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月亮优美散文

时间:2024-07-13 03:33:37 作者:明月几时有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明月几时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腊月的月亮优美散文,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腊月的月亮优美散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腊月的月亮优美散文

腊月的月亮优美散文

时光不觉迈进腊月的门槛了,天上已升起了一轮明月,她的清辉已洒遍了无垠的大地。欣赏着身边无处不在的银光,我走在星火点点的街上,任凭呼呼的西北风吹进衣领,却浑然没有冷的感觉,只是感到月亮似乎已是格外明亮的一轮,充盈天地间的银色光辉是这样得惹人怜惜,我不禁捧一把畅快地嗅入胸中了,竟是那般沁入肺腑的凉爽!我曾欣赏过八月中秋的明月,那清澈的银辉中也飘着游子的忧思;也曾漫步在三月的银色世界里,空气中弥漫着的七色的清香;而六月的月夜,是专给蝉蛙歌唱的一轮。现在腊月的月亮,似乎比他们更明更亮,不仅仅因为地上、屋顶上、清瘦的树枝上那一层层雪花的映衬,还有人们那已日渐期盼着的新年的心了。腊月来了,腊月的月亮日渐丰满圆润了,又日渐藏起了那清丽的`面庞,因为她知道,穿着红装的新年已快妆扮起来了,就要出场了。

仰望着腊月的明月,想象着太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那时诗仙该是一种何等的洒脱啊!此时忽然想起了那句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该是远方游子的心情了,也同样是远方牵挂儿女的父母的思念了,此时月色融融中该有多少人举头之时顿生思乡之情啊!也许就在驶向家乡的列车上,也许就在飘洋过海而来的渡轮上,他们看着腊月银辉的渐渐隐去,便知道离早已计划中的归期一天天地近了。而腊月的那弯明月,不就是一页页父母和他的孩子们共同揭去的腊月里的日历吗?

踩着脚下咯吱咯吱的雪地,仰望着把银光慷慨地馈赠给大地的腊月的明月,我也禁不住想起了远方的母亲,想起了儿时母亲在腊月的月光下不停忙碌的身影,似乎又看到了炉灶里正蒸着年糕的红红的火苗,看到了母亲腊月里伴着月亮为他的儿子缝制新衣的喜悦,也似乎又看到了已逝的父亲从集市上买回的鞭炮。想着想着,耳边好像已闻到了年糕的香甜,而且好像听到鞭炮声已是越来越近了。

篇2:腊月优美散文

腊月优美散文

再忙,你也不会忘记腊月,就算你记不起,自有人在你的耳畔给你一个不经意的提醒,———又到腊月了!即便后面的不再说了,想来你也会猜出一半,———又到“天增岁月人增寿”的时候了。

腊月在向纵深处走去,此刻的我依旧是形只影单,这会让我不由自主地对儿时的腊月生出几分怀想,那实在是红红火火、忙忙碌碌的景象。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所见的家确有与众不同之处,父亲是一个很有名气的手艺人,如果将他三五个徒弟算在内,咱家上下有十来口,地道的一个大家庭。

那时,当我做完一个学期最后的一份试卷,父亲便将一个账本交给了我,要我去收账。收回了工钱好过年,买酒买菜,杀猪宰羊,打豆腐熬糖,各有各的行。收工账这活绝对算不上好玩的事,面对着一张张无助的脸,我总会心软得不将嘴皮子磨到底,于是,总有大量的收不起来的账,我那时隐隐约约地感到,没钱的人家太多了。

不收账有不收账的事,母亲说,推磨去。磨黄豆、磨米,一推起来就是三五天。幸好有弟弟这个搭档。我那时在心中不断地抱怨着,咱家的事情就是多,一个腊月忙下来,人已是累的筋疲力尽。我甚至在生母亲的气,认为母亲在变着法儿折磨幼小的我们。

