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方的小年为什么相差一天_南北方的小年有什么区别

时间:2024-04-25 03:40:50 作者:shanerfk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shanerfk”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南北方的小年为什么相差一天_南北方的小年有什么区别,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南北方的小年为什么相差一天_南北方的小年有什么区别,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南北方的小年为什么相差一天_南北方的小年有什么区别

小年是民间祭灶神的日子,小年的日子不是固定的,南北相差一天,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北方是腊月二十三,南方是腊月二十四。那么,小年到底是哪天呢?

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所以腊月二十四的小年习俗历史是最悠久的。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化呢?这就要到清朝了。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

南北小年不同日,跟我国古时“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有关。古时过小年曾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说,即官家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百姓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过小年。这一说法的形成有何典故已不得而知,但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等级观念比较强,因此过小年也分不同的身份地位及职业。

由于中国北方在更长时间里是国家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南方地区水系发达,沿湖居民和水上船家较多,他们的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当然北方的船家并不遵循“船五”的习俗。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主要是中国的东北和华北地区,而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地区则要多一些。

另外,海南的小年则在农历十五元宵节。山东有些地方又是在六月初一过的小年,安徽北部和南京地区把过小年和过元宵合在一块,特别热闹;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

<<<返回目录

南北方的小年有什么区别

1.贴窗花

窗花因其精美的图案以及其中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而流传。在北方的小年,贴窗花是必不可少的民俗活动,每家每户的窗花寓意着对来年幸福生活的向往。而在南方并没有贴窗花的习俗。

2.吃饺子

北方人爱吃饺子,在小年这一天也不例外,而在南方并没有相关习俗。

3.沐浴理发

“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北方人总是会在小年前后理发沐浴,为新年做好准备;而南方人一般会在除夕前理发沐浴。

4.吃糖瓜,火烧

“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北方小年除了有饺子,糖瓜,火烧也是北方人过小年的独特习俗,在南方是没有的哦。

<<<返回目录

南方与北方小年共有的习俗

掸尘

南北方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小年的前几天,家家打扫房屋,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它汉先民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通过上面南方北方小年的习俗差异,可以看出北方小年更加隆重热闹,南方人小年习俗非常少,甚至很多南方地区都不过小年。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达以及交通的便利,南方人在北方过小年,北方人在南方过小年,已经非常普遍,逐渐的,南方和北方小年习俗差别非常小了。

<<<返回目录

篇2:南北方的小年为什么相差一天

1.贴窗花

窗花因其精美的图案以及其中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而流传。在北方的小年,贴窗花是必不可少的民俗活动,每家每户的窗花寓意着对来年幸福生活的向往。而在南方并没有贴窗花的习俗。

2.吃饺子

北方人爱吃饺子,在小年这一天也不例外,而在南方并没有相关习俗。

3.沐浴理发

“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北方人总是会在小年前后理发沐浴,为新年做好准备;而南方人一般会在除夕前理发沐浴。

4.吃糖瓜,火烧

“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北方小年除了有饺子,糖瓜,火烧也是北方人过小年的独特习俗,在南方是没有的哦。

南方与北方共有的习俗

掸尘

南北方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小年的前几天,家家打扫房屋,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它汉先民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通过上面南方北方小年的习俗差异,可以看出北方小年更加隆重热闹,南方人小年习俗非常少,甚至很多南方地区都不过小年。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达以及交通的便利,南方人在北方过小年,北方人在南方过小年,已经非常普遍,逐渐的,南方和北方小年习俗差别非常小了。

篇3:南北方小年为什么差一天

小年是哪一天

小年夜一般也叫祭灶节,是由农历日期来定的。一般来说,北方的小年是农历腊月二十三,南方的小年是农历腊月二十四。

其实,旧时官家二十三,百姓二十四,过小年是有区别的。这一天送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年三十才回家,民间百无禁忌,就可欢乐迎除夕了。

二十三送灶,二十四迎傩、打尘埃,二十五接玉皇,二十七祭春牛,二十八剪窗花,二十九迎门神,写春联。

小年夜的来历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宋代的范成大在他的《祭灶诗》中说:“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可以说,这首诗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古代中国人民有关祭灶的风俗习惯。当然,这只是民间的传说而已,是不足为信的。

为啥南北的小年会相差一天?

