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泉水散文

时间:2024-01-06 03:39:29 作者:fdsa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fds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马踏泉水散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马踏泉水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马踏泉水散文

马踏泉水散文

十年前的一个冬天。一大早,天还没亮,被小灵通铃声惊醒。是妻弟的声音,妻子的老外公不行了,要我们立即去河西老家。

等安顿了手头的琐事,紧赶慢赶,到老家已是太阳西斜。不少人在妻舅家,围在九十三岁的老人炕前。七嘴八舌中,听出是老外公这两天一直念叨要吃一种东西,大家几番侧耳细听都无法听明白。

“看样子在盼着什么,等他儿子回来再说吧。”大家说。

“不能等啊。”六十岁的岳母说,“也许老人要吃的东西我们就有,想办法问吧,不然等兄弟回来,再给老人找寻,怕来不及了。”

大家一想老人的儿子虽出门在外,但已被电话告知,正在回来的路上,估计今晚不到,明早必到,都沉默了一会,再几番询问,支起耳朵细听,还是听不明白。

“我再试试看!”这是村里九十岁的寿老太的声音。寿老太和老外公虽不是老夫妻,但从小在一个村子长大。寿老太嫁给本村人家,是和老外公一起在岁月的长河中慢慢变老的。

躺在炕上的老外公,想拉寿老太的手,伸手却抬不起来,寿老太握着老外公干瘦的手,俯下身去,轻声问他想吃什么。

老外公微睁双眼,似乎有点不好意思,但终究还是含糊不清喃喃地说了。

寿老太皱眉舒开,要他再说一遍,然后笑了,抬起头来对众人说:“他要喝马踏泉的水。”

众人一听,松下气来。

河西老家,许多老人在病重时,念叨要喝马踏泉的水。

在寿老太一代,马踏泉的水是天下最好的水。

马踏泉在老家县城北门外校场山北脚下,相传是杨满堂率兵征西时,行军至老家县城,军士得了瘟疫蔓延,军医和地方乡医束手无策,杨满堂心中烦躁,策马到城外驱烦解闷,至校场山北脚下,坐骑忽长啸扬蹄,蹄落处踏出一窟窿,冒出水来。杨满堂正心烦口燥,掬水而喝,竟清洌无比,直润心肺。随从喝了,齐说这水非平常之水,喝了让人气爽神清,周身通泰。命人赶快取水返营,军士们喝后,瘟疫竟慢慢不治而愈。

这个传说父亲生前也给我讲过。现在的马踏泉被石条围砌起来,筑有古式凉亭,镶嵌一个石刻龙头,清澈的泉水日夜不停地从龙口流出,泉里有游人丟进的'无数硬币,在幽深的泉底泛着青光。

马踏泉名飞河西,它的传说延续至今。

几个小时后,村里有人从马踏泉取水而回。

一个褪了色的军用水壶,铁盖拧开,也不倒在杯子里,直接凑上了老外公的嘴。

老外公喝了两口,便摇头,不想再喝。寿老太把那水壶放在一边,也不再说话。我当时不明白,是老外公不想喝了?还是他觉得那不是真正的马踏泉水?

当天晚上,天快亮时,老外公在他的儿子刚进门时,去世了。

老外公的儿子,我妻子的舅舅跨进门来,扑到老外公的身前,发起怔来。他从众人的口中,听出来老父亲临走时竟念叨的是马踏泉的水,而不是他,或者其它。他心中可能五味杂陈吧。

“大侄子啊。”寿老太抹着老眼边的浊泪说,“你爹念叨那泉水,也是在念叨你啊,他是把你当泉水思念呀,你也快老了,慢慢你会明白的。”

老外公的儿子边抽搐边点头。

这事早就遗忘,今年到老家四月八庙会闲逛,游转到马踏泉前,才如沉屑泛起,突然在脑中闪出。

上几代河西老家的普通百姓对于一些传说深信不疑,这种充满美好向往的传说,看似经不起严格考证,却直接渗透到生活底层,甚至渗透到生命底层。一想老外公一辈子生活在河西老家,生命中最后念叨的居然是几口有传说的泉水,民间传说的深义,真让人惊叹!

