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蕉叶”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清平乐王安国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清平乐王安国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 目录
篇1:清平乐王安国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清平乐王安国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清平乐王安国,这是宋代著名诗人王安国所创作的一首词作,是一首伤春词中的佳作。
原文:
清平乐·春晚
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清平乐·春晚字词解释:
⑴清平乐(yuè):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宋史·乐志》入“大石调”,《金奁集》《乐章集》并入“越调”。
⑵宫锦:宫廷监制并特有的锦缎。这里喻指落花。
⑶“满地”“昨夜”二句:应作倒装理解。
⑷小怜:北齐后主淑妃冯小怜,善弹琵琶。这里借指弹琵琶的歌女。
⑸杨花:一作“梨花”。
清平乐·春晚翻译:
怎么也未能把春天留住,白白地让黄莺唱个不停。满地都是脏污的红锦落花,是昨夜一场风雨的侵凌。
小怜姑娘刚刚弹起琵琶,拂晓她思绪万千萦绕天庭。看那不肯进入豪门大户的杨花,自由自在地漫舞春风。
清平乐·春晚阅读答案:
试题:
(1)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2)近代学者谭献在《潭评词辩》中称这首词“结尾品格自高”,请从手法和内容两方面谈谈你对末二句的理解。(4分)
答案:
(1)描绘的画面是:一夜风雨之后,园里的花朵凋零,残红败蕊,满地落英,一片狼藉,如同被污损的宫锦。借“满地残红”“宫锦污”表达了作者叹惜春景归去之情。
(2)这两句借助比拟的手法(托物言志亦可)描写暮春时节杨花自由自在随春风飞扬,可始终不肯飞入那权贵人家的画堂朱户,表达了作者孤高自傲,不肯依附权贵的品质。
清平乐·春晚创作背景:无
清平乐·春晚赏析:
古来伤春愁秋的诗词多得不可胜数。这类被人嚼烂了的题材,却是历代不乏佳篇,非但不使人感到老一套,相反,永远有新鲜之感。王安国这首《清平乐》就是这样的好词。
词题为“春晚”,顾名思义是写残春景象。“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作者一起笔就写由于“昨夜雨疏风骤”,南园已满地残红了。词人面对这万花凋谢的景象,自然不胜伤感。此时耳边传来了黄莺儿不停的啼唱,于是,他仿佛感觉到多情的莺儿也正为落花发愁,苦劝春天不要归去呢。“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好像词人叹息。写莺语的“费尽”,实是衬托出词人的失落感,因为花开花谢,春去秋来,是自然规律与莺儿无关。妙词人赋予禽鸟以人的感情,不直说自己无计留春之苦,而是借莺儿之口吐露此情,手法新巧而又饶有韵味。
此词交叉地写听觉与视觉的感受,从音响与色彩两个方面勾勒出一幅残败的暮春图画。开头从听莺声写起,转而便诉诸视觉。一夜风雨过后,园花凋谢,残红败蕊,满地飘零,狼藉不堪。百花盛开时,灿烂本如宫锦,可惜此时给糟塌得不成样子了。“满地残红”自是残春时节的典型景色,比之美好宫锦之被污损,词人痛惜之情可见。
下面又从视觉转到听觉上来:正当词人目睹这如花似锦的春天匆匆消逝,心中无限惆怅之时,仿佛从远处传来歌女小怜之辈弹奏琵琶的'声音,“弦弦掩抑声声思”,那弦弦声声正是惜春惜花之情。小怜,即北齐后主高纬宠幸的冯淑妃,因她“慧黠能弹琵琶”,后代诗人常用以借指歌女。此词中“小怜初上琵琶”,是从李贺《冯小怜》诗“湾头见小怜,请上琵琶弦”句化出。这琶琶之声哀婉动人,当此即将逝去的春宵,有多少闺中佳人长夜不眠,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思飞越千里关山,追寻天涯游子。顾夐《虞美人》云:“玉郎还是不还家,教人魂梦逐杨花,绕天涯。”这里,作者抒写的是由春天的匆匆归去而引起的年华虚度之感,隐隐寄托着一种美人迟暮、英雄末路的悲慨,是有着丰富的社会人生内容的。
最后,词人写到眼前触目皆是的杨花——这一暮春特有的风光:只见那如雪的飞花飘扬,是那样的自由自在,可始终不肯飞入那权贵人家的画堂朱户。这景象发人深思。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伤春、惜春、慨叹美好年华逝去的情怀,寄寓了作者深沉的身世感慨。全词融情于景,写景中融进了自己的生活,写出了自己的性情与风骨,堪称一首出类拔萃的伤春词。
个人资料:
王安国(1028—1074),字平甫,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王安石之弟。自幼聪明,后来以文章著称于世。1068年(熙宁元年)赐进士及第。任西京国子监教授,授崇文院校书,改著作佐郎、秘阁校理。与兄王安石政见不合,非议新法。王安石罢相后,王安国被吕惠卿排挤罢官。有《王校理集》。
