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lfxiang1985”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三年语文下册《小英雄于连》教学设计,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三年语文下册《小英雄于连》教学设计,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 目录
- 第1篇:三年下册语文《小英雄于连》教学设计第2篇:三年下册语文《小英雄于连》教学设计第3篇:三年下册语文《小英雄于连》教学设计第4篇:《小英雄于连》教学设计第5篇:《小英雄于连》的教学设计第6篇: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小英雄于连》教案范本第7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第8篇:一年级下册语文《小青蛙》教学设计一年级第9篇:一年级下册语文《小青蛙》教学设计一年级第10篇:一年级语文下册《小青蛙》教学设计第11篇:《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2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的教学设计第13篇: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4篇:四年级语文下册《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第15篇:四年级语文下册《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
篇1:三年下册语文《小英雄于连》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感悟于连机智、勇敢的精神。乐于并且能够把故事讲述给别人听。
3、正确认读本课十五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急中生智”、“栩栩如生”“干涸”等词语的意思。通过朗读感悟于连机智、勇敢的精神。
学习方式:围绕“急中生智”一词,引导学生联系文中的“干涸”、“又窄又深”、“又长又粗”等重点词,谈谈于连为什么“急”,并相应指导朗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故事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都听过哪些故事?从哪里听到的?
(对于通过自己读书了解故事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其他学生的读书热情。)
师:今天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小故事,想听吗?故事的名字叫做:小英雄于连(板书课题)
师:看到这个题目,请你们猜猜这个故事会是什么样的。
(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小”和“英雄”进行猜测,模糊感知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倾听的欲望,培养学生倾听能力。)
教师讲述小英雄于连的故事。(从“五百多年前……显然已经来不及了。)
(教师讲述到情节高潮处戛然而止,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很快的进入阅读状态。)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故事情节。
2、师:读完故事,你觉得哪儿最有意思?
(检验学生初步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故事大意的能力。)
3、指导学生用直线勾画出最吸引自己的句子,好好读一读。做到读准字音,读流利。
4、指名读句子。读得好,让其他学生进行表扬,读得不好,请其他学生帮助指导读。
(实现评价体系中的学生互评原则)
5、师:再读课文,把自己认为难读或不理解的词用曲线勾出。争取在小组内解决,如果组内解决不了,可以在全班交流时提出。
6、小组活动。教师巡视,相应指导。
7、各组推选代表,汇报交流结果。
(初读环节,分成三步走:
1、粗知大意——浏览读;
2、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评价读;
3、小组合作读难读的句子——攻读。完成在读中误字、进一步感知故事情节的任务)
三、识字教学
出示生词(生字用红笔书写):打败、残暴、聚集、欢庆、胜利、火药味、导火线、燃烧、又窄又深、急中生智、尿、浇灭、表彰
师:大家的课文读得不错,老师把课文中的这些新朋友请了出来。你们认识哪个朋友,就读哪个,并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新朋友。
学生读,介绍。
(因为有了前面的读书基础,学生对这些生字不会很陌生,以介绍朋友的方式出现,既可以调动学生的读识兴趣,又可以使学生通过介绍生词自主识字,增强记忆力。)
第二课时
一、回忆讲述
1、出示:于连闻到( ),发现( ),他想( ),于连急中生智( )。为了表彰于连( )。
2、让学生根据提示回忆复述课文。(为创造性复述课文奠定基础)
二、研读阶段
1、师:提示中有一个成语,是什么?(急中生智)谁能解释一下?(不管学生能解释,还是不能,都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进一步了解)
2、师:请同学们读课文,找一找,看看于连因什么而“急”。最好做上记号。准备和组内同学交流。(指导学生边读边做记号的读书方法。)
3、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交流中,要相应指导学生朗读。
(在全班交流中,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又粗又长”、“干涸”、“又窄又深”等词加以理解。)
4、师:再读,再找,于连生的是什么样的“智”?
指名读有关语句,教师出示:于连急中生智……全城的人。
5、师:你们觉得于连的这个办法怎么样,作用有多大?
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
6、师:如果这位小英雄就站在你们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今后自己遇到危险的事情,你准备怎么做?
(利用小主人公的英雄事迹,让学生懂得在危急时刻学会冷静、思考,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7、全城的人不会忘记这个十岁的小男孩,人们是怎么做的。
出示最后一段,指名读。
8、能为“表彰”选一个同意词吗?(表扬)你觉得这里用哪个词更准确?
生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指导朗读)
9、想亲眼看一看这个“栩栩如生”的铜像吗?
(播放铜像图片)
10、师:说一说,你见到的“栩栩如生”的铜像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体会“栩栩如生”一词)
(研读阶段主要抓住“急中生智”这个承上启下的中心词展开研读,使学生对主人公的研读思路清晰,有条理,更有利于学生对人物的感悟。)
三、复述课文
出示铜像画面,教师:布鲁赛尔每年都会迎来世界各地的许多游客,如果请你做那里的小导游,你会怎样为他们介绍小英雄于连铜像的来历呢?
先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然后请学生到屏幕前向大家介绍。
(创设导游情境,培养学生有创造性的复述课文的能力)
四、课外拓展
了解抗震纪念碑浮雕内容反映的历史以及这一历史事件给唐山发展带来的重大影响。
第三课时
一、指导写字
着重为学生讲述“然”字的来历,并指导学生用“然”字组词。
二、积累运用
又窄又深 又( )又( ) 又( )又( ) 又( )又( )
(指导学生写在采蜜集上)
板书设计:
又长又粗
干涸
又窄又深救了全城
用尿浇灭
篇2:三年下册语文《小英雄于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字,以及两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熟读课文,练习讲故事。
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讲故事。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哪些小英雄的故事?
