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nirenzha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童年的连衣裙情感美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童年的连衣裙情感美文,欢迎阅读借鉴。
- 目录
篇1: 童年的连衣裙情感美文
童年的连衣裙情感美文
当一阵紧急的雨点夹着冰雹倾泻下来的时候,夏季像个调皮的孩子喊着号子跑近了我们。虽然天气暂时还有一点凉,但热浪会很快袭来,每天的着装思考就会在繁琐的生活清单中挤出一丝丝空间。可无论怎样翻找,在满橱的衣服中,就是没有一条适合这个季节的裤子,心中不禁涌起了阵阵涟漪。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有人说女人的衣柜里总是少一件衣服,夏季是女人的季节。我赞同。虽然身体、经济条件不算高,衣服也不算品牌,但总喜欢装扮出一个靓丽的自己,好在紧张的生活中享受一份淡然,抑或情趣。
裙子,对我始终是一个诱惑,至于缘由,得追述到三年级的儿童节。记得班里有一个女孩穿着红色的连衣裙上学来了,我们都感到惊讶,那裙子泡泡袖,收腰的蓬蓬裙,而且是纱裙,女孩的额头上还被妈妈点了一个红点。这样的装束在当时的乡下非常抢眼,女孩被每个老师都喜欢她,上课都会不自觉地多看女孩几眼,课下还被争着抱起来转圈,她们快乐的笑声不断。每到课间,我会看直了眼,有时上课也会走神,去追寻那片火红,女孩就像童话故事里跑出来的骄傲的小公主,那个扎着小辫女孩的快乐的笑脸一直烙印在我自卑、羞惭、紧巴的童年。在80年代之初,能穿得上裙子的农村女孩几乎没有,在我们3000多人口的村子中,两条腿的裤子能穿得起就不错了,还要穿一条腿的裙子,怎么想来着?即便敢穿,也会被人指指点点,在老一代陈旧的眼光里,一切得按照常理办事,穿裙子的人就是另类。可别说,穿衣服也得适应社会环境。想美,得有条件。
从此,我便狠狠地记住了女孩的那团火,我羡慕死了那件蓬蓬的连衣裙,总想着有一天也能有裙子穿。但是,怎样回家跟母亲开口呢?我们姊妹四个年龄只相差7岁,我最小,都在上学,根本没有可能。11岁了,已经潜意识里朦胧地喜欢漂亮衣服了。当我憋了好多天,才在母亲忙完活的时候,用小得几乎听不出来的声音,颤颤抖抖地跟母亲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娘,我……我想要裙子。”母亲第一遍没听清,问:“你要啥?”我低着头,不忍再看母亲刚劳作完的汗水和不解的眼光。好久了,才嘟囔了一遍:“我……我要穿裙子。”母亲怔了一下,扭过了头,等她再跟我说话的时候,已是在第二天的中午放学后,午饭后母亲把一条花裙子递给我,说:“穿上看看怎么样?”太高兴了!我终于脱掉了一年到头的裤子,飞快地换上裙子,但形容不足,一个瘦瘦的身子被松紧带束起来的像水桶一样的裙子裹去了大半,我转起圈,但裙子并不能鼓起风来,也飘不起来。我仔细端详裙子的花案,一片密密的大大的牡丹花――这裙子不是新布!牡丹的图案很快在我的眼前清晰起来。我转身推开小屋的门,发现窗帘没了。原来是母亲用挂了好多年的小屋的窗帘改做的,人造棉布料早已晒旧了,褪了色。尽管如此,我还是欢喜得不得了。
下午刚穿出去,就被人指点了,首先是二哥,说:“丑死了!别丢人!你还不回家换下。”我说不回家,要迟到了。我也不想回家,刚穿上为什么要换下呢?我只好歪低着头顺着墙边走路,脸在发烧。遇到几个同学也是如此,他们“哧哧”的笑声让我感到心里发毛。真不知道乡下女孩子前世做了什么特大的冤孽惹得如此狼狈不堪,我觉得这件来之不易的花裙子蛮好看。最后还是东张西望的几乎一溜小跑躲进了学校。一踏进教室门口,在同学们用另样的眼光齐刷刷的对我审查了许久后,才终于挪到了座位上,很紧张地度过了一个下午。从此,再也没有在学校公开穿过这件花裙子,不过,还是在家里偷偷地穿。
