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franda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英语电影影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英语电影影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电影英语影评
电影英语影评
――《闻香识女人》英语影评
Scent of a Woman “Scent of a Woman” , a very attractive film title, it is easy for people to think some other thing. However, this film from beginning to end is really a one between two men. The two men are not brother, nor father and son. One is a blind veteran, one is a famous school student, when saw it first, it is difficult to see the same of the two people. If Thanksgiving Day high school Chris can go home, but for he don't need money, but for the veteran refuse to take a holiday with his family, but for officer's family were worried about him,there would not be such a story happening.
Living in the rich kids gathered school, family leaves thousands of miles from school,just live with scholarship , his mother remarried, and poor relationship with his stepfather, Charlie's live is not easy. But his witnessed a number of students prepared to tease the principal, the principal let him speak the mastermind, or they will be punished. He is in such a trouble when work in lieutenant colonel's home. Lieutenant Colonel had experienced many wars, and his eyes was blind in an accident.He stay at home and doing nothing but drinking, he lost the courage and confidence to live.
Two different situations,both of them trapped by life, after a weekend 's contact, both found survival value in each other . After a two-day journey,the minds of the two people grew slowly. Colonel use his life experiences and stubborn temperament told Charles should found a reason to uphold the convictions, Chris use his sensitivity and firm told lieutenant colonel what state should be take to his own life. They know in just a few days, they are not blood, between them they produced a wonderful relationship, this relationship across the age, situation, experience 's obstacles.
End of the video, everything resumed to what it should be . Charlie's troubles resolved by the help help of Lt. Col Lieutenant.Colonel Charles's suicide decision was dispelled by Chris. They return to the original life. However, all have happened had a little different. Because Charlie is no longer confused, he can be more firmly to his principles and beliefs,. Lieutenant Colonel is no longer violent, he can keep calm state of mind to enjoy his later life. I think watch this movie is like watching a really good cup of tea, perhaps the beganning is faint odor, but after is lingering fragrance convoluted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it is a great one,I like it!
篇2:电影影评格式
电影影评格式
电影评论,简称影评,是对一部电影的导演、演员、镜头语言、拍摄技术、剧情、线索、环境、色彩、光线等进行分析和批评,又称电影批评。
评论目的
电影评论的目的在于分析、鉴定和评价蕴含在银幕中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社会意义、镜头语言等方面,达到拍摄影片的目的,解释影片中所体现出的道理,既能通过分析影片的成败得失,帮助导演开阔视野,提高创作水平,以促进电影艺术的繁荣和发展;还能通过分析和评价,影响观众对影片的理解和鉴赏,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从而间接促进电影艺术的发展。
评论内容
