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的成语典故精选

时间:2024-07-05 03:35:49 作者:倚天屠龙人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倚天屠龙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东晋的成语典故精选,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东晋的成语典故精选,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东晋成语典故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是王羲之七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献之七岁开始学习书法,王羲之曾经偷偷地从背后夺他手里的笔,竟然夺不下来,不由得叹道:“这孩子以后会有大出息。”《世说新语•方正》:王献之只有几岁的时候,曾经观看众门客赌博,看见分出胜负,就说:“南风不竞。”意思是坐在南边的要输。门客轻视他是小孩,就说:“这位小官人虽然不全懂,却也懂一点,好比从管子里看豹,有时也能看见一个斑纹。”王献之感到受了欺负,瞪着眼睛说:“我远的愧对荀奉倩,近的愧对刘真长。”随即拂衣而去。荀粲,字奉倩,刘惔,字真长,两人都严于择交,不畜门客,即使有门客,亦不与门客交洽。小献之自愧观看门客赌博,且轻易发言,故有此语。参见《晋书•王献之传》、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 成语“管中窥豹”,从管子里看豹。比喻看到的不是全部或整体。有时同“可见一斑”连用,比喻从观察到的一部分,可以推测全貌。原文是“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篇2:东晋成语典故

? 韩伯,字康伯,殷浩的外甥。韩伯很小的时候,家中贫穷,直到大寒季节,母亲才为他做棉袄。母亲让他拿着烫斗,说:“先穿棉袄,过几天帮你做棉裤。”韩伯说:“棉裤就不要做了。”母亲问其故,韩伯答道:“火在烫斗中,而柄尚热,今穿棉袄,下身亦当暖。”母亲觉得这孩子不同寻常。《世说新语•文学》:殷浩很喜欢外甥韩康伯。殷浩流放到信阳的时候,康伯送舅舅到流放地,整年以后才回京城。康伯与人侃侃而语,殷浩不以为然,说:“康伯还没有学到我牙缝里的一点聪明。”两年后,殷浩死于流放之地。参见《晋书•韩伯传》。? 成语“拾人牙慧”,比喻袭取、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原文是“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篇3:东晋成语典故

殷浩,字深源,年轻时与桓温齐名,但相互不服气。桓温自从灭蜀之后,声威大震,朝廷为此担忧,因此重用殷浩与桓温抗衡。永和九年,殷浩以中军将军北伐前秦,因部属叛变而大败。十年,桓温趁机上疏指责殷浩,朝廷不得已废其为庶人。从此,朝廷大权悉归桓温。《世说新语•黜免》:中军将军殷浩被免官,住在信安,一天到晚在半空中虚写字形。扬州吏民沿着他的笔顺跟着他写,暗中察看,总是在写“咄咄怪事”四个字。参见《晋书•殷浩传》。? 成语“咄咄怪事”,形容使人惊讶的怪事。原文是:“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篇4:东晋成语典故

晋穆帝去世,堂兄晋哀帝继位。大将军桓温北伐告捷,占领洛阳,上疏请求迁都洛阳。朝廷虽然不愿意,但无人敢说,只有著作郎孙绰上表反对。孙绰(314~371),字兴公,当代名士,曾参加王羲之召集的兰亭聚会。《世说新语•言语》:孙绰作《遂初赋》,在畎川筑室居住,自称已经深明安分守己之道。书房前种一棵松树,他经常亲自培土灌溉。孙绰有邻居高柔,字世远,孙绰的兄长孙统曾为他的文集作序。高世远对孙绰说:“小松树不是不茂盛可爱,只是永远不能做栋梁啊。”孙绰回答说:“枫树、柳树虽然粗得合抱,又能派什么用场呢?”成语“楚楚可怜”,原形容幼松整齐、纤细可爱。后多形容女子娇丽柔弱之态。原文是:“松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永无栋梁用耳。”楚楚:植物茂盛的样子。

东晋的成语的典故精选

成语典故大全

成语典故

一鸣惊人成语典故

八仙过海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坚壁清野

春秋战国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精选400字

短篇的成语的典故

成语典故:乘兴而来

东晋的成语典故精选(精选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东晋的成语典故精选,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