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鱼泡泡”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胡因梦经典语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胡因梦经典语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胡因梦语录
胡因梦 语录
1、真实的爱是有点违背人性的,人性的需求多半是物化的,把对方当成能够满足的物来看待的,如何来超越这个物化的倾向,逆着物化的人性去发展更深的心甘情愿的意愿,这是非常困难的。
2、享乐与恐惧——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
3、教育尤其是华人的教育体系,就是教人如何挖掘自己的能量以适应生存的压力。这个基本教育就错了。我们知道抛开生存的压力去追求内在的召唤的创造力才是生命的本质。
4、人必须超越自我中心才能有爱,你到底是爱工作中的你,还是爱你心中的这份工作?艺术也是一样,你究竟是爱心中的艺术还是艺术中的你?到底是以自我中心出发还是抛弃了你的自我中心,去追逐你真正专注的那个对象?你本身能不能融入进去,忘我的融入进去?
5、永不放弃就是要不断地运用你的意志力,意志力在身心的治疗中,就是一股内在暴力,这和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的“无为”是冲突的。无为是不运用意志力,就是内心没有暴力。没有暴力时,是最能善待自己身心的状态。
6、“矛盾”意味着交相错杂的欲望同时存在于意识活动里,这代表你要的并不是你所认同的那些东西。……内地的环境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太多,不易与自己独处,因此总是受制于herdinstinct──一种人类的“求同”本能──而无法顺利地发展出独立自主的智慧。
7、人生经验里最安全美好的时刻,或许就是自我实存感瞬间消溶的那一剎那,因为基于某种神秘的理由,你眼前的某个人强烈地吸引了你的知觉,令你不再神经质地监控着自己的表现或在乎自己的形象,而开始毫无保留地将注意力投向对方。这时对方如果也被某种神秘的理由所影响,而回馈给你相同质量的注意力,你们就可能产生一种“剎那即永恒”的归乡感。……我们却将其误解成恋爱或是性吸引力
8、爱与神经质的自我意识是不能并存的。人只有忘却自我、认清内心的真相而让自我脱落,爱才会出现。
9、把时间划分成昨日、今日及明日的思想,助长了心中的恐惧。思想制造出了当下与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之间的界分。思想藉由心理上的时间感促成了恐惧;思想就是恐惧的源头;思想也是痛苦的源头。
10、(任何一种带着上瘾倾向的习性)与内心的根本焦虑有关,而根本焦虑的存在,就是一种对空虚、寂寞或自我活动的寂灭的逃避,这是全人类都有的问题。
11、(面对失败/恐惧)如果能发挥理性,安下心来面对与觉知内在的那些扰动,而不试图向外求援或急于抓住一个救生圈,妳就能从这种深层的“剪断脐带”的婴儿式痛苦中,逐渐发展出内心的力量,然后才能真的长大。……最后妳会发现原来自己什么也没失去,失去的只是那些投射出来的需求罢了。
篇2:胡因梦经典语录
胡因梦经典语录
1、真实的爱是有点违背人性的,人性的需求多半是物化的,把对方当成能够满足的物来看待的,如何来超越这个物化的倾向,逆着物化的人性去发展更深的心甘情愿的意愿,这是非常困难的。
2、享乐与恐惧——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
3、教育尤其是华人的教育体系,就是教人如何挖掘自己的能量以适应生存的压力。这个基本教育就错了。我们知道抛开生存的压力去追求内在的召唤的创造力才是生命的本质。
4、人必须超越自我中心才能有爱,你到底是爱工作中的你,还是爱你心中的这份工作?艺术也是一样,你究竟是爱心中的艺术还是艺术中的你?到底是以自我中心出发还是抛弃了你的自我中心,去追逐你真正专注的那个对象?你本身能不能融入进去,忘我的融入进去?