电影评论的内容是多样的。有着重评论影片的题材、主题、人物和它的社会意义的,也有专门论述不同片种、样式或影片的艺术风格、造型表现手段和电影语言的运用的;有对某一时期、某一流派的电影创作进行专题评论的,也有为著名的电影导演、演员等电影艺术家撰写评传的;既有在报刊上对当时上映的影片或某种创作问题写专栏评论的,也有对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的影片进行评论的。由于读者和观众的层次不同,既需要供电影专业工作者研究用的专题论文,也需要有提高一般观众欣赏水平的影评文章。
景别运用
特写:拍摄人像的面部、被摄对象的一个局部的镜头。它可使表现对象从周围环境中突现出来,造成清晰的视觉形象,得到强调的效果。特写镜头能表现人物细微的情绪变化,揭示人物心灵瞬间的动向,使观众在视觉和心理上受到强烈的感染。 近景:摄取人物胸部以上的电影画面。它能使观众看清人物的面部表情,或某种形体动作,有利于对人物的容貌、神态、衣着、仪表作细致的刻画。 中景:摄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的电影画面。它有利于显示人物的形体动作,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加深画面的纵深感,表现出一定的环境、气氛,而且通过镜头的组接,还能把某一冲突的经过叙述得有条不紊,常用以叙述剧情。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它可以充分展示人物的整个动作和人物的相互关系。在全景中,人物与环境常常融为一体,能创造出有人有景的生动画面。 远景:是指表现广阔空间或者开阔场面的画面的景别,是所有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在电视节目中常用于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的场景和场面。 大远景:通常是从高角度拍摄的画面,用来做为定场镜头或提示宽广开阔的空间。
声画应用
声音:包括人声、背景音乐、音响
人声:交代说明、推进剧情、推动人物性格
背景音乐:烘托气氛、渲染氛围、深化主题、善于抒情
音响:增加真实感、烘托环境气氛、抒情言志
画面:包括人物、景物、道具
人物:视觉的中心,意念的载体
景物:抒情言志、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道具:刻画人物性格、串联故事情节、抒情言志
声画结合:包括声画对应、声画分离、声画对比
声画对应:有什么画面,就有什么声音
声画分离:声音与画面分别叙述,两者不具备明显冲突
声画对比:声音和画面在意义和情绪上形成强烈反差
色彩:塑造人物形象、营造环境氛围、构成创造思想
色调:分为冷色调和暖色调
冷色调:色环中蓝、绿一边的色相称为冷色,它能给人以阴凉、宁静、后退、深远的感觉。
暖色调:色环中红、橙一边的色相称为暖色,它能给人以温馨、亢奋、前进、和谐的感觉。
光线:造型作用、表意作用、外画人物形象
篇3:电影影评格式
镜头运用
长镜头:一段持续时间内连续摄取的、占用胶片较长的镜头,一般时长超过30秒。长镜头可以保持整体效果,保持剧情空间、时间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可以如实、完整地再现现实影像,增加影片的可信性、说服力和感染力;还可以渲染气氛、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空镜头:又称“景物镜头”。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主要指与剧情有关的人物)的镜头。常用以介绍环境背景、交代时间空间、抒发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表达作者态度,具有说明、暗示、象征、隐喻等功能,在影片中能够产生借物喻情、见景生情、情景交融、渲染意境、烘托气氛、引起联想等艺术效果,在银幕的时空转换和调节影片节奏方面也有独特作用。
蒙太奇
蒙太奇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现在是影视专业术语,是一种剪辑技巧,一般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运用蒙太奇能丰富电影艺术的表现力,使表现内容主次分明,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还能够规范和引导观众的情绪和心理,启迪观众思考;还可以实现对时空的再造,形成独特的影视时空。
评论方法
总述
电影评论的可评之处,可以就其导演的独特构思、声音画面、蕴含的深刻道理、影片的时代意义、影视音乐、电影内容、电影灯光照明、电影的拍摄技巧、电影中的角色等都可以进行评论,评论过程通过结合影片具体内容和影片在构思、结构、技术、人物等方面最为闪亮之处摆出自己的观点,从而近一步论证。
要点
要写好一片影评,首先应当认真观看电影,并记录影片中重要的人物、镜头等方面,找出影片中最为亮点以及最新颖之处。一篇影评能否吸引人就在其于有没有不同于别人的观点,写出别人一般想不到的内容,可以用两个字总结“新”“奇”。
步骤
题目
题目是任何写作中的第一闪光点,影评也不例外。一个好的影评题目,关键在于他能否用于传递作者想要在影评中表达的信息。在看完电影后写影评时,首先要找一个好的切入点,当然,这个切入点就要从题目开始入手了。影评的题目注重创新、新颖,起到让别人一看见题目就像读下去的作用。此外,影评题目越短越好,6-7个字为宜。
开端
阅高考语文作文的老师们都有一个习惯阅卷方法,即题目-开头-(中间)-结尾,如果一位考生的中间部分写的再好,但开头却弄得很差劲,这样阅卷老师对这位考生的中间内容最多就会大体浏览一遍,有的甚至连看都不看,因此,开端无疑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在影评的开头,可以开门见山地一上来就介绍你所要写的影片最为亮点之处,或直接写影片的高潮结局,从而引起读者的兴趣;还可以运用“诗经六艺”中“兴”的手法,也就是说,由你想表达的内容联想到了什么其他东西可以代表你的如内容;也可以先插入一电影名家的名言,例如巴赞、爱森斯坦等,这样能为你的影评锦上添花。
中间
这一部分是影评的核心内容。其实写影评就是写一篇议论文,因此我们在写影评时应注意多分析、少叙述,以你想要表达的内容为中心,摆出论据,层层推演,但要注意不要跑题,也就是说,你在影评中分析的内容,都必须要围绕你的中心。
结尾
我们完成了影评的最主要内容之后不能就此结束,还应当有一个响亮的结尾。在结尾我们首先应该先对影评的主要内容进行一下总结,然后可以抒发自己的感想,表达一下自己对整个影片的理解;还可以引用名言、托物言志,让影评有一个好的收尾。
篇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影影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电影影评
一、主题的困惑——谁为谁打工?