今天我们又来认识一位外国的小英雄,他的名字叫于连。
揭示课题:8小英雄于连
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注意不认识字的读音。
2、小组合作,快速识字。
分组做“生字妈妈找宝宝”的游戏。看哪个小组最快。
3、教师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说一说识字方法。
4、学生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5、指名分段读课文,大家评价。
6、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7、指名说说。
三、感悟课文。
1、创设情景,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世界上有许多美丽的城市,那里有许多名胜古迹吸引着各地的游客,今天我们到一个美丽的城市布鲁塞尔去游览观光。
(2)出示图片。
看到这个撒尿的小男孩,你有什么话想说,有什么想问的吗?
学生自主发言。
(3)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知道这个孩子是谁吗?找出描写这个铜像的句子?
指名读句子。
(4)知道朗读。
2、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自由朗读。
(2)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3)学生质疑解难,教师讲解,指导朗读。
3、读最后一段,联系全文,体会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词语。
2、读课文。
二、语文实践。
请你当小导游,向游客介绍于连的铜像。
1、自由练习。
2、分组说。
3、全班反馈。
三、总结。
你从于连身上学到了什么?
四、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同桌说一说识字方法,给生字交朋友。
3、观察生字的位置。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作业:
1、写字。
2、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篇3:三年下册语文《小英雄于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过程与方法:
A、用自读的方式了解铜像的来历
B、知道为什么称于连为小英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文的学习中,明白体会于连是个聪明机灵的小英雄。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于连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思路:
一、导入新课
1、讨论英雄:小朋友们,什么样的人称为英雄?(厉害、聪明、勇敢、不怕牺牲)
2、你们知道哪些英雄?(.雷锋、刘胡兰、王二小、张嘎等)
3、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外国的小英雄,他的名字叫于连)
4、板书课题:
5、小英雄于连(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创设情境,学习第一自然段
A、于连的祖国是比利时,现在我们就到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这座美丽的城市去游览一下。
(课件出示布鲁塞尔风光图,最后定格于于连铜像)
小朋友们,聪明的你知道这座撒尿的小孩铜像是谁吗?(于连)
他就是我们今天要来认识的主人公小英雄于连。看到这座铜像,你有什么想说的话,想问的问题吗?(铜像有趣、很调皮,很有意思,很好玩,为什么他要撒尿等等)
请一位小朋友来描述一下这座铜像的样子。
B、课文中也描写了这座铜像的样子。下面就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翻到31面,把第8课轻声读一遍,想想: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描写了这座铜像?是怎样描写的?
(学生读完课文后反馈:第一自然段)(学生找出描写铜像样子的句子)
C、指导朗读:这座铜像真有趣,这一段该怎样朗读呢?(要读得有趣)谁来读一读?
(指名朗读,评价,再齐读。)
2、学习课文第二到第四自然段
A、人们为什么要造这样一座有趣的铜像呢?课文的第二个自然段也提出了这个问题,你能把这个问题读好吗?(指名读)这是一个什么句?读的时候要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问的语气)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个问句。(生齐读)
B、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人们造这座铜像的原因?(3、4自然段)
下面就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读完之后和旁边的同学讨论:人们为什么要造这座铜像呢?
(学生读第三、四自然段,然后互相讨论)
C、学生反馈讨论结果(因为于连撒了一泡尿浇灭了导火线的火花,拯救了全城的人们)
D、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五百多年前的一个晚上)
当时美丽的布鲁塞尔正在做什么呢?“侵略者”指的是什么?(想要占领比利时的人,他们是比利时的敌人。比利时人民对他们非常憎恨。所以当比利时的人民打败了可恶的敌人后,大家非常高兴,整座城市都在欢庆胜利。)(学生用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回答后,课件出示庆祝图)
请小朋友们看大屏幕,齐读这个句子(大街小巷灯火通明,欢声雷动)。结合这幅图,说说你对灯火通明、欢声雷动这两个词语的理解。
(指名说“灯火通明”和“欢声雷动”的意思)
师:人们正在欢庆胜利,谁也没有想到敌人不甘心失败,竟会在这个时候来搞破坏,敌人想干什么呢?敌人做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反馈)这根导火线可是连着炸药库的,想想导火线点燃后会怎么样呢?(生自由发言)
就在这个时候,敌人的诡计被于连发现了。他看见了导火线上闪着火花,正在咝咝地燃烧着。小朋友,如果是你看到了导火线闪着火花,你会怎样做?(吓得赶快逃命,很慌张)
为什么?(从这里我们也看到了火是很危险的,所以小朋友在平时不要去玩火,要注意安全。)
E、于连看见导火线闪着火花时,他是怎样做的?(板书:想用水浇灭想通知大人)
于连看见导火线闪着火花,并没有自己赶快逃命,而是积极想办法。他知不知道这里很危险?你从哪句话看出于连知道这里很危险?(“哎呀,不得了”)
这里已经是不得了的危险,他为什么还不赶快逃命呢?(生畅所欲言)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于连是个怎样的孩子?(遇到事情不慌张,勇敢)(所以小朋友如果是你看到了火花,逃跑是不对的,不要慌张,应该要积极地想办法。)勇敢的于连看见了正在燃烧的导火线,马上就想到了用水浇灭和通知大人这两个办法,而这两个办法行不行呢?为什么?(板书:附近没有水时间来不及)说明这时候的情况怎样?(非常危急)这句话该怎样朗读呢?(要读得着急)(生读句子)这时如果再想不出办法会怎样?
F、在这危急时刻,于连想到了一个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呢?(板书:撒一泡尿)
G、你能在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来回答吗?(课件出示句子。)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可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根导火线是可恶的?
“灵机一动”是什么意思?(突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这个办法好不好?好在哪里?
