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蓝少守”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苏州园林作业本答案,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苏州园林作业本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目录
篇1:苏州园林作业本答案
苏州园林作业本答案
一、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重峦叠嶂(zh4ng zh1ng) ②丘壑(hu^ h8)
③雕镂(l( l^u) ④嶙峋(l0n l0ng)
⑤依傍(b4ng p2ng) ⑥即使(j9 j0)
⑦池沼(zh4o zh3o) ⑧拍摄(ni8 sh8)⑨轩榭(xu1n g4n)
二、选词填空
1.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________(完美、完整)的画面而存在,决不________(允许、容许)有欠美伤美的________(地方、败笔)。
2.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________(尽量、追求)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________ (简单、简朴)而别具匠心。
3.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________(虽然、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________ (但是、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4.谁________(如果、既然)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________(就、可)不该错过。
5.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________(美术、图案)画,不是________(美术、图案)画,而园林是________(美术、图案)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三、阅读文段(一)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 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1.文中最能体现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特征的一句话是________
2.苏州园林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
3.结合语段,以下对“败笔”一词的解释最符合作者原意的应该是________
[ ]
A.影响整个字的一笔
B.文中写得不好的句子
C.园林设计上的欠缺
D.园林绘画方面的'不足
4.把文中划线 句子改成“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近景远景的层次”好不好?为什么?______ __
________
四、阅读文段(二)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________(h8),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①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②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③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 排桥梁。④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⑤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⑥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⑦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⑧游览者看“鱼戏莲 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在横线上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2.根据文意解释加粗短语“生平多阅历”的意思。
3.画出和本篇文章前面段落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句相照应的句子。
4.这段文字在结构上的特点是
[ ]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D.分——总——分
5.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
6.这段文字中标出序号的八个句子是说明池沼的。请用简明的话指出下列句子说明的侧重点是什么?
(1)①句写:
(2)②句写:
(3)③④句写:
(4)⑤⑥句写:
(5)⑦⑧句写:
五、阅读文段(三)
(1)一条高低曲折的长廊,中间用同样一条高低曲折的花墙隔起来,就形成了内外两道长廊,这便是复廊。(2)沧浪亭整个园子,就环抱在这个长长的优美的复廊里。(3)复廊的外廊,紧贴园外的碧水河塘。你从外廊走,仿佛你并不在园里,而是在园外青葱翠色的田郊野外漫步。(4)但是,转过脸,你从花墙向里面看,却隐隐地看到园内树影婆娑,古亭傲立,绿竹红花,随风摇曳,另有一番风味。(5)如果从内廊走,你可以尽情欣赏园内那些亭台、假山、芭蕉掩映的小榭,飞檐凌空的厅屋等建筑艺术。(6)但转过脸,从花墙透窗外,园外的风光却又飞快地进入你的眼帘。(7)这复廊真有说不尽的奇妙处。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
2.说明对象的特征是:________
3.用“‖”划分层次:(1)(2)(3)(4)(5)(6)(7),并指出结构形式
[ ]
A.总分
B .分总
C.总分总
D.并列
4.说明的顺序是
[ ]
A.由概括到具体
B.由整体到部分
C.由原因到结果
D.由特点到用途
E.由远到近
F.由 外到内
G.由春到秋
H.由早到晚
5.“园内树影婆娑,古亭傲立,绿竹红花,随风摇曳”“这复廊真有说不尽的奇妙处”各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 ]
A.叙述
B.描写
C.议论
D.抒情
【参考答案】
一、①zh4ng ②h8 ③l^u ④l0n ⑤b4ng ⑥j0 ⑦zh3o ⑧sh8 ⑨xu1n
二、
1.完美 容许 败笔
2.尽量 简朴
3.即使 也
4.如果 就
5.图案 美术 美术
三、
1.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文中所述的四个“讲究”上。
3.C
4.改句虽然与原句的意思基本一致,但缺少强调。连用四个“讲究”说明设计师与匠师的着力点之所在,从中可以想见他们的用 心良苦。
四、
1.壑
2.有生以来有丰富的见识和经历。
3.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4. A
5. 假山的堆叠,假山与竹子花木的配合,形成不同的山景,使人产生“身在山间”的真切感受。
6.(1)引用活水(2 )宽畅的池沼作为全国的中心(3)桥梁不雷同(4)池沼或河道边沿高低屈曲(5)“鱼戏莲叶间”的美景
五、
1.复廊
2.高低曲折,优美奇妙。
3.(1)(2)‖(3)(4)(5)(6)‖(7) C
4.B、F
5.B、D文章
篇2:《醉翁亭记》作业本答案
人教版《醉翁亭记》作业本答案
01 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环滁(chú) 琅(lánɡ)琊(yá) 饮少辄醉(zhé)
林霏开(fēi) 岩穴暝(míng) 阴翳(yì)