现在想来,在那个平穷的年代里,生活是多么的狭隘与龌龊。
想拥有一件裙子的愿望愈渐强烈。到了五年级,班里一个同学从省城济南的亲戚家带回了一条竖纹理的淡绿色的'确良长款连衣裙,我脑海里的大馋虫又一次蠢蠢欲动。那个同学比我胖得多,穿起来还故意把腰部的带子勒得紧紧的,想是显瘦,不过恰好把胖胖的肚子凸现出来。在学校,她会在班级同学面前卖弄那的确良不怎么飘逸的大摆,简直阔绰极了,还在男孩中跑步,是想引起他们的注意罢。当然,我的眼睛更难离开这件“天外之物”。周末,我鼓起勇气商量那位同学,能不能借我穿一下?就穿一下。她说没问题,我们是好朋友,就穿一天吧,这同学倒显得慷慨。我用颤抖的手欣喜若狂地接过她的淡绿色连衣裙,面守着那同学立即换上,站到我们家唯一的大立厨前,斜着眼从大镜子的窥探穿长款裙子的这只丑小鸭。此时,我的脸上是幸福的,激动的,一圈圈红晕荡漾开的。虽然仍然形容不足,但是个子比三年级的时候高挺了许多,“人是衣服马是鞍”这话怎么就那么恰当呢。一个丑下鸭在镜子里竟能如此地打动自己:不用刻意勒紧就能明显地表现出芊芊细腰,半袖下露出的是细长而饱满的长藕瓜似的胳膊,翻领上托着一张微微圆润的11岁的脸盘,一条长长的马尾辫子在脑袋后面一跳一跳的,我仿佛一下子高了许多。最寒碜的就是那双大脚板了,虽然凉鞋不够新,但是我会用彩色粉笔上色,能把透亮的塑料鞋硬是变成粉红中渗着蓝。这种裙子没有裤子一样的口袋,甚至于我的两手局促地不知道该放到哪里。同学回家以后,我立即穿去给母亲看,母亲说很好的裙子,但是人家是从省城弄来的,我们家没有条件。我又跑回小屋,转着圈在镜子面前更加仔细地欣赏自己,看看的确良的裙子到底能摆多大……但是,好景不长,那同学却又回来了,说要回裙子。前前后后只不过15分钟!我终于知道了一件裙子距离我有多远,我只能在遗憾和羞愧中脱下裙子,满脸尴尬地说要洗好送过去,同学说不用,自己会处理,说完就拿起带着我余温的连衣裙很快地跑出了我的家门,小屋里剩下了一个呆呆的我。
初中后,需要步行到附近村子里上学,一个镇上的孩子都集中在一起,生活也复杂了起来,穿衣打扮也逐渐新潮。
初二的六月份我得到了一件意外的礼物。
那日,太阳格外的耀眼,天空瓦蓝瓦蓝的,淡淡的麦香从美丽的田野挤进了家门,自己的脚步也夸得格外的高远,脸上始终是挂满阳光。原来是为维持家计辍学的姐姐去外地学习缝纫技术,拿一块崭新的布料给我学做了一件米黄色碎花连衣裙,式样很新,虽然有一点点瘦,只要不吃饱肚子,腰部还是很合体的,但我已经很高兴了。自己又做了加工,在翘起的领子上近色的线缝上了几行圆圆的亮片,还用一条淡紫色的带着白色圆点的发带做了一朵花,发带的两头没有缝进花心里,而是长长地飘着,整个裙子多了几分动感,没想到这个小小的创意居然跟裙子很搭配。母亲和姐姐看着我对裙子的这般疯狂,都笑了。她们理解一个女孩子在追求一种简单而曲折的美,能穿上一件连衣裙可是我童年的一个梦。我很高兴地穿上裙子,高抬着头,跑跳着去上学。因为初中的生活圈子复杂了,倒也没有多少再另眼相看的,但是穿裙子的仍然没有其他人。
而今,我打开衣厨,看着琳琅满目的不同风格的裙子竟然有一种别样的感触。毛裙、丝裙、牛仔裙、旗袍裙、背带裙;运动风,民族风,波西米亚风,欧美风的;长的,短的,规则的,不规则的……一直塞满了衣橱,很多年前的裙子我仍然都舍不得丢掉,因为每一件裙子里都含有一种香醇的依恋。
长大后,做了母亲,我才深深地理解母亲当年在我要裙子的一刹那回头不语的心情,她是怎样用家里唯一的花布――旧窗帘,改成裙子,送给自己的女儿穿过了童年。也是多少年以后,我才彻底地明白姐姐刚学缝纫就给爱美的妹妹做了一条漂亮连衣裙的思绪,那可是姐姐的第一件作品啊!母亲和姐姐赋予了我的浓浓的香甜的无私的爱,就是一种来自亲情最刻骨铭心的眷恋和挂牵!