(板书:方便)这个句子要怎样读才好呢?(语速要读得快一些,因为要赶快把火花浇灭)(请小朋友读这个句子)小朋友,你还有什么办法吗?(引导学生明白撒尿是最好的办法,体会小于连的机灵)于连朝着导火线撒了一泡尿后,结果怎样?(课件出示句子)(我们真为美丽的布鲁塞尔得救了而感到高兴。)请大家用高兴的语气读这句话。
H、从这件事情当中,你们觉得于连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机灵勇敢)
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于连是个机灵勇敢的孩子?(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J、请小朋友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注意语气和语速。
3、于连用自己的智慧保住了布鲁塞尔,救了布鲁塞尔的人民,当人们知道后,人们是怎样感谢于连呢?大家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A、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B、人们造了一座撒尿的小男孩铜像来表示对小于连的感谢,如果你是布鲁塞尔的市长,你会对小于连说什么呢?(小于连,谢谢你救了整座城市)
如果你是布鲁塞尔的一位老奶奶,你会对小于连说什么呢?(小于连,你真是个好孩子!)
如果你是布鲁塞尔的一位小朋友,你会对小于连说什么呢?(于连,你真聪明,我佩服你!)
三、讨论小于连是否英雄?
师:英雄是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字眼,与之相关的往往是要付出流血甚至牺牲的代价。回顾我们前面所提到的英雄,我们所熟知的有冒死把日本鬼子带到八路军包围圈里的王二小,有为了保守党的机密而牺牲在敌人铡刀之下的刘胡兰。还有为人民做了无数好事的雷锋。他们为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而于连不过是撒了一泡尿,又没有费多大的力气,他可以称为英雄吗?
生:于连当然是英雄,他救了一座城市。
师:他是不是靠了一点运气救了这一座城市呢?生:不是,于连他很勇敢。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生:如果是我,看到敌人点燃了导入线,就会吓得逃跑了。
生:于连很聪明,他才想得出这样的好办法。
师:是呀,如果于连当时吓得掉头就跑,城市能保住吗?生:不能。
师:如果于连当时想不到撒尿浇灭火花的办法,城市能保住吗?生:不能!
师:于连以自己的机智和勇敢救了一座城市,救了全城百姓,他无愧于这个小英雄的称号!来,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小英雄于连。
四、拓展延伸
1、小于连撒尿的样子被人们用铜像塑造了出来,并竖立在大街上,你能不能也像他一样在大街上撒尿呢?(不能)为什么?(小于连撒尿是为了救全城的人,人们是为了纪念他才造了这样一座撒尿的铜像,但我们不能随地大小便,那样不文明。)
(小朋友们知道吗?小于连的这座铜像撒出的可不是尿,而是自来水,到了狂欢节,他撒出的还是啤酒,人们还会争抢着去喝呢!)
2、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认识了机灵勇敢的小英雄于连,我们要向他学习什么呢?如果你将来长大了,有机会去比利时,去布鲁塞尔,有机会去看小于连,你会给他带点什么礼物呢?
生:我会给他带一顶帽子,给他挡阳光。生:我会给他带一把伞,可能挡雨呢。
生:我会给他带一套衣服。
师:为什么呀?
生:因为于连是光着身子的。
师:除了你,世界上还有很多人跟你一样的想法。几百年来,于连不断地收到全世界各地人民送来的衣服。我们中国也送了一套汉服给于连。你们猜猜,小于连现在有多少套衣服?有700多套呢!现在专门有一个博物馆收藏着这些衣服。大家来看看穿上了衣服的小于连。(课件出示穿上了衣服的于连图)
五、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机灵勇敢的小英雄于连,希望小朋友们也能像于连一样遇到事情不慌张,做一个机灵勇敢的好孩子,请小朋友们在家里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篇4:《小英雄于连》教学设计
《小英雄于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字,以及两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熟读课文,练习讲故事。
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讲故事。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哪些小英雄的故事?
今天我们又来认识一位外国的小英雄,他的名字叫于连。
揭示课题:8小英雄于连
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注意不认识字的读音。
2、小组合作,快速识字。
分组做“生字妈妈找宝宝”的游戏。看哪个小组最快。
3、教师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说一说识字方法。
4、学生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5、指名分段读课文,大家评价。
6、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7、指名说说。
三、感悟课文。
1、创设情景,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世界上有许多美丽的'城市,那里有许多名胜古迹吸引着各地的游客,今天我们到一个美丽的城市布鲁塞尔去游览观光。
(2)出示图片。
看到这个撒尿的小男孩,你有什么话想说,有什么想问的吗?
学生自主发言。
(3)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知道这个孩子是谁吗?找出描写这个铜像的句子?
指名读句子。
(4)知道朗读。
2、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自由朗读。
(2)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3)学生质疑解难,教师讲解,指导朗读。
3、读最后一段,联系全文,体会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词语。
2、读课文。
二、语文实践。
请你当小导游,向游客介绍于连的铜像。
1、自由练习。
2、分组说。
3、全班反馈。
三、总结。
你从于连身上学到了什么?
四、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同桌说一说识字方法,给生字交朋友。
3、观察生字的位置。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作业:
1、写字。
2、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板书设计:
篇5:《小英雄于连》的教学设计
《小英雄于连》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六个生字,能写好八个字。
2、了解“残暴、聚集、欢庆、急中生智、表彰”等词语的意思。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感悟于连机智、勇敢的精神。乐于并且能够把故事讲述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于连机智、勇敢的精神,乐于并且能够把故事讲述给别人听。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1、师:说到英雄,什么样的人我们称为英雄?(生回答)
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有一位最老资格的长寿市民,被当地的市民称为“第一市民”。同学们,你们猜一猜他有多大年纪?
