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是急流》

时间:2024-02-09 03:38:48 作者:静悄悄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静悄悄”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我愿意是急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我愿意是急流》,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我愿意是急流

山里的小河,

在崎岖的路上、

岩石上经过......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条小鱼,

在我的浪花中

快乐地游來游去.

篇2:我愿意是急流

是灰色的破旗,

在广漠的空中,

懒懒地飘來荡去,

只要我的爱人

是珊瑚似的夕阳,

傍着我苍白的脸,

显出鲜艳的辉煌.

(孙用 译)

〖欣赏〗

19 世纪匈牙利最伟大的诗人裴多菲·山陀尔 (1823~1849) 的爱国主义思想及其诗篇曾得到鲁迅的高度赞扬.他不仅是个爱国歌手、伟大的抒情诗人, 而且为自己民族的解放事业而献身於战场.

《我愿意是急流......》在中国广为流传.

這是一首多么优美的诗篇呵! 我們哪里是在欣赏诗, 而是在欣赏一幅幅画.一条小鱼在河中快活地游荡, 一只小鸟在林中无忧无虑地鸣叫, 一根青春的常春藤正充滿活力地向上攀登, 一朵可爱的火焰在炉中忽隐忽现, 还有那珊瑚似的夕阳在显示它美丽的辉煌.

然而, 這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却給人以一种悲壮之美, 因为诗人在诗中还使用了一组不同寻常的意象: 冲击崎岖山路的急流, 与一阵阵狂风作战的荒林、废墟、草屋以及灰色的破旗.诗人在此使用的這组凝重、庄严的意象有兩个效果: 一是显示出了诗歌的悲壮之美; 二是诗人通过兩组反差强烈的意象的对比來說明"我"对爱情的坚贞.不管"我"处於何种境地, 只要我的爱人快活、幸福, 那么"我"也就得到心灵上的滿足了.为了爱人的幸福, "我"宁可做"湍急的河流"、"灰色的破旗", 表现出了"我"的一种崇高的奉献精神和勇於自我牺牲的精神.

裴多菲对爱情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为了爱情可以牺牲生命, 但为了自由又可以將爱情牺牲.他的許多爱情诗都渗透着强烈的政治内容, 他把对爱情的忠贞同为自由献身的革命精神融合在一起, 从他在1847 年写的《自由与爱情》中可以略见一斑, 裴多菲把爱情升华到崇高的领域, 不仅从艺术上給人以美的享受, 而且还从思想上給人力量、鼓舞和教育.

裴多菲的思想情操如此高尚, 不正值得我們学习吗?

篇3:我愿意是急流

在河流的兩岸,

对一阵阵的狂风,

勇敢地作战......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只小鸟,

在我的稠密的

树枝间做窠, 鸣叫.

我愿意是废墟,

在峻峭的山岩上,

這静默的毁灭

并不使我懊丧......

只要我的爱人

是青春的常春藤,

沿着我荒凉的额,

亲密地攀援上升.

我愿意是草屋,

在深深的山谷底,

草屋的顶上

饱受风雨的打击......

只要我的爱人

是可爱的飞焰,

在我的炉子里,

愉快地缓缓闪现.

篇4:《我愿意是急流》

余映潮:《我愿意是急流》课堂实录

执教:余映潮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今天非常高兴和我的校友们一起上课。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一首年轻的诗,是一首浪漫的诗,是一首爱情诗。作者是匈牙利著名的爱国诗人。这首诗已经很古老了,是十九世纪写的,它曾经激动过多少人的心灵!我们今天上课的程序是四步。

课件显示:

美美地听

美美地读

美美地品

美美地说

师:下面我们就开始听。听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我们这次课上听三遍。(课件显示)第一遍,整体感受。听诗的时候,要想象诗的画面之美。

(播放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诵之一)

生:(静听)

师:下面听第二遍。这一遍听的要求是:理解诗中的形象(课件显示)。诗中的形象,我简单地解说一下:它有一个术语,叫做意象。意象最基本的解释是比喻。你看,我愿意是急流,急流就是比喻;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小鱼就是比喻。好,听第二遍,听整首诗的意象是怎样和谐地组合在一起的。

(播放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诵之二)

生:(静听)

师:下面咱们听第三遍。这次听的要求是:进一步地感受诗中那种热烈的深情(课件显示)。这次听的要求不同了,要边听边读,跟着画面,跟着配乐来读。这次的朗读文件是下载的一位播音员的朗诵,比前两次的要读得好一些。好,作好准备。咱们听读、跟读。

(播放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诵之三)

生:(小声跟读)

师:好,下面就由我们自己来朗读了。读,也要读三遍,第一遍,读的要求是:整体把握,读准语音(课件显示)。老师先示范第一段(范读第一段)。读的时候语音要饱满、圆润,每一个字读出来都带有情感,也就是说,未成曲调先有情,而不是泛泛地读。下面大家就开始自己读一遍。

生:(各自朗读)

师:请看第二遍读的要求: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课件显示)。培根说:读诗使人聪慧。怎么样理解这聪慧二字呢?就是说读诗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情感对诗的语言进行再表达,这就要注意节奏、停顿、快慢的问题。读懂了诗,就能够通过节奏、停顿和快慢把它的情感表达出来。下面我示范一节。看第三节(范读第三节)。这个节奏就不是很快,要稍稍舒缓一点,同时注意有的地方恰当地停顿。好,同学们自己再体味一遍,从头开始自读。

生:(各自朗读)

师:好,请看第三遍朗读的要求:重在进入情景,注意把握好语气(课件显示)。读的要求是抒情性、个性化。特别注意个性化三个字,就是伴随着你自己对诗的体会、你自己的性情,你认为该怎么读就怎么读。这首诗在电影《人到中年》里面被引用过,当时的朗读是作为主人公的一种内心独白,它的声调很小,很轻。但是有的朗诵家在朗读的时候表现出自己张扬的个性,是用激情来朗诵这首诗的。那么,各位同学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体会,要么就把它读成内心独白的,要么就好像讲给别人听的,要么就大声地朗读。再试一次,开始。

生:(各自朗读)

师:咱们来试一下。把第三节处理成内心独白式的朗读。该怎么读呢?声音要小(教师范读两句)。这是内心独白式的朗读,把这一节试一下。

生:(齐读第三节)

