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书单推荐

时间:2024-09-17 03:33:49 作者:飘落的叶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飘落的叶”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心理学书单推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心理学书单推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心理学书单推荐

荣格曾问,你究竟愿意做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完整的人?

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不愿意触碰的一面一一阴暗面,亲人朋友不愿意接受,连我们自己也无法面对。于是,我们不惜代价、竭力伪装成人人喜欢的好人,活得很累。

事实上,我们的每个缺点背后都隐藏着优点,每个阴暗面都对应着一个生命礼物:好出风头只是自信过度的表现;邋遢说明你内心自由;胆小能让你躲过飞来横祸;泼妇在有些场合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阴暗面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只有真心拥抱它,我们才能活出完整的生命。

有人说,这本书应该读三遍,读第一遍会认同,读第二遍会改正,读第三遍会进化。

也有人说,这本书应该买十本,一本留给自己,九本送给朋友。一人看,一人改变;十人看,十人改变。

读这本书时,请跟着作者的指引,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我最害怕的是什么?

2.我生活的哪些方面需要改变?

3.我读这本书是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4.我最害怕别人发现我的哪些特质?

5.我最害怕发现自己的哪些特质?

6.我曾对自己撒过的最大的谎是什么?

7.我曾对别人撒过的最大的谎是什么?

8.在我努力改变自己生活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之后,给自己充分的时间,把心中所有的想法都在本子上记录下来。

相信我,你会很有收获的。

荣格曾经说过:“金子总是隐在暗处。”一旦你能接纳自己所有的阴暗面,并从中找寻到积极的意义, 你会找回真实的自我。

苏格拉底认为:“认识你自己就是要我们不断自省,了解、洞察内心深处的自己。”而这本书真的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强烈推荐给各位。

篇2:心理学书单推荐

毫无疑问,《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创造了空前的销售记录,而且,至今长盛不衰。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正如《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开篇所言:人生苦难重重。M・斯科特・派克让我们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他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相反,他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

最近我看了一堆心理学相关的书,触动最深的就是这本《少有人走的路》。起初以为是心灵鸡汤,结果派克开篇就道:人生苦难重重。大多数人走的道路是寻找改变我们外在世界的道路,而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条通往我们内心的道路。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够义无反顾地走向心智成熟的旋程。

他讲述了大量关于自律、爱、谎言、成长的故事和看法,文字质朴,叙述平淡,但对我而言不亚于当头棒喝。

他说:大部分的恐惧与懒惰有关。他还说: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字里行间有一种直刺人心的真实。你想要掩饰的一切,你骗过了自己的,那些隐藏在深处的心思,全部被赤裸裸的暴露出来。

派克反复强调我们要忠于事实,勇于直面内心,承担责任,但这是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呀。

人总是免不了为了暂时对痛苦的远离而去逃避问题和现实。荣格把心理疾病的根源描述为“拒绝面对阴影”,他所谓的阴影是指心灵中我们不愿意承认的那一部分。我们一直在回避它,将它藏匿在潜意识的地毯下,让它不为人知。比起自我关注,自我剖析,我们更愿意把目光放在他人身上。

就像大众普遍对名人的事情津津乐道,那个谁谁谁又被曝离婚了,谁谁又出轨了,议论起来热火朝天,仿佛与我们息息相关。

旧约教我们不要随意论断他人,但关注别人的事多简单呐,嘴唇上下一碰就能娓娓道来一段故事,不需要费什么脑细胞。而且往往诸人看到的新闻并非新闻,而只是各自内心的映射,轻轻松松说完后还多半能获得某种暂时的隐秘的快感。

但如果把眼光放在自己身上难免会牵扯出更多事端,触碰问题就避免不了焦虑和痛苦。把问题焦点转移到对他人的关注从某种程度上把困兽般的自己暂时解脱了出来,谁不愿意这样呢。但代价却是深重的,它牺牲掉了自我的成长和关系的进步。

派克用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向我们表达的观点,大抵可以用《大学》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派克点醒了我,他在书中写道:

没有什么比正确的认识自我更重要的了,要勇于剖析内心,正确的认识自己和接纳自己进而做出改变和提升,不要一味的逃避和自欺欺人。人只有自我成长了,才有能力去爱别人,才能真正踏上心智成熟的旅程。

经有段时间,我被琐事所困扰,情绪低落了很久,于是向朋友倾诉。他安慰了我半天,但也直言,虽然可以理解我,但是没办法做到感同身受,让我也不要试图从别人那里获取共鸣。他提醒我,说到底,困扰我的事情在现实层面其实不会对我产生实质性影响,只会在精神上带来压力和烦恼,而关于这别人的帮助是有限的,只能靠自己去面对和克服。