山肴(yáo)野蔌(sù) 觥筹交错(gōng)
伛(yǔ)偻(lǚ)提携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林壑尤美 特别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3)醉翁之意不在酒 情趣
(4)饮少辄醉 就
(5)云归而岩穴暝 聚拢
(6)觥筹交错 酒杯
3.辨析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
(1)开连月不开(放晴)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消散)
(2)之山之僧智仙也(结构助词,的)
名之者谁(代指亭子)
在乎山水之间也(表修饰,的)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介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
(3)于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在)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从)
霜叶红于二月花(比)
4.指出下列“而”字的用法。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表并列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表顺承
(3)临溪而渔 表修饰
(4)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表顺承
(5)朝而往,暮而归 表修饰
(6)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表转折
5.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A)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B.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D.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解析:A.应改为: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呀。
02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伛偻提携 腰背弯曲,这里借指老人
(2)觥筹交错 交互错杂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到这里游玩,傍晚回去,欣赏四季不同的景色,乐趣是无穷尽的啊!
(3)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到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甜酒水清洌。
9.本文从写景转而写人和事,具体描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和太守醉四个场 景。(用原文回答)
10.“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宴酣之乐、乐人之乐。(或: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与民同乐。)
11.同样是被贬,柳宗元在自然美景面前也未能释然,欧阳修却拥有旷达的胸襟,范仲淹却依然怀有忧国忧民之心,你更欣赏谁的人生态度,为什么?
示例:我更欣赏范仲淹。因为即使身处人生逆境,也不在乎个人得失,依旧怀有忧国忧民之心,现如今国家的建设更需要这样的人。(或我更欣赏柳宗元。他这种直面人生、快意倾吐的率真就如同永州荒野名不见经传的小石潭一样美得那么清澈幽静,别具一格。或我更欣赏欧阳修。因为他以百姓的快乐为个人理想,这种与民同乐的情怀与胸襟更值得后人敬仰和学习。)
03 拓展阅读
(安徽中考)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1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豁然开朗 豁然:宽阔明亮的样子
(2)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3)悉 如外人 悉:都
(4)泉香而酒洌 洌:清洌
(5)杂然而前陈者 陈:摆开
13.翻译下列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这里/桃花源里)土地平坦宽广,房屋规则整齐。
(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人们到溪水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
14.《桃花源记》选段已用”//”分为两个层次,请分别概括其内容。
第一层: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过程。第二层:渔人在桃花源 中看到的 美好景象。(意思对即可)
15.两段选文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请简要概括。
《桃花源记》:没有压迫、剥削和战乱,民风淳朴,人人自由平等,安居乐业的社会理想。
《醉翁亭记》:百姓生活太平祥和,官员能与民同乐的社会理想。
01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 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作者通过除夕夜晚在冰冷的旅馆里,青灯寒光如豆,诗人形单影只,营造出一种孤寂冷清的意境。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简要分析。
不直接写自己思念故乡,却言故乡思我,能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委婉含蓄。
02 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狄梁公与娄师德
狄梁 公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武)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则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也。”因命左右取筐箧,得十许通荐表,以赐梁公。梁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矜色。”
——(选自宋王谠《唐语林》)
【参考译文】 狄仁杰与娄师德一同担任相国。(而)狄仁杰排斥娄师德不止一天了,武则天问狄仁杰说:“朕重用你,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狄仁杰回答说:“我凭着出色的文章和端正的品行而受到重用,并不是无所作为、依靠他人成 事的人。”过了一会儿,武则天对他说:“我曾经并不了解你,你受到的机遇,实际是娄师德的提拔之力啊!”于是令侍从拿来奏折,拿了十几篇(娄师德)推荐狄仁杰的奏折给狄仁杰。狄仁杰读了之后,害怕得连忙认错,武则天没有指责他。狄仁杰走出去后说:“我没想到被娄师德所包容!而娄公从来没有自夸的表现。”
3.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
A.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担任)
B.因命左右取筐箧(因此)
C.恐惧引咎(过错)
D.娄公未尝有矜色(夸耀)
(解析:B.“因”的意思是“于是”)
6.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1)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
我凭着出色的文章和端 正的品行而受到重用,并不是无所作为、依靠他人成事的人。
(2)吾不意为娄公所涵!
