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我爱你之叙事散文

时间:2024-08-04 03:40:39 作者:我们的歌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我们的歌”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只因我爱你之叙事散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只因我爱你之叙事散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只因我爱你之叙事散文

只因我爱你之叙事散文

初进继母家时,她家给我的印象是很整洁、很温馨的:挂着蓝色窗帘的窗户外明媚的阳光正暖暖地照进来;四方的小桌子上摆着几个小杯子,旁边几束康乃馨正插在花瓶中。只是我并不知道,正在厨房忙碌的那个女人,竟是我以后想寻得母爱时唯一的慰藉。

“玲儿,我回来了。”父亲朝屋里喊道。玲儿?以前母亲在家时父亲也是这样温柔地喊母亲“丽儿”,难道她是……?这时,从厨房走出来一个女人,正系着围裙,长发弄得盘起来,刚放下手套。“这是小健。”父亲又说。“啊!这……是……是小健啊?”她显得很激动,甚至话语结巴,走过来想拉住我的手。我轻轻躲开,走到窗户边望着窗外。母亲已走了两年了。这两年我变得很沉闷,很少笑,更多的时候只是望着天空发呆。

见我这样,她呆住了。可一会又反应过来,拉我坐下。她快步走进厨房端来一碗姜汤,放到我面前。“冷吗?快喝下暖暖身子!”我转过头去,索性不理她。她忽然不说了,进来厨房准备饭菜。开饭了,她一会给我夹这个又夹那个,堆满了这个饭碗。见我不想吃又给我盛了一碗汤。啊!好香!从味道上不难闻出那是我爱喝的乌鸡汤。但那一顿饭我却吃得很少很少。不是我不饿,而是不想吃。

后来的日子也都是在那度过的。她知道我喜欢一个人睡,便提前准备了一个大房间。那天晚上很冷,我睡在那里却死也不肯盖被子。门突然开了,从黑乎乎的头影中不难看出是她。她见我不盖被子,连忙给我盖上,我一脚踹开。她轻轻把被子折好,放在旁边,又轻轻关上门走了。我并不想接受她的好意。

后来我跟她慢慢熟悉了,也能说几句话了,但大多数都是一句“今天煮什么菜?”或是“在干什么?”我也不叫她一声“喂”,而是直接把要说的`话说出来。我并不想叫她什么。还记得她那一次问我:“今天想吃什么?”我也第一次回答她:“乌鸡汤吧!”她高兴得不得了,一会坐下一会又站起。最后,她一拍后脑门:“哎呀!那得准备准备!”于是就出门了。哪知她买了一只特大的乌鸡,煮了一大锅汤,让我喝个过瘾。

又过了段时间,我和她说的话渐渐多了。可能是下午放学回来时她问我:“今天学了什么啊?”我就一五一十告诉她。然后她聊的家常,我插几句。我说的见闻,她评论一下。我们就这样打开了话匣子。我也逐渐忘记了她就是一个小三,我的后妈。

一天下午我放学回来,打开家门就喊:“妈,我回来了!”可能是我发现我渴望的母爱就在身边吧!那时她正在厨房里煮着汤,听见我这样喊顿时呆住了,嘴巴张得老大老大。好像我说的话就是一句魔令,魔力让她变得惊讶、可她又忽然反应过来:“你刚才叫我什么?”“我叫你‘妈’”我一字一顿地说。她激动的把我抱起。我清楚地看到,她眼里分明闪着泪花。然后我问她:“你又不是我亲妈,可你为什么这样关心我?”她眨眨乌黑的大眼睛:“只因我爱你。”

篇2:我爱你,生命之花散文

我爱你,生命之花散文

生命中,总是有那么多的变数,那么多我们无法预料的事情,令我们可望而不可即。如果不是发生了,遇见了,心痛了,又怎么知道爱过了?错过了呢?也许,终究是随风而终,随缘而去。无论是对的,错的,好的,坏的,终究会流逝。

我不知道,自己一直坚持和相信的美好,是否依然如故,或者,终会有一天可以看到结果;我也不知道,自己的无可奈何,无能为力,是否有一天,会发现原来是自己禁锢了自己,没有什么不可逾越;我也不知道,曾经的梦想和最爱的那些人,是否还没有变,是否还值得我去爱,或者在未来的转角处发光发亮。也许,哪一天,我会幡然醒悟,原来梦想和爱的人一直都在心里最深处,从未间断。