师:好,再激情飞扬地读第五节。(教师范读两句),请开始读。

生:(齐读第五节)

师:好,下面咱们就来配乐齐读一遍。(播放音乐)

生:(齐读全诗)

师:这一次大家进入了诗的情景!最后一句还有一点小小的技巧,有一个颤音要读出来。这个很难读。(教师范读显出鲜艳的辉煌这一句)这样颤一下,结尾最漂亮了。(生笑)。

师:好了,下面就是美美地品。品什么呢?咱们也给它一个术语,叫做妙点揣摩。这首诗好在那里?有什么样的美点?有什么样的妙点?大家自由自在地揣摩,你认为它的某一词用得好,你认为它的某一组意象用得好,你认为它的整个结构比较好,你认为它的情感比较好,愿意说什么就说什么。大家准备一下,用笔划一划。

生:(思考准备)

师:好,互相之间交流一下看看。

生:(互相交流)

师:下面准备发言,先热身一下,自言自语地讲一下,自己对自己讲。

生:(自己说话)

师:好了,咱们开始发言。哪位同学先谈谈自己的观点,把你赏析的结果告诉大家,和大家一起交流,和老师交流。

生1:这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晰完整,作者从五个方面说出了对自己爱人的情感,五个方面都表现了他对爱情的忠贞。

师:是五个画面,整篇文章五个小节,画面舒展,表现出结构之美。用诗歌的语言来说,这首诗有建筑之美。

生2:我认为它的意象很好。它所比之物都平凡、荒凉,并不伟大,但也正说出了爱情的真谛:平凡的美。也许泰坦尼克号的爱情是伟大的,但它一百年只有一次;这种爱情也许是平凡的,但它也许每天都有一百次。(掌声)

师:充满诗意的表达!如果说得慢一点就更好了,大家就更能领略你的诗味。

生3:我想提出一点异议:我认为三四两段是表达诗人对自己爱人的希望,希望爱人对自己关怀体贴。首先我想的是,如果他把自己比喻成废墟、草屋这些趋向于破败的东西,我想肯定没人要他。(笑声)。第三节中,他把爱人比喻成常春藤,沿着他攀缘上升,是希望爱人陪伴他,这样,他就不会成为废墟,沉沦下去。第四节中呢,爱人是可爱的火焰,只要给他温暖,他就不怕任何风雨的打击。(掌声)

师:他有见解!我认为西方人写诗与我们好像不同,他认为废墟也许是一种悲壮,或者是一种牺牲。就像他把他的爱人比作美丽的夕阳一样,我们中国人是不会把爱人比作夕阳的,夕阳西下,谁还会爱她呀?(笑声)所以他的意象还是有西方人、欧洲人的特点。但是提出这个问题非常好。第四节也是这样的,第四节说的其实是一种保护,破旧的小屋多少能够挡住一点风雨,所以火焰才能够燃烧。那么三四两节表现的是什么呢?就是作者的自我牺牲精神,为了自己的爱人,甘愿牺牲。

生4:我想说的是第五节。作者把自己比作云朵,把爱人比作夕阳,夕阳就是到了傍晚的'时候,这个时候作者想表达的是他和他的爱人相伴到老。

师:很好。注意前面的修饰语珊瑚式的,那种色彩是很美的。而且我们还可以从全诗的角度来看,全诗的意象有递进之美。最先是一条小鱼,我来呵护它;最后,爱人成长了,成功了,我呢,可以作为一个陪伴,在旁边看着她。这些意象层层递进。

生5:我觉得人性是源于自然的。这首诗里面的意象全部都是一些自然的美妙的景物,给人一种亲切和谐、温馨浪漫的感觉。我觉得这首诗的成功之处就在这里。

师:哦,他所说的是意象之美。也就是说,这首诗的意象的角度非常多,而且是成组成组的铺陈在一起,因此显出一种意象群的排列之美。

生6:我觉得这首诗十分的深刻。我们就看第三节和第四节,作者无畏于自己的毁灭,只要能看到爱人快乐地生活,那么这就是一种深刻的爱、忘我的爱和真挚的爱,这就是这首诗最美的地方。

师:忘我,牺牲精神,奉献精神!一种热烈的浪漫的牺牲精神!

生7:我觉得这首诗作者太自私了。(笑声)他只把他的爱献给他的爱人,并没有把它升华,而且他也把他的爱人想得过于狭隘了,只让爱他自己而不能爱别人。

师:(笑)作为一个男人,他是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他的那种阳刚之气,表达一种气概。你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全是对的,爱情本来就是自私的。(笑声)

生8:我品味的是第三段的废墟、寂寞、懊丧这几个词。这一段我觉得像废墟、草屋这些都是生活中很平凡的东西,这就表示了他们之间平凡的情感和平凡的美丽。然后荒凉的额和亲密的攀缘上升,就表现在毁灭和灾难中我与我的爱人紧紧相依、生生不息。

师:他通过画面看到了诗的内涵,通过画面领会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困难面面,怎样进行突破,怎样生存下来!这也是一个角度。

生9: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诗人既然从五个意象来说他愿意是急流、愿意是荒林等等,但是这诗的题目为什么只是说他愿意是急流?如果我们只看这个题目,我们不一定可以知道这是一首爱情诗。

师:这可能是在翻译的时候,取了诗中第一句话作为题目。也许他的原作是另外一种含义。比如你们马上要学到的《为了忘却的纪念》中有一首五言的诗: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但是原作是自由诗,翻译的时候,白莽就把它翻译成格律诗。自由诗的诗句是这样的:自由和爱情,我都为之倾心,为了爱情,我宁可牺牲生命,为了自由,我宁可牺牲爱情。形式完全不同,但却是表达同一个意思。

生10:我觉得这首诗写出了一对年轻人的恋爱过程、结合过程,以及在夕阳中慢慢走向天国的过程。(笑声)第一至三段,我们可以认为是一对青年男女可能受到来自父母、亲友和外界的压力,就像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样。第四节是他们冲破了那些枷锁后终于营造了自己的爱巢。第五节就是写他们相拥而坐,在夕阳中慢慢品味着自己爱情的结晶,然后在夕阳的照耀下慢慢地走向天国。

