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wangeiil”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护理毕业论文报告范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护理毕业论文报告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 目录
篇1:护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精选
项目名称: 护患沟通方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一、立论依据
(包括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并附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
相关概念
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传递和反馈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护患沟通:就是护士服务对象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护理工作:是以维护和促进健康、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服务的工作。
研究背景
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推行,人性化的的护患沟通制度成为护理工作的一 项重要内容。国内有资料表明,99.45%的患者希望护理人员与其进行交流沟通,然而88.30%临床护士对沟通方式基本不了解,对沟通目的内容方法等也知之甚少。颜霞等[1],临床上80%的护理纠纷是由于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导致的;30%的护士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如何根据不同的情绪采用不同的沟通技巧;83.3%的护士对沟通方式基本不了解;33.3%的护士认为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应不加理睬。有研究发现,77.78%的患者希望每天与护士交谈1次。这两组数据中不难看出,目前护士的沟通能力与患者的沟通要求还远远不相适应,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沟通的理念、知识和技巧。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患者的价值观念p健康意识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对护理质量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护患矛盾日趋
趋突出,加剧,护患纠纷的发生呈逐步上升趋势[2],这种现象众所周知,有目共睹,这不仅使患者(家属)感到不满意,也严重困扰着广大医护人员,阻碍医学进一步发展。新的医学模式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要走进患者,走进他们的生活,这就需要沟通,沟通既可清除误解与冲突,也可促进和谐与亲密[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许多医疗纠纷的发生均与护患沟通障碍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而真正属于护理差错或护理事故的纠纷却微乎甚微。
因此,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护患沟通的目的
目前,我国护患纠纷的发生呈上升趋势,成为当前社会矛盾的热点和难点[4]。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真正属于护理差错或护理事故的纠纷微乎其微,许多纠纷发生与沟通障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1月~1月,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对全国326所医院进行了多项选择式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由医患沟通不畅引起的医疗纠纷发生率高达98.4%,在“医院内部因素”选项中,选择“由于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引发纠纷的占49.5%[5]。由此可见,加强沟通,减少医疗纠纷是国内外共同的目的。
2 人员配备:
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护理人力不够时,护理人员对于基本的治疗和护理,都需要一种高节奏工作流程才能完成,没有时间与病人进行充分交流、沟通。目前,我国护士队伍严重缺编,供不应求,皮
平均千人护士比例为1,而世界大多数国家千人护士比例为5以上,世界大多数国家,一个医生配2~3名护士,而我国医护比例为1∶0.6[6]1。而在爱尔兰,每个病区内护士与病床的比例为(1.0~1.5)∶1,在ICU护士与病床的比例为(3~4)∶1。护士由注册护士、执照护士及护士助理组成,遇有紧急情况则需要调动流动护士,这一部分护士主要来自于中介机构[7]。我国护理人员缺乏的现状,导致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与病人进行沟通。3知识系统
有调查显示[8]:护患沟通障碍的主要原因是沟通知识缺乏占45%,专业知识缺乏占30%,病人方面占25%。同时缺乏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听懂方言的能力,也是导致护患沟通障碍的原因。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国家,在新加坡中央医院,护士长排班,必须考虑各民族的护士混排上班,即每一个班总有华人护士、印度护士、马来西亚护士上班,其目的就是满足各民族病人与护士交流的语言需要。有些发达国家在医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加入“角色训练”,加强沟通能力[9]。由于目前我国护士缺乏完善的疾病知识、护理伦理、心理及其他相关的理论知识,使沟通无法有效地进行。
3护患沟通的目标
在我国,病人被动的依从医生和护士的决策,医护人员对病人也仅限于基本的治疗和护理,与病人沟通时仅限于满足医学需求的医学交流,较少考虑其心理和社会、精神、文化等各方面的需求。
在国外,护士紧紧围绕病人的需求,运用护理程序系统地护理病人,从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及文化等各方面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帮助病人最大程度
地达到生理与心理、社会的平衡和适应;护士的角色已不仅是病人的照顾者,更是病人的教育者、咨询者和健康管理者;病人有权参与对其治疗和护理方案的决策等。
综上所述,我国的护患沟通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缺陷,护患沟通方式比较陈旧,忽略了患者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认识。
本研究旨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护患沟通研究的现状和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新的护患沟通方式,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减少医疗纠纷,培养全面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玉霞,张士化,吴宏霞,等.从护理管理上防范护患纠纷[J].实用护理杂志,2002,9:74.
[2] 卢仲毅.从医患关系现状看医患沟通在医学继续教育中的必要性[J].重庆医学,2003,3(4):385?386.
[3] 赵长云,范宇莹。谈非语言性沟通在护患关系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6):73
[4] 张秀云,王庆珍. 参照法律法规实施护理管理[J]. 护理学杂志,2000, 15(9): 551.
[5] 李承水,安秀玲, 马素贞. 加强护患沟通减少医疗纠纷的体会[J].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 75?76.
[6] 黄人健. 温故知新――展望的护理事业[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1): 5.
[7] 吴爱丽, 车爱红. 爱尔兰医院护理见闻[J]. 护理研究,2007, 21(1): 89.
二、研究方案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护患关系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关系的作用,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
2 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无言服务”的旧护理模式,重新认识临床护士的责任,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发展的要求,符合病人的心理,以满足病人日益增长的自我保健、安全意识和对护患沟通的需求
3 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依据。
4 使护士从被动执行医嘱,完成护理操作转变为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评价患者需求,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护理。
研究内容
1研究护患沟通的方式并对其做出筛选
2护患沟通与患者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3护患沟通流程与护患纠纷的关系
4护患沟通方式在临床的试验并对其检测p筛选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护患沟通方式的确立
2护患沟通技巧在临床工作中的试验
3收集患者对护患关系方式应用的态度
(二)本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
研究方法
1文献回顾法:使用Internet、CBM数据库和Medline光盘检索国内外关于护患沟通方式的资料
2理论分析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前人的经验,初步确立护患沟通的新方式
3问卷调查法:通过编写问卷内容在汾阳医院对患者和护理人员进行问答,并收回。
问卷内容:a.入院前沟通,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
b.常规沟通,护理人员一周进行几次
c.术前沟通,患者的心理情况
d.术后沟通,患者的反应
4调查表法:调查表中使用护患沟通方式沟通的病人与满意度的关系的相关数据,护患沟通方式沟通的患者与护患纠纷的关系的相关数据
5统计法:利用excel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并计算其相关系数
技术路线
●可行性分析
(1)国内外护患关系的研究和大量的文献为本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线资料
(2)护患沟通技巧发展的研究,以及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些经验, 为本研究提 供了重要的依据
(3)汾阳医院的问卷调查可以为促进本研究的实施
本研究综合分析国内外护患沟通现状,查阅文献和问卷调查收集最新的资料,结合前人的工作经验和借鉴外国的护患沟通模式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的护患沟通方式,并进行实证研究,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套新的有效的护患沟通模式。
●研究计划及预测进展
20XX.09-20XX.10 查阅文献
20XX.10-20XX.11 撰写综述及开题报告
20XX.12-20XX.1 问卷调查及收集资料
20XX.2-20XX.3 整理资料,统计分析
20XX.3-20XX.4 撰写论文
●预期研究成果
1.建立新的护患沟通方式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得到应用
2.提交科研论文23篇,并按时完成学位论文
三、研究基础
与本课题有关的,前期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1已查阅了大量的文献
2归纳分析了国内外护患沟通方式及内容
3已与汾阳医院做好了沟通并同意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
4预调查问卷已形成
5会用基本方法进行统计
篇2:护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项目名称: 护患沟通方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一、立论依据
1、相关概念
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传递和反馈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护患沟通:就是护士服务对象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护理工作:是以维护和促进健康、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服务的工作。