现在想想,当时的自己面对痛苦只一味的想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这何尝不是怯懦和不成熟的表现。遇事不愿直面只想逃避,一心寄托于从别人那得到救赎。

为别人所救多简单省心呐,自救却最难,因为别人不能真正了解你,别人也不能彻底的帮到你。就像是一个虚弱的病人,热粥热饭可以让你温暖,厚衣被褥可以让你舒适,家人的关怀和陪伴可以让你心安,但倘若你自己不能忍受药的苦、针的疼,你就永远也不可能彻底的好起来。

读这本书,就像是拿着一把冰冷的手术刀,在不打麻药的情况下,一点一点剜掉自己身上腐烂的肉,过程很疼,但我愿意忍受。

值得宽慰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无知、狭隘和浅薄,其实是件幸事。最可怕且难以突破的限制往往是自我限制。我想无论是我犯过的错误、缺点,还是我的某种行为习惯、性格,其实都不等于我。I am more than that.

加缪在《西弗里的神话》中说过:

没有不带阴影的太阳,应该了解黑夜。荒谬的人说“是”,于是他的努力便没有间断了,如果说有一种个人的命运,却绝没有高级的命运,至少只有一种命运,而他断定它是不可避免的,是可以轻蔑的。至于其他,他自知是他岁月的主人。

在被窝里读完最后一页,关了灯,明明是寒冷的冬夜,却被暖烘烘的被褥熨贴的晕晕乎乎的,竟觉得前方有光。

温柔的,明亮的,耀眼的。

铺天盖地,迎面而来。

篇3:心理学主题书单

心理学主题书单:

1.《马斯洛心理健康思想解析》

张登浩 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

磐安县青少年宫 陈朝阳:本书选译了大师有关心理健康的经典实验、论文或重要著作的重要章节,进行了详细解读;对他系统的心理健康思想或理论进行了评价;阐述了应用他的心理健康思想、理论的中外相关心理咨询经典案例,特别是学校教育和青少年教育中的心理咨询案例;最后从整体上讨论了心理学大师的心理学思想与理论。学习本书一是可以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二是可以促进自身的心理健康。

2.《儿童心理危机干预:理论、策略和应用》

张英萍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常山县青少年活动中心 叶朝晖:近年来,日益频发的灾害事件、社会发展现实以及人类自身成长危机,使得创伤后心理危机干预成为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共同关注的焦点。其中受影响最大的群体是儿童。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中,儿童的心理危机状况十分普遍,如何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及时发现并应对儿童心理危机,掌握基本的心理干预方法,是广大少年宫教师必备的技能之一。

3.《九型人格》

廖春红 著

中国华侨出版社

磐安县青少年宫 陈朝阳:九型人格是远古时代古巴比伦口耳相传的智慧,也是一门实践学问。廖春红编写的《九型人格》以浅显易懂的语言,精美生动的插图,描述了九型人格这种实用、系统的人格分析方式,深刻阐释了九型人格的基本原理,深入研究了九型人格运用的心理基础,详细解析了各类型的性格特征。通过学习本书,你能更为清晰地认识自己,认识同事,认识青少年,带领团队做好校外教育工作。

4.《戒了吧!拖延症》

辰格 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杭州青少年发展中心 陈捷:也许也是因为自己有拖延这样的坏习惯,所以在逛书店时被标题所吸引就买来读一读了。书中的胡小懒和他同事、朋友的故事能映射很多人,至少很多案例很符合我当下的状况,所以对我来说又是一次唤醒。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在时间上偷懒,结果就是患上拖延症,偷走你精彩的人生。道理都懂,执行起来很难。这本书给自己敲起警钟,要学会时间管理,细化时间安排,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5.《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

唐全腾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建德市新安江青少年活动中心 汪宝璀:这是一本易懂的、用心理学来看学校教育的的书,避免了对教育方法及其教学心理的枯燥说教,例举常见的教学生活实例,通过用心理学的知识来分析。给我的启发很大,特别是从众心理和破窗效应这两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唐全腾的思考、语言很多都能一针见血,将心理学理论与教学实际、教师的工作实际联系起来,有时候老师、家长想给孩子最好的,但是有多少人可以了解自己想法的盲点?我们给的真的是最好的吗?看这本书,可以引发你对教育理念的思考。

心理学探奇书单,心理学中的十个不同的方面:

◆◆◆ 需求 ◆◆◆

1.动机与人格

马斯洛

“文明已发展到了一个真正濒临灾难的阶段了”。

《动机与人格》是马斯洛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许多精彩的理论,包括人本心理学科学观的理论、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理论、元动机理论、心理治疗理论、高峰体验理论等。需要层次论是马斯洛心理学中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至今仍在多个学科领域和实际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

◆◆◆ 精神 ◆◆◆

2.寻求灵魂的现代人

荣格

作者以一位心理学大师的视角深入浅出地向我们展示另一种美妙的世界观。他把多年做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分析研究所获得的有关灵魂的知识,整合成为每一个人都可以获得和应用的大量信息。他为精神的性质和功能,提供了现代人正在苦苦寻找的线索。他处理心理问题的方式既有趣又深刻,会促使今天许多更乐于信任医生而不是牧师的人帮助自己再次发现生活的意义。

◆◆◆ 文明 ◆◆◆

3.爱欲与文明

马尔库塞

西方今天文明已发展到极点,然而文明进步的加速也伴随着不自由的加剧。集中营、大屠杀、世界大战和核武器都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人对人最有效的统治和摧残恰恰发生在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成就高度发达到仿佛能建立一个真正自由的世界的时刻。可见,高度文明的昂贵代价是人的不自由和对生命本能、对自我升华了的性欲—爱欲的压抑。所以,反抗现代西方文明首先必须消除对人的本性的压抑,解放爱欲。

◆◆◆ 群体 ◆◆◆

4.乌合之众

古斯塔夫庞勒

本书是解析群体心理的经典名著,虽然是一部学术性著作,但语言生动流畅,分析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它颠覆了人们通常对群体的认识,将群体的特点剖析得淋漓尽致。作者层层分析,逐步推进,明确指出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而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进而对社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 科学 ◆◆◆

5.精神分析引论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引论》是弗洛伊德著作中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弗洛伊德是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而精神分析是治疗神经病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研究心理学的一种科学手段,现在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派别,这一学派对医学、心理学、人类学以及史学、文学、艺术和哲学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弗洛伊德将这一理论在此书中做出了最精深的解答和诠释。

◆◆◆ 推理 ◆◆◆

6.当尼采哭泣

欧文亚龙

这是一本经典的心理推理小说,书中人物多来自真实的历史,作者假托19世纪末的两位大师:尼采和布雷尔,透过史料和名著中呈现的真实有中国历史、思维观念和人格特质,将两人连结成医生与病人,开启一段扣人心弦的“谈话治疗”。名医遇到哲学超人,便演绎出心理咨询的诞生过程。

“孤独只存在于孤独之中/一旦分担/它就蒸发了”

“希望是最大的灾难,因为他延续了人的苦难。”

“任何不曾杀死我的东西,让我更强壮。”

究竟谁是病人?谁是医生?

如诗般的语言,理性缜密的思辩,情节充满悬疑,高潮迭起,结局却出人意表。

◆◆◆ 流派 ◆◆◆

7.没有疆界

肯威尔伯

这是一本通俗易懂,内容丰富、广泛的入门书,它包括了东西方现有的各种心理学和心理治疗流派,从精神分析到禅学,从格式塔心理学到超越性静修,从存在主义到密宗哲学,无所不有。在这本书中,作者对人类意识进行了一次全新的、浅显易懂的描绘,并介绍、解释了与之相对应的各种疗法。在每一章中,作者都给出了具体的练习,以帮助人们理解每种疗法的本质和实用性。

◆◆◆ 命运 ◆◆◆

8.信念的力量

布鲁斯·H·利普顿

作为自然人,我们生来就被注定了吗?

作为社会人,我们变成现在这样,为什么?

作为父母亲, 我们的孩子并不如期望的那样,到底是谁的原因 ?

“基因不是命运! 环境影响,包括营养、压力、情感,都可以修改基因。”

“我们是我们自己生物学的控制者……当我们真正认同信念的强大力量时,我们就拿到了通向自由的金钥匙。”

“无论对养父母还是非养父母,有一个信息是明确的:孩子的基因仅仅反映他们的潜力,而不是他们的命运。是否要提供合适的环境以把他们的潜力发挥到极致,这一切都取决于你。”

书中的观点结合了生物学和量子物理学最新、最好的研究成果,能改善人自身和人类的生活状况,并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希望,被誉为重大突破。

◆◆◆ 自我 ◆◆◆

9.自卑与超越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一个人在五岁之前,其生活经验已经决定了他(她)成年后解释自身遭遇和回应的方式,对于“对这个世界和自己应该期待些什么”有了基本的答案。”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派的创始人。他在思想最成熟的1932年写出了《自卑与超越》一书。他认为,由于身体缺陷、骄纵、忽略所引起的自卑,有可能摧毁一个人,使人或自甘堕落,或发生精神异常。但另一方面,自卑也有可能使人发愤图强,力求振作,以补偿自己的弱点。

