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xiaosi_o0”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语文 -《小英雄于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语文 -《小英雄于连》,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语文 -《小英雄于连》
急 中 生 智
发现险情 排除险情
闻到 浓烈的火药味 用小便浇
发现 夺目的迸跳着的火星
只见 又长又粗的燃烧着的导火线
发现 导火线连着大火药库
语文教案-《小英雄于连》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2: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小英雄于连》教案范本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小于连的英雄行为,学习他那种勇敢机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于连的英雄行为。
难点:掌握本课8个会写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为什么称于连为小英雄”这个问题,并产生向他学习的感情。
2.学会讲这个故事。
3.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故事内容,知道为什么称于连为小英雄。
2.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小英雄于连聪明机智,遇事果断的品质。
教具过程:
一、看图导入,引出课题。
1.导语激趣: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有一位最老资格的长寿市民,被当地的市民称为“第一市民”。小朋友们,你们猜一猜他有多大年纪他在布鲁塞尔的市中心站了五百多年,却依然是个只有两英尺高的小孩,你们想认识他吗
2.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
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图中的小男孩是什么样子的吗
(这个小男孩有一头卷发,一个翘起的鼻子,显得很调皮。他光着身子,正在那儿撒尿呢。)
教师补充(这是一座小男孩的铜像,有着可爱笑容的小男孩叉腰挺肚,旁若无人地撒尿,只不过撒出的可是洁净的自来水,还有每年狂欢节中的一天,撒出的不是水,而是最上等的啤酒,大家在这一天都会争先恐后地争饮小童撒出的啤酒。为了怕这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在冬天着凉,还有世界各国致赠的精美服装,现在都保存在当地博物馆当中。这个孩子叫于连,是比利时人。在比利时,人们都称他为小英雄。)
板书课题:小英雄于连
3.齐读课题。
二、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归纳学生的疑问,老师课件演示。
小英雄于连什么样
为什么称于连为小英雄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自己出声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遇到不会的字,查看生字表的读音。
标出课文的自然段。(五个)
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全班齐读,检查字音。
说一说,通过初读课文,你了解了哪些问题
(两个问题:于连的样子和人们为什么要造这座铜像。)
四、深入了解,解决疑问。
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己读第一自然段,把描写小男孩于连样子的语句用“——”画出来。
1.汇报。
电脑演示图片。
指导朗读。(读出小男孩调皮的感觉。)
学习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过渡:人们为什么要造这座铜像呢我们接着学习。
指名接龙读这个故事,把描写当时情况很紧急的句子找出来或自己总结出来。
介绍比利时布鲁塞尔这个城市的大概情况和当时的历史背景。
这时,于连看到了,有什么想法,又是怎样做的请用“~~~”画出来。
讨论:比较前两种方法,为什么说于连的撒尿办法从中你觉得于连是个怎样的孩子
指导朗读。(读出表现于连品质的语气。)(课件演示,在一些重点词语下加重音符号。
学习第五自然段。
2.齐读。
提问:人们为什么要感谢于连为什么要称他为小英雄
(因为是他的机智,勇敢保住了城市,救了全城的人,救了整个布鲁塞尔,所以人们感谢他,称他为小英雄。)
两人一组,互相讲讲这个故事。
(抓住要点:当时的情况——敌人点燃——于连发现——想办法——得救。)
总结
质疑。
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吗
总结。
你应该向小英雄学习什么(学习他机智,勇敢,果断的品质)
3.你还知道哪些小英雄的名字或关于他们的故事(王二小、草原小姐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请学生讲这个故事,注意语言流利,通顺,神态大方,自然。其他学生注意礼貌,认真听。
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认读后全班齐读。
英雄竖立塑造男孩欢声雷动
二、自主识字。
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同桌两人互相说说记字的方法。
全班汇报交流。
三、巩固训练。
看拼音选字。
qìng zhù------庆祝
tóng xiàng------铜像
juǎn huā-----卷花
反义词。
胜-------败
在田字格里书写生字,老师巡视指导。
扩词练习
造:创造制造造就
胜:胜利引人入胜胜出
感:感动感人情感
篇3:三年下册语文《小英雄于连》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感悟于连机智、勇敢的精神。乐于并且能够把故事讲述给别人听。
3、正确认读本课十五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急中生智”、“栩栩如生”“干涸”等词语的意思。通过朗读感悟于连机智、勇敢的精神。
学习方式:围绕“急中生智”一词,引导学生联系文中的“干涸”、“又窄又深”、“又长又粗”等重点词,谈谈于连为什么“急”,并相应指导朗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故事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都听过哪些故事?从哪里听到的?