据专家研究,小年源于上古时期人们对火的崇拜,在殷商时期的“五祀”和西周的“七祀”中,“祀灶”都是重要内容。魏晋之后,作为“祀灶”对象的灶神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小年作为节日基本成型。

然而到了清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别。

在中国民间,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北方长期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

南京比较特殊——明代朱棣篡夺皇位后,当时南京的老百姓在永乐元年正月十五举行灯会,心里纷纷怀念朱允炆时代的宽政,场面赛过过年。因此,在南京地区,元宵成了小年。

篇4:为什么南北方小年不是同一天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风俗有很大的差异,由于南北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按照约定俗成以及公历记载,北方地区一般是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另外,一些江浙沪地区还会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则会把正月十五的元宵节称作小年。其实,哪一天过小年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过节氛围,以及亲人共聚一堂时的喜悦。

小年之后有哪些年俗知识点

腊月廿三

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每到这一天,各家各户还要烙些包芝麻糖的烧饼,名曰“祭灶火烧”,或许备灶糖。灶王爷要在这个时刻上天,去向天皇人帝汇报工作。给灶王爷吃了嘴甜甜的,人们期望他“上天言功德,回宫降吉利”。

腊月廿四

掸尘扫房子,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清扫日。家家户户都要清扫环境,清洗各种用具,拆洗被褥窗布,洒扫六闾院子,掸拂污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除旧迎新不行不做哦。

腊月廿六

杀猪割年肉,穷苦人家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干吃到肉。也是办年货的开端。

民间谚语称:“腊月二十六,炖大肉”,说的是这一天首要预备新年的肉食。腊月二十六这一天,各地有“腊月二十六,里外洗一洗”;“腊月二十六,洗净禽畜屋”之说,民间还流传着“腊月二十六割年肉”的说法,也就是说,从这一天起要开端购置年货了。在各地村庄,这一天是大集市日,集市周边各村的大众纷繁前往赶集买年货。

腊月廿七

宰年鸡、赶大集,新年所需物品都在购置之中。

歌谣中有“腊月二十七,杀只鸡”的说法。为啥要在二十七杀鸡呢?这其实仍是获得谐音,“鸡”同“吉”,有吉利、吉利如意的意义。杀好的鸡,不在当天吃,要一向放到岁除才干吃,并且,岁除夜吃的时分也不能吃完,要一向留一点。由于,鸡自身代表了大吉大利,所以节日期间,天天都要在餐桌上见到鸡,这样才算满意。别的,由于老理考究初一不能动刀,所以,这些东西当然也就要提前预备好了。

腊月廿八

歌谣有“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的说法,是说腊月二十八这天无论是发面仍是做馍,总归各家各户是要开端预备主食新年的序幕。

岁除

腊月三十也叫岁除,是指每年阴历腊月的最终一天,它与新年(正月初一)首尾相连。岁除夜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义。北方人新年习气吃饺子,南边新年有吃馄饨的习俗,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祭灶的由来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

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灶君的传说

廿三灶神,也称灶王、灶君、灶王爷、灶公灶母、东厨司命等,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饮食之神。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后来又衍生出许多说法。晋以后则列为督察人间善恶的司命之神。自人类脱离茹毛饮血,发明火食以后,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灶就逐渐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崇拜灶神也就成为诸多拜神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了。故《礼记·祭法》中“王为群姓立七祀”,即有一祀为“灶”,而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

中国古代就有祭祀灶神的。魏晋以后,灶神有了姓名。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引《灶书》称,“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搏颊”。唐李贤注引《杂五行书》又称,“灶神名禅,字子郭,衣黄衣,披发,从灶中出”。灶神初为女神,或称是老妇,或称是美女,说法诸多。大约出于清代的《敬灶全书》则称,灶君姓张,名单,字子郭,当属男神。现在民间供奉的东厨司命定福灶君,是一对老夫妇并坐,或是一男两女并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画像。

