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bab000”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粽叶飘香时优美散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粽叶飘香时优美散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目录
篇1:粽叶飘香时优美散文
粽叶飘香时优美散文
我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见证者和实践者。三十年来,我们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端午节粽叶的清香中,我记住了那份浓浓的亲情和爱意。
端午节这个印象,最早是在我读小学三年级时留下的。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我就读的南村坝小学,小学生在大片的麦田里拾麦穗。妈妈悄悄地对我说:“快走,明天是端午节了,你爸一清早到顾山街上买回了粽叶,回家我们包粽子”。
第二天一清早,妈妈叫醒我,让我送几个粽子到宅基上邻居家,讲他们平时经常送蔬菜给我们,这几天正好农忙,他们可能也没空裹粽子,今天我们送几个粽子给他们稍为谢意一下,并拿个小瓶子捎上一些蜂蜜给他们蘸粽子吃。我拿着粽子到同学小三和建珍家,她们的`父母都出早工还没有回家,她的姐姐一边烧早饭,一边对我说根本不知道今天是端午节。后来小三告诉我,因为她家人多,平日里粮食就不够吃,没有糯米裹粽子。当时,我就想,如果每年端午节大家都能裹白米粽蘸着蜂蜜吃,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但在那物质匮乏的年月,农村里人每天能吃到掺着杂粮的饭,就已不错了。顿顿麦片饭就是高档次的了。
过了几年,端午节上还多出了咸鸡蛋。母亲讲本来过端午节应该是吃咸鸭蛋的,因为养鸭的人少,就用鸡蛋代替了。那时一个咸鸡蛋要全家三个人分着吃。又过了几年,端午节能买到正宗的咸鸭蛋了,家里吃饭时,每人有了一个咸蛋。父亲跟我讲,他小时最眼热人家过端午节,胸前挂了咸鸭蛋,手里提一串粽子在街上招摇过市。再后来,我家的粽子也从单纯的白水粽变成了赤豆粽、咸肉粽。
今年的端午节,在我的记忆中是终身难忘的。有着传统文化历史的端午节,第一次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喝雄黄酒,小孩穿虎头鞋,成为一道节日风光。而我们常熟五月端午“尚湖里厢看龙船”更是妇幼皆知。今年尚湖镇也举办汪桥龙舟赛,吸引了周围百姓近万人驻足观看。
今年端午节前,因婆婆已年迈,我工作忙,丈夫提前两天从常熟欧尚超市买回了几盒真空包装大小不一的各色粽子和高邮双黄鸭蛋,他说,端午假日里,他还要带些王庄西瓜,驾车到苏州去看望父母,并接他们到沙家浜去看赛龙舟,丰富一下他们的退休生活。
篇2:粽叶飘香时散文
粽叶飘香时散文
五月端五节,粽叶飘香时,我总会吃到在乡下生活的婆婆和嫂子包的粽子,收到一份浓浓的亲情与牵挂。
今年同样不例外,嫂子和婆婆总在节前就包好粽子,托人捎给了我们。这看似简单的工序却要花很多的时间来完成,糯米的浸泡、配料都要有一定的功夫,盐、碱,这些都很重要,少了,味不够,多了,味就重了,等把料配好了,就用几张竹叶叠加,足够放二两糯米的宽度就好,然后将拌好的糯米放到手中的竹叶中,再将沾满芝麻的五花肉放到到铺好的糯米里,加几颗板粟,等这些都放好了,再铺一层糯米,就可以把竹叶折回包紧、扎好草绳,然后放进锅里,慢火煮上三几个小时,等糯米烂了,里面的肉汁浸到糯米中,就全部完成了。
