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aa20058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山韵抒情散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山韵抒情散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山韵抒情散文
山韵抒情散文
小时候,生在山里,长在山里,开门见山,出门爬山,如果想到山外去看一看,就须翻山越岭,很是累人。矗立在门前的那座山高大、雄伟、巍峨,须抬头才能看见蓝天与云彩,眼睛平视的视野里全是山的颜色,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山的颜色从青绿到枯黄,又从枯黄到青绿。少年时期的我面对那座大山无可奈何,心里恨死了它,盼望着自己快快长大,长大后到城里去,远离大山。
长大后真的来到城里,成了一名法官,离开了那座大山,远离了被高山环抱的小村庄。随着岁月的流逝,心里对大山的怨恨已慢慢淡忘。然而有一天当我走进樵山却对山有了新的认识,品出了山的韵味。
夏初的那天,我与同事驱车前往新明乡办案,工作结束后应朋友相邀去樵山看百年香榧树。朋友告诉我,新明乡是崇山峻岭的纯山区,抬头见山,低头见山,开门见山,关门隔窗所见的仍然还是山。
汽车沿着一条灰白色的水泥路出行,不一会儿,果然映入视野里的全是山的颜色,不见天空,只有那一条水泥路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汽车缓缓前行,似在爬坡,我透过玻璃窗将视线上眺想看看天空,却见眼前的山无数高,青翠碧绿,清明透彻,山体的表面有道道泥土痕迹,一条条,从这座山伸向那座山,又从那座山延向这座山,一直到山顶,越过山梁……哦,那是路,就是我们脚下那细细长长的水泥路。
这么说,汽车将载着我们到那山顶上去?在山顶上与蓝天相见、与白云相会?我努力上眺目光,终于望见蓝天,在这春夏交替的季节里,艳阳高照,碧空如洗,云彩丝丝缕缕,青山耸入云霄。我的思绪随着那缭缭绕绕的盘山路攀援、上升、飘渺,幻想着即将与蓝天相见、与白云相会的场景,感受着那将是怎样的舒适、惬意和愉悦。这时我忘记了案件的烦恼,也忘记了生活的细琐,忘记了勾心斗角、察颜观色,忘记了油盐酱醋、卿卿我我,心绪被这样的天、山、云、路涤荡至净,胸襟豁然开朗,心情轻松舒畅,心底里的欢愉在眉宇间表露无遗。
这么想着,车已行至半山腰,我收回山顶的`目光投向山下,谁知目光倾泻直下落入山谷深幽处。我的心悬在了半空,一道道山梁郁郁葱葱,花草树木在阳光的映射下熠熠生辉,山风徐徐,送来缕缕山野清香,让人清新舒爽,恍惚间,我好像身处机舱从空中朝下看,忘记了此时正是坐汽车行驶在那一道道山梁间。我感觉到大山的魅力无限、韵味无穷。少年的我天天面对着大山心生厌倦,那是因为无法领会和理解大山的蕴涵。此时大山的神秘、恬静、安逸深深地吸引着我,大山的灵气、魅力、韵味紧紧地攫取了我的心,我的情感被大山征服了,大山没有征服少年的我,却征服了中年的我,我毫无防备、情不自禁地陶醉在大山的怀抱,尽享大山的渊博与温存。
汽车越过山顶,继续沿着水泥路驶向山的那一边。山顶如平地,路两旁的树木蓊蓊郁郁地掩映着那灰白色的水泥路,汽车缓缓地徜徉在遮天蔽日的树林里,宛若在散步。我们看到了路边的香榧树,朋友说快到樵山了,那里有更高大、更古老的香榧树。
及至到了樵山,我们站在百年古老的香榧树下,深山里的香榧树树冠如伞,树荫下清凉宜人,初夏的香榧青青的、如枣子似的挂在枝丫间,还有细细的如粒子样的东西排列在叶间那是明年的香榧果。
篇2:山韵