2、研究背景
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推行,人性化的的护患沟通制度成为护理工作的一 项重要内容。国内有资料表明,99.45%的患者希望护理人员与其进行交流沟通,然而88.30%临床护士对沟通方式基本不了解,对沟通目的内容方法等也知之甚少。颜霞等[1],临床上80%的护理纠纷是由于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导致的;30%的护士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如何根据不同的情绪采用不同的沟通技巧;83.3%的护士对沟通方式基本不了解;33.3%的护士认为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应不加理睬。有研究发现,77.78%的患者希望每天与护士交谈1次。这两组数据中不难看出,目前护士的沟通能力与患者的沟通要求还远远不相适应,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沟通的理念、知识和技巧。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患者的价值观念﹑健康意识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对护理质量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护患矛盾日趋趋突出,加剧,护患纠纷的发生呈逐步上升趋势[2],这种现象众所周知,有目共睹,这不仅使患者(家属)感到不满意,也严重困扰着广大医护人员,阻碍医学进一步发展。新的医学模式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要走进患者,走进他们的生活,这就需要沟通,沟通既可清除误解与冲突,也可促进和谐与亲密[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许多医疗纠纷的发生均与护患沟通障碍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而真正属于护理差错或护理事故的纠纷却微乎甚微。因此,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护患沟通的目的'
目前,我国护患纠纷的发生呈上升趋势,成为当前社会矛盾的热点和难点[4]。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真正属于护理差错或护理事故的纠纷微乎其微,许多纠纷发生与沟通障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201月~201月,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对全国326所医院进行了多项选择式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由医患沟通不畅引起的医疗纠纷发生率高达98.4%,在“医院内部因素”选项中,选择“由于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引发纠纷的占49.5%[5]。由此可见,加强沟通,减少医疗纠纷是国内外共同的目的。
2 人员配备:
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护理人力不够时,护理人员对于基本的治疗和护理,都需要一种高节奏工作流程才能完成,没有时间与病人进行充分交流、沟通。目前,我国护士队伍严重缺编,供不应求,皮
平均千人护士比例为1,而世界大多数国家千人护士比例为5以上,世界大多数国家,一个医生配2~3名护士,而我国医护比例为1∶0.6[6]1。而在爱尔兰,每个病区内护士与病床的比例为(1.0~1.5)∶1,在ICU护士与病床的比例为(3~4)∶1。护士由注册护士、执照护士及护士助理组成,遇有紧急情况则需要调动流动护士,这一部分护士主要来自于中介机构[7]。我国护理人员缺乏的现状,导致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与病人进行沟通。3知识系统
有调查显示[8]:护患沟通障碍的主要原因是沟通知识缺乏占45%,专业知识缺乏占30%,病人方面占25%。同时缺乏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听懂方言的能力,也是导致护患沟通障碍的原因。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国家,在新加坡中央医院,护士长排班,必须考虑各民族的护士混排上班,即每一个班总有华人护士、印度护士、马来西亚护士上班,其目的就是满足各民族病人与护士交流的语言需要。有些发达国家在医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加入“角色训练”,加强沟通能力[9]。由于目前我国护士缺乏完善的疾病知识、护理伦理、心理及其他相关的理论知识,使沟通无法有效地进行。
3护患沟通的目标
在我国,病人被动的依从医生和护士的决策,医护人员对病人也仅限于基本的治疗和护理,与病人沟通时仅限于满足医学需求的医学交流,较少考虑其心理和社会、精神、文化等各方面的需求。
在国外,护士紧紧围绕病人的需求,运用护理程序系统地护理病人,从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及文化等各方面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帮助病人最大程度
地达到生理与心理、社会的平衡和适应;护士的角色已不仅是病人的照顾者,更是病人的教育者、咨询者和健康管理者;病人有权参与对其治疗和护理方案的决策等。
综上所述,我国的护患沟通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缺陷,护患沟通方式比较陈旧,忽略了患者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认识。
本研究旨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护患沟通研究的现状和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新的护患沟通方式,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减少医疗纠纷,培养全面的护理人才。
三、参考文献
[1] 吴玉霞,张士化,吴宏霞,等.从护理管理上防范护患纠纷[J].实用护理杂志,2002,9:74.
[2] 卢仲毅.从医患关系现状看医患沟通在医学继续教育中的必要性[J].重庆医学,2003,3(4):385?386.
[3] 赵长云,范宇莹。谈非语言性沟通在护患关系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6):73
[4] 张秀云,王庆珍. 参照法律法规实施护理管理[J]. 护理学杂志,2000, 15(9): 551.
[5] 李承水,安秀玲, 马素贞. 加强护患沟通减少医疗纠纷的体会[J].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 75?76.
[6] 黄人健. 温故知新——展望20的护理事业[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1): 5.
[7] 吴爱丽, 车爱红. 爱尔兰医院护理见闻[J]. 护理研究,2007, 21(1): 89.
[8] 胡国萍. 护理人员护患沟通方法调查及对策[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1, 17: 238?239.
[9] Debra Nestel and Tanya Tierney, Role?play for medical students learning about communication: Guidelines for maximising benefits [J]. BMC Med Educ, 2007,7: 3.
四、研究内容
1、研究护患沟通的方式并对其做出筛选
2、护患沟通与患者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3、护患沟通流程与护患纠纷的关系
4、护患沟通方式在临床的试验并对其检测﹑筛选
五、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护患沟通方式的确立
2、护患沟通技巧在临床工作中的试验
3、收集患者对护患关系方式应用的态度
六、研究方法
1、文献回顾法:使用Internet、CBM数据库和Medline光盘检索国内外关于护患沟通方式的资料
2、理论分析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前人的经验,初步确立护患沟通的新方式
3、问卷调查法:通过编写问卷内容在汾阳医院对患者和护理人员进行问答,并收回。
4、调查表法:调查表中使用护患沟通方式沟通的病人与满意度的关系的相关数据,护患沟通方式沟通的患者与护患纠纷的关系的相关数据
5、统计法:利用excel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并计算其相关系数
七、研究计划及预测进展
20XX.09-20XX.10 查阅文献
20XX.10-20XX.11 撰写综述及开题报告
20XX.12-20XX.1 问卷调查及收集资料
20XX.2-20XX.3 整理资料,统计分析
20XX.3-20XX.4 撰写论文
篇3:护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高血压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病患病率高达39.7%,若不及时治疗常导致中风、冠心病、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并可并发和促进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甚至致残或猝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当今发病率较高的老年人高血压病的康复诊疗及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分析了临床护理老年高血压患者较合理的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心理护理、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创建良好环境,增强患者对生活的热爱和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念,使患者早日恢复。发病诱因:过饱饮食、便秘、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大喜大悲、焦虑、忧郁、偏执、孤独、情绪消沉等,会使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多,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使病情加重。患者要保持情绪平衡,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存在的各种思想顾虑进行心理疏导,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信任度,消除其烦恼、多疑等情绪,对高血压的治疗及并发症的出现、进展都有积极的作用。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精神因素与疾病形成的关系,教会患者掌握一定的心理应急方式,学会自我心理疏导调节,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血压控制不理想,甚至有并发症或其他疾病,患者常为此感到悲观失望、恐惧。护理员应以诚相待,需耐心深入地了解患者内心世界,理解患者的痛苦,并给予其关怀、鼓励等情感援助,以消除其较脆弱的情感状态,让其保持平和乐观的健康心理,要消除其信心的不足,能让其积极的配合治疗,提高自控能力以利于最终战胜疾病。
2、健康知识指导
加强健康教育,包括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并发症的处理、服药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进行个性化健康知识教育,并且对患者家属进行示范、指导,针对其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防治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帮助他们建立起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体系,使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到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性,主动地建立起科学的生活习惯。鼓励和指导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学习并掌握自我保健、自我护理和自我管理的技巧,做到自我控制血压、定期检查心、脑、肾等脏器功能及眼底状况等。根据病情坚持长期合理用药,以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促进其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