师:(笑)你这也是一个解读的角度。但他们并不是一起走向天国的。(笑声)裴多菲在写下这首诗后一年多的时间就战死沙场,为了自己的祖国,捐躯沙场。他的尤丽娅,这首诗的抒情客体,在一年之后就改嫁了。(叹息声)所以这首诗留给诗人的如果他天国有灵的话也是一种悲哀。

师:好,下面我就把同学们说的回顾一下。这首诗有三美:意象丰美,意境优美,意蕴淳美(课件显示)。什么是意象丰美呢?大家首先把什么是意象记下来。意象,简言之,就是渗透着诗人情意的具体形象。咱们中国人往往用红豆表示相思,用杜鹃表示悔恨,用杨柳表示送别,这就是意象。这首诗的意象丰美就表现在连用了十几个意象,而且都是两两相依。不仅角度丰富,而且层层递进,从对爱人的呵护一直写到欣慰地看着爱人的成功,每两个意象之间是相依相存,不能分开的,有急流、小河就有小鱼,有荒林就有小鸟。第二,意境优美,什么是意境?就是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蕴涵着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境界。我们初中读《天净沙・秋思》,它的意境是凄婉的,我们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它的意境是悲壮的,这一首诗的意境是开阔明朗的,是优美清新的,它具有悠远无尽的意味。再看意蕴,什么是意蕴呢?意蕴就是文学作品里面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比如说作品中渗透的情感,比如说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风骨,表现的人生的某种精义,或者某种主旨。这首诗表现了一种甘愿牺牲的热烈的爱情,很纯粹。当然,由于人的世界观的不同,人的文化素养不同和人的性格不同,人们在爱情上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想法、不同看法,把它化为文学作品,那么也就表现出不同的意象、不同的意境、不同的意蕴。下面咱们再来欣赏一首诗,中国著名的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来看看它的意象、它的意境、它的意蕴是什么。进入美诗欣赏。(课件显示)听,舒婷开始说了。(播放多媒体课件配乐诗朗诵《致橡树》)

生:(欣赏)

师:你们看,这首诗的意蕴就不同了,它所表现出来的理性的光彩是什么呢?不做依附者,不高攀,不低就,不盲目地奉献。舒婷的思想就和裴多菲的思想不同。很多年来,我就总在看,是不是有人给舒婷写一首诗,题目是《致木棉》,但是现在还没看到,希望我们当中有同学能写出《致木棉》。

师:好,下面就是美美地说了。说什么呢?老师给你们出了一个预习题: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就什么是爱说一句话。这个爱可以是狭义的,也可以是广义的,你不说也可以,你就朗诵一首你自己喜欢的诗,或者一句话。好,想一想,我们就开始活动,开始表达你的心声。

生1:我想用比喻来定义爱。爱是一副望远镜,一戴上,所有的人都更近了。

师:比喻很新颖!但应该更柔美、更秀美。

生2:爱就是那个曾经承诺过爱你的人在你最危险的时候在你身边支持你,而不是离你而去。

师:有哲理之美!

生3:首先,爱是星际里的一颗恒星,亘古不变。其次,爱还是一颗恒星,充满炽热与激情。再次,爱仍然是一颗恒星,给人以温暖和光明。

师:美啊!(掌声)爱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笑声)看,同学们有才华,有诗情!

生4:这是泰戈尔的诗句:爱,你死亡的庄严使我的生命伟大,你用告别的灿烂的光彩染遍了我的思想和梦魂。

师:更深刻!

生5:这是我自己写的。(笑声)

师:个人格言!

生5:只有一句话:爱是万物五彩缤纷的和谐。

师:这句五彩缤纷特别好!但注意,爱情是炽烈而又专一的!(笑声)

生6:爱情就是透支支票,它可以无限透支。爱情又是风险投资,也许你一分钱不花可以得到一份纯真的爱情,也许你花了十万元,得到的只是一张永远的笑脸。

师:后面的有道理!前面的恐怕有点问题。无限地透支不行。

生6:怎么不能无限透支?裴多菲既然把自己比喻成那么多东西,他就已经相当于花了十万元的支票了。(笑声、掌声)

师:但是他不可能有十亿元支票,不能无限透支。

生6:只要他的生命再长一点,你知道他没有十亿元的支票吗?(笑声、掌声)

师:生命再长一点他也不能无止境地透支啊这种交流最有意思了!谢谢你!继续来。

生7:我自己写的:爱是在我想你想到白发苍苍之时,仍然闪耀在风雨中的火焰。

师:啊他已经浮想联翩了!(掌声、笑声)

师:好,时间快到了。咱们每个人都来说一句你心中表达爱意的话。

生:(各自说)

师:非常感谢你们!最后老师有一句话献给你们:爱,就是将我爱你这句短短的话语变成一首激动心灵的抒情诗。补充一下,爱就是将我们的学习和我们奋斗的成功化成红红的玫瑰,献给我们的母校华师一附中,好不好?(掌声)

师:下课!谢谢同学们!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篇5:《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教学目标

1、感悟诗中的一组组意象群,把握各自的特点及其间的关系。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悟诗中美好的感情。

2、欣赏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教学重点揣摩诗的意象,体会诗的章法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自学+点拨

◆自读程序

一、导课

诗品出于人品“。我想,古今中外,真正当得起”大诗人“这一称号的,概莫能外吧。而19世纪匈牙利最伟大的爱国诗人裴多菲就是其中较为卓越的一位。鲁迅先生在《摩罗诗力说》中盛赞裴多菲是”伟大的抒情诗人,匈牙利的爱国者“,他还说:”我向来是很爱裴多菲山陀尔的人和诗的。“

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年)生长在一个贫苦的屠户之家。他曾在诗中自述道:”父亲要我继承父业,我却做了诗人。结果呢?父亲用刀宰牛,我用笔杀敌,其实做的还是同样的事情。“可见,裴多菲是早就决定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他钟爱的诗歌事业,献给整个匈牙利民族的解放事业了。1849年,当奥地利与沙俄联军入侵匈牙利,企图颠覆尚在襁褓中的匈牙利共和国的时候,裴多菲毅然策马驱驰,征战疆场,以26岁的青春热血为其壮美人生画上了一个可歌可泣的休止符。”用笔杀敌“也成为他歌唱的一生、革命的一生的真实写照。

二、学生自行研讨全诗,思考并讨论。

1、诗中意象可概括为几组、几类?