解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糯米中各种香味就出来了,有竹叶香、板粟香、芝麻香、肉香,可谓是色香味具全。
我喜欢吃放有板粟、五花肉、芝麻的粽子,而且这些都不能放少了。曾尝试过包粽子,记得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那时我还在乡下工作,单位离嫂嫂的家不远,曾和嫂子一起包过,但没有成功,或许是我这双小手托不起宽大的竹叶,放在粽叶的'糯米和配料总也握不紧,包起来的粽子散散的,咬不出那种韧香的味道,后来就一直没有再包过了,但每年我都会吃到嫂子包的粽子。
对粽子我总是情有独钟,没想儿子和我也一样,特别喜欢粽子,每到端五节,他总会说:“妈妈,打电话给伯娘啊,让伯娘包些粽子来吃”。其实,不用电话,嫂子都会很挂心,问回不回来过节啊,没有时间回来就托人把粽子给你们捎去了。说真的,我很庆幸,能有这样的好嫂子,很多的家庭,婆媳不和,妯娌不好,但没想,我和嫂子却象姐妹一样,聊家庭,聊儿女,聊生活。
让我更感动的是妈妈今年也学着包粽子,妈妈其实很能干,很多事情都会做,但也是这粽子包不起来,包不紧,容易散。每到端五节,我只有等嫂子捎来了。可是今年,妈妈说:“今年我包粽子给你们吃。”我说:“你会吗?别太麻烦了,等我嫂子捎来了,就有得吃了。”可是妈妈还是操起了这份心,我也不知她怎么做的,粽子做好时就打来了电话让我开车过去拿。
说实话,味道并不是那么好,糯米盐放多了,碱少了,但这却是一份浓浓的爱,因为那份爱,所以才将竹叶,糯米,芝麻,肉块捆扎成团,用爱火慢慢炖熟,将爱传递给我,我懂妈妈的用心良苦。
粽叶阵阵飘香,亲情与爱浓浓传来,过多的言语都显得苍白,我只有用心、用爱来传递我的情感,用我的方式去回报这份浓浓的亲情与关爱。
篇3:一季粽叶永恒飘香优美散文
一季粽叶永恒飘香优美散文
光阴似箭,日历即将翻到农历五月,午夜梦回恍惚看见,儿时的我正和一群小伙伴在野生粽叶的簇拥下,嬉戏在钟渍坝温暖的怀抱。每年临近端午的季节,梦里那缕醉人的清香似乎又在鼻端萦绕。
多少年来,最让我魂牵梦绕的是,沿着江岸蔓延的野生粽叶和布满圆润鹅卵石的钟渍坝。儿时的记忆里阳光灿烂的午后,迫不及待写完最后一页作业的我,总是冲在小伙伴们的最前面,扑向那片充满诱惑的江岸。光着脚丫踩踏在江边小溪里的我们是何等的惬意!呈半月形的钟渍坝风景非常优美,它背靠一座座峻秀险峻的大山,怀抱一曲玉带也似的金沙水。冬天的群山像一面巨大的屏风,将凛冽寒风阻挡在外,偶尔雪花飘飘江面也不会截流冰封;春暖花开时大山就是一个绿色的摇篮,蓊郁葱茏的绿意从那里流淌出来,将金江两岸濡染得温婉动人。缓缓流淌的金沙江拢起一曲幽幽的江水,像一块流动的翡翠闪烁晶莹在小城人的心里。
清澈的江水日夜不息向远方流去找寻它的梦想。那一片似玉如珠、带着原始纹路的鹅卵石牵着我眷恋的目光,在温暖的阳光里静静地冥思,恰如一大块银白色的轻纱慵懒在小城的胸前。夕阳西下多彩的霞光在粽叶上跳跃,舞蹈出一片迷离的光晕,而不知从何处传来的悠悠二胡声,更叫人平添了几分惆怅与伤感……更多时候,那些油绿带状的粽叶便成了孩子们做手工、办“锅锅窑”的最佳器材,而老人们则更关心什么时候把那长长的粽叶割下,留待端午包一锅飘香的粽子。
转眼又到了粽叶飘香的季节,记忆里那一院幽幽月光里佝偻的身影,又从我的脑海深处跃出……
月光如水的小院里母亲正低着头包着粽子。先拿出两片粽叶,叠好拢成圆锥形,然后放入一把糯米塞进一颗红枣,三下两下一个玲珑有致、清香扑鼻的小粽就出现在母亲手里。母亲麻利的'双手中,八仙桌边的棕叶没多大会儿就挂满了一个个清香宜人的“三角圆锥”。桌旁从家中老井汲出的一大土钵泉水正熬煮着新鲜采摘的菖蒲诸物,以备进行次日端午节的驱邪洗浴。钵边逸出的水蒸气飘忽四散,模糊了母亲的身影……这一格永恒的瞬间,从此烙印在我的脑海。天地间难以盛下的深情啊,就是母亲倾一世之心给予儿女的庇佑。那永远只知付出的关爱,将每一位儿女重重包裹,远离困苦、疾病、忧伤,永伴富足,健康、快乐!