听过无数的风,看过无数的风景,冰山一角只是为了融化春天的那一刻,梅花独开,只是为了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冬的'温暖。很多人,都是在为了一些或亲或近,或远或疏的人,努力着,奋斗着,坚持着。我们很多时候,不是为了自己,而活着,而是生命中的那些重要的人,以及生命中的那些责任。

总是不想看到一些不美好的事情,有时候,看到微博的一些说说,会不自觉的很难受,有时候,听着千里共良宵的节目,听到那些细碎的真实故事,会不自然的很心痛。也许是因为太软弱,亦或者是太善良,所以,才会看不得这些悲欢离合,听不得那些细碎情诗。这就是一个最真实的自我。

一直以来,都自认为,女人是水做的。如水般纯净,柔和,细腻,随意。因为是水做的,我可以做到如水般的柔情和细腻,也可以做到如水般的纯净和清净,不受污染和影响。我就是寒冬墙角的梅花,尽管有些孤芳自赏,有些孤独和冷寂,但是,我知道,懂得欣赏花的人,一定会懂得我的美丽。

有一种心情,叫做欣喜,不是因为名利、物质和荣誉,而仅仅是因为自由自在;有一种心情,叫做满足,不是因为富有,高官,而是因为有爱;有一种心情,叫做幸福,不是因为拥有一切,而是拥有了一些自己最想要的人,最在乎的事。

但是,如果有些人,有些事忘不掉,我会选择默默的铭记于心。就像一粒沙,把它装在水晶瓶中,任海水把它吹向梦想的远方。当十年、二十年,一个世纪后,会不知不觉地发现,原来这些早已无影无踪,洗尽铅华,沧海桑田了。

原来,生命之花,可以如此绚丽。不是因为它的圆满和完美,而是它的种种不同的状态,可以如夏花般绚烂,可以如秋叶般净美,也可以如梅花般凌寒独自开。我爱你,生命之花!

篇3: 叙事散文之七月半

叙事散文之七月半

小时候,七月半的这段日子,母亲反复叮嘱我们,晚上不要出去玩耍。为什么?母亲说,阴间的冤魂鬼怪都出来了,小孩儿火焰低,容易遇见不祥之物。而那个时候,胆子特别大而且十分顽皮的我,总在母亲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溜出去,想看看鬼怪到底长得什么样子。

叛逆总有那么些年,但从来没有看见三头六臂的妖,也没有看见牛头马面的怪。于是我怀疑这是不是母亲哄我们晚上不要出去玩的借口。我问鬼怪的来历,妈妈告诉我,妈妈的妈妈也曾疑问,也是妈妈的妈妈的妈妈……告诉她的,已经数千年了。

晚上,没有发现怪物,却还是发现了一些异常。

这段日子的晚上,真的有些阴森,或许是立秋了,有些凉风习习的缘故。月儿似乎也有些害怕,躲到了乌云后面,黑漆漆的天尽头的那几点星星,就像秋后挣扎起来的萤火虫,有气无力地闪耀着若隐若现的亮光,也显得诡异起来。

朦朦胧胧的夜色里,由近到远摇曳幽幽的火苗,小溪里,纸船载着烛光,顺流而下,越来越弱,直到融化在星光里。在夜幕里,人影摇晃,或轻声抽泣,或默默祷告,一切都在及柔的的进行,深恐惊到阴间的鬼神。

慢慢懂事了,我知道了,灯火是用来给哪边人指路的。特别是河灯,肖红《呼兰河传》就说:“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亡魂得以超度,故去的亲友得以托生,善莫大焉!

这是什么样的日子,顽童是不懂得的。“小儿竞把青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清代庞垲在《长安杂兴效竹枝体》里就描绘了中元夜儿童持荷叶灯结伴游乐的情景,从古至今,小儿懂事,恐怕就和顽皮的我一样,在民间一代又一代的不断影响下,慢慢熏陶下,潜移默化的传承。

我所知道的七月半,又叫“中元节”,是在王凯泰(清)的诗里,爱好读古人诗词的我读到:“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中元节有感,清,王凯泰),为了解诗意和写作背景,我查阅了很多资料,于是,知道了佛教的七月半的盂兰盆节,知道了中国民间鬼节中,七月初一为开鬼门,后人要祭祀他们;七月十五,为鬼节。过了七月十五,就关鬼门了,七月三十之前,如果有人还没有祭祀他自己的先人,他的先人一年就要游魂人间。