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获得各方良好评价的同时,又传来了习见的“后院起火”的消息。编剧和导演各执一词,互相攻讦,一点没有受他们拍摄的电视剧感染的意思。
在这背后,其实反映了这个电视剧的主题究竟是由谁确定的问题。
从导演韩刚的介绍中知道,中国作家写出的初稿,难以令人满意,于是不得不另请乌克兰的作家重起炉灶,有的章节几乎推倒重来。
这说明,中国人拍这部电视剧时尚未明晰他们要拍什么、怎样拍,不得不在进入实拍阶段后,仓促地把剧本主权托付给别人,向别人定做剧本,然后等米下锅,“写一集拍一集(该剧导演原语)”。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与其说是乌克兰的演员为中国人打工,倒不如说是中国人为他们打工。因为一剧之本是人家搞出来的,你投资不错,但电视剧的“根本”发生了逆转,必然导致风格和性质的嬗变。
这也许是中国特有的现象。
回想到该剧导演嘉娜曾任副导演的《红色恋人》,也曾请来好莱坞的编剧来编写剧本。我们感到,我们有胆量到异国请来他国演员,但却似乎不敢用自我的独立思考来确定主题立意,只得如履薄冰地用别人的脑袋来代替自己的思想,心甘情愿地为别人的构思作嫁衣。
于是电视剧的得意之笔“红色风暴”、“肃反扩大化”等都不是中国观众和读者关心感兴趣的问题,但乌克兰编剧专门花了笔墨,展开描写,如此硬插进一个创建苏维埃的故事中就显得相当的不伦不类。
我不知道,当初美国人拍《末代皇帝》是否请来中国的编剧来协助创作。当中国人对其在剧中丑化皇帝登基表示憾意之时,人家并没有屈从于中国影视对皇帝骨子里的尊崇,依然执着于自己的构思。好莱坞拍《花木兰》请来中国编剧吗?歌剧《图兰多》到中国演出,但它只让出了导演一衔,但至关重要的编剧一职并没有因惧怕冒不象的罪名而拱手相让啊。因此,我感到,这决定了这部电视剧还是我们为人家打工。
乌克兰编剧根据本民族的习惯,台词写作时注重了生活化,其中包含了浓重的幽默语调,但却缺乏中国电视剧对话的连贯性和心理刻划,使人物台词很有异国风味,即像译制片,但人物的内心却未能细腻地展示。比如在开初的章回,保尔总是一声不吭,虽体现了他的执着的个性,但其心理活动却难以看见,因此,形象很单薄。
二、保尔卷入情天恨海——“红色恋人情结”的作用
出于故事的需要,电视剧硬在原生态的故事中添加了情节线索,而这情节,作者无疑是选择了爱情。以这样的原则来加工,保尔就马不停蹄地卷进了红色三角漩涡中。从开始在小酒店里与弗罗霞、跑堂之间构成三角,后来与维克多、冬妮亚间,再与丽达、丘扎宁,又与杜巴瓦、安娜,而且全部是惹起事端的三角关系。那个三角顶点上的另外一个男人性格大同小异,都道德欠缺,心胸狭隘,醋劲十足,均与保尔有一番拳脚之战。特别是丽达,在小说中,作者浓墨重彩地写到她与保尔好友谢廖沙的相恋,电视剧中,谢廖沙的所有情节都让位给了保尔,大概这也是中国人骨子里已经根深蒂固的“高大全”模式在作祟吧,于是保尔与冬妮亚的感情链条尚未断裂,便又卷入与丽达、丘扎宁构成的三角中去:保尔一见丘来到丽达的房间,便跟踪尾随,直至与丘大打出手,差一点遭受重刑。
故事中出现安娜时,保尔同样未能逃脱三角关系的纠缠。其实小说中并未明确写到保尔与安娜的恋情,只不过是一笔带过,但一到电视剧中,又演绎出一番三角好戏,在保尔与杜巴瓦的工作矛盾中掺进了感情纠葛。
因此,该剧中的保尔=红色+恋人,这正是该剧导演曾经参加拍摄过的一部电影。