他在布鲁塞尔的市中心站了五百多年,却依然是个只有两英尺高的小孩,你们想认识他吗
2、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
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图中的小男孩是什么样子的吗?(生回答)
3、板书课题:小英雄于连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本课。
开放性问题的提出让学生畅所欲言,从整体上感知本课。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自读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义,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4、分段朗读课文。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
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三、品味课文,感悟课文。
(一)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试着说一说。
(二)1、出示课件:于连铜像。请你再读读课文,找出描写这座铜像的句子来。
2、指名读有关句子。
理解“栩栩如生”。出示课件,说说你看到这座铜像后的感觉。把铜像塑造的像真的一样,用书上的一个词叫――?(栩栩如生)再读,品味词句。
3、这座铜像是什么时候塑造的?为什么塑造它?请小组成员一起读课文,读后交流。
4、集体交流。
(1)时间:五百多年前。
(2)塑造的`原因:
于连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燃烧的导火线的?采取什么办法解决的问题?
除了这种办法,当时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于连都想了哪些办法?为什么不用这些办法?
(3)仔细品读写于连心理过程的这一段话,深入了解于连的内心世界,明白于连是个反应很快的孩子。
(4)再读这一段,读后你觉得于连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哪几句话最能体现他的这种品质?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
(5)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表彰”是什么意思?把它换成“表扬”行不行?为什么?
看课件,联系课文内容,读课文最后一句,体会它的意思。
(三)说一说于连是个怎样的小孩?
总体把握课文内容,使学生脑海中出现事件的脉络。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自读自学的空间,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实现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
通过对人物性格的深入剖析,充分理解课文,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
三、拓展延伸,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1、美丽的布鲁塞尔市迎来了四面八方的游客,现在你就是这里的小导游,请你给客人们介绍一下于连铜像的来历,你准备怎么说?
自己练习练习,可以列个提纲,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老师提供于连的相关资料。)
2、组内练习说,推选优秀。
3、请小代表在班内说,评选优秀小导游。
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探究欲望,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综合素质的机会,通过师生间的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作业。
将于连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其他朋友听。
加深并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并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及”是独体字,笔画不多,但不容易写美观。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注意到第一笔的起笔位置靠近竖中线;第二笔中“撇”的部分与第一笔大致平行;第三笔的起笔在第一笔与横中线的交汇处。
“忽、然、导”三个字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前两个要写上大下小,第三个字上、下两部分比较均衡。
“败、庆、及、灭”四个字的最后一笔都是“捺”,一是要注意与“撇”画的穿插或呼应,二是要注意“捺”要“出脚”,高度上略低于“撇”画,看起来才舒展、稳固。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交流记字方法,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并及时提醒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
篇6: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小英雄于连》教案范本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小于连的英雄行为,学习他那种勇敢机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于连的英雄行为。
难点:掌握本课8个会写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为什么称于连为小英雄”这个问题,并产生向他学习的感情。
2.学会讲这个故事。
3.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故事内容,知道为什么称于连为小英雄。
2.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小英雄于连聪明机智,遇事果断的品质。
教具过程:
一、看图导入,引出课题。
1.导语激趣: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有一位最老资格的长寿市民,被当地的市民称为“第一市民”。小朋友们,你们猜一猜他有多大年纪他在布鲁塞尔的市中心站了五百多年,却依然是个只有两英尺高的小孩,你们想认识他吗
2.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
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图中的小男孩是什么样子的吗
(这个小男孩有一头卷发,一个翘起的鼻子,显得很调皮。他光着身子,正在那儿撒尿呢。)
教师补充(这是一座小男孩的铜像,有着可爱笑容的小男孩叉腰挺肚,旁若无人地撒尿,只不过撒出的可是洁净的自来水,还有每年狂欢节中的一天,撒出的不是水,而是最上等的啤酒,大家在这一天都会争先恐后地争饮小童撒出的啤酒。为了怕这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在冬天着凉,还有世界各国致赠的精美服装,现在都保存在当地博物馆当中。这个孩子叫于连,是比利时人。在比利时,人们都称他为小英雄。)
板书课题:小英雄于连
3.齐读课题。
二、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归纳学生的疑问,老师课件演示。
小英雄于连什么样
为什么称于连为小英雄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自己出声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遇到不会的字,查看生字表的读音。
标出课文的自然段。(五个)
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全班齐读,检查字音。
说一说,通过初读课文,你了解了哪些问题
(两个问题:于连的样子和人们为什么要造这座铜像。)
四、深入了解,解决疑问。
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己读第一自然段,把描写小男孩于连样子的语句用“——”画出来。
1.汇报。
电脑演示图片。
指导朗读。(读出小男孩调皮的感觉。)
学习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过渡:人们为什么要造这座铜像呢我们接着学习。
指名接龙读这个故事,把描写当时情况很紧急的句子找出来或自己总结出来。
介绍比利时布鲁塞尔这个城市的大概情况和当时的历史背景。
这时,于连看到了,有什么想法,又是怎样做的请用“~~~”画出来。
讨论:比较前两种方法,为什么说于连的撒尿办法从中你觉得于连是个怎样的孩子
指导朗读。(读出表现于连品质的语气。)(课件演示,在一些重点词语下加重音符号。
学习第五自然段。
2.齐读。
提问:人们为什么要感谢于连为什么要称他为小英雄
(因为是他的机智,勇敢保住了城市,救了全城的人,救了整个布鲁塞尔,所以人们感谢他,称他为小英雄。)
两人一组,互相讲讲这个故事。
(抓住要点:当时的情况——敌人点燃——于连发现——想办法——得救。)
总结
质疑。
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吗
总结。
你应该向小英雄学习什么(学习他机智,勇敢,果断的品质)
3.你还知道哪些小英雄的名字或关于他们的故事(王二小、草原小姐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请学生讲这个故事,注意语言流利,通顺,神态大方,自然。其他学生注意礼貌,认真听。
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认读后全班齐读。
英雄竖立塑造男孩欢声雷动
二、自主识字。
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同桌两人互相说说记字的方法。
全班汇报交流。
三、巩固训练。
看拼音选字。
qìng zhù------庆祝
tóng xiàng------铜像
juǎn huā-----卷花
反义词。
胜-------败
在田字格里书写生字,老师巡视指导。
扩词练习
造:创造制造造就
胜:胜利引人入胜胜出
感:感动感人情感