篇2:清平乐贺铸阅读答案翻译赏析
,这是北宋词人贺铸所创作的一首伤春叹老的词,从伤春入手,表现出作者自伤身世,理想失落之悲观。
原文:
清平乐・阴晴未定
贺铸
阴晴未定,薄日烘云影。临水朱门花一径,尽日乌啼人静。厌厌几许春情,可怜老去兰成。看取镊残双鬓,不随芳草重生。
清平乐・阴晴未定字词解释:无
清平乐・阴晴未定翻译:无
清平乐・阴晴未定阅读答案:
试题:
1.上片描写了怎样的景色?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5分)
2.下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天气变化不定,时阴时晴;柔弱无力的太阳烘烤浮云。临水而建的院落,朱红的门,院中路旁栽满了花木,可是整天听到的是乌鸦的啼叫,没有一个人影。(3分)诗人用冷落凄清的景物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2分)
2.下片抒发了老去而一事无成的感慨和青春不再的无可奈何(2分)下片前两句写春景更让人愁苦,发出老来无成遭受流离之苦的感慨。后两句,用拔去白发表达留住青春的愿望,而白发不会重生,表达了青春不再的.叹惋。(4分)
清平乐・阴晴未定创作背景:无
清平乐・阴晴未定赏析:
上片写景,暗寓伤春之情。这年的春季,“阴晴未定”,天气变换无常,很少有一日爽快明朗的天。开头这一句写得很平实,似乎不见佳处,接着来了个“薄日烘云影”,想象奇特,用词大胆。太阳本来是不能论薄厚的,在“日”前加一“薄”字,是形容阴晦天的太阳,色泽苍白,光线柔弱无力。这样天气里的云团,湿渌渌的,好像能搦出水来。虽然那苍白的太阳烘烤着它,却无济于事。这春天,仍是那样阴暗和潮湿。
“临水朱门花一径,尽日乌啼人静”,这两句,由大环境转入到小环境,写抒情主人公的居处。一座朱红大门,院落深深,院中道旁栽满了花木,迎春竞放,芳香袭人。大门前一条清澈的小河,潺潺流淌,无止无息。环境如此优美,只可惜“尽日乌啼人静”,一天从早到晚,听到的只是乌鸦的啼叫,很难见到一个人影,这是何等的冷落,何等凄清,甚至何等荒凉!
一般伤春之作多是写绿肥红瘦,花残絮飞,日月如箭,春光不永;这首词却不写暮春的雕残景象,而是写虽有大好春色,却被阴云淫雨遮蔽,冷落荒凉摧残,从字面看,伤感情绪不重,仔细玩味,伤春之情正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这种幽深的含蓄,是很耐人寻味的。
下片抒情,发出老大无成的感叹。“厌厌几许春情”,“厌厌”,身体微弱,精神不振。为了那一点伤春情,弄得病厌厌的,心力交瘁。“可怜老大兰成。”“兰成”是南北朝时著名作家庾信的小字。其《哀江南赋》有句云:“王子滨洛之岁,兰成射策之年。”庾信原仕南朝梁,奉使西魏,被留不放还。西魏亡后又仕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虽居高位,仍然思念南朝。晚年怀乡之情尤烈,作品风格沉郁哀伤,《哀江南赋》最著。杜甫在《咏怀古迹》诗中说他“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贺铸引用此典自然是以庾信自况,说明他的晚年心情像庾信一样沉郁伤感。
词的最后两句既写了对现状的不甘屈服,又写了对现状不可更易的无可奈何。“镊”即“镊白”,拔去白发。贾岛《答王建秘书》:“白发无心摄,青山去意多。”人们在渐入老年,白发初生之时,往往既有点惊慌,又不甘心青春壮岁的失去,“镊白”就是在这种心态支持下的一种举动。“不随芳草重生”,浓绿的芳草变黄了,枯干了,到了来年,春风一吹,大地又是一片绿色。白发由黑发变来,即使把两鬓的白发拔光了,它也决不会再生出黑发来。
这首词,从伤春入手,表现出作者自伤身世,理想失落之悲观。黄庭坚给贺铸的赠诗有句云:“解道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贺铸退居江南吴下之后,确实写了不少颇能引起人们共鸣的断肠词,这首词仅是其中一首。
个人资料: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汉族,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出生于卫州(今河南卫辉市)。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
相关推荐:
篇3:晏殊《清平乐》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晏殊《清平乐》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清平乐·红笺小字
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1.分析上片中意象“鸿雁”“鱼”的作用。(5分)
2.下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6分)
参考答案