明确:全诗五段,每段有一组意象构成。这些意象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都是诗人的自喻;另一类是小鱼、小鸟、常青藤、火焰、夕阳,是”爱人“的形象表现。

2、这几类意象各有什么特征?

明确:属于诗人自喻的意象,相对来说,比较阔大、粗犷富有男性的阳刚之气,给人以壮美之感;比喻爱人的意象,相对来说,比较娇小、细腻、有着女性的柔媚,给人以秀美之感。

三、学生深入研读全诗,思考并讨论

1、诗人用哪些词语将这两类意象联系在一起的?

明确:”我愿意“”只要“。

2、这样写表现诗人什么样的爱情观?

明确: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奉献精神。

3、讨论:这首诗五处运用对照的写法,请分析每处对照,所揭示的深层含义及其作用。

明确:例如第一段中”崎岖“和”快乐“形成第一次对照。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是悠闲欢快的,而急流、小河在崎岖的小路上跋涉是艰辛痛楚的。第二段中”勇敢地作战“和”做巢“”鸣叫“的生活愉快而安逸,而荒林对狂风的作战则充满了危险。但”只要“爱人的生活的幸福,诗人甘愿冒着危险挑战狂风等。

五处对照使诗人对爱情的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得到了形象而深刻的体现,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4、一组意象已能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态度,诗人为什么还要选择这么多意象?

明确:诗中作为比喻的自然现象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上至广漠的天空,下至河流山谷;大至山崖废墟,小至一鸟一鱼,意境开阔,画面舒展。这不仅展现出诗人自由、开朗、奔放的襟怀,也将诗人的爱情表白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5、这些意象在顺序安排上有什么特点?对主旨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明确:由快乐的小鱼到鲜艳的辉煌是爱人走向成熟的生命历程。成长过程中爱人需要保护,诗人挺身而出,与狂风作战,饱受风雨的打击,哪怕毁灭也绝不懊丧;而当爱人的生命步入辉煌时,诗人则又退在一旁,甘做陪衬。这样的顺序安排,一步步衬托出诗人高尚的情操,感人至深。

板书

我愿我的爱人是

急流(崎岖)小鱼(鱼水之情,是你的生命之源)

荒林(狂风)小鸟(是你的可爱家园)

废墟(荒凉)常春藤(是你的一生依靠)

草屋(打击)火焰(是你的抒情小屋)

云朵(破旗)夕阳(是你的,相依伙伴)

在我的怀抱中接受我的关爱与呵护,我们相依相伴,我愿为你奉献一切。

6、讨论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明确:全诗共有五个诗节,就表白爱情这个主题来说是同意反复,借用的景物层出多变,千差万别;每个诗节的结构安排也整齐划一,诗节的前半部分都是诗人自喻。这种同一主题、同一表现形式的循环往复,具有民歌反复咏唱的'特点,除了使诗人的感情得到酣畅的抒发外,读起来也富有音乐的旋律感。

这首诗没有空泛的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鲜活意象的排列递进,营造一个情感流动的回旋天地。

四、课外拓展--对比阅读

分析两首诗在意象上有何不同?

我愿意是树裴多菲

我愿意是树,如果你是树上的花;我愿意是花,如果你是露水;我愿意是露水,如果你是阳光…

而且,姑娘,如果你是天空,我愿意变成天上的星星;然而如果你是地狱,(为了在一起)我愿意永堕地狱。

点拨:《我愿意是树》诗人赞美的爱情轻松欢快,选择的意象也明丽清新;《我愿意是急流》虽吟咏也是伟大爱情,但在爱情的纯真美丽中又注入了许多深沉、凝重、庄严。诗人选择的意象不再是树、花、星星,而是极富寓意的急流、荒林、废墟、破旗。

补充赏析:全诗五个章节,围绕同一中心,反复吟唱,但反复而不重复。”急流、小河“要穿越”崎岖的路“和层层”岩石“,说明我们的爱情生活也许会有重重的艰难险阻;同”一阵阵的狂风“作战的”荒林“,意味着爱情路上会遭受到的磨难和打击;”废墟“本已被遗弃,并正在”静默地毁灭“之中,表明诗人愿为爱情付出一切的巨大的牺牲精神;而谷底的”草屋“则突出了诗人处境的孤危;飘来荡去的”云朵“又昭示了诗人必然浪迹天涯的一生。凡此种种,都展现了抒情主人公不屈的意志和忠贞的爱恋。同时,诗人对”爱人“的描摹也同样耐人寻味:浪花中的”小鱼“,多么自由,多么活泼可爱;树枝间呜叫的”小鸟“,又是那样的天真欢快,甜蜜怡人;青青的”常青藤“,是一种永不消褪的美;炉中的”火焰“,一如爱的火焰,温馨而暖人;至于那”珊瑚似的夕阳“,不仅绚烂美丽,更能给人带来无限光明和”鲜艳的辉煌“。

MSN(中国大学网)

篇6:《我愿意是急流》 2

教学目的:

揣摩诗的意象,体会诗的章法。

教学设想:

一、将西方婚礼中的有关场景通过电教设备引入课堂,将德育与教材的学习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课文学习的同时接受一次正确恋爱观的教育。

二、教学结构呈递进式复合状(分析写法时:作―仿―创;分析内容时:单样解读―多样解读  爱情诗――革命诗 ; 分析特色时:用裴多菲的诗来“现身说法”)。

三、各次朗读均配上有关爱情的比较合适的轻音乐名曲,以渲染气氛,强化美育效果。

四、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场景导入,引发思索

1、放电影

放映名著名片中在教堂里举行婚礼时的场景片断(从新郎新娘随着《婚礼进行曲》步入教堂开始,至新娘说出“我愿意”为止)。

2、提问题

提问:看到这里,老师想打断一下,提个问题。如果你是这一场景中的新郎或新娘,这时神甫忽然问你:“×××,你知道你说出这一声‘我愿意’之后所要承担的责任吗?或者说,除了愿意娶她为妻(嫁给他)之外,你还愿意为她作出些什么?”,你怎么回答?