那刻我顿悟,何以对那片鹅卵石念念不忘,对钟渍坝沿线那片野生粽叶魂牵梦萦,因为那片青青粽叶的边上、那片有着银白色鹅卵石的边上有一个美丽的小城镇,那个小城镇里藏着我孩提的梦想、年少的彷徨,还有我的白发亲娘!
篇4:粽叶飘香时经典美文
粽叶飘香时经典美文
剥开粽子,就好像剥开了历史、剥开了屈原的故事,剥开了屈原《离骚》中的味道。
——引子
因粽叶的香气、粽子的缠绕,加上雄黄酒的诱惑力,再加绿豆糕的香飘飘,招回来了亲情的眷念和拥抱,借此,端午把祝福、喜悦浓缩到了团圆里,形成粽子那质有的味道——端午节。
翻开历史的写照,屈原的《离骚》曾经激励了多少豪气冲天的斗士,陶醉了我们几千年的传承和祈祷,五月初五的汨罗江,屈原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千古悲歌,为后人留下了不屈不饶的先驱精神,这份精神,像财富一样,伴随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渗入到了国人的血脉中,生生不息。
我赞叹屈原的'爱国精神,更赞叹《离骚》中的英雄气概,如屈原的诗:【“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译)心灵受屈精神压抑啊,强忍指责把侮辱承担;“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译)我宁愿暴死而尸漂江河,也绝不和他们同流合污,沆瀣一气...】,屈原用性命捍卫尊严,不肯在浊世中苟活,故而“蝉蜕于污秽”,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这份英雄气概,曾经激励了历朝历代,多少能人壮士,这份崇高精神,曾经勉励过多少爱国将领,为国捐躯,这就是屈原精神的功劳!
屈原没有吃过粽子,也没能享用过粽子的味道,人民把裹好的粽子投入到江中,是想用粽叶的艾香,糯米的粘稠,去寄托人们的哀思,人们用这种方式,纪念这样一位爱国之士,无疑不是在告诫后人,鞭策后人,激励后人,让子子孙孙牢记屈原,谨记《离骚》。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放鞭炮,从原来单一的纪念屈原活动,发展至今,已演变为集纪念、团圆、热闹为一体的民俗节日,这个节日不但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成了亲情、友情、爱情的渴望日,人们利用这个喜庆的日子,即烘托出民族的喜悦精神,也借此表达了人们在情感上的交流与厚望,这本是体现端午节的历史发展,在继承中不断地发扬和光大,当然,无论什么样的气氛演变,都脱系不了屈原与《离骚》的味道,这是永恒的实质,因为屈原的故事,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粽叶、菖蒲草(艾草),糯米、红枣、绿豆糕,是端午节的象征,而雄黄酒则是端午节,赛龙舟勇士们借以豪威的壮士酒。
在赛龙舟的故乡,勇士们凭借雄黄酒,斗意气、斗奋发、斗精神,不论在秦淮河上,还是在大运河旁,或是在美丽的江南水乡,每逢端午,总有龙舟赛事,花哨的船,花俏的人,华丽的景,把个端午节折腾的沸沸扬扬,那份欢悦,那份喜庆,那份场景,不言而喻,即在诠释着浓浓的民俗风味。
锣鼓喧天,鸣炮齐响,你看,水域里,龙腾虎跃,岸边上,如歌如潮,龙舟,一艘比一艘靓丽,斗士,一人比一人勇往,竞技,一轮比一轮雄起,景致,一个比一个娇娆,再看那闲散的玩童,浸泡在池中,如鲤鱼戏水,也狂凑热闹。
粽子的味道,伴着《离骚》的味道,一并带入到了端午节的氛围中,成了端午节不可缺少的思念成分,你倾情,她心印,我情操。
我借端午也寄一份深情:
端午节
我怀念屈原
更敬重《离骚》
屈原的精神是魂宝
端午屈原《离骚》艾草
打成中国结
粽叶糯米咸鸭蛋绿豆糕
拼成端午好
......