中国道教兴盛之后,曾借《经说》之论,将灶神说成是一位女性老母。“管人住宅。十二时辰,善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旦,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后来就发展成了既有灶君爷爷,又有灶君奶奶之说。在不同的地区里,灶君夫妇又由不同的人选来充当,同时伴随着当地流行的民间传说故事。

灶王爷的民间传说:传说灶王爷是玉帝派到每家的监察官,到了腊月二十三便要升天,去向上天的玉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帝听后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所以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人们“送灶”之时,要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较,竹篾扎成的纸马以及喂牲口的草料,为的就是让灶王爷天甜甜嘴,上天说好话,入宫降吉福!

篇5:2022南北方小年为啥不一天

2022南北方小年为啥不一天

传统上的小年是在腊月二十四,因清朝中后期帝王家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祭拜灶王爷,北方地区百姓随之效仿,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后来,随着时间推移,北方地区逐渐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南方地区则多半把腊月二十四定为小年。

大年和小年分别是什么时候

农历腊月是小年及果树歇枝、竹子等生长得慢的年份,小年在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在这天祭灶。小年是大年的前奏。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在中国的春节习俗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一天,通常会通过进行一些沿袭了两千年的习俗,即祭灶和扫年,来宣告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

大年,从腊月最末一天开始,一般认为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为止,亦有未出正月就是年的说法。节日期间主要的传统民俗活动有祭祖,贴门神,放爆竹,给压岁钱,吃年夜饭,送财神等。

大年和小年相差几天

小年一般是腊月二十三,也有的地方是腊月二十四,再过六、七天就是大年三十了。

小年,从字面意思上看有三种解释。一是指农历腊月是二十九天的月份,二是指节日,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在这天祭灶,第三种解释是指果树结果少,竹木生长慢的年份。 作为节日来讲,由于地域风俗的差异,小年在全国各地赋予的含义和习俗也是不同的,比如北方大部分地区称腊月二十三或腊月二十四的祭灶节为小年;江浙沪一带很多地区称正月初五为小年;中国国内也有不少地区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小年,也有地方称冬至为小年。

大年三十也就是常说的除夕夜,除夕夜,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夜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而此时也是让孩子了解传统春节,接受传统教育的最佳时机。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南方新年有吃馄饨的习俗,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大年和小年的区别

小年大年的日期、习俗均不相同

小年是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由于中国人基本食用稻米,熟食一般不易保存,必须随时烹煮。

大年和小年相差几天 大年和小年的区别

大年,从腊月最末一天开始,一般认为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为止,亦有未出正月就是年的说法。节日期间主要的传统民俗活动有祭祖,贴门神,放爆竹,给压岁钱,吃年夜饭,送财神等。

篇6:南北方小年习俗区别

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得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祭灶

小年这天,也是汉族民间祭灶的日子。汉族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四,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祭灶对联

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柳腔戏《张郎休妻》、茂腔戏《火龙记》都是说的灶王爷这段故事。

灶王最初只管火,后来受天帝委派为掌管一家的监护神,被封为一家之主。他权力很大,却连个土地庙大小的庙宇也没有,只有一张画像(木板印制的年画)贴在灶墙上。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或”东厨司命主,南方火帝君“的对联,横批是”一家之主“。

祭灶时要摆上枣和糖瓜等果品,糖瓜是用大麦发酵糖化而成的食品,据说是让灶王吃了嘴甜,也有的说为了欺住他的嘴,叫他上天光说好话不说坏话。焚香祭拜后,将旧灶君像揭下焚化。换上新像,就算送灶王爷上天找王皇大帝汇报去了。

祭灶时还要供上碗面汤(面条),俗话说:”灶王爷本姓张,一年一顿杂面汤。“杂面汤是用白面、豆面、地瓜面混合制成,可见灶王爷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灶王腊月二十三上天,初一五更回来,就算完成汇报任务,带着吉祥保佑一家过平安日子了。

如今,祭灶王的人越来越少了,但过小年吃糖瓜的习俗仍在汉族民间盛行。

腊月二十四日以后,人们开始打扫庭院、居室,清除积垢,置办年货,制作节日食品,一直要忙到除夕。

小年习俗

小年是春节的前奏曲,热闹仅次于年,那么小年有哪些习俗呢?

