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zijinghuaka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用赏识教育催开班级管理的优质之花教育理论论文,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后的用赏识教育催开班级管理的优质之花教育理论论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 目录
篇1:用赏识教育催开班级管理的优质之花教育理论论文
用赏识教育催开班级管理的优质之花教育理论论文
【摘要】:赏识教育是赏识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是给学生一份信任、尊重和理解,与他们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沟通,让每个学生充分受到尊重和欣赏,努力开发他们的潜能并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关键词】:和谐学习兴趣凝聚力
当一个班集体没有建立起优良的班风、学风,没有取得喜人成绩时,许多班主任却怨这怨那:学生太坏啦.班干不得力啦等等.有的班主任说:“天天讲纪律,讲规范,为什么总不能改变班里的歪风邪气”.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单靠反复强调,天天批评这,批评那,就能建立进来吗?“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当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全国闻名的江苏泰兴洋思中学的办学理念就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因此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我认为班主任应该向农民学习,秉承洋思的理念,而不是一味怨学生,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属二流学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参差不齐,思想品德等方面亦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一直都在思考: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更适合我们这些学生?几年来,通过不断的摸索、总结、积累,我认为可以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入手,而赏识教育则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赏识教育是赏识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是给学生一份信任、尊重和理解,与他们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沟通,让每个学生充分受到尊重和欣赏,努力开发他们的潜能并促使他们不断进步的一种教育方法,它能够全面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
一、能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和谐班级的人际关系据调查统计:
中学生中要求被人理解、关心和尊重的占调查对象的82.4%,这说明了中学生需要尊重的强烈程度。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的尊重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引起自卑感和失落感,赏识教育正好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在孩子们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只要抛弃错误的教育方法,赏识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让他们永远充满自信,则无论什么样的学生,其能力的幼苗都会茁壮起来。为此,我非常注意学生的发展情况。哪怕只有微小的一丝进步,我也会大力表扬。考虑到孩子们最愿意把自己获得表扬的.情况告诉家长,以再次获得家长的鼓励,这样,他们就可以获得双重动力。于是,我除了注重口头表扬之外,还精心设计了各类漂亮、精美的喜报,有“学习进步的”,有“纪律进步的”,有“回答问题进步的”……只要发现哪个学生稍稍有进步,就当众发给他喜报。但当他看到别人获得喜报时,眼里也会露出羡慕的神情,也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可是他属于“只有三分钟热度”的特点,一转眼就又不能自控了。眼看着别的同学都拿到了喜报,我也替他着了急。于是就单独找到他,对他说:“刘闯,你的字越来越好,作业进步也很大,这些老师都看到了。我认为你可以获得学习进步的喜报。老师已经给你写好了,就等班会课时发给你。但是我更希望你能获得纪律进步的喜报,那样我会更替你高兴的。你有信心获得吗?”刘闯非常激动,不住地点着头。果然,那几天,他在课上课下的纪律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把“学习喜报”放回“档案袋”时,我看到了他妈妈写来的意见:“刘闯获得喜报后太兴奋了,并且一再表示一定能得到纪律进步的喜报。这几天,他在家表现得也非常好了。谢谢老师给予了他自信的火花。”值得高兴的是,现在刘闯已经获得了纪律进步的喜报。
实践证明,在老师的赏识中,每一位学生在高兴、激动之余,都会加倍的努力,都会不断的进步。
二、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影响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孔子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浓厚的兴趣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由于我校的实际情况,大部分学生基础薄弱,个别甚至品德、操行也有问题。这部分学生长期生活在失败和责怪声中,家庭、社会对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偏见和歧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已降到了冰点。赏识教育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剂良方。
几年前任教初一(1)班语文的时候,班里有位淘气的男同学,各科成绩都较差,别人经常挖苦、批评他,并当面预言他将来肯定没出息。然而,一句赏识的话却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一次语文测验,由于该同学做了一道全班只有他答案正确的题目,在语文课上,我表扬了他一句:“××同学是我们班的佼佼者……”就是老师这一句不经意的表扬,激发了那位同学的学习兴趣。后来,他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成了学校的语文尖子,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市重点高中录取。
因此,我们有必要赏识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多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多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有时哪怕是一个点头、一个微笑或一个大拇指,都将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要坚持以正强化为主:表扬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到愉快,受到鼓舞。肯定和表扬学生的正确行为,更容易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学习兴趣。
三、能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有些班主任上班会课时,喜欢指出班中存在的种种不足,批评这个,批评那个,而对于班中存在的好形象却轻描淡写或者只字不提。他们认为:对学生要求越严格,学生的行为就会越完善。我却认为:只有集体有了凝聚力,学生热爱集体,能为集体着想,其行为就会规范。