3、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合理膳食是高血压病治疗的基础,对控制病情、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意义重大。饮食原则上应以清淡、易消化、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少食多餐饮食为宜,高维生素为主。食物应多样化,以谷类为主,常吃粗粮、淡水鱼、豆制品、禽类、瘦肉、低脂乳,如:多食粗纤维多的芹菜、大白菜、西红柿、黑木耳、香菇、芹菜、山楂、苹果、大米等有保健作用的新鲜蔬菜、水果食品,适当增加海产品及含钙高的食物。忌暴饮暴食,适量饮水,戒烟、限酒,保持大便通畅。
4、运动作息护理
积极适当参加有氧运动,结合血压的变化及自觉症状,选合适的运动方式及运动强度,要量力而行。运动方式可以采用比如步行、慢跑、打太极拳、放松疗法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在运动中和运动后的感觉,应采取适度的运动量,比如:肥胖者可适当加大运动的强度。避免剧烈的运动后,引起交感神经异常兴奋,致使血压剧增而发生心脑血管意外。锻炼过程中,除了自身加强安全意识外,最好同人结伴,防止碰伤、跌倒等事故。清晨交感神经处于兴奋时期,血压易于波动,因此患者起床时应缓慢,先清醒会儿,然后再逐步起床,以防止脑供血骤然下降致晕倒而摔伤。首先可以让患者干适度的家务活,鼓励其参社会活动,如根据其情趣培养个人爱好,如书法、种花、养鸟等;指导其制定个体化作息时间表,睡眠时间要足,以保持运动与休息平衡。
5、药物护理
用药原则是:控制剂量,缓慢降压、坚持长期用药,即由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由于老年人多合并有心、脑、肾等器官动脉硬化性疾病,机体整体的循环调节机能差,加之机体的总体液量减少,治疗时易出现降压过度,要平衡机体内环境。为此,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剂量应从青壮年用量的1/3~1/2开始,通过观察其反应逐渐加量,2~3个月后收到满意效果即可。根据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呈双峰、双谷的动态变化,其用药时间最好在6:00、14:00、22:00;同时,考虑不同降压药物的作用机理。另外,应让患者及家属知晓所服药物的注意事项、不良作用,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另外,鼓励患者发挥自身潜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躯体痛苦和心理压力,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即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也不能擅自停药,应及时的与医生取得联系,让其给调整用药及剂量,以防止停药后血压骤然升高,致使病情反复。如果血压突然变化很大,很容易导致心、脑、肾等的靶器官损伤。应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
6、讨论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WTO老年高血压标准:年龄60岁以上人群,在休息状态下收缩压≥140 mm 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老年高血压患者是常见的代谢失常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防治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环节,应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指导,尽量避免高血压诱发因素,配合临床治疗来更好地稳定血压,防治恶化,最终达到健康护理的目的。
高血压病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疾病,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康复护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要求护理工作人员不仅要有相关理论知识和相应的临床经验,还要充当起教育者的角色,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进行健康教育,以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日康复。另外,要在合理服药的同时,也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注意以遗传倾向;另外,指导患者做好日常保健,以达到最佳的疗效。医学的发展已证明了高血压病除了生物学的遗传因素外,与心理-社会因素有着密切联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日渐增多,我国将进入老年化社会。因此,护理工作要从患者的生理、社会与心理等多方面进行护理医学|教育网整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改进膳食结构,防止肥胖,提倡戒酒、戒烟、并从儿童时期开始预防高血压。控制高血压,应当进行观念更新和战略转变,树立以预防为主,加强心理护理的观念,把工作重心前移,从以医疗为重点转向以预防保健、加强心理护理为重点,普遍提高人群的健康知识和保健意识,最终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祝惠民。内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42-151.
[2]夏泉源。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1-102.
[3]蔡雄鑫。护理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251-264.
篇4:护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 . 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 孕产妇的心理保健已成为围产保健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 妊娠虽然是发育年龄妇女一种正常、自然的生理现象,但对孕妇来说, 毕竟是一次巨大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应激过程, 她们在经历怀孕、分娩、产后恢复及哺乳等一系列生理过程中, 会产生各种心理、生理的变化。
孕妇积极的心理反应有利于胎儿发育和分娩过程, 而负性心理反应会使心理活动失衡, 导致神经活动和内分泌失调, 不同程度地影响妊娠结局及母儿的安危。
因此, 正确把握待产妇的心理, 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 是确保待产妇顺利分娩以及产后恢复的重要工作。
2. 目前该选题研究状况(文献综述)
近几年, 随着对分娩期精神卫生方面研究的深入, 人们已经从单纯的产后抑郁认识到整个围生期焦虑和其他心理问题, 并提出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
目前研究表明围生期的主要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恐惧; 陌生、孤独; 沉重、抑郁; 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症状和睡眠障碍。
产生上述心理问题的原因大致包括以下几点: 产痛; 矛盾与痛苦;孕妇的性格; 大部分孕妇缺乏妊娠生理知识; 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以及其他因素。
目前采用的护理干预模式包括 IKAP 健康教育模式-即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信念(attitude)-行为(practice)模式和自我效能理论(CBSEI)模式。
根据不同的干预模式采用不同的干预方法包括产前干预(健康教育) 和产时干预。
3. 研究内容(内容、结构框架以及要突破的难点) : 研究内容:
(1 ) 对孕产妇产生的心理问题原因进行分析
(2) 针对孕产妇产生的心理问题做相应的护理干预 技术关键问题: 通过观察、交流、与家属沟通了解孕产妇的心理状况,分析出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并作出相应的护理干预。
4. 研究方法、手段: 研究方法: 运用护理心理学手段, 在进行护理过程中, 通过亲切交谈。
了解她们的思想状况, 了解她们对妊娠、分娩生理常识的掌握情况, 以便在分娩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
研究对象: 某医院产科的**例孕产妇。
5. 研究计划: (1 ) 通过观察、交流、与家属沟通了解孕产妇的心理状况, 并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2) 运用护理学知识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 考察干预效果; (3) 分析干预效果的有效性; (4) 处理资料, 写出论文。
护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2】
课题名称:发展性阅读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影响
毕业设计(论文)起止时间:
XX 年 11 月 15 日~ 11 月 29 日(共 2 周)
学生姓名: 学号:3
指导教师:
报告日期: XX年11月29号
1.本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综述
研究的背景目前,我国全民语言教育得到普遍重视,语文教育的理论研究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开局良好。
然而,学生厌学语文的现实还是普遍存在,学习语文的效率还是不高。
从“人的发展”着眼,人们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精神”走低的局面,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从1978年3月吕叔湘先生在《人民日报》上批评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到《北京文学》第10期发表的1组“忧思中国语文教育”的文章后,社会上开展了1场轰轰烈烈的中小学语文教育大讨论。
这次讨论虽不乏偏颇之论,但不可否认,问题不仅存在,而且还很严重。
也有人说,我们语文教学的成绩还是有的,1些少年作家不断出现就是明证。
但是与此形成反讽的是,这些少年出的书无1例外都是对现行语文教育模式叛逆的结果。
看来,从1978年吕叔湘先生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吁之后的210多年,我们的语文教育并没有取得长足的进展。
究其原因,从客观上讲,学校教育的课程增加了,相对而言,学生感知书面语言的时间减少了,但问题的核心是:注重语文知识性、应试性,必然忽视个体在阅读活动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忽视阅读主体在阅读中的感情愉悦和自我发展需要,轻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我们知道,学生对阅读的需要首先建立于阅读给他带来的直接的愉悦感,它是阅读的直接动因。
在此基础上,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发展,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升,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新课程实施1年,我们曾对小学1——3年级(部分)学生的识字量和阅读量进行了调查,从中发现:语文能力提高的 “瓶颈”问题是阅读的质量不高,阅读的数量不足。
为此,我们确定“新课程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教学研究”这1课题,意在激活儿童语文阅读的原生性动力,保证学生语文阅读的质和量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提高。
研究的内容 1、研究新课程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以“语文能力和人文精神”为旗帜,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1”,构建语文“发展性阅读”教学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2、研究新课程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引导机制,激发儿童发展性阅读的原动力,开发儿童发展性阅读的潜力资源。
尽早利用儿童早期本能学习的时机,抓住儿童语文阅读的最佳时机,改变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放弃了最佳教育材料,忽略了最佳学习方法,造成了语文能力和人文精神长期走低的不良局面,使语文教育走上迅速、健康发展的正确途径。
3、研究儿童娱乐性阅读和发展性阅读的文本材料库的建立和使用,形成校本阅读文本,促进儿童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逐步形成和发展。
4、阅读文本的开拓:由老师指导提供和由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选择阅读材料,学生课外阅读的范围进1步扩大,如:文学作品、科幻作品、历史故事等等。
阅读载体由传统的册页图书独占阅读空间,迈向图书、网络、电子出版物等等读物共领风骚的局面。
5、阅读方式上力求从封闭式阅读转向开放式阅读。
封闭式阅读,主要是指只关注于教材、关注于课堂的阅读,这种阅读是为应试教育服务的阅读
研究的意义本课题的研究,力求在继承阅读教学传统精华的基础上,通过“发展性阅读”,使教师的引导方式和指导方式得到发展,使学生阅读面得到扩展,使学生在阅读时间和阅读空间上得到保障。