篇7: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以人为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注重课内外延伸,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生学会读书;让学生读议结合,读写结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乐于表达。
教学目标:
1.识8个生字。
2.了解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4.给课文的每部分加上小标题。
教学重点: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课题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4课《小英雄雨来》。(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情感兴奋。]
二、略读课文知大意
1.指读“连接语”,明确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
(2)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3)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4)如果有兴趣,还可以给每个部分加个小标题。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是通过课文前的“连接语”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连接语”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着重对课文的主旨和阅读方法、学习的重难点、语文学习的拓展点给予了提纲挈领性的`导向,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读读“连接语”,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有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实效。]
2.自读自悟,感知大意
对照阅读提示,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划出有关内容,读后与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地方互相解决,不能解决的做个记号,待后集体解决。
3.集体交流,筛选要点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教师引导梳理、概括信息点,并提炼成为小标题。(游泳本领高;上夜校念书、掩护李大叔、勇斗鬼子、宁死不屈、机智逃生)或(“望着妈妈笑”、“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把缸挪回原地”、“什么也没看见”、“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没有死”)
(3)畅谈自己的感受,体会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交流的情况,着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以下句子,并体会句子的意思。
①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让学生认识到这是雨来能够掩护革命干部,同日寇做斗争的思想基础,正是雨来对祖国深切的爱,才有了后面勇救交通员、勇斗鬼子的故事。)
②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这一动作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
③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这是一处细节的描写。表明了雨来誓死保护交通员,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与坚强意志;体现中国人民不惜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
④有志不在年高。(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深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4.再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快速浏览课文,练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自主读悟,从整体粗知课文大意,是“略读课文”的主要学习方式。按“连接语”,充分地自主地读课文,自读自悟,有目的地搜寻信息点,筛选信息点。然后,围绕重点、难点在小组中读读、议议,互相交流阅读情况和感受,互相提出和解决问题。最后,再围绕“连接语”的学习目标,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教师适当地引导对信息点的梳理、整合、概括,并对难点进行适当的点拨解疑。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难点,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实效,学习略读方法,提高略读能力。]
三、拓展延伸促升华
1.课内拓展
(1)学完这篇课文,你要向雨来学习什么?
(2)阅读“资料袋”
2.课外拓展(选择性作业)
(1)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
(3)收集抗日战争中英雄的故事。
(4)写一篇读后感。
教后记:学习给课文的每部分加上小标题,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并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篇8:一年级下册语文《小青蛙》教学设计一年级
一、教材分析
《小青蛙》是一首儿歌韵文。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极富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本课的设计应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重点,以情感为基础,以识字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增强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新笔画:撇点。
2.自主积累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青蛙是有益动物,我们应该爱护它。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理解文章意思。
教学难点:生字的书写
四、课前准备
1.课文相关图片、辅助课件。(教师)
2.制作本课字卡。(学生)
篇9:一年级下册语文《小青蛙》教学设计一年级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激趣。
“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孩子们,猜猜看,它是谁?(青蛙)
2.揭题:今天,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就是小青蛙。(板书:小青蛙)
3.说说你对青蛙有哪些了解。
二、读文识字
(一)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仔细听,听准你圈画的生字的读音。
2.导学:多有趣呀!你们想读吗?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那该怎么办呢?(查字典、问老师、问同桌、借助拼音)读完后,请你们把圈画出的生字、词读三遍。
3.检查读文。教师相机正音。
(二)随文识字。
1.指生读第一句。
2.指生评议朗读。
3.赛读。
4.相机学习生字“清、晴、眼、睛”。
(1)指生领读生字。
(2)先引导学生小组内观察;然后让学生读读这几个字;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5.指导朗读。
(1)导学: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中,你还能读准吗?
(2)男女生赛读第一句。
学习第二句。
1.指读第二句。
2.相机学习生字“保、护、害、事、情”。
(1)指生领读生字。
(2)引导学生小组内交流如何识记这几个生字。
3.指导朗读。
(1)导学: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中,你还能读准吗?
(2)全班比读第二句。
学习第三句。
1.指生读第三句。
2.指生评议朗读。
3.赛读。
(三)巩固生字。
1.挑战过关。(认读生字)
第一关:读读带拼音的生字。
第二关:擦掉拼音认读。
第三关:读读你手中的生字卡片,遇到不会的及时请教身边的同学或老师。
三、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青、清、气、晴、情、请、生”。
2.学生读字。
3.根据结构特点,重点指导:青、请、气。
(1)教师指导书写“青”。
导学:认真看一下:“青”字共几笔,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教师边范写边强调:竖在竖中线上,下面“月”的“丿”变成“丨”,横折钩的横在横中线上。
学生书空跟写。
(2)教师指导书写“请”。
导学:想想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特点是什么。仔细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书写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领。学生书空跟写。教师展示字例,学生评价。
(3)教师指导书写“气”。重点强调第四笔的写法。
四、总结延伸
1.同学们,学了这首儿歌,你们喜欢小青蛙吗?为什么?你们以后会怎么做呢?(交流怎样保护小青蛙)
2.总结:对呀,青蛙是捉害虫的小能手,更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一起保护小青蛙,好吗?回家把这首儿歌背给你们喜欢的人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保护小青蛙吧!