我把目光从和我朝夕相伴的阿拉伯字母上移开,抬起头,窗外的槐叶已然飘落,是这黄蝴蝶带来了深秋的消息。已经很久没有到山里去了,此时的橡林该飘作一片红云了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默诵着古人的诗句,着实令我忆起了大山,忆起了那一次次攀登,那曲折的山路,那清澈的小溪,那峥嵘的山石……
不是鬼斧神工的喀斯特地形,不是温柔秀气的小兴安岭,不是险峻的华山,不是巍峨的泰山,我的大山,是燕山余脉,万里长城第一山------角山。它优美的山水,磅礴的气势,多变的性情深深地迷住了我。
山是早熟的。三月的春风刚刚吹来,它就迫不及待地穿上绿装,披上几片粉红的纱巾,簪上几朵金黄的小花,俏丽地站在那儿,对着刚睡醒的古城微笑了。嫩绿的小草在山坡上弥漫开来,从石缝间挣扎出来,就连藏青色的山石也被返青的苔藓和地衣染上了绿色。大片大片的杏花开了,火红的杜鹃花一簇簇点缀在山坡上、悬崖边。刚刚解冻的燕塞湖,漾着细细的波纹,充盈在繁花锦簇的山谷间。这时,最快乐的就是那些徜徉在花丛中,嬉戏在春水边踏青的人们。
夏天的大山是热烈的。山前山后,乔木、灌木、野草在自己的空间内任意生长;虫鸟在它们的领地中欢快歌唱;山谷间的小溪在乱石间淙淙流过;一条小船在平静的湖面上轻盈地游弋。这样充满青春活力的季节,怎能不引人游兴大发?人们从连绵的阴雨天中盼到一个晴日,便在蓝天白云下,兴致勃勃地奔上山去。山顶上有一片白云,浓浓地厚厚地顶在山尖儿上,等到爬进云朵,却只见雾气蒙蒙,身前身后都是流动的水气,真有“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感觉。不多时,头发、眉毛上已挂上了细细的水珠。待到最后一缕雾气从你眼前飘过,阳光下,就只剩下可以挤出水来的葱绿山坡,吸收了山岩精华,娴静而秀丽的湖水,和被雨水浸渍过、如泼默山水画般的石崖。
秋天的大山是慷慨的。它把春夏时的积蓄装在果实里,缀在枝头上,等着人们来采摘。从红叶飘坠的南坡爬到山腰,绕过主峰,下到北坡的山谷中,你身上的口袋便渐渐装满了溜圆的酸枣、香脆的榛子、成簇的山里红和长在凉栅般藤枝下的葡萄。这时的燕塞湖,仿佛真的浓缩了千百条溪流从山间带来的绿意,犹如一块祖母绿宝石,深邃而不厚重,青幽幽的水波中透出成熟与妩眉。如果你有雅兴的话,安好钓竿,装上一块面包屑一类的钓饵,向水中一抛,鱼儿们便接踵而至。
冬天的山是最显刚劲性格的。当你穿着厚厚的冬衣,气喘吁吁爬上山坡,看着远处萧索的平原,脚下衰草连绵的山岭,洁白如玉的冰面,听着阵阵松涛在耳轰响,任寒风肆虐地刮过,雄鹰在脚下盘旋,或会感到自己是个胜利者。但当你转回身,看看身后又一座高峻的山峰,看到它挺拔的身姿和昂然的气势时,你不得不承认自己并没有胜利,真正的胜利者将永远是大山。你看到山顶上那块巨石了吗?它傲然屹立于群峰之上,任风吹雨打,日晒霜寒,在它那永恒的豪迈里,流露着对我们的召唤和挑战,而一次又一次地登顶,正是我们对大山有力的回复。先人奋斗过的土地就踏在脚下,巨龙般盘亘在崇山峻岭的古长城更令我们热血沸腾。静静地伫立,深深地思索,每一次都坚定着同一个信念:再接再厉,矢志不渝,准备迎接明天新的高度!
呵!令我魂牵梦绕的大山,你有春之繁华,夏之奔放,秋之慷慨,冬之伟岸。何时能再回归你身边,重温大自然母亲温馨的爱抚呢?
白城市第一中学三年一班刘晴晴
篇3:茶韵抒情散文
茶韵抒情散文
闲暇之时,轻捧一杯香茗,幽香弥漫,轻烟袅袅。细品,淳若爱情,苦若生命,淡若清风。
在落寞沮丧之时,摊开掌心看天空,掌心里有阳光,想起你的莞尔一笑;掌心里有泪花,想起你的回眸凝望......
谁是谁生命的过客,谁是谁生命的轮转?前世的.尘,今世的风,无穷无尽哀伤的精魂啊,最终谁都不是谁的谁,就像落叶般轻飘而去......
