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vbb”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中秋了,你要继续快乐散文,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中秋了,你要继续快乐散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篇1:中秋了,你要继续快乐散文
欧,今天是中秋佳节
我想你一定温暖幸福快乐
我,中秋,一个人过,大醉,截取此篇,念想OU。
当中秋数到三,三分成三个一
我们成了背对背过中秋的人
沿着各自既定的生活轨迹
干净的双脚一步一步,你在向前走
我有些微醺,酒醉三分
我放下酒醉来探视你,回头
看看你,看看你在干什么
朦胧的面容,模糊看不清
一点一滴,浮出水面的影子
我没有勇气邀请你夜色下赏月
也没有足够底气说出月亮代表我的心
那些支离破碎的美好幻觉
又在脑海茂密的游离重组
一大团一大团,你晃动的样子
丝丝缕缕又漫上心头,将我缠绕
谁要你总是潜藏在我的`心中,
一到这样的日子,感觉到根深的愁
学校,塞上的江南,从南到北
一条纬线上的人,胜过一切的陌生
今天的月亮,今天的你
我愿,月满后桥,我能拥有你,拥有一生
月宫玉兔下凡,找到我
玉兔高深莫测说:“
三生石畔,奈何桥边
忘川彼岸,彼岸花开
因为有你,今年的月亮更圆
同学舍友送的月饼放在一边默默无语
把它们送给你好吗
却没有联系,没有方式
也没有借口和勇气去打乱你的井然有序
断断续续有一些无奈
中秋是月亮
若有天上人间
你一定是那仙子
在我追逐你时
你已到了另一个地方
河的对岸,用花草树木筑起的房屋
与无法相见的茫茫网海
你知道我的心意就行,爱了
在月圆的中秋
在月圆我的心头的中秋
我爱你,欧
找一条漂亮马路
在上面行走,十指相扣
一个美丽的预告
完全可以清醒我中秋的借酒消愁
弥补一份缺失的情感,抚慰失落心灵
能在中秋感受着有你在身边,幻想拥有的温暖
我不幻想
我祈求
天上玉皇,地上土地公公
我的思念,我的血液
给你,中秋月满于学校后桥相见的欧
一样的月光,农历八月十五
就到这吧,
靠意志在微醺的状态写了这些,我要睡了
晚安,欧
篇2:中秋,你回家了吗散文
中秋来临之际,朱华胜老师同名小说改编的微电影《中秋节的守望》又名《团圆》刷遍了朋友圈。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迫不及待地打开视频。
短短的12分钟,拷问了我们的灵魂,震撼了心灵。不得不反思,作为儿女的我们真正读懂了父母吗?是否读懂每逢佳节父母盼儿归的心情?
从我们呱呱坠地那一刻起,我们一直在享受着父母无私的爱。从不会说话到牙牙学语,父母把我们背着,抱着,牵着,给予了我们所有的一切,我们无法感受父母这两座大山背上的负重。当我们成家立业后,我们早已将父母的一切榨干,而我们总觉得这一切是父母应该做的。每每父母打电话,我们总是以工作忙而匆匆挂断,连话都不想多说几句。我们真的那么忙吗?当沉迷于网络,一遍又一遍刷着朋友圈,做着无聊的事,我们是不是该反省自己。我们不知道经历多少个白天和黑夜,父母默默付出一切,他们只想让我们过得更好。只要我们开心幸福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
我承认自己不是个好女儿。我工作的地方离父母家很近,步行十分钟不到,骑车也就两三分钟,可我总是以忙为借口,总是将他们忽略。不是自己不回家,离婚前的我吃住都是在父母家,父母每天不辞辛劳的操持着家,带大了我们姐弟三人还要帮我们带孩子。可以这么说吧,我们属于啃老族。那时的我总觉得这是父母理所当然的,从未觉得自己这样做有什么不妥。
在自己婚姻发生了变故后,我心情不好,回父母家的时间越来越少,甚至一个月不会回去一次,偶尔买菜路过都没踏进一步。不是自己不想回家,很多时候想起了父母,因为自己离婚的原因,我觉得愧对父母,所以不知道怎么去面对,更多的时候是躲避。记得有一次中秋节前,妈妈打电话问我为什么不回家,我总是说自己如何如何忙,碰到心情不好,我还会对妈妈大吼,甚至把母亲当成了出气筒,压根就没有考虑到母亲的感受。现在回想起来,极为羞愧,我不忍去想电话那头的母亲是多么难过。母亲,女儿不孝,真是对不起。
看完《中秋节的守望》我这感触更深,心里有某种撕裂的疼痛,泪水哗哗止不住流。我知道这是我内心在忏悔,在向母亲忏悔。
微剧中老汉孤独的守望,不正是现实中每个父母的守望吗?