我没想到被娄师德所包容!
5.文中人物形象鲜明,其中狄梁公、娄师德和则帝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狄梁公:知错能改;娄师德:胸怀若谷;则帝:懂得用人之术。
03 名 著阅读
6.《海底两万里》中诺第留斯号潜艇是船长尼莫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来提供能源,遭土人围攻时用高压电击退了土人的进攻。
7.读以下名言,指出出自《名人传》中的哪部传记。
A.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为了御座,也尽不背叛真理。
B.不能忍受考验的人是无法教点什么给能忍受考验的人的。
C.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D.幸福的灵魂,时间在其中不再流逝!
(1)《贝多芬传》(A、C) (2)《米 开朗琪罗传》(D) (3)《托尔斯泰传》(B)
04 语言运用
8.读《醉翁亭记》,让我们对欧阳修品质与修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参照示例,结合文章内容与主旨,为欧阳修写一段100字左右的颁奖词。
【示例】苏轼颁奖词:
他的文学成就举世无双,但他的.人生却充满坎坷,然而再多的挫折与磨难也没有将他打倒,他始终笑对生活中的无奈,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他开宋词豪放派的先河,影响了后世的词作……苏轼的贡献是无穷的,是伟大的!
他用笔记叙与民同乐的经历,他用心灵描绘和谐的图画,他用旷达书写潇洒的人生。困难在他面前,就如同写在沙滩上的字,潮水一涨,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用一生,谱出一曲旷达、悠远的壮歌。
9.学完《醉翁亭记》一文,某校八年级(1)班准备开展一次以“谁不说俺家乡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为烘托活动气氛,请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示例:赞家乡,绘山水新貌。
(2)央视《朝闻天下》中有一则关于滁州的广告语:山水醉城,亭好滁州。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这则广告语的妙处。
示例:把名篇《醉翁亭记》与滁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加深观众对滁州的印象,有力地提升了城市的美誉度。
(3)请你用一组优美的排比句来描述家乡的美景,以推荐给读者。
示例:襄阳城宁静而富饶,美丽而典雅,古朴而不乏现代气息,汉江犹如玉带一般围绕在她身上,更平添了她的尊贵气质。
(4)概括下面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滁州在线 经过两年多的精心筹备,8月31日下午,80余名演职人员齐聚滁州,电影《醉翁亭记》在风景秀丽的琅琊山风景区正式开机。据悉,该剧以欧阳修任滁州知州两年多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欧阳修不畏艰辛,力推宽简之政,大行亲民、爱民、为民和与民同乐之举,使荒凉穷困的滁州小邦变成一个安宁富裕之城的故事。
示例:电影《醉翁亭记》在滁开机。
篇3:雪作业本答案
雪作业本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依原文内容填空。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____________雪花。____________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____________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____________的消息,是____________皮肤。
2.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磬____________口 奁____________ 朔____________方 灼灼____________
凛冽____________ 霁___________ 眷___________念 消释____________
荷戟____________ 彷徨____________ 褪尽____________ 胭脂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题。
大地是人类生存的永恒根基。人在大地上生活着,人类的喜怒哀乐均是大地给予的。不管是严寒的冬季,还是的夏日,人们随时都可以看到大地千姿百态的美丽,一幅幅风景秀丽的图画——寒冷严肃的冬雪图,的迎春图,随意洒脱的夏绿图,的秋收图——更是点缀着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①在a、b、c处填上合适的词语。
②请从下列各句中选一句填入d处横线中,使文意连贯自然。
A.岁月被变得多情多趣,有滋有味。
B.多情多趣,有滋有味的岁月形成了。
C.使岁月变得多情多趣,有滋有味。
D.岁月成了多情多趣,有滋有味的了。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八日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品读江南雪部分,思考:江南的雪有怎样的特点,描写时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作者又是怎样描绘北方的雪的?作者对北方的雪又倾注了怎样的情感?