每周班会课时,我都对那些做了好事、为班争得荣誉的同学进行表扬.这样做能给学生一种感觉:班里的好人好事真多,优秀的同学真多,我也应该为集体争光。从而激发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和信心,增强集体凝聚力。另外,我非常注意在集体活动中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如上次的年级组拔河比赛,我在赛前便鼓励学生们,我们相对于其他班级存在着种种优势。使全班对赢得这场比赛充满信心。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善教的老师。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教师怎样对待学生,决定了学生的命运。周弘说得好:“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源于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钟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班主任老师如果学会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便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从而全面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
篇2:小学班级管理的赏识教育应用论文
小学班级管理的赏识教育应用论文
摘要:赏识教育是一种以肯定和鼓励为主的教育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是班级管理不可或缺的教育方法。如何高效地应用赏识教育进行班级管理,需要考虑赏识的形式、对象、程度等方面的问题,力求将赏识教育的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关键词:班级管理;赏识;小学;肯定
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三观初步形成的阶段,良好的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更好地融入集体中。在班级中,班主任不仅承担着教书授课的任务,还要关注班集体的优良学风的建设、每个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等。掌握高效的教育方法是成功管理班级的第一步,赏识教育就是其中之一。赏识教育是教师对学生的肯定与鼓励,能够引导学生不断向上,营建良好的班风,是班级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教育方法。如何应用赏识教育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在此谈几点看法。
一、赏识形式多样化
1.语言上赏识学生每当学生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喜悦的情绪都会表现在脸上。传统的教育告诉我们“虚心使人进步”,所以很多教师和家长会说这次考试内容简单、这次的好成绩并不能代表以后等等,以防他们过分骄傲。但是,取得好成绩的'时候恰恰是学生对这门课程自信心最强的时候,不能够在这个时候打击他们的信心,相反要善于肯定学生,对他们说一句“可以看出来你付出的努力,希望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来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鼓励他们再接再厉。2.行动上赏识学生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能够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这样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更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探索、去创造。如何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进入学生中间去,陪伴他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对赏识教育而言,就是要求教师在行动上赏识学生。例如,可以和学生一起探究一些开放性的课题,或者一起进行社会实践,甚至可以一同参加文艺表演、运动会等。在这些活动中,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究能力。用行动表示对学生的赏识,虽然不如语言上的肯定直接,但是比语言来得更加有力。3.适时的肢体语言当然,语言和行动也有不合时宜的时候,例如,某个平常不认真听讲的学生这节课表现得很好,老师可以投去一个肯定的眼神但不能停下来单独表扬他,单独的表扬虽然也是对他的肯定,但是也很容易在全班同学面前,将他的身份限定为一个平时表现不好的学生,适得其反。对学生的赏识可以通过教师平常的眼神、微笑、点头来传达,肢体语言相对而言更加适合在平常的课堂中使用。
二、赏识不唯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代教育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采用赏识教育的时候,也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多方面肯定学生的能力。首先是学习方面,对于取得好成绩的学生,教师固然应当给予肯定,但是不能仅仅表扬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对于取得进步的学生也应该提出表扬。除了学习方面,在班级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学生、在文体方面为班级争光的学生甚至是勤勤恳恳、认真值日的学生都应该被表扬。不管学习成绩如何,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与长处,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同时引导他们扬长避短,积极改正不足之处,争取全面发展。
三、区别赏识不同的学生
学生的基础不同、性格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导致他们在学校的表现也有所差异。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之处进行不一样的赏识教育。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除了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之外,还要引导他们进行班级工作,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集体意识。对于成绩较差的后进生,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耐心,首先肯定他们付出的努力,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其次鼓励他们找准学习方法,再接再厉。对于这部分学生,帮助他们提高成绩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要留一些班干部的职位给他们,这样也是对他们的一种肯定,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还能够督促他们以身作则,努力学习。四、赏识有度,合理批评对学生的赏识在肯定学生的同时还能鼓励他们积极进取,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差,同时还没有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过度的赏识会影响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容易造成他们不可一世的骄傲情绪,因此,赏识一定要把握一个恰当的度,该批评的时候还是要严肃批评。同样的,批评也要掌握一个度,就事论事,不能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对学生而言,一味地赏识会让他们过分自信乃至骄傲自大,一味地批评会让他们感到压抑,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不管是学习还是班级工作方面,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教师要积极给予肯定。老师积极肯定学生,鼓励学生学习,学生努力学习,以求得到肯定。这样一个循环能够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同时促进班集体的凝聚力。由此,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同时教师应当把握好赏识的形式和程度,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一样的肯定,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力求最大程度地发挥赏识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红艳.学会“赏识”,让学生扬帆起航[J].现代阅读,2011.