从而使学生的阅读成为1个“阅读欣赏、思考内化、积累提升”并不断循环不断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感受到阅读带来的愉悦,满足自己阅读发展的需要,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发展自己的综合能力
2.设计(论文)要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解决的问题:
1、什么是发展性阅读
2、发展性阅读的意义
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发展性阅读
研究方法:文献法
调查法
3.本课题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
重点研究:如何提高发展性阅读能力
关键的问题:发展性阅读
解决的思路:
1、个别指导策略
2、控制学习策略
3、情感沟通策略
4、鼓励成功策略
5、开发潜能策略
4.完成本课题所必须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实验设备或实验环境条件、某类市场调研、计算机辅助设计条件等等)及解决的办法
《中国教育报》
5.设计(论文)完成进度计划
第1到2周:确定论文选题
第3到5周:初查资料,准备写开题报告
第6周:进1步查阅文献,收集资料,为论文写作做准备。
搜集整理文献资料和数据。
第7到9周:撰写论文初稿。
第10周:论文初稿提交给导师审阅。
第11到14周:在导师指导下修改论文初稿。
第15周:论文定稿、打印、交审
最后1周:准备答辩。
6.指导教师审阅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7.教研室主任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系
篇5:护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项目名称: 护患沟通方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一、立论依据
(包括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并附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
相关概念
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传递和反馈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护患沟通:就是护士服务对象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护理工作:是以维护和促进健康、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服务的工作。
研究背景
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推行,人性化的的护患沟通制度成为护理工作的一 项重要内容。
国内有资料表明,99.45%的患者希望护理人员与其进行交流沟通,然而88.30%临床护士对沟通方式基本不了解,对沟通目的内容方法等也知之甚少。
颜霞等[1],临床上80%的护理纠纷是由于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导致的;30%的护士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如何根据不同的情绪采用不同的沟通技巧;83.3%的护士对沟通方式基本不了解;33.3%的护士认为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应不加理睬。
有研究发现,77.78%的患者希望每天与护士交谈1次。
这两组数据中不难看出,目前护士的沟通能力与患者的沟通要求还远远不相适应,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沟通的理念、知识和技巧。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患者的价值观念﹑健康意识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对护理质量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护患矛盾日趋
趋突出,加剧,护患纠纷的发生呈逐步上升趋势[2],这种现象众所周知,有目共睹,这不仅使患者(家属)感到不满意,也严重困扰着广大医护人员,阻碍医学进一步发展。
新的医学模式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要走进患者,走进他们的生活,这就需要沟通,沟通既可清除误解与冲突,也可促进和谐与亲密[3]。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许多医疗纠纷的发生均与护患沟通障碍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而真正属于护理差错或护理事故的纠纷却微乎甚微。
因此,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护患沟通的目的
目前,我国护患纠纷的发生呈上升趋势,成为当前社会矛盾的热点和难点[4]。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真正属于护理差错或护理事故的纠纷微乎其微,许多纠纷发生与沟通障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1月~1月,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对全国326所医院进行了多项选择式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由医患沟通不畅引起的医疗纠纷发生率高达98.4%,在“医院内部因素”选项中,选择“由于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引发纠纷的占49.5%[5]。
由此可见,加强沟通,减少医疗纠纷是国内外共同的目的。
2 人员配备:
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护理人力不够时,护理人员对于基本的治疗和护理,都需要一种高节奏工作流程才能完成,没有时间与病人进行充分交流、沟通。
篇6:护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项目名称:护患沟通方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一、立论依据
(包括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并附主要参考文献及出处)
相关概念
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传递和反馈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护患沟通:就是护士服务对象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护理工作:是以维护和促进健康、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服务的工作。
研究背景
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推行,人性化的的护患沟通制度成为护理工作的一 项重要内容。国内有资料表明,99.45%的患者希望护理人员与其进行交流沟通,然而88.30%临床护士对沟通方式基本不了解,对沟通目的内容方法等也知之甚少。颜霞等[1],临床上80%的护理纠纷是由于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导致的;30%的护士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如何根据不同的情绪采用不同的沟通技巧;83.3%的护士对沟通方式基本不了解;33.3%的护士认为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应不加理睬。有研究发现,77.78%的患者希望每天与护士交谈1次。这两组数据中不难看出,目前护士的沟通能力与患者的沟通要求还远远不相适应,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沟通的理念、知识和技巧。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患者的价值观念﹑健康意识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对护理质量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护患矛盾日趋
趋突出,加剧,护患纠纷的发生呈逐步上升趋势[2],这种现象众所周知,有目共睹,这不仅使患者(家属)感到不满意,也严重困扰着广大医护人员,阻碍医学进一步发展。新的医学模式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要走进患者,走进他们的生活,这就需要沟通,沟通既可清除误解与冲突,也可促进和谐与亲密[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许多医疗纠纷的发生均与护患沟通障碍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而真正属于护理差错或护理事故的纠纷却微乎甚微。
因此,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护患沟通的目的
目前,我国护患纠纷的发生呈上升趋势,成为当前社会矛盾的热点和难点[4]。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真正属于护理差错或护理事故的纠纷微乎其微,许多纠纷发生与沟通障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201月~201月,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对全国326所医院进行了多项选择式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由医患沟通不畅引起的医疗纠纷发生率高达98.4%,在“医院内部因素”选项中,选择“由于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引发纠纷的占49.5%[5]。由此可见,加强沟通,减少医疗纠纷是国内外共同的目的。
2 人员配备:
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护理人力不够时,护理人员对于基本的治疗和护理,都需要一种高节奏工作流程才能完成,没有时间与病人进行充分交流、沟通。目前,我国护士队伍严重缺编,供不应求,皮
平均千人护士比例为1,而世界大多数国家千人护士比例为5以上,世界大多数国家,一个医生配2~3名护士,而我国医护比例为1∶0.6[6]1。而在爱尔兰,每个病区内护士与病床的比例为(1.0~1.5)∶1,在ICU护士与病床的比例为(3~4)∶1。护士由注册护士、执照护士及护士助理组成,遇有紧急情况则需要调动流动护士,这一部分护士主要来自于中介机构[7]。我国护理人员缺乏的现状,导致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与病人进行沟通。3知识系统
有调查显示[8]:护患沟通障碍的主要原因是沟通知识缺乏占45%,专业知识缺乏占30%,病人方面占25%。同时缺乏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听懂方言的能力,也是导致护患沟通障碍的原因。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国家,在新加坡中央医院,护士长排班,必须考虑各民族的护士混排上班,即每一个班总有华人护士、印度护士、马来西亚护士上班,其目的就是满足各民族病人与护士交流的语言需要。有些发达国家在医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加入“角色训练”,加强沟通能力[9]。由于目前我国护士缺乏完善的`疾病知识、护理伦理、心理及其他相关的理论知识,使沟通无法有效地进行。
3护患沟通的目标
在我国,病人被动的依从医生和护士的决策,医护人员对病人也仅限于基本的治疗和护理,与病人沟通时仅限于满足医学需求的医学交流,较少考虑其心理和社会、精神、文化等各方面的需求。
在国外,护士紧紧围绕病人的需求,运用护理程序系统地护理病人,从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及文化等各方面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帮助病人最大程度
地达到生理与心理、社会的平衡和适应;护士的角色已不仅是病人的照顾者,更是病人的教育者、咨询者和健康管理者;病人有权参与对其治疗和护理方案的决策等。
综上所述,我国的护患沟通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缺陷,护患沟通方式比较陈旧,忽略了患者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认识。
本研究旨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护患沟通研究的现状和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新的护患沟通方式,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减少医疗纠纷,培养全面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玉霞,张士化,吴宏霞,等.从护理管理上防范护患纠纷[J].实用护理杂志,2002,9:74.