(对于通过自己读书了解故事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其他学生的读书热情。)
师:今天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小故事,想听吗?故事的名字叫做:小英雄于连(板书课题)
师:看到这个题目,请你们猜猜这个故事会是什么样的。
(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小”和“英雄”进行猜测,模糊感知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倾听的欲望,培养学生倾听能力。)
教师讲述小英雄于连的故事。(从“五百多年前……显然已经来不及了。)
(教师讲述到情节高潮处戛然而止,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很快的进入阅读状态。)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故事情节。
2、师:读完故事,你觉得哪儿最有意思?
(检验学生初步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故事大意的能力。)
3、指导学生用直线勾画出最吸引自己的句子,好好读一读。做到读准字音,读流利。
4、指名读句子。读得好,让其他学生进行表扬,读得不好,请其他学生帮助指导读。
(实现评价体系中的学生互评原则)
5、师:再读课文,把自己认为难读或不理解的词用曲线勾出。争取在小组内解决,如果组内解决不了,可以在全班交流时提出。
6、小组活动。教师巡视,相应指导。
7、各组推选代表,汇报交流结果。
(初读环节,分成三步走:
1、粗知大意——浏览读;
2、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评价读;
3、小组合作读难读的句子——攻读。完成在读中误字、进一步感知故事情节的任务)
三、识字教学
出示生词(生字用红笔书写):打败、残暴、聚集、欢庆、胜利、火药味、导火线、燃烧、又窄又深、急中生智、尿、浇灭、表彰
师:大家的课文读得不错,老师把课文中的这些新朋友请了出来。你们认识哪个朋友,就读哪个,并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新朋友。
学生读,介绍。
(因为有了前面的读书基础,学生对这些生字不会很陌生,以介绍朋友的方式出现,既可以调动学生的读识兴趣,又可以使学生通过介绍生词自主识字,增强记忆力。)
第二课时
一、回忆讲述
1、出示:于连闻到( ),发现( ),他想( ),于连急中生智( )。为了表彰于连( )。
2、让学生根据提示回忆复述课文。(为创造性复述课文奠定基础)
二、研读阶段
1、师:提示中有一个成语,是什么?(急中生智)谁能解释一下?(不管学生能解释,还是不能,都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进一步了解)
2、师:请同学们读课文,找一找,看看于连因什么而“急”。最好做上记号。准备和组内同学交流。(指导学生边读边做记号的读书方法。)
3、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交流中,要相应指导学生朗读。
(在全班交流中,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又粗又长”、“干涸”、“又窄又深”等词加以理解。)
4、师:再读,再找,于连生的是什么样的“智”?
指名读有关语句,教师出示:于连急中生智……全城的人。
5、师:你们觉得于连的这个办法怎么样,作用有多大?
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
6、师:如果这位小英雄就站在你们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今后自己遇到危险的事情,你准备怎么做?
(利用小主人公的英雄事迹,让学生懂得在危急时刻学会冷静、思考,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7、全城的人不会忘记这个十岁的小男孩,人们是怎么做的。
出示最后一段,指名读。
8、能为“表彰”选一个同意词吗?(表扬)你觉得这里用哪个词更准确?
生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指导朗读)
9、想亲眼看一看这个“栩栩如生”的铜像吗?
(播放铜像图片)
10、师:说一说,你见到的“栩栩如生”的铜像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体会“栩栩如生”一词)
(研读阶段主要抓住“急中生智”这个承上启下的中心词展开研读,使学生对主人公的研读思路清晰,有条理,更有利于学生对人物的感悟。)
三、复述课文
出示铜像画面,教师:布鲁赛尔每年都会迎来世界各地的许多游客,如果请你做那里的小导游,你会怎样为他们介绍小英雄于连铜像的来历呢?