7.作者从来惜墨如金,何况又是散文诗,可是作者却用较多笔墨描写雪罗汉的形象,你怎么理解,请简单谈一谈。
8.揣摩下列语句的含义:
①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②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二)
北方冬天的魂魄
北方的冬天,莽莽大野之上,朔风卷地,草木枯黄,周天寒彻,飞雪降霜,大河冰封,蛰虫盖藏,大自然呈现出一派混混沌沌、苍苍茫茫的景象。
冬者,冻也。因为这透天彻地、入肤入骨、痛快淋漓的冻,大自然的生命似宣告了周期性的结束,那些或老或死或枯或败或眠或藏的动植物,又开始了新的生命周期的漫长而悄然的复苏。它们枯而不死、退而不败、败而不亡,于大寒大冻大风大雪之中,显示着生命里的最本质最优秀的部分,展现着旷古自然的纯朴和生命原始的律动,以及生命本体在寒冬里的闪光与艰涩,困乏与潇洒。它们单纯而无浮华累身,轻松而不负荷重物,宁静而不事喧哗,在充满着原始意味和蛮荒景象的冬日里,沉着地调整着脚步,期待着生命的新的开始。
北方冬天的大自然,与冻结成了秦晋之好,其母腹中正孕育着新的生命。那蠕动其中的不仅是阴柔之静,也是阳刚之动;不仅是胚胎之状,也是萌动之初;不是直线似的原路退回,而是环状路线上的以退为进,以终点为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大自然一年一度的更新,最有生命意义的东西都始于冬天,首功又当推这个冻字。冻,是生命的养料,是无处不在的造物主,是创造新天地的大英雄。野马般兀立于北方的昆仑山、祁连山、终南山、长白山,不仅有其横空出世的气魄之大,更有其终年积雪的山峰之奇。它们的生命也照样需要冻的营养来滋补。否则,这些庞大的生命就会因贫“雪”而元气大伤。我甚至觉得,在北方的冬天里消失的生命,哪怕是一片树叶、一枚草叶都是不可小瞧的。正是这千万片树叶的零落入泥,才使小草维持了生命,才使整个板结的土地有了万物复苏的希望。那些光秃无叶、枝桠黝黑的树木,虽然表面上毫无生机,但其内部的生命运动却并未止息,尤其是树的根部天天都在板结着的冻土层之下沉着地呼吸,一点一滴地吸吮着大地的“源汁”,慢慢地积蓄着抵抗寒冷和来年继续生长的力量。就连枝条上的芽鳞也在萌动,它们是一粒粒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种子,是一排排列队而立,待命出征的战阵。
望着北方冬天的大自然那光秃秃的树木,那飞满万里长空的雪片,使我想起了“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的刑天;想起了每天衔石丢入大海的精卫鸟;想起了喜雪的毛泽东和他一生的传奇及伟业。透过雄浑壮阔的茫茫雪原,我似乎还能倾听到我们祖先的脚步声,也能依稀望见盘古开天辟地的巨大身影。
那么,在北方冬天的大自然里,我们的生命应该注入什么样的魂魄呢?
(本文选自《阅读新视野》)
9.阅读原文,填空。
①它们单纯而无____________,轻松而不____________,宁静而____________。
②那蠕动其中的不仅是_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不仅是_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不是直线似的____________,而是环状路线上的____________,以终点为起点。
10.文章首段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北方冬天的图景?请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并说明首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1.第二段中:“大自然的生命似乎都宣告了周期性的结束”,其中“似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12.“贫雪”与“贫血”在文中意义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13.作者为什么说“我甚至觉得,在北方的冬天里消失的生命,哪怕是一片树叶,一枚草叶都是不可小瞧的”?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回答。
14.读完全文后,你知道“北方冬天的魂魄”到底是什么了吗?你认为,我们的生命应该注入什么样的魂魄呢?