5、永不放弃就是要不断地运用你的意志力,意志力在身心的治疗中,就是一股内在暴力,这和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的“无为”是冲突的。无为是不运用意志力,就是内心没有暴力。没有暴力时,是最能善待自己身心的状态。
6、“矛盾”意味着交相错杂的欲望同时存在于意识活动里,这代表你要的并不是你所认同的那些东西。……内地的环境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太多,不易与自己独处,因此总是受制于herd instinct ──一种人类的“求同”本能──而无法顺利地发展出独立自主的智慧。
7、人生经验里最安全美好的时刻,或许就是自我实存感瞬间消溶的那一剎那,因为基于某种神秘的理由,你眼前的某个人强烈地吸引了你的知觉,令你不再神经质地监控着自己的表现或在乎自己的形象,而开始毫无保留地将注意力投向对方。这时对方如果也被某种神秘的理由所影响,而回馈给你相同质量的注意力,你们就可能产生一种“剎那即永恒”的归乡感。……我们却将其误解成恋爱或是性吸引力
8、爱与神经质的自我意识是不能并存的。人只有忘却自我、认清内心的真相而让自我脱落,爱才会出现。
9、把时间划分成昨日、今日及明日的思想,助长了心中的恐惧。思想制造出了当下与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之间的界分。思想藉由心理上的时间感促成了恐惧;思想就是恐惧的源头;思想也是痛苦的源头。
10、(任何一种带着上瘾倾向的习性)与内心的根本焦虑有关,而根本焦虑的存在,就是一种对空虚、寂寞或自我活动的寂灭的逃避,这是全人类都有的问题。
11、(面对失败/恐惧)如果能发挥理性,安下心来面对与觉知内在的那些扰动,而不试图向外求援或急于抓住一个救生圈,妳就能从这种深层的“剪断脐带”的婴儿式痛苦中,逐渐发展出内心的力量,然后才能真的长大。……最后妳会发现原来自己什么也没失去,失去的只是那些投射出来的需求罢了。
拓展延伸:
个人生活
1975年,胡因梦回到台湾,开始踏入演艺圈,刚出道即出演电影《云深不知处》的第一女主角。[1] 1980年5月6日与时年45岁的台湾作家、评论家、历史学家李敖结婚,同年8月28日离婚。1986年因主演《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而被亚太影展评为“最受欢迎明星”。曾在电影《代客泊车》中有全裸演出。
人物点滴
胡因梦将历经半生的探索与跌跌撞撞,亲笔撰写成自传——《生命的不可思议》。本书从她父母那一代开始谈起,一直到她长大成为演员、作家、译者,最后蜕变为“身心灵”的探讨者与治疗者为止。书里生动地描绘了她的童年经历、两性经验、因缘生灭,以及对人类本体生存的洞察与反思,读来有一种直指本觉、豁然开朗的震撼。
随着书中细密、点滴的叙述,会发现作者很深刻且很有勇气的正视自己,是一部检视自我,呈现人性丰富内在的“心灵地图”。
李敖说过,如果有一个新女性,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又优游又优秀,又伤感又性感,又不可理解又不可理喻的,一定不是别人,是胡因梦[3] 。
篇3:胡因梦演讲稿参考
从心理学上讲,所谓爱情这种热恋的感觉,其实是婴儿期的一个物化的追求。某个瞬间,在两个人完完全全向对方敞开,没有任何预设心态的情况下,突然被接通了。这是人们最渴望的,因为它能够完全打破小我的孤独的存在感,就好像疆界都不在了,两个人完全的融合在一起,多么令人着迷,可是这种能量接通的持久度很短。随着关系的继续下去,这种感觉一定会消退,接下去就是折磨和磨合的过程。---胡因梦
如果有一个新女性,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又优游又优秀,又伤感又性感,又不可理解又不可理喻的, 一定不是别人,是胡——茵——梦 --- 李敖
胡因梦说:“在我看来,李敖和我的母亲都是我的人生中重要的两个‘助缘’。他们充满挑战性,帮助我成长。”
导语:
她是个桃花劫不断的人。
每一次缘分来临,她都快速地投入,又警觉地抽离。
遇上李敖是她此生最大的因缘,结婚、离婚、三年官司,几乎耗尽生命的能量。 自此之后,她打开了另一道门,往自己的内心,渐渐走下去。
《心理月刊》:在许多人眼里,您是一个很美丽的女人,对于您来说,美丽是一种负担吗?