◆◆◆ 社会 ◆◆◆

10.逃避自由

埃里希·弗罗姆

人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体系中实现个性化,社会历史条件及其环境决定了人的性格结构和特点。一方面,由于人的个性化日益加强,获得越来越多的自由;另一方面,则由于人们之间的关系日益残酷和敌对,在心理上感到更多的孤独和不安,人们由于忍受不了这种随自由而来的孤独和寂寞,乃至患上精神病,由此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逃避这种社会的自由。 作者在书中从人的心理、社会因素和人性结构三者相互影响的总体探讨了自由对现代人的意义。

篇4:考研心理学专业课参考书目书单

2015考研心理学专业课参考书目推荐书单

如果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来描述考研心理学的核心要素的话,教材就是唯一的中心,没有之一。考研的一切建设都是以教材为根本依据,其中包括计划制定、精选习题、研究真题、构建逻辑图等。在考研心理学中需要准备的教材缺一不可。

1.彭聃龄版普通心理学

这本绝对是必备的,虽然当你看了很多本书之后会这本书的内容似乎讲的太少了点,而且越来越不能涵盖考研大纲的内容了,但是相信我,当您看过N多本导论之后再回头看这本书会感到亲切无比,熟悉无比,书上句句是考点~而且是总结得最精炼最到位的,强烈推荐每章后面的小结部分,如果恰好你看了布鲁纳的认知学习理论,你会懂的~BTW:彭老师开了博客,我也经常去看,一个人在家复习焦躁的时候给老师留过言,彭老师还回复了呢,精神导师的力量。

2. 叶奕乾版普通心理学

如果有了上面一本,叶老师这本书可以不用看了,因为认知部分都是梁老师写的。如果你在图书馆恰巧见到,可以翻翻这本书后面的情感、性格、人格等章节,还是值得一看的。

3. 孟昭兰版普通心理学

其实看它的主要原因是在书的背后发现我们的老教授和统计老师都借过,所以就毫不犹豫地拿下了。这本书看的时候已经很晚了,所以看得比较粗略,重点看情绪这一章,因为孟老师主要就是做这一块的,还有人格讲的也比较全,比如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都有提到。后面还有部分社会心理学内容,可以略看。

4. 黄希庭版心理学导论

看这本是因为曹天啸老师推荐,他说本书集合了黄老毕生所学,但是如果可以的话我更愿意推荐下面这本,相比而言更通俗,更适合跨专业同学。

这本强烈推荐,它的构建框架帮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建立心理学体系(个人感觉更符合新大纲),比如知觉部分一般的教材只有对物对景的知觉部分,更多的也是论述了认知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但是这本书将知觉分成了用对物的和对人的,对人的部分也就是社会心理学部分内容,而且这个系列的宗旨都是写个大众看的,所以入门而言还是挺不错的。

同样是黄老的,确切说是中外合著,外国书就是比较生动,但是这个书里面案例很多是中国的,可以看看。

5. 库恩版心理学导论

这本书很经典,跟心理学与生活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时间充足的现在可以看看,会很有成就感的。

6. 梁宁建版心理学导论

坊间一直有传梁老师是出题组组长,同学的情报是他在12月份的时候也确实“消失”了一段时间。Anyway,梁老师的导论作为考研的同学是必 看的。本书比起彭老师的《普通心理学》而言更新一些(出了第二版),优势是认知部分讲述详细,与其配套的《心理学导论 学习与考试指导》题目出得也很有质量(卓越、当当一度脱销),甚至有网友发现20导论部分真题来自此书原题。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题目比市面上各大考研 辅导机构的题目都好太多了,也更接近真题。

7. 认知心理学

为什么要看认知心理学?因为考研大部分考的就是认知,心理学古训有云:要把普心实验化,实验认知化,所以这个是想要提升普心和实验成绩的必备良品,而这一本邵志芳老师的认知心理学是我所看过的既能融入科学又通俗易懂的版本,一样的',他也有小结,一样的,那就背吧,介个叫认知结构。