不过,高兴的`事也不少。到豆浆倒入锅中煮成豆脑的时候,母亲将装有红糖白糖的瓶子搬了出来,我们立刻欢呼起来,各人找来一只碗,拿起小勺子舀起豆脑,添上白糖,便成了绝好的美味。如果没有一连多日的劳碌,又怎么会享受这等美味呢。

熬糖是另一种乐趣,小叔叔有这一手绝活。当糖熬出了一些颜色的时候,小叔叔拿起筷子,捞起糖溜子给我们吃,有点酸有点甜。

母亲的腊月多半是从锅台边过来的。山地里的红薯成熟后,母亲将红薯的皮给一一削去,在锅里煮成糊状,冷却后便变成绿豆一样的颜色,切成片晾干,最后一道工序是放在锅里炒。这东西有一个名,叫做红薯角。炒熟了的红薯角是暗红的颜色,吃起来跟咬蚕豆一样的脆脆地响着,甜甜的。这实在是一种乡土味极浓的特产。

最幸福的时光莫过于裁缝到我家,一呆就是多天。这可是我们早也盼晚也盼的事。新衣服穿上身,腊月也便完了。

篇3:小镇腊月优美散文

小镇腊月优美散文

坐在腊月的门槛上,想起了儿时过年的时光。进入腊月,小镇的年味一天天浓厚起来。家家户户忙着蒸糕、蒸馒头,屋檐上挂满了鱼肉、鸡鸭、香肠。在大街上行走,你总会与快乐的喜气和祥和的人气撞个满怀。

镇东王家的碓臼,日夜不停地舂着糕粉和汤圆粉。那咚咚的响声似迎春的锣鼓,震得人心旌摇荡。碓臼就是在地上安一个石臼,然后在架空的枕木一端安装一个丁字头木杵。利用杠杆原理,人们站在枕木另一端一踩一松,包着铁器的木杵头把石臼里的'糯米砸成粉末。踩木杵是力气活,男人们没踩几下就汗流浃背。女人们蹲在石臼旁,用箩筛筛出细软的米粉。那时没有电磨,要想把糯米碾成粉就靠这种原始的工具。因为小镇上只有两三户人家有碓臼,人们往往要排着队等。现在这种原始的工具早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只有在农家乐的游园里还能见到它的踪影。

镇西孙家的馒头店里,热腾腾的蒸气和着馒头的香味涌出大门,在寒风中飘散开来。男主人围着白围裙,端起刚出笼的馒头倒在门前的柴帘上,然后又把刚做的馒头坯装进笼里放上锅蒸,看一眼旁边的小闹钟算好出笼时间。女主人一边忙着擀面做馒头坯,一边和等着加工馒头的人打招呼。

镇南的喻裁缝家里,挂满了已经做好的各式服装。喻裁缝把软尺吊在脖子上,用粉饼在布料上划好裁线,一把大剪刀咔嚓作响。这时一对年轻男女拿看一个大大的包裹走了进来,喻裁缝一看便知道是来做嫁衣的。他接过包裹放到台板上问,订的什么日子?姑娘低着头不吭声,小伙子红着脸说,腊月二十六。喻裁缝埋怨道,怎么不早点来做,我现在是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没有。

镇北的张鞋匠忙得连老花镜都没空扶,只能任由它从鼻尖上滑到了地上,来定做鞋子的大婶帮他拾起来戴上。大婶问多久能拿到鞋子,张鞋匠说除夕吧。大婶说太迟了,张鞋匠说不迟不迟,我现在做好给你也是大年初一穿。大婶笑着说,倒也是。

街口围着一群等着炸炒米的孩子,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拎着一只口袋,有的装着大米,有的装着蚕豆,有的装着玉米,小手里还捏着一包炸炒米用的糖精。炸炒米的师傅满脸都是黑色的煤灰,很像戏台上的包公。他一手摇着炒米机,一手往小火炉里加煤。在孩子们叽叽喳喳的说笑声中,他把麻袋改制的加长口袋套在炒米机头上。孩子们顿时鸦雀无声,捂着耳朵快速闪开。只听轰的一声响,雪白的炒米将麻袋撑开,孩子们赶紧围拢上来,抓起一把炒米就往嘴里塞。