[2]杨婷.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教师,2016.
篇3:小学班级管理之我见的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班级管理之我见的教育理论论文
摘 要:班级管理应适时、适度地采用“柔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只有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班级管理 行动习惯
参加工作以来,我切身体会到班级管理的难。刚参加工作时,年轻气盛,总认为“严师出高徒”,所以在管理班级时一味地要求严。然而,结果并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样,班级非但没有“风平风静”,反而出现了几个屡教不改的“问题学生”。后来我渐渐明白,教学中还需要适时、适度地采用“柔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只有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如何去教育这些孩子们呢?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和摸索,我总结了以下的几点。借此机会与老师们交流,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指正。
一、把爱献给学生
一个教师要带好这些孩子,首先就要当个好妈妈,要像他们的妈妈一样爱他们。你想想,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整天在妈妈的怀里摸爬滚打,都不讨厌妈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妈妈疼他们、爱他们,毫不吝惜地把乳汁献给他们,所以孩子们也就深沉地爱着自己的妈妈。
近年来,学生队伍中又多了一个庞大的群体——留守儿童,他们的境遇有时比单亲家庭的孩子更糟糕。他们是那样的孤独,那样的无助,每当想到这样的孩子我真的很心疼,我总是对他们多用一份心思,让他们感受到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也能得到温暖。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爱一旦被孩子理解和接受,他们同样对老师充满爱,就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在日常工作中,要让每个学生充分感受到爱和尊重,对学生赋予期待,让每个学生体验满足和成功的喜悦。
二、用榜样法给孩子确立行动的准则
小学生习惯地把老师对事物的认识,当作是唯一的真理,也习惯于把教师的行为方式当作理想化的模式。在他们心目中,老师是无所不能、十分完美的。作为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做学生的表率。只要你真正做到热爱教育,用自己的爱和热情去撞击那一颗颗幼稚的心灵,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那么你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教师。
三、用一颗平等的心对待每位学生
在小学阶段,教师往往是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及处理班级事务的一些方法,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对每位同学要平等对待,尤其对优生和学困生更要平等对待,让他们觉得老师对每位学生都公平。只有平等地爱每位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用爱激发他们的上进动力,让他们努力学习,展示自我。
四、树立服务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性格特点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家庭教育也不同,如何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呢?如何让这些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个良好的`开端呢?我想,空头说教是没有用的,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热心地引导。小朋友们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为谁学习,也不知道怎么学习,我就根据他们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经常讲些小数学家、小文学家、小画家等名人的故事给他们听。用这些生动的故事把他们吸引到学习上来,小朋友一听入了迷,我再引导他们想一想、说一说,听了故事,你心里是怎样想的?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看谁想得好、说得好。小故事的吸引力起到了作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受到了熏陶和启迪。
在孩子们有了美好的学习愿望以后,我就根据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开展学习竞赛,同学们的上进心是特别强烈的。这一下,同学们可来劲了,一个个手握铅笔,聚精会神,一笔一画地认真书写。一张张工整的作业展示在我的眼前。
当然,这种引导既是积极的也是具体细致的。教师的功夫贵在循循善诱,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只要我们服务周到、引导得当,他们就会沿着老师指引的方向去获取新知,增长才干,不断进步。
五、不断地学习完善自我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作为一名教师,无论工作时间长短,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自身都有许多不足和缺点,尤其在班级管理方面。所以,教师要不断学习,努力改变自己,发挥自己的长处,改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努力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在这方面,我们要向有先进经验的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管理班级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刚教学时,教室里乱哄哄的,根本无法上课,我用尽各种方法,始终不见效果。我曾经彷徨、气馁,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这时,我向一些教师诉苦,他们帮助我,给我传授经验。我又重新鼓起勇气,在他们的帮助和指导下,我采用鼓励、对比、先进榜样学习法,去激励他们爱学习、遵守纪律。慢慢地,班级比以前好管理多了,工作起来也得心应手,对自己也有了信心。总之,要管理好班级,提高管理水平,不仅要有先进的科学的方法管理班级,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水平。人无完人,我们就要任重而道远,努力工作,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
