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猪朱007”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0篇智慧诗词十范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智慧诗词十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目录
- 第1篇:十弦叹诗词第2篇:于十香的诗词第3篇:诗词鉴赏: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第4篇:诗词格律十讲:诗韵和平仄第5篇:为君十赋鹧鸪天-诗词第6篇:十跪父母恩诗词欣赏第7篇:诗词为君十赋鹧鸪天第8篇:诗词为君十赋鹧鸪天第9篇:生活随笔美文:随笔诗词十一首第10篇:为君十赋鹧鸪天诗词第11篇:为君十赋鹧鸪天诗词第12篇:为君十赋鹧鸪天诗词第13篇: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四》诗词鉴赏第14篇:《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诗词原文及译文第15篇: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诗词赏析第16篇:张九龄的诗词《感遇十二首》(其一)阅读第17篇:为君十赋鹧鸪天的诗词第18篇: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诗词鉴赏第19篇:2021年纪念端午节最著名的诗词十一首第20篇:2021年纪念端午节最著名的诗词十一首
篇1:十弦叹诗词
十弦叹原创诗词
一弦叹,叹岁寒,松柏齐青,岁增年轮圆,旧人不复当年,舞绕清音祭华年。
二弦叹,叹午阳,雨不及我,风过方知来,几度凉夜如秋,不梦不魅候凄凉。
三弦叹,叹暮雨,玉珠带丝,幕布挂窗帘,似透还隐远景,凉风扑面还本真。
四弦叹,叹相思,寒蝉凄切,对长亭遇首,惊鸿一瞥落情,无缘也被无情伤。
五弦叹,叹知音,缘会千里,路遥心相近,浓茶淡酒相敬,一樽倾尽语嫣然。
六弦叹,叹别离,故人相送,把酒泪湿裳,多情也受相思,暮然感言何时归。
七弦叹,叹科考,一纸定榜,两夜三天战,弄得心力憔悴,不过为榜上提名。
八弦叹,叹清朝,公卿朝众,稽首相迎帝,何时墨守成规,封关闭国八军临。
九弦叹,叹天京,繁华如梦,一街藏一街,青柳扶风起意,留在人间几回朝。
十弦叹,叹人生,沉沉浮浮,几番路波折,看透红尘画殇,有道独酌酒思肠。
篇2:于十香的诗词
有关于十香的诗词
第一香,琴香;潺潺流水意,韵韵高山扬。遇君知己晚,一曲古传香。
第二香,棋香;平台方寸地,楚汉战时场。阵前狼烟起,袖里震坤香。
第三香,书香;惜颜巧如玉,相赠宝室黄。学海多舟径,架上草闻香。
第四香,画香;挥毫远黛近,轻凝众兽忙。鸟语百花展,疑是落红香。
第五香,笔香;秀阕纤纤出,妙韵好回肠。捉刀腹中稿,书善世留香。
第六香,墨香;轻涂万里雁,巧绘永流长。志高多一点,凌骨远飘香。
第七香,砚香;口小英雄胆,才满益相彰。玲珑有大志,齐居四宝香。
第八香,纸香;治家凭两手,白雪降寒窗。无暇仙子意,泼墨色添香。
第九香,诗香;唐风万代继,佳句遍八方。信手精华聚,吟唱口生香。
第十香,词香;宋雨中华沐,飞龙万卷藏。昂扬顿挫律,平仄有奇香。
篇3:诗词鉴赏: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感遇十二首·其一
唐代: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译文
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注释
兰:此指兰草。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桂华:桂花,“华”同“花”。
生意:生机勃勃
自尔:自然地。佳节:美好的季节
林栖者:山中隐士
坐:因而
本心:天性
美人:指林栖者山林高士、隐士
闻风:闻到芳香。
坐:因为。
葳(wei)蕤(rui):枝叶茂盛而纷披。
鉴赏
开元(713-741)后期,唐玄宗沉溺声色,*佞专权,朝政日趋黑暗。为了规劝玄宗励精图治,张九龄曾撰《千秋金镜录》一部,专门论述前代治乱兴亡的历史教训,并将它作为对皇帝生日的寿礼进献给玄宗。唐玄宗心中不悦,加李林甫的谗谤、排挤,张九龄终于被贬为荆州长史。遭贬后,他曾作《感遇十二首》,运用比兴手法,表现其坚贞清高的品德,抒发自己遭受排挤的忧思。此篇为其第一首。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屈原《九歌·礼魂》中,有“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诗的前四句说兰、桂这些“草木君子”只要逢时就会欣欣向荣,生机盎然。兰叶在春风吹拂下“葳蕤”繁茂,桂花在仲秋明月的辉映下更显“皎洁”秀丽。春兰秋桂生意勃发,也给季节带来了荣耀,春、秋因兰、桂而成为美好的季节。这里既包含了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说明了时势造英雄,英雄壮时势的客观辩证法;也表达了真正的贤人志士只有在政治开明的时代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的思想,流露了自己对重新“遇时”的渴望。
诗的后四句从春兰秋桂芳香袭人的社会效果来委婉地说明自己行芳志洁并非为了求人赏识,以博取高名;象春兰秋桂的香气一样,它博得山林隐士的喜爱,只是客观效果而已;实际上,兰、桂散发芳香并非有意希求人们来折取它,欣赏它,而是纯粹出于它们的本性。“谁知”两字对兰桂来说,大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觉。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发生了爱慕之情。“坐”,犹深也,殊也。表示爱慕之深。诗从无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诗情也因之而起波澜。“闻风”二字本于《孟子·尽心篇》,其中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张九龄就把这章中的“闻风”毫不费力地拉来用了,用得这样恰如其分,用得这样自然,用得这样使读者毫不觉得他在用典故,这也是值得一提的。“何求”二字用得斩截有力,它淋漓尽致地将诗人不肯廉价赢得美名的清高志趣给表现出来了。
这首诗以兰、桂自况,借兰桂之芳香比喻自己的高志美德,使人感到贴切自然,蕴含深厚,耐人寻味。