连衣裙的故事充盈了我的童年,镌刻在我一生成长的心田。岁月悠悠,暖意融融,爱河无边。
篇2: 童年往事情感美文
童年往事情感美文
今天是我们国家传统的农历小年,在这里先祝各位朋友小年快乐,天天开心。
前几天,看到有朋友在写童年的事情,自己的内心便也有所触动。孩子在一天天长大,自己也在一年年变老,好像回忆也会渐渐地占据自己的内心。回想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还是童年的时光最值得回味,也是最开心快乐的时候。所以,今天也来凑个热闹,写一下自己的童年往事。
可以说,在童年的时光里,好像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精彩。春天,山花烂漫,小草吐绿。这个时候,总会找机会跑到山上去感受一下浓浓的春意。而学校也一般会组织一些登山活动,搞个寻宝比赛,虽然只是一个铅笔或者橡皮的小礼物,但也让每个人都期盼不已。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的美丽,就在于它是一个播种希望的季节。新春伊始,万象更新,到处都充满了绿色,让人感受到春天的色彩美。到户外踏青赏花,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都会让人格外舒畅。而我自然也不会浪费这最好的时光,经常会到山间田野感受春的美丽。采野菜、摘山杏,经常会乐此不疲。
当然,最精彩、最快乐的季节还是属于夏天。一是夏季的雨水充沛,可以使我们这些爱玩水的小男孩可以尽情地享受在河套游泳的乐趣。记得小时候,自己还在老院里住,出门口就是一条河。经常在晚上会听到水声轰轰的声音,我们就知道又下大雨了,西边的大坝已经被冲开了。早晨起来出门一看,果然水都已经快到门口了。
而雨水带来的好处就是给我们带来了天然的游泳池,每天中午天气较热的时候,我们几个小娃子便会跑到河套中去洗澡。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自己学会了狗刨,后来又学会了仰泳、自由泳。随着技术的提高,后来居然和许多小朋友到更大的水库里去玩。只可惜,自从上了初中以后,直到现在,几乎就再也没机会展示自己的泳技,现在可能连狗刨都不会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非常期待的事情就是在夏天可以吃水牛。入了伏后,赶上下雨天,就会出水牛,我经常会顶着一个塑料布,冒着雨赶到山上去捉水牛。这边下着雨,可以看到一个个水牛正从泥土里往外钻,把它们抓住放进瓶子,感觉真好。有的时候,遇到飞行的水牛,就在后面追赶,将它打落下来,同样乐趣无穷。当然,最后的战利品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把它们的头和翅膀去掉,然后用盐水一泡,再用热锅一煎,味道太好了。
在暑假里,也是自己儿时最快乐的时候。那时候,我们都去山上放毛驴。早晨骑着毛驴到山上,把毛驴一撒,这些小朋友就开始去玩了。捉迷藏,打扑克,找鸟窝,做各种娱乐活动。到了太阳快到头顶的时候,也该回家吃饭了,赶上毛驴,下了山,骑着就回家了。下午,睡过午觉,又开始了与上午类似的经历。那时候,就像上学一样准时,如果没有什么特殊事情,都会去山上聚会。