临近五月初五
又到粽叶飘香时
思念的欲望更加浓烈
我把思念拌入到糯米里
裹成精致的粽子
里面还掺了些爱的乳汁
寄给我思念的远方
当你剥开粽子
闻到粽叶清香的那一刻
你可嗅到了思念的味道?
我的味道?
希望这枚香气的粽子
能撩起昔日你我的暖意
让爱的味道,把你重重熏倒
好让我乘机把你拥入怀抱
希望,再现
昔日那纷纷扰扰的情锁
将你我缠绕成一个纠缠不清
像粽叶与糯米一样的粽子
紧紧的裹在一起
拥抱爱情,可好?
篇5:粽叶飘香时800字作文
粽叶飘香时800字作文
还未到五月初五,超市里的粽子已是琳琅满目了。有圆锥形的,长方形的,四个角的;有火腿的,咸鸭蛋的,豆类的;各式各样,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将我的淡淡思乡的愁绪一点点解开,泛起阵阵清香的涟漪,拨动我内心的清炫,把我带回了儿时的记忆。
小时,每当端午节前日,母亲就牵着我的手,挎着竹篮,带我到小河边去“打”粽叶,所谓的“打”就是一片一片摘下来。我们这儿的粽叶就是芦苇叶。春雨过后,芦芽如春笋,节节拔高。到了夏季远远的就看见芦苇丛在河边一丛一丛的,碧绿色的入了眼帘,郁郁葱葱,那芦苇的叶子个个宽大厚实,在夏季的小河边葳蕤弥漫着。我也学着母亲的去“打”粽叶,可怎么也摘不下来,只见母亲轻轻一摘就下来了,母亲手把手地叫我,让我顺着芦苇的叶子顺势往下一“打”,真的就摘下来了。不一会儿,就满满一篮的竹叶,还能听见风中吹过芦苇的声音,清脆悠扬的响彻在我的耳边。
母亲回来后把粽叶洗净,两头剪掉,再把粽叶煮熟,这样包的时候就粽叶不会裂开。那时家 里的条件不太好,她变着戏法似的将雪白的糯米里加上一些自家产的各种豆子,红豆、绿豆、花生,拌在一起,五颜六色的,真得很好看。只见她手脚麻利的`将粽叶先圈成一个圆锥,再从旁边再插上两张粽叶,把五颜六色的糯米填满在裹好的筒子里,最后缠线,扎紧。,一会儿,桌子上就摆满了,五个一小串,十个一大串。我也学着去裹,可最后全都散了,母亲笑了笑这粽子的的后面,俗称“屁股”要捏紧,她手把手地教我,可最终没有学会。等粽子全部裹好后,放入大锅里,水全部没过粽子,用木柴架在灶螳里,熊熊火焰燃烧起来。大火烧开,再用小火慢慢煨,那满屋子的香气扑鼻而来,缠绕在鼻尖,让站在灶台前小小的我,馋得口水都流了出来,急不可耐地想掀开锅子瞧瞧,母亲说这时是不能吃的,还得浸泡一夜。
第二天早晨,母亲便把带着余温尚存的粽子,送给左右隔壁的邻居家的小孩,让他们也尝尝。在那个物质嫉妒匮乏的年代,能把粽子送给别人的,真的是不易的。她的想法是让大家都吃点,打一下牙祭。岁月在指尖悄悄得流失了,转眼就几十年过去了。尽管现在粽子随处可见,随时能买到,可每当端午节母亲还是会亲手再裹粽子给我们吃。回忆是那么温馨,母爱是那么深切。粽叶飘香时,我想起了乡下的老母亲,看着袅袅娜娜升腾的蒸气里,那深深的母爱浸软在满满的粽香里。
篇6:又到粽叶飘香时作文
又到粽叶飘香时作文
走在街上,又闻到了悠悠的粽叶香,终于又到端午节啦!