篇4:小学班级管理中赏识教育的运用的论文
小学班级管理中赏识教育的运用的论文
摘要:对赏识教育的理解,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可以说是对行为结果的一种强化,以使之能够在类似的环境中得以重复。应用于班级管理实务中,更是一种对生命予以尊重的教育方法。因此,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从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得以应用的可行性出发,探讨了当前所处的误区及其优化措施。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班级管理;应用
一、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所谓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同理而言,在班级管理中同样如此。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团体,与幼儿思想不同,他对世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并且有自己的思想与见解。然而,他又不同于高年级的.学生,思想还没有成熟。因此,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其可行性主要表现在:小学生的判断能力有限,赏识教育能够助其强化适当行为而纠正不良行为。小学生的心理还处于初步形成阶段,其认知能力的有限使其判断能力也处于一个模糊的时期。在某些适当的行为产生时,他并不能理解此行为是否得当,是否可以在以后相类似的环境中予以行为。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及时地予以鼓励,使该行为能够得以强化,相反,在错误行为产生时,教师要及时疏导,并予以纠正。
二、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的应用分析
1.教师与学生多沟通,对学生的细节多多观察,并善于发现问题所在
应用网络中的一句话:你发现或不发现,问题就在那里,不偏不倚。因此,学生的优势或劣势都会在他们的日常行为中显现出来,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坐在办公室的话,那我们就失去了教育学生、管理学生的最好时机,我们应该放下身段,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对学生的细节多多观察,对其中适当的予以鼓励,不良的予以制止。
2.教师应该与家长在赏识教育上形成合力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表现欲,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赏识,同时也希望得到源于家长的赏识。因此,在这一点上,教师与家长应该达成共识,在学校与家庭两个不同的环境中小学生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具有差异性的。在学校,小学生更多的是与同龄人之间的沟通,教师更多的是发现其团结集体、友爱同学等优良行为,而在家中,与其相处的更多的是一些长辈,这时可能表现出来的优良行为就是尊敬老人、孝敬老人等等。虽然赏识教育并不意味着表扬,但是它更多的是关注学生个体,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势,它是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沈黎,李树国.浅析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4(05).
篇5:小学班级管理中赏识教育的应用论文
小学班级管理中赏识教育的应用论文
一、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所谓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同理而言,在班级管理中同样如此。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团体,与幼儿思想不同,他对世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并且有自己的思想与见解。然而,他又不同于高年级的学生,思想还没有成熟。因此,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其可行性主要表现在:小学生的判断能力有限,赏识教育能够助其强化适当行为而纠正不良行为。小学生的心理还处于初步形成阶段,其认知能力的有限使其判断能力也处于一个模糊的时期。在某些适当的行为产生时,他并不能理解此行为是否得当,是否可以在以后相类似的环境中予以行为。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及时地予以鼓励,使该行为能够得以强化,相反,在错误行为产生时,教师要及时疏导,并予以纠正。
二、赏识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的应用分析
1.教师与学生多沟通,对学生的细节多多观察,并善于发现问题所在
应用网络中的一句话:你发现或不发现,问题就在那里,不偏不倚。因此,学生的优势或劣势都会在他们的日常行为中显现出来,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坐在办公室的话,那我们就失去了教育学生、管理学生的最好时机,我们应该放下身段,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对学生的细节多多观察,对其中适当的予以鼓励,不良的予以制止。
2.教师应该与家长在赏识教育上形成合力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表现欲,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赏识,同时也希望得到源于家长的赏识。因此,在这一点上,教师与家长应该达成共识,在学校与家庭两个不同的环境中小学生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具有差异性的。在学校,小学生更多的是与同龄人之间的沟通,教师更多的是发现其团结集体、友爱同学等优良行为,而在家中,与其相处的更多的是一些长辈,这时可能表现出来的优良行为就是尊敬老人、孝敬老人等等。虽然赏识教育并不意味着表扬,但是它更多的是关注学生个体,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势,它是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教育方式。