1.祭灶王

小年夜也叫祭灶日,首当其冲的习俗当然是祭灶王。北京俗曲《门神灶》云:“年年有个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当中摆上二桌供,两边配上两碟糖,黑豆干草一碗水,炉内焚上一股香。当家的过来忙祝贺,祝赞那灶王老爷降吉祥。”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2.扫尘土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做到窗明几净。

3.剪窗花

在小年这天,为过年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等等,都是些预示着吉祥如意的样式,人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加节日的喜庆。

4.贴春联

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

篇7:今天是小年,原来南北方小年有那么多不同!

今天是小年,原来南北方小年有那么多不同!

小年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民间祭灶神的日子。在不同的地方小年的日期不同,习俗也不太一样。下面一起来看看南北方小年的不同之处吧!

首先,最主要的一点是时间的不同。

北方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这一天,而南方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这一天。在时间上,南方的小年比北方的小年晚了一天。

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所以腊月二十四的小年习俗历史是最悠久的。在民间,小年有一种说法是“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其实这都是一种习惯罢了。像在我们北方,也有人是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

其次,是吃的东西不同。

北方人过小年的讲究其实很多,现在来说北方人过小年晚上必须有的一个食品是炸糕,比如西安就有一种名小吃叫做泡泡炸糕,吃起来十分的松脆绵软,小年的时候吃,是步步高,甜蜜蜜的寓意,这点是北方人独有的.一些生活习俗了。

南方人吃的就不一样了,主要是吃年糕,寓意和北方的差不多,但是食品不一样,同时还要喝上一碗汤,一般是丸子汤,表示小年圆圆满满,团团圆圆的意思,这也是南方的一个特点。

中国南北方过小年的传统习俗是不一样的,但是随着祖国大开放的发展,人们思想越来越包容,很多地方的一些习俗已经开始相互融合,所以现在南北方的小年也没有多大的区别了。

篇8:南北方小年的区别介绍

南北方小年的区别

区别一:

北方要吃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品。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小年这一天做年糕是南方很多地区的传统。年糕又称“年年糕”,有“年年高”的寓意。

区别二:

北方小年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

南方小年没有吃火烧的习俗。

区别三:

北方的小年,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而沐浴理发的活动,多集中在小年前后进行。

南方小年没有沐浴理发的习俗,南方是除夕前沐浴理发。

区别四:

在北方,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南方小年没有赶乱婚的习俗。

区别五:

北方小年习俗。北方的每个节日几乎都会有饺子的身影,小年夜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南方小年没有吃饺子的习俗。

区别六:

小年的时候广西武宣、桂平等地区有做米饼的习俗。用糯米粉、花生、芝麻、白糖制成,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历史渊源

小年通常被视为忙年的开始,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近代我国一些地方流传,小年“官三民四船五”,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其实,传统上的小年是在腊月二十四,因清朝中后期帝王家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拜灶王爷,北方地区百姓随之效仿,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祭灶是小年的主要习俗之一,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释名》:“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据我国晋代名人周处所作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记载:“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宋代范成大所作的《祭灶诗》:“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在清朝中期之前,祭灶日一直是腊月二十四。而且至少到乾隆时期,都是腊月二十四祭祀。《清嘉录》卷十二《十二月·念四夜送灶》:“俗呼腊月二十四夜为念四夜,是夜送灶。”《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中说,乾隆一朝,每年腊月二十四晚上,祀灶神于坤宁宫。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上行下效,北方地区百姓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

过小年的传统食物

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米饼

农历腊月廿三,民间俗称“小年”,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粘糕

在山东鲁西地区民间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谣。每年腊月廿三,是家家户户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言好事,不说人间坏事。粘糕用黄米、红枣等为原料,香甜劲道,入口绵软,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