1.古人认为“鸿雁”“鱼”可以作为信使,代人传递书信沟通信息。(2分)可主人公用精美的红纸,密密麻麻地写满平生相慕之意,想借信使传达情义时,却因‘‘鸿雁’’在云中,“鱼”在水中无法驱遣,把主人公的惆怅表现得更突出。(3分)
2.这是一幅日暮登楼独望图。(1分)红日偏西,绿水流淌,独上西楼,孤影眺望,远山却遮住视线,不见相思之人的方向。天地开阔,人更显得孤单。(2分)运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表现手法。(1分)象征了两情相对而遥相隔阻,惆怅难言。末两句以景结情,用“绿波”“东流”象征别离的惆怅和感情的悠长。以抒情之笔写景,点出相思之情,颇具情韵。(2分)
二: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词以红笺、斜阳、遥山、帘钩、绿水等物象,营造出一个充满离愁别恨的意境,语淡情深,闲雅从容,感人肺腑。
B.词的上阕说自己诉说情事、相思的书信“难寄”而惆怅万端,押仄韵与这种悲慨之情相吻合。
C.“鸿雁在云鱼在水”句用典,使难寄惆怅之情更显蕴藉风致。“雁足传书”出自《汉书·苏武传》,“鱼传尺素”见于古诗《饮马长城窟行》。
D.下阕中“远山恰对帘钩”句有两情相对而遥相阻隔的意味,有象征意义。
(2)词的下阕借景抒情,以景结情,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B
(2)词中“斜阳”“遥山”“帘钩”“绿波”等相对静止的景物,蕴含着词人怀远人而人不知何处的情感。(2分)“斜阳”两句借景抒情,斜阳下,独倚孤楼,孤对遥山,遥山兀立,以远山为伴,倍感凄凉,缺少“那人”的寂寞弥漫于开阔的空间。(1分)“人面不知何处”,曾照倩影的绿波依旧东流,和着绵远的惆怅、悠长的相思。后两句以景结情,淡远舒缓的景中,翻滚的是别离后惆怅的波澜。(1分)
参考译文
精美的红格信笺写满密密小字,说的都是我平生对你的爱慕之情。鸿雁飞翔云端且鱼儿游戏水里,这番满腹惆怅的情意难以传寄。在斜阳里我独自一人倚着西楼,遥远的群山恰好正对窗上帘钩。桃花般的人面不知道何处去了,唯有碧波绿水依旧向东方流去。
赏析:
这是一首念远怀人的爱情词,是晏殊“艳情”词的代表作之一。上阕修书寄情。“鸿雁在云鱼在水”,表明欲求雁、鱼传信而不可得,是典故的反用。下阕触景生情“斜阳独倚西楼”,既写“倚楼”人的.孤独,又写夕阳“倚楼”的景色,运思佳妙。“遥山恰对帘钩”,以遥山的兀立,突出自己以远山为伴的凄凉,更突出空间之开阔及缺少“那人”的寂寞。最后以景物作结而令人回味。
此词用语雅致,语意恳挚,抒情婉曲细腻。词中运用了一些传统文化意象和相关典故,深情含蓄,音韵悠长。
此为怀人之作。词中寓情于景,以淡景写浓愁,言青山长在,绿水长流,而自己爱恋着的人却不知去向;虽有天上的鸿雁和水中的游鱼,它们却不能为自己传递书信,因而惆怅万端。
词的上片抒情。起句“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语似平淡,实包蕴无数情事,无限情思。红笺是一种精美的小幅红纸,可用来题诗、写信。词里的主人公便用这种纸,写上密密麻麻的小字,说尽了平生相慕相爱之意。显然,对方不是普通的友人,而是倾心相爱的知音。
三、四两句抒发信写成后无从传递的苦闷。古人有“雁足传书”和“鱼传尺素”的说法,前者见于《汉书·苏武传》,后者见于古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是诗文中常用的典故。作者以“鸿雁在云鱼在水”的构思,表明无法驱遣它们去传书递简,因此“惆怅此情难寄”。运典出新,比起“断鸿难倩”等语又增加了许多风致。
过片由抒情过渡到写景。“斜阳”句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红日偏西,斜晖照着正在楼头眺望的孤独人影,景象已十分凄清,而远处的山峰又遮蔽着愁人的视线,隔断了离人的音信,更加令人惆怅难遣。“遥山恰对帘钩”句,从象征意义上看,又有两情相对而遥相阻隔的意味。倚楼远眺本是为了抒忧,如今反倒平添一段愁思,从抒情手法来看,又多了一层转折。
结句化用自唐代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同时又赋予它新意。佳人已经不知身在何处,而那曾经照映过佳人倩影的绿水,却依旧缓缓地向东流去。那无限的相思,也随着绿水一起悠悠东流。由红笺、斜阳、远山、帘钩,再到绿水,这一系列看似相对静止的景物中,构成了一幅表面上平静、舒缓,深层里蕴含着感情浪涛的图卷,令人回味不已。
此词以斜阳、遥山、人面、绿水、红笺、帘钩等物象,营造出一个充满离愁别恨的意境,将词人心中蕴藏的情感波澜表现得婉曲细腻,感人肺腑。全词语淡情深,闲雅从容,充分体现了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篇4:清平乐张炎阅读答案 翻译赏析
,这是南宋最后一位著名词人张炎所创作的一首词,是一首语句清丽的小词。
原文:
清平乐・采芳人杳
张炎
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 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清平乐・采芳人杳字词解释:
①采芳人:指游春采花的女子。 杳(yǎo):没有踪迹。 顿觉:顿时觉得。 游情:游玩的心情。