胡因梦:是。有时我就非常羡慕我的好朋友韩良露,一个有名的星座学家。她很胖,但她可以进入到一个极为流畅的不必在乎外表的能量的展现,比如吃东西吃得哩哩啦啦,满嘴都是,她都可以不管,特别自在。可是如果你被冠上了美女的名号,你就不能不注意自己的外表,
《心理月刊》:曾有大师赠你一个外号叫“面条”,你很喜欢,为什么你会接收这样一个名字来形容自己?
胡因梦:他的意思是,这根面条细细长长,很滑溜,很多人想夹住她,却
夹不住,被她溜掉了。他的观察真的很正确,他看到了我在人际互动中,永远有个清醒度在那里。即使在一个亲密关系里,我也还是会冷静地去看,不会轻易地认同一个情境,一个人或者一种状况。
《心理月刊》:你不会觉得这是遗憾吗?因为在亲密关系里,你身体里的那种驰骋的一泻千里的感觉会因此受到阻碍,没有办法和对方有充分的融合。胡因梦:在亲密关系里,这种驰骋的东西还是会出现,但在出现的同时,我的冷静观察仍在那里运作,永远在那里。
《心理月刊》:和爸爸的相处,对你日后在处理两性关系上有怎样的影响?
胡因梦:在我的印象中,爸爸带个礼帽,拿着STICK,气质和外表都令人羡慕,我因为爸爸而感到光荣。而且他有种很能够和小孩子亲密的能力,他会拉着我的手走在台中的大街上,然后用上海话大声地讲:你是不是我的好宝贝呀。这个时候,你就知道你得宠,知道有个人百分百地疼爱你、宠你,给你所有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从小就有着不折不扣的恋父情结。
《心理月刊》:大学时,有个师兄给你看手相,看出你有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特质,在两性关系上,你也是这样吗?
胡因梦:我有这样一个特质,缘分来了,我不太会去思考这个缘分好不好,该不该进去,我一定会因为感觉产生了而进去,这是我感性的一面。但进去之后,理性那一面就发挥作用了。我会细心观察,如果看到对方有些不善的动机或者做法,我会因为害怕受伤害立刻跳出来。所以之前的很多两性关系都是进行到一年半就结束了。
《心理月刊》:您现在处理两性关系的方式是怎么样的?
胡因梦:后来我发现,两性关系是需要长时间地去磨,磨到两个人“阴影层(SHADOW SIDE)”的问题全部显现出来,被彼此意识到,然后才能通过自我转化达成真正具有成熟品质的关系。我和我现在的这个男朋友已经九年了。他特别单纯,给了我很无条件的接纳,而且价值观和也我一样。我们一起翻译书、办工作坊、演讲。在家里,他扮演女人角色,买菜,进厨房,打字,而且做得很高兴,我则是对外的,扮演一个男人的角色。
《心理月刊》:他给了您这种单纯的支持性的关系,而您自己很理性思辨的人,您会觉得有时候他到不了您所拥有的高度吗?
胡因梦:在研究深度占星学之后,我就知道了每个姻缘的安排都有攻克在里面。被安排在我们身边可以长期相处的人,往往是互补型的,彼此的特质非常不一样,沟通语言不一样,价值观不一样,做事方式也不一样,每个人在这种互补的关系里都觉得很辛苦,但就是从这件事上面在磨,在不同的特质下去包容、接纳对方并给予尊重。后来,我甘心情愿接受了这个“磨”,也慢慢了解到,在两性关系上,爱情和爱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心理月刊》:为什么这么说?