饺子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上供时,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此外,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

糖瓜

糖瓜是古老的汉族传统名点,既是春节年节食品又是祭祀用品(祭灶神)。北京有这么一句歇后语:“灶王爷升天---好话多讲”。过去讲廿三那天要祭灶王,买些用麦芽糖做的祭灶糖如糖瓜、关东糖供着,既有在他升天到玉皇大帝那儿禀报时,请他多多美言之意,又有以糖粘上灶王爷的嘴不让他多说之心。

小年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两个神仙。大神仙叫大年,小神仙叫小年。大年心眼好,爱惜人。每到五谷不长的寒冷季节,大年怕饿坏人,就把天上的白面撒下来让人们吃。小年虽说是大年的亲兄弟,心眼却坏透了。他用邪术把大年撒给人的白面变成雪籽,吃下去不治饿还冻坏肚子。等到把人们病倒了,他再变成巨齿獠牙的猛兽下来吃人。他吃人吃饱了肚皮,就躺下睡觉,一觉能睡三百六十天,醒过来还吃人。人们虽说知道它三百六十天下来一回,可是藏到哪儿也躲不过去。只好烧香磕头,请求大年给作主。

大年正为白面变雪、人烟稀少的事胡猜乱想哩,一听人间祷告,才知道是小年作的恶。他气恨恨地去找小年,小年却满不在乎地说:“你行你的好,我吃我的人,碍你啥事啦?”大年看他不讲理,气得抬手去打他。谁知小年心恶劲大,竟反手把大年打倒在地,还恶狠狠地说:“不念一母同胞,我连你也吃了!”

大年打不赢小年,只得亲自下凡对人们说:“小年生来怕雷怕火,等他再来了,你们用油松干柴烧青竹,围成圈子,点上火,人们坐在中间,它下来就吃不着人啦。”人们记住大年的话,小年下来时,干柴油松烧得青竹“砰啪”乱响,烈火烤人,急得它转圈磨牙没办法,只好空着肚子回去了。他知道这是大年的主意,就去打大年,大年没法,也跳到人们烧的火圈里。小年恨得咬牙切齿地说:“等我练好了火功,把你们吃个孩娃不留!”

日出日落,草青草黄。凶狠的小年三千五百九十九天没睡觉,终于练成了火功,再过一天又要下去糟践人啦。

大年呢,也早已作好了准备。他也是三千五百九十九天没睡觉,整天没明没夜地熬气力,练武艺,再过一天也要下山和小年大战一场,保护人类不受残害。

正好到三千六百天中午,大年小年在半空中迎头碰上。小年知道不除掉大年自己吃不安生、就动手打起来。大年毫不示弱,二人打得黄风滚滚,云雾遮天。这就是后来春天风多雾多的原因。

一气打了三十二天,小年急了,张嘴要吞掉大年。大年急忙举起手心雷,谁知小年纵身一蹿躲到了高处。大年追着他往上打,他就一直往上蹿。这就是二月二打闷雷的原因。

大年又追了七十四天,看手心雷打不住他,就放手不打了。小年却认为哥哥的雷放完了,一翻身冲下来抓大年。大年闪身躲开,抬手从背后拉出一条雪白的长虫。只见那长虫口吐烈火,直冲小年烧去。不等小年躲避,大年又口吐轰天雷。小年闪身躲开,张口喷出一股黑水,虽浇不灭火,湿不了雷,可也保住了他自己。大年追,小年跑,震得天摇地动,大雨倾盆。这就是夏季扯闪打雷下暴雨的由来。

小年打累了,一头扎进海里睡去了,大年急忙放出太阳,催熟五谷,免得因为他和小年打仗叫人们挨饿。

小年一气歇了一百天,抖擞精神又来和大年打仗。大年二话不说,接手就打。这回小年学精了,先施出他练的冷气灭火功夫,一张嘴,阵阵冷风朝大年刮去。大年一哆峻,急忙纵身往高处去。小年也急忙赶上去,撵得大年没处躲藏,就变成一个小石头落到地下。小年找不着大年,气得嗷嗷乱叫,驾着冰冷的狂风乱翻乱找,实在找不着,就下起漫天大雪,要冻死大年。