我伫立在马踏泉边,想老外公平时可能喝过马踏泉的水,也相信他第一次喝那富含矿物质的泉水时,一定有一种舒鼻通喉,直贯心田的畅快,这种畅快和美丽的传说陪伴他一生,以至于成为他一种遗嘱般的思念。

思念中的一切都比事实更加美好。即将离世的老外公其实一直在思念中挣扎,因此他对于那壶好不容易来到嘴边的泉水,第一口亲切,第二口失望,第三口摇头。他终于没有了牵挂,撒手尘寰,也终于丢掉了对马踏泉水的思念,挣脱了这个世界。

老外公以生命的结束,完成了一场存留心底的美好传说延续下去的交接。

篇2:马踏冰雪草原夜散文

马踏冰雪草原夜散文

草原的冬天虽然是万物萧杀殆尽,飞禽走兽也都隐藏起自己的身影,全无任何生灵的踪迹,但是天地间仍然有一番壮观的景象,那就是雪日里漫天飞舞的雪花以及雪后的那种视野开阔而又极具浪漫色彩的银白世界。

草原上的风雪,在来临之际,就已经极具震撼力了。在凛冽的寒风之中,一片乌云黑得像是铅墨一般,在空中翻滚着,凭借着狂风呼啸,带着席卷大地的嘈杂声,一阵阵地掠过之后,雪花先是零落飞舞,接着密集地势如破竹般地突破了天幕。然后,风吹着雪,雪就着风,迅速倾天而下,又仿佛揭地而起,势如横扫草原的千军万马,席卷大地的雪龙。在它面前,你会感到自然界的力量,是何等的强大,何等的气魄,你根本就不能在它的面前站立,和暴风雪的力量相比,人类显得是那样的渺小无力。

我和我的同伴们蜷缩在大西山脚下的小土屋里,这是这片山峦中,唯一存有人的踪迹之地。这片山和这山脚下的小土屋以及由此向东展开的那片草原,正经历着漫天风雪的洗礼,展现着雄奇壮丽的景象。山上的暴风雪更是龙腾虎啸般地壮观,大有气吞牛斗,势不可挡的气势。山峰间,先是黑云密布,几乎压在山岗之上。接着狂风夹着雪,呼啸着席卷而来,铺天盖地的,在山坳里像一团看不清的野兽,无情地肆虐着。它盘旋着,冲撞着,抽打着灌木,哗哗作响。那风雪,就像野马狂奔,瞬间,山峰变形,没了往日的形状,那高耸的峰顶被隐没了,灰暗的大地和灰暗天空,被暴风雪连成了一体,你分不清天和地在颜色上的区别,甚至你会搞不清哪是天哪是地!

往日陡峭的层层山峦,已披上了皑皑白雪,在银装素裹之中,犹如大海卷起的滔天白浪。起伏连绵的山坡,变得的圆滑流畅,那山坳里,像是盛满了珍珠的大碗,抹掉了往日中的险峻与幽深。第二天的晨曦之中,风停雪止,在金灿灿的阳光的照射下,草原成了银的世界,玉的乾坤。你想象不到,那是怎样的一幅草原冬雪独有的景象。抬头是辽阔而又湛蓝的天空,草原变成了一望无际的白绒绒的羊毛毯似的世界。那雪色,白得如此地皎洁,叫人赏心悦目,令人心情舒畅,心胸开朗。你会感到大自然的美丽,会感到雪在天地间竟能拓展出如此美丽的银白世界以及壮观中的一股神奇,甚至会令你在一种如痴如梦般的幻境中,感到一种内心上的不可名状的激动和喜悦。仿佛这雪给人以心灵上的洗涤,使其得到顿悟和升华,你可以体会到这世界本身和初始就应该是洁白干净的。

然而历经草原上暴风雪,策马奔驰在根本就看不出路径的大雪覆盖的草原上,你的理解就不仅仅只是上述的这些了。我就曾经在这寒冷之夜的草原上,骑马走过一遭。那亲身经历的感受便是令我终身难忘。在领教了草原的酷寒之后,也产生了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感。在这场狂风暴雪之后,我和我的同伴四人已经在这山下的小土屋蜗居多日,食粮已近告罄。在这雪停之后的这天下午,我骑着那匹青鬃马,一路的狂奔飞驰,只身跑回青年点,将粮食、羊肉之类的东西装满袋子,在晚饭后便策马踏上返回大西山的归途。