胡因梦:从心理学上讲,所谓爱情这种热恋的感觉,其实是婴儿期的一
个物化的追求。某个瞬间,在两个人完完全全向对方敞开,没有任何预设心态的情况下,突然被接通了。这是人们最渴望的,因为它能够完全打破小我的孤独的存在感,就好像疆界都不在了,两个人完全的融合在一起,多么令人着迷,可是这种能量接通的持久度很短。随着关系的继续下去,这种感觉一定会消退,接下去就是折磨和磨合的过程。所以爱情那部分难以琢磨又无法不让它产生变化的能量和真正能给予的爱是不一样的,我也因此慢慢克服了对爱情的向往。
~~这种连接的状态真是可遇而不可求,但时空一变,连接可能消失不见。所以这种热恋的感觉不一定要那么被强调,只是人类历来在文学和电影中一再地歌颂它,人就自然而然地陷溺在对它的无尽渴望中。但我现在充分地明白,那个东西不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为《心理月刊》第三期所作
活在当下,就是要训练自己发展出对复杂意识活动的洞见——一种不被烦恼牵着鼻子走的自我透视力,这更是回归到我们原初的真实本性中。
探索情绪与烦恼的本质时,无可避免地必须从终极真理的层次去追根究底,而这势必会牵涉到“高层心理学”的佛学概念。如果采用这种现代心理学语汇来解释佛家所谓的“苦”之源起,或许应该说人的痛苦主要是源自于追求生存保障、安全感与慰藉而虚构出了种种趋乐避苦的对策,继而建构了一个奠基于心智活动的虚拟世界,并因此丧失了与真实本性连结的可能性。
这里所谓的“真实本性”指的是一种宁静、清明而又全然敞开的状态,其中没有任何自保需求(包括明显与隐微的自保倾向),而且因确知自己的存在本质乃是究竟圆满的,所以无需再汲汲营营地证明自己的价值了。换句话说,真实本性里面是不具备“自我”结构的。但人类的吊诡性就在于既拥有一个虚拟出来的自我,同时又拥有一种圆满无缺的真实本性。从表面的层次来看,“自我”是积极进取的,“真实本性”则是消极无为的,但是从根本的角度来看,“自我”却是一个不断在顽强抵抗解脱、疗愈与究竟圆满的消极份子,因此正确的认知应该是:在消极无为之中便存在着最积极的解脱成分。
由于人类错把追求自保当成了积极的行动,所以意识活动里才不断地进行着一些期待、要求、评断、衡量及规划的活动,而这些活动的底端都带着细微的焦虑、匮乏、自我怀疑与低价值感;这些思维与情绪活动极难被察觉到,因为运作的速度太快,太容易被认同,而使我们信以为真。上回在专栏里提到的“正念”训练,就是要发展出对这些复杂意识活动的洞见──一种不被烦恼牵着鼻子走的自我透视力,然后学会与底端的焦虑、低价值感等等的情绪能量共处。
我在三十八岁那年花了十个月的时间专注于正念上的实验,当时我切断了一切外缘活动,不看报、不看电视、不接电话、不与人交谈,只是专注地反观内在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十个月下来,我有了非常清晰的体证,我发现任何一个念头的生起,都涉及到心底的某种细微的'情绪能量,譬如乏味、孤独、想要找点乐趣、觉得自己不够完整或不够理想等等。换句话说,自我或大脑意识总想制造岀一些活动来脱离“当下”──与过去或未来无关的空寂实相。荣格曾经用“难以忍受的静止点”(The unbearable stillpoint)来形容这个人人都在逃避的状态。但空寂为什么这么令人难以忍受?脑子好不容易空了,不是很解脱吗,为什么又会生起想要逃避它的驱力呢?