先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然后请学生到屏幕前向大家介绍。
(创设导游情境,培养学生有创造性的复述课文的能力)
四、课外拓展
了解抗震纪念碑浮雕内容反映的历史以及这一历史事件给唐山发展带来的重大影响。
第三课时
一、指导写字
着重为学生讲述“然”字的来历,并指导学生用“然”字组词。
二、积累运用
又窄又深 又( )又( ) 又( )又( ) 又( )又( )
(指导学生写在采蜜集上)
板书设计:
又长又粗
干涸
又窄又深救了全城
用尿浇灭
篇4:三年下册语文《小英雄于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字,以及两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熟读课文,练习讲故事。
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讲故事。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哪些小英雄的故事?
今天我们又来认识一位外国的小英雄,他的名字叫于连。
揭示课题:8小英雄于连
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注意不认识字的读音。
2、小组合作,快速识字。
分组做“生字妈妈找宝宝”的游戏。看哪个小组最快。
3、教师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说一说识字方法。
4、学生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5、指名分段读课文,大家评价。
6、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7、指名说说。
三、感悟课文。
1、创设情景,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世界上有许多美丽的城市,那里有许多名胜古迹吸引着各地的游客,今天我们到一个美丽的城市布鲁塞尔去游览观光。
(2)出示图片。
看到这个撒尿的小男孩,你有什么话想说,有什么想问的吗?
学生自主发言。
(3)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知道这个孩子是谁吗?找出描写这个铜像的句子?
指名读句子。
(4)知道朗读。
2、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自由朗读。
(2)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3)学生质疑解难,教师讲解,指导朗读。
3、读最后一段,联系全文,体会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词语。
2、读课文。
二、语文实践。
请你当小导游,向游客介绍于连的铜像。
1、自由练习。
2、分组说。
3、全班反馈。
三、总结。
你从于连身上学到了什么?
四、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同桌说一说识字方法,给生字交朋友。
3、观察生字的位置。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作业:
1、写字。
2、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篇5:三年下册语文《小英雄于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过程与方法:
A、用自读的方式了解铜像的来历
B、知道为什么称于连为小英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文的学习中,明白体会于连是个聪明机灵的小英雄。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于连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思路:
一、导入新课
1、讨论英雄:小朋友们,什么样的人称为英雄?(厉害、聪明、勇敢、不怕牺牲)
2、你们知道哪些英雄?(.雷锋、刘胡兰、王二小、张嘎等)
3、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外国的小英雄,他的名字叫于连)
4、板书课题:
5、小英雄于连(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创设情境,学习第一自然段
A、于连的祖国是比利时,现在我们就到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这座美丽的城市去游览一下。
(课件出示布鲁塞尔风光图,最后定格于于连铜像)
小朋友们,聪明的你知道这座撒尿的小孩铜像是谁吗?(于连)
他就是我们今天要来认识的主人公小英雄于连。看到这座铜像,你有什么想说的话,想问的问题吗?(铜像有趣、很调皮,很有意思,很好玩,为什么他要撒尿等等)
请一位小朋友来描述一下这座铜像的样子。
B、课文中也描写了这座铜像的样子。下面就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翻到31面,把第8课轻声读一遍,想想: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描写了这座铜像?是怎样描写的?
(学生读完课文后反馈:第一自然段)(学生找出描写铜像样子的句子)
C、指导朗读:这座铜像真有趣,这一段该怎样朗读呢?(要读得有趣)谁来读一读?
(指名朗读,评价,再齐读。)
2、学习课文第二到第四自然段
A、人们为什么要造这样一座有趣的铜像呢?课文的第二个自然段也提出了这个问题,你能把这个问题读好吗?(指名读)这是一个什么句?读的时候要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问的语气)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个问句。(生齐读)
B、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人们造这座铜像的原因?(3、4自然段)
下面就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读完之后和旁边的同学讨论:人们为什么要造这座铜像呢?