我喜欢端午节,也喜欢端午节的粽子,而在我的心里,对端午节也有一个特别的记忆。
其实以前每次过端午节我都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只知道这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那天可以吃到我喜欢的粽子,可以吃到绿豆糕。几年前的一天,也是快过端午节的时候,我看见妈妈买了很多大的叶子,洗干净后用清水泡着,另有一盆装了很多洗净泡胀的糯米,妈妈在桌边剪了一堆很长的绳子系在椅背上,我好奇地走了过去,问妈妈在干吗?妈妈说她要为我包粽子吃。
只见妈妈拿了两片叶子把它们一折,形成漏斗状握在手里,开始往里面装糯米;填满漏斗后将剩下的叶子把装了糯米的部分包起来,来来回回折了一次后,妈妈很麻利地把椅背上的绳子将粽子捆扎起来,紧紧地系上结,一个漂亮的三角形粽子就展现出来。
看见妈妈灵活地包着粽子,就好像变魔法一样,我开始佩服妈妈了,因为我觉得那个粽子太漂亮了,而妈妈包起来却非常轻松。妈妈看见我羡慕的样子,说:“你也可以包啊!”“真的吗?我真的可以包吗?”妈妈笑了,然后开始手把手教我包粽子。一开始我根本就握不紧,常常一装糯米就漏掉了,然后好不容易装进去了,却无法在合适的位置系上绳子,这样一个粽子就容易松散开来……
妈妈看到了我的沮丧,她说:“饼子这么圆,油条那么长,看事容易做事难啊,但你只要多包几个一定能行的。”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咬咬牙坚持了下来,慢慢地,我的.粽子包得成型了;慢慢地,我的粽子包得结实了;慢慢地,我的绳子能系在最合适的地方了!我开心了,觉得包粽子一点都不难了。这时候我无意中看了看妈妈,我看见妈妈脸上有一种幸福的神情,妈妈淡淡地笑着,我知道妈妈在为我高兴,但我更觉得妈妈是因为我和她一起在包粽子而高兴。这时我闻到了粽叶淡淡的香味,我的心里也涌起一种无法言语的幸福。
现在我们已经不包粽子了,可每到端午节,我都特别喜欢吃粽子。因为对我而言,端午节总有一个我特别的记忆:我喜欢的是粽叶那淡淡的香味,那种香味让我想到那个和妈妈包粽子的午后,让我想到和妈妈一起什么都不说慢慢包着粽子的幸福!