3、写心声

要求学生:设身处地地以排比段的形式,把自己愿意为对方做的事写在纸上(要求:言简意明,直抒胸臆,体裁不限),然后交流并对比评价。

学生自由.写作。交流时配以有关爱情的轻音乐,如《致爱丽丝》、李斯特《爱之梦》等。

4、作评价

教师进行综合讲评。讲评前和讲评时,要注意发现和褒扬用形象来说话的诗文及其学生作者。

二、引出裴多菲的诗歌《我愿意是急流》,供学生鉴赏和模仿

1、引导

教师:一百五十多年前,著名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板书作者)也写过和你们刚才所写同样内容的一首诗《我愿意是急流》(板书题目),写了这首诗以后不久(1847年秋),他就和他心爱的人儿森德莱・尤丽亚结为伉俪。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一首诗。

2、聆听

播放配乐诗朗诵《我愿意是急流》,电脑演示作者生平:

裴多菲(1823―1849)匈牙利十九世纪最伟大的诗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他一生写了800多首抒情诗,8部长篇叙事诗,被誉为匈牙利“抒情之王”。主要作品有长诗《农村的大锤》和《勇敢的约翰》等。他的《自由・爱情》一诗被白莽译为《爱情与自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我国流传甚广。

师生在播放完后一起朗读这首诗:(1)教师领读每节前四句,其余学生齐读。(2)男生齐读前四句,其余女生齐读,教师从节拍节奏等方面予以指正。

3、赏析

(1)学生鉴赏点评这首诗的妙处,要求:从怎么写的.、写了什么、有什么特色三方面去评析。每方面均先由学生评说,后由教师点拨。

(每方面学生评说部分略。)教师点拨:

a怎么写的:古今爱情诗中,“发愿体”(我愿意……)是一种常见的格式。裴多菲也用这种格式写过一些爱情诗。除这首外,比较著名的还有《我愿意是树》等。

(电脑演示裴多菲《我愿意是树》一诗,指名学生朗读,配乐。)

《我愿意是急流》这首诗,采用的都是“我愿意是……,只要我的爱人是……。”这种格式,不妨称之为“假设语气的发愿体”。

b写了什么:诗人把自己说成……,把爱人比作……,构成五个有层次的充满活力的艺术画面,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内容。(要求学生:抓住各节中的关键词,解读各节的内容)

学生分析后明确:第一节,写为爱人快乐,而不畏坎坷;第二节,写为爱人安逸,而不畏风雨;第三节,写为爱人青春永驻,而甘愿牺牲自己;第四节,写为使爱人享受爱情之火,而甘受风雨打击;第五节,写为使爱人鲜艳辉煌,而甘作陪衬。

教师小结:全诗共五节,诗人依次以急流和小鱼,荒林与小鸟,废墟与常春藤,草屋与火焰,云朵与夕阳五组形象分别自喻和喻人(爱人),表达了诗人为了爱人去受坎坷,去战斗,去毁灭,去经受打击,去作陪衬的心志。

c有什么特色:裴多菲以爱情诗和革命诗著称,而且这两种诗在他笔下都能迸发出熊熊火焰。这首诗没有空泛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鲜活意象的排列递进,营造了一个情感流动的回旋天地。而这也正是裴多菲爱情诗的特点之一。在他的另一首诗《我的爱情在一百个形象中》里,诗人更是直言不讳向世人宣告――

电脑演示裴多菲的另一首诗《我的爱情在一百个形象中》,指名学生朗读,配乐。

(2)对比分析为何可以有多样的解读

提问:刚才说过,裴多菲是以爱情诗和革命诗著称的,那么,裴多菲的这首爱情诗是否可以当作政治抒情诗(革命诗)来读?

为什么?

学生对比《我愿意是树》和《我愿意是急流》,分析这两首诗在意象上有何不同?

学生分析后明确:在1945年所写的《我愿意是树》中,诗人赞美的爱情轻松欢快,选择的意象也较为明丽清新;到了1847年写的《我愿意是急流》中,虽然他吟诵的仍然是伟大的爱情,但在爱情的纯真美丽之中又注入了许多的深沉、凝重、庄严,诗人所选择的意象也不在是树、花、星星,而是深富寓意的急流、荒林、废墟、破旗。

《我愿意是急流》是紧随大家都熟悉的那首《爱情与自由》之后,都是在1847年写的,当时正处在1848年欧洲革命、匈牙利民族解放战争的前夜。爱情,这时在诗人心中不仅有风花雪月的轻柔甜蜜,也蕴蓄着为自由而牺牲生命的崇高。

学生连读《我愿意是树》和《我愿意是急流》,进一步体会。

三、诱入创作佳境

教师:“发愿体”这种格式源自于民歌,我国的民歌中也有不少使用这种发愿体的。例如大家熟悉的那首电影歌曲《草原情歌》(又名《在那遥远的地方》)就运用了这种格式。

(播放《草原情歌》后两段的演唱录音)

这种格式的优点就是:直抒胸臆,简便易行。几乎人人都能写,但写的艺术性上就显出高低来了,裴多菲这几首诗的写法可以给我们不少启发。正如刚才分析的那样,他的这两首《我愿意是……》,在意境上同样也有高下之分。

现在就请你还回到开头教堂中的情境中来,用发愿体的格式,用形象化的手法,选择几个合适的意象,写一首抒情短诗。(教师幽默一句)注意,这可关系到你能否通过神父的考核哟。

(学生即兴创作)

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地站起来,大声朗读你的诗。别人读完你就可以接着读,尽量不要中断!只要是用形象化手法来写的,我们都给他鼓鼓掌!

(学生自由朗读自己创作的“发愿体”诗,同时配以有关爱情的轻音乐名曲。)

结束语:刚才几个同学写的诗很好(具体分析),表现了我们当代青年对爱情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我想,现在,神父可以接着往下说了――

(切回电影画面)神甫:我以圣父圣母圣灵的名义,宣布这一对年青人成为夫妻。从现在起直到永远,没有任何力量能使你们分开!