古往今来,人们总是在这样的日子,虔诚的祭拜亡魂,从来不曾提出过疑问为什么这么做,或许,在人们的`那个小小心里,平时放不下对先人惦记,一定是到了这个特定的时候,掏出自己的心来,去诉说哀思,去告诉人世的悲欢。

也许,(习俗)存在的即是合理的,这个日子,给了后悔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忏悔的机会;这个日子,给了未来得及倾诉的人一个讲述时间,而它,更是向先人汇报成绩的日子。

历史长河何曾停歇,少年放灯戏耍的中元节已经渐行渐远,而相信七月半是鬼节的信念越来越真,我们从对节日的好奇,走到了知道,走到了理解,走到了接受,或许还将成为节日的对象,这就是无情时间,这就是残酷的人生。规律如此,何须恐惧,我们尽管坦然面对。只是,在这样一个一个的节所组成的日子里,我们应该不曾愧对先人,我们也要珍惜着他们离开的日子,真有那样一天,笑脸相逢。

传说,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非常黑,黑得找不到轮回。如果放灯是件善举,我会祈祷诸神,建一座灯塔,若灯塔缺少光明,我愿意放弃所有的轮回,只为做塔上的那盏神灯!

篇4:绍兴之寻叙事散文

绍兴之寻叙事散文

绍兴,一个古老的水乡。乌篷船,毡帽,孔乙己,这些都因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闻名世界。

语文课本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闰土》,《药》,《纪念刘和珍》等等,再到后来看鲁迅的《呐喊》,《朝花夕拾》,《而已集》。一个鲜活的鲁迅至文字里逐渐清晰、明朗地走进我的脑海里。

我喜欢鲁迅的“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鲁迅,更多的时候像一个吹号前行的战士,他反抗着文学,反抗着旧社会,反抗着一切黑暗的东西。

我们几个人欣然然地找到绍兴人民医院,十几年前,霞留给我们唯一的一条线索就是这个医院的名字。我们走进医院大厅,偌大的医院,我们有些措手不及。弱弱地找到一个医务人员,打听霞的消息。那人长得挺冷的,扔出来的字更是叫人冰凉;谁?你们找人,这么大的医院,2000多职工,谁认识谁啊?第一个回合,我们落败。还是平勇气可嘉,明知道会碰到寒冰,依然笑着贴上去;“美女,我们同学是十几年前从江西来的。”或许是一声美女叫酥了她,她居然给我们指了条路;你们一个个科室去问,总会有人认识你们的同学。

地毯式的询问,无疑是大海捞针的最佳方法。幸好,云问了两个,便打听到了霞,霞那天凑巧没上班,我们拿了霞的.电话号码。怯怯地拨打过去,联络到霞。霞说让我们等着,她十分钟就到。我们紧张地站在大厅等候着。我握了云的手,手心沁出了湿漉漉的汗。云笑问我;你说霞会认识我们吗?我紧紧地捏了她的手;会的,她一准会的。尽管我们都变得不认识自己,可是破损一角的圆总会循着旧时的路补上来的。

十分钟后,医院的门口有一个女人步履匆匆地进来。霞瘦了,失去了原来少女的粉嘟嘟,但是旧的模样依稀在。我和云走上前,拉住她的手;霞,我们来看你了。霞傻傻地望着我们,回忆着。而后她轻轻地掐了一下胳膊,捂住自己的嘴;青儿,云儿,是你们,是真的吗?我不会做梦吧。霞一只手拉着我,一只手拉着云,十几年以来,她忙碌工作,只回了几趟家,想起我们只能在梦里相见。

我们上了平的车,一起去寻访鲁迅的故居。

车上的霞掐了一下又一下,胳膊掐紫了,她才确信自己不是做梦。

平把车子停好,跑到鲁迅的故居门口去买水。

一个农妇挑着一担新鲜的莲蓬走过,莲蓬的清香刹那间拨动了我心底最柔软处。云看了我一眼,叫过农妇,买下莲蓬。我知道,懂我的必定是她。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鲁迅的故居,旧旧的院落里,逶迤着别样的烟火。一座座房子,高低有致,粉墙黛瓦,天井中央,桂子散落一地。暗香幽幽而来。旁逸斜出千万朵,赏心只要两三枝。是的,只要两三枝,足矣。

