将近中午的时候,下了一场暴雨,我猜,路不好走,驴子一定还没有出发。最后,大约在下午三点钟的光景,天空洗涤得透净,在叶丛的滴水声和山溪的涨溢声之中,我突然听见驴子的铃铛在响,但骑驴来的不是小伙计,而是??瞧清楚是谁!是我们的姑娘!她亲自来了,她端端正正坐在柳条筐之间,山上的空气和暴风雨后的清凉,使她的脸色就像一朵玫瑰。
③小伙计病了,漂亮的丝苔法内特一边从驴背上跳下来,一边告诉我,还说,她迟到了,是因为在途中迷了路;但是,瞧她那一身节日打扮,花丝带,鲜艳的裙子和花边,哪里像刚在荆棘丛里迷了路,倒像是从舞会上回来得这么迟。啊,我从来没有离这么近地看过她。她从篮筐里把粮食拿出来后,马上就好奇地观察她的周围。她走进了“栏圈”:“你就住在这里,我可怜的牧童?你老是一个人呆在这里该多烦啦!你干些什么?你想些什么? ”我真想回答说“想你,女主人”,而我又说不出来;我相信她一定是看出来了,而这个坏家伙还说: “你的女朋友呢,她有时也上山来看你吗?她一定是只在山巅上飞来飞去的仙子??” 而她自己,她在跟我说话的时候,仰着头,带着可爱的笑容和急于要走的神气,那才真像是仙子下了凡。 ④ “再见,牧童。”“女主人,你一路上好。”于是,她走了,带着她的空篮子。
⑤当她在山坡的小路上消失的时候,我似乎觉得驴子蹄下滚动的小石子,正一颗一颗掉在我的心上。我好久好久听着它们的响声;直到太阳西沉,我还像在做梦一样呆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唯恐打破我的幻梦。
⑥傍晚时分,当山谷的深处开始变成蓝色,羊群咩叫着回到栏圈的时候,我听见有人在山坡下叫我,接着就看见我们的姑娘又出现了,这回她可不像刚才那样欢欢喜喜,而是因为又冷又怕身上又湿正在打颤,显然,她在山下碰上了小河涨水,在强渡的时候差一点被淹没了。而抄近的小路,她一个人怎么也找不到,而我又不能离开羊群。要在山上待一夜使她非常懊恼?我马上燃起了一大堆火,好让她烤干她的脚和她一身被河水湿透的外衣。接着,我又把牛奶和羊奶酪端到她的面前;但是这个可怜的小姑娘既不想暖一暖,也不想吃东西,看着她流出了大颗的泪珠,我自己也想哭了。
⑦夜幕已经降临。只有一丝夕阳还残留在山颠之上。我请姑娘进到“栏圈”去休息。我把一张崭新漂亮的羊皮铺在新鲜的稻草上,祝她晚上睡得好之后,就走了出来坐在门口。我想着:东家的女儿就躺在这个栏圈的一角,靠着那些好奇地看着她熟睡的羊群,就像一只比它们更洁白更高贵的绵羊,而她睡在那里完全是信赖我的守护,这么想着,我只感到一种无比的骄傲。我这时觉得,天空从来没有这么深沉,群星也从来没有这么明亮。突然,“栏圈”的栅门打开了,丝苔法内特出来了。她睡不着。羊儿的动弹使稻草发响,它们在梦里又发出叫声。她宁愿出来烤烤火。看她来了,我赶快把自己身上的山羊皮披在她肩上,又把火拨得更旺些。我俩就这样靠在一起坐着,什么话也不讲。
⑧如果你曾经在迷人的星空之下过过夜,你当然知道,正当人们熟睡的时候,在夜的一片寂静之中,一个神秘的世界就开始活动了。这时,溪流歌唱得更清脆,池塘也闪闪发出微光。山间的精灵来来往往,自由自在,微风轻轻,传来种种难以察觉的声音。似乎可以听见枝叶在吐芽,小草在生长。白天,是生物的天地,夜晚,就是无生物的天地了。要是一个人不经
常在星空下过夜,夜会使他感到害怕??所以我们的姑娘一听见轻微的声响,就战栗起来。紧紧往我身上靠。有一次,从下方闪闪发亮的池塘发出了一声凄凉的长啸,余音缭绕,直向我们传来。这时,一颗美丽的流星越过我们头顶坠往啸声的方向,似乎我们刚才听见的那声音还携一道亮光。
⑨她一直望着天空,用手支着脑袋,身上裹着羊皮,就像天国里的一个小牧童。“瞧!那么美!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星星??牧童,你知道这些星星的名字吗? ”“知道,小姐??你瞧,在我们头顶上的是银河。它从法国直通西班牙。再远一点,你可以看见‘灵魂之车’(大熊星座)和它四个明亮的车轴。??”