[2] 卢仲毅.从医患关系现状看医患沟通在医学继续教育中的必要性[J].重庆医学,2003,3(4):385?386.
[3] 赵长云,范宇莹。谈非语言性沟通在护患关系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6):73
[4] 张秀云,王庆珍. 参照法律法规实施护理管理[J]. 护理学杂志,2000, 15(9): 551.
[5] 李承水,安秀玲, 马素贞. 加强护患沟通减少医疗纠纷的体会[J].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 75?76.
[6] 黄人健. 温故知新——展望的护理事业[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1): 5.
[7] 吴爱丽, 车爱红. 爱尔兰医院护理见闻[J]. 护理研究,2007, 21(1): 89.
[8] 胡国萍. 护理人员护患沟通方法调查及对策[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1, 17: 238?239.
[9] Debra Nestel and Tanya Tierney, Role?play for medical students learning about communication: Guidelines for maximising benefits [J]. BMC Med Educ, 2007,7: 3.
二、研究方案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护患关系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关系的作用,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
2 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无言服务”的旧护理模式,重新认识临床护士的责任,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发展的要求,符合病人的心理,以满足病人日益增长的自我保健、安全意识和对护患沟通的需求
3 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依据。
4 使护士从被动执行医嘱,完成护理操作转变为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评价患者需求,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护理。
研究内容
1研究护患沟通的方式并对其做出筛选
2护患沟通与患者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3护患沟通流程与护患纠纷的关系
4护患沟通方式在临床的试验并对其检测﹑筛选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护患沟通方式的确立
2护患沟通技巧在临床工作中的试验
3收集患者对护患关系方式应用的态度
(二)本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
研究方法
1文献回顾法:使用Internet、CBM数据库和Medline光盘检索国内外关于护患沟通方式的资料
2理论分析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前人的经验,初步确立护患沟通的新方式
3问卷调查法:通过编写问卷内容在汾阳医院对患者和护理人员进行问答,并收回。
问卷内容:a.入院前沟通,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
b.常规沟通,护理人员一周进行几次
c.术前沟通,患者的心理情况
d.术后沟通,患者的反应
4调查表法:调查表中使用护患沟通方式沟通的病人与满意度的关系的相关数据,护患沟通方式沟通的患者与护患纠纷的关系的相关数据
5统计法:利用excel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并计算其相关系数
技术路线
●可行性分析
(1)国内外护患关系的研究和大量的文献为本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线资料
(2)护患沟通技巧发展的研究,以及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些经验, 为本研究提 供了重要的依据
(3)汾阳医院的问卷调查可以为促进本研究的实施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本研究综合分析国内外护患沟通现状,查阅文献和问卷调查收集最新的资料,结合前人的工作经验和借鉴外国的护患沟通模式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的护患沟通方式,并进行实证研究,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套新的有效的护患沟通模式。
●研究计划及预测进展
20XX.09-20XX.10 查阅文献
20XX.10-20XX.11 撰写综述及开题报告
20XX.12-20XX.1 问卷调查及收集资料
20XX.2-20XX.3 整理资料,统计分析
20XX.3-20XX.4 撰写论文
●预期研究成果
1.建立新的护患沟通方式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得到应用
2.提交科研论文2~3篇,并按时完成学位论文
三、研究基础
与本课题有关的,前期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1 已查阅了大量的文献
2归纳分析了国内外护患沟通方式及内容
3已与汾阳医院做好了沟通并同意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
4 预调查问卷已形成
5会用基本方法进行统计
篇7:大专护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摘 要:本文就高职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学》新的教学模式:开展多元合作;确定培养模式;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团队;完善实训条件;加强教学监控;改革考核方式等7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得出了“岗位需求D→专业+技能+基地”工学结合是目前适应高职内科护理人才培养的最佳模式。
关键词:探讨; 高职; 内科护理学; 教学模式
Discussion on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profession
DD “Medical nursing” the teaching mode
Huang Yan-ping, Yang Yan-xin, Wang Li
Abstract: This paper on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profession “of medical care,” the new teaching model: for multifaceted cooperation; identify training mode, adjust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optimize teaching team; Training perfect conditions to strengthen monitoring of teaching; reform appraisal methods, such as seven in Were discussed. That the “positions demand → professional + skills base + base” Engineering is to combine medical care and personnel training Vocational the best model.
Key words: study; Higher Vocational; medical care; teaching mode
内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关于认识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病人、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科学[1]。内科护理人员的职业标准是:①掌握较为全面和系统地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其防治和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具备一定的对内科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以及对内科常见急症的配合抢救能力;③在内科病人的护理中能够做到无需有意识地逐个步骤地刻板依照,而是熟练地、自然地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灵活应用护理程序:全面评估病情→做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实施并记录护理活动→评价处理效果。要使培养的学生,毕业后,顺应临床医学的发展,内科护理岗位需求,在从事内科病人护理工作中,娴熟实施护理技术,并符合职业标准,实现零职业岗前培训就业,我们认为必须对以往的教学模式及课程内容进行脱胎换骨的,颠覆性的改革[2]。
一、开展多元合作
传统的内科护理学教学,一般以学校专任教师承担,结合校内实训、医院见习完成教学任务。整个教学未按照内科病人护理的工作过程要求能力设计成的训练项目进行教学,而是侧重于内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对基本技能未做到“学中练,练中学,教、学、练合一”。内科护理学教学计划完成,学生或许具备了夯实的内科护理相关知识,但内科护理工作所需要的技能没有真正具有或不熟练。毕业后不能很快适应岗位需要,甚至对内科病人不知如何护理。要实现零岗位适应期,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以往的教学方式及课程内容进行脱胎换骨的,颠覆性的改革,把临床生产实习转变为临床顶岗实习。如此巨大的改革,我们认为学校专业建设模式应先转变。由医院内科护理专家,CCU病房护理骨干,学校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校院共建、工学结合教学指导小组,开展与医院的多元合作,分析职业能力标准,明确岗位人才培养目标,打造“校院共建、工学结合D→学校+医院+岗位”的专业建设模式(见图 1)。构建与之相适应 “岗位需求D→专业+技能+基地” 工学结合新型的岗位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二、确定培养模式
开展与医院的多元合作,由工学结合教学指导小组分析内科护理人员岗位职业标准,以明确岗位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认为构建“岗位需求D→专业+技能+基地”工学结合新型的岗位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适应高职内科护理人才培养的最佳模式。
1.岗位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岗位需求D→专业+技能+基地”的岗位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思想,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以学生就业岗位需要之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以生产实践基地为保障,通过与医院急诊科、内科门诊、内科病房、CCU病房和急救中心的深度合作,走教学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岗位需求D→专业+技能+基地”的岗位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要求,同时也体现了内科护理工作者的本质要求。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思想,更为学生临床顶岗实习创造了条件,比较鲜明地体现了高职护理专业的特点。
2.岗位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思路