(三)
冬 韵
树的疏朗的枝桠纵横交错在苍穹,招引来几只小麻雀在其间飞上舞下,雪的舞蹈柔曼飘逸,令观者悄然动容。
这世界宁静得似乎凝固了。
听不见纷争,消失了尘嚣,所有的坑凹被柔软的线条抹平掩埋,城池只在这时才显示它少有的温情,幢幢高层建筑不露声色地观赏万里雪飘,沉浸在一种诗意的境界。
居高远眺是放飞心灵之歌的最佳契合。此时此刻,崇山之伟岸,丘壑之跌宕,江河之邈远,天地之无际……这一切,都因寻的渴望而肃然起敬了。万类不语,几千年几万年历史就这样一步步向你走来,岁月就这样失而复生,周而复始,一如不被留意的野草,唯生存是它们毕生的追求。其实人也是草木,尽管他们有腿,都拼命去城里拥拥挤挤顶顶撞撞,但其根永远也离不开大自然的荫护和恩泽。唯有如此,古往今来,子子孙孙,人类才衍荡成为生物家族中最庞大的一支。
雪仍在下着,厚厚的积雪告诉你冬季原是封闭的房子,而躲在房子思维最活跃、最富灵感。是的,他们不会躲进洞里木然置之,总该思想一下一年的得与失,以利来春播下希冀,为此谁都看重这雪飘之季。
所以沉默不语不是冬的呼唤!就这样,每当飘飘荡荡的一天飞雪向你亲近的时候,跟着雪的昭示走,是温馨的,充满活力的。你就能听到一位诗人曾播下的诗句,在雪地里鲜活起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冬天的诗句,在不分国界的漫天雪片的贺岁声中,终于舒展成美丽的起起伏伏的流韵。
(选自《中学生阅读文选》)
15.谈谈读完该文后你的感受。
16.“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____________的一句诗,本文引用它有什么含义?
17.冬带给作者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品读原文,试说说作者对冬的理解。
三、写作
18.雪是冬的精魂,雪天的世界是美丽的世界,课文写了在雪天塑雪罗汉的趣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写到了雪地捕鸟的趣事,雪天里你的乐趣又是什么呢?请以“雪天里的欢乐”为题写一片段作文。没有见过雪的同学可以写想象作文。
参考答案
一、1.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 博识 滋润美艳 青春 极壮健的处子的
2.qìnɡ lián shuò zhuó lǐn liè jì juàn shì hè jǐ pánɡ huánɡ tuì yān zhi
3.①a.炎热(或酷热) b.温暖柔和(或活泼鲜亮) c.富足从容 ②c
二、(一)4.文章细致生动地描绘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对比中表现了自己的倾向。
5.江南的雪有一种平和恬静的美,她“滋润美艳”、色彩斑斓,蕴育着生命,透露着生机。江南优美的雪景中,倾注了作者对故乡的几多怀恋,和对美好理想的向往、追求。
6.北方的雪“永远如粉、如沙”“在凛冽的天宇下”,“奋飞”“升腾”,俨然一个奔放的挑战者。这里更多地倾注了作者的情感,他更欣赏北方雪的壮美,在孤独中抗争、奋斗、向上,这种张扬的个性与精神正是作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
7.雪罗汉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也是美的象征。在内容和结构上是联接朔雪之景的桥梁。雪罗汉虽然“洁白”“明艳”,非常优美,但却很快消融。作者更欣赏的还是朔方雪的壮美,那种在苦寒中独立抗争的形象正和作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不屈不挠战斗的形象吻合。
8.①“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欣赏的。②北方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还被表现为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二)9.①浮华累身 负荷重物 不事喧哗 ②阴柔之静 阳刚之动 胚胎之状 萌动之初 原路退回 以退为进
10.首段描绘了一幅混混沌沌、苍苍茫茫的风雪图。首段为下文的议论打下了基础。
11.不能。因为生命表面看起来是走向死亡,实则正在适应和积蓄,以等待新生。