篇10:一年级语文下册《小青蛙》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小青蛙回家》这首歌曲具有明显的节奏型和角色,易学易演。利用从各个不同角度:角色培训、故事情境等的突破,从而达到享受这一内在的教育潜力。幼儿通过听听、想想、学学、演演,不仅对歌词、曲调有掌握,唱歌曲《小青蛙回家》,根据不同的故事情景,通过不同的声音、节奏、表情、动作来表现同不情绪的情感。能根据歌曲的旋律及结构特点大胆地创遍歌词。体会创编的愉快和用心交往的快乐。同时也会提高自身的表演技能,促进其各方面素质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演唱歌曲,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接唱,并用愉快的情绪表现歌曲内容。
2、在幼儿学唱“小青蛙回家”的同时,通过语言情境的创设让幼儿学习用不同的声音,速度更好的来巩固喝掌握歌曲内容。
活动准备:
青蛙贴绒一个、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新教歌曲“小青蛙回家”
1、森林里要举行“动物音乐会”。在音乐会中要进行发声练习。那你们来猜猜会有那些小动物参加呢?(2~3位幼儿)
a小青蛙参加完音乐会,现在它要回家了,听一听它是怎么回家的(教师清唱歌曲一遍)
2、重点练习基本节奏:xx|xx|xx|xx|xxx|xxx|
a、刚才小青蛙是怎样回家的?(一边蹦一遍唱)
你能学一学吗?(请个别幼儿)
出示图谱:
b、我想了个好办法,把小青蛙边蹦边唱的情景画了下来。
c、师唱一遍节奏后问:表示什么?表示什么?
那我们一起来学当小青蛙吧。(幼儿练习重点处)
3、完整演唱两遍。
我们都是小青蛙的好朋友,让我们唱着歌一起送小青蛙回家好吗?(第一遍)
还没有到家呢,再送一程吧!(第二遍)
二、学习用不同的声音,速度来巩固歌曲
1、用轻的声音唱
a、我们也送累了,让我们休息一下吧,来玩个变变变的游戏好吗?
b、变变变,我们都变成一只很小很小的小不点儿青蛙,小不点青蛙在唱歌的时候声音是怎样的呢?(轻)
c、那我们也来学做一只小不点青蛙来学它轻声的声音。(幼儿用轻轻的声音来唱)网站
2、用响亮的声音来唱
a、变变变我们都变成了一只很大很大的青蛙。
b、这只大青蛙唱出来的声音是怎样的。(很响亮的)
c、提醒大家一句,这只大青蛙可是个大歌唱家,声音又响亮又好听。
d、想当回大歌唱家吗?那我们就用响亮好听的声音和大青蛙一起唱一次吧。
3、用慢的速度唱
a、小青蛙走了这么长的路,走不动了,走起路来速度变得怎么样了(慢)
b、那我们用很慢的速度来唱小青蛙走路。
4、用快的速度来唱
a、这时青蛙妈妈一个劲的给小青蛙打手机,不知家里发生什么事了,小青蛙急着回去,该用怎样的速度来唱(快)
b、看哪只小青蛙最着急。让我们赶快赶回家(第一次)
加把劲儿,马上要回家了(第二次)
三、谜语导入:
妈妈有腿没有尾,
儿子有尾没有腿,
儿子长成妈妈样,
断掉尾巴长出腿。(打一动物)
回答后,总结:妈妈有腿没有尾”那是青蛙,而有尾没有腿的儿子又是谁吗?(小蝌蚪)。对,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在水中游来游去,挺逗人喜爱的.他们和青蛙妈妈住在一个美丽的池塘边,慢慢的,小蝌蚪长成了青蛙。有一天,小青蛙在池塘里玩捉迷藏,慢慢的,天黑了,他迷了路,急的哭了起来,这时,乌龟爷爷游了过来,告诉小青蛙说:只要沿着池塘里的荷叶就可以找到家了……(课件展示FLASH)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帮小青蛙找家,好吗?
2向学生出示节奏,学生先练习走走和跑跑,再边拍边读“呱”。
跳跳瓜瓜跳跳跳呱呱呱(引导:把小青蛙想找到家的急切心情唱出来)
3创编动作
有谁可以把小青蛙蹦来蹦去找妈妈的动作模仿出来?最好的奖励青蛙头饰。
四、学唱歌曲
1、小青蛙们找到了自己的家,高兴的唱了起来,听!它们在唱什么呢?(录音机范唱)(开光盘课件,小青蛙找家)
2、展示歌词,学习按节奏读歌词。
3、学唱歌曲。网
4、全体学生演唱。
5、歌曲处理。启发学生说说演唱时你想到了什么?编创动作,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意境。逐句唱
带入感情,完整演唱:小朋友们都学得很好。让我们拍着手和小青蛙再唱一遍吧!(电子琴伴奏)
唱得真好,现在你们都是小青蛙了,咱们一起来表演,想怎么唱就怎么唱。(带入小青蛙的动作,跟着课件再唱)
五、音乐游戏《小青蛙找家》。
真好听!刚才老师发现有几只小青蛙已经做好准备了。来!戴头饰的小青蛙待会儿请你们一起出来表演,好吗?(表演)
他们做的太棒了,让我们大家也忍不住想随着他们一起来找家了,小青蛙们,你们愿意带着我们一起来找家吗?(律动)
六、编创歌曲
小青蛙们,找到了家,你们开心吗?森林里其他的小动物听到你们美妙的歌声,也来了。他们说,也想有一首自己的歌,想请你们帮忙编一首这样的歌,可以吗?
瞧!有一只小鸟已经飞到了老师的身边,(出示小鸟的图片)所以我给他编了一首《小黄莺找家》。听!(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
其他的小动物们早已来到了你们身边。请你们轻轻地把他们请出来吧。
(请组长举起小动物头像)
师:你身边的小动物可爱吗?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一看,哪个小组的同学们最团结、最聪明,给它们编出的歌曲最好听。]
(学生分组编创,教师巡回指导)
师:时间到了,同学们都编好了吗?
(请各小组以各种形式表演、汇报)
师:你们觉得他们演的怎样,请把你认为演的最好的小组悄悄记在心里,等到下课以后,再把你手中的小花送给他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得到的小花最多.