简析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被贬为荆州长史时所作,开元末期,唐玄宗沉溺声色,怠慢政事,宠仁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专事逢迎的牛仙客。牛、李结党,把持朝政,排除异己,朝政更加*。张九龄对此十分不满,于是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寓意,作《感遇十二首》。诗人托物言志,以春兰和秋桂的芳洁品质,来比喻自己守正不阿的高尚节操;以春兰和秋桂不因无人采折而失去芬芳美质,来比喻自己的志洁行芳,不求人知的高雅情怀。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篇4:诗词格律十讲:诗韵和平仄
诗词格律十讲:诗韵和平仄
诗写下来不是为了看的,而是为了“吟”的。古人所谓“吟”,跟今天所谓朗诵差不多。因此,诗和声律就发生极其密切的关系。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声律,而所谓声律只有两件事:第一是韵,第二是平仄。其中尤以平仄的规则最为重要;可以说没有平仄规则就没有诗词格律。现在先请大家读几首唐诗: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江南曲 李益
嫁得瞿唐贾, 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 嫁与弄潮儿。
这是三首五言绝句。在这些诗里,逢双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一收音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是放在句尾。韵的作用是构成声音的回环,也就是形成一种音乐美。例如《登鹳雀楼》,“流”字读liú,“楼”读lóu,都是收音于ou的;《相思》,“枝”字读zhī,思字读sī,都是收音于i的。这就显得非常和谐了。
有时候,依照现代普通话的语音去读并不和谐,这是因为时代不同,语音有了发展。例如《江南曲》,“期”字读qí,“儿”字读ér,很不和谐,但是如果依照上海话的白话音来读“儿”字,就十分和谐了,因为上海白话“儿”字念ní,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唐代的古音。
至于讲到平仄规则,就必须先说明什么是平仄。古代有四个声调,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平声以外,共余三声都是仄声(仄就是不平的意思)。平声大约是比较长的音,而且是一个平调,不升也不降;其余三声大约是比较短的`音,有升有降,因此形成了平仄的对立。诗人们利用这种对立来造成诗的节奏美。
上面所引的三首五言绝句是依照同一个平仄格式写成的。每首只有二十个字,其平仄格式如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字外带圈表示可平可仄,字外带框的表示押韵,下同。)
有一件事值得注意:在普通话里,平声已经分化为阴平和阳平;入声已经消失了,分别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平声好办,只要把阴平和阳平同等看就是了。入声归入上声、去声的也都好办,反正上、去两声也都是仄声。唯有归入阴平、阳平的入声字就非查字典不可(可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同音字典》)。大概平仄格式上标明仄声而普通话读平声的字,多半是古入声。这三首诗中的入声字是“白”、“日”、“入”、“欲”、“目”、“一”、“国”、“发”、“撷”、“物”、“得”、“妾”。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国”、“发”、“撷”、“得”,它们在普通话里都变了平声,而它们所在的位置是规定要用仄声字的。
这三首诗是严格依照平仄格式写成的。一般地说,每句的第一个字可以不拘平仄。试看第一句第一个字,“白”、“嫁”是仄,而“红”是平,第三句和第四句的第一个字,这里三首诗都是用了仄音,但是在其他唐诗中也有用平声的。唯独像“平平仄仄平”这样一个五言平仄句式(在这三首诗中是第二句),第一个字只能用平声,不能用仄声,否则叫做“犯孤平”。
这一讲所讲的是最基本的东西。讲的虽然是五言,但是可以类推到七言。讲的虽然是绝句,但是可以类推到律诗。讲的虽然是诗,但是可以类推到词。
篇5:为君十赋鹧鸪天-诗词
为君十赋鹧鸪天-诗词
生日酬答挚情绵,为君一赋鹧鸪天。兰亭幸逢知心友,网海相逢俊帅贤。
诗万首,曲千般,捻词抚键寄婵娟,眷思脉脉涟漪意,地久天长梦绕牵。
凝眸嫣然绕指间,为君二赋鹧鸪天。梅开化雪携新月,绣口锦心丽日天。
和弦奏,互相怜,添香红袖已三年。低吟浅唱同欢醉,心有灵犀不慕仙。
风雨兼程道世艰,为君三赋鹧鸪天。一瓯茶馥洁尘后,万世铅华夜月前。
倾心梦,笑开颜,灯花烛影不绝寒。蔷薇绽放芬芳蕊,共度红尘三世缘。
如似天籁声不单,为君四赋鹧鸪天。流年有梦垂新月,玉指丹心描柳烟。
诗作证,曲还阑,如花笑靥锦屏前。虽然未见珍惜怜,一诺千金思绪绵。
眷念心香倚案前,为君五赋鹧鸪天。些些执念因君起,缕缕情思汝亦怜。
天不老,月长圆,红尘邂逅锁心间。个中滋味相知解,一如初见眷念言。
花自芬芳水自潺,为君六赋鹧鸪天。红笺为汝三千句,锦瑟因君五十弦。
思往事,念漪涟,红尘无悔俏容颜。人生情意千千种,相惜相知年复年。
不寐寒更倦倚栏,为君七赋鹧鸪天。窗前斜月痴心锁,腼腆幽思捻字诠。
思百转,夜无眠,红尘如梦伫云端。不知何处能言尽,念念心心浅笑莞。
生辰丽日词相赠,为君八赋鹧鸪天。一眸相遇永不忘,三世情缘道不完。
文隽永,烙心间,今生知己赧红颜。弯眉不敛君屏见,千缕衷肠知未言。
吾把祝福集笔端,为君九赋鹧鸪天。花开香馥流年度,云卷霞飞蝶梦翩。
朝与暮,吾凭栏,情思契守共婵娟。和风许吾柔情缕,邂逅红尘醉此间。
锁定二零一二年,为君十赋鹧鸪天。泰康平安无忧虑,淡雅温和岁月牵。
情永久,结尘寰,时光荏苒谱佳篇。福星耀汝人生路,春夏秋冬锦绣恬。
篇6:十跪父母恩诗词欣赏
十跪父母恩诗词欣赏
一跪:
十月怀胎娘遭难,一朝落地娘心宽;
赤身无有一根线,问爹问娘要吃穿;
夜夜五更难合眼,娘睡湿处儿睡干。
二跪:
倘若有病请医看,情愿替孩把病担;
东拜菩萨西拜仙,焚香抽签求仙丹;
孩儿病情得好转,父母方才展笑颜。
三跪:
学走恐怕跌石坎,常防火与水边边;
时时刻刻心操碎,行走步步用手牵;
会说会走三岁满,学人说话父母欢。
四跪:
八岁九岁送学堂,望儿发奋赛圣贤;
衣袜鞋帽都办全,冬穿棉来夏穿单;
先生打儿娘心酸,拂袖掩面泪擦干。
五跪:
父母真情比海深,为孩花钱不心疼;
早起晚睡赚钞票,自己不舍花分文;
莫让孩儿差别人,恨把黄土变金银。
六跪:
儿女出门娘挂念,梦魂都在孩身边;
常思常念常许愿,望孩在外多平安;
倘若音信全不见,东奔西跑夜不眠。
七跪:
养儿养女一样看,十七八岁结姻缘;
烧香问神求灵签,力出尽来汗流干;
花钱多少难算尽,为了儿女把账欠。
八跪:
成家立业儿女安,父母操心仍不断;
千辛万苦都受遍,父母恩情有千万;
如若生儿娘不管,儿女焉能有今天。
九跪:
父母心系儿女身,操心操到病满身;
满头青丝变白发,脸起皱纹肢变形;
儿女回家笑常在,嘘寒问暖忙炒菜。
十跪:
父母年老得病患,谁请医来药谁煎;
二老能活几多年,儿女团圆有几天;
父母百年闭了眼,几多儿女在身边。
感谢父母给了我生命!在此祝愿天下父母健康长寿!