小镇的车站里熙来攘往,人们带着久别的思念翘首以盼回家过年的亲人。当一辆长途班车停靠站台时,大家蜂涌而上。一对年轻的夫妇抱着孩子走下汽车,小家伙眼尖,高叫一声“爷爷、奶奶”,挣脱开父亲的怀抱奔向站在寒风中等候的老人。头发花白的奶奶抱起虎头虎脑的孙子亲了又亲,哽噎着连声说,宝贝,想死爷爷奶奶了……

小镇的腊月是一条河,流淌着不尽的亲情和温馨。小镇的腊月是一首歌,演绎着古老的年俗与文明。

篇4:腊月香菜优美散文

腊月香菜优美散文

香菜不是芫荽,而是家乡的一种腌制咸菜。

在故乡,冬天的田野上,一畦一畦的菜地,放眼望去,棵棵翠绿肥壮的大青菜,好似胖乎乎的娃娃,端坐其中,煞是可爱。

小雪大雪,几经霜降后,正到了制作香菜的好时节。清代饮食专著《醒园录》的下卷中,就记载了香菜的制作方法。洗、切、晒、腌、藏,每道工序都是十分细致的活儿。

阳光暖和的早晨,下地去割几捆茎长叶短的高秆青菜,蹲在门前小溪旁,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掰下来,放进哗哗流淌的溪水中漂洗干净。随后,将满满一篮子白生生的菜叶,一片一片地吊挂到院中搭架的竹竿上,沥水到晌午。晒至半干,有些韧劲时,再从屋里抬出大大的竹匾簸箕,垫上砧板,拿起菜刀,把嫩嫩的菜帮和菜叶,切成一寸多长,两三分宽的小条子。细细的菜丝,青白相间,水灵透了。

接着,挑个暖阳高照的好天气,晒上两三天。等菜收了水,色也变了,这时收起晒蔫了的菜丝倒入大木盆里,反复地揉呀搓呀,直到揉出菜汁,再散上精盐、白糖、茴香粉、辣椒粉、生姜末、大蒜泥,轻揉几下摊开;然后撒上炒熟的芝麻与碾碎的.花生仁,浇些炼熟的菜籽油,轻柔的搅拌均匀。此时的香菜已经油光滑亮,香气浓郁了。但不能心急,还需要藏入瓦坛中,密封坛口,让作料的味道浸透香菜。

等上十天半个月就可以食用了。打开菜坛盖,一股浓烈的香气扑面而来。拣些放到金边白瓷的小碟里,橙黄油亮的,忍不住要撂几根丢进嘴里,细细地咀嚼,鲜嫩脆辣,十分爽口。

犹记儿时,整个冬天的早晨,家里一直都就着香菜,吃红薯稀饭。那味道,又辣又甜,非常开胃。童年,乡村的孩子大多是没有什么零食可吃的。寒冬腊月里,香菜便成了最好的搭嘴闲食。依然记得那时候,每天上学前,我总要偷偷地溜进厨房,从菜坛里抓一小把香菜,用纸包好,塞入口袋,带到学校与同桌交换着品尝。那独具特色的乡土风味,至今令我难以忘怀。

而今,生活在城市,偶尔也会跑到附近的超市,买点香菜,解解馋,可总觉得,没有老家里腌制的地道好吃。或许缺少了一种叫“故乡”的作料吧!

篇5:品味腊月优美散文

品味腊月优美散文

走进腊月,人流和物流把城乡渲染得格外繁华;灯笼和年画把日子烘托得分外红火。走进腊月,矗立在人们眼前的是四个喜庆吉祥的大字:辞旧迎新!