而当时的环境也非常好,天热的时候,我们就会找个松树林去放毛驴。山泉哗哗,松涛阵阵。渴饮山泉水,饿了就摘些野果子吃,那种生活现在想来真的太过瘾了。而有时候,利用闲暇的时候,还会去采摘蘑菇,回家的时候也收获不少呢。
秋天,硕果累累,春种秋收,到了收获的`季节,也是一年最忙碌的时候。古语说得好:三春难得一秋忙。由于,家中的劳动力就是妈妈及几个姐姐,爸爸常年在外工作,一年也回不来几次。所以虽然自己年龄不大,但也早早地就加入了进来。虽然有时候也累得够呛,但看到一家人收获满满,那种尽可能做到颗粒归仓的感觉也让自己深深地记在心中。
而且,对于一家人来说,辛苦劳作了一年,这个时候才是收获的时候,所以虽然每个人都很累,但却也用欢笑来庆贺一年的好收成。毕竟,有了好收成,才会用粮食去换取一些需要的日用品,让紧巴的日子可以宽松一些。
冬天,同样是一个让自己深记于心的季节。除了下大雪可以堆雪人、打雪仗外,自己差不多整个寒假都会在门前的冰面上度过。因为性格内向,也不愿意去和更多的小朋友玩,所以就利用现成的资源,尽情地在冰面上玩耍。因为买不起冰尕,看着样子就自己找块杨树棍自己用小刀削,削圆了然后在头上用个小珠子一放,居然也玩得滴滴转。
后来,看别人家开始玩冰车,自己就照着样子动手做,居然也能做得像模像样的。现在想来,也真的很佩服那时候的精神与能力。往往在冬天的假日里,不用到别处去找我,多数情况下我都会和一个比我年龄还小的孩子在冰面上尽情玩耍。
之所以会想到这个话题,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感觉那时的童年时光太美好了。无论寒假还是暑假,好像就没有为作业发过愁,在自己的印象中,好像父母就没怎么管过自己的学习情况。作业少,很快就完成了,剩下的时间就是尽情地玩耍,我觉得那才是真正的假期。而看看现在的孩子,有的三四岁就被送进了幼儿园,整天就知道与知识打交道。上学要学习,放假要补习,还要被家长送去参加各种特长班。好像他们的每一天都并不真正地属于他们,而他们的玩乐时间也可以说少之又少。与他们相比,我觉得虽然童年时物质条件匮乏,但精神绝对富有。
有时候自己就在想,我们虽然已经成家生子,孩子都马上要告别童年,走上青春期,但我们却对童年的生活记忆犹新。而他们呢?他们的童年又是怎么度过的?如果有一天,他们也到了我们这个年龄,还会有这么深刻的童年记忆吗?
所以,正是有感于此,我想还是要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将作业的量继续减少,让孩子保持更多一点的玩乐时间。毕竟玩乐的时光过了,即使你给他再多的时间让他去玩,可能他也没有那种心情了。有什么比孩子的快乐更重要呢?这么多年,我们的教育走得太超前了,被太过于功利的思想所累,总不想输在起跑线上。结果呢?我们花大气力培养的孩子,却是身心并不健全的速成品。他们经不起风吹雨打,更缺少生活的磨炼,是只知学习的书呆子,也是我们教育的最大失败。
篇3: 童年的故乡情感美文
童年的故乡情感美文
童年的故乡虽然遥远,但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物一景、犹如一股股清泉,常从记忆的狭缝里涌现出来。
村东头的江汉大堤,弯弯曲曲载着对亲人的思念;大堤的那片树林,收藏着儿时的欢乐。故乡低矮的房舍上空那淡淡袅袅的炊烟里有着我对家的向往。
记忆中的江汉大堤,是家的代名词,如同一个久远的梦,总是萦绕在心里。因为村子紧挨着江汉大堤,村子里的`人每天都要无数次地翻越堤坡,或种地或取饮用水或上学。因此,故乡的堤坡,在我记忆深处埋藏了太多旧时光的酸甜苦辣的美好的回忆。