以校院合作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临床内科护理人员的职业标准为核心,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以岗位需求为质量考核标准,构建临床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紧密配合,课程内容模块内德、技、能紧密结合,学校与医院急诊科、内科门诊、内科病房、CCU病房和急救中心
紧密配合的岗位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临床顶岗实习流程进行分析,确定课程内容模块,每个模块都有具体的工作任务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围绕工作任务来进行,各模块相对独立又相互配合,实现在工作过程中完成人才培养任务,形成“岗位需求D→专业+技能+基地”的岗位人才培养模式。
三、调整教学内容
本着以育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医院为依托,以实训为基础的原则,使培养的学生,毕业后,顺应临床医学的发展,内科护理岗位需求,在从事内科病人护理工作中,灵活应用护理程序,娴熟实施护理技术,并符合职业标准,实现零职业岗前培训就业,原有的内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就必须根据工作过程来设计教学内容,根据职业要求来培养岗位核心能力,换言之,就是实施课程体系开发,调整教学内容。
1.课程体系开发流程及措施
课程体系开发必须遵循: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旨,以岗位培养目标为核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的基本思路。以适应岗位需求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的要求为依据,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打破传统课程内容的局限,顺应临床医学的发展,更新教学内容,使课程设置突出急诊科、内科门诊、内科病房、CCU病房和急救中心职业岗位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使课程内容体现最新技术,使学生能力符合职业岗位最新要求。具体流程及措施见表1。
1 工学结合教学指导小组指导 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内科护理专家、CCU病房护理骨干组成的工学结合教学指导小组进行指导。
2 开展岗位需求
调研 教学团队共同设计调研提纲与问卷调查表,面向医院内科门诊、内科病房和CCU病房开展相关职业岗位技术和岗位能力调研。
3 进行岗位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把内科护理所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工作项目,对工作项目进行任务分析,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序,并对完成任务应掌握的职业能力做出较为详细的描述。
专业带头人引导内科护理专家和骨干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形成工学结合教学指导小组认可、线索清楚、层次分明的工作任务分析表。
4 工作任务(岗位、能力)确定 工学结合教学指导小组对任务、能力、专业知识进行分析;确定工学结合课程内容模块的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
5 建立工学教学内容模块 围绕每一个教学内容模块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设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实施方式。
6 制定课程标准编写课程教学大纲 将岗位职业标准分解,融入课程内容,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编写教学大纲;制定顶岗实习计划,编写实习大纲。
7 制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校院共建、工学结合、岗位导向的原则,根据已建立的系列教学内容模块,制定岗位人才培养方案。
8 审定、实施 校院合作、工学结合专业建设指导小组终审并批准实施。
篇8:大专护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大专护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13.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以相对数表示,各构成比间差异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论文研究的主要领域论文研究的主要领域为: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心理护理、专科护理、社区护理和其他等,具体分类情况见表 1。
论文选题的主要类型
论文选题的主要类型为:经验性、研究性、综述和个案护理,具体分类见表 2。
指导教师职称分布情况
指导教师的技术职务分别为: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从他院聘请部分指导教师),具体分布情况见表 3。
论文开题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
论文开题存在的主要问题论文开题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选题、查新、设计问题和报告问题,具体分类见表 4大专护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大专护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从表 4 中分析发现,论文选题方面的问题较多,占 36.21%,学生选题未体现护理专业特点,选题的广度、深度把握不准,存在文题大而全、空而泛、旧而陈的问题。如有位护生的选题是 活体肝移植术后护理进展 ,活体肝移植术后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等,选题面面俱到,导致没有具体的切入点。有的选题是前辈早已研究过且已在临床应用的,无需再次进行研究和论证,如 重症监护室护士压力分析 ,李晓琳等[1]在这方面已于 2015 年进行了研究。
原因分析
学生因素学生自身的科研水平和能力较薄弱,对论文的选题、设计、开题和实施等过程不熟悉,缺乏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能力较弱,不会从实践中找课题;从思想上没有高度重视论文开题工作,没有意识到论文开题是毕业论文设计的关键一环,有的护生在开题前不积极主动进行科研设计,存在被动和应付的现象,另外,学生的精力有限,白天进行临床实践,晚上忙于准备 4 级、6级英语考试和研究生考试,还有的学生忙于找工作,其精力和时间开始偏移,没有将主要的精力放在论文的开题上。
导师因素
指导教师对学生疏于管理,不重视对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些导师缺少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不能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质量;有些导师对学生较新、较偏的选题所投入的精力较少,缺乏整体、科学和规范的指导。
管理因素
从表 3 分析发现,指导教师技术职务层次与学生人数成反比,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高级技术职务和科研水平高的指导教师有限,导致指导教师紧缺,出现一个教师负责指导 2~3 名护生的现象,教师缺少与护生沟通、交流和对其论文的指导,导致护生在论文开题时存在一些问题
对策
加强论文开题组织管理针对以上问题医院则采取了在护生实习初期便对学生的开题进行指导,重点了解学生研究的大致方向、设计的困难,明确开题的时间和具体要求。实施导师负责制,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有针对性地选择指导教师,确保能对学生一对一地指导大专护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工作报告。导师与护生的搭配时力争做到 两个一致 :导师的研究领域与护生的选题方向一致,导师的研究专长与护生的特长一致;中期要对教师的指导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重点检查导师对所指导课题的掌握情况,课题的条件是否具备,是否对课题进行了论证和检索;后期则要对论文的开题过程进行规范,明确学生开题报告的内容、方法和要求,以提高报告的质量。
加强学生科研能力培养
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校和医院齐抓共管。尽管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护理科研课程为必修课,使学生了解和熟悉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撰写科研论文和开展护理科研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往往只是给学生传授了初步的、基本的护理科研知识,为此,学校要有步骤、有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适当延长科研课程的学时,或为高年级的学生开设护理科研第二课堂,在护理科研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设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引导和点拨学生自学与思索,达到认知与技能同步收获[2]。
成效与思考
建立和完善指导教师的数据库严格选拔科研辅导导师是本科护生科研能力提高的关键,为此我们严格按照其标准选择高素质的辅导导师,确保带教工作质量。对导师的学历、技术职务、专业水平、科研能力、责任心等方面要进行全面考核,按照坚持标准、规范程序、择优遴选的原则[4]储备优秀导师。同时,加强横向联系,聘请院外导师充实我学院本科护生辅导导师数据库,不断扩大导师队伍,从而根据学生认为双导师具有集思广益、理论互补、资源共享,能提高科研能力的优点 [5],采用双导师制指导护生护理科研实习。
构建论文设计管理系统
随着本科护生数量的不断增加,给教学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此,为进行科学管理,要构建论文设计管理系统,该系统应包括 3 部分内容:学生模块、导师模块和管理人员模块,第一部分内容应能提供所需的完整信息,并能满足学生、导师和管理人员的需求。学生模块:录入个人信息,查询检索文章,与导师、管理人员沟通信息和选择导师等。
导师模块:查看学生信息,查询检索文章,与学生、管理人员沟通信息和选择学生等。管理人员模块:查看学生信息,查看导师信息,查询检索文章,与导师、管理人员沟通信息,统计生成报表和系统维护等。
篇9:大专护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调整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由校院共建、工学结合教学指导小组分析临床内科护理职业岗位的职责、任务和必备的岗位能力和基本素质。根据岗位技能和临床运用从教学、实验实训、临床实习直至顶岗实习整个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对以往的内科护理学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并确定符合职业岗位要求新的教学内容课程模块,如内科护理相关基础知识、内科护理相关基本技能、内科护理综合素质能力和临床技能实践等课程模块。要求各模块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教学任务进行,实现在临床实习和顶岗实习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
3.符合职业岗位要求新的教学内容课程模块的涵义
⑴ 教学目标和任务 通过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配合,教学任务与工作任务配合,强化岗位基础、岗位知识、岗位能力训练、现场实习实践等,形成本模块知识、技能、素质的完整合理结构。