三、多余的一吻——牡丹花下死的动机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我在书中描写的远不是一个保尔,而是千千万万个柯察金。”在这样的动机下,作者塑造了保尔少年时的好友谢廖沙,并写了他与丽达之间的爱情。此时的保尔已经远离家乡,参加了红军部队,根本不与丽达、谢廖沙在同一时空。而到了电视剧中,保尔没有远走高飞,谢廖沙反而成了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连他参加红军都是保尔向丽达推荐的。保尔与丽达的感情线索过早地被凸显出来。小说中,作者一直审慎地描写保尔与丽达的关系,但在电视剧中,大概突出保尔的恋人气质吧,加进了白桦林中的一场接吻戏。激战前夕,丽达约请保尔树林里见,她作为一支部队里的'团政委,用生命结束前、没有享受过生活来做思想政治工作,我想即使真有可能,但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题风格,也是严重偏离原著精神的。我们感到,这似乎又是“红色恋人情结”再度大发作而已。
四、面目全非的战斗——骑兵成了步兵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原著对战争的场面是用诗意一样的语言描述的,保尔头戴布琼尼军帽、手执马刀、杀向敌阵的形象,几乎成了保尔的标志。电视剧发挥想象,构造了解放保尔家乡之战,详细地描述了侦察敌情、摸清敌人的布防图以及采取声东击西战术吸引敌人炮火等故事,这样添油加醋本无可厚非,但在表现部队冲锋时,却不见骑兵队列,只是保尔随着步兵在树林里冲锋陷阵,最终被炮弹震倒。
这场战争场面无论是与保尔的骑兵身份,还是与小说的描写都南辕北辙。电视剧片尾剪辑的前苏联影片的骑兵冲杀镜头,看来与电视剧的故事已毫无关联了。
奇怪的是,倒是描写古罗伯的匪帮发动叛乱时,镜头上见到敌骑兵耀武扬威,颇有气派。电视剧片片尾也使用了这些马上镜头,与前苏联电影镜头混杂在一起,还以为是红军战斗场面呢。
五、保尔成了红色风暴中的海鸭——现代意识致使性格扭曲
十三集“红色风暴”是电视剧虚构的得意之作。当卫戍司令利特卡被敌人枪杀后,朱赫来发出了“红色风暴”的指示,但保尔却表现出严重背离其思想基础的行为。
保尔对肃反的残酷性表示不解,在狱中见到维克多时,他竟然认为他们之间只有私仇,其实如果按剧中的设计,维克多参加了叛乱阴谋,那么岂止是私仇?保尔在打击敌人时,也表现出优柔寡断,如进屋搜查时,果然中了古罗伯之计,因关注匪徒用着遮眼术的小女孩而疏忽防范,造成利特卡被敌人暗杀(小说中保尔未介入此事)。看到残酷镇压反革命,他又伤感不已。最后,他抱着孤女找到丽达,竟然像个孩子似的寻找依靠,对她说:“没有你,我也很难活下去。”
也许编导们在改编时着意强调他的人性、人道主义的一面,但安插在这一段前因后果之间显然缺乏说服力。前面已对古罗伯部队的野蛮进行了很艺术的渲染(如“屠犹”段落),谢廖沙的未婚妻即死于他们的糟蹋,况且,敌人的暗杀行径连朱赫来都按捺不住怒火,而保尔却不知犯了哪门子邪,一个劲地不解。他多次找朱赫来坦陈心迹,而原来一向乐于指导、开导保尔的朱赫来却不则一声,这怎么叫人来理解。这一集的保尔令人感到太窝囊,前后极不协调。其实,跳过这一集,保尔又像是恢复了本我。如在送安娜回家的路上,对歹徒毫不手软,一连干掉几个;在保尔单枪匹马深入匪巢时,他更是大开杀戒,铁面无情,未见他有任何不解,那时他也未对匪徒进行审判嘛。
小说中只写了保尔因为契卡工作太忙而离开,电视剧虚构了上述原因,虽可能符合现代意识,但却严重损害了保尔的形象,因为小说中对保尔有这样一句描述:“他从来不知道怜悯敌人。”
篇5:新版老人与海电影影评
新版老人与海电影影评