大堤旁的树林,便是我童年时代的乐园。春天,我们无忧无虑地在大堤上,树林里尽情嘻耍。夏天,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会结伴到堤坡上用扫帚去捕捉蝴蝶和蜻蜓,去树林里捉知了。那时候农村还没有通电,到了晚上更是我们玩得最开心的时光,我们会在堤坡上,树林里追逐着、奔跑着、欢呼着。或捉迷藏、或玩游戏,那时那刻,喊叫声,欢笑声久久地回荡在记忆里,每次想起,儿时的美好时光仿佛就像一串快乐的音符,经常从我的脑海里跳跃出来,让我怀念、回味。
故乡的秋冬,虽是落叶纷飞,杂草桔萎,满目萧条的景象,但在这样凄凉的季节里,那河尾的田边,沟渠边,却到处绽放着鲜艳的野菊花。带着寒意的秋风吹来,一朵朵,一簇簇,一丛丛,一片片的野菊花便在秋风里摇曳着,点缀着沟渠田野,把我的故乡装扮得灿烂、亮丽。在那样的季节,我们女孩子们常结伴去沟渠边采回很多的野菊花,除了插在瓶子里外,剩余的野菊花由奶奶用笸箕晒干后给我做小枕头,长大后才知道菊花枕有清热明目的功效。多年来,那盛满儿时欢笑和温情的野菊花枕无数次出现在我的梦中。
村子里的西头是潜江八大景之一“蚌湖秋月”潭。故乡对此有着一个美好的神话传说。在蚌湖河外滩有一条宽约3丈的水潭,水平如镜,深不可测。据说在秋季,晴朗的晚上都可见潭中有一轮月亮。它不像空中高挂的明月那样轮廓分明,线条清晰,而是筛子大一团波光,似灯火灼烁,熠熠生辉。更深夜静,万籁俱寂,还有笙歌舞乐之声从潭中传出。后来,因为二条专门作恶的蛇精作崇,使江汉蚌湖河堤决口,七里长街的蚌湖镇拦腰冲断三里许,蚌湖秋月也因此从地表上抹去,令人不得复见。虽然只是一些美好的传说,但却让村子里的孩子们对秋月潭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于是,小伙伴们常相约一起去河外滩寻找秋月潭的足迹。而所看到的只是一片低洼的小河。
宁静而祥和的小村庄、清澈的小河、郁葱的大树、树东头的江汉大堤以及村西头的蚌湖秋月潭,留给我的不只是童年的欢乐,她更象一位知心的伙伴,为我涤去童年的稚气,迎来青春的成熟。这便是哺育我,滋润我成长的故乡。
多年过去了,尽管村子里的变化日新月异。但儿时那纯朴的故乡却永远地定格在我心里,温暖着我。
篇4: 童年的回忆情感美文
童年的回忆情感美文
离开母亲有一年的时间了,一进家门很新鲜的在屋里东走走西看看,感受着带着母亲气息的一切东西。当看到窗台上放着的三棵水栽萝卜头小花时,让我心里一阵激动,眼光立刻停滞凝固在小花上。情不自禁地走进它上下端详左右转动,一边看一边慢慢搜索着,寻找着遥远的六十年代儿时的记忆。
四十多年以前国家不富人民很穷。交通网络也没有现在建全,每个地方几乎都是封闭的孤岛。从十一月份到第二年的五月份,黑龙江进入了漫长的冬季。七个月的时间里见不到一棵绿色蔬菜,更别说房间里摆点鲜花装点环境了。冬天的蔬菜是清一色的白菜土豆萝卜。每年秋天家里白菜土豆各买两千多斤,储存在院内两米多深的菜窖里,来满足一家十来口人冬天吃菜的需要。秋天买回来还没整理的白菜堆在院子里小山似的,整麻袋整麻袋的土豆码在院落的一边。萝卜不好存放两三个月就糠掉了,往后的日子里只剩下了土豆白菜。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囤积秋菜。在那个经济不发达的时代,你有钱这个季节也吃不到青菜,当官的也好老百姓也好,全生活在一个水平线上。