其实,大年早已躲到了人们藏身的山洞里,人们给他生火烤,热饭吃。大年暖和透了,还要来松脂橡油,把身上抹了一层又一层,准备和小年决一死战。

又是到了三百六十天头上。小年预料大年被冻死了,就大吼一声冲下来要吃人。只见大年一滚,带着满身大火蹿到半空。等小年刚下到树梢上时,大年一头钻进小年嘴里,顺喉咙下到肚里,放火烧起来。疼得小年手扳树枝,两脚乱蹬。不一会儿,小年手一松,身子横到了树杈上。只见他的身子上热气腾腾,烧得只剩下了一张皮。

大年和小年都死了,人们齐刷刷地跪在当院,哭着给大年磕头,并把装着大年身子的小年尸体永远挂在树上。往后,人们每隔三百六十天就在院里的树下给大年烧香,说大年是火神,有香火就有神通。能保枯世代平安。

后来。朝里的能人推出三百六十天是春夏秋冬四季一循环。这一循环起个啥名哩?大家都说。大年为咱舍了命,咱永远也不能忘了这个大恩大德。够一个循环,就算过一年吧。人们还根据大年烧小年的办法,仿着小年剩下的那个空壳壳,做了一个又一个灯笼。每年过节就挂在树上,驱魔镇邪。

篇9:南北方小年习俗文化区别

目录

南北方小年习俗文化区别

小年祭灶是什么意思

小年是什么日子

不同地区过小年的习俗

灶神简介

南北方小年习俗文化区别

南方小年吃什么

1、年糕

小年,一般北方讲究包饺子,而南方更习惯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取吉祥如意的好兆头。每年小年,在南方都是家家户户蒸年糕吃年糕的日子,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言好事,不说人间坏事。另外,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赶制椰糕用来食用并祈福,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

2、米饼

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做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3、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4、杀年猪

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的兰洞、西岭的新河、观音的水滨山寨等地,都有杀猪过春节的习俗。过了小年夜,那杀年猪的热闹戏就算开台了。挑选出最好的肉,或炒或炖,精心烹饪,再满满斟上一杯酒,邀请亲朋好友共享年猪宰杀后的第一顿鲜肉——庖汤。

5、汤圆

南方人冬至、小年、新年、元宵节都要吃汤圆,而且品种齐全,花样繁多。

6、荸荠

老福州祭灶,甘蔗和荸荠是必不可少的,有“甜甜蜜蜜”的含义。荸荠,则是为了取其福州方言的谐音,寓意“好运从年头一直延续到年尾”。

7、廿四团

“廿四夜吃团子”是江南许多地方的风俗,寓意着一家团团圆圆、幸福美满。在苏州,每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做团子、送团子、吃团子是必备的一道年味。

苏州人祭灶中最重要的祭品便是团子,过去叫做“廿四团”。“廿四团”用糯米粉制作,馅儿有鲜肉、豆沙、萝卜丝等多种。蒸制好的团子上都要点印子,有圆的、方的、花瓣形的,用以区别不同的馅儿。

8、甘蔗

小年这天的甘蔗特别好卖。甘蔗因为“节节高”的美好寓意,是祭灶的必备。甘蔗是灶王爷登天的梯子,一节一节向上攀登,而甘蔗带尾梢有一种无止境的意思。

9、灶糖

灶王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售期最短,只有过小年前后才上市的糖果。用这种糖祭灶,意在用灶糖粘性,粘住灶神的嘴巴,使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北方小年吃什么

1、饺子

北方腊月二十三的晚上一般要吃饺子,因为这天要送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人们煮好饺子端端正正摆在供台上,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2、粘糕