⑩当我继续说关于星星的故事的时候,我感到有样清凉而柔细的东西轻轻地压在我的肩上。原来是她的头因为瞌睡而垂了下来,那头上的丝带、花边和波浪似的头发还轻柔可爱地紧挨着我。她就这样一动也不动,直到天上的群星发白、在初升的阳光中消失的时候。而我,我瞧着她睡着了,心里的确有点激动,但是,这个皎洁的夜晚只使我产生一些美好的念头,我得到了它圣洁的守护。
在我们周围,群星静静地继续它们的行程,柔顺得像羊群一样;我时而这样想象:星星中那最秀丽、最灿烂的一颗,因为迷了路,而停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
(选自都德《磨坊信札》(1866-1879),柳鸣九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月出版,有删改)
7.第③段和第⑥段分别刻画了丝苔法内特怎样的形象?(2分)
8.分析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
9.你更喜欢第⑧段景物描写的哪一种译文,写出你的欣赏理由。(4分)
柳鸣九(1934-)译文金龙格(1966-)译文这时,溪流歌唱得更清脆,池塘也闪闪发出微光。山间的精灵来来往往,自由自在,微风轻轻,传来种种难以察觉的声音。似乎可以听见枝叶在吐芽,小草在生长。白天,是生物的天地,夜晚,就是无生物的天地了。要是一个人不经常在星空下过夜,夜会使他感到害怕?? 这时,泉水的歌声更清脆,池塘里亮起了无数小火光。山上的所有精灵都自由自在地往来。夜空中传来各种簌簌声,难以察觉的声音,仿佛听见树枝在长大,青草在萌芽。白天,是动物的世界;夜里,则是静物的世界。如果你不习惯,就会害怕??
10.根据上下文,推测第⑩段省略的情节,想象“我”当时的心理。(4分)
11.分析本文标题“繁星”的含义。(3分)
12.本文写于140多年前,文中的'感情在今天还能打动人心吗?请对此加以探究。(4分)
7.美丽、活泼、可爱、天真、漂亮;娇弱、落魄、无助,惹人爱怜、令人怜惜
(各1分,意思对即可)
8.(承上)总结上文姑娘到来给我带来的巨大惊喜和“我”对姑娘的痴迷、与沉醉(1分) (启下)为下文姑娘遇阻返回这一情节做了适当的缓冲,舒缓了行文节奏(1分)
篇9:繁星阅读答案
【得分举例】
1.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我”对于姑娘的关注与向往之情,即便是在寻常不过的小石子却一颗颗波动我的心弦,体现“我”对于她的到访的喜悦和离别时的不舍,从而引出下文姑娘遇阻返回这一情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2分)
2.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女主人的离开,使“我”感到失落,而女主人还始终萦绕在“我”心头,为下文渡河失败,险些被淹的情节做铺垫,并且写出了“我”对女主人的眷恋之情。(2分)
3. 总结上文,写出了“我”在女主人离开后对她的恋恋不舍,不想让她离开,为后文说她是“我”心中最优秀的,最灿烂的是埋下伏笔。(1分)
思考以下答文是0分的原因:
4.写女主人消失时“我”伫立良久,以及打破“幻梦”揭示“我”认为一切不切实的心理,体现“我”内心的欢喜以及对女主人的喜爱,而“太阳西沉”写时间变化。(0分)
5.写出了牧童因为女主人亲自来给他东粮食而感到内心的愉悦,好像梦一般,让他久久回味,无法自拔。要求回答“作用”,而非解释“含义”。
9.【更喜欢柳译】
1.句式整齐,如四字句的运用“来来往往”“自由自在”“微风轻轻”,增加节奏感;
2.音韵铿锵,句末“光”“往”“长”押韵,读起来更加富有韵律感
3.最后一句强调“星空下过夜”的神秘感,与上下文意思更加贴合。(以上每点都是金译缺乏的,各1分,语言表达简洁清晰1分)
也可以:运用叠词。如“轻轻”、“种种”、“闪闪”等,体现了音韵美,读来朗朗上口。运用了比拟的手法,“溪流歌唱得更清脆”,使语言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如下:
1、运用拟人的手法,“溪流歌唱得更清脆”,写出了溪水的活泼;用了叠词,如“来来往往”等写出了山间精灵的活泼,体现音韵美;而“一个人不经常在星空下过夜”,点题,也写出了夜的神秘。