篇7:诗词为君十赋鹧鸪天
吟诗赏月词中卧,把酒欢歌曲里眠。
情万缕,意千般,浓词浅墨润心田。
今生执手红尘度,只做鸳鸯不羡仙。
【三】
一曲弦歌云水间,为君三赋鹧鸪天。
霓裳曼舞清风秀,水映香衫篱下翩。
自相识,惹君怜,惊鸿一瞥醉花前。
容颜只为思君老,永结同心并蒂莲。
【四】
人面桃花美若仙,为君四赋鹧鸪天。
馨香袅袅桃枝醉,细雨柔柔杏蕊绵。
朱唇启,醉微澜。清音一曲抚琴弦。
三生有幸逢知己,比翼双飞似凤鸾。
【五】
心似归鸿谴信还,为君五赋鹧鸪天。
窗前赏月思君切,柳下吟诗恨影单。
思泉涌,醉如澜。一帘风月话婵娟。
举杯千里邀君醉,梦里春归香满园。
【六】
白发相邀共百年,为君六赋鹧鸪天。
清姿醉卧寒中守,弱柳纤丝伴梦眠。
情若水,爱如莲,明眸含露惹君怜。
人间契阔终成阙,不负鸳盟一世牵。
【七】
首皓苍颜尚思牵,为君七赋鹧鸪天。
红尘有梦长相守,岁月无情若等闲。
涉万水,过千山。双双入梦共蹁跹。
多情自古拼一醉,只待相携赏月圆。
【八】
不畏相思百世缘,为君八赋鹧鸪天。
胸中有爱何谈苦,笔下融情不惧寒。
念盟誓,等君还,妆奁重理悴娇颜。
千年一梦酣不醒,情醉天涯云水间。
【九】
相约同心共百年,为君九赋鹧鸪天。
有情相恋凝真爱,无悔今生十指牵。
情切切,意绵绵,冰心一片醉尘寰。
千寻一梦云水度,碧海清空万里缠。
【十】
离却愁思醉意澜,为君十赋鹧鸪天。
知音邂逅良辰守,亘古奇缘世世牵。
情难断,爱无边,吟诗作赋共婵娟。
天涯遥望邀君共,海角相依化蝶翩
篇8:诗词为君十赋鹧鸪天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一】
愿将情思系笔端,为君一赋鹧鸪天。
挥毫点墨相思赋,浅笑凝眸爱意缠。
诗委婉,抒心弦,锦词阙阙为君填。
浓情欲寄邀君醉,幽梦依依共百年。
【二】
篇9:生活随笔美文:随笔诗词十一首
《随笔有感》
作者:福乐
青少时光不复回,鬓斑年华逗心开。
任凭日月匆匆过,深梦桃园笑语来。
《无题》
作者:福乐
胡风挟雪行千里,南海歌星舞单衣。
华夏处处妆若画,江河点点跃新奇。
《随笔》
作者:福乐
梦惊人在惶惚中,双目盯屏门外风。
星满苍穹遮不住,东边缓缓见微红。
《无题》
作者:福乐
泥炉燃尽壶蒸干,各处微风立马寒。
遥相思谋江上梦,夕阳照我影孤单。
《腊月》
作者:福乐
腊月胡潮更气冲,迎风浸入骨头中。
幼儿门口正玩雪。小脸白白早已红。
【酒情(七律)】
作者:福乐
炉前拾暖独持杯,似有相思义气来。
盆中羊蹄还未动,穿肠清酒已成灾。
胡风刺骨今不见,塞北飘花落碾台。
去岁不知几次梦,悲欢离合两边开。
《圆》
作者:福乐
清风刺骨人心暖,几户儿孙已聚全。
两个顽童出入早,燃炮问我要香烟。
《随笔》
作者:福乐
人定悬崖下,低头见我家。
冰天坚石硬,窗上结霜花。
《无题》
作者:福乐
房檐冰挂正消短,一夜胡风伴雪吟。
谋命儿孙多在外,鬓白老母又操心。
《无题》
作者:福乐
塞北铅云压小寨,旷原飞雪一片白。
冰寒不冻埋花籽,静待春风缓缓来。
《晨醒杂言》
作者:福乐
大概就是日有所思的缘故罢,入夜的梦也无端地多起来。竟然连儿时滑雪的情景也在例内,却不想竟是现在老态龙钟的样子,记的非常清,而且动作还矫健。
北国的雪象受了惊吓的蒙古马肆无惮忌,天马行空!极度的寒冷居然疑心自己能否活出这个冬天!再一想,已经到了冬天的末日了,春天还远吗?
只要有梦,希望总是有的,于是前进的步伐怎么也不能停下来。
春天就要来了,数以亿计的生命在蠕动着屈僵的身体,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命大合唱即将拉开序幕。这便是我梦的天堂!