霞一直牵着我们的手,我们伫立在鲁迅家的大院子里。苍翠的藤蔓爬满了矮墙,绽放时光的绿意,缕缕闲散的光,从窗棂间轻轻地折身进来,滤掉了尘世间的繁华,仿佛也滤过了我们的青春。

少年的鲁迅和少年的闰土,就是在这里相识,相知,近了,远了,又近了。

篇5:邂逅徐东之叙事散文

邂逅徐东之叙事散文

邂逅徐东,是一次偶然。那段时间妈妈在中山三院住院治疗,于是,我每天晚饭后都会赶去医院陪伴妈妈。

那天晚上,我一如既往来到医院,看着妈妈把我送来的松茸鸡汤喝下去后,于是一起偎依在病床上边看电视边聊天。这时接到男闺蜜“加州旅馆”的电话,相邀到楼下不远的星巴克小聚。

妈妈微笑着应允,我于是欣然下楼。医院离星巴克很近,就在旁边的百老汇电脑城一楼。点了杯摩卡,坐在一处还算舒服的沙发上,悠闲着聊聊天。

那天晚上,因为和闺蜜一起使用过微信里“附近的人”的软件,所以导致了几十位男士向我发出好友邀请,我一看这架势,赶紧退了出来。

住院部十点就熄灯睡觉了,这个时间对我而言,休息实在是太早了些。躺在床上,辗转难眠的我打开手机,准备看看新闻打发时间;或是找一位微友聊聊天,也是挺不错的选择。

这些天来,我已经不再排斥使用微信,并渐渐的喜欢上了这款便捷的聊天工具。我查看了刚才在星巴克向我发出好友请求的微友,发现了有一位叫徐东的男士向我发出好友请求,查看了他的资料,直觉告诉我他应该是一位有思想有才华的男子,于是审核通过了他的请求。

就这样,从深圳到广州学习的徐东便成了我的微友。那天晚上,他问我:“你喜欢诗歌吗?”我说是的;他又问:“那么你写诗吗?”我说很少写诗,我热衷于写散文,偶尔兴起,也会写写散文诗。他说:“哦,我看到你的名字,便以为你是写诗的。”“诗姬”这个名字,很多像徐东这样曾未谋面的朋友认为我是诗人,且把我想像成诗人李清照的形像并敬重着。不止一次,我想把这个徒有虚名的名字换掉,可是,却因为朋友们的强烈反对与本人的不舍而继续沿用下来,毕竟,这是我第一个也是这十多年唯一的网名。

我问徐东从事什么工作,他回答说:“我是一名文字工作者”又问他“你写诗吗?”他说写的。我问:“你写哪一类的诗歌?”他说喜欢写现代诗。

那晚,我对徐东有了大概的了解。知道他是一名作家,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郓城人。他出版的小说集有《欧珠的远方》、《大地上通过的火车》、《藏.世界》;长篇小说《变虎记》;诗集《白云朵朵》等,他现居深圳,在当地文学界,不能说有所成就,至少已经有了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恰好那段时间,我在写作上正陷于瓶颈,想要突破自己,却苦于找不到突破口,于是一直想找一位资深的作家给予指点迷津。遇见徐东,直觉告诉我这就是上天赐予我最好的导师。

按耐不住内心的喜悦,向徐东道出了自己的困惑和想法,并把自己最近的一篇文章发给他过目,并请他校正、给予指点与建议。过后,我也为自己的冒失与唐突深感不安,对于我这份按捺不住的急躁,徐东又会有怎样的想法呢?

怀着忐忑的心情等待徐东的回复。两天后,徐东在微信上回复了我。他说:“你写的很好,我都被感动了,你的文字情感非常细腻,能写出这等水平,已经很好了。要提高写作水平,以后要多写,多阅读,会有提高的。”得到了徐东的认可,我又写了几首散文诗,也得到了他的肯定。我知道,我写的文章实属一般,徐东认为我写的好, 也不过是为了鼓励我罢了。

后来,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另一位文友,他说:“其实,写作各有风格,没有好坏之分,如若要去教另一个人写作,实属是很困难的事。”想想也是,就比如,也有朋友要我教他们写作,其实同样是无从教起的,只能告诉大家,兴趣便是最好的老师,多看多写,熟能生巧,灵感来了,常人亦可成诗人。