上述的这些问题,克里希那穆提在我翻译的《点亮自性之光》(内地将其合并在《爱的觉醒》里)这本书中,做了以下的观察,他说:
你的脑子就是整体人类的头脑,它历经长时间的演化,一直受到文化、宗教信仰、经济活动和社会制约的局限。这样的一副脑子截至目前为止从未停歇过,而且已经在永不停息的活动里找到了安全感。………如果你对脑子说:“只贮存切合生活所需的知识,其它一概不存档。”那么你的头脑一定会顿然失去方向,因为它的运转就是从安全感的需求出发的。 除了想藉由念头及情绪活动来确保安全感之外,头脑或自我还有一种很奇特的倾向──不想安住在身体里面,心理学称之为“身心分家”倾向。在那十个月的闭关期间,我察觉到只要长时间保持静止不动,就会清楚地意识到身体的许多部份是阻塞的,神经质一点的人会被这种阻塞感搅扰而产生不安,于是就不由自主地想转移目标,寻求种种方式的纾解与慰藉。但闭关的目的就是要逆转这种趋乐避苦倾向,况且已经选择了自囚,也不好意思再往外乱跑了,情势就这么逼得你必须去面对“身心分家”的惯性。等到一掉回头来开始面对身体上的各种感觉,才赫然发现原来站起来喝茶、幻想将来要到西班牙旅游、甚至扭动身体抓抓手,基本上都是一种挣扎与不安,一种无法与阻塞感共处的习惯反应。
许多采纳正念训练的心理治疗师都认为,让注意力集中在当下以及身体上,是大部分人最不容易做到的事,其困难度远甚于一切的心智活动及生产活动,但若是能扭转这些惯性,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深入体验这些紧、酸、痛等等的阻塞感,就可能把具体的威胁化为热、压力或振动的能流。这时我们便真实地体证了“一切无常”、“没有任何现象具有永恒不变的性质”。定期为心理月刊写专栏的施莱伯教授不是说过吗,“注意力是一种能量,它可以改变它所触及的事物。”而量子物理学的根本定律也已经阐明次原子是以所有可能的状态存在着,直到观察者集中注意力于其上才凝固成一种实有的。因此,正念修持的确像是内在的炼金术,它以接受火炉里所有杂质的平等性(或称为静定功夫),将情绪及念头焠炼成一种精纯而清明的存在状态。
若想把正念运用在日常生活里,就必须在第一时间内捕捉到自己的情绪反应,否则这些习惯势必会支配我们的认知,令我们的人际关系、工作及一切应对变得复杂难解。换句话说,我们随时随刻得留一部分的注意力在身心上面,其它部分的注意力则放在与人事物的互动上面,并且要留意搅扰的念头之中埋藏着何种情绪,而这情绪又是从什么样的根深柢固的早期信念里产生的。
篇4:胡因梦:原生家庭与自我成长(一)
根据马维小姐访谈而整理出来的书稿,我仔细读过后,觉得许多内容还需要做补充和深入,所以暂时不会考虑正式出版,现继续将部分访谈内容刊发出来,仅供读者朋友参考。感谢寿文和筱芬为整理此稿付出的时间和精力:)
原生家庭与自我
关于原生家庭,对心理学比较熟悉的朋友,对这个概念的定义可能还有所了解。可是对于一般读者而言,提到原生家庭,可能还会感觉到一些陌生,原生家庭究竟指的是什么?
胡:原生家庭指的就是父亲与母亲组合成的、我们每一个人的存在基础。原生家庭里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相处关系里头,其实有很多的因果的奥秘在。因为西方有一位心理学家,就是EQ的推广者——丹尼尔·戈尔曼(DanielGoleman)[注1]——他有一句话,说在人类历史中,对于亲子关系的因果律研究得最清楚的就是弗洛伊德。
也就是说,弗洛伊德这位心理学大师发展出的精神分析学派,其实已经非常详细地描述了父亲、母亲与孩子之间的一种非常奇妙的心理症结点,包括所谓的恋父情结、恋母情结。每个人心底深处都深埋着这种异性的经验,这是很值得探索的。
比如女孩子大部分都有恋父情结,等她长到成年之后,遇到她的伴侣,往往就会把童年的恋父情结投射到伴侣身上。那么,因为恋父情结里面就带着一种跟母亲的对立性,所以女孩子跟妈妈之间,通常都有一种很隐微的下意识的竞争。我记得我小时候,真的就感觉到女儿像爸爸的小情人一样。在内地也流行这么一个说法吧?