草原的夜晚,的确是一个富于变化的叫人难以掌握的夜晚。有时一轮明月高挂空中,天空清透极了,那白云漂浮着,就像一片片的白纱在轻轻地沉浮着,游弋着,草原明朗得如同白昼;有时月亮出没于云雾之中,大地则只能看清百步之内,若是黑暗之夜,天黑的就如同一口铁锅扣在你的头上。此时你行走在草原上,那就可谓是“伸手不见五指”般的黑暗了。

出了青年点院子的大门,在寂静的夜色中,月光映照着那白雪皑皑的草原。还好,今夜是一个月光晴朗,能看得见景物的夜晚。只是雪色中的草原,实在是难以分辨路径,只能是沿着朝西去的方向,信马由缰地走着,不敢催马快跑。虽然夜月下,能看得清大致的方向,但是寒冷依旧。草原上的冬夜,气温会在零下三十度以下,在外面时间稍长,一般的棉衣是抗不住这样的严寒。而我恰恰忽略了这个关键之处。我的衣着穿戴可以归类在这个集体的男生里,是最为“懒惰和散漫”的一员了。头上的棉帽子还好,是“羊剪绒”的,也就是所有男女生都戴着的那一种厚实的棉帽。再往下就有些狼狈了,穿得那种用缝纫机缝扎的有一道道线的“苏式”军棉袄,这几乎也是我们所有知青的标准穿戴。问题是,我的棉袄上的纽扣早已全无,不知何时都掉光了,便用最简便的方法,将棉衣用一根麻绳权作腰带,捆扎起来。穿的裤子早已不知在山中打柴时被灌木扯破过多少个口子,便用膏药当“胶带”,从裤子的里面粘合一下,从外表上几乎看不出“破绽”。脚上我没有穿往日的大头鞋,而是那种牧民穿的长筒毛毡靴,靴子外面套着水靴。这样方便于骑马。但是以草原上的严冬状况,这种穿戴是无法和寒冷相抗拒的。不出门到也罢,若想在冰天雪地中行走,就必须穿那皮质的东西。俗话说“十层棉不如一层皮”,只有那种羊皮衣才能抵御草原上的透骨寒风。牧民们都是那种厚实肥大的老羊皮衣裤,这是有道理的。我如此装扮,策马在冰天雪地之中,真可谓“初生的牛犊不怕虎”,说白了,就是不知深浅。若是在家的妈知道这儿子如此邋遢,想必一顿责骂是躲不过去的了。这自己懒惰造成的邋遢若是仅仅表现在日常生活之中,只能是个人形象受损罢了,但是如此穿戴在酷寒之冬,冰天雪地的夜色之下,独自一人行走,这简直就是在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严重些说是在找死!

后来的行程之苦和事后的惨状,结结实实地教育了我一把。叫我永生难忘。

我独自一人,一匹马,驮着那两口袋子的玉米面、羊肉和山上同伴们的家信之类的东西,就这么夜行在白雪茫茫的草原上。黑夜因雪的缘故如同白昼,虽然视线极好,但是白雪茫茫,原来可循的通往山里的那条路,早已被雪覆盖,了无踪迹。你只是看得见到处都是白色,远的、近的一概呈现着幽幽的银白色。这不免心里有些惶恐,怕是要迷失方向的吧?自己在心里开始犯嘀咕,细细一想,记起“老马识途”这一典故,自己所骑得青鬃马仍在不停地走着,我知道这匹马应该是认得大西山的。以前每次骑着它往青年点方向跑,它是不大情愿的,可是每次骑着它从青年点向着大西山的方向跑,它便撒着欢地跑,不用驾驭它也不用加鞭,它便会很快到达。要不了许久,寒冷灌透全身。那用麻绳捆裹着的棉衣根本就扛不住严寒的'侵袭,里面的毛衣就更禁不住寒风,脚下的水靴耐不住寒冷,开始感到从脚指头传来的那种冰凉。我开始后悔,悔不当初穿着那件老羊皮袄,现在只有忍耐受冻的份了。已经在这夜色下的冰雪路途上奔走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路程还远着呐。那匹马我已经不再驾驭它如何地走,与其我指挥着它,倒不如由着它带着我走,在自然界中辨别方向,人是不如动物的,信马由缰好了。

寒冷带来的周身的痛苦,体会得更加深刻。脚踝部位一种冰冻感阵阵袭来,胸前的棉衣得不时地重新掖一下,否则胸膛都得被寒风吹透。那“透心凉”的滋味算是体会到了。不能再这样下去,否则要被冻坏了。我已经意识到自己在这冰天雪地的黑夜下的窘境。如若不采取措施,想个办法,恐怕今天是要弄出点事儿的。我拉住缰绳,停下马来,打算下马在雪地上活动一下或则步行一段,活动下身体增加身体的活动量,就能抗的住风寒。我觉得早该如此,何必愚昧到如此境地?