播出由排箫演奏的世界名片《铁达尼号》主题曲《MY  HEART  WILL  GO  ON》(我心永恒)或播放这段乐曲的VCD碟片┅┅

布置作业:

阅读《我愿意是急流》,模仿诗句的形式,再造两组诗段,内容是:

我愿意是……    只要我的母亲……

我愿意是 ……   只要我的祖国……

附:裴多菲诗选

篇7:《我愿意是急流》 2

我愿意是树,如果你是树上的花;

我愿意是花,如果你是露水;

我愿意是露水,如果你是阳光……

这样我们就能够结合在一起。

而且,姑娘,如果你是天空,

我愿意变成天上的星星;

然而,姑娘,如果你是地狱,

(为了在一起)我愿意永堕地狱之中。

我的爱情是什么?

我过去的爱情,

究竟是什么?

它是一条急流,

飘荡着一叶轻舟,

我的灵魂是船夫,

他在巨浪中博斗。

我过去的爱情,

究竟是什么?

它象林中豺狼,

发出惊心的嗥声。

它象林中的蝙蝠,

发出吱喳的鸣声。

我过去的爱情,

究竟是什么?

它象鲁莽的孩子,

追逐一只花蝴蝶,

跑得喘不过气来,

不料向沟中倾跌。

我过去的爱情,

究竟是什么?

它是我希望的寿衣,

用无光的黑线织成,

红色囚车载我去了,

向着断头台前行。

我现在的爱情,

究竟是什么?

它是玫瑰树上的鸟巢

我在里边愉快地啼叫,

暴风雨把它卷去了,

我飞了,另筑新巢。

我的爱情在一百个形象中

我以一百个形象把你幻想,

我的爱情在一百个形象中。

你若是岛,我愿是帆船,

我热情地在你的四周航行。

亲爱的姑娘啊!我这样想:

假如你是一座神圣的教堂,

我的爱情就是一根长春藤,

沿着教堂的墙壁你攀缠。

假如你是有钱的徒步旅人,

我愿做一个劫路的大山盗;

我向你跑过去;抢劫你吗?

不,我向你献上我的心。

你若是喀尔巴阡山,我愿是流云,

我要引来霹雳击碎你的心。

你若是玫瑰花丛,我愿是夜莺,

我就在你四周扬起歌声。

爱情!我的爱情千变万化,

它的形象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它不软弱,有时温柔甜美……

有时象静静的河流,又象大海。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2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8:《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教学目的:

揣摩诗的意象,体会诗的章法。

教学设想:

一、将西方婚礼中的有关场景通过电教设备引入课堂,将德育与教材的学习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课文学习的同时接受一次正确恋爱观的教育。

二、教学结构呈递进式复合状(分析写法时:作—仿—创;分析内容时:单样解读—多样解读爱情诗——革命诗 ; 分析特色*时:用裴多菲的诗来“现身说法”)。

三、各次朗读均配上有关爱情的比较合适的轻音乐名曲,以渲染气氛,强化美育效果。

四、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场景导入,引发思索

1、放电一影

放映名著名片中在教堂里举行婚礼时的场景片断(从新郎新娘随着《婚礼进行曲》步入教堂开始,至新娘说出“我愿意”为止)。

2、提问题

提问:看到这里,老师想打断一下,提个问题。如果你是这一场景中的新郎或新娘,这时神甫忽然问你:“×××,你知道你说出这一声‘我愿意’之后所要承担的责任吗?或者说,除了愿意娶她为妻(嫁给他)之外,你还愿意为她作出些什么?”,你怎么回答?

3、写心声

要求学生:设身处地地以排比段的形式,把自己愿意为对方做的事写在纸上(要求:言简意明,直抒胸臆,体裁不限),然后交流并对比评价。

学生自一由写作。交流时配以有关爱情的轻音乐,如《致爱丽丝》、李斯特《爱之梦》等。

4、作评价

教师进行综合讲评。讲评前和讲评时,要注意发现和褒扬用形象来说话的诗文及其学生作者。

二、引出裴多菲的诗歌《我愿意是急流》,供学生鉴赏和模仿

1、引导

教师:一百五十多年前,著名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板书作者)也写过和你们刚才所写同样内容的一首诗《我愿意是急流》(板书题目),写了这首诗以后不久(1847年秋),他就和他心爱的人儿森德莱·尤丽亚结为伉俪。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一首诗。

2、聆听

播放配乐诗朗诵《我愿意是急流》,电脑演示作者生平:

裴多菲(1823—1849)匈牙利十九世纪最伟大的诗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他一生写了800多首抒情诗,8部长篇叙事诗,被誉为匈牙利“抒情之王”。主要作品有长诗《农村的大锤》和《勇敢的约翰》等。他的《自一由·爱情》一诗被白莽译为《爱情与自一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一由故,二者皆可抛!”,在我国流传甚广。

师生在播放完后一起朗读这首诗:(1)教师领读每节前四句,其余学生齐读。(2)男生齐读前四句,其余女生齐读,教师从节拍节奏等方面予以指正。

3、赏析

(1)学生鉴赏点评这首诗的妙处,要求:从怎么写的、写了什么、有什么特色*三方面去评析。每方面均先由学生评说,后由教师点拨。

(每方面学生评说部分略。)教师点拨:

a怎么写的:古今爱情诗中,“发愿体”(我愿意……)是一种常见的格式。裴多菲也用这种格式写过一些爱情诗。除这首外,比较著名的还有《我愿意是树》等。

(电脑演示裴多菲《我愿意是树》一诗,指名学生朗读,配乐。)

《我愿意是急流》这首诗,采用的都是“我愿意是……,只要我的爱人是……。”这种格式,不妨称之为“假设语气的发愿体”。

b写了什么:诗人把自己说成……,把爱人比作……,构成五个有层次的充满活力的艺术画面,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内容。(要求学生:抓住各节中的关键词,解读各节的内容)

学生分析后明确:第一节,写为爱人快乐,而不畏坎坷;第二节,写为爱人安逸,而不畏风雨;第三节,写为爱人青春永驻,而甘愿牺牲自己;第四节,写为使爱人享受爱情之火,而甘受风雨打击;第五节,写为使爱人鲜艳辉煌,而甘作陪衬。

教师小结:全诗共五节,诗人依次以急流和小鱼,荒林与小鸟,废墟与常春藤,草屋与火焰,云朵与夕陽五组形象分别自喻和喻人(爱人),表达了诗人为了爱人去受坎坷,去战斗,去毁灭,去经受打击,去作陪衬的心志。

c 有什么特色*:裴多菲以爱情诗和革命诗著称,而且这两种诗在他笔下都能迸发出熊熊火焰。这首诗没有空泛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鲜活意象的排列递进,营造了一个情感流动的回旋天地。而这也正是裴多菲爱情诗的特点之一。在他的另一首诗《我的爱情在一百个形象中》里,诗人更是直言不讳向世人宣告——

电脑演示裴多菲的另一首诗《我的爱情在一百个形象中》,指名学生朗读,配乐。

(2)对比分析为何可以有多样的解读

提问:刚才说过,裴多菲是以爱情诗和革命诗著称的`,那么,裴多菲的这首爱情诗是否可以当作政治抒情诗(革命诗)来读?