②草草:草率。
③燕子:词人自喻。
④天涯:形容很远的地方。
⑤谁家:何处。
清平乐・采芳人杳翻译:
采集花草的姑娘巳经无踪无影,我也顿时失去游山玩水的心情。流落异乡总是以写诗诉说愁苦,那有心思细细欣赏春天的光景。
去年的'燕子已飞向辽远的南方,今年的燕子该落在谁家的梁栋?暮春三月不要听那夜间的风雨,雨声不催花开,但见遍地落红。
清平乐・采芳人杳阅读答案:
试题:
(1)这首词结构细密,层层翻新,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词中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6分)
(2)这首词采用了怎样的手法来抒发情感,试结合词句从一个角度进行分析。(5分)
答案:
(1)(6分)“采芳人”杳然无踪,春光逝去的失落怅惘;“客”中未能饱览大好春光的遗憾追悔;身世飘零、国破家亡的痛苦孤独。(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2)(5分)比喻。词人以“燕子”自喻,以“去年”“天涯”,“今年”“谁家”来概括自己飘荡无依的身世经历。
清平乐・采芳人杳创作背景:
公元1276年,元兵占领临安之后,世居临安的张炎的家园被抄没,亲人被掳杀,他成了逃亡在外的宋臣。多年以后,他的家祸在人们心中已经淡忘,他回到了临安。时值春天,他目睹境况萧条,自已也已无家可归,而成了旧日都城的过客,子是万千感慨,聚于笔端,吟成此住。
清平乐・采芳人杳赏析:
这是一首语句清丽的小词,其写法是建筑在“今昔对比”的基础上的。
上阕中,“草草”两个字,把张炎当时的情绪劳落展示得淋漓尽致,如同饿了几天的人面对别人施舍发了霉的馊饭,吃上两口就会作呕,翻肠搅肚,难以下咽了,此时此刻唯一能够聊解烦郁的,大概只有文人手里那支一文不值却能宣泄愁肠的笔了。往日临安(杭州)的春天,本是游乐者赏花踏青的季节。尤其是那西湖胜景,更是“两堤骈集,几于无置足地静“(周密《武林旧事》)。但经过元兵劫掠以后,却是景况凄凉,今不如昔了。“采芳人杳”四字,平平之中包含着很多内容。词人孤寂游春,思今念昔。“顿觉游情少“,“顿”字表现心中受到触动,翻然产生与游春不相协调的情绪,因而游兴大减,几乎是扫兴。他本是该城住户主人,眼下却只是匆匆过客。既已到来,便草草浏览一过,赏春之情露”总被诗愁分了“,也即巨大哀愁,要用诗词来表达的意思。可想而知,词人要表达的已非对春色的讴歌,而是个人家国沦落的感慨。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燕子是春天的吉祥物。词人在草草游春中,也许目睹燕子飞过,也许忆起燕子前事,于是借以比兴,以燕子比喻自已:去年飘泊远距家园的外地(用”天涯“指代)如今回到京城,却满目萧然,不知归于何处?显然,眼下游春之处不是自己久留之地,甚至不可在此逗留过夜,因为三月夜雨不堪入耳,它已成了摧落春花的酷手,而不是“润物细无声”、催开舂花的使者。听着三月夜雨,将更令人无限伤心。“三月休听夜雨”给人以妥贴、蕴藉、自然、典雅的感受。
个人资料:
张炎(1248-1320?),南宋最后一位著名词人,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籍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祖父张濡,父张枢,皆能词善音律。[1] 前半生富贵无忧。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南宋亡,张炎祖父张濡被元人磔杀,家财被抄没。此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长期寓居临安,落魄而终。
相关推荐:
清平乐・村居
篇5:清平乐晏殊阅读答案翻译赏析
,这是北宋婉约派词人、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晏殊所创作的一首念远怀人的爱情词,是晏殊艳情词的代表作之一。
原文:
清平乐・红笺小字
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清平乐・红笺小字字词解释:
①红笺(jiān)声):红色的质地很好纸片或者条。供题诗、写信等用的小幅纸张。如:笺管(纸和笔);笺幅(笺纸,信笺);笺咏(在笺纸上题咏诗词)古时用以题咏或写书信。
②平生意:这里是写的平生相慕相爱之意。
③鸿雁:在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鸭科鸟(鸿雁)可以传递书信。也作书信的代称。“鸿雁传书”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传说,因为鸿雁属定期迁徙的候鸟,信守时间,成群聚集,组织性强。古人当时的通信手段较落后,渴望能够通过这种“仁义礼智信”俱备的候鸟传递书信,沟通信息。
④惆怅:失意,伤感。惆怅就是因为心中郁闷而不知道该干什么,忧伤和悲哀是表示的一种心理状态,而惆怅是强调一种迷茫,不知所措的感觉。