除了偶尔向徐东提一些写作上的问题,我们几乎不聊天的。通过朋友圈,我知道徐东最近出版了新书《我们》,我曾跟他讲过,待有空时,一定认真拜读他的小说和诗歌。只是最近书架上的新书还未读完,我想待读完那几本小说,就该兑现我的承诺了。我知道我看或不看他的作品,对他而言是没有任何的损失,他也不会在乎多一名或少一名读者,但对于我而言,徐东是我认识的第一位作家。所以,对于我而言,徐东似乎有着一层更加深远的意义。

认识徐东,收获最大的是今天他在朋友圈里发表的2005年的创作日记。让我感触颇深的一段话是这样写的:“开始写小说,不像做作文。写到现在,感觉自己竟然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要写的了,这样是非常可怕的,我一直没有练出虚构的能力来,写作的行为,也颇为娇气,对自己的写作环境,要求很高。但愿将来我仍然是一个可以写作的人,写下去,我现在很怀疑自己的`能力,写作的能力,虚构的能力。相比那些不断地写下去的人,我实在是一个并不出色的写作者……”

对于徐东对自己的质疑,我是很有感触的。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就是处于这样的一种状态,无法突破,无法前行,于是只有痛苦的停留在原地,不知所措,无所适从。我也很想拥有一个理想的写作环境,我很羡慕与佩服徐东,为了写作,可以放弃一些东西,比如原来赖以生存的稳定工作。为了追逐灵感而大胆的逃离,从西藏到北京,从北京到深圳,作这其中的任何一项决定,都需要非一般的勇气。是什么令徐东作出这样的决定呢?他的文字背后,一定隐藏着属于他的故事吧。

行走于这纷纷扰扰的人世间,谁没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呢!我并无心窥探徐东的故事,而是徐东写作的历程与执着让我感动。放弃,不是一句话的简单,而是要面对抉择的艰难,这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做到的。如我,对文字与写作的喜爱,几乎成痴,我可以不在乎自己的文章只局限于自己的空间或是某个小网站,不在乎我的读者只有那么廖廖的好友,可是,我特别享受与陶醉在写作的过程中。但是,我却没有徐东的勇气,为了写作与实现自己的理想,可以舍弃过去,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开启新的人生篇章。

我的写作之路是一条坎坷之道。先生不支持我写作,主要原因是因为我的身体不好,写作费神与熬夜,已严重影响了我的身体健康,其次是因为网友喜欢我的文章,导致网友多。基于这些种种原因,只要看到我写作,先生必会给我脸色看,这让我心中惴惴不安,心自然无法安定,所以,渴望写作的自由和宁静的写作环境,一直是我所向往的渴求的。

徐东说,为了写作,他放弃了过去,放弃了北京,甚至是父母,他可以过简单的生活。于是,我认真审视自己的内心,其实我也是可以过简单的生活,而且一直就在追求简单与纯粹。可是,我却无法放弃过去与现在。因为,我是妻子,是母亲,同时还是女儿,是职员。所以,身份本身的复杂性就无法成就我的简单,无法为了自己的理想与爱好,放弃一切,无法完成哪怕只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途。所以,我羡慕徐东。

人生就是如此,当你翻越了眼前的困难与障碍,眼前或许就是另一片天地与风景,就如徐东一样,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的跨越,终究是要到达顶峰的。而我,心有太多的顾虑,终究只能停留在原地。

和徐东最后的一次交流,是上个月的事了,那是看完我写的《谜一样的微笑》散文诗后,他给我最后的一句留言说:“非常好,很有感觉,以后多写写吧!”可是,我最终还没有放开去写,因为,顾虑太多,牵绊太多,纵然心中有思绪万千,也无法汇字成章。

徐东的创作日记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从中感悟到了不少的写作心得。比如他说,没有感觉,没有思路,就不要写,如要强迫自己去写,那不是要制造文字垃圾吗?写作的高度,不是容易就能超越的,所以,不要那么急切,平静下来,进入到自己的文字中去。

认识徐东,是我之幸。或许他无意成为吾师,我却已敬他为师。

只因我们好久不见散文

父亲我爱你散文

在一起大于我爱你散文

谢谢你网恋我爱你散文

念在南方只因有你优美散文

只因完美作文

我爱你蓝色的玫瑰散文

我爱你-迷人的秋散文

旅游叙事散文范文

叙事散文800字范文

只因我爱你之叙事散文(共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只因我爱你之叙事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