为什么?

学生对比《我愿意是树》和《我愿意是急流》,分析这两首诗在意象上有何不同?

学生分析后明确:在1945年所写的《我愿意是树》中,诗人赞美的爱情轻松欢快,选择的意象也较为明丽清新;到了1847年写的《我愿意是急流》中,虽然他吟诵的仍然是伟大的爱情,但在爱情的纯真美丽之中又注入了许多的深沉、凝重、庄严,诗人所选择的意象也不在是树、花、星星,而是深富寓意的急流、荒林、废墟、破旗。

《我愿意是急流》是紧随大家都熟悉的那首《爱情与自一由》之后,都是在1847年写的,当时正处在1848年欧洲革命、匈牙利民族解放战争的前夜。爱情,这时在诗人心中不仅有风花雪月的轻柔甜蜜,也蕴蓄着为自一由而牺牲生命的崇高。

学生连读《我愿意是树》和《我愿意是急流》,进一步体会。

三、诱入创作佳境

教师:“发愿体”这种格式源自于民歌,我国的民歌中也有不少使用这种发愿体的。例如大家熟悉的那首电一影歌曲《草原情歌》(又名《在那遥远的地方》)就运用了这种格式。

(播放《草原情歌》后两段的演唱录音)

这种格式的优点就是:直抒胸臆,简便易行。几乎人人都能写,但写的艺术性*上就显出高低来了,裴多菲这几首诗的写法可以给我们不少启发。正如刚才分析的那样,他的这两首《我愿意是……》,在意境上同样也有高下之分。

现在就请你还回到开头教堂中的情境中来,用发愿体的格式,用形象化的手法,选择几个合适的意象,写一首抒情短诗。(教师幽默一句)注意,这可关系到你能否通过神父的考核哟。

(学生即兴创作)

现在大家可以自一由地站起来,大声朗读你的诗。别人读完你就可以接着读,尽量不要中断!只要是用形象化手法来写的,我们都给他鼓鼓掌!

(学生自一由朗读自己创作的“发愿体”诗,同时配以有关爱情的轻音乐名曲。)

结束语:刚才几个同学写的诗很好(具体分析),表现了我们当代青年对爱情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我想,现在,神父可以接着往下说了——

(切回电一影画面)神甫:我以圣父圣母圣灵的名义,宣布这一对年青人成为夫妻。从现在起直到永远,没有任何力量能使你们分开!

播出由排箫演奏的世界名片《铁达尼号》主题曲《MYHEARTWILLGOON》(我心永恒)或播放这段乐曲的VCD碟片┅┅

布置作业:

阅读《我愿意是急流》,模仿诗句的形式,再造两组诗段,内容是:

我愿意是……只要我的母亲……

我愿意是 …… 只要我的祖国……

附:裴多菲诗选

篇9:《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树,如果你是树上的花;

我愿意是花,如果你是露水;

我愿意是露水,如果你是陽光……

这样我们就能够结合在一起。

而且,姑娘,如果你是天空,

我愿意变成天上的星星;

然而,姑娘,如果你是地狱,

(为了在一起)我愿意永堕地狱之中。

我的爱情是什么?

我过去的爱情,

究竟是什么?

它是一条急流,

飘荡着一叶轻舟,

我的灵魂是船夫,

他在巨浪中博斗。

我过去的爱情,

究竟是什么?

它象林中豺狼,

发出惊心的嗥声。

它象林中的蝙蝠,

发出吱喳的鸣声。

我过去的爱情,

究竟是什么?

它象鲁莽的孩子,

追逐一只花蝴蝶,

跑得喘不过气来,

不料向沟中倾跌。

我过去的爱情,

究竟是什么?

它是我希望的寿衣,

用无光的黑线织成,

红色*囚车载我去了,

向着断头台前行。

我现在的爱情,

究竟是什么?

它是玫瑰树上的鸟巢

我在里边愉快地啼叫,

暴风雨把它卷去了,

我飞了,另筑新巢。

我的爱情在一百个形象中

我以一百个形象把你幻想,

我的爱情在一百个形象中。

你若是岛,我愿是帆船,

我热情地在你的四周航行。

亲爱的姑娘啊!我这样想:

假如你是一座神圣的教堂,

我的爱情就是一根长春藤,

沿着教堂的墙壁你攀缠。

假如你是有钱的徒步旅人,

我愿做一个劫路的大山盗;

我向你跑过去;抢劫你吗?

不,我向你献上我的心。

你若是喀尔巴阡山,我愿是流云,

我要引来霹雳击碎你的心。

你若是玫瑰花丛,我愿是夜莺,

我就在你四周扬起歌声。

爱情!我的爱情千变万化,

它的形象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它不软弱,有时温柔甜美……

有时象静静的河流,又象大海。

篇10: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先反复朗读,再用心感悟、品味;

抓意象,品情感;抓语言,欣赏技巧;

2、通过对爱情观的讨论,联系社会生活中一些现象,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手法领会诗歌的情境美。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具准备:

录音机,本课朗读磁带、导入:

爱情,是最能激荡人心灵的、也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引出了人世间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恩恩怨怨。在你们心目中,爱情是什么?请你用一个比喻句来说明。

请学生回答。

爱情给人力量,爱情让人迷惘,爱情令人痛苦。爱情啊,你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先听听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回答吧!