母亲在用萝卜做菜的时候,高兴时会挑选一个丰满个头大的绿皮罗卜,把长叶那边切下来放在白色盘子里泡上水,摆放在黑灰水泥抹成的窗台上。白菜扒叶吃,吃到最后的白菜疙瘩也泡在碗里,一同放在窗台上。几周的时间萝卜白菜都长出了绿绿的叶子,上午阳光洒在上满郁郁葱葱。那时的平方窗子小,屋里烧煤取暖,外满很冷屋子里也不怎么暖和。每天做饭关门闭户,水蒸气散不出去,家里阴暗低矮潮湿,窗台上的.这几盆绿植给家里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快过年的时候萝卜开出一堆堆洁白的小碎花,白菜开出一串串鹅黄的小碎花。衬托着家里时那么的温馨。记忆中母亲用大红萝卜做的垂吊花篮,可以和现代的小艺术品媲美。母亲把红萝卜在尾巴那边切去三分之一,在切面那侧挖个碗口大的坑,把白菜疙瘩放进去,萝卜坑里填满水,然后用绳吊在某个阳光能照到的地方。过些天萝卜在底下长出叶长出枝,打着弯向上窜,绿叶花枝散在红色萝卜外面,一堆堆的白色萝卜花和上面的一串串黄色白菜花竞相开放。下面的绿叶红盆明亮而鲜艳,上面的白黄小花优美而淡雅。春节前一个月附近母亲会带我们姐几个,把蒜扒成瓣(儿)用粟杆(儿)穿起来盘在盘子里,犹如现在的水栽水仙花。过年的时候长成了一盘盘绿油油的蒜苗。房间里的绿叶鲜花为家里增加了浓浓的节日气氛,也给孩子们除夕的饭桌上带来了珍贵的绿叶蔬菜。
看着窗台上的小花一点一滴的思绪飘荡在四十多年前的记忆里。那时的大庆是出奇的冷,风刮在脸上像无数把刀在割。脚冻得木头一样失去了知觉,站在外面需要不停的哆哆嗦嗦的跺脚取暖。记忆中小的时候雪下得又多又大,西北风裹挟着鹅毛大雪一场接一场的下。经常有第二天早晨大雪封门出不去屋的时候,这时父亲要拿着铁锹从窗户跳出去,把门口一米深的积雪清出一条道来。
我每天早晨都会被窗户上的冰霜窗花吸引。夜里窗外零下三十多度,室内湿度大,水蒸气落在窗上变成水珠顺着玻璃向下流,窗子下面结的冰有几个硬币厚。玻璃上结的霜逐渐往上逐渐变薄,自下而上是一幅童话般完美的森林雪景图。六几年的大庆家门口就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姐姐在家门口就抓回过小野兔。打生下来就没见过树更别说森林了,树和森林的认识是从玻璃霜花上开始的。水蒸气落在玻璃上,一宿慢慢结成了一棵棵笔直的大树,树枝上落满了晶莹的雪花,一排排一片片构成了森林的缩影,惟妙惟肖的逼真。我每天都会陶醉在小小的玻璃窗上,在梦幻般的冰雪大世界里游玩。有时会用舌头舔化一块五分硬币大小的洞,眼睛贴上去看窗外的世界,整个冬天看到的都是洁白的世界。 有时用手指的体温点化霜花,在上面画房子小鸡小草小花,画火车画太阳等等,也写大小上下等简单的字,直到把每块玻璃上的霜花都弄得乱七八糟才肯罢手。有时和弟弟一起玩,有时和邻居家的小伙伴一起玩。当太阳开始暖暖的照在窗上,霜花慢慢自上而下融化了,花草树木都不见了踪影,才恋恋不舍的离开窗户,期待第二天的到来。
第二天早晨,玻璃上又结满了一层崭新的童话世界般的霜花,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篇5: 童年的冰车情感美文
童年的冰车情感美文
又是冰天雪地时节,看着公园里冰封的湖面上往来穿梭的精致小巧的冰车,不禁想起我童年时代自制的冰车来,相信很多人的记忆里都会有这样一个简易的、略显笨重与粗糙的冰上坐骑,载着无忧的童年在冰上撒欢。