(学生读第三、四自然段,然后互相讨论)
C、学生反馈讨论结果(因为于连撒了一泡尿浇灭了导火线的火花,拯救了全城的人们)
D、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五百多年前的一个晚上)
当时美丽的布鲁塞尔正在做什么呢?“侵略者”指的是什么?(想要占领比利时的人,他们是比利时的敌人。比利时人民对他们非常憎恨。所以当比利时的人民打败了可恶的敌人后,大家非常高兴,整座城市都在欢庆胜利。)(学生用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回答后,课件出示庆祝图)
请小朋友们看大屏幕,齐读这个句子(大街小巷灯火通明,欢声雷动)。结合这幅图,说说你对灯火通明、欢声雷动这两个词语的理解。
(指名说“灯火通明”和“欢声雷动”的意思)
师:人们正在欢庆胜利,谁也没有想到敌人不甘心失败,竟会在这个时候来搞破坏,敌人想干什么呢?敌人做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反馈)这根导火线可是连着炸药库的,想想导火线点燃后会怎么样呢?(生自由发言)
就在这个时候,敌人的诡计被于连发现了。他看见了导火线上闪着火花,正在咝咝地燃烧着。小朋友,如果是你看到了导火线闪着火花,你会怎样做?(吓得赶快逃命,很慌张)
为什么?(从这里我们也看到了火是很危险的,所以小朋友在平时不要去玩火,要注意安全。)
E、于连看见导火线闪着火花时,他是怎样做的?(板书:想用水浇灭想通知大人)
于连看见导火线闪着火花,并没有自己赶快逃命,而是积极想办法。他知不知道这里很危险?你从哪句话看出于连知道这里很危险?(“哎呀,不得了”)
这里已经是不得了的危险,他为什么还不赶快逃命呢?(生畅所欲言)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于连是个怎样的孩子?(遇到事情不慌张,勇敢)(所以小朋友如果是你看到了火花,逃跑是不对的,不要慌张,应该要积极地想办法。)勇敢的于连看见了正在燃烧的导火线,马上就想到了用水浇灭和通知大人这两个办法,而这两个办法行不行呢?为什么?(板书:附近没有水时间来不及)说明这时候的情况怎样?(非常危急)这句话该怎样朗读呢?(要读得着急)(生读句子)这时如果再想不出办法会怎样?
F、在这危急时刻,于连想到了一个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呢?(板书:撒一泡尿)
G、你能在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来回答吗?(课件出示句子。)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可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根导火线是可恶的?
“灵机一动”是什么意思?(突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这个办法好不好?好在哪里?
(板书:方便)这个句子要怎样读才好呢?(语速要读得快一些,因为要赶快把火花浇灭)(请小朋友读这个句子)小朋友,你还有什么办法吗?(引导学生明白撒尿是最好的办法,体会小于连的机灵)于连朝着导火线撒了一泡尿后,结果怎样?(课件出示句子)(我们真为美丽的布鲁塞尔得救了而感到高兴。)请大家用高兴的语气读这句话。
H、从这件事情当中,你们觉得于连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机灵勇敢)
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于连是个机灵勇敢的孩子?(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J、请小朋友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注意语气和语速。
3、于连用自己的智慧保住了布鲁塞尔,救了布鲁塞尔的人民,当人们知道后,人们是怎样感谢于连呢?大家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A、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B、人们造了一座撒尿的小男孩铜像来表示对小于连的感谢,如果你是布鲁塞尔的市长,你会对小于连说什么呢?(小于连,谢谢你救了整座城市)
如果你是布鲁塞尔的一位老奶奶,你会对小于连说什么呢?(小于连,你真是个好孩子!)
如果你是布鲁塞尔的一位小朋友,你会对小于连说什么呢?(于连,你真聪明,我佩服你!)
三、讨论小于连是否英雄?
师:英雄是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字眼,与之相关的往往是要付出流血甚至牺牲的代价。回顾我们前面所提到的英雄,我们所熟知的有冒死把日本鬼子带到八路军包围圈里的王二小,有为了保守党的机密而牺牲在敌人铡刀之下的刘胡兰。还有为人民做了无数好事的雷锋。他们为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而于连不过是撒了一泡尿,又没有费多大的力气,他可以称为英雄吗?