当幻想与现实面对时,总是很痛苦的。要么被痛苦击倒,一筹莫展;要么把痛苦踩在脚下,喘息之后,继续上路。
这个城市没有草长莺花的传说,它永远活在现实里。赤裸的理念、快速的节奏、匆忙的身影、麻木的眼神、虚假的笑容,人们正在一步步被同化。给心中留下一片净土吧,让相知的人与你默默耕耘。
寂寞的人总是用心记住他生命中出现过的每一个人,于是在每个星光坠落的晚上,总是意犹未尽地品味着那抹紫色的二月兰。
蛹破茧而出的瞬间,是撕破一层皮的痛苦,彻心彻肺,蝴蝶终于在那一刻破茧而出,变中,更明白了人生的真谛。
过去痛苦的一页,能不翻就不要翻,翻落了灰尘会迷糊了眼。
清茶一杯,品味幽幽的情怀,选择最淡的心事,诠释坎坷的人生。
篇4:鱼韵抒情散文
鱼韵抒情散文
偶尔,看到某电视台一则新闻:某单位组织离退休老同志钓鱼比赛。于是勾起了我中学时代的一段回忆。
那时,人们生活在“计划”之中,我们学生的粮食月指标由小学的二十四市斤“猛”增到二十七市斤(体育特长班的可有二十九市斤)。不是隆重节日,与猪肉无缘。这也难怪。每月只交九元生活费,猪肉是不敢上桌的,就连菜汤上的油分子也飘荡不了几个。我们这些正处在身体拔节的小伙子,成天在温饱线下饥饿线上活挣扎。
家在湖区农村,出门是河,池塘沟凼随处可见。有水就有鱼。小孩们钓鱼可以不算是搞资本主义,不受什么限制。知鱼性的男孩们就喜欢撑着钓竿甩膀子了。至于钓鱼有什么闲情志趣,陶冶情操怡然自乐的种种绝妙境界全然无甚领会。钓鱼的经验倒是有的。垂钓不忙,浮漂不下沉不起钩,起杆不必急,浮漂下沉,鱼儿上钩就高兴。半天钓上一二斤不成问题。河水煮河鱼,味道鲜美,饱餐一吨,其乐融融。鱼肉含高蛋白,比猪肉营养还好。有鱼吃这是上苍赐给我们湖区人的福。
到县城上学自然就没有每天把钓的机会,手痒嘴馋,也只得委屈委屈了。可星期六下午一放学,带上一点非做不可的作业,便疾步回家。二十几里路不费两个小时便可丈量完。书包一放,从门角落里取出钓竿摩擦一番,再到门前的垃圾坑里挖出几条蚯蚓,在火上一烘,急忙奔向河边。河里有一种浮游在水上层的小鱼,大的也不过五六寸长,肥的长得圆滚滚的,我们大多钓的就是这种叫“游鱼”的小鱼。星期六回家钓的是晚餐解馋的,星期天钓的用盐腌好,晒半干而后煮饭时,架上蒸菜架,放上竹篾制的篦皮一蒸。若用油炸,在那时是极大的奢侈。一人一月四两油指标,可见食油是何等的珍贵。鱼蒸熟了,稍晾干一下水分,用油纸(一种作伞的纸)一包,带回学校就是我一个星期的“营养”了,不过这一星期钓的,只能下星期享用。
星期天回到宿舍,把包一放,八个馋鬼蜂拥而上,不由分说便解起馋来了。不过很规矩,自我拿走自己的份额,绝不多占。我们都坚守一条信念,大家吃了喷喷香,个人吃了烂肚肠。凡是从家里带来吃的东西,没有一个人单独偷偷吃的,都吃得“喷喷香”。我们这些球场上的球友,宿舍的舍友,提前过上了解馋型的'共产主义生活。我们还把少先队歌的歌词修正了一番,变成了“我们是共产主义八号宿舍”。每天下晚自习,关上宿舍门,齐唱一遍。虽然肚内空饥,那种亢奋劲真是难以形容。
一次周六回家,钓竿不见了,原来是淘气的弟弟学钓弄坏了,打骂他一通以后,还得赶紧制造。无奈,我到生产队会计那里要来了几口大头针,回来把它磨得尖尖的,再在火上一烧,找来一根干大蒜杆作浮漂,又把妈妈纳鞋用的线偷来一节,坐在堂屋精心制作起钓来了。
堂屋的大门后是我家的大鸡笼,近来鸡们有点不对劲,这可是家里的一件大事。家里要靠鸡们的奉献换日用品,给我攒学费,生活费的。于是,父亲用石灰浆在鸡笼上拍下了好些手掌印,并要我这个秀才写了一个纸条“姜太公在此”。这样,据说可以防鸡瘟。我做鱼钓时无意中瞟见了我写的纸条,不禁笑了起来。母亲认为我是否有点不正常,问我笑什么,我大声地说,姜太公是个傻瓜,钓鱼的钩是直的,让愿者上钩,水里哪有这没有一点智商的鱼?读不懂《封神榜》的母亲自然不理解我的笑因。《封神榜》,上五年级时就读过了,太公钓的是“王”是“官”,可我而今钓的是真真切切的充饥、解馋、增加营养的鱼,我才不像他那样傻呢。
这一周末收获颇丰,少说也有百多条吧。回到宿舍,带去的千熟鱼,桃花依旧笑春风。那情那景那趣那味无与伦比。硬壳壳的鱼头,千巴巴的鱼尾,都被舍友鲸吞于腹了。是晚,在“舍歌”的余韵中,在鱼腥味的回味后进入了浪漫的梦乡。