对,而且父女之间的感情好像更深一些。
胡:特别的深。因为大部分的夫妇之间事实上都有一些功课要学,也就是佛家常常讲的一句话:不是冤亲债主是不会凑在一块儿的。
凑在一块儿,就会有很多的人格上的习性要转化。性格上的模式必须要深入地洞察,才能把两个人的关系调整好。所以他们在相处的过程里,已经有一些问题了,
当子女诞生出来之后,父母亲,尤其是父亲跟女儿的关系这么好,那母亲就会觉得好像她没有办法跟她的先生产生那么亲密自然的、自在的一种互动,这里面就会有一种隐微的对女儿的嫉妒。这些东西都是在孩子小时候点点滴滴养成的,身为孩子可能会感觉到的一种无意识里面的活动。
它还是一种无意识的活动,就是说孩子可能会有感觉,但是他/她不会清晰地意识到。
胡:他没有办法诠释,没有办法分析,也没有办法了解。其实父母亲也没有办法充分了解自己的,对这个心理学有很多描述,也包括儿子的恋母情结、弑父情结,这里头错综复杂。客体关系心理学——像克莱因大师[注2]——她提出,孩子在开始有性的感觉和性的欲求的时候,会跟父母亲之间产生错综复杂的一些心理症结点,这是我们可以去了解的。我们小时候的第一个异性经验,其实就是我们的父亲或母亲,他们是我们第一个爱恋的对象。这个爱恋的对象的互动模式一定会变成日后两性关系的一个基础。
那比如同性之间,比如女儿和母亲之间可能就会有一种排斥和对立的关系。
胡:是。我个人的经验,对这种排斥的关系,我小时候是很敏感的、可以意识到的。我不明白为什么母亲对我有这么多的不满,随时随刻你都会意识到她的眼神里面总是带有一种想要矫正你的批判性。小时候我应该也不是时时刻刻都在犯错的,但是母亲流露的那种不接纳的心态,几乎变成她的一个精神的基调。
这就造成我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妈妈亲生的,就会有一种很深很深的没有被爱,没有被足够的肯定关怀和包容的匮乏感。这个匮乏感就会造成我日后在两性关系上面——就像心理学所说的——会有上瘾的倾向,因为我们的心灵坑洞没有被填补好。
事实上,每个人幼小的时候是很圆满的,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一个很大的自我。但在这样一个不当的被对待过程里,会造成心理上的坑洞。这种坑洞里面可能会带着不安全感、匮乏感、自卑、自我否定倾向、低价值感,或者是在自我成长实践上面的一种能力不足,必须花非常长的时间才能肯定自己的价值。即使有了很高的成就,但仍然觉得自己不够好。像这类的心态,几乎都是在小的时候跟父母之间非常微妙的互动当中慢慢形成的。
也就是说源于原生家庭的心理坑洞。听起来特别沉重!