篇10:巴金《繁星》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繁星》一课是文学大家巴金所作,具有语言生动传情、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之特点,是引导学生初步接触文学的短小精悍的佳作。文章围绕看繁星,依次写了“从前”、“三年前”、“如今”三个片段,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书写了“我”由此产生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好享受。
整篇文章意境高远,如诗如画,极富感染力,有丰富的情感因素可以挖掘,为情景教学提供了契机。它段落结构大体相同,脉络清晰,文笔清新,语言流畅,写作方法独特,很值得学习和借鉴,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
二、学情分析
通过四年多时间的学习,学生已基本具备了识字能力,教师只需对极少数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在词语的理解上,学生已学习了不少方法,可在课前通过相关的预习自学自主识字,在课堂中可分别就字词的音形的难点和部分词义可通过预习反馈加以检测,当然一些重点词语还需结合课文加以理解。
在阅读方面,学生已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也有了初步感知课文的能力。课前,教师可适当布置预习作业,促使学生借助原有知识储备,有针对性开展预习工作。通过理清课文的脉络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一个训练重点,通过填写表格理清文章结构,再根据表格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的.一个方法指导较为有效。
在理解重点句上,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各种语言训练,针对该年段学生思维深度、言语概述能力不强的特点,强化练习。最终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仅仅是从内容到内容,而落到思维的训练,语言的内化,情感的认同。
三、说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
2、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及不同的感受,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细心观察大自然,学用借景抒情的方法表达自己观察后的感受。
五、说教学过程
研究教材制定教学目标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如上设计,体现以下三点:
(一)补充媒体资料,有效激发情感。
语文课中“文”的理解往往与“情”交织在一起,所谓“披文入情”,抑或“披情入文”皆言于此。媒体、作者和背景资料的补充,能帮助学生较好理解文本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上课伊始,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星空,把学生带进 了一个新奇梦幻的世界。接着,借助媒体展示了作者巴金的照片及作品等,很好地填补了学生的知识空白,使学生对巴金的生平及其作品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为学习提供情感上的铺垫,进而为深入理解文本的奠定基础。
(二)面向全体,以学生为主体。
把学习主动权应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读书能力和阅读能力。因此,一进入课的内容,就让学生自读课文独立完成表格。这一环节,教师创设了一个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的理念。
(三)积累运用,进行仿写,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结合课文在本文的教学中我还设计了多样的读写练习:
1、拓展情景说话练习:本文中作者望着繁星,浮想联翩,我们也展开合理想象说一段话。如“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和我谈话”DD星会对作者说些什么?