暑假更是钓鱼的好季节,水涨河高,鱼多虾盛。我学着专业钓鱼人的样,在茅坑里捞上一些蛆,准备两把钓竿粗些钓线短些的钓,再邀上一个助手,选好一个适当的位置,把蛆先后分批地撒在水中。
那些灵敏的贪吃的家伙便蜂拥而至抢食蛆。这时,你别往钩钩上按钓饵。只管双手挥动钓竿,一只只游鱼便被钓了上来。有钩在头上的,有钩在身上的,甚至有的还钩在尾巴上。反正只要你把蛆准备充分,一天下来钓上三五斤是不成问题的。
一个暑假,钓的干鱼好几十斤,腌好用柴火一熏,存在密封的大菜坛里,下一学期星期天再钓点一学期带吃的就差不多了。
冬天,这种游鱼因水温降低,河床浅落,不比春夏好钓,可池塘边上也大有捞头。一种叫鲫鱼的小鱼,大的也就是巴掌大,冬天水温低了,它们便躲在池塘边的杂草下,一窝一窝地群居着。若你注意方法,一伸手可以提上两条。不是俗语说的,双手只能捉一条鱼,一趟过去,再返回来捉,那些先前逃跑的鱼又回到它们的暖窝,照样可以一伸手逮上一二条。有趣的行动,丰厚的收获,全然不顾手脚的冻痛。
鱼带回来,照样腌好,照样晒干,照样蒸熟,照样在宿舍里“共产”。父母亲对我带的这些鱼是自个吃了还是别人吃了,从不过问,只知道儿子听老师的话,学习好就行。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中学毕业,舍友们天各一方,我想,这有趣的中学生活应永远留在大家的心灵深处。
时下,已是知天命之年矣,一晃三十余年过去了。写这些文字时,好像这些事就是昨天似的。
疲于生计,忙于琐事,纵然有志趣,也无闲情,更是因囚于山区,有河无水,无处下金钩。只能留下这段文字所述的美好回忆了。离职退休后有情、有空、有趣是否再去钓钓鱼?可以肯定,其韵味较前可就不一样啦!
篇5:雪韵抒情散文
雪韵抒情散文
细小轻盈的雪花在空中飘荡,这个小生灵是过于胆怯,还是嫌地上不洁?你看它只在村庄上空飞舞盘旋,却不愿意落下。
而那屋坎的丛丛矮树上,雪花一朵朵一簇簇,像棉在秋日的田野吐絮、绽开笑脸。那草垛和屋顶被雪盖着,一句话也不说,似乎相互睹气;只有那灵动的炊烟在上空升起,仿佛在登高远眺,欢呼远处有一群雪伴到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背书包的儿童中有一柔声柔气的单音在朗读,余者均蹦蹦跳跳、拍着小手齐声叫喊:白雪白雪,下大些下多些!
雪果然大了起来,潇潇洒洒,像扇动翅膀的白蝴蝶飞扑追逐而来。转眼间山上玉树琼枝、披银叠翠,而竹子和一些小树却委屈地低下了头。
雪是冬日深处的花朵,美丽而寒冷。雪更是农民的吉祥物,雪是好东西。虽然雪不算很大,但多年没见过大雪,父老乡亲们一个个均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瑞雪兆丰年,下雪就是山农们的法定假日了。家家生起了红红的炭火,围炉谈天说地,其乐融融。
读了几行书,乡邻邀我吃酒,我婉拒了。就穿起长靴,径直走向后山果园。脚下咯吱咯吱的.响,冷不防小狗跟上来,它抢上前在雪地上洒下一条黄色尿渍。“呲!”它似乎听到林间扑棱的鸟声追逐去了。忽记起那一年大雪封山,一只野鸡窜进我家,却未予放生仍感愧疚。
后园有两株梅,一为红梅,一为腊梅。这腊梅栽植十二年,一人多高了。一股清凉馨香直钻鼻孔。“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哼着古人诗句,乐得心里开了花。雪打在脸上,打在嫩黄而透明的花瓣上,雪花也就染了香气,就有了诗意。看梅枝枝灵秀,朵朵纤巧,含苞的那样饱满,绽放的又那样从容。傲冰雪、凌朔风、翘首于寒冬风味,腊梅娇黄冷艳,香气四溢。那蜡质的黄被,精致的花瓣和疏朗的枝条,怎样赏皆是仙风道骨。舍不得摘断只拉一枝嗅着,深吸一口,芳香沁入心脾,真赏心悦目。想到“踏雪寻梅”、“沁梅香可嚼”古代文人的雅事,便不顾清冷独自嗅着醉着。
雪中的清寒清香,朝苍茫的上空飘去。
篇6:汉韵抒情散文
汉韵抒情散文
三四月的春天,暖风中夹杂着甜味,桃花开得正盛呢,“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家宜室”。只道是有女出嫁。
“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予怀。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的遗风袅袅升起,撩动了湘夫人的裙纱。