农村长大的孩子几乎没什么像样的`玩具,自然万物所赋予的一切都是孩子们玩乐的对象,正所谓“夏玩泥巴冬上冰,一年四季做顽童。”冬季农闲,父亲有的是时间,当冰还是薄层的时候,父亲就开始四处寻找做冰车的材质了,什么木板、木棍啦、铁丝、铁筋啦等等,凑齐全了,一阵叮叮当当的声响过后,一架简易的冰车就做好了。如果在冰车上加个小板凳,贴上毡垫,那坐上去就更舒服了。父亲做好冰车后,总要自己先在冰上试一试,如滑行起来不顺畅,就拿回去改进,直到满意为止。
待冰结得足够厚实了,孩子们便撒着欢地往河边跑。宽敞的冰面上,各家自制的冰车竞相亮相:看那熟练驾驭冰车的,身体略微前倾,双臂使劲地划着冰扦,在冰面上飞驰;也有不熟练的,怎么使劲都在原地不动,直急得小脸通红;还有稳如泰山般坐着的,只等小伙伴们来推,谁知推得劲大了点,冰车一溜烟地飞驰出去,吓得车上那位哇哇直叫。在磕磕绊绊的摔跤过程中,大家很快熟练起来,滑冰的速度也快起来,冰面偶有凹凸不平的地方,急停不稳,人仰车翻的场面时有发生,更有趣的是躲不开的两辆冰车撞到一起,大家干脆就趴在冰上打着滚地笑。
父亲曾做过一个双人冰车,是因为当时我还小,也闹着要玩冰车,父亲当然不敢放我独自去玩,便把冰车加长,容出两个人的座位,这样我就可以坐在前面,父亲一面用腿护住我不至甩出去,一面用带钉子的木棍支撑在冰面上,慢慢地滑行。稍大一点的时候,我不再需要父亲的呵护也能在冰上叱咤往来,便只顾着自己玩乐,任凭年幼的妹妹怎么哭闹也不肯带她去滑冰。父亲便又把双人冰车拿出来,像当年载着我一样载着妹妹在冰上慢慢地滑行,我站在岸边,看着一大一小两个身影越滑越远,似乎要嵌入夕阳里去了。
突然很想给家里打个电话,我想问问父亲,那冰车还在不在,我想念父亲的冰车了。
篇6:思忆童年的幸福的情感美文
思忆童年的幸福的情感美文
又到树叶飘飘的季节,每一片树叶都像一个热情似火的舞者,满地的黄叶唤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记忆中满满是乐趣,满满是幸福。
小时候家里穷,没有一个玩具,所以只能从大自然中寻找乐趣了,其中“拔老根”是这个季节最受欢迎的游戏。看!这一群那一伙玩的真起劲呀。当然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我先在地上搜寻“老根”,然后找一个伙伴进行比赛,一会你往前,一会我往后,只听“咔”一声,我一下子摔了个四脚朝天,我不服气又去找更结实的老根,跟伙伴说“我们再来”,我们都使劲地往各自的方向拉,拉来拉去,还是没有断,我们不约而同地使足了劲。突然,我和伙伴的“老根”同时断了,这次我们算是平局。为了让自己有更多胜算,我去找常胜将军小磊哥哥。他开始不理睬我,在我的一再央求下,他终于愿意向我传授技巧。他说到:在找老根的时候要寻找叶茎粗的树叶,颜色要深棕色的,叶茎上还要有斑点,因为这样的老根韧性好。为了优中选优,你还要抓住老根的两头来回拉扯,看是否有韧性,符合上述条件的才是适合的老根。我终于明白了,于是我又到处找,仔细观察每一个树根,看它们符不符合小磊哥所说的条件。我拿着找好的树根兴奋地去找小伙伴进行比赛,心想这次肯定能赢。“开始!”我便使劲向后拔,突然,我的老根偏向同伴了,于是我咬紧牙关,使出浑身解数往后拔。“啪”的一声,同伴的老根断了,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大声欢呼我胜利了!