2、加强学生的读写实践,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如果夏天的夜晚面对满天的繁星,你会产生哪些联想和想象?模仿课文中的写法,描述一段你曾经在夜晚眺望星空的情景,写出感受。在交流评议后,教师总结出蕴藏在其中的独到的写作方法,以此借鉴、运用。
篇11:巴金《繁星》课件
巴金《繁星》课件
1.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观察大自然。
2.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3.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基础知识精讲】
词语积累
晶莹 纳凉 密密麻麻 静寂 半明半昧 摇摇欲坠 柔和 梦幻 萤火虫 霎眼
背景资料
1.作者简介
巴金,19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浙江嘉兴。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巴金”是他的主要笔名。建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收获》主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火》,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散文、小说、特写集《新声集》《赞歌集》,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等。1958年起陆续出版《巴金文集》(十四卷本),1987年起出版《巴金全集》(二十六卷本)。
2.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行杂记》。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游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卫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国学生计9人。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运动。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当时欧洲的政治流放者的庇护所。2月18日,“昂热”号邮船抵达马赛。19日,巴金抵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巴金《繁星》课件、繁星阅读答案
课文点拨
1.探究作者不同时期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详见下表。
2.理解文章结构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依次写了“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四个片断,表达了作者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
第一部分(第1段),回忆从前在家乡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2段),回忆三年前在南京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3~4段),描写在海上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3.重点段落剖析
第3段是全文的重点,写“我”每晚在美的环境中观看繁星所产生的种种美的感受。这一段文字按照“仰望——欲睡——沉睡”的思路依次展开,前面四句写“仰望”,第五至八句写“欲睡”,第九、十两句写“沉睡”。
第4段写“我”在别人指点下认识了状如“巨人”的星座,感受到了“巨人还在跑”的乐趣。
3、4两段关系:第3段从面上泛写海上看繁星,第4段从点上特写海上看星座。
4.领会重点语句
①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我沉睡着”和“我觉得”,看起来似乎有矛盾,其实并不冲突。“我沉睡着”,说的是“我”睡的神态:在星的怀抱中面带微笑地熟睡着;“我觉得”是讲“我”把自己当做一个小孩子睡在母亲的怀里,感到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交代了“我沉睡”的原因。这样写,由果到因,因果相映,既富有情趣,又启人遐思。
②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那个巨人”是指英国人指给“我”看的天上那个像巨人般的星座。“还在跑”有两层意思:一是说那个星座的形状像巨人在跑;二是说因为“船在动,星也在动”,所以使人觉得“那个巨人”在跑。
5.理解文章写作特点
①由实到虚,虚实结合,是本文写作上显著的特点。作者描写的对象,一是眼前的景物,二是由眼前的景物产生的联想和想像。
例:第3段,共10句话,前三句主要写海上每晚观看繁星的夜景,为后面写作者的感受张本。从第四句开始,主要写“我”在舱面上仰望星空产生的种种奇妙的感受:星空越来越低,星星越来越近,它们正对“我”友好地眨眼,同“我”小声地说话,于是,我回到了童年,成为一个小孩子,睡在母亲的怀里微笑着,沉睡着……从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②课文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方法。
比喻,如“渐渐地我的眼眼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将“我”的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比作“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十分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拟人,如“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在作者的眼里,天上那许多认识的星星都有眼睛、有嘴巴、有思想,它们走近“我”,同“我”交谈。这样写,将“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命笔含情,追求意境,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萌其情,产生无穷的遐思。
排比,如“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依次从触觉、听觉和幻觉的角度描写海上之夜令“我”产生的种种美感。它们由表及里,由浅到深,一气呵成,充分渲染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巴金《繁星》课件、繁星阅读答案
【例题精讲】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①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②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③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1.第①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和下文的关系是什么?
2.第③句状写“我”望星天时的感觉,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4.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写了什么?
【解析】 联系全文内容,本节第①句话主要是在内容上作铺垫,同时“爱星天”一句,也起了点题的作用;第③句写望星天的感受,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答案】1.首句“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表露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为第②句引出“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作了铺垫。
2.第③句状写“我”望星天时的感受,“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为全文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3.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写出了小时候望星天的感受——甜蜜、温馨,侧重于表达对星天的依恋之情。
4.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知识拓展】
海上的日出
巴金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层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光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
(选自《巴金文集》第八卷四川人民出版社版)
阅读点拨
这是一篇描叙在海上看日出的散文。虽然文章是从天未大亮、太阳尚未升起写到太阳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但并非写的同一天清晨看到的景色,而是集中概括了作者多次在船(海)上看日出所得的总印象和具体观感。