光怪陆离的魏晋南北朝,连空气都是肃杀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翁立于南山下锄田作豆,篱笆旁的菊花在秋日的静阳里宛然开放。
唐时的江山,风光正好,一个又一个的诗人站起,挥着
如椽大笔,挥洒诗意,指点江山,快意人间。君不见:走马山川雪海边,岂不闻“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的'豪迈。
宋时的词人微倚着栏杆,端着清酒,浅吟低唱,“多少泪珠无限恨”,又间或是“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愁绪丝丝点点,一如那打在梧桐树上的秋雨,滴到天明。
秦淮河边的艳红色的灯笼高高挂起,歌女口中缠绵暧昧的小曲儿低低吟出,在这一抹靡靡的丽色中,质朴的俗世文学也在悄然兴起。明小说为这巨制添了殊色。
汉韵,中华韵味。
篇7:山韵诗歌
山韵诗歌九首
云海
未见扬鞭
它们已奔跑成河
步履前行
它们是温馨的彩带
缠绕的不是身躯
而是内心惬意的沉醉
日出
天边,白云弯曲着芊腰
向它致敬
他骄傲地跃出海的平面
没有张扬
只有温暖
只有那个心底斑斓
而温馨的炙热
松涛
奔跑,踩在柔软的大地
它长出了万里碧影
携手,攀沿这大山的沟壑
它铺就了一幅幅美景
透过它的斑驳
眼眸颤动的是一片温暖
触摸它的丽姿
内心感知的是大山的.情怀
枫亭
一路敲碎的艰辛
被大山的博大留下
枫亭
是这博大铸就的一个温馨的港湾
它摇曳的小船
是阵阵清风
没有丝毫勒索
山坳
褐色,挥洒的写意
将我的心窗填满
攀岩溅落的岩石
都被辛劳踩在了脚下
眼眸占领的壁崖
是心底收获的果粒
夕阳
顺梯而下
是大山流淌的记忆
梯楞刻画的不是规则
而是足迹的温暖
因为岁月在它的脸上
刻有斑斓厚重的痕迹
野花
山峰,温润的轻雾
滋润着她那不竭的渴望
晨曦以最短的距离
拥吻着她
拥吻着她那来自原野的清香
净白,纯正
是她独立于事物的特性
静默、高洁
是它傲立于万山的丰碑
小草
春风,将它
抛洒在这荒芜的山岗
桀骜随着风儿飘散
依偎大山
吸允山泉
让它的内心强大而独立
侵染而出的碧绿
是它净洁如霞的象征
卵石
岁月,将它的梦想轧碎
它没有气馁
更没有逃避
却将自己的肌肤裸露河床
任那风霜雨打
它要将自己身躯的芒刺磨唰
它要将自己肌肤的污垢洗礼
因为它知道肌肤舔舐风雨
铸就的一定是耀眼的芳华
篇8:转山抒情散文
转山抒情散文
很多人不知道我为什么会放下所有的东西来西藏,大家喜欢简单地给我戴个高帽子,“不外乎猎奇”。其实,我内心有个温暖纯净的角落,里面总是装着高原上瓦蓝的天空、一尘不染的白云、摇着转经筒满脸沟壑的藏族老人、还有那近在眼前远在天边的雪山,它们不停地召唤。去西藏,是身体的跋涉之旅,也是心灵的澄澈荡涤。每一次,把自己沐浴在高原阳光热烈而又奇爽的怀抱里,在透明的空气中总能看见自己龟壳般沉重的心灵一丝丝剔透起来。
最近应西藏自治区作家协会邀请,我参加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文学笔会——阿里笔会,其间最难忘记的事,于我来说,莫过于转山,围着神山冈仁波齐转一圈。
转山,在内地时听过不少神奇的故事,来藏后还是第一次。
冈仁波齐峰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普兰县北部,藏语意为神灵之山。是中国冈底斯山主峰,中国最美名山之一,海拔高度6656米。藏传佛教认为此山是胜乐金刚的住所,代表着无量幸福。是西藏佛教、印度教和原始苯教等教的朝圣中心,素有“神山之王”的美称。这里每年都有大量来自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的香客,不远万里前来神山朝圣,据说围绕冈仁波齐山转一圈,可洗尽一生罪孽;转十二圈者可在五百轮回中免受地狱之苦;转百圈者便可以坐地升天成佛。
笔会组委会介绍,转山全程五十多公里,并且地处海拔五千多米,时间两天,极易消耗体力,且随时会发生高原反应。笔会组织者很开明,并不要求每个成员都去,建议大家结合自身情况自愿决定,我毫不犹豫地举了手。