重温《老人与海》,没想到是以动画片的形式。如同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挑选同类商品,我本来已轻轻跳过它。电影海报看上去更像书籍封面,我是说,没有动画片温情浪漫的感觉。棱角分明的字体带来海明威硬朗的气息——朋友,休想得到什么糖果屋、甜蜜的美梦和脉脉温情——这就是海报诉说的一切。
但我的确选择了它。也许为的是那一句耳熟能详曾令年少气盛的自己击节叫好的“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也许只是冥冥之中的缘分。
当海鸥的叫声伴随着少年圣地亚哥满溢梦想的眼睛缓缓拉开故事序幕,我就知道自己又蒙对了一次。后来我看到有人评论开头,说:“突然涌出的`蓝色击垮了我。”我得告诉你,是的,我被美“defeat”了。啊海军领迎风飘摇,桅杆高耸入云,然后突然就涌出来那一大片蓝色,是席慕容说过的完全不知如何调出的蓝色调,闪现出小舟和白云。沙滩紧接着丛林,山峦涌动幻化为象脊,非洲斑羚轻巧跃来,然后,然后就是无数次在圣地亚哥梦境中出现的狮子,高傲睥睨着世界。
这是我从未见过的动画画面质感,像油画和水彩的综合,但又如梦似幻,尽管依然滞涩,却有自然流动的意韵。尤其是关于海水的画面,浮光闪动温柔又致命,那就是一片不断起伏的丝绸,一块时刻更换深浅的调色板。我甚至能感受到海水的温度,当我把手伸进自己的眼睛和心里。
最美的镜头之一是圣地亚哥刚出海时,看见海鸟捕鱼。视角突然从人仰望天空飞鸟变成飞鸟俯视海面,那蓝叫人恨不得溺死在里面。然后你就变成了飞鸟呀,突然合翼旋转,加速俯冲,那片蓝离你越来越近,心跳砰砰砰,蓝玻璃瞬间破碎——海面下,鱼群四散。你比鱼群更自由,因为这惊人的艺术想象力。
更美的镜头出现在深夜独自追踪大鱼的海域。一个孤胆之人,一条剽悍之鱼,一盏渔灯与星空互映明灭。没有边际的海和天。
“我宁愿自己就是黑暗深海中的那条大鱼。”老人将鱼骨扔下。奇幻的世界开始拉开,泛着深蓝光芒的海面,水下是无尽的黑暗。
“这鱼是我的兄弟,可我不得不杀了他。
我很高兴我们不必去弄死星星,想想看,如果每天必须去弄死月亮,那多糟。月亮会逃走的。不过想想看,如果每天必须去弄死太阳又怎样。我们总算天生幸运。”
沉入水下的鱼骨遇见鱼群,鱼群仿佛幻化为流星,一样的在黑暗中闪闪发光,留下长长的痕迹。那点点闪亮,是星群还是水母?从水母之中簇拥出一个月亮。一片星云缓缓晕开,在星云中央,出现了那条大鱼。
“我还从来没有听过或者看到这样的一条鱼,可是现在,咱们碰到一块儿了。”
在片头出现过的少年水手在海中遨游,身旁是那条大鱼。姿态一样优美从容,仿佛天生为伴。他们从水底浮上海面,阳光破云层破水面射入,然后,从一个发光口,人和鱼,一起冲上了天际。
白云朵朵,飞鱼像小鸟一样飞翔,无数海豚轻声歌唱。没有海也没有天,没有鱼也没有人,世界再也没有了界限。
这就是动画。即使是海明威,即使是《老人与海》这样的小说,依然可以找到模糊真实和虚幻的点。依然可以遨游在想象的空间,抹去回忆和当下的差距,忘记现实的局限性,全身心漂浮在梦想的海洋。
美的感受见仁见智,而美的发掘历经千辛万苦。谁能想到这部动画的制作方法?利用玻璃的不同层面,在一层制作人物,另一层制作背景,灯光逐层透过玻璃来拍摄一帧画面,然后再通过更改、控制玻璃上的湿水彩来拍摄下一副画面。完全手绘,通过29000次这样的操作,两年半的时间,《老人与海》浮出水面,震惊了世界。向导演亚历山大•彼得洛夫致敬,向他的其它系列作品《母牛》、《狂人之梦》、《美人鱼》、《春之觉醒》。这才叫心血所凝。
我常想为什么中国无法拿出对等水准的动画片,我们并不欠缺源泉。其实我在看到《老人与海》的时候,我想到的是《小蝌蚪找妈妈》。油画和水墨,可以同样呈现梦幻而又质朴的效果。我们不是没有想象力,也不是无从借鉴,是因为我们懒和功利么?一部喜羊羊,又该让多少人争相模仿,蜂拥而至?