⑤斜阳:傍晚西斜的太阳。 唐 赵嘏 《东望》诗:“斜阳映阁山当寺,微绿含风月满川。” 元・彭芳远 《满江红》词:“牛背斜阳添别恨,鸾胶秋月续琴心。” 清・黄遵宪 《养疴杂诗》:“竹外斜阳半灭明,卷帘欹枕看新晴。”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 昆明 这都市,罩着淡黄的斜阳。”
清平乐・红笺小字翻译:
精美的红格信笺写满密密小字,说的都是我平生对你的爱慕之情。鸿雁飞翔云端且鱼儿游戏水里,这番满腹惆怅的情意难以传寄。在斜阳里我独自一人倚着西楼,遥远的群山恰好正对窗上帘钩。桃花般的人面不知道何处去了,唯有碧波绿水依旧向东方流去。
清平乐・红笺小字阅读答案:
试题:
1.词中“鸿雁在云鱼在水”一句隐含的两个典故是____和_____。(2分)
2.对这首词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从这首词的题材来看,是一首怀人思乡之作,表达了感情无法传递的苦闷惆怅。
B、起首句“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看似平淡,却包含无限深情。
C、这首词的结尾化用了唐朝诗人崔护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D、这首词抒情委婉细腻,用语雅致,表现了作者“闲雅而有情致”的艺术风格。
3.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对“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一句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
1.雁足传书;鱼传尽素
2.A
3.这首词为怀人之作,抒写的是离愁别绪和深切的'思念。“斜阳”句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红日偏西,斜晖照着正在楼头眺望的孤独人影,景象已十分凄清,而远处的山峰又遮蔽着愁人的视线,隔断了离人的音信,更加令人惆怅难遣。“远山恰对帘钩”句,从象征意义上看,又有两情相对而遥相阻隔的意味。(4分)
清平乐・红笺小字创作背景:无
清平乐・红笺小字赏析:
此为怀人之作。词中寓情于景,以淡景写浓愁,言青山长在,绿水长流,而自己爱恋着的人却不知去向;虽有天上的鸿雁和水中的游鱼,它们却不能为自己传递书信,因而惆怅万端。
词的上片抒情。起句“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语似平淡,实包蕴无数情事,无限情思。红笺是一种精美的小幅红纸,可用来题诗、写信。词里的主人公便用这种纸,写上密密麻麻的小字,说尽了平生相慕相爱之意。显然,对方不是普通的友人,而是倾心相爱的知音。
三、四两句抒发信写成后无从传递的苦闷。古人有“雁足传书”和“鱼传尺素”的说法,前者见于《汉书・苏武传》,后者见于古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是诗文中常用的典故。作者以“鸿雁在云鱼在水”的构思,表明无法驱遣它们去传书递简,因此“惆怅此情难寄”。运典出新,比起“断鸿难倩”等语又增加了许多风致。
过片由抒情过渡到写景。“斜阳”句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活动,红日偏西,斜晖照着正在楼头眺望的孤独人影,景象已十分凄清,而远处的山峰又遮蔽着愁人的视线,隔断了离人的音信,更加令人惆怅难遣。“遥山恰对帘钩”句,从象征意义上看,又有两情相对而遥相阻隔的意味。倚楼远眺本是为了抒忧,如今反倒平添一段愁思,从抒情手法来看,又多了一层转折。
结句化用自唐代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同时又赋予它新意。佳人已经不知身在何处,而那曾经照映过佳人倩影的绿水,却依旧缓缓地向东流去。那无限的相思,也随着绿水一起悠悠东流。由红笺、斜阳、远山、帘钩,再到绿水,这一系列看似相对静止的景物中,构成了一幅表面上平静、舒缓,深层里蕴含着感情浪涛的图卷,令人回味不已。
此词以斜阳、遥山、人面、绿水、红笺、帘钩等物象,营造出一个充满离愁别恨的意境,将词人心中蕴藏的情感波澜表现得婉曲细腻,感人肺腑。全词语淡情深,闲雅从容,充分体现了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个人资料: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相关推荐:
篇6:《清平乐·留人不住》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清平乐·留人不住》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清平乐
晏几道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①。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②,画楼云雨无凭③。
[注释]
①兰舟:船的美称。
②锦书:苏蕙织回文锦字诗寄与其夫。后称情书为锦书。
③云雨:指男女间的欢娱之情。无凭:没有准信。
(1)本词在写景抒情上有何特色?