文章用词准确,简洁流畅,用四段文字极其细致地描写了日出过程中天边、太阳、云层和海水的色彩与亮光的变化,勾勒了海上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三幅图画,给人以美的享受。最终推出看日出者和太阳、云彩与海水一起光亮起来的伟大奇观,激励人们向往光明、奋发向上。
巴金《繁星》课件、繁星阅读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纳凉__________ 静寂__________ 一番指点__________
天空里悬着__________ 霎眼__________ 遐想__________
2.辨字注音组词。(在比较中掌握知识)
3.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注意区别近义词)
(1)我__________(站 躺)在舱面上,__________(仰望 凝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__________(挂着 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2)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__________,下面几颗是__________,这几颗是_________,那几颗是_________和_________,还有三颗星算是腰带。(脚 腿 身子 手 头)
(3)渐渐地我的眼睛__________(模糊 变亮)了,我好像看见无数的萤火虫在我的周围__________(飞翔 飞舞)。海上的夜是__________(温柔 柔和)的,是__________(静寂 安静)的,是梦幻的。
4.本文主要写了三个片断和一个特写镜头,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对应各项用直线连接起来。(理解中的记忆)
①从前 ①家乡庭院里 ①像朋友般熟悉,又像母亲怀里一般温馨
②三年前 ②海上、舱面上 ②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③如今 ③夜晚的船上 ③好像就是我的朋友
④有一夜 ④南京后门菜园 ④好像一个巨人,还在跑
5.判断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掌握必要的修辞手法)
(1)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 )
(2)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 )
(3)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 ( )
(4)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身子…… ( )
(5)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 )
6.判断下列语句理解的正误。
(1)“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这两句话中,前一句“沉睡”与后一句“觉得”两者之间是矛盾的。既“睡着”了,就不会出现后一句中描述的内容了。(考查语境义)( )
(2)“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还在跑”在这里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说那星座像巨人跑似的形状;二是因为前文提到“船在动,星也在动”,所以使人觉得“那个巨人”在跑。(注意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
7.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写作者看星星的地点是家乡、南京、菜园、舱面。
B.课文按照空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考查记叙顺序)
C.本文写作者看星星的地点是家乡、菜园、海上、舱面。
D.虽然不同时期,作者看星星的感受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表达了作者对繁星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把握中心,就能找到答案了)
8.下列关于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的意思是星星要坠落下来了。(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B.“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是排比句。
C.“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一句是比喻句。(注意:带有比喻词的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要认真区分)
D.“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这句话蕴含了青年时代的包括巴金对知识的渴望。(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
巴金《繁星》课件、繁星阅读答案
二、阅读
(1)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2)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3)①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②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③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④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⑤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 A 。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⑦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⑧这时我忘记了一切。⑨ B , C 。⑩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4)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颗星算是腰带。经他这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9.解释下列词语。
纳凉:_____________________
摇摇欲坠: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适当记忆好的句子)
A.
B.
C.
11.第二节中有这样一句话:“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为什么星光“微小”,作者都觉得“光明无处不在”呢?
12.第三节中加粗的“模糊”一词换成“闭上”好不好,为什么?试说出理由。(推敲词语)
13.体会第三节最后一句话中“觉得”一词的作用。说说这一句话在整篇文章中的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思考)(考查关键词语的作用)
14.第三小节文字是按“仰望”“欲睡”“沉睡”的顺序来构思的,下列层次划分正确的是(理清重点段落的内部层次)(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15.文章描写了星星的多,请写出能表现星星数量多的词语。(至少三个)(词语积累)
16.按例词的格式写词语。(考查形容词的重叠方式)
(1)密密麻麻(AAB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半明半昧(ABA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摇摇欲坠(××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四节最后一句话中“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体会“看”“跑”“呢”三个词的作用。(体会词语的妙用)
“看”:
“跑”:
“呢”:
18.“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作者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看繁星的感受中,都写到了“母亲的怀里”,这两个“母亲”蕴含的意思分别是什么?(词语的语境义)
巴金《繁星》课件、繁星阅读答案
19.在一般人的眼中,繁星是静止的,无生命的,而作者笔下的繁星是怎样的呢?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繁星?请说出你的理解。(理解作者的感情是关键)
20.仿照例句造句。(培养组织语言的能力)
例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选句:城市的夜是_________ _,_ _________,_ _________。
乡村的夜是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
21.作者把星星比作朋友,把星天比作母亲。请用一段话来描述你观察月亮的感受。(不超过60字)(培养观察能力,写出真实感受)
三、作文
22.题目:《观__________》(可以是日出、海、日落、云、雨……)
要求:①先补充完整题目;
②注意观察细致,发挥联想和想像;
③有感而发,写出真情实感。
④字数在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nà jì fān xuán shà xiá
2.