12.相同。作者把“冻”看作一种营养,那么“雪”就宛如支撑人生命的血液一样滋养着山的生命,是比喻的说法。
13.因为“正是这千万片树叶的零落入泥,才使小草维持了生命,才使整个板结的土地有了万物复苏的希望”。
14.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提示:北方冬天的魂魄就是适应和积蓄——一种令人起敬和深思的生命品质。作为高级生命的人,更应该具有这种优秀的生命本质。
(三)15.答案提示:一个诗意的宁静平和的世界在作者笔下悄然诞生。一切都是那样安谧、温馨,蕴藏着新的生机。
16.雪莱 引用此语似在表明“沉默不语不是冬的呼唤”,冬雪飘飘,是在孕育春的希冀。
17.参考答案:冬是一首诗:孕育着春,孕育着希冀。在冬之流韵中仿佛能触摸到春的脉搏和呼吸。
三、18.提示:雪给沉寂的冬带来生机和活力。雪天里的你都做些什么游戏?学习鲁迅先生《雪》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关雪的细致生动的描绘,结合你的生活,写出属于你的雪天乐趣,力求有创新,有特色。
篇4:暑假作业本答案
生物八年级下册暑假作业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C C B C A B D C D B D C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 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D C D C D C A B C A C C B A
二、填空题(40分)
1、(3分)糖类 脂肪 蛋白质
2、(3分)消化道 消化腺 小肠
3、(2分)呼吸道 肺
4、(3分)温暖 清洁 湿润
5.(6分)(1)[2]卵巢 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2)[5]输卵管 [1]子宫内膜 [6]子宫 (3)胎盘
6.(8分)(1)C A B (2)B (3)C F (4)D (5)C
7、(7分)(1)鼻腔 喉 左肺 气管 (2)肺泡 气体交换(呼吸系统)(3)血液
8.(8分)(1)吸气 收缩 (2)缩小 呼气 (3)B 相等
(4)呼吸肌收缩;呼吸肌舒张
八年级下册数学暑假作业答案
BAABA B
=-0.5 =0.5
a-b -2 a^3-a^2b
19:13
60x^2 y^2
Y=x - a分之3
练习二
DCCDA
12
3。068×10^7
-3.48×10^-5
2
10
3 7
练习三
X≥1且≠2
(-1,2)
Y=12+2x
-2
三
DCCCA
练习四
BBCCA A
y=x+5
-2
4
3
练习五
BDCBA
反 正
-5
5
-2
y= -x分之1
练习六
CCDAD
BF=CF ∠B=∠C
3
120°
8cm
36°
练习七
ADCBB
∠ABC=∠DCB
3 △DCF≌△BAE △CFO△≌EAO △CDO≌△ABO
根号2
90°
AD 45°
练习八
CCCDB
对角线相等
对角线互相垂直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
AD BC
平行四边形
AB=CD
练习九
CCABB
互相垂直平分 互相垂直 相等
正方 正方
AF=FD
练习十
90° 18° 252°
16 15.5
略
6 12 40
20 20% 71~80
CAACA
练习十一
2.83
7
2(x平均数) S^2
4.4
7 7 3 1.2 乙
BBCDD
练习十二
≠±1 2
-x^5 y分之1
(-1,6)
Y=-x分之1
x≥3且x≠-0.5
>2 三
m<3分之2
95°
10
12
3.16
10
67.5°
DBDBD BCCCB
练习十三
x^2 -4分之x^2+4x+9
2
-5
-7
Y=6x-2
二四 增大
1
有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真
8
8
圆心角
6
6
AB=AC
ACDAB BB
练习十四
2
3.1×10^-4 4.56×10^4
(-2分之3, 2分之5 )
根号2
-a分之2b
X=2
根号2
107°
∠B=∠E
30cm
3
CDDAB DDC
练习十五
>-2
x+y分之x^2 +y^2
85
-6
-3分之4 3分之5
m<0.5
减小
3
26cm
40°
ADBAC CCCDC
练习十六
ACCCB 1或1.5
3分之5或 -1
-1或2
1 (-4)
2x^2 +5x+2 …….
