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快达伊甸园”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阅读答案,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阅读答案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阅读答案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嘉佑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①,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②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③,吾侪④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庐⑤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注】①败:倒塌。②禁军:北宋称正规军为禁军,按规定,发兵需要枢密院颁发兵符。
③涂潦:路上积水,“涂”通“途”。④侪:同辈;同类的人。
⑤庐:简陋的房屋,这里是住简陋房屋的意思。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辄能语其要( ) ②比冠,博通经史( )
③轼诣武卫营( ) ④太守犹不避涂潦( )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汝能为滂 为天下唱
B.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C.卒全其城 欲穷其林
D.母许之否乎 辍耕之垄上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事 急 矣 虽 禁 军 且 为 我 尽 力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译文: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
11.苏轼在徐州当政期间,遇到水灾,采取了哪些得力措施?(2分)
参考答案:
8.(1)①说出;②等到;③到……去;④尚且(2)C
9.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10.(1)我在这里,洪水决不能冲垮城墙。(“是”“败”各1分)
(2)田间小道,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11.发动城里的富人共同守城;到武卫营请求禁军一起修筑城墙;自己身先士卒,过家不入,参与守城。(意思对即可)
篇2:“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阅读答案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
生十年,父洵①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②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嘉祐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修③,修语梅圣俞④曰:“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注释】①洵:指苏轼的父亲苏洵。②范滂:东汉人,以清节闻名,不惜以死护名节。其母亦深明大义。③修:指欧阳修。④梅圣俞:北宋诗人。
11、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与“吾顾不能为滂母邪”中的“顾”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B、王顾左右而言他
C、顾野有麦场 D、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⑵与“比冠,博通经史”中的.“比”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欲把西湖比西子 B、其两膝相比者
C、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D、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13、请写出本文所含的一个成语:(2分)
1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轼从小接受母亲良好的家庭教育。 B、苏轼以范滂为榜样得到母亲的鼓励。
C、苏轼与欧阳修是同时代的青年才俊。 D、苏轼凭自己的真才实学让众人信服。
参考答案:
11.(4分,各2分)(1)A (2)D
12.(3分)苏轼听到古今盛衰的历史,总是能说出其中的要义。
13.(2分)出人头地(出一头地)
14.(3分)C
篇3:阅读苏轼原文翻译四方十年列传游学答案宋史
阅读苏轼原文翻译四方十年列传游学答案宋史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日:“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日:“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嘉祜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日:“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日:“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攻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日:“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日:“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道过金陵,见王安石,日:“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日:“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日:“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日:“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日:“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①,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日:“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有删改)【注】①磨勘:唐宋定期勘验官员政绩,以定升迁。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比冠,博通经史。 比:等到 B.轼诣武卫营,呼卒长 诣:下令 C.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庐:建房 D.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 狱:刑罚10.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苏轼“才学高”的一组是(3分) ①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 ②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③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④吾在是,水决不能攻城 ⑤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 ⑥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轼听完母亲讲的故事,就能复述出大意来,很小就表现出了才能。 B.苏轼写信给欧阳修,欧阳修看到信后,说他自己应该避开,从而让苏轼出人头地,表达了对苏轼的赞美。 C.苏轼路过金陵,拜见王安石,劝说王安石要敢于进谏,来报答皇上对他不一般的待遇,很让王安石生气。 D.苏轼的才学受到欧阳修称颂,文章得到宋仁宗、宋神宗夸赞,可惜他最终没有得到重用。1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3分)(2)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3分)(3)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3分)参考答案9.B(诣:到,去。)10.A(③⑥均是从侧面表现苏轼的才学,②是直接表现,①是说苏轼的品行的`,⑤是王安石的话,④是苏轼守城的决心。)11 .C(王安石没有生气,他们二人谈得融洽。)12.(1)太守尚且不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一定效命于您。(“犹”1分,“吾侪”1分,句意1分) (2)如今西边正在打仗,多年都不见停战,东南地区发生多起刑狱事件。(“用兵”1分,“数”1分,句意1分) (3)皇帝用来对待您的是非同寻常的礼数,您用来对待皇上的,难道可以用寻常礼数吗?(“所以”“常”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苏轼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历求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有关古今成败的事,苏轼都能马上说出它们的要点。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发出长长的叹息。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会应允吗?程氏说:你都能做范滂,我反而不能做范滂的母亲了么?”等到二十岁的时候(行冠礼的年龄),苏轼对经典和史籍都很精通了。嘉佑二年,到礼部考试。凭借对《春秋》的阐释居第一。后来苏轼写信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曰:“我应当避开,好让此人出人头地。”(后来,)苏轼做徐州知州。洪水在曹村决堤,在梁山伯上泛滥,,城墙就要倒了,富民们争着要逃出城避水。苏轼说: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民心就会动摇,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水就绝不会冲了城。”迫使富民们再次回到城中。苏轼到武卫营,将卒长叫出说:“河水将要毁坏城墙,事情很紧迫,即使是禁军也暂且为我(守住徐州)尽点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一定效命于您。”雨日夜不停的下,苏轼住在城墙上面,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地方,最终保全了徐州。苏轼路过金陵(今南京),拜见王安石,说:“大兴战争和刑罚,是汉、唐两朝灭亡的征兆。祖宗先帝用仁厚治理天下,正打算改革这些事。如今西边正在打仗,多年都不见停战,东南地区发生多起刑狱事件,您就不说一句话来解决这种局面吗”王安石曰:“这两件事都是吕惠卿引起的,我不在朝为官,怎么敢去进言?”苏轼说:“在朝做官就进言,不在朝做官就不进言,这是侍奉皇帝的一般礼节。皇帝用来对待您的是非同寻常的礼数,您用来对待皇上的,难道可以是寻常的礼数吗?”王安石大声说:“我一定会向皇上进言。”又说:“今天这些话从我的最里说出来,从你的耳朵听进去(意思是不要外传,保密)。”又说:“做人必须知道,做一件不仁义的事,杀死的一个无罪的人,即使能得到天下也不去做,这才是可以的。”苏轼开玩笑说:“现在当官的人,都为了争取减少半年的磨勘(相当于磨合、试用期)时间,就算杀人也敢了。”王安石笑笑没有回答。宋仁宗刚开始读苏轼、苏辙的策论,回到后宫中高兴地说:“我今天为子孙后代找到了两个好宰相。”宋神宗尤其喜欢苏轼的文章,在后宫读苏轼的文章,太监送来膳食也忘了吃,称赞苏轼是天下奇才。但是一直到去世,苏轼也没有得到重用。
★ 父与子阅读答案
★ 生之喜悦阅读答案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阅读答案(精选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