不知者无畏。其实当时我对转山的了解不是很多,只知是藏族很虔诚的一种宗教仪式,对冈仁波齐神山路况更是一无所知,以为就像我们内地的徒步爬山。我来自湖南的一个山地县,小时候没少干这活,我想自己肯定没问题。直到后来,真正踏上转山的路,才发现自己真是太小看了。那天晚上,揉搓着酸麻的脚板心,我向朋友微信说差点回不来。朋友说了句耐人寻味的话,“就是这‘差点’,才能成为传奇。”
我们转山是从下午开始的,到达巴嘎乡后,弃车徒步。从巴嘎乡政府所在地出发,以冈仁波齐神山为轴心,转一圈,54公里。近年来,由于很多条件的改善,坐车居多,走路少,养尊处优,想起这漫长的54公里需用脚板一步一步走完,心里有点发怵。读高中时,我曾步行十五华里上学,不在话下,可毕竟那个年纪血气方刚,身体素质比起今天不可同日而语。现在的我还能寻找力量走完这段充满未知的艰难路程吗?左顾右盼中,发现只有两个内地来的作家因有高反,不能成行外,其他的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行。我胸中豪情顿发,怎能认怂?站在这世界屋脊,感觉自己也高大起来。
好手难提四两,我把旅行包的电脑取出来放在车上,以减轻负荷,只带上途中用得上的简单物品。精减完毕,抬头看天,天空不似以往明澈,但紫外线依然生猛,这里的太阳不比内地,晚上十点来钟才落山。我不喜欢用“强烈”来形容高原的阳光,我想它是热烈的,率性的,就像喝酒正酣的男人,热力四射。队员们纷纷在商店里买拐棍、帽子之类旅行用品,一副长途行军的架式。来高原后,我从不拒绝太阳的洗礼,当同伴们保护得密不透风时我常常是短袖T恤到底,一如这阳光赤诚坦荡。为了以防万一,这次我也买了顶遮阳帽,当看拐棍时,放弃了,自己还没老到需要拐棍的时候。戴上遮阳帽对镜自我欣赏,颇有好莱坞大片中西部牛仔的味道。
同伴们人手一拐棍,呈一字排开,就像出征的士兵,雄纠纠,气昂昂。因为对神山的神秘充满着敬畏,我内心盛满庄严、神圣,他们也一样。于是,我们义无反顾,迈出朝圣之旅的第一步,踏上这条充满神迹启示的圣路。
一开始,大家争先恐后,谁也不甘落伍,所以,一直保持着完整的队形。谁都能看出这是一支转山朝圣的队伍。看着大家劲头十足,我说悠着点啊,我们应知道养力,现在才开始,路这么漫长,别把力气过早透支了,毕竟,我们不是竞走的驴友。但看这架式,队友们都在兴头上,眼望前方,心无旁鹜,只想向前冲。我估计,此时此刻,我们心中都唱着同一首歌——“向前进!向前进”,大家专注得就连路边窥探我们动静的野兔都看不见了,远方有更让人心动的东西。
西藏的天空素以高原蓝著称,举手就能触碰的清亮亮的蓝上飘着丝丝白云,柔软,轻逸,就像条条纯洁的哈达,这是高原对天空呈献的敬意和祝福。7月初的`冈仁波齐,除了远处的高山上还可偶尔看到积雪,路上的土坷垃也如空气般干燥。自古至今,不知多少转山的人在圣路上走过,也不知在这里发生过多少感人故事。这路承载了时间和空间,直通到朝圣者心中某一处神秘所在。不时,迎面遇见从山那边转过来的藏人,他们虽然长途跋涉,但从他们身上一点也觅不到疲惫,也看不到朝圣后的悲喜,只见他们着着独特的藏族服装远远而来,又渐次远去,仿佛对我们这些路人视而不见。望着他们,我时常好奇,并惊讶他们竟可如此专注到物我两忘。也许,他们通过转山,早已把欲望和罪孽洗濯干净。不知走了多久,我们的队伍出现分化,性急的、体力好的人远远地飙在前面,狂甩后来者几里地;性格柔和、体力不济的人慢吞吞尾随,这并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竞技场,只是肉体与自我的一场比赛,不分先后,没有好赖,抵达终点即是胜利;当然,中间也有三三两两,他们不急不缓地在那里东张西望,这些应该是喜欢中庸之道的人,因为前有先进,后有衰兵,所以心安理得。
前面的人转过一个弯就不见了踪影。我走在中间,并不着急,不时停下脚步拍摄路边的风景,远处的雪山。那些长腿的藏野驴早被前面的人惊扰,跑得不知去向,肯定是拍不到的了,只有那些跑不动的河流、小草,还有寺庙留在我的手机里,然后把图片用微信发给朋友们,得瑟,乐此不疲。但就是这样一些二货,内地的朋友们看了也是赞不绝口,羡慕之至,说西藏真是处处风景。因为这些赞,我就像打了鸡血,勇往直前,前面还有更好的风景在等着我和我的朋友们。有时,我还真怀疑自己转山的虔诚,难道仅仅为了这一路虚荣?