⑵ 工作目标和任务 由具体工作内容确定。如岗位能力模块,要求护理评估、护理体检、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生活护理、治疗配合、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护理评价等。
⑶ 组织与实施 在实现教学目标或工作目标的过程中,对工学结合过程有详细安排。比如:讲什么?什么时候讲?什么地方讲?为什么讲?由教师讲,还是内科护理专家或骨干讲?怎样讲等均做了详细安排。
⑷ 岗位技术服务培训。通过工学结合,掌握内科护理课程内容模块的专业知识、具备职业上岗能力、实现临岗前培训就业。
工学结合内科护理教学内容模块课程体系,如此形成内科护理课程模块完整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结构。体现内科护理岗位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四、优化教学团队
确定了岗位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了教学内容,要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学生零岗前培训就业,就必须配备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团队。该团队应由学校专任教师、医院内科护理专家、CCU病房护理骨干等组成。专任教师负责学生本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练”和校内模拟的训练,以及基本素质能力的培养;内科护理专家和骨干根据工作流程和岗位职业标准负责学生本课程临床见习和顶岗实习的“练中学,学中练,练、学、教合一”的实地训练以及综合素质、职业标准的培养。
五、完善实训条件
将内科护理实验实训基地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并围绕课程内容要求建设设备精良、功能完善的实验实训基地和融教学、职业培训和技术研发功能三位一体的实训基地,使原有的工学结合、校院合作、订单式培养的实训实习网络体系更为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满足培养技能型的内科护理人才需要。
六、加强教学监控
培养的学生,实现零职业岗前培训就业,确定的教学内容和采用的教学组织实施方式至关重要。因为教学内容来源于工作过程,教学组织实施方式又取决于岗位职业标准,只有加强教学监控,校院共建、工学结合教学指导小
组才能把握临床内科护理岗位的工作流程变化和岗位职业标准的修订,才能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实施方式,才能提高岗位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加强教学监控,我们认为构建由“一套制度、二组人马、三级监控、四位一体、五种方式、六项内容”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比较合理。其具体含义见表2:
名 称 含 义
一套制度 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和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二组人马 专任教师、内科护理专家和骨干等二组人马组成的教学团队。
三级监控 校院共建、工学结合教学指导小组→内科护理教研组→教师和学生三级教学质量监控。
四位一体 教学管理部门+招生就业办+教师、学生+用人单位共同组成的四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
五种方式 日常教学检查、评教、评学、座谈会、质量跟踪等五种教学质量监控。
六项内容 教学大纲编制与实施情况、教师理论和实训教学情况、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教学工作规范情况、教学管理工作情况、毕业生质量等六项内容。
七、改革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核方式已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也不能顺应职业的发展,要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减少医院对新员工的岗位培训费用,实现零职业岗前培训就业,就必须改革考核方式。我们认为高职护理专业DD《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模式,
在采用“岗位需求D→专业+技能+基地”工学结合新型的岗位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考核方式应以够用的人文基础知识→必备的内科护理相关理论和技能→实用的内科护理综合素质→娴熟的内科护理操作技术为指导思想,加大技能考核比率,即平时学习态度占10%,校内各项技能操作考核总评占30%,内科护理相关理论知识占30%,临床顶岗实习出科各项技能操作考核总评占30%。各项技能操作
考核评分标准,由工学结合教学指导小组人员,根据内科病人护理工作过程中涉及到的护理技术实际操作步骤制定评分标准。其评分指标为11项考前准备5项:仪容仪表、用物准备、环境准备、向病人交代注意事项、对病人的态度;操作质量6项:操作具体流程、操作手法、操作熟练程度、操作时间、无菌观念、操作完毕对病人和现场的处理等。
综上所述,高职护理专业DD《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模式必须改革。学生走向岗位,无论是急诊科,还是内科门诊、内科病房、CCU病房或急救中心,面对病人能泰
然处置。采用“岗位需求D→专业+技能+基地”工学结合新型的岗位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适应高职内科护理人才培养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吴瑛主编.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
[2] 俞克新.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6
篇10: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五.护理措施
我们首先要“报喜不报优”,尽量多谈一些使病人和家属感到愉快、宽慰的话语和事情。安慰病人及其家属,目的是为了让病人精神宽松,早日恢复健康,所以,决不能把有可能增加其忧虑和不安的消息带去,还要避免谈论可能刺激对方或对方忌讳的话题。这是起码的道德。当见到病人及其家属后,一般先可以讲述一些,凭自己直观得到的印象,例如:“你的气色不错。”“你比以前胖了。”“你的精神很好。”接着,还可多讲一些医院外和与病情无关的内容,如单位里、家庭里甚至国内外的重大消息,尽可能地分散病人对疾病的注意力。然而一般来说,病人及其家属总要对探病者讲讲病人的病情和感觉,这时,应该认真聆听,并从中发现一些对病人有利的因素,以便接过话题,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安慰。例如病人说过“胃口不错”的话,探望者就可以借题“发挥”,多讲些胃口好对战胜疾病的重要意义,使病人认同这是个有利条件,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要有真挚的同情心,和蔼可亲的态度,亲切美好的语言,理解家属对亲人生病带来的痛苦,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通过细致观察,专心倾听家属的陈述,仔细分析家属不同心理问题和产生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护理。
致 谢
首先感谢学校在毕业之际给我们一个可能让我们把所有的知识总结起来的机会,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对以前所学的知识有了一个整体上的概括,学到了好多东西,也让我们具体了解到护理是高尚的职业。
首先我要衷心的感谢曾科对我整个毕业设计由始至终地悉心督促指导,并提供了大量而又详实的资料给我,使我从困惑迷茫的初期走向论文的顺利完成,在完成论文的同时也深受启发和教育,使我受益终生。最后接受我最诚挚的谢意!
篇11: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组织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设计是临床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实践教学过程,是全面检验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我院从 xx 年开始指导护理本科生进行毕业论文开题,通过护理部有力地组织实施和教师认真的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发现护生在论文开题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论文撰写质量和其能力的养成。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与方法统计 xx-xx 年 116 篇在本院实习的本科护生毕业论文,按文献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指标包括:论文研究的主要领域、论文选题的主要类型、指导教师职称分布、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1.2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13.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以相对数表示,各构成比间差异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论文研究的主要领域
论文研究的主要领域为: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心理护理、专科护理、社区护理和其他等,具体分类情况见表 1。
2.2 论文选题的主要类型
论文选题的主要类型为:经验性、研究性、综述和个案护理,具体分类见表 2。
2.3 指导教师职称分布情况
指导教师的技术职务分别为: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从他院聘请部分指导教师),具体分布情况见表 3。
3、论文开题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
3.1 论文开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论文开题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选题、查新、设计问题和报告问题,具体分类见表 4。从表 4 中分析发现,论文选题方面的问题较多,占 36.21%,学生选题未体现护理专业特点,选题的广度、深度把握不准,存在文题大而全、空而泛、旧而陈的问题。如有位护生的选题是“活体肝移植术后护理进展”,活体肝移植术后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等,选题面面俱到,导致没有具体的切入点。有的选题是前辈早已研究过且已在临床应用的,无需再次进行研究和论证,如“重症监护室护士压力分析”,李晓琳等在这方面已于 xx 年进行了研究。
3.2 原因分析
3.2.1 学生因素
学生自身的科研水平和能力较薄弱,对论文的选题、设计、开题和实施等过程不熟悉,缺乏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能力较弱,不会从实践中找课题;从思想上没有高度重视论文开题工作,没有意识到论文开题是毕业论文设计的关键一环,有的护生在开题前不积极主动进行科研设计,存在被动和应付的现象,另外,学生的精力有限,白天进行临床实践,晚上忙于准备 4 级、6级英语考试和研究生考试,还有的学生忙于找工作,其精力和时间开始偏移,没有将主要的精力放在论文的开题上。
3.2.2 导师因素
指导教师对学生疏于管理,不重视对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些导师缺少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不能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质量;有些导师对学生较新、较偏的选题所投入的精力较少,缺乏整体、科学和规范的指导。
3.2.3 管理因素
指导教师技术职务层次与学生人数成反比,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高级技术职务和科研水平高的指导教师有限,导致指导教师紧缺,出现一个教师负责指导 2~3 名护生的现象,教师缺少与护生沟通、交流和对其论文的指导,导致护生在论文开题时存在一些问题。