腊月间路上的行人陡然多了起来,人们手上提着、肩上扛着、车上载着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年货。小伙们西装革履,姑娘儿衣着靓丽,一拨拨地去赶年集,口袋里有的是票子,挑来比去地置办年货,即要时尚的,又讲实惠的。腊月是孩子们一年中最快乐的日子,卸下了沉甸甸的`书包,他们尽兴地在寒冬里追逐玩耍,点燃了爆竹焰火,更把年催促得越来越近,年味也愈来愈浓了。大街小巷,道旁路边,精明的商家铺开了临时货摊,摆满了春联、年画和各式日用百货,供南来北往的行人挑选。

腊月过半,更多的亲情、乡情在发酵,距离布满了相思。年迈的母亲遥对着巷头左顾右盼,扳着手指头数日子,盼望着与儿孙们团聚,电话铃也比平时响得更勤更甜更让人心动;淳朴的村民们,把每一个归来的游子都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他们对每一在外闯荡的游子,都给予真诚的祈祷和祝福:“不管是满载而归,还是行囊空空,能平安回家比什么都好”。亲人从千里之外赶回家来,把酒问寒暖,举家庆团圆,图的就是那种气氛,那种年味,那种千年不变的家的情结。

腊月天天是黄道吉日,天天有人家迎亲嫁娶办喜事,空气中弥漫着年气儿、喜气儿、唢呐声、鞭炮声。那房檐下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那窗户上张贴的大红双喜,那门堂上书写的大红春联,那迎亲的车队都是披红挂彩,让腊月不是春光胜似春光。

腊月,是一个被爆竹、春联和年火烤红了的月份。春的播种、夏的耕耘、秋的丰硕、冬的收藏一起酿成了腊月这坛醇香撩人的美酒。品味腊月,就如同品味这坛美酒一样,需要大口大口地豪饮,慢慢地来细品:腊月的城市最靓丽,腊月的乡村最迷人,腊月里的日子最红火,腊月里的笑容最难舍……

篇6:月亮优美散文

月亮优美散文

月亮是黑夜的一面小镜子。

黑夜把它举到山顶采摘阳光,把黑夜照亮。如果没有月亮这盏灯,黑夜将会像坟墓一样死寂。

月亮是孩子眼中的童话世界。

小时候,每当有月亮的夜晚,就会显得十分兴奋。有一天,突然发现,我走月亮也走,我停月亮也停。后来全天下的孩子都发现了这个秘密。每当争执不下玩不到一块的时候,都会恶狠狠地说上一句:我把月亮给你带走。于是,各奔东西,每个人的头顶都有一轮同样的月亮,而眼前却失去了刚才的`玩伴。一路上,有月亮陪伴着回家。待自己进入了梦乡,而自己的月亮却守候在自家的房顶上,像一朵花开在自家的房顶上。

月亮是恋人眼中的爱情。

世界上只有水能把月亮请到地上。一个人静静地待在河边等着心上的人,看着月亮静静地沉在水里,于是,就学会了静静地爱恋。天地间,只有清净的水和圣洁的月亮才能缔造唯美的爱情。

月亮是一眼诗歌的喷泉。

月亮悬在高空,是现实也是梦想,就像远方的海岸是现实也是梦想。现实与梦想的交织诞生了诗。古今中外,那么多有关月亮的诗像月光一样经天纬地,从而成为天地的对话,成为天地间往来的精神。

月亮是全人类的乡愁。

当你身在异乡的时候,月亮一直寄托着你对故乡的思念与眷恋。你不敢轻易抬头看月亮,看一眼,你的一颗眼泪就会泼洒在天上,成为一轮湿漉漉的月亮。即使你晚上呆在自家的院子里,看一眼月亮,你就会找到自己的精神故乡――它是月亮。这样,你会把在尘世的存在当作一种无休止的流浪。

月亮是上帝对人类的精神慰藉。

在夜晚,月亮为所有在白天不停奔波的人进行精神或肉体的疗伤。我们每个人都在月光搭建的温馨帐篷里生息,一次次还原成最真实的自己。站在月亮下,你手里捧起的是自己的月亮,你心上栖息着自己的月亮。在晚上,月亮是人放在天上的心脏。