没走多远,遇到几个身着藏袍的藏胞,正叩长头。他们一边口诵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哞吽”,一边双手合什高举过头,走一步;双手合什到面前,再走一步;到第三步时,双手已自胸前伸出,掌心朝下,全身俯地,额头轻叩地面。如此反复,三步一叩。这个镜头,我在很多图片上都看到过,现在亲眼所见,却有新的感触。我被震憾了,他们是如此的不慌不忙,淡定从容,走在这寂寥的圣路上。我更惊叹于他们的慢,蜗牛一般,慢得我不忍心看下去,前方的路还那么遥远,还有多少个长头得叩呀!一边感受着慢,心灵的慢。在这样一个高度,高谈阔论和汽车噪声以及一切喧嚣,早已退至很远的地方,与这里无关。他们却是那么坚定,没有一丝犹疑。
我曾在南岳衡山的大庙里见过还跪香。在圣帝面前许过愿的信徒们还香时从大庙下面的石坪里三步一跪拜,直到殿堂表明心迹。退出殿外时,不转身,不回头,退三步,一跪拜,脸一直朝着圣帝的方向。也有朋友告诉我,他父亲说小时候去南岳还香,全程步行,从出门起就要三步一跪——不足一百公里的距离,往往要走好几个月。我们的宗教和藏传佛教曾多么相似,只是,到后来我们失去了虔诚,失去了坚守,也失去了敬畏。藏族同胞们为了心中的信仰,却在一代一代传承,坚持,他们以永恒的姿势定格在我的视线里。如果在人生的旅途上感到迷茫时,想起这些参照,我们会看到更远的地方,亦会平添许多自信。
过了曲古寺,我的腿就像灌了铅的木头,沉重,僵硬,不听使唤,开始踉跄。看看周围的同伴,他们没有停歇的意思。这样的转山,一步一步,必须自己完成,谁也帮不了谁。找一块石头坐下,稍作休息。同伴们渐渐走远,不见了。我坐在石头上看天,看远处的雪山,还有褐色的戈壁,并不害怕落单,因为我的后面还远远甩下一大溜同伴。估计他们赶上我还需要很长时间。
休息一阵,起身又慢慢腾腾往前走。在这前不着村、后不巴店的陌生地方,我惊讶于自己的从容,内心已从这萦绕于周身的、冥冥中不可抗拒的强大气场中获得了安定详和的力量,心灵变得更加澄澈,路边石头纤毫毕现。
晚风“呼啦啦”吹来,暮霭从四处的岩缝里纷纷冒出,天上的云朵就像赶集似的往头顶汇拢。我知道这是要下雨。看看四周,没有任何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多么期盼眼前出现一个村落,可以让我坐下喝壶甜茶,解解困,避开这场劈头盖脑的怪雨。心里也清楚,在这荒无人烟的高原上,这个想法等于就是一个白日梦。
树欲静而风不止。
冥想之间,“啪”的一声,一个炸雷落在身边的石头上,愣是要把石头撕碎,紧接着泼瓢大雨倾盆而下,还夹杂着花生米大的冰雹。我取出背包里的雨伞,可是没用,风是横的,雨是迎面用盆泼来的,电闪雷鸣,只一个来回,我全身衣服精湿,没一根干纱。伞,是遮风挡雨的工具,这时有和没有是一样的,已经失去意义。除了诅咒这捣蛋的雨,我在这荒原上无所适从。索性撤掉伞,就像高原上的一头藏羚羊,一簇匍匐在地的路边草,任你雨大雨小都与我没关系。雨下着下着,把天都下黑了。我没带手电筒,道路越来越模糊,所幸没有岔道,依旧凭判断直觉摸索着向前。偶尔停下来呼喊,希望前面和后面的人听到,有个回应,壮胆。可是,除了风声就是雨声,声声入耳。
走到一个山坳上,山洪滚滚翻过道路,路下边是悬崖绝壁,河水咆哮,抬头只看到两边黑魆魆影幢幢的高山。我的双脚都泡在洪水里,看不到路,不敢轻举妄动。湿衣服裹着身体,冷冰冰。绝望从脚底升起。往回走路程和往前走差不多,关键是我不想打退堂鼓,退缩不是我的性格,谁都不想当懦夫。我就这么像一个石头杵在洪水路上。战战兢兢不知站了多久,终于看到一缕手电光远远地射过来,那是后面赶上来的队友。他是神示专门派来拯救我的,我顿时感到无比亲切和温暖。
晚上一点左右,我们高一脚低一脚,一路哆嗦,终于把酸痛的身体挪到K22帐蓬住地。先到的大部队早在那里等着我们。看到我们的到来,他们很高兴,马上腾出地方让我们取暖、烤衣服。我们要在此处的藏民家过夜。十数人一进帐蓬,什么也不管,就上床休息,不一会,鼾声此起彼伏,像曲雄浑的交响乐,盖住了帐蓬外“哗哗”的风雨声。