王老师这本很经典,特别是注意部分,如果买不到朱老师的第一版实验心理学,推荐这本。

梁宁建老师的书,这本优点是很薄,换句话说,都是精华,可以放床头、口袋。

8. 人格心理学

因为很多书人格部分讲的很概括,所以看了这本,很通俗易懂,可以略看。

9. 社会心理学

这本最大的优点是它很薄,而且社会心理学本身就很有意思,可以迅速浏览完毕。值得一看~

这个有个配套的书和习题集,随意翻翻吧,适当做做题目找找感觉,因为和生活结合密切所以还是很有意思的,我一般在复习累了的时候看看里面的案例题,发散思维一下。

这本书比较全,是我们的教材,感觉跟考试的题目更加接近一些,这个主要是因为社会心理学研究大多为舶来品,所以翻译的方法有很多。这个也有精品课程的课件,可以看看。

社会心理学主要看的就是这些书了,再就是参考书里面总结得部分,总之这些书都可以当小说看。

10. 心理学的故事

如果现在准备的早,这本也建议看看,因为越学到后来你会越发现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心理学也就1的历史~所以很多东西都是通的,加油!

【精彩链接】考研专业历年真题、内部题库独家权威提供!

【强烈推荐】百度搜索“考研教育网”或关注我们的微信、微博更快获取考研一手资讯。

篇5:书单丨提高情商、谈话技巧的8本经典心理学书籍

书单丨提高情商、谈话技巧的8本经典心理学书籍

《自我》(第2版)

作者: [第一文库网美]乔纳森・布朗(Jonathon D. Brown)

玛格丽特・布朗(Margaret A. Brown)

豆瓣评分:7.9

内容简介:

我自己到底是谁;如何对他人和环境做出思考和反应;如何才能最好地了解自己;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以实现期望的目标……为什么有人如此悲观和消沉,甚至抑郁自杀,也有人面对压力和失败却能如此乐观,坚韧不屈?什么是自尊?为什么我看待世界的方式与别人迥异?

自我研究已经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中心主题。布朗夫妇在《自我》中回答了这些问题,他们对复杂思想的表述通俗易懂,全书读来轻松有趣,生动活泼。心理活动的方方面面都与人的自我意识有关,如果不能透彻地理解自我,我们就不可能全面而深刻地理解人类行为。

《沟通的艺术》

作者: [美]罗纳德・B・阿德勒

拉塞尔・F・普罗科特

豆瓣评分:8.7

内容简介:

你是否说话过于直白不讲情面?你是否说话过于委婉达不到目标?你又是否因为不善沟通备感挫折?

从三个层面教你养成既有效又适当的沟通方式

・看入人里之沟通者

・看出人外之沟通信息

・看人之间之关系演变

从自我了解开始,深入“沟通”这一过程,你在日常沟通中遇到的烦恼在这本书中都可以得到解答。

《社会心理学》

作者: [美] 戴维・迈尔斯

豆瓣评分:9.0

内容简介:

《社会心理学》这本书被美国700多所大学或学院的心理系所采用,是这一领域的主导教材,已经成为评价其他教材的标准。

这本书将基础研究与实践应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富有逻辑性的组织结构引领学生了解人们是如何思索、影响他人并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是人们了解自身、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最佳的指导性书籍。

《非暴力沟通》

作者: [美] 马歇尔・卢森堡

豆瓣评分:8.5

内容简介:

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的'确伤人!言语上的职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阂、敌视。

本书作者认为,当我们专注于澄清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而不是分析和评判,我们将发现自己内在的慈悲;通过强调深入的倾听――倾听我们自己以及他人,促进相互尊重、关注和理解,进而引发双方互助的愿望。

当我们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爱将自然流露。

《亲密关系》(第5版)

作者: 罗兰・米勒 (Rowland Miller)

丹尼尔・珀尔曼 (Daniel Perlman)

豆瓣评分:9.1

内容简介:

本书探究了长期以来诗人、剧作家、哲学家,乃至医学家对亲密关系的理解和论断。由于数千年来科学家对亲密关系研究的忽视,当通俗心理学占据了关系学的主导地位时,人们对人际关系的了解和领会往往是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然而,20年中,如本书所记载,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它将使我们对爱情、婚姻、承诺、友谊、激情、理解、沟通、亲密、依恋、伴侣选择、嫉妒等各个方面有一个崭新的认识。

《关键对话》

作者: (美)科里・帕特森(Kerry Patterson)

约瑟夫・格雷尼(Joseph Grenny)

罗恩・麦克米兰(Ron McMillan)

豆瓣评分:8.3

书单丨提高情商、谈话技巧的8本经典心理学书籍

文学好书推荐畅销书单

心理学心得体会

心理学论文范文

心理学实验报告范文

心理学论文

心理学读后感

心理学学习心得资料

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心理学结业论文

心理学书单推荐(共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心理学书单推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