(2)结尾两句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参考答案】
(1)此词写离别,然而所写景物却是碧涛春水、青青杨柳、晓莺啼鸣。这是以乐景写离愁,以春天美好的景物写离别,词中景物枝枝叶叶都饱含离情。
(2)结尾两句以怨写爱,抒写出因多情而生绝望,而绝望又恰好表明不忍割舍之情。
译文
留人留不住,情人在醉中解缆随着兰舟远去。一只船桨划出碧波漫漫春江路,霎时过尽黄莺啼叫处。渡口上杨柳青青,枝枝叶叶是离情。此地别后书信不要再寄,画楼欢情已化作残云断雨,一场春梦,了封锁痕迹,都是虚幻无凭。
赏析:
《清平乐·留人不住》此词写离别,然而所写景物却是碧涛春水、青青杨柳、晓莺啼鸣。此乃以春天美好的景物写离别,并把枝枝叶叶都赋予离情上阕写送者,“留人不住”,已自念怨,“一棹”而“过尽”,离人匆匆,全无留意,可见其人无情。然而送行的女子依然在渡头发呆,杨柳枝枝叶叶,也都含有离情。但很快便似有感悟:今后你也不必寄情书了吧,我所居画楼,云雨变幻而没有定准的。此种结束语,出人意料,表达出主人公独特的个性。这是怨极生恨,恨极自暴自弃。既然你去得绝情,那也别怨我举动“无凭”了。表现一位女性的独立意识
本词写一女子挽留不住情人的怨恨,如一特写镜头,刻画出一位女子多情善感的美好形象。这首词在技巧上运用了很多对比方法:一个苦苦挽留,一个“醉解兰舟”;一个“一棹碧涛”、晓莺轻啼,一个独立津渡,满怀离情;一个意浅,一个情深。让人一目了然。在结构上,亦是先含情脉脉,后决绝断念。结尾二句虽似负气怨恨,但正因为爱得执著,才会有如此烦恼,所以更能反衬出词人的一片痴情。写一位妓女与情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词用白描手法写出二人有春晨渡口分手时的种种情态。结尾处决绝之语,更道出了她心中的幽怨和不忍割舍之意。此后锦书体寄,画楼云雨无凭。“此后”二句抒发怨爱交集的负气之言:“锦书休寄”拒其信,“云雨无凭”“断其情,讲提似乎很决绝,其实从前面的'“留人”、“莺啼”、“离情”已处处点染出她的眷恋难舍,而讲此话是故作负气的一种解脱的反语暗示:“休寄”,“无凭”的潜台词正是别忘画楼欢爱。此词刻画细腻,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一个女子痴中含怨的微妙心理。词人对女性怨爱交集的 盾心理揣摩得极为细腻。
篇7: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清平乐·春归何处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注释
(1)行路:指春天的行踪。
(2)因风:顺着风势。
(3)唤取:唤来。取,语助辞。
1、这首作品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4分)
答案:(1).拟人(或比拟);(2)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处,唤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寄托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无法与春住”的无奈,妙趣横生。[评分标准:本题4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3分,修辞原理与作品实际相结合作答才能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2、欧阳修曾有一首《蝶恋心》,表现一位深闺女子对意中人的思念,作品下阕运用了与这首《清平乐》相似的表现手法:“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 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两首作品所抒发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试结合作品具体分析这两种感情又有何不同。(4分)
答案:(1)这两首作品均抒发了对春光易逝的无奈、惆怅之情。(2)欧词借伤花而自伤,表现出主人公“谁可相依”的孤独感和青春难再的苦闷感;黄词通过“无人能解”鸟鸣与春迹,表达了词人对“与自然相融合”的向往。[评分标准:本题4分,每问2分;二词的“相异”之处各1分。
3、本词词意表达曲折,跌宕起伏,构思巧妙。请结合整首诗简要分析。
答案:春天归去,无影无踪,作者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此为一转。当诗人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就将希望寄托于黄鹂。因为黄鹂常和春天一同出现,它也许能得知春的讯息,此为二转。黄鹂婉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但诗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中的寂寞感加重。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诗人终于清醒了,春天踪迹确已杳然,无从寻觅,此为三转。一首短词,几经曲折,含蕴着一层深似一层的感情,呈现出构思的精妙。
译文:
春天回到何处?留下一派清静找不到它回去的道路。若是有人知道春天归去之处,叫它仍旧回来与我同住。
可是春天去得无影无踪,什么人会知,除非你问一问黄鹂。它的叫声十分婉转,但无人能够理解,只有任凭轻风飘过蔷薇。
赏析:
《清平乐·春归何处》,北宋词,作者黄庭坚。此词为惜春之作。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上片以发问起调。作者没有描写落花流水春残景象,也没有表现悼红惜绿的伤春情怀,只由问春而至寻春,其徘徊寂寞之情态,希冀驻日回景之衷肠已跃然纸上。
下片以反诘句承接,将上征下痴语奇想轻轻宕开,而将惜春寻春之情,引入更奇妙的境界,黄鹂是春天的使者,她或能知道春天的踪迹。何不住问之?但人情鸟语难通,寻春愿望终成泡影。不仅春之芳踪仍无处寻觅,且词人心头的忧伤之情愈发加重了。当看到黄鹂趁着风势飞过夏季开花的蔷薇时,词人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去夏来的现实。词中蕴含着一层深似一层的感情,把作者惜春的'心态写得活灵活现了。
此为惜春之作。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象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此词高妙处,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下片再转。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此词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作者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最后,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这番妙趣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篇8:《清平乐·候蛩凄断》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清平乐·候蛩凄断》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清平乐
张炎
候蛩②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暗教愁损兰成③,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注】①张炎:南宋末年词人。 ②候蛩:蟋蟀。 ③兰成:南朝梁时诗人庾信的小字,后其被北方政权所俘,曾作《哀江南赋》,抒发故国之思。
1.词的上阕勾勒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营造出怎样的意境?(2分)
2.古人认为下阕中的“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是此词的“词眼”,你是否认同?请作解说。(4分)
参考答案
1.(2分)勾勒了一幅秋江冷月图,营造出一种凄清淡远的意境。
【两点各1分:前者只要回答出“秋、江、月”中的两点,即可得分,后者把握住“凄清”的基调即可得分。】
2.(4分)认同此说。从全词看,它点出了词人之所以满目凄景满怀愁苦的原由“夜夜关情”,又借“庾信之事”含蓄表达了自己不尽的家国之痛故国之思,并引出结句“梧桐孤叶”的人生沧桑之感。
【 共4分: “夜夜关情”“庾信之事”两个要点,答1点1分,2点3分;
答出第三个要点“梧桐孤叶”,1分。 】
参考译文
蟋蟀哀鸣欲断魂,秋风萧瑟秋江岸,人与秋虫共鸣。冷月落沙洲,澄江如彩绢,千里芦花望断,不见归雁行踪。
默默愁煞庾信,可怜夜夜脉脉含离情。只有那一叶梧桐悠悠下,不知寄托了多少秋凉悲声!
赏析:
《清平乐·候蛩凄断》是宋末元初词人张炎创作的一首词。词上片写秋意,候蛩的哀鸣,西风的衰飒,秋月的清冷,秋江的澄净,无雁的芦花,一幅萧杀的“秋晓图”。 下片写情,道出无限“秋愁”,最后一句极具概括性和艺术性,成为盖世佳句。 词选景巧妙,言情深远,笔调精练、含蓄,风韵幽雅独特,意境清空淡远,情感真切感人。
上片“候蛩”四句写出秋意:候蛩(即蟋蟀)的哀鸣,西风的衰飒,秋月的清冷,秋江的`澄净,无雁的芦花,一幅萧杀的“秋晓图”。以中,人们不难触发出一股悲愤忧愁的“共鸣”来。作者选景立意颇深:写秋寒,不言西风呼啸,而言候蛩凄断;写秋感,不半个愁字,而言芦花盼雁。既含蓄又有美感,表现作者深厚的功力。
下片“暗教”四句,道出无限“秋愁”:“兰成”,南朝梁时诗人廋信的小字,后其被北方政权所俘。“梧叶”,梧桐之叶,其最易引发秋感。白居易《长恨歌》中有“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把“秋雨梧桐”作为人世中最易引起愁情悲感的事来写。而晚唐词人“温庭筠”又有“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更漏子》),更为梧叶增添丰厚的感情积淀。而作者言梧叶而写“一枝”,正是更加形象地表现出孤苦潦落,刻划人物情景入木三分。下片短短几句,却把上片所写之景统统升华、提炼成了情语,借廋信之事道出人间道不尽的悲欢离合,借梧叶之孤义表达人世的苍沧。而最后一句“梧叶秋声”又极具概括性和艺术性,又成为盖世佳句。
此词在艺术上是成功的,从选景的巧妙,从言情的深远,都极具特色。其笔调精练,含蓄;其风韵幽雅独特;其意境清空淡远;其情感真切感人。正是由于这样的造诣,张炎的“秋词”可以与宋玉的《九辩》、欧阳修的《秋声赋》并列。
篇9:清平乐春晚王安国赏析
,是一篇很出色的伤春词,既表达对时光逝去的嗟叹,又抒发了自己高洁的品质。本文由unjs.com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清平乐・春晚