篇5:白杨作业本答案
白杨作业本答案
一、根据拼音写一写。
1.在救灾前线,救援人员在废墟中穿行,他们的身影永远是那么qīnɡ xī 、有力……
2.万里碧空,太阳那柔和的光芒fǔ mō 着大地,空中的鸟儿自由地舞蹈,还唧唧喳喳叫个不停,
望着这鸟语花香的春天,我不禁xiàn rù chén sī 。
二、形近字组词
晰 浑 辩 戈 疆
淅 挥 辨 我 僵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戈壁 的'界限 的身影
的白杨树 地抚摸 地闪过
浮起 想起 欢迎
四、按要求写句子
(1)旅客正望着白杨树出神。(改成拟人句)
(2)爸爸不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改成设问句)
(3)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缩句)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现在呢,孩子们听了爸爸的,多了一点;在通向的路上,有许许多多。
这儿它们,它们就在这儿了。而它们在哪里,总是,。
六、小练笔:写一段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
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七、摘抄卡。这篇文章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请你把它工工整整地抄写下来好吗?
一、清晰 抚摸 陷入沉思
二、清晰 淅沥 浑身 挥发 辨别 分辩 戈壁 我们 新疆 僵硬
三、茫茫 清晰 高大挺秀 高大 慢慢 飞快 微笑 往事 客人
四、1.旅客正望着站得笔挺的白杨树出神。
2.难道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3.小树成长。
五、叙说 知识 新疆 白杨树 需要 生根 不管 那么直 那么高大
六、略
七、略
篇6:桃花心木作业本答案
1、根据下面的意思在文中相应序号的括号中填上成语。
(1)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2)没有原因。
(3)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4)不受外力量控制、支配,自己行使主权。
2、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在下面画“——”。2分
膝盖(qī xī) 枯萎(wěi wǔi)
从从容容(cóng cōng) 汲水(jī jí)
3、读句子,回答问题。10分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
(1)“不确定中生活”指什么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3)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种树的人不再来了”这一举动,再结合自己成长的经历,感悟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莫名其妙 无缘无故 语重心长 独立自主
2、xī wěi cóng jí
3、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
(1)答:人和树一样,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
(2)答:因为桃花心木已经学会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经得起风吹雨打的锻炼,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生长,自然不会枯萎了。
(3)答:我从小到大都生活在爸爸妈妈身边,得到了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可是一个周末,爸爸妈妈同时出差了,让我自己在家照顾好自己。我吃了两顿方便面,觉得腻了,就跑到婆婆家,让婆婆教我做蛋炒饭和下挂面。后来,我还学会了炒几样菜呢。现在我不但不怕爸爸妈妈出差,有时候还主动帮助妈妈炒菜呢。
(4)答:我想到了我们的学习。我们从幼儿园到大学,可能要二十多岁才毕业。要更换好几个学校,可是有的同学学习总是需要老师或家长督促才肯完成作业,一旦离开家长,或者换了学校和老师,学习就容易退步。像这样的同学就需要管好自己,培养自己独立自主的心。
篇7:苏州园林阅读及答案参考
①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②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③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④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阑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1、选文②—④段从哪些方面对苏州园林进行的.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画“______”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选文加粗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角落、门窗、色彩。(意对即可)
2、总结上文。(意对即可)
3、举例子,具体的说明了苏州园林的角落讲究图画美的特点,体现自然之趣。(意对即可)
篇8:苏州园林阅读答案 节选
阅读《苏州园林》一文的节选文字,完成1~4题。
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③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④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⑤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⑥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⑦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绝不雷同。⑧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⑨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⑩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给选段文字划分结构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2.对本段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B.苏州园林讲究假山和池沼的配合,追求自然之趣。
C.苏州园林池沼大多引用活水,且讲究自然之趣。
D.苏州园林讲究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3.这段文字采用的说明方法有
A.作比较 打比方 B.分类别 打比方
C.打比方 举例子 D.分类别 举例子
4.下列关于本段说明语言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中带点词“都”从范围上强调了园林里假山和池沼之多,分布之广,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B.“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中“艺术”和“技术”的区别在于“艺术”给人审美愉悦,而“技术”一般没有此作用。
C.“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讲的其实是避免对称,讲究自然之趣。
D.说明文的语言有的平实简明,有的生动形象。本段说明语言的主要特点是生动形象。
阅读答案:
1 .C 2.B 3.D 4.D
篇9:《苏州园林》阅读答案
《苏州园林》专题阅读答案
【问题探究】
1.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作者从哪四个方面来写苏州园林?