作者| 福乐
公众号:江南惠山文学社
篇10:为君十赋鹧鸪天诗词
生日酬答挚情绵,为君一赋鹧鸪天。兰亭幸逢知心友,网海相逢俊帅贤。
诗万首,曲千般,捻词抚键寄婵娟,眷思脉脉涟漪意,地久天长梦绕牵。
凝眸嫣然绕指间,为君二赋鹧鸪天。梅开化雪携新月,绣口锦心丽日天。
和弦奏,互相怜,添香红袖已三年。低吟浅唱同欢醉,心有灵犀不慕仙。
风雨兼程道世艰,为君三赋鹧鸪天。一瓯茶馥洁尘后,万世铅华夜月前。
倾心梦,笑开颜,灯花烛影不绝寒。蔷薇绽放芬芳蕊,共度红尘三世缘。
如似天籁声不单,为君四赋鹧鸪天。流年有梦垂新月,玉指丹心描柳烟。
诗作证,曲还阑,如花笑靥锦屏前。虽然未见珍惜怜,一诺千金思绪绵。
眷念心香倚案前,为君五赋鹧鸪天。些些执念因君起,缕缕情思汝亦怜。
天不老,月长圆,红尘邂逅锁心间。个中滋味相知解,一如初见眷念言。
花自芬芳水自潺,为君六赋鹧鸪天。红笺为汝三千句,锦瑟因君五十弦。
思往事,念漪涟,红尘无悔俏容颜。人生情意千千种,相惜相知年复年。
不寐寒更倦倚栏,为君七赋鹧鸪天。窗前斜月痴心锁,腼腆幽思捻字诠。
思百转,夜无眠,红尘如梦伫云端。不知何处能言尽,念念心心浅笑莞。
生辰丽日词相赠,为君八赋鹧鸪天。一眸相遇永不忘,三世情缘道不完。
文隽永,烙心间,今生知己赧红颜。弯眉不敛君屏见,千缕衷肠知未言。
吾把祝福集笔端,为君九赋鹧鸪天。花开香馥流年度,云卷霞飞蝶梦翩。
朝与暮,吾凭栏,情思契守共婵娟。和风许吾柔情缕,邂逅红尘醉此间。
锁定二零一二年,为君十赋鹧鸪天。泰康平安无忧虑,淡雅温和岁月牵。
情永久,结尘寰,时光荏苒谱佳篇。福星耀汝人生路,春夏秋冬锦绣恬。
篇11:为君十赋鹧鸪天诗词
一
万转柔肠词中填,为君一赋鹧鸪天。云游梦绕江南系,不忘曾经美少年。
犹记得,初相逢,菩提树下誓盟言,酌情此语花间事,不诉情殇共月圆。
二
月色朦胧夜色烟,为君二赋鹧鸪天。阶前桂树飘香气,银杏落枯黄径迁。
由烂漫,惹残红,轮回四季换新颜。年年岭上花间事,暮暮长亭锦绣篇。
三
阔别潇湘许若言,为君三赋鹧鸪天。情丝橘子洲头定,愿与卿卿共渡船。
研彩墨,话诗篇。两情心悦意相牵。青山水秀鸳鸯戏,比翼双飞在人间。
四
夜冷深秋瑟瑟寒,为君四赋鹧鸪天。西风不解花痴语,天意终凭满地残。
思涌涌,意涟涟,一帘花事又织编。柔指落键屏前语,何日青君归故还。
五
岳麓枫红醉径间,为君五赋鹧鸪天。水烟情锁芙蓉萎,几许悲愁未夜眠。
从别后,忆相逢,舟行远去隔重山。自嘲一笑多情苦,无奈青丝白发添。
六
静坐兰亭望紫衫,为君六赋鹧鸪天。云端陌上风流去,一曲琴音弥漫天。
心绪乱,思萦怀,杜酒一杯亿从前。水清影动层层浪,心事涟涟瘦粉颜。
七
陌上荒芜底事缠,为君七赋鹧鸪天。山长水阔遥天路,云淡轻舒渺邈间,
景如画,醉相思,琴音一曲漫江边。罗莎尺素唐风雨,缱绻花笺宋词牵。
八
暮落斜阳落西山,为君八赋鹧鸪天。朔风侵入飕飕冷,月满西楼独自弦。
星闪闪,梦浮莲,情牵两地水云间。心随鸿雁空空去,化作轻烟缕缕旋。
九
垂柳随风枝乱缠,为君九赋鹧鸪天。依窗伫立空悲寂,满腹情愁清泪连。
凝目望,雁飞南,几回梦里与卿牵。飞鸿欲把佳期误,寸断柔肠哽咽言。
十
点墨丹青绣锦笺,为君十赋鹧鴣天。痴心碎念托词韵,怨曲悲歌付管弦。
梁祝恋,少姻缘,东南孔雀恨难言。仰天试问情何物,镜月春花总无缘。
篇12:为君十赋鹧鸪天诗词
【一】
愿将情思系笔端,为君一赋鹧鸪天。
挥毫点墨相思赋,浅笑凝眸爱意缠。
诗委婉,抒心弦,锦词阙阙为君填。
浓情欲寄邀君醉,幽梦依依共百年。
【二】
得遇良缘一世牵,为君二赋鹧鸪天。
吟诗赏月词中卧,把酒欢歌曲里眠。
情万缕,意千般,浓词浅墨润心田。
今生执手红尘度,只做鸳鸯不羡仙。
【三】
一曲弦歌云水间,为君三赋鹧鸪天。
霓裳曼舞清风秀,水映香衫篱下翩。
自相识,惹君怜,惊鸿一瞥醉花前。
容颜只为思君老,永结同心并蒂莲。
【四】
人面桃花美若仙,为君四赋鹧鸪天。
馨香袅袅桃枝醉,细雨柔柔杏蕊绵。
朱唇启,醉微澜。清音一曲抚琴弦。
三生有幸逢知己,比翼双飞似凤鸾。
【五】
心似归鸿谴信还,为君五赋鹧鸪天。
窗前赏月思君切,柳下吟诗恨影单。
思泉涌,醉如澜。一帘风月话婵娟。
举杯千里邀君醉,梦里春归香满园。
【六】
白发相邀共百年,为君六赋鹧鸪天。
清姿醉卧寒中守,弱柳纤丝伴梦眠。
情若水,爱如莲,明眸含露惹君怜。
人间契阔终成阙,不负鸳盟一世牵。
【七】
首皓苍颜尚思牵,为君七赋鹧鸪天。
红尘有梦长相守,岁月无情若等闲。
涉万水,过千山。双双入梦共蹁跹。
多情自古拼一醉,只待相携赏月圆。
【八】
不畏相思百世缘,为君八赋鹧鸪天。
胸中有爱何谈苦,笔下融情不惧寒。
念盟誓,等君还,妆奁重理悴娇颜。
千年一梦酣不醒,情醉天涯云水间。
【九】
相约同心共百年,为君九赋鹧鸪天。
有情相恋凝真爱,无悔今生十指牵。
情切切,意绵绵,冰心一片醉尘寰。
千寻一梦云水度,碧海清空万里缠。
【十】
离却愁思醉意澜,为君十赋鹧鸪天。
知音邂逅良辰守,亘古奇缘世世牵。
情难断,爱无边,吟诗作赋共婵娟。
天涯遥望邀君共,海角相依化蝶翩
篇13: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四》诗词鉴赏
感遇十二首·其四
唐代:张九龄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译文
孤傲的鸿雁自海上而来,池塘河潢不敢眷顾。
侧目见到了两只华丽的翠鸟,在华美的三珠树上栖息。
珍贵之木的高处啊,难道不怕猎人的金弹丸?
修美的品德将担心他人的嫉妒与打压,高明之位会让神鬼都深感厌恶。
今日的我在冥冥之中遨游,那也独自游弋的人们将何处追求呢?