生:于连当然是英雄,他救了一座城市。
师:他是不是靠了一点运气救了这一座城市呢?生:不是,于连他很勇敢。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生:如果是我,看到敌人点燃了导入线,就会吓得逃跑了。
生:于连很聪明,他才想得出这样的好办法。
师:是呀,如果于连当时吓得掉头就跑,城市能保住吗?生:不能。
师:如果于连当时想不到撒尿浇灭火花的办法,城市能保住吗?生:不能!
师:于连以自己的机智和勇敢救了一座城市,救了全城百姓,他无愧于这个小英雄的称号!来,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小英雄于连。
四、拓展延伸
1、小于连撒尿的样子被人们用铜像塑造了出来,并竖立在大街上,你能不能也像他一样在大街上撒尿呢?(不能)为什么?(小于连撒尿是为了救全城的人,人们是为了纪念他才造了这样一座撒尿的铜像,但我们不能随地大小便,那样不文明。)
(小朋友们知道吗?小于连的这座铜像撒出的可不是尿,而是自来水,到了狂欢节,他撒出的还是啤酒,人们还会争抢着去喝呢!)
2、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认识了机灵勇敢的小英雄于连,我们要向他学习什么呢?如果你将来长大了,有机会去比利时,去布鲁塞尔,有机会去看小于连,你会给他带点什么礼物呢?
生:我会给他带一顶帽子,给他挡阳光。生:我会给他带一把伞,可能挡雨呢。
生:我会给他带一套衣服。
师:为什么呀?
生:因为于连是光着身子的。
师:除了你,世界上还有很多人跟你一样的想法。几百年来,于连不断地收到全世界各地人民送来的衣服。我们中国也送了一套汉服给于连。你们猜猜,小于连现在有多少套衣服?有700多套呢!现在专门有一个博物馆收藏着这些衣服。大家来看看穿上了衣服的小于连。(课件出示穿上了衣服的于连图)
五、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机灵勇敢的小英雄于连,希望小朋友们也能像于连一样遇到事情不慌张,做一个机灵勇敢的好孩子,请小朋友们在家里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篇6:小英雄于连教学反思
用“乱七八糟”这个成语来形容美国教室的秩序,恐怕并不为过。然而,虽然学生们坐无坐相,但思维却极为活跃,课堂上常常有“如果人是猴子变的,为什么现在猴子还是猴子,人还是人?”之类的反问。其实,胡思乱想,爱问为什么,这本是孩子们的天性。古往今来,有多少创造发明就是在“胡思乱想”中萌芽的,随之开花、结果的。因此我们应尊重学生的“胡思乱想”,善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发问,这也应该是孩子们学习时应有的权利。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遇到学生突然发问。这些发问有些是教师备课中没有预料到的,有的甚至是稀奇古怪的问题,弄得教师不知如何处理。但是,学生在课堂上的突然发问,往往是课堂的闪光之点,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如果充分利用这些突然的提问,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讨论解决,往往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成为难以忘怀的精彩瞬间。
如教学《小英雄于连》一文时,学生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于连为什么不穿衣服,难道他到街上玩也是光着身子吗?我不喜欢他这种不文明的样子。”这是一个令人思考的声音。我并没有预设答案,并没有忽视学生有个性的见解――“不喜欢小英雄于连。”而是在学生的疑问上生成新的问题:你们认为铜像为什么要塑造一个光着身子的于连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热烈地讨论,使学生在互动中不断地形成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课堂上抓住时机,利用这一活的资源,使阅读教学在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中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整堂课也充满了活力,充满了生命的气息。
由此可见,教师如何面对学生的发问,并如何现场引导解疑,这是向教师的智慧和能力提出了挑战。引导得法,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异精神得到积极发挥,而且可以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耀眼的亮点。
★ 小英雄雨来范文
★ 小英雄雨来*
★ 小英雄雨来观后感
语文 -《小英雄于连》(整理6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