古文人云:贫穷且听着风声。今文人说:捧着月亮表达心中的爱情。我想,无论对月亮有着怎样的看法,那看法一定是美的,那看法一定像月光对人间的回望。

篇7:腊月的雪优美散文

腊月的雪优美散文

今年的冬天令人难忘,令人回忆,令人沉迷,令人扑朔迷离。腊月以前,无雪少雨,风柔气清,实乃天暖好个冬!没想到进入腊月以后,风云突变,大半个中国雪雨连绵。自腊月初四至今已半月有余,仅中原大地就连续下了三场大雪,而且下得豪迈,下得气派,下得疯狂,下得壮观,至今没有消停的意思,叫人摸不着“北”。

其实,尽管雪下得多了,引起人们的.厌烦,而我对今年腊月的雪却别有感慨,充满了逸情别致。那纷纷扬扬的大雪铺天盖地,那楼宇房舍、林木草莽银壮素裹,充满了诗情画意。一位文友曹君对雪情有独钟,在一次小酌中放言:“待到雪压冬云之时,我请诸君豪饮。”有友问,若不下雪呢?该文友答:“无雪不饮。”岂奈天公有意,不几日,一场大雪铺天而降,有友迅即打来电话:“下雪了,曹君该兑现诺言了。”于是,我等几个人便如约来到一酒楼雅轩,隔窗望雪,诗酒相伴,雅兴甚酣。

酒毕,我们一行乘兴赴睢阳南湖赏雪观景。车到南湖拱阳桥下,诸君款步来到岸边,兴致勃勃。眺望碧柳琼枝、楼台玉影,顿时诗意勃发,妙语横生。有友禁不住豪情萦怀,对天长叹:“呜呼,天赐南湖之美景也!”值此良辰美景,诸人纷纷踏入皑皑白雪之中,背对雄浑苍劲的拱阳城楼,合影留念。实乃“诗朋赏雪雅兴高,银装素裹竞妖娆。玉镜化作丹青手,我等醉当琼中娇”。曹君对雪中南湖更是情犹未尽,回来后即赋诗一首:“一片雪花覆古高,千顷碧水听睢阳。莫道昔日鼓角震,今人脚步尤铿锵。”另一文友李君情致甚高,本想踏雪寻梅,无奈遍踏南湖雪,不见胭脂点,只能遗憾而归。

雪,洁白无瑕,晶莹剔透,不仅是吉祥美好的象征,而且还给人留下无限遐想和沉思。那雪的自然与空灵,洒脱与飘逸,无不给文人们带来抒发情怀的意想空间。腊月初四的第一场雪后,一文友即发短信给诸诗友:“飘飘洒洒不厌多,尽掩人间丑与恶。纵然日出有化时,污浊岂奈洁白何。”而另一文友对雪却是有一番感慨,充满了禅意,其和诗曰:“飘飘悠悠辞天阙,尽掩人间城与郭。有为无处无还有,从来青史似白雪。”读来意味深长,令人回味。

“腊月凝绨三十日,缤纷密雪一复一。”今年腊月的雪下得壮观、有韵致,也下得持久,下得疯狂,造成交通不便,灾害连连……尽管这样,我仍然赞美雪的壮美、纯洁、洒脱和从容。这如同人生,生命的美丽在于生命的真实,雪花如同人的生命一样无处不在展示着自己的美丽,岂能因雪一时的疯狂而哀叹!

腊月的雪,给大地留下洁白一片,也给人们留下美好的企盼。我对雪情愫依然,遂赋诗记之:“漫天飞雪舞来迟,遍地银装处处诗。玉树琼枝胭脂点,赏月恰在正当时。”