注释
感遇:古诗题,用于写心有所感,借物寓意之诗。诗人在贬官荆州期间作《感遇》诗12首,此处所选分别为第四、第一、第二和第七首。
鸿:雁类的泛称。池潢(huang):池塘,积水池,护城河,代指朝廷。
双翠鸟:即翡翠鸟,雄为翡,雌为翠,毛色华丽多彩。
三珠树:神话传说中的宝树。本作三株树。见《山海经:海外南经》:“三株树在厌火国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
矫矫:超然出众的样子。“得无”句:岂不惧怕有子弹打来?得无,表反问语气、岂不、能不。金丸,弹弓的子弹。
“美服”句:身着华美的服装应担心别人指责。患:怕,忧虑。
“高明”句:官位显要会遭到鬼神的厌恶。高明,指地位官职尊贵的人。恶:忌妒,厌恶。西汉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冥冥:高远的天空。⑨“弋者”句:弋者,猎鸟的人。慕,想猎取鸟的*。
鉴赏
诗一开始就以孤鸿与大海对比。沧海浩大,鸿雁孤小,足已衬托出人在宇宙之间的渺小,何况这是一只离群索居的孤雁,海愈见其大,雁愈见其小,相形之下,更突出了它的孤单寥落。可见“孤鸿海上来”这五个字,并非平淡写来,其中渗透了诗人孤寂不遇的情感。第二句“池潢不敢顾”,笔势陡转,为下文开出局面。这只孤鸿经历过大海的惊涛骇浪,为什么见到城墙外的护城河水,竟不敢回顾一下呢?这里是象征诗人在人海中因为经历风浪太多,而格外警惕,同时也反衬出下文的双翠鸟,恍如燕巢幕上自以为安乐,而不知烈火就将焚烧到它们。
这一只孤鸿连双翠鸟也不敢正面去看一眼,“侧见”两字暗示李林甫、牛仙客的气焰熏天,不可一世。他们窃据高位,就如同一对身披翠色羽毛的翠鸟,高高营巢在神话中所说的珍贵的三珠树上。可是,“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意思是说:不要太得意了!你们闪光的羽毛这样显眼,不怕猎人们用金弹丸来猎取吗?这两句,诗人假托孤鸿的口吻,对他的政敌提出了诚恳的劝告。不愤怒,也不幸灾乐祸,这是正统儒家的修养,也就是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然后很自然地以“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这两句,点明了全诗的题旨,忠告他的政敌:才华和锋芒外露,只怕别人将以你为猎取的对象;窃据高明的地位,只怕别人不能容忍而对你厌恶。这里“高明”两字是暗用《左传》中“高明之家,鬼瞰其室”的典故,但用得很浑然天成,不着痕迹。
忠告双翠鸟的话,一共四句,前两句代它们担忧,后两句正面提出他那个时代的处世真谛。那么,孤鸿自己将采取怎样的态度呢?它既不重返海面,也不留连池潢,它将没入于苍茫无际的太空之中,猎人们虽然妄想猎取它,可是不知到何处去猎取它。“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纯以鸿雁口吻道出,情趣盎然。全诗就在苍茫幽渺的情调中结束。
这首诗开始四句叙事,简洁利落,第五句“矫矫珍木巅”句中的“矫矫”两字,上承“翠鸟”,下启“美服”;“珍木巅”三字,上承“三珠树”,下启“高明”。足见诗人行文的缜密。后六句都是孤鸿的独白,其中四句对翠鸟说,二句专说鸿雁自己。“今我游冥冥”句,以“冥冥”两字来应衬上文的“矫矫”两字,迭字的对比呼应,又一次显出了诗人的细针密缕。
篇14:《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诗词原文及译文
《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诗词原文及译文
“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的意思:迢迢银河暗淡无光,独见一轮皓月当空浮。
出自宋代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
注
星汉:银河。这里指天上的星星。
玉镜:指月亮。
参考译文
细细算来十年宦海沉浮,人在十处度过十个中秋。旧梦未了今秋忽如新梦,飘然人到黄鹤旧时山头。老子今夜豪兴不浅,忽忆当年庾亮守鄂州,天教历史上的聚会重现,我辈今朝宴饮赏月在南楼。迢迢银河暗淡无光,独见一轮皓月当空浮。
江北烟散,江南雾收,江水平似白练滔滔东流。山河破碎,南北分裂,月光依然照临一片清愁。月中嫦娥冷眼相看,当笑我白发东归,空损貂裘,壮志不酬。我今举杯邀明月,肯否与我结伴共去沧洲?
赏析
《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是宋代范成大的一首词,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年)秋,范成大因病卸下四川制置使之职,乘船东归,路过鄂州(今湖北武昌),应邀出席知州刘邦翰在黄鹤楼设的赏月宴,席间赋此词。词中借中秋赏月发端,感慨自己多年来游宦风尘,飘泊无定。进而想到如今老病缠身,渴望退居山林,安度人生。
这首词紧扣中秋赏月,抒写了范成大“眼看时事力难任”,十载徒然奔走仕途的悲愁和退隐田园的衷情。全词感喟颇深,却不乏豪放清逸的风韵。
上片写赏月时情景。开头四句.作者略叙自己十多年间的行止。“细数”句回忆这期间的历历往事,包蕴丰富,沉吟唱叹.很有凄凉之感。“十年”、“十处”并举,还有“忽”字,写出他四处流寓的“不胜漂泊之叹”。“新”字绾合着今昔新旧之梦。“老子”三句写中秋赏玩的豪兴。作者借用一个典故来描绘自己此次登南楼的情形。诗人和庾亮虽相隔数百年,但都是秋夜宴集南楼,情景相同,可以相比美。所以他说老天又叫这种盛会重见,一今一古都是发生在这个南楼上。对自己登南楼度中秋夜晚击节叹赏。“星汉”二句描写南楼眺望中的夜景。万里无云,夜空晴朗,银河浅淡,只有一轮皎洁的圆月挂在高空中。
下片依然是描写月色,但是相比于上片而言境界更加开阔,内涵更加丰富,由眼前的一轮明月拓展到月色下的大好河山。更由此而想到了国家至今仍是山河破碎, 忧国之心油然而生。一喜一忧,情绪陡转。下面又一次转到了作者的身世,用苏秦事以自嘲,嘲笑自己忙碌半生却功名不成,感慨自己的漂泊倦怠之感。于是有了最的“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两句,更凸现了词人的归隐之意。“敛秦烟,收楚雾,熨江。“熨”字下得神奇,又十分生动,使人想起那种平滑之状,与苏轼“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的比喻有异曲同工之妙。正当他神思飙举、游思漫疏之际,忽然清醒过来,面对现实:“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眼下情况仍然是:山河分裂,月光仿佛笼罩着无边的“清愁”。这“清愁”,既可以看作是作者的,也可以看作是当夜南北许多像作者这样满怀忧国之情的人的下样望月的`人的。这两句是情绪的陡转,但也是有来路的。前面的“秦烟”、“楚雾”已暗示作者在放眼北南两方,就有可能产生河山之异的感触;起拍的“细数十年事”也有这样的内蕴,“十处过中秋”就有一处是在使金途中于睢阳过的,自在此时联想之中。下面又联想到自己的身世:“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这末二句,作者因无所成就产生退居归隐的想头,古人往往在功业不就的时候.托迹烟霞.寄兴湖山。这里作者流露的是真实思想。