山东部分地区每年腊月二十三都要蒸粘糕、吃粘糕。粘糕是用黄米、红枣等做成的一种甜味糕点,意在粘住灶王爷的嘴,使其向玉帝汇报工作时只讲好事。

3、麻糖

晋西北地区小年夜要吃麻糖。山西大同的麻糖是用优质小米熬成“饧”,再加入磨好的小米面搅拌均匀,通过特殊工艺发酵和固化处理,做成各种形状的糖块,有玉骨麻糖、擦酥麻糖、夹馅麻糖、瓜蛋糖、板子糖等。不管是哪种麻糖,都是为了粘住灶王爷的嘴,以免他把人间美味奢华的事报告给上天。

4、关东糖

关东糖,又叫灶王糖,一年之中只有小年前后才能吃到。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风味特殊的糖制品。关东糖又香又酥,粘性大,主要是祭灶用。祭灶时,要把关东糖用火烤融化涂在灶王爷嘴上,这样他到玉帝那里就不能讲坏话了。

5、糖瓜

“二十三,糖瓜粘”,这首民谣很多人应该都听过。糖瓜跟关东糖的做法相似,只是关东糖是长条型的,拉成扁圆型就是糖瓜,吃起来香酥脆甜,粘性很大。

6、炒玉米

小年祭灶是晚上几点:天黑之后

祭灶多在晚上进行,天黑之后便可以开始。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又称为小年。民谚曰:“二十三,祭灶关。”旧俗农历腊月二十三为祭祀灶神的日子。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返回目录

小年祭灶是什么意思

祭灶节这一天,实际是各家欢送灶神上天的节日。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返回目录

小年是什么日子

北方大部分地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南方大部分地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但在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称作小岁的习俗,到了宋代才提出真正意义上的小年,时间定在腊月二十四。清代乾隆之后,民间也仿效皇家习惯在腊月二十三祭灶。从此,就形成了小年在腊月二十三和二十四并存的局面。

晋东南地区腊月二十三有吃炒玉米的习俗。人们用麦芽糖把炒玉米粘起来冰冻成一块一块的,口感脆甜香酥。

7、面花

山东半岛的人们在腊月二十三这天家家户户都忙着蒸枣花馍、团圆饼、寿桃等面食,蒸出来的这些面食又叫面花。

8、火烧

河南漯河、平顶山一带小年夜这天不吃饺子,而是家家户户自己做火烧吃。火烧又叫烧饼,与小年几乎划等号,当地人讲没有火烧的小年算不上完整的小年。

返回目录

不同地区过小年的习俗

陕西特色过年习俗:打醋炭

陕西历史悠久,过年的习俗,“打醋炭”是其中一种,就是在铁勺上放一块烧红的煤炭,再浇上醋。“打醋炭”意为驱邪。保佑来年顺利平安。

“打醋碳”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相传代天封神的姜子牙,封神时忘了自已,只好做醋炭神,但诸神敬畏,在未打醋炭前皆站立。打了醋炭后姜子牙光临,诸神才敢落座受供奉。

广西过年习俗:舞鸡舞春牛

过年期间,在广西有一种特别的方式来庆祝过年,那就是舞鸡舞春牛。大年初一,由舞鸡的青年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门鸡,打着锣去各家各户贺年,他们载歌载舞喜庆的喜悦无法用语言表达!

内蒙过年习俗:吃“手把肉”除旧岁

蒙古族人喜食羊肉,春节更是把羊肉发挥到极致。除夕吃“手把肉”是蒙古民族传统习俗,以示合家团圆。年夜饭时,把煮好的整羊摆到案头,羊头放在整羊上面,羊头面朝年纪最长、辈分最高的长者。

灶神简介

灶神又称灶王爷,灶君,灶君司命,灶神星君,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位尊神为“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因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灶神是汉族民间最富代表性,最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流行神,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返回目录

南北方的小年为什么相差一天

南北方小年祝福语问候短信

南北方的冬天散文

小年有什么习俗

北方小年有哪些习俗

小年问候语

小年日记

小年段子

经典小年贺词

小年 文案

南北方的小年为什么相差一天_南北方的小年有什么区别(通用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南北方的小年为什么相差一天_南北方的小年有什么区别,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