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帮小青蛙找到了家,还帮助森林里其他的小动物都编出了好听的歌。这些小动物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一定要爱护他们,让它们在大自然的家中快乐地生活。现在就让咱们唱着动听的歌,带着小动物们一起来参观我们美丽的校园吧!(在小青蛙找家的音乐声中,边唱边跳的离开教室)
篇11:《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南和县闫里乡段村学校 李玲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4.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教学重点
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问题: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文本,自学生字词。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儿童是怎样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敢同入侵者作斗争,保卫自己的家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而又顽强的抗日战争,其间也涌现了许许多多少年儿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其中一个孩子的事迹。
2.板书:小英雄雨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检查重点词语理解情况:
晋察冀边区:晋,山西省简称,察,察哈尔省(1952年撤销,分别并入河北、山西两省)简称,冀,河北省简称。晋察冀边区是我抗日根据地之一。
门槛:门框下部挨着地面的横木(也有用石头的)。
推推搡搡:搡,猛推。推推搡搡就是使劲推的样子。
劫难:灾难。
趔趄:身体歪斜,脚步不稳要摔倒的样子。
鸡冠花:一种草本植物,开的花形状像鸡冠,通常为红色。。
3.在预习的过程中,和之间所学的课文相比,你发现了什么特别之处?
4.通过预习课文,雨来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
1.在对《夜莺的歌声》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课文的每一部分讲了一件事,整篇课文连起来,又讲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但这个故事是在同一时间发生的。而《小英雄雨来》和它又有不同之处,请同学们快速读读课文,看看不同之处在哪儿?每一部分又分别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概括。
3.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小组内的同学讨论一下。
4.集体交流:
(1)每一部分讲了一件什么事?
(2)和《夜莺的歌声》相比,《小英雄雨来》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每一部分都单独讲了一件事,时间上也不完全连贯。每个故事的独立性更强。)
(3)用三两句话概括每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4)说说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练习加小标题
1.再读课文,根据每一部分的内容,试着给它起个小标题。
2.学习自读课文,练习加小标题。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起的题目,评一评谁起的小标题最合理。
4.集体交流。
五、作业:
1.练习速读课文,锻炼自己的速读能力。
2.查找在抗日战争期间的英雄少年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回忆。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小英雄雨来》,给每一部分加了小标题,谁愿意把你的小标题再说说。
2.通过读课文,你觉得雨来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二、研读课文。
1.抓重点内容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1)鬼子抓雨来的目的是什么?
(2)雨来在鬼子面前是怎样表现的?联系上下文想想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3)雨来怎样从鬼子手中逃脱的?他为什么能顺利逃脱?
(4)从这一系列的事件中,你觉得雨来是个怎样的人?
2.小组选派代表,集体交流这四个问题。
3.结合交流情况,引导学生理解句子:
①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这是雨来能够掩护革命干部,同日寇作斗争的思想基础,正是因为雨来对祖国深切的爱,才有了后面勇救交通员、勇斗鬼子的故事。)
②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直朝后院跑去。
(这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因为年龄小,面对雪亮的刺刀,敌人以为雨来害怕,不顾一切朝后院跑去,实际上,雨来是为了把敌人引开,保护交通员。)
③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这是一处细节描写。鲜血滴在“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几行字上,表明了雨来誓死保护交通员,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与坚强意志;体现了中国人民不惜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
④有志不在年高。
(志:志气、志向;年高:年纪大。有志气不在于年纪大,指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龄大小来衡量,只要有志气,年轻也能做出优异成绩。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深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四、分析写作特点
1.这篇课文有几处对景物的描写,请同学们再次速读课文,把这些句子画出来,并思考一下景物描写的作用。
2.学生画,思考。
3.集体交流:
①“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十二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这一段写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也为我们勾画出了芦花村的美丽。景物描写既说明子雨来的家乡很美,又为后来雨来的脱险埋下了伏笔。雨来勇敢地与敌人斗争,除了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外,还由于雨来对美丽家乡的热爱,这样美丽的家乡,岂容敌人侵害!
②“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这段景物描写告诉我们,芦花村白天景色优美,太阳落下去以后,依然是那么美。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活着勤劳善良的村民们。人们多么希望雨来这个好孩子仍活在大家中间啊!
③“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
这一段表面在写景,实际在写人们的心情。人们盼望雨来会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连那河水都在静静地等待着,草窝里的虫子都在呼喊着雨来。
文章中三次景物描写,都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情感。由此看来,成功的景物描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五、拓展阅读
1.读课后的资料袋,谈谈自己的感受。
2.请同学们利用阅读课读一读《小英雄雨来》的其它章节,或者读一读其他描写抗日战争时间儿童和敌人做斗争的故事,如《火云鸟》、《鸡毛信》、《闪闪的红星》、《红孩子》等。
六、作业。
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你周围的人听。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篇12: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的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的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以人为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注重课内外延伸,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生学会读书;让学生读议结合,读写结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乐于表达。
教学目标:
1.识8个生字。
2.了解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4.给课文的每部分加上小标题。
教学重点:
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课题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4课《小英雄雨来》。(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情感兴奋。]
二、略读课文知大意
1.指读连接语,明确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
(2)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3)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4)如果有兴趣,还可以给每个部分加个小标题。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是通过课文前的连接语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连接语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着重对课文的主旨和阅读方法、学习的重难点、语文学习的拓展点给予了提纲挈领性的导向,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读读连接语,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有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实效。]
2.自读自悟,感知大意
对照阅读提示,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划出有关内容,读后与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地方互相解决,不能解决的做个记号,待后集体解决。
3.集体交流,筛选要点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教师引导梳理、概括信息点,并提炼成为小标题。(游泳本领高;上夜校念书、掩护李大叔、勇斗鬼子、宁死不屈、机智逃生)或(望着妈妈笑、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把缸挪回原地、什么也没看见、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没有死)
(3)畅谈自己的感受,体会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交流的情况,着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以下句子,并体会句子的意思。
①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让学生认识到这是雨来能够掩护革命干部,同日寇做斗争的思想基础,正是雨来对祖国深切的爱,才有了后面勇救交通员、勇斗鬼子的故事。)
②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这一动作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
③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这是一处细节的.描写。表明了雨来誓死保护交通员,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与坚强意志;体现中国人民不惜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
④有志不在年高。(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深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4.再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
快速浏览课文,练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自主读悟,从整体粗知课文大意,是略读课文的主要学习方式。按连接语,充分地自主地读课文,自读自悟,有目的地搜寻信息点,筛选信息点。然后,围绕重点、难点在小组中读读、议议,互相交流阅读情况和感受,互相提出和解决问题。最后,再围绕连接语的学习目标,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教师适当地引导对信息点的梳理、整合、概括,并对难点进行适当的点拨解疑。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难点,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实效,学习略读方法,提高略读能力。]
三、拓展延伸促升华
1.课内拓展
(1)学完这篇课文,你要向雨来学习什么?