这首词对中秋月色和大好河山的赞美,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痛惜关河离合,南北分裂,含蕴着他志在恢复的抱负。但终究虚无成就,不得已而想到退居山林,潇洒度日月,这是作者的悲剧.也是当时爱国人士的普遍悲剧。词风在豪放、婉约之外,独具特色。并不过分豪迈悲壮,也不流于绮靡,确是一种变徵之声。激奋中带有苍凉之感,很准确深刻地反映了作者追求理想的热望幻灭以后的凄黯逼仄的情怀。
篇15: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诗词赏析
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宋代:范成大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
译文
细细算来十年宦海沉浮,人在十处度过十个中秋。旧梦未了今秋忽如新梦,飘然人到黄鹤旧时山头。老子今夜豪兴不浅,忽忆当年庾亮守鄂州,天教历的聚会重现,我辈今朝宴饮赏月在南楼。迢迢银河暗淡无光,独见一轮皓月当空浮。
江北烟散,江南雾收,江水平似白练滔滔东流。山河破碎,南北*,月光依然照临一片清愁。月中嫦娥冷眼相看,当笑我白发东归,空损貂裘,壮志不酬。我今举杯邀明月,肯否与我结伴共去沧洲?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唐朝大曲有《水调歌》,据《隋唐嘉话》,为隋炀帝凿汴河时所作。宋乐入“中吕调”,见《碧鸡漫志》卷四。凡大曲有“歌头”,此殆裁截其首段为之。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韵。亦有前后片两六言句夹叶仄韵者,有平仄互叶几于句句用韵者。
新梦:未曾料到之意。
黄鹤旧山头:指黄鹤山,又名黄鹄山,今称蛇山,在湖北武昌西。传说仙人王子安曾乘黄鹤过此,因此为名。
“老子”三句:诗人自谓。东晋庾亮镇武昌时,曾与僚属殷浩等人秋夜登南楼,曰:“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世说新语·容止》)。吟诗宴饮,谈笑甚欢。作者用以描绘自己此次登南楼游乐的情景。个中:此中。
星汉:银河。这里指天上的星星。
玉镜:指月亮。
秦、楚:分指古时秦国和楚国的所在地,秦北楚南,借指北地与南地。
熨江:此处形容江面平静。熨:烫平。江:指长江。
关河:山河。关:指关塞。离合:这里用作偏义复词,指*。
南北依旧照清愁:南北山河*,月光仿佛笼罩着无边的“清愁”。
妲娥:即嫦娥。冷眼:对事物持冷静或冷淡的态度。
霜鬓:鬓发如霜,形容年老。
空敝黑貂裘:用《战国策·秦策》的故事。苏秦游说秦王,十次上书均未被采纳,资用乏绝,所穿黑貂皮衣服也已破旧不堪,只好离秦返家。这里比喻作者理想未能实现。空:徒然。敝黑貂裘:形容奔走连年,潦倒郎当。敝:破烂。
酾酒(shāi):斟酒。
蟾(chán)兔:古代神话传说,月中有蟾蜍、白兔。此指月亮。
沧洲:水边之地,隐者所居。此指故乡。
赏析
词云:“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其实他是“十二年间十处见中秋”,在《吴船录》中他确是“细数”过中秋的十处地点。想起以往十处中秋情景,就为此夕提供了一个对比的对象。此夕如何?“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新梦”,未曾料到,下以“忽到”照应,并传达了惊喜之情。“黄鹤旧山头”指黄鹤山,传说仙人王子安曾乘黄鹤过此,故名。中间嵌以一个“旧”字,似有这样意味:昔人已乘黄鹤去,此日他来仙地游,然则他也是仙矣,他之“新梦”、“忽到”,不也像乘黄鹤飘然而来吗?同时他写的《鄂州南楼》诗道:“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飞来识旧游。”也有此意味。“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此地不仅是仙地,还留有历史遗迹。东晋庾亮镇守武昌时,曾在秋夜登上此处的南楼,与僚属吟咏谈笑,高兴地说:“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世说新语·容止》)显然这里以庚亮作比,又是重演九百年前的南楼会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后人登临前人的旧地,除历史沧桑感外还会由仰慕而生出自豪感,古人做到的事我也做到了,何况作者此时地位亦复与庾亮不相上下。所以他也说:“老子于此兴复不浅也!”“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因为“天无纤云”,月明星稀,更显出那轮明月(玉镜)的明亮,它的亮色掩住了一切背景,使得它就象悬浮于空际一样。这两句是对月色的描写,不仅写出了“月色甚奇”,同时也写出了自己的怡情。“玉镜独空浮”,他的神思全然贯注到这轮明月上了,“独”,既表示了月在天际的存在,也表示了月在他心中的存在,他也要跟月一道“浮”了。大凡如此月夜,人们凭高望月,每每会生出超凡脱俗之感,何况在这仙迹胜地呢。写到这里,可以回答:“今夕如何”,真是平生少遇啊!
下阕仍写月色。“敛秦烟,收楚雾,熨江。”视野更开阔了。“秦”,泛指江北以外的地方,“楚”,指江汉一带。江北江南,长烟一空,皓月当空,月下的江流就象一匹熨平的白练,这景象又是多么柔美。“熨”字下得神奇,又十分生动,使人想起那种平滑之状,与苏轼“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的比喻有异曲同工之妙。正当他神思飙举、游思漫疏之际,忽然清醒过来,面对现实:“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离合”,这里用作偏义复词,意*。眼下情况仍然是:山河*,月光仿佛笼罩着无边的“清愁”。这“清愁”,既可以看作是作者的,也可以看作是当夜南北许多像作者这样满怀忧国之情的人的下样望月的人的。这两句是情绪的陡转,但也是有来路的。前面的“秦烟”、“楚雾”已暗示作者在放眼北南两方,就有可能产生河山之异的感触;起拍的“细数十年事”也有这样的内蕴,“十处过中秋”就有一处是在使金途中于睢阳过的,自在此时联想之中。注意句中的“依旧”,可指靖康之后,也可指自使金以后的八年。下面又联想到自己的身世:“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姮娥“,即嫦娥。”空敝黑貂裘“,用苏秦事。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终无成而归“(见《战国策·秦策》)。貂裘敝,形容奔走不止,穷困僚倒。