2.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
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为什么?
4.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往往”能不能删掉?
5.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6.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
7.“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句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参考答案】
1、(1)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2)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2、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
3、艺术不等于技术,艺术高于技术。“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4、不能删去。(1)“往往”是通常,大多的意思,表示程度;(2)如果删去,句子就变成“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就安排桥梁”了,使表达失去了分寸,这不符合客观事实,太绝对化了,因为实际上有些水面即使成河道模样也没有安排桥梁;(3)使用“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
6、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7、“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跟前,而是渐次展开,给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篇10:《苏州园林》节选阅读答案参考
叶圣陶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阅读题目】
1. 文中最能体现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特征的一句话是
答:
2.苏州园林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3.结合语段,以下对“败笔”一词的解释最符合作者原意的.应该是( )
A.影响整个字的一笔 B.文中写得不好的句子
C.园林设计上的欠缺 D.园林绘画方面的不足
4.把文中画线句子改成“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近景远景的层次”好不好?为什么?
答:
5.第④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 、,文中先介绍说明 ,再介绍说明 ,重点说明的对象是 。
答:
6.在文中横线上的“甲”“乙”处,应填上最合适的关联词是( )
A.既……又…… B.或者……或者……
C.不但……而且…… D.因为……所以……
7.词语解释
雷同: 玲珑:
8.下列是主谓短语的一项是( )
A.重峦叠嶂 . B.堆叠假山
C.睡莲开放 D.引用活水
【参考答案】
1.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文中所述的四个“讲究”上。
3.C
4.改句虽然与原句的意思基本一致,但缺少强调。连用四个“讲究”说明设计师与匠师的着力点之所在,从中可以想见他们的用心良苦。
5.假山 池沼 假山 池沼 池沼
6.B
7.①不该相同而相同 ②(东西)精巧细致
8.C
篇11:《苏州园林》阅读答案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苏州园林里的假山和池沼],其中又以[池沼]为主。
2、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换成“池沼和假山”?为什么?
[不能,这句是中心句,后文是按照先假山后池沼的顺序介绍的。]
3、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讲究自然之趣,从各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画。]
4、文中概括苏州园林假山特点的一句是[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5、池沼的相同点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不同点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有的宽畅,就作为全园中心,有的成河道,就安排桥梁。] 。
6、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着意于图画美)。
7、“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与“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相呼应,说明假山的堆叠的艺术美。
8、第二句话中的“艺术”与“技术”的`词序能否对调?为什么?
[不能。因为一对调,就变成了强调技术而把建设艺术放到了次要的地位,这与本段说明苏州园林艺术的中心不一致。(区别:艺术是一种精神的创造,是体现个性的审美活动;而技术则是在长期重复劳动过程中获得的经验、知识或技巧,二者有层次高下之别)]
9、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用简明的话来回答。
[因为假山的堆叠,体现了设计者独创性的劳动,给人以审美愉悦。]
10.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总分 )
11.游览者“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12.“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是怎样配合布置的?
①成河道模样的水面与桥梁配合;②池沼河道的石岸与石头、花草配合; ③池沼养的鱼与荷花、睡莲配合。
13.作者将苏州园林的池沼设计分为两类,一类是:成河道模样,另一类是:宽敞 。两类的共同点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不整齐划一。
14.句中“鱼戏莲叶间”加引号的作用是(表示引用 )
15.这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分类别)
16.《苏州园林》一文中说苏州园林有很多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是:游览者无论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篇12:《苏州园林》阅读答案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 苏州园林阅读答案
★ 语文作业本答案
苏州园林作业本答案(精选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