篇7:端午粽飘香优美散文
端午粽飘香优美散文
家乡的粽子在冀西一带很出名,个大、米黏、枣甜,老远就能闻到其香。母亲包粽子更是十里八乡的高手。包过粽子的人都知道,个儿越大越难包。母亲包的粽子每个足足1斤。我小时候常常看母亲包粽子,觉得她是在加工一件艺术品。
家乡包粽子都是在农历五月初四。母亲包的粽子个大,要在初四晚上煮一夜,初五早上才能吃。我自小爱吃母亲包的粽子。7岁那年端午,初四夜里我睡醒一觉后,闻着锅里溢出的粽香肚子突然咕噜起来,很想捞个吃,就悄悄从炕上爬起来,摸了双筷子到锅里捞粽子。因屋里太黑,一不小心滚烫的粽子掉在了腿上,疼得我哭起来。哭声惊醒了母亲,她点亮灯看见我倒在灶台旁,赶紧抱我到炕上,在我烫伤的地方抹了獾子油,一句训斥的话也没说。第二天早晨我被一阵阵香气唤醒,睁眼一看,炕头碗里放着两个剥开的粽子。母亲坐在身边默默地等我醒来。9岁那年,我已上了学。那时端午节要给老师送粽子。我家到学校隔一条河,我中午不回家。上学时母亲给我带了4个粽子,两个给老师两个当午饭。谁知过河时不小心全掉进了河里。我很害怕,自己饿顿肚子无所谓,没粽子给老师怎么办?一上午我都没心思上课。中午,同学们都在吃粽子,我却悄悄地藏在教室外面的麦地里,怕闻见粽香感到肚饿流口水。正在这时,突然听见有个同学喊我,说是母亲来了。我从麦垄里钻出来,见母亲带来4个粽子。原来她听说我把粽子丢了放心不下,连午饭也顾不得吃就找了过来。40多年过去了,这两件事就像发生在昨天,仍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鲜活,不同的是母亲却不在了。
母亲去世后,父亲知道我爱吃家乡的粽子,竟在76岁那年学会了包粽子,说是要把母亲对我的'爱延续下去。如果端午有事回不去,父亲就把粽子给我送来或捎来。我见过父亲包粽子,那两只干枯的手笨拙地洗苇叶、装米、绑线绳,像在完成一项复杂的工程。有时好不容易包好一个粽子,往筐里置放时突然又散了架,只好从头再来。每当看到这一幕,我的鼻子就酸起来,哭着劝父亲不要费劲了,咱买粽子吃吧。父亲执意不肯,说商场里能买来粽子买不来母爱父爱,还说,我能给你包粽子证明我还能干活能运动,再过几年更老手更不灵便了,你想吃我包的粽子我也无能为力了。听父亲这样一说,我就不再阻拦他,希望他永远能运动永远能给我包粽子。父亲的粽子和母亲的粽子不可同日而语,邻居们都说无论外形还是味道,前者不及后者的万分之一,然而我却觉得没什么差别,一样的香一样的甜。理由很简单,因为父爱和母爱是一样的浓一样的淳。
篇8:粽叶飘香似年年散文
粽叶飘香似年年散文
时间过得真快,又轮上值班了。和往常一样,到指挥中心后,便窝在办公室按规矩履行职责。可能是周末的原因吧,今天需要办事的人较少,若在一座办公楼显得格外的寂静,为打发时光,顺手推开窗户,漫无思绪地观赏着窗外的风景。新风夹着淡淡的青草香气,缓缓的飘来,透过半掩着的门窗渗入室内,偶尔不知从什么地方,续续地送来夹杂着阵阵粽香的味道,不禁对这初夏的时光细细地打量起来。
时下的巴蜀,还是一个飘香的季节,山林间、草丛中偶尔点缀着些的娟花,在轻风的吹拂下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虽说夏天也已来临,电视里持续地播报着好些地方已经进入罕见的高温天气,但巴蜀的气候还是给人一种清爽宜人的感觉,可能是蜀国原本潮湿阴冷的气温还在占上风吧,顽皮的夏日骄阳偶尔也会探出脑袋,露出可爱的笑脸,却又被无情的乌云深深的遮盖。无边的翠绿中时不时的传来百鸟争鸣愉悦的声音,宽大的粽叶如牛奶冲洗般的湿润,艾草挂满了晶莹的水珠,风吹着片片叶儿,散发出淡淡的青香……
哦,又一年的端午节到了!