作者此时五十二岁,想起十多年间迁徙不定,“不胜漂泊之叹”(《吴船录》)。“归来”,指此次东归。这里借嫦娥嘲笑,抒发了自己华发已生、而功业无就的感慨,也流露出作者倦于风尘游官的心境。这与苏轼的“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同,而与辛弃疾的“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太常引·建康中秋》)异。辛词是主动问姮娥,向白发挑战,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进取精神。辛词作于淳熙元年,当为成大所知,只是因经历、心境不同,面对同样的中秋明月而产生了不同的情思。“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蟾兔”指月亮。“沧洲”,退隐之地,此指故乡。《吴船录》谓:“余以病丐骸骨,傥恩旨垂允,自此归田园,带月荷锄,得遂此生矣。”此次东归他是打算退休的。
写这首词的四年前他在桂林写的《中秋赋》有这样的话:“月亦随予而四方兮,不择地而婵娟。……知明年之何处兮,莞一笑而无眠。”那时心情是激动兴奋的,现在乘舟东下,鲈乡在望,心情自是不同。举酒邀月,结伴沧洲,写出了他的向往,写出了他的思想上的清静,前面时事、身世引起的忧虑不安消泯了,他又可以尽心尽情地赏月了。
这首词的下阕也表现作者对国家*的哀怒,对岁月虚度的惋惜,统观全词,看来主要还是抒写自己赏月时的淋漓兴致和暂释官务的快慰。所以起笔便以“十处过中秋”起笔,又从神话、历史故事中生出丰富的想象,神气超怡,心胸高旷,以致后幅万里归来的痕乏也未影响它的情致。这首词的意境是豪放、阔大的,风格飘逸潇洒,语言流畅自如,可以看出它受到苏轼那首中秋同调词的影响。
创作背景
据作者《吴船录》,此词作于公元1177年(淳熙四年)中秋,这年五月作者因病辞去四川制置一职,乘舟东去。八月十四日至鄂州(今湖北武昌),十五日晚参加赴知州刘邦翰设于黄鹤山南楼的赏月宴会。
篇16:张九龄的诗词《感遇十二首》(其一)阅读
《感遇十二首》(其一)
唐•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赏析】
本诗是第一首,含蓄蕴藉,寄托遥深,对扭转六朝以来的浮艳诗风起过积极的作用。历来受到评论家的重视。高在《唐诗品汇》里指出:“张曲江公《感遇》等作,雅正冲淡,体合《风》《骚》,骎骎乎盛唐矣。”
这首诗托物寓意,表达自己的理想操守。首二句互文见意,是说,兰花生长在春天,桂花开在秋季,它们的叶子多么繁茂,它们的花儿多么皎洁。作者以“葳蕤”来形容春兰,以“皎洁”形容桂花,十分精炼简要地点出了兰桂的特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是说,不管是兰花也好,桂花也罢,他们展现的美都是生命的一种本能。这种“佳节”出于天然,出于自我修养,既不假外求,亦不求人赏识,因此“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作者以此说明自己洁身自好,进德修业,并非为了博得别人的欣赏,而是像春兰秋桂一样,是出于本性而已。其中,“何求”二字,下得果断有力,表明自己虽然遭奸人的排斥,仍具有坚贞清高的气节。
扩展阅读:张九龄的文学创作
初唐以来,文学变革的主要力量来自一群社会地位不高的文人。但不可否认,他们的成功同某些具有远见的权势人物的支持有一定关系。如高宗的股肱重臣薛元超,曾举荐杨炯为崇文馆学士。杨以“薛令公朝右文宗,托末契而推一变”(《王勃集序》)之语,称颂薛氏对他们的文学事业所起的作用,四杰因此能在一时间造成很大势头。四杰、陈子昂之后,到了中宗神龙、景鼠年间,应制之风大盛,诗坛有故态复萌的趋势。在开元前期,身兼执宰大臣和作家双重身份的张说、张九龄对扭转这一趋势起了重要作用。他们的诗,虽因地位关系不免常常作出努力报效君主的表述,但内中同时也包涵了积极求取自我人生价值的热情,因而能脱出徒为虚饰的宫廷文学陈习,具有感人的生气。他们作出的表率和对众多优秀诗人的奖拔,使得唐诗的变革和发展得到有力的延续和推进。
张九龄七岁知属文,有文名,张说称他“后出词人之冠”。有诗《感遇》12首,名列《唐诗三百首》第一首,和陈子昂的《感遇》38首相提并论,其中“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联,更是他高洁情操的写照。另外,张九龄的五言律诗情致深婉,如:《望月怀远》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唱绝千古。可以说,他是张说之后又一个既有权位又受人钦慕的文坛宗匠。
扩展阅读:张九龄的人物评价
张九龄是一位诗文俱佳、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尤以诗歌艺术成就为高。在唐代诗坛上,他是继陈子昂之后,力排齐梁颓风,追踪汉魏风骨,打开盛唐局面的重要一人。可以说,他以其诗歌创作和政治地位,影响了一代诗歌的发展。岭南豪迈亢直的民风,他本人耿介不阿的性格,使他的诗歌创作体现出“雄厉振拔”、“骨峻神竦,思深力遒”的劲健风格,又别具一种“雅正冲淡”的盛唐气度。以下这首《望月怀远》可窥豹一斑: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天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唐代,岭南尚在开化之中,张九龄的诗歌创作成就,对岭南诗派的开创、形成和发展壮大,起了启迪作用。后起广东诗人,如宋代余靖、元末南园五子、明代南园后五子、明末清初的岭南三大家以至清代的黎简、宋湘,在他们的诗歌中,都可以有形无形地见到张九龄的影响,逐步形成岭南诗派的独特风貌。清人屈大均在论及岭南诗歌的两大流派时,曾说:“粤人以诗为诗,自曲江始;以道为诗,自白沙始。”这是很中肯的。张九龄文集《曲江集》仍留传后世。
篇17:为君十赋鹧鸪天的诗词
关于为君十赋鹧鸪天的诗词
【一】
陌上春归香满园,为君一赋鹧鸪天。
清风袅袅桃枝醉,细雨纤纤杏蕊酣。
山隐隐,水潺潺。茜纱窗下柳沉烟。
飞花点点寻春梦,飘絮绵绵入绣帘。
【二】
清镜难寻旧日颜,为君二赋鹧鸪天。
望穿银汉愁肠冷,听彻更声芳寸寒。
情似水,梦如莲。为谁憔悴为谁欢。
谁知寂夜徘徊苦,无那宵宵抱枕眠。
【三】
倚遍雕栏愁未眠,为君三赋鹧鸪天。
流莺杳杳别春去,杜宇声声愁绪连。
衾凤冷,枕鸳单。几回魂梦与君牵。
落红不记来时路,望断天涯思枉然。
【四】
独对青灯孤影单,为君四赋鹧鸪天。
繁华一夜怜香损,若水三千叹梦残。
情似水,爱如烟。红尘紫陌枉承欢。
人前忍抹奁中粉,背后偷梳镜里鬟。
【五】
酒入愁肠心更酸,为君五赋鹧鸪天。
风牵醉袖樽前舞,水映香衫篱下翩。
杨柳岸,小河边。一帘幽梦倩谁怜。
桃花依旧情何处?没个人人问暖寒。
【六】
日暖风熏飞柳棉,为君六赋鹧鸪天。
凭肩南苑观蝶舞,携手东篱看纸鸢。
山笼翠,水含烟,藕花深处荡游船。
骤然醒转方知梦,空惹啼红染袖衫。
【七】
轻捻冰弦对月弹,为君七赋鹧鸪天。
落花犹叹春光老,流水焉知秋景寒。
情易碎,梦难圆。樽前几度叹阳关。
前生孽债今生泪,心似浮尘度暮年。
【八】
谁在楼头弄管弦,为君八赋鹧鸪天。
寒蝉凄切柔肠恼,杜宇声声芳寸烦。
花寂寂,月娟娟。相思几许不曾闲。
回眸往事空憔悴,无语凝眉珠泪潸。
【九】
暑往寒来年复年,为君九赋鹧鸪天。
堂前双燕呢喃语,屋后鸳鸯戏翠莲。
人未老,鬓先残。别来泪眼不曾干。
奈何今世情缘尽,可许来生执手牵?