就在我正要翻身下马的时候,本能地环顾下四周,向身后望去,便是一惊。隐约看到身后大约三十多米远的地方,有个黑乎乎的影子,模样看不清,似乎像狗一样蹲在那儿。一想到是狼,立刻吓得魂飞魄散,赶紧挥鞭策马,疯狂奔跑。一时间连寒冷都顾及不上了。叫人更加忐忑不安的是,这个黑乎乎的东西仍然还是和我保持着那不远不近的三十多米的距离。也就是说我在跑,它也跑。这种不离不弃的跟随,让我更加地恐惧。我从未在草原上见到过狼,倒是没少听说过草原上有关狼的故事。前一段时间还听说在什么地方,一个看羊的孤独老头被狼扒开了胸膛之类的传说。但是据说狼只是寻找老弱之人,是不会和青壮年人打照面的。这家伙是狼吗?会不会攻击我?带着一肚子的害怕和狐疑,即使身体再怎样地寒冷难捱,也绝不敢再有要下马的想法,此刻恐惧是第一位的,寒冷倒是第二位的。前者弄不好会与性命相关,后者至少不会有立刻显现的危险。

说来自己也不是一个胆小之人,可是眼下情形我是毫无抵抗之力,而且最为重要的是手无寸铁,没有任何可以拿来防卫的家伙。若是有把牧民用得刀子,至少可以壮壮胆。寒冷和惊吓造成身心疲惫,距回到山下的土屋,还要有一段的路程。此时已经感到身体似乎已经被冻透,那副棉手套已不堪用,只得将那缰绳套在胳臂上,将双手挽着袖子里,双脚已经感到有些麻木,不大再有冷冻的知觉,好在双腿仍能支配。此刻颇有“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感受,我知道,以眼下这种困境,弄不好是要有危险的。若要摆脱这种艰难的局面,只有尽快回到山下的土屋才是最好的选择。月亮还是那样地明亮,散发着惨淡的光,叫人感到虽然是白色,但是显得幽幽的,让人从心里就会产生一股寒意。

青鬃马仍然不犹豫地行走着,这叫我多少有些放心,我真怕找不着回到山下的路。若是如此,今天麻烦可就大了,谁能说得准此刻是不是就面临着生死攸关的当口呢?我是轻视了这草原上的寒冷。原以为东北的孩子,从小便是在冬日的冰雪中玩耍长大的。小的时候就盼着天快些凉下来,河里的冰冻得越结实越好,这样就可以划上那种叫做“单腿驴”的冰车,飞快地在河面上奔跑。可是现在面临的可不是小时候玩耍的场面。不是你感到太冷了便可以转身回家就是了。现在是单身一人,独自行走在这夜色茫茫的冰天雪地之中,还有那刺骨的寒风,遥远的路程,你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等着有人来帮助你。只有自己拯救自己吧!

那山峰的身影似乎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知道应该是临近山下的土屋了。浑身已经感到僵硬,双臂及小腿以下已无知觉,甚至觉得脑袋在发木和昏沉沉的。自己惶恐地不时地提醒自己,一定要坚持一下,就要到了。要没了知觉吗?此刻我是真得害怕了。冥冥之中,抬起头来,忽然看到也就是三十几步远的地方,那用木柴编制的栅栏就在面前,心中如同一块巨石落地,那一路的紧张恐惧顿时散去,那青鬃马像是已知人意,一阵小跑来到栅栏门下。

此刻,已不能灵活地支配自己的动作,好在大的动作还可以缓缓而动,于是在将双脚抽出马镫子之后,便侧身滚下马去,躺在那里动弹不得。我被冻得四肢僵硬全无知觉,脑袋也是昏昏沉沉的,说话也不利索了,亏得土屋里同伴们及时地发现并和那马倌将我抬到炕上。还是牧民富有经验,马倌一看我的样子,便已明白这是被冻坏了。他便从院子里弄来了一盆雪,将我的衣服脱下,便用这雪使劲地擦着我的四肢,不停地擦……