篇8:腊月菜香优美散文

腊月菜香优美散文

在故乡,每至隆冬腊月,田野上,一畦一畦的菜地,放眼望去,棵棵翠绿肥壮的大青菜,好似胖乎乎的娃娃,端坐地中,煞是可爱。

小寒大寒,几经霜降,便到了腌菜的好时节。阳光暖和的早晨,下地去割几捆茎长叶短的高秆青菜,蹲在门前小溪旁,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掰下来,放进哗哗流淌的溪水中漂洗干净。随后,将满满一篮子白生生的菜叶,一片一片地吊挂到院中搭架的竹竿上。沥水到晌午,晒至半干,有些韧劲时,再从屋里抬出大大的竹匾簸箕,垫上砧板,拿起菜刀,把嫩嫩的菜帮和菜叶,切成一寸多长、两三分宽的小条子。细细的菜丝,青白相间,水灵透了。

接着,挑个暖阳高照的好天气,晒上两三天。等菜收了水,色也变了,这时收起晒蔫了的菜丝倒入大木盆里,反复地揉呀搓呀,直到揉出菜汁,再撒上精盐、白糖、茴香粉、辣椒粉、生姜末、大蒜泥,轻揉几下摊开;然后撒上炒熟的芝麻与碾碎的花生仁,浇些炼熟的菜籽油,轻柔地搅拌均匀。此时的'香菜已经油光滑亮,香气浓郁了。但不能心急,还需要藏入瓦坛中,密封坛口,让作料的味道浸透香菜。

等上十天半个月就可以食用了。打开菜坛盖,一股浓烈的香气扑面而来。拣些放到金边白瓷的小碟里,橙黄油亮的,忍不住要撂几根丢进嘴里,细细地咀嚼,鲜嫩脆辣,十分爽口。

犹记儿时,整个腊月的早晨,家里一直都就着腌菜,吃红薯稀饭。那味道,又辣又甜,非常开胃。童年,乡村的孩子大多是没有什么零食可吃的。寒冬腊月里,腌菜便成了最好的搭嘴闲食。那独具特色的乡土风味,至今令我难以忘怀。生活在城市,偶尔也会跑到附近的超市,买点腌菜,解解馋,可总觉得,没有老家腌制的地道好吃。或许缺少了一种叫“故乡”的作料吧!

而今,又到腊月菜味飘香,想起故乡的腌菜,我便垂涎三尺。

篇9:绣月亮优美散文

绣月亮优美散文

月亮是姑娘的情,月亮是山乡的画。皎洁的月亮从东山上慢慢升起,照亮了秀美的山乡。月色如水一样地流来,流淌出山乡里清悠悠的歌谣;月光像春风般地吹来,吹动着山乡里亮汪汪的景象。

当温情的月光从门外悄悄涌入,姑娘盛情地推开窗棂迎候月光,庆幸那迷人月光携来湿润的春风,吹绿了山乡辽阔的原野,滋润了家乡希望的田畴。

兴致的种子正在静静地发芽,鹅黄的嫩芽在月光下变幻成了青绿,只等待蟋蟀唱鸣的夜晚从月色中消退,新绿茂密的.山乡景致,将会使姑娘感到春天正呼唤着鲜花盛开,正召唤着歌声荡漾。

正是那轻柔的月色浸湿了山乡的春天,如水的柔情也浸湿了姑娘的心愿。巧手一双从亮丽的星空中摘下那一轮皎洁,用温馨的月色点亮了爱情的灯光,悉心在手中的月亮上绣上绚丽的花朵,一针一线绽开美丽的花蕾。

花艳情深深,蝶舞意绵绵。明亮的灯光映照着姑娘绣出的“红花迎彩蝶”,长长的彩线牵动着姑娘的青春畅想,细密的针脚藏不住姑娘对爱情的憧憬和美好的向往。飞针走线,圆圆的月亮照亮了姑娘美好的心愿;走线飞针,甜甜的歌声趁着月色飞向了远方。

千针又万线,线长情更长;月圆花正红,花艳月更娇。清纯的姑娘想把那明媚的月亮高高挂在树梢上,惊醒那一树对歌的喜鹊,好让那吉祥的鸟儿飞来登枝筑巢,比翼双飞在美丽的山乡;想把那温馨的月色洒落成一滩跌宕蛙声,和着那悠扬的山歌,迎接遍地稻花飘香的兴旺时光……