树叶飘落,大雪来临,年就离我们不远了,糖块也就成了我们小孩子向往的礼物,糖含在嘴里,香香甜甜的,它不仅可以解我们的嘴馋,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攒各种各样的糖纸。糖纸不仅有自己家吃的,还有在大娘婶子家要的,更甚是从外面捡的。不管是从哪里弄来的糖纸,都会被我整整齐齐地洗干净展开夹在书本里,等攒够很多糖纸后,我会拿到学校与同学分享,有重复的或是自己不太满足的会跟其他同学交换,这样我们都可以得到自己喜欢的糖纸。
记忆中大娘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她用易拉罐和糖纸可以做成一个好看的花篮。我特别喜欢,也特别想拥有一个一样漂亮的花篮,于是我向大娘撒娇,大娘爽快地答应教我,但是我需要自己准备糖纸,狠狠心我把自己攒了很久的心爱的糖纸拿出来,准备做一个漂亮的花篮。大娘手把手教我:首先把易拉罐开口的一端用刀子削去;接着用剪刀依次从上往下(到易拉罐四分之一处)剪成1厘米的长条,大约能剪30条;再把长条剪成有规律性的长短不一,这样就成了一个漂亮的花篮;然后把糖纸平铺从一端按照5毫米距离正一折反一折,其次在中间用线挤起来,再把两端展开,就成了一朵漂亮的小花,也可以从糖纸的一角按照5毫米距离正一折反一折后在中间用线挤起来,把两端展开,就变成了不一样的小花,一共折了30朵。看着这些漂亮多彩的小花我兴奋地欢呼;最后把折好的小花一个个别在做好的花篮长条头上,把这些长条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子弯曲,一个花蓝就做好了。最后,我完成了一个不很完美但我自己觉得很满足的艺术品,并且摆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每天都会欣赏一下,心里美极了。
现在回想,童年里的这些游戏不仅可以让我得到了快乐,还锻炼了我的手眼协调能力,注意力及人际交往能力。现在我们所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居民院里,就很少有像这样快乐幸福孩子们的身影,闲暇时希望更多的孩子能与大自然共舞,成为大自然的孩子,而不是学习的机器。
篇7: 记得童年的那场雨情感美文
记得童年的那场雨情感美文
过了立秋,雨就一直下个不停。刚刚艳阳高照,一片云彩飘过,下个稀里哗啦。多少年来,这样的降雨还是很少见的,尤其在立秋过后的东北。
打电话给乡下的亲戚,询问降雨量过大会不会给庄稼造成危害,说是还好;问他们做饭的柴禾都浇湿了怎么生火,亲戚乐了,农村早已经用上天然气,多大雨也不怕了。几十年光景,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小时候的`乡下,可没这么幸运,那时候做梦也想不到什么是天然气,电磁炉。
记得小时候,每有下雨变天时,母亲紧忙抱上几大捆柴禾,放在仓房里。家里取暖做饭,柴禾是主力。外面下着雨,柴禾垛浇湿了,家里依然能吃上一口热饭,这算是母亲的未雨绸缪。八十年代,天气预报还不是很准确,连续下上几天雨,仓房里的柴禾不多了,母亲便扶着窗框望着天,心里犯了嘀咕。满院的泥泞自不必说,没有柴禾做饭是最大的烦恼。我和哥哥倒是很高兴,可以拿着几毛钱,一路歪歪扭扭去小卖店,买面包吃,借了老天爷的光。
最难的时候,父亲领了一些客人回家,招呼母亲做饭。母亲很贤惠,不在人多的时候给父亲脸子看,还是背地里冲父亲发火,指着仓房里烧光的柴禾,愤怒的说,烧大腿做饭吧!父亲也不急眼,笑着给母亲赔罪,至今回想那场景,都是暖暖的。
父亲冒雨跑出屋外,不一会拎回几根杨木檩子,乍一看湿漉漉的。用斧子劈开,露出白色的木肉,是干爽的。那时父亲正当年,三十出头的年纪。一会儿就能劈一大堆木头子,母亲一旁用毛巾给他擦汗,抱怨此时全无。
蒙蒙细雨,夹杂炊烟袅袅,恍惚在村庄的上空。有酒有菜,有朋来,大人喝酒,小孩子看热闹,偷偷放一块鸡肉在嘴里,忘记抹掉嘴角的油星。母亲照顾着客人,不时扶着窗,望着外面的淅淅沥沥,灶里火苗阑珊……
★ 6月1号情感美文
★ 一个人睡情感美文
★ 父亲七十情感美文
★ 温暖冬天情感美文
★ 絮怨情感美文
★ 错过了情感美文
童年的连衣裙情感美文(推荐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