篇6:教育激励理论下初中班级管理应用研究论文
教育激励理论下初中班级管理应用研究论文
摘要:在初中班级的管理当中,越来越需要教师注重方式方法。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在处于青春期,叛逆心理较强,不愿意被束缚,而且对于新鲜事物也有很强的好奇心。所以教师的管理方法变得尤为重要,否则对于学生只会起到反作用,让学生越来越讨厌学校、厌倦学习。将教育激励理论应用在班里的管理当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学校班级的喜爱度。不再以批评教育的方式来教导学生,而是更多的以鼓励、表扬的方式,不再单一的以成绩好坏为标准来评判学生,使其逐渐抵消抗拒心理,教师慢慢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学习乃至人生方向。
关键词:班级管理;初中生叛逆期;激励教育
激励理论最先并非是应用在教育体系当中,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教师经过研究,得出了如今的教育激励理论。将教育激励理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科学的方法进行班级管理,营造一个班级秩序好、积极向上的环境。国外相关于教育激励方面的理论研究早在近一百年前就开始了研究,我国在十年前才开始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进行研究,但是只有在近些年来此理论才逐渐地应用于班级管理教学中,许多教师对于这一方法还不是很熟悉,应用方法等方面也不是很完善。
一、以鼓励的方式教育学生
根据以往的调查研究,学生在受到信任的人鼓励过后会增强自信心,对于学习的兴趣也会成倍的增加,并且在今后更容易接受教导。在学生表现好的时候,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发育,使学生内心感到教师对其的信任与认可,而学生需要的正是这种教师的认可,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对于班集体更加放在心上。而班集体正是由一个一个的学生组成,只有每一个学生的态度都是积极向上的,那么班级管理亦不需要教师的过多操心。但是鼓励是有一定限度的,或许一张小小的奖状、一句全班同学面前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安慰鼓励的动作,都会无意之间在学生的内心中生根发芽,让学生摆脱自卑心理,相信自己的能力。然而,这样的鼓励不适宜太多,当表扬变为习惯的时候,一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就开始停滞不前、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已经足够好,不需要再有什么进步,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办法认清自己的真实情况而过于自大。学生在犯错误时教师还是应该进行批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及时地改正错误。
二、提供竞争压力,刺激学生积极向上
在如今的社会中到处都是竞争,竞争压力无处不在,在班级中也同样存在竞争。教师往往会利用这种竞争,再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往往在竞争的情况下可以挖掘出学生内心存在的潜能。最多的竞争是在学习方面的竞争,但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在各方面都设立一个目标让学生完成,根据完成目标的好坏程度再评判学生是否可以得到印章。例如,教师可以设置如下的环节:各个科目学习好的同学可以获得印章,不同的劳动可以获得印章,体育课中的锻炼可以获得印章,参加各种比赛活动等,在多个方面获得过印章,再根据获得印章的数量评选“学期王”。此外还可以评选单个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分别进行相应的奖励。这种良性的竞争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在校的全面发展,但教师所确定的目标应该适合于大部分的学生,不适合过于简单或者困难,否则这样就缺失了竞争所要取得的效果,只有经过努力才能有回报。
三、树立榜样的标准,激励学生向其看齐
现在看到许多学生在初中时期变得不爱学习等等,都是因为在学校不听教师的管理,回家之后父母有关方面的教育缺失,再加上青春期的叛逆,导致学生在离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教师为学生树立一个可以让学生触动内心的榜样,可以使学生在某些方面产生共鸣,从而对于榜样产生渴望,希望也可以像榜样一样优秀。以往优秀的人物有很多,但学生在没有亲眼看到的`情况下很难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可以在班级内树立榜样学生。例如,在班级内推选学生们心中喜爱的或崇拜的同学,以同学作为榜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如果某一学生在某方面获得同学们的普遍认可,同样可以作为班级榜样。在教室专门设置一面“光荣墙”,让班内做榜样的同学上墙,让同学们借鉴学习,做得好的同学可以替换上墙,这样一来每一位学生都有做大家榜样的机会。
四、结束语
用这种新的教育激励的方法管理班级中的学生是教学方法的一种新的尝试,从心理的角度考虑到学生对于接受管理的心理态度是如何的,从而对症下药,以积极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提高班级管理纪律对于课堂教学中的质量和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好的班级纪律可以让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轻松愉悦,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听讲。根据实践经验,教师不断进行研究完善,将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全国初中班级的教育管理当中,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提供参考意见,为学生的良好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陆仲富.初中班主任管理过程中的重难点和对策[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4,(36).
[2]邱百惠.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改进策略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
★ 赏识教育论文
★ 赏识教育教育随笔
★ 赏识教育心得体会
★ 赏识教育的反思
★ 教育教学理论
用赏识教育催开班级管理的优质之花教育理论论文(精选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