篇10:月亮花优美散文

月亮花优美散文

寒冷的季节,我穿过都市夜空炫目的霓虹,独自走进十九世纪一个冰冽的爱情故事。影片《安娜·卡列尼娜》里,那支燃烧着、摇曳着,然后熄灭的蜡烛,也曾点亮过托尔斯泰的文学人生。

多年以前,我就为那明灭着幽昧亮光的文字所吸引。烛光摇曳着,那是安娜行走在她惊心动魄的生活里,用黑色裙裾带起的风。细细地品味那样的情感———苦涩的甜蜜和甜蜜的苦涩,直至流下眼泪。

远方的爱情,总是那样百转千回、令人唏嘘。虽然经由众人的传说,我仍然相信,作家坚守的,是人类亘古不变的真情。而那生命背后,令人心痛的诗意,总是隐约凸现在早已微微泛黄的时光里。

永远记得《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一段文字:“你,与我素昧平生的你啊,我要向你倾诉我整个的一生。我的一生,是从我认识你的那一天开始的。我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而你却对我一无所知……”

茨威格总是善于用弗洛伊德心理学的钥匙,开启人类心灵的隐秘。这样天籁的痴情倾诉,仿佛以最大的悲悯,为正在沉沦的世界作无济于事的祈祷。

深情如斯,幽怨如斯,不禁又让我想起了张爱玲笔下的虞姬:“……领略窗外的`月色、花香和窗内的寂寞……她不再反射他照在她身上的光辉,她成了一轮被蚀的明月,阴暗、忧愁、郁结、发狂……”

然而,情感波涛的跌宕起伏中,对爱的信仰始终没有改变。于是和托尔斯泰、茨威格一起,他们仅仅以一只白烛、一只空的花瓶和一轮被蚀的明月,就引领我们历遍了人类情感世界的心灵牧场。

终于,我不得不转过头来审视摩登时代的爱情:华美艳丽,不可方物,但却往往因最初的快捷速成而显得不堪一击。

几十分钟的缤纷节目,原本互不相识的俊男倩女便有可能一见钟情、速配成功。电视、网络、杂志,甚至声讯、短信,爱情铺天盖地,仿佛唾手可得。耳畔是喋喋不休的话语,却少了灵魂深处的共鸣;眼前是大同小异的情节,却缺了休戚与共的风雨。没有现实中的朝夕相处和患难与共作为滋养的情感,它注定会在此后琐碎平凡的日子里,在一些微不足道的困难面前,轻易地败下阵来。

于是,我因此怀念起那些以朴素的方式从遥远年代流传而来的故事:简·奥斯汀散发着泥土清香的田园爱情以及泰戈尔闪烁着熠熠星光的纯洁初恋……

当双目失明的罗切斯特守着膝下的那只老狗孑然一身地坐在凄清阴暗的客厅时,此时的他已然一无所有。而简·爱的再度出现却让他在黑暗、寂寞、毫无希望的生活中又找回了温存柔和的梦。

当罗切斯特从内心欢愉地叫出一声“简·爱”时,手捧书本的我已是泪流满面。受尽命运捉弄的爱情也许是沧桑的,但固执相爱的人们所奉献的情感却将那份冷漠与苍凉温柔地包裹起来,对岁月滤尽的苦难和绝望做出了最真诚的情感承担。而从此之后,他们也将更将坦然地面对这份情感,走向一种涅槃式的成熟。

曾经的过往在很久很旧以后,仍然在回忆中过滤着爱恨,留下一些细节令人在某个时间蓦然想起,感怀不已。而那种感怀,犹如月亮花:它开在沙漠,黄昏过后,月亮初升,花香四溢。

小镇腊月优美散文

腊月二十三经典散文

今天是腊月三十儿散文

有关月亮的优美句子

腊月祝福语

从霓虹到月亮的距离优美散文

难以忘怀的腊月的杀年猪散文

描写月亮的优美诗集

描写月亮的优美文案

扬州的月亮散文

腊月的月亮优美散文(通用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腊月的月亮优美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