期待国产的《大海》。尽管看了预告片,不完全是我所爱的调调,但希望至少能像有些人评价的——让人想起《千与千寻》。
篇6:老人与海电影经典影评
老人与海电影经典影评
看《老人与海》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是在高一,似乎也是春天,记不清楚了,不过它给我内心深处带来了震撼,让人感觉生活只是无以复加的困惑的那种,也可能因为当时还看了另外一本书,《麦田里的守望者》,这就离题了。 今天看到亚历山大·彼得罗夫的动画短片,没有改动海明威所取的名字,也没怎么改故事,但是这个油画一般的画面实在是太美了!也许你不信,可是我想告诉你,用暴风影音看这部只有20分钟多一点的片子的时候,我的左手食指始终放在F5(截屏快捷键)的位置。很写意,也很迷幻,却踏踏实实地告诉你,生命是这样地与你靠近。 讲故事就没有意思了,技术我又不是很在行,还是谈感受吧。 我还记得圣地亚哥是位胳膊上都长出了良性皮肤癌的老头,作为渔民,他必须与海打交道,他说过这样一句话:鱼儿是我的朋友,可是我必须杀掉他们。这是多么浪漫的一句话,让人不禁却又不敢遐想。一生在海上度过,捕鱼、吃鱼、卖鱼也许就是他全部的生活,其间不会有什么高潮和低落,也许就是间或有那么一天收获多一点,而另外有一次挨了几顿饿。然而这些根本没有什么所谓,日出日落,可以是一天,也可以是很多年,小沈阳说,还可能是一辈子。
片子没有摆脱故事,但是画面却把故事演绎得如梦幻般飘渺,海明威哲人般的思考被诗意,然后在生活的不能承受之重的后面,我们看到了守望孤苦浪漫的一面。根本不需要表达悲伤,也许面对生活,早已木讷的我们已经失去了什么是快乐,所以悲伤是没有载体的。面对是历经惨淡之后的麻木不仁,还是破釜沉舟之后的无言以对,这些也都不再重要。生活的本身不是生命,而是很多生命在互相折腾,折腾到最后呢,不是精疲力竭,也不是走投无路,而是在恍惚中醒悟,其实自己本可以不这样疲惫地生活,而往往那个时候,我们都已经两鬓斑白了——无所谓开始、无所谓结束、无所谓顿悟、无所谓解脱,在因循往复的`轮回里,别去寻找答案。 回到彼得罗夫天真如孩童双眸的画面,我们看到了绑着一副庞大鱼骨的船,在众人略带失望的目光中,你看到生命斑驳的印记只刻在了船上,而不是每个人心里。因为海是大家的,捕鱼却要各自亲身经历。
圣地亚哥的故事估计可以给小男孩讲到他此生的终了,但是小男孩不会停止他对大海的憧憬,他也想着可以去补一条大鱼吧,或者有机会见到那么多鲨鱼也算是英雄般的人生经历了。 有些话说明白了反而只是伤人,带着一股悲观着向往死亡的冲动,无法平息,但是它只是道理,与生活并无益处。可就是偏偏那样一股冲动曾占据了我当时还年轻的心脏,让我觉得每日在海上的漂泊是那么的孤独和空虚,偶尔钓到一些小鱼接济着早已走神儿的生命,我不知道到哪去找我的大鱼,也不知道最后会不会一样只是徒劳——也许生命正是由于这种悲弱,才让人有孜孜以求的成就感吧。 最后还是唯心一点,好让自己释然。上天也许早就准备好了一切,我今天还是记得这油画的美吧,还有那个不屈服的老头,还有那个对海洋跃跃欲试的毛头小子,还有片子最后一个镜头里恬静的海岸——她是那样平静,却经历了那么多故事,而且故事还在发生。
★ 电影影评
★ 电影影评英文范文
★ 电影八佰影评
★ 孔子电影影评
★ 弱点电影影评
★ 1942电影影评
★ 电影斗牛影评
★ 电影鸿门宴影评
英语电影影评(通用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