篇5:胡因梦是李敖最爱的女人吗的杂文随笔
胡因梦是李敖最爱的女人吗的杂文随笔
今天上午著名作家李敖病逝,享年83岁。说到李敖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胡因梦,胡因梦是李敖的第一任妻子。李敖属于晚婚,45岁才娶老婆第一任妻子,名叫胡因梦。小他18岁,著名电影明星,作家翻译家,毕业于辅仁大学,美国新泽西西东大学。她还是闻名于世的美女,才女。被誉为70年代台湾第一美女。
胡因梦21岁主演云深不知处而走红。80年代出演慈禧外传中的慈禧,曾凭借电影人在天涯获得第1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他俩在饭局上认识,李敖被胡因梦的美貌所吸引,胡因梦,欣赏李敖的才情。他俩可谓是一见钟情吧。正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李敖第二次见面就向胡因梦告白了。李敖当时是有女朋友的,胡因梦算是小三吧。李敖:“爱你是百分百,但爱胡因梦是千分之千,所以你要回避下了。”李敖以这个理由和女友刘会云分手,和胡因梦在一起了。
一个是对台湾影响深远的才子。一个是台湾70年代第一美人。才子佳人的爱情,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然而他们并没有举行完美的婚礼,胡因梦。以睡衣为婚纱,以真心为戒指,就这样简简单单的在李敖家举行了婚礼。只是婚礼开始的简单,结束的也简单。简直就是闪婚闪离。仅仅三个月22天,两人就宣布离婚。离婚的导火线是因为李敖的一衷财产纠纷案件。两个人各执一词。李敖胡因梦背叛了他,胡因梦说李敖太贪财了。但其实这都只是一个幌子,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们俩在刚相识的时候都过于欣赏对方,看到的都是对方的光环。而婚姻,最终就是茶米油盐茶和醋,李敖曾经在一个节目里说,他认为胡因梦是一个仙女。她那么年轻,那么漂亮。就像天上下凡而来的仙女一般。然而有一天,他看见胡茵梦在便秘。他才发现她不是仙女,她只是一个平凡的女人。那一刻,他心中,美丽的女神梦碎了。他无法接受这样的'胡因梦。他心目中的女神每一个时刻都应该是那么的美丽,那么的美好。吃饭睡觉。上厕所都应该是女神的模样,都应该是仙女的模样。所以她选择了离婚。换做其他人看见老婆便秘应该会马上带老婆去医院,而李敖却因为胡因梦的一点小瑕疵毫不犹豫的抛弃了她。我猜想李敖是个天秤座吧,那么的追求完美。胡因梦后来回忆起却淡淡地说道:在我最不安,却不知何去何从时,李敖没有成为我想象中的救赎者。
对于两人的离婚,胡因梦曾说过,我年轻时因为崇拜李敖的才华嫁于他,最后因为两人价值取向不同而离婚。29岁,那年,我曾经失落过。一直在思考自己是否可以脱离他。最后通过内在探索和自我觉醒,才真正实现自我价值。胡因梦离婚后6年彻底离开娱乐圈,从此专心写作和翻译,走上了探索身心的旅程,翻译了不少西方心理学的书籍。胡因梦的每一步踏实而坦然。
胡因梦,是因为李敖的才华傲慢爱上了他。后来她却被他的才华和傲慢伤得体无完肤,而且毫无还击之力。胡因梦是一位真正美丽的女人。这一点在李敖的选择上来看就不容质疑。李敖曾说如果有一个新女性,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又优游又优秀,又伤感又性感,又不可理解又不可理喻的,一定不是别人,是胡因梦。
李敖是一个深有直男癌的男人,他希望妻子完美无瑕,既有爆表的颜值,又有爆表的技能值,还得性格温顺对待他永远服服帖帖。怎么可能呢,人无完人,金足无赤。
离开李敖及时止损对胡因梦来说是好事。和李敖这样性格的男人在一起注定是一场悲剧。因为他不会爱任何一个女人,女人对他来说就是一个好看的玩具,你听话她就多留一会,你不听话他立马把你遗弃。这样的男人只爱自己,只在乎自己的名气和事业。他曾经在一档节目中说过:对利放掉了,对生命也放掉了,可是对名气没有放掉。这是一个精明透顶又自私透顶的才子。他是一个才子,自古才子多风流,做他的爱人恐怕是件很痛苦的事情,爱你的时候甜言蜜语不爱你的时候连打带骂。但凡有一点智商的女人都会第一时间逃走。虽然李敖曾多次在节目上示爱胡因梦,但我认为他始终最爱自己。
★ 胡因梦演讲稿参考
★ 兰因璧月语录
★ 胡忠颁奖词
★ 胡佩兰颁奖词
★ 胡先生杂文随笔
★ 胡一菲经典语录
胡因梦经典语录(共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