过了好一阵子,我的四肢逐渐有了感觉,能感到马倌那双粗糙的大手是那样地有力,看着他那专注的样子,感到老头是那么的慈祥。终于四肢恢复知觉,所谓的知觉,便是肉体在受冻僵硬的状态,到逐渐缓和恢复常态之后所产生的肌肉痛疼。这种痛法就像是无数支钢针在你的肉体上深深地扎入,痛得钻心,痛得不可名状,你根本就无法忍受。这种痛直痛得我放声大哭,现在想来我得承认,当时的那种惨状,实在是狼狈不堪。没办法,那种痛疼,没经受过的人是没有那样体会的。

过了不久,从沈阳过了春节返回草原后,我给马倌捎去两瓶白酒。我知道牧民各个都好喝酒且个个都是海量。这酒,我希望他能痛痛快快地喝它一场。

独身一人,扬鞭策马,夜行草原冰雪路,想来感觉够浪漫的。但是只此一次,就明白了有的事情是不可以随意尝试的,你须得有真正的本事和经验,才能驾驭你所面临的事情,否则就要付出代价。至此之后,应对草原冰寒绝不敢掉以轻心,这一次草原上的冰雪之夜就足以让我一生不能忘记,成为我心中的珍藏。

如今那大西山下的小土屋还有牧民居住吗?我就不知道了。

篇3:西行散记之马踏飞燕散文

西行散记之马踏飞燕散文

兰州,第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很多人对兰州的第一印象便是遍布祖国大街小巷的“兰州拉面”,的确兰州并不是有名的旅游城市,所谓的“金张掖、银武威、玉酒泉、金银不换是天水”,是对甘肃省旅游资源的精确概括,独独缺少了省会兰州这一席位。大部分驴友和旅游爱好者仅仅是把兰州作为前往甘南、张掖、敦煌、武威等地的中转站。而我宁愿停留在这河西走廊的重要关隘,感受厚重历史下成为中国旅游标志的“铜奔马”,郭沫若形象地称之为“马踏飞燕”。好吧,为了看这尊“马踏飞燕”,我也该停留两日。

从西宁到兰州,坐火车三小时就到了,一下火车,在火车站的广场便见到了那尊威武轻盈的铜奔马,不过这只不过是仿制品,要想目睹这尊伟大艺术品的真容,要么回到三千年前的雷台汉墓,要么屈尊到甘肃省博物馆。因为到达兰州的时候已是下午了,又逢着十一长假,估计省博的票差不多发完了,就想着先随便在兰州逛逛。在青旅安顿好了不久,大学同学李さん?来了短信,问我到了兰州没有。我又不好推脱,便越好了下午两点钟到张掖街附近见面。于是惯例性地打开百度地图,导航到那里的公交车,说来也巧,却是一路车,兰州城虽不大,但是城市沿着黄河狭窄布局,四周又是群山,所以一路由西往东,也走了不短的路程。?

见到李さん的时候,依旧是很漂亮。不过因为过来找我去找停车位的时候,车子不小心被别人蹭了,到觉着不好意思了。她先带我去了一家名小吃——马三洋芋片,她说这家店她们从小吃到大,刚开始这一家店是在小学周边摆摊,后来越做越有名气,就在巷子里开了这家小店。店里面装潢风格很是一般,不过已经有一大帮的人排起了队伍,各个年龄层次的人都有,价目单也十分简陋,只有五种产品:洋芋片、年糕、豆皮、烧烤和胡萝卜素。味道绝对是一绝,我觉得这样的小店才有韵味,专攻自己的特色不刻意强调店铺的规模和高大上,又能能够最大深度地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来这家店的大多数是兰州当地人,喝喝胡萝卜素、吃吃洋芋片,一下午也就这么慢悠悠地过去了。李さん点了洋芋片、年糕、豆皮还有胡萝卜素,洋芋片就是土豆,用油炸一会,佐以这家店独特的秘方,味道真心很赞,对于美食的赞美,因为不是美食家,除了好吃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了。这家店的胡萝卜素我很喜欢喝,成为了我去西部旅游觉得最好喝的“三大当地饮料”之一。我们吃吃喝喝谈天说地,有时候觉得在异地他乡能遇到自己认识的,该是怎样一种奢侈啊,能在一起说说笑笑,又是多么令人值得回忆的谈资啊。?