一、配乐朗诵《我愿意是急流》

二、简介裴多菲

请同学根据课文注释起来介绍。教师补充。订字音。

三、研习《急流》

学生齐朗诵本诗,思考

1、诗歌是用意象来说话的。这首诗中选择了哪几种意象?

明确:诗中选择了十二种意象:急流、小河、小鱼、荒林、小鸟、废墟、常青藤、草屋、火焰、云朵、破旗、夕阳。

2、诗中意象可以概括为几类?

明确:全诗五段,每段由一组意象构成。这些意象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都是诗人的自喻;另一类是小鱼、小鸟、常青藤、火焰、夕阳,是“爱人”的形象表现。

3、请注意形象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否应该把2、3、4、5组中的“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分别改为“茂林”、“苑囿”、“华堂”、“云霞、彩旗”,从而更能产生美的对应呢?为什么?

明确:这五组意象运用对比的写法,形成鲜明的反差,流露出诗人的一腔赤诚。第一段中“崎岖”和“快乐”形成第一处对照。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的是悠闲欢快的,而急流、小河在崎岖的小路上、山岩上跋涉是艰辛痛楚的,象征着爱情之路上会有重重的艰难险阻。但“只要”爱人是“快乐”的,诗人就甘愿面对崎岖,承受痛楚。

第二段中“勇敢地作战”和“做窠”“鸣叫”形成第二处对照。小鸟“做窠”“鸣叫”的生活愉快而安逸,而荒林对狂风的作战则充满了危险,象征着爱情路上会遭受到的打击和磨难。但“只要”爱人生活得幸福,诗人甘愿冒着危险挑战狂风。

第三段中“毁灭”“荒凉”和“攀援上升”形成第三处对照。常春藤“攀援上升”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废墟是它上升成长的依靠,而废墟自身却要一步步走向衰亡,象征着诗人愿为爱情付出一切的巨大的牺牲精神。但“只要”爱人的生命之“藤”常青,诗人甘愿“荒凉”甚至“毁灭”。

第四段中“饱受风雨的打击”和“愉快”形成第四处对照。安身于草屋内火炉里的.火焰避开了户外风雨的危险,“愉快地缓缓闪现”,这一份安逸和温馨来自于草屋的庇护。而草屋自身却要“饱受风雨的打击”。但“只要”爱人能安全愉快,诗人甘愿承受打击。

第五段中“飘来飘去”和“鲜艳的辉煌”形成第五处对照。“珊瑚似的夕阳”显出了“鲜艳的辉煌”,这是生命的辉煌,而云朵、破旗在广漠的空中飘来飘去却是一种居无定所的飘泊和苍凉。但“只要”能衬托出夕阳的绚烂美丽,诗人甘愿飘泊。

4、五处对照可以看出诗人的爱情观是以什么为核心的?

小结:五处对照使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得到了形象而深刻的体现,是诗情的倾诉,是画意的泼墨,是至美的追求,是真爱的憧憬。

5、这种具有巨大反差性的形象和炽热的情感,作者是用什么样的句式结构来表达的?这样的句式结构有什么作用?

全诗各节以“我愿意是……”为开头,“只要我的爱人是……”为转折,用这样一种倒装的条件复句形式,展现了五幅激情洋溢的艺术画面。诗句回环反复,整齐而富有韵律。诗人对爱情忠贞不渝、默默奉献的炽热情感得到的不断深化和升华。

四、比较阅读舒婷《致橡树》

(一)朗读《致橡树》

(二)分析《致橡树》

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

凌霄花是指现实生活中那种攀附他人的一种爱情模式,痴情的鸟儿是没有价值的单方依恋的爱情模式。泉源、险峰、日光、春雨都仅仅是一味的奉献,这些爱情关系中的双方不是本质上的平等,当然也缺少一种独立性,所以女诗人是持否定态度的。

橡树、木棉的关系是:独立、平等、相互依存、同甘共苦的关系。

(三)比较两诗的异同

1、艺术手法上的相同点:

借助一系列自然物象,通过一连串鲜明生动的比喻,排比和象征,构筑一个抒情网络,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使意象更有感染力,诗歌更有韵味。

2、不同的爱情观:

《我愿意是急流》形象地描绘了相爱双方相伴相随的亲密关系。为了爱情,为了长相厮守,“我”有可以献出一切的勇气和力量。《致橡树》则否定了小鸟依人似的爱情观,她所追求的是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爱情观。

五、讨论:通过学习,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爱情观。

六、师总结:

1、爱人是美妙的,被人爱更是幸福的,中学生就不乏“早恋”的现象;但爱又是苦涩的、艰难的。过早涉猎这个禁区,只会品尝到一杯苦辣的酒、一颗酸涩的果。倘若一个人自身的思想尚未定型,经济还未独立,心理还未成熟,他的事业还未确定方向,他还不能恰到好处地把握自己的理智与情感,那么,他就不能轻率地向爱情靠拢。

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现在首先应学会如何不断完善自己,如何使自己成为一棵努力向上的树;只有这样,他才会有沉稳坚定的步伐,有自信坦诚的目光;他才会去热爱生活,拥有生活;在将来,他才会真正懂得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2、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去追求的爱: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对理想、对生活、对社会、甚至对未来的爱;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又有多少热血儿女放弃了男女个人之爱,他们无怨无悔,因为他们是为了追求更加高尚的爱。由此,我不禁想起裴多菲那首比《急流》更为著名的小诗《自由爱情》,这首诗是裴多菲1823年1月1日写于佩斯,这天正是他24岁生日,译者白莽被害时年仅22岁,译这首诗是在21岁左右。不同时代,不同国籍的两个年轻人的思想、战斗、鲜血和生命,凝固成一首千古绝唱!

当我们认识到这些,并为之而努力、而追求、而奋斗,我们就会在爱的空气中幸福地呼吸;我们就会沐浴爱的阳光、吸收爱的雨露,最终必将成长成一棵棵挺拔的、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七、布置作业:

1、背诵本诗

2、完成《全优设计》

第一册我愿意是急流 1初中一年级

我愿意是小草作文

我愿意

我愿意影评

我愿意经典台词

我愿意的说说

电影我愿意经典台词

我愿意分享教育随笔

我愿意做一棵树作文

我愿意情感思维失忆作文

《我愿意是急流》(共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我愿意是急流》,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