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⑴,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⑵,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字词解释:
宫锦:宫廷监制并特有的锦缎。这里喻指落花。
小怜:北齐后主淑妃冯小怜,善弹琵琶。这里借指弹琵琶的歌女。
作品译文:
怎么也未能把春天留住,白白地让黄莺唱个不停。满地都是脏污的红锦落花,是昨夜一场风雨的侵凌。小怜姑娘刚刚弹起琵琶,拂晓她思绪万千萦绕天庭。看那不肯进入豪门大户的杨花,自由自在地漫舞春风。
作品赏析:
词题为《春晚》,顾名思义是写残春景象。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作者一起笔就写由于“昨夜雨疏风骤”,南园已满地残红了。词人面对这万花凋谢的景象,自然不胜伤感。此时耳边传来了黄莺儿不停的啼唱,于是,他仿佛感觉到多情的莺儿也正为落花发愁,苦劝春天不要归去呢。“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好像词人叹息。写莺语的“费尽”,实是衬托出词人的失落感,因为花开花谢,春去秋来,是自然规律与莺儿无关。妙词人赋予禽鸟以人的感情,不直说自己无计留春之苦,而是借莺儿之口吐露此情,手法新巧而又饶有韵味。
此词交叉地写听觉与视觉的感受,从音响与色彩两个方面勾勒出一幅残败的.暮春图画。开头从听莺声写起,转而便诉诸视觉。一夜风雨过后,园花凋谢,残红败蕊,满地飘零,狼藉不堪。百花盛开时,灿烂本如宫锦,可惜此时给糟塌得不成样子了!“满地残红”自是残春时节的典型景色,比之美好宫锦之被污损,词人痛惜之情可见。
下面又从视觉转到听觉上来:正当词人目睹这如花似锦的春天匆匆消逝,心中无限惆怅之时,仿佛从远处传来歌女小怜之辈弹奏琵琶的声音,“弦弦掩抑声声思”,那弦弦声声正是惜春惜花之情。小怜,即北齐后主高纬宠幸的冯淑妃,因她“慧黠能弹琵琶”,后代诗人常用以借指歌女。此词中“小怜初上琵琶”,是从李驾《冯小怜》诗“湾头见小怜,请上琵琶弦”句化出。这琶琶之声哀婉动人,当此即将逝去的春宵,有多少闺中佳人长夜不眠,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思飞越千里关山,追寻天涯游子。这里,作者抒写的是由春天的匆匆归去而引起的年华虚度之感,隐隐寄托着一种美人迟暮、英雄末路的悲慨。
最后,词人写到眼前触目皆是的杨花――这一暮春特有的风光:只见那如雪的飞花飘扬,是那样的自由自在,可始终不肯飞入那权贵人家的画堂朱户。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伤春、惜春、慨叹美好年华逝去的情怀,寄寓了作者深沉的身世感慨。全词融情于景,写景中融进了自己的生活,写出了自己的性情与风骨,堪称一首出类拔萃的伤春词。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进士。宋神宗朝两度任宰相,实行变法。封舒国公,改封荆国公。晚居金陵。卒谥“文”。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诗方面,诗、文皆有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词作不多,风格高峻,一洗五代绮靡旧习。著有《王临川集》《临川先生文集》《临川先生歌曲》。
以上这篇清平乐春晚王安国赏析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诗句大全 !
搞笑谜语,脑筋急转弯,祝福语,每日惊喜不断,尽在unjs.com!可通过扫描本站微信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号:miyu_88,即可进行体验!
篇10:清平乐,清平乐王安国,清平乐的意思,清平乐赏析
清平乐,清平乐王安国,清平乐的意思,清平乐赏析 -诗词大全
清平乐作者:王安国 朝代:北宋 体裁:词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注释】 ①宫锦:宫中特用的锦缎。
②南国:泛指园囿。
③小怜:北齐后主高纬宠妃淑妃名。【译文】想留住春色却留不住,黄莺儿费尽唇 也说不服。满地里落花凋残像彩锦染了法污,原来是昨夜南园遭到风雨凌侮。小怜她初抱琵到始弄 ,晓来情思绕游天涯。不肯委身画堂朱户,只愿像春风里综放的自在梨花。【赏析】本词是怀春伤感之作,表现出一种高洁的气节和品格。这首词在主题上无非伤春惜春,看似无新意,但在抒情上融进了词人的性情人格,便具有独到之处。上片四句倒装的笔势,强调伤春的情感,以听觉的凄清,以视觉色彩的艳丽,勾勒出暮春的图景。下片写美人当此暮春之时,亦生出无尽的`惆怅。上片惜残红坠地,下片愿杨花任飞。“残红”、“杨花”中都有词人自己的影子在内。开头使用倒戟拖入之法,引人入胜。黄莺鸣叫非为留春,是词人惜春之情借黄莺鸣叫表现出来,上片四句倒装的笔势,强调伤春的情感,以听觉的凄清,以视觉色彩的艳丽,勾勒出暮春的图景。下片写美人当此暮春之时,亦生出无尽的惆怅。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这两句并非实咏杨花,而是承接上文喻琵琶女品格之高,借以自况。本词清新婉丽,曲折多致。感情丰富,构思巧妙,用语新颖,情感上显扬顿挫之致。
★ 清平乐村居翻译
★ 王几何阅读答案
清平乐王安国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精选1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