记得小时候,每到端午节前几天父亲就会叫我们去田地里面采集些粽叶回来,准备到端阳节那天用。粽叶是自家地里种在土边坡坎的,只要一个背篓、一把镰刀,不一会功夫就弄回了,再按包糯米粽子的大小,予以修整,再清除叶小的,就为包粽子准备好材料了。那时没有冰箱,一般是在端午节的`头一天包粽子的。因气温太高,也不会做得太多,具体包粽子的时候,都由父亲完成(父亲喜欢做事,我们家这方面的事,母亲一般都不会参与的),我们兄弟则乖乖的坐在那里偷偷地学。先把生粽叶在锅里煮一下,那浓浓的粽香就会飘出来,这样叶子变熟了也软了很容易包。粽子大多都是三个角,把粽叶一片挨着一片的略微斜着摆上个五六片,共两层,然后折叠成三角形,在最下面的那个角里先放进几颗豆,当时以为这样米粒不会从角里流出来(当然现在的理解又不一样了),再放糯米和馅,顺着边缘把叶子折叠成完整的三角形,再用棕叶绑好,这样一个完整的粽子就成功了。父亲说把鸡鸭鹅蛋放进粽子锅里一起煮,那味道格外香软可口。每当闻着沸腾的锅里散发的浓浓粽香,感觉世上再没有比它更香的美食了,贪婪的眼神恨不能把整个粽子一口吃下。其实,我最喜欢吃的是肉馅的粽子,但是那时大多数做的是白糖或沙糖(红糖)粽子,当时不知道原因,现在知道了,那时家庭困难物资匮乏,不是你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的。
五月初五那天一早,母亲会叫我们上坡去采集陈艾(艾草),说端午节采集的东西“百草皆为药,可以包治百病”,兄弟几个会兴高采烈地去坡上采集陈艾回来(其实好些草只是类似,而并非陈艾),把它们挂在房檐下面,母亲就把鸡鸭鹅蛋给我们兄弟几个分好,分别用小瓢装着放在各自的枕头边,再把五色的丝线系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腕上(说是可以保佑平安),那时觉得自己是一个多么幸福的人,别提有多高兴了。
中午时分,五个姑姑和姑父会准时到的(那时是集体,都会有充足的时间,姑父们来饱餐一顿,何乐而不为;即便是祖母离世后,因有父亲这个兄长在,姑姑和姑父也作为一个传统节日,准时到达的),给祖母送的草帽是必须的,更重要的是或多或少还会带些糖果之类的礼品,那是我们期待的东西。记忆中的那时端午节,那是人气十足,且有大餐伺候。粽子是必不可少的,还有那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的美食,也会上个十之八久,真是个美好的节日。如此的美感,以至于在工作之后,也在端午来临之际,想方设法回家,不为别的,一是想念家乡的味道;二是可以和亲人团聚。直至三年前父亲突然离世后,母亲也随我们离开了故居,延续几十年盛大的端午节,也渐渐地淡忘于时光之中,但那美妙的粽香,却永久地停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粽子也不再是只有在端午节才能吃到的高档美食(我们这里一年四季随时都可以品尝),但每每嗅到粽叶飘香,看到艾草青青,闻到那端午节浓浓的气息时,我还是会深深的狠吸几口气把那粽香久久的回味。
如今,又到了粽叶飘香的时节,回想起那远逝往昔的岁月,回想起了故乡和亲人们的往事,回想起和祖母、父亲在一起美好日子,我只想亲手包上几个粽子,里面装上五色的豆:红豆――代表着思念;绿豆――代表着平安;黄豆――代表着吉祥;黑豆――代表着甜蜜;白豆――代表着幸福。再用糯米把它们紧紧相连,这是一份祝福,一份永久不散的爱。粽香在远远的飘溢,好香好香……
粽叶飘香时优美散文(通用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