(2)阅读资料袋
2.课外拓展(选择性作业)
(1)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
(3)收集抗日战争中英雄的故事。
(4)写一篇读后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照雨来身上那种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联系自己,从思想深处受到感染教育;阅读资料袋,让学生体会到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和平的重要性。课后拓展,既与课文学习相互补丛,相互呼应,有助于对学生爱国意识的进一步引发,同时有时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编辑短评:《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体现了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充分利用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指导学习,布置任务,使学生能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同时,设计了综合性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13: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设计理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建构出发,紧扣“英雄”题眼,提炼出一个辐射性强的问题贯通教学全程,制造出学生知识落差来形成他们自身学习内驱力,以此训练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自主表达交流的学习能力,实现教学“人化”与“自得”的最终目标。
教学目标:1、自读课文,自主掌握好生字词,理解词义;
2、用快速浏览的方法阅读课文,能简要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3、抓细节描写或相关文段诵读,了解雨来掩护李大叔与鬼子作斗争的事例感悟英雄机智、勇敢、爱国的可贵品质;
4、以课文为例,以英雄有新的认识,深化对时代英雄的理解。
教学重点:快速浏览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内容,能给每部分内容取小标题。
教学难点:引导交流体会相关的情节内容或文段,感悟英雄的可贵品质,获得对英雄的个性认识与理解。
教学准备:1、搜集关于英雄的歌曲或故事;
2、搜集国内外不同时代的英雄人物;人们对英雄的认识理解观点。
篇14:四年级语文下册《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强。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前“连接语”的要求自读课文。然后鼓励学生用学习《夜莺的歌声》的方法也试着给每一部分加一个小标题。因为有了上一节课的经验,先概括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再提炼最简练的语言拟小标题,所以比较好。
接下来我从题目入手:课题中有一个关键词“英雄”,你觉得文章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雨来是个小英雄,快速地默读课文,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在交流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找到相关的句子。学生谈完体会后我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表现雨来英雄的句子大多都在故事三掩护李大叔和故事四勇斗鬼子上。既然从这两个故事中就可以体会到雨来的英雄形象,那么课文为什么还选了另外几个故事呢?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这一问题。开始,学生还表情疑惑,不一会儿,用小手举起来了,又过了一会,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老师,我知道为什么写雨来游泳本领高。如果雨来游泳本领不高的话,那么他很难逃脱,同时也表现了雨来很聪明,很机智。”有的'说:“老师,我知道为什么要写雨来上夜校读书。因为是上夜校读书使雨来知道,身为中国人,就应该爱自己的祖国。也正因为雨来热爱自己的祖国,所以在掩护李大叔上,在与敌人的斗争中表现得那么勇敢,宁死不屈。”还有的说:“我知道为什么要写后两个故事。因为听到枪声,全村的人都以为雨来死了,都为雨来感到惋惜,雨来的小英雄形象体现得更为深刻,所以安排了第五个内容。而雨来机智逃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也更体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说的多好呀!其实作者安排每一材料都是有目的的。老师更佩服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另外,我还抓住文中的几处景物描写,一是引导学生体会景物描写的美,开展小练笔,恰当地使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郑赞同学这样写到:“清晨,被朝霞染红了脸的小池塘里,鱼儿在水中慢慢地游荡。美丽的荷花不时摆动优美的身姿,好像在与朝霞媲美。啊,多美的早晨呀!”子康同学这样写到:“荷花开的时候,它展开自己那娇嫩的花瓣,非常耀眼!远远望去,静静的荷叶上就像躺着一位睡美人。风一吹,荷花就在池塘里跳起了婀娜多姿的舞蹈!”陈威写到:“太阳下山了,天空出现了火烧云,像一团团火焰。火烧云倒映在家乡的小河上,像许多快活的小红鱼在游动。河边的蒲公英被火烧云染上了红色,被风一吹,在空中翩翩起舞。”二是引导学生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这么美的家乡谁会不爱呢?谁会让他人任意践踏呢?也正因为如此,雨来才与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
篇15:四年级语文下册《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下册《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
1、了解课文写了雨来的几件事。
2、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3、复述故事
4、给各部分概括小标题。
成功之处:
1、抓重点,第三、四部分重点指导朗读,第一、二、五、六部分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训练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快速理解课文内容。
2、在朗读,快速默读之后,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各部分内容在此基础练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学生在讨论中很热情、积极发言,言语虽有差别,但基本上都能抓住所讲内容。
3、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很多学生都能抓住重点语句,谈出自己的体会,根据学生的回答,雨来的勇敢、爱国、机智、宁死不屈的优秀品格就一一展现眼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句子进行朗读,在读中感悟人物的个性。
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概括的方法和引用原文的方法给各部分加小标题,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第一次进行这项练习,又是在理解内容后接着进行的,学生很有兴趣,讨论、交流。
不足之处:
1、课文较长,给予学生的朗读,快速默读的时间显得不足,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所影响。
2、生字词、多音字的学习,联系课文不紧,是在课后进行补充的。
三年语文下册《小英雄于连》教学设计(共1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