【十】
镇日无心扫黛颜,为君十赋鹧鸪天。
菱花镜里人空瘦,茜帐窗旁形影单。
情切切,意绵绵。千言万语寄诗篇。
付君爱海千般爱,君却许侬一段欢。
篇18: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诗词鉴赏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诗词鉴赏
古诗原文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译文翻译
听着绿树荫里鹈鴂叫得凄恶,更令人悲伤不已。鹧鸪鸟“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叫刚住,杜鹃又发出“不如归去”悲切的号呼。一直啼到春天归去再无寻觅处,芬芳的百花都枯萎,实在令人愁恨、痛苦。算起来这桩桩件件也抵不上人间生离死的痛楚。汉代王昭君骑在马上弹着琵琶,奔向黑沉沉的关塞荒野,更有陈皇后阿娇退居长门别馆,坐着翠碧的宫辇辞别皇宫金阙。春秋时卫国庄姜望着燕燕双飞,远送休弃去国的归老。
汉代名将李陵身经百战,兵败归降匈奴而身败名裂。到河边轿头送别苏武,回头遥望故国远隔万里,与故友永远诀别。还有荆轲冒着萧瑟秋风,慷慨悲歌无尽无歇。啼鸟若知人间有如此多的悲恨痛切,料想它不再悲啼清泪,而总是悲啼着鲜血。如今茂嘉弟远别,还有谁与我饮酒共醉赏明月?
注释解释
题下自注:“鹈鴂、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鹈鴂,指伯劳。
鹧鸪:鸣声凄切,如说“行不得也哥哥”。
杜鹃:其声哀婉,如说“不如归去”。
未抵:比不上。
马上琵琶:用王昭君出塞事。
“更长门”句:用陈皇后失宠事。
将军:引用汉武帝时李陵。
“向河梁”句:引用李陵别苏武事。
“易水”句:引用《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刺秦王事。
如许恨:像上面的许多恨。
创作背景
辛弃疾的这首词大约作于他闲居铅山期间。茂嘉是他的堂弟,其事迹未详。张惠言《词选》以为“茂嘉盖以得罪谪徙,是故有言。”
诗文赏析
这首词的内容和作法与一般的词不同,其内容方面几乎完全与对茂嘉的送行无关,而专门罗列古代的“别恨”事例。形式方面,它又打破上下片分层的常规,事例连贯上下片,不在分片处分层。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作者平时胸中郁积事多,有触而发,非特定题目所能限制,故同类事件纷至涌集,而不为普通的诗文格式所束缚。
词的开头几句:“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采用了兴与赋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说它是“赋”,因为它写送别茂嘉,是在春去夏来的时候,可以同时听到三种鸟声,是写实。鹈鴂,一说是杜鹃,一说是伯劳,辛弃疾取伯劳之说;说它是“兴”,因为它借闻鸟声以兴起良时丧失、美人迟暮之感。伯劳在夏至前后出鸣,故暗用《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意,以兴下文“苦恨”句。鹧鸪鸣声像“行不得也哥哥”;杜鹃传说为蜀王望帝失国后魂魄所化,常悲鸣出血,声像“不如归去”。词同时用这三种悲鸣的鸟声起兴,形成强烈的悲感气氛,并寄托了自己的悲痛心情。接着“算未抵、人间离别”一句,是上下文转接的关键。
它把“离别”和啼鸟的悲鸣作一比较,以抑扬的手法承上启下,为下文出的“别恨”作了铺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两句,有人认为写的是两事:其一指汉元帝宫女王昭君出嫁匈奴呼韩邪单于离开汉宫的事;其二指汉武帝的陈皇后失宠时辞别“汉阙”,幽闭长门宫。也有认为只写一事的,谓王昭君自冷宫出而辞别汉阙。今从多数注释本作两件事看,“看燕燕,送归妾”,写的.是春秋时卫庄公之妻庄姜,“美而无子”,庄公妾戴妫生子完,庄公死后,完继立为君。州吁作乱,完被杀,戴妫离开卫国。《诗经·邶风》的《燕燕》诗,相传即为庄姜送别戴妫而作。“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引用了汉代另一个典故。汉李陵抗击匈奴,力战援绝,势穷投降,败其家声;他的友人苏武出使匈奴,被留十九年,守节不屈。后来苏武得到归汉机会,李陵送他有“异域之人,一别长绝”之语;又世传李陵《与苏武诗》,有“携手上河梁”、“长当从此别”等句。“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写战国时燕太子丹在易水边送荆轲入秦行刺秦王政故事。相传送行者都穿戴白衣冠,荆轲临行歌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以上这些事都和远适异国、不得生还,以及身受幽禁或国破家亡之事有关,都是极悲痛的“别恨”。这些故事,写在与堂弟的一首送别词中,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当时沉重、悲壮之情。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这又是承上启下的两句。句中说啼鸟只解春归之恨,如果也能了解人间的这些恨事,它的悲痛一定更深,随啼声眼中滴出的不是泪而是血了。为下句转入送别正题作了省力的铺垫。“谁共我,醉明月?”承上面两句转接机势,迅速地归结到送别茂嘉的事,点破题目,结束全词,把上面大片凌空驰骋的想象和描写,一下子收拢到题中来,有此两句,词便没有脱离本题,只是显得善于大处落墨、别开生面而已。由此可以看出,辛弃疾不愧为宋代一代文豪!
辛弃疾的这首词,之所以感人,除了其感情、气氛强烈外,还得力于它的音节。它押入声的曷、黠、屑、叶等韵,在“切响”与“促节”中有很强的摩擦力量,声如裂帛,声情并至。古人对此词推崇备至。
篇19:纪念端午节最著名的诗词十一首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篇20:纪念端午节最著名的诗词十一首
端午即事
宋代: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 十知道范文
★ 十祝福语
★ 十 成语
★ 智慧芯片范文
★ 智慧经典禅语
★ 智慧论文
★ 分享智慧征文
★ 智慧脑筋急转弯
★ 诗歌:十八年
★ 《十二夜》观后感
智慧诗词十范文(集锦2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