3.(1)躺 仰望 悬着
(2)头 身子 手 腿 脚
(3)模糊 飞舞 柔和 静寂
4.①①② ②④③ ③②① ④③④
5.(1)比喻 (2)比喻 (3)拟人 (4)比喻 (5)比喻
6.(1)× (2)√
7.D 8.B
二、9.乘凉;形容非常危险,马上就要掉下来。
10.A.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B.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
C.我沉睡着
11.因为当时作者很年轻充满幻想,充满朝气,所以他在“微小”的星光中,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12.不能换成“闭上”,因为后面有“看见”一词,如果用“闭上”,那么,萤火虫飞舞的情形只能是想像。
13.“觉得”一词的作用:自己已经不是小孩子,只是感觉上仿佛回到了童年,所以用“觉得”二字。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要点:就结构上看,与文首形成呼应;就内容上看,体现了作者要表达的情趣,在海上航行,作者不感到孤寂,反而觉得是在繁星——母亲的怀抱,有的是温暖,有的是光明。
14.B
15.密密麻麻、群星密布、无数、许多等。
16.(1)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 上上下下 点点滴滴 朦朦胧胧
(2)糊里糊涂 不明不白 一五一十 百发百中 无忧无虑
(3)蠢蠢欲动 跃跃欲试 飘飘欲仙 昏昏欲睡
17.一个“看”字,呼唤读者,感情上与读者直接交流,更能引人注意。“跑”,既写巨人星座的形状,又暗示船在前行,又表露了作者涌动的激情。“呢”字,表示动作正在继续,显得更加生动。
18.①把大自然比作母亲,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②这里的母亲就是妈妈,表现作者在海上观看繁星时的那种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
19.作者笔下的星星是活泼可爱的,“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些句子把星星写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表露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0.略 21.略
三、22.略
篇12:巴金繁星读后感
如果说巴金在一生中只有过一次“动情”的经历,那么惟一的对象就是曾经陪伴他走过大半人生旅途的妻子--萧珊。每当有人问起巴老与萧珊的相识经历,他就会回忆说:“我们是1936年第一次见面的。那时我们已经通信半年之久了,萧珊写信给我,说有些事情要找我谈一谈,约我到新雅饭店见面。怕我不认识,会闹出笑话,便在信里附了张照片给我…”
曾经的新雅饭店现在已经更名为“南新雅粤菜馆”了,当记者昨天冒雨来到这家三四十年代文人名流们最常光顾的饭店时,发现它已经被改造一新,装修得金碧辉煌了。南新雅粤菜馆的李钰主任特地帮我找出当年茶室的图片,泛黄的照片里,几张铺着纯白桌布的圆形茶桌上各自摆放着一瓶鲜花,擦得锃亮的红木椅子下是打扫得一尘不染的柚木地板,比起如今的豪华,当年的茶室更多一些韵致。
李主任介绍说,当时的新雅饭店三层楼,双开间,餐厅高雅洁净,室内装潢考究而不张扬。新雅的这种风格博得了一大批文人墨客的喜爱,不仅是巴金常来,当时蜚声文坛的鲁迅、戴望舒和林徽音等人也是这里的常客。整个饭店布局非常合理:三楼分大、中、小共28间房间;而二楼则专营散座小吃,中间是小圆台,两旁是火车座;底层为三开门面,东侧设立外卖,西侧在扶梯旁设立三张小太子公映苏打方凳。中间进门宽敞的扶梯能够直上二楼。
可以想像,在二楼那间正对着楼梯口的厢房里,33岁的巴金坐在小圆桌旁静静地喝着茶,看着当时的报纸,等着他素未谋面的笔友出现。突然,一阵轻盈的脚步声从木楼梯那头传来,巴金抬起头,照片上那个有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梳着童花头,穿着校服的女生就在眼前出现了。她一眼认出了巴金,快活地笑着,好像见了熟人似的从厢房门口走了过来:“李先生,您早来了!”那一刹那,巴金心里的某根弦被拨动了…后来,那个女生改笔名为“萧珊”。八年后,他们以最普通的方式完成了他们的婚礼。
萧珊是第一个走进巴金内心的少女,在她之后,巴金再也不曾动情过。当我离开新雅的时候,雨仍然下着,我回望雨里的“南新雅粤菜馆”,眼前又依稀浮现出那对年轻人初次相见时略带羞涩的笑脸…
★ 巴金繁星教学设计
★ 巴金颁奖词
★ 繁星教案
★ 巴金家读后感
★ 巴金人物小传范文
★ 巴金经典美文阅读
★ 家巴金读后感
★ 巴金《家》读后感
巴金《繁星》阅读答案(集锦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