第二天,天光刚搭上帐蓬顶,笔会组织者不辞辛劳地吆喝起来,催大家赶路,因为今天的路更陡峭,更艰难,足够有一天的路程。
经过一夜,雨已停。帐蓬住地的早晨就像汽车的挡风玻璃前蒙了层水雾似的,让人捉摸不定。浓烈的牛羊膻气味,还有那满天的星星,因为见到即将跃出的太阳害羞,正悄悄隐匿。我一时兴起,伸手往空中抓一把,只感觉那雾布帘一般,手里满满的,滑滑的,分明有丝绸的质地。可是待手一松开,却是什么也没有。
走在路上,回头一看,村落原来只是山坡上的一个鸟巢,鸟飞累了就到这里休息,补充体力。路,一直往山上蛇一样爬行,看不到尽头。不到一会,我们的队伍又走成了昨天的模样。越往上走,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走着走着,我身边一个队员都没有了,我又落了单,我感到力量正从脚底一点点溜走。一只鹫鹰远远自天边飞来,它翅膀掠过的声音清晰可闻。也许是它捎来了前方队员的消息,鼓励我奋起直追。土拨鼠在石隙草丛间张望,好像是在讥笑我这个就要泄气的行者。
我不断地气馁,不断地给自己打气。坚持,坚持。
盘山路在山腰中七弯八拐,分明看到垭口就在几公里的地方,却似乎总也走不到尽头。一百米路中间都要停歇好几次。这期间,不时有藏胞超越我,他们步履如飞,口里念念有词,似乎脚底时刻有无穷的力量源源滋养。
我知道我在慢慢接近卓玛拉山顶。
卓玛拉山顶上的石头,与别的地方的石头,没什么异样,朝圣者认为,千百年下来,因被赋予神性,只要你谦恭诚恳,对着石头许愿,保准你的愿望会实现。我看到路边的石头边耸立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这座磐石是天然狮子,也能够幻觉到各种动物形态。”我就想,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现在也已经追逐到神灵的足迹。一想到这,我的体细胞内又注入新的能量。
接着我又看到“避邪背叛誓言”的牌子,好像是说你平时背叛誓言、说谎话就要摸摸这块石头减免灾祸。一些后来居上的藏胞站在石头前,虔诚地跪下,一遍一遍地洗手摩脸,仿佛为自己一生所犯的罪孽忏悔。他们的神态,就像刚出生的婴儿,至纯至净。
越往上,坡越陡。走走停停,连站着说话都气促。快接近垭口的时候,简直像肺气肿病人,呼吸就快衰竭,几乎是走一步停三步。脑袋和胸腔就像充满气体的气球,随时都得小心爆炸,我赶紧调理气息,真怕一时撑不下来,变成路边的石头。
正当身心都到极限的时候,我终于爬上垭口,看到了神山的整个面貌。
垭口上满是各色经幡,蓝白红绿黄,五彩缤纷,这里是经幡的海洋。高山之巅的风每吹动经幡一次,便发出猎猎响声,这是风在替挂幡的人诵经,企求神灵赐予吉祥如意。有多少道经幡就有多少声祈祷,汇成天籁,响彻天庭,直抵神祇,降下祥瑞。
山上除了经幡,什么也没有,空荡荡的,但我心里却是幸福满满,无比充实,有成就感。因为我终于完成了一次转山,在我的人生旅途中完成了一个神圣的仪式,我的心灵又一次得到净化。
冈仁波齐峰终年云雾环绕,在民间因此有个传说,只有有福气的人才能有幸目睹它的真面目。好像我早与这神山结缘,我不光见识了它的奇险峻峭,更是用双脚一寸一寸丈量了它粗犷的胸怀。用身体一遍一遍感受它的宽厚仁慈。可以想见时间的巨人站在这里见证了历史上有多少人在这神山之巅驻足、流连。
过垭口,一路下山回到出发点,自是不在话下。
冈仁波齐,我心中永远的神山。
扎西德勒!
★ 抒情散文精选
★ 抒情散文
★ 经典抒情散文
★ 雪韵散文
★ 《清塘荷韵》
★ 水韵散文
★ 狮儿词 赋梅和仇山村韵,狮儿词 赋梅和仇山村韵凌云翰,狮儿词 赋梅和仇山
★ 一叶知秋抒情散文
★ 远行抒情散文
山韵抒情散文(精选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