从马三洋芋店出来之后,我们来到了中山桥,中山桥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黄河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这座桥于1907年由德国人修建,桥梁所需的所有建材均从德国运送而来。这座桥全部由钢材架构而成,整个桥的`形状呈一个梯形,对面是兰州著名的白塔寺公园,现在的中山桥已经不允许机动车经过了,所以安心的在这座桥上俯瞰众生百态吧。站在桥上,望着桥面下涛涛奔腾的黄河,忽然想起李白那首气势磅礴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时不时混浊的黄河水面上,荡漾起几个羊皮筏子,这让我想起了苏教版小学课文袁鹰的《黄河的主人》,就是讲述兰州黄河段用羊皮筏子运送货物的场景,虽然现在羊皮筏子运送货物的功能已经大大削弱,但是在那个年代,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们,仅仅用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凭着自己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怎能不让人心生敬畏之心呢?

白塔寺公园坐落在中山桥黄河北岸,与中山桥不过数步之遥,我和李さん拼出了浑身解数,登顶了这个相对高度只有200米不到的白塔山,站在山顶,整个兰州的美景映入眼帘。黄河涛涛穿城而过,登高而小天下,山底下的人变得像蚂蚁一样渺小,黄河水奔腾着流向远方,消失在视野里面。李さん说这么多年了,只有小学春游上来过,之后便再也没有登上来好好看过兰州。说罢,就拍了个兰州的全景图,我忽然发现,其实有些时候美景就在我们的心中。夕阳西下,山上逐渐有些寒意,下山的路似乎更容易了一些,只不过感觉在逐渐走向黄河,要投入这混浊的黄河水一般。

来了兰州,不去正宁路的夜市就是白来了兰州一趟,正宁路夜市离中山桥不远,夜市里面人挤人,到处是卖考羊肉串的。这里的一个甜品叫作“牛奶鸡蛋醪糟”,顾名思义就是用牛奶、鸡蛋、醪糟一起煮制而成。据说这里最有名的就是老马家牛奶鸡蛋醪糟,可是在《舌尖上的中国》出镜过的。不过正宁路夜市里面有好几个老马家,李さん就说外地人到这里要想分清楚,就看排队的长度了,哪个队伍最长那个就是最正宗的了。不过有个当地的向导在,就用不着担心吃不到正宗的醪糟了。到了最正宗的老马家牛奶鸡蛋醪糟的摊位,这排队的长度明显出乎我的意料,再加上只有两个做甜品的锅,这速度不是一般的慢。不过来都来了,排队也排了,可不能功亏一篑啊。看着回族师傅,在杯子里面倒入牛奶,放在火上烧,再把醪糟倒进去一起烧开,接着打入蛋花,撒上葡萄干、枸杞、芝麻、花生屑,再烧一会儿就差不多完成了。成品黄白相间,可以闻到浓厚的奶香味道。味道还是不错的,甜中带酸。不过在正宁路,仅仅醪糟怎么能满足味蕾的需求呢,烤串是必不可少的,各种大排档应有尽有,大家都在豪放地吃着串儿,就算胃不好也得尝试一下这种回族人的餐饮生活吧。?酒足饭饱了一番,李さん便开着车沿着黄河转了几圈,入夜的黄河显得异常得安静,黄河沿岸有一些特色的雕像。例如唐僧师徒四人,以及黄河母亲雕像。黄河母亲雕像由一个慈爱的母亲和一个男婴组成,象征着黄河母亲和华夏子孙。黄河哺育了三千多年的华夏族黄河文明,是中国的母亲河。对于黄河,兰州人有着特殊的感情,奔腾的黄河水,哺育了兰州,哺育了黄土高原,哺育了整个华夏族的文明!

和李さん以及阿姨告别之后,坐着公车,靠着窗口,向这座黄河之上的城市说晚安,一切都显得那么安详和宁静。第二天一大早就起床了,奔向兰州很有名的马子禄牛肉面馆。出了兰州,哪怕挂着“正?宗”的招牌,哪怕同样是回民经营的,也怕吃不到在兰州的味道。最正宗的牛肉面一定要在兰州吃,哪怕是路边摊子上的一个小馆子,也绝对会让你回味无穷的。马子禄的牛肉面十分劲道,配有白萝卜

马踏飞燕阅读答案

马踏飞燕阅读答案六年级上册

马踏飞燕的阅读题答案

今夜踏叶,只为思念散文

喷泉和泉水作文范文

踏的词语

生命之泉水作文

快乐地泉水教学设计

杀马特小馆散文

记忆马坊概述卷散文

马踏泉水散文(精选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马踏泉水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