3.3 对策
3.3.1加强论文开题组织管理
针对以上问题医院则采取了在护生实习初期便对学生的开题进行指导,重点了解学生研究的大致方向、设计的困难,明确开题的时间和具体要求。实施导师负责制,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有针对性地选择指导教师,确保能对学生一对一地指导。导师与护生的搭配时力争做到“两个一致”:导师的研究领域与护生的选题方向一致,导师的研究专长与护生的特长一致;中期要对教师的指导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重点检查导师对所指导课题的掌握情况,课题的条件是否具备,是否对课题进行了论证和检索;后期则要对论文的开题过程进行规范,明确学生开题报告的内容、方法和要求,以提高报告的质量。
3.3.2 加强学生科研能力培养
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校和医院齐抓共管。尽管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护理科研课程为必修课,使学生了解和熟悉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撰写科研论文和开展护理科研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往往只是给学生传授了初步的、基本的护理科研知识,为此,学校要有步骤、有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适当延长科研课程的学时,或为高年级的学生开设护理科研第二课堂,在护理科研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设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引导和点拨学生自学与思索,达到认知与技能同步收获。
4、成效与思考
4.1 达到了教学所规定的目标,提高了论文质量
我国本科生护理科研的教育目标为:通过学习,本科生具有护理科研意识,掌握护理科研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具备初步的护理科研能力,从实践中选择科研课题并完成科研设计,并初步具备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我们通过加强管理 ,导师全程监控等措施 ,使本科护生均完成了选题、设计和论文的撰写,并掌握了基本的方法,具备了初步的科研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随着护理科研带教质量的提高,我学院本科护生不仅全部通过了学校的毕业论文答辩,而且获学校优秀论文的篇数逐年增多,有的文章还在统计源期刊上得以刊发。
4.2 建立和完善指导教师的数据库
严格选拔科研辅导导师是本科护生科研能力提高的关键,为此我们严格按照其标准选择高素质的辅导导师,确保带教工作质量。对导师的学历、技术职务、专业水平、科研能力、责任心等方面要进行全面考核,按照坚持标准、规范程序、择优遴选的原则储备优秀导师。同时,加强横向联系,聘请院外导师充实我学院本科护生辅导导师数据库,不断扩大导师队伍,从而根据学生认为双导师具有集思广益、理论互补、资源共享,能提高科研能力的优点,采用双导师制指导护生护理科研实习。
4.3 构建论文设计管理系统
随着本科护生数量的不断增加,给教学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此,为进行科学管理,要构建论文设计管理系统,该系统应包括 3 部分内容:学生模块、导师模块和管理人员模块,第一部分内容应能提供所需的完整信息,并能满足学生、导师和管理人员的需求。学生模块:录入个人信息,查询检索文章,与导师、管理人员沟通信息和选择导师等。
导师模块:查看学生信息,查询检索文章,与学生、管理人员沟通信息和选择学生等。管理人员模块:查看学生信息,查看导师信息,查询检索文章,与导师、管理人员沟通信息,统计生成报表和系统维护等。
篇12: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组织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设计是临床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实践教学过程,是全面检验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我院从xx年开始指导护理本科生进行毕业论文开题,通过护理部有力地组织实施和教师认真的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发现护生在论文开题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论文撰写质量和其能力的养成。本文通过重点分析116篇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究医院在组织管理方面的新路子,从而确保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1、资料与方法
资料与方法统计xx-xx年116篇在本院实习的本科护生毕业论文,按文献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指标包括:论文研究的主要领域、论文选题的主要类型、指导教师职称分布、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以相对数表示,各构成比间差异用卡方检验,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论文研究的主要领域论文研究的主要领域为: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心理护理、专科护理、社区护理和其他等,具体分类情况见表1。
论文选题的主要类型
论文选题的主要类型为:经验性、研究性、综述和个案护理,具体分类见表2。
指导教师职称分布情况
指导教师的技术职务分别为: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从他院聘请部分指导教师),具体分布情况见表3。
3、论文开题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
论文开题存在的'主要问题论文开题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选题、查新、设计问题和报告问题,具体分类见表4。从表4中分析发现,论文选题方面的问题较多,占%,学生选题未体现护理专业特点,选题的广度、深度把握不准,存在文题大而全、空而泛、旧而陈的问题。如有位护生的选题是“活体肝移植术后护理进展”,活体肝移植术后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等,选题面面俱到,导致没有具体的切入点。有的选题是前辈早已研究过且已在临床应用的,无需再次进行研究和论证,如“重症监护室护士压力分析”,李晓琳等在这方面已于xx年进行了研究。
原因分析
学生因素学生自身的科研水平和能力较薄弱,对论文的选题、设计、开题和实施等过程不熟悉,缺乏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能力较弱,不会从实践中找课题;从思想上没有高度重视论文开题工作,没有意识到论文开题是毕业论文设计的关键一环,有的护生在开题前不积极主动进行科研设计,存在被动和应付的现象,另外,学生的精力有限,白天进行临床实践,晚上忙于准备4级、6级英语考试和研究生考试,还有的学生忙于找工作,其精力和时间开始偏移,没有将主要的精力放在论文的开题上。
导师因素
指导教师对学生疏于管理,不重视对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些导师缺少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不能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质量;有些导师对学生较新、较偏的选题所投入的精力较少,缺乏整体、科学和规范的指导。
管理因素
从表3分析发现,指导教师技术职务层次与学生人数成反比,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高级技术职务和科研水平高的指导教师有限,导致指导教师紧缺,出现一个教师负责指导2~3名护生的现象,教师缺少与护生沟通、交流和对其论文的指导,导致护生在论文开题时存在一些问题。
对策
加强论文开题组织管理针对以上问题医院则采取了在护生实习初期便对学生的开题进行指导,重点了解学生研究的大致方向、设计的困难,明确开题的时间和具体要求。实施导师负责制,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有针对性地选择指导教师,确保能对学生一对一地指导。导师与护生的搭配时力争做到“两个一致”:导师的研究领域与护生的选题方向一致,导师的研究专长与护生的特长一致;中期要对教师的指导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重点检查导师对所指导课题的掌握情况,课题的条件是否具备,是否对课题进行了论证和检索;后期则要对论文的开题过程进行规范,明确学生开题报告的内容、方法和要求,以提高报告的质量。
加强学生科研能力培养
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校和医院齐抓共管。尽管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护理科研课程为必修课,使学生了解和熟悉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撰写科研论文和开展护理科研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往往只是给学生传授了初步的、基本的护理科研知识,为此,学校要有步骤、有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适当延长科研课程的学时,或为高年级的学生开设护理科研第二课堂,在护理科研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设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引导和点拨学生自学与思索,达到认知与技能同步收获。共2页,当前第1页12
4、成效与思考
达到了教学所规定的目标,提高了论文质量我国本科生护理科研的教育目标为:通过学习,本科生具有护理科研意识,掌握护理科研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具备初步的护理科研能力,从实践中选择科研课题并完成科研设计,并初步具备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我们通过加强管理,导师全程监控等措施,使本科护生均完成了选题、设计和论文的撰写,并掌握了基本的方法,具备了初步的科研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随着护理科研带教质量的提高,我学院本科护生不仅全部通过了学校的毕业论文答辩,而且获学校优秀论文的篇数逐年增多,有的文章还在统计源期刊上得以刊发。
建立和完善指导教师的数据库严格选拔科研辅导导师是本科护生科研能力提高的关键,为此我们严格按照其标准选择高素质的辅导导师,确保带教工作质量。对导师的学历、技术职务、专业水平、科研能力、责任心等方面要进行全面考核,按照坚持标准、规范程序、择优遴选的原则储备优秀导师。同时,加强横向联系,聘请院外导师充实我学院本科护生辅导导师数据库,不断扩大导师队伍,从而根据学生认为双导师具有集思广益、理论互补、资源共享,能提高科研能力的优点,采用双导师制指导护生护理科研实习。
构建论文设计管理系统
随着本科护生数量的不断增加,给教学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此,为进行科学管理,要构建论文设计管理系统,该系统应包括3部分内容:学生模块、导师模块和管理人员模块,第一部分内容应能提供所需的完整信息,并能满足学生、导师和管理人员的需求。学生模块:录入个人信息,查询检索文章,与导师、管理人员沟通信息和选择导师等。
导师模块:查看学生信息,查询检索文章,与学生、管理人员沟通信息和选择学生等。管理人员模块:查看学生信息,查看导师信息,查询检索文章,与导师、管理人员沟通信息,统计生成报表和系统维护等。
★ 护理毕业论文
★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
★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
★ 大专护理毕业论文
护理毕业论文报告范文(精选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