我在为自己以前对父母的漠视追悔莫及,唯有余生多陪父母,逢年过节陪他们,自己才好过些,心安些。我亲爱的朋友们,今年中秋你回家了吗?是不是有了自己的朋友圈,有了自己的.工作,有了自己的家,有了喜欢的人,而把生养我们的父母遗忘了。中秋是个团圆的日子,你能体会父母盼你归的心情吗?你知道吗?回家是孝心,回家是温暖。中秋节回家吧!不要总找借口不想回家。家中的父母双鬓增添了白发,背也佝偻了。每逢节日,父母总是小心翼翼地试探“孩子,你什么时候回家?”也许高兴时你会轻声细语地回答,一旦不开心便显得不耐烦,匆匆挂了电话。
也许迫于生活的无奈和工作的压力,亦或你的家乡没有你所在的城市繁华,也许你压根不想回家,所以你总是找各种理由搪塞父母。可你知道吗?父母年纪越来越大,他们不需要你的钱,再多的钱也买不到亲情,他们只希望逢年过节能带上孩子,常回家看看,哪怕短短的几个小时对他们来说都是莫大的幸福。他们只希望子女回家后能吃一顿团圆饭,听孩子们谈谈工作,聊聊琐事。
父母养我们小,我们应该养父母老。小时候,父母是我们的依赖,长大后,我们是父母的牵挂。可我们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圈子后,对父母的关心屈指可数,陪他们的时间越来越少。
亲爱的朋友们,这个中秋回家吧!别让父母苦苦守望,别让父母孤单。中秋带上爱人,带上孩子回家吧,哪怕是给他们揉揉肩,做做饭,聊聊天……
我们都已为人母为人父,我们也会老去,也许到我们慢慢老去那天才会懂父母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人有病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无论你身在何处,工作有多忙,今年中秋一定要回家,记得咱的家,记得咱的爸爸妈妈。今年中秋回家吧,别让父母面对空荡的房子低头叹息,别让父母看着窗外的那轮明月,暗自流泪。工作可以放一放,不要再找任何理由,任何借口拒绝父母。
唯有陪伴是最长情的,别让父母一直等待!
篇3:你快乐了吗散文
松哥写了本书叫《你幸福了吗?》,内容与标题似乎有些差距,或者说让我有些失望。当然可以以某种姿态说我是没看懂,或者说理解侧重点有偏差,但都不影响,因为我是站在自以为十分公正的态度来发表看法。
我不知道为什么许多名人或稍有名气的人都喜于出书,且有一种自我良好感。尽管书的内容与我们所处社会的精神文明没有多大作用,亦或者说也许内容有作用,但是不够尖锐,不够技巧,不够等等某些词汇,以至唤不起已经麻木的社会大众。我们麻木的非常可怕,怕到我们都不知道怕,我想这是危险的。
之所以写“你快乐了吗”,而不写“你幸福了吗”,不是忌讳与松哥的东西同名,而是我认为幸福不等于快乐。你可以感到幸福,但不一定快乐。但快乐的时候一定是幸福的。举个例子,你是个富翁,家庭和睦,对于目前的价值、道德观点来讲,你应该是幸福的,而且你应该感觉到快乐。但事实是:你不一定快乐,而且可能是整天闷闷不乐。有钱以及多少不必然导致快乐。快乐取决于你的信仰、你的内心价值观,与幸福没有必然关系。快乐无法欺骗,强颜欢笑是一种自残——只是当今社会,就在此刻,有多少人正在做,亦或者,你,没有做过?
曾经有一度,晚上我会对着镜子看自己,问,镜子里的人是你吗?是你喜欢的样子吗?你认识吗?你了解他吗?
没有做过调查,但应该是这样——这个世界绝大部分人,起码在我所处的国度,大家都在为着物质生活所忙碌,忙的不可开交,尽管有时候成功(某个目标的达到)会让我们喜悦,但很多时候我们感觉到累,不想去做,但我们的追求,我们所谓的追求,让我们克服困难和痛苦,继续下去。我们不停地挣钱,因为更多的钱,让我们拥有更好的车,面积更大的房子,更名贵的衣服,去更远的地方旅游,以及等等的等等。
但是,当物质生活极大的满足以后,回过头来,你再看看自己,想想过去,请问,你感觉到快乐吗?你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吗?
通过降低让你快乐的标准而盲目的快乐,是一种自我欺骗,有时候骗的.心甘情愿,其实是一种懦弱。
那么,你为了你的目标付出了什么?不停的操劳,提高工作效率,亲人团聚的时间,生命的健康,等等的等等。其实这些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我们在追求我们金钱目标的过程中,学会了冷漠无情,甚至违反道德法律,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比比皆是,而且会越来越多。如果你实在觉得没有,那就比如说假冒伪劣食用品、碰瓷讹人、吸毒肇事、贩卖人口,等等的等等。
有人说,很多负面的新闻并不代表社会的全部,只是因为媒体的发达以及言论的自由。其实我们不能忘了,领导讲过一句话,我们有13亿的人口,任何一件小事,乘以这个基数,就是一个大数目。报道的就这一件,那么没有报道的呢?
我们的麻木和自私,让我们对于他人的痛苦和苦难,漠不关心,或者说只是茶余饭后的一个话题。可谁能保证,我们不是下一个牺牲者?
刚看到柴静的《苍穹之下》,我很吃惊,我满怀信心地以为会唤起什么,可后来居然销声匿迹。如果是站在政治的高度去解释无可厚非,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为了维持社会的和平与稳定。但作为一个普通人,能有这样一个关心环境,重视健康和良性发展的想法足以让人钦佩,而且有信心去唤醒人们,则更加不易。只是,结果告诉我们,事不如其所愿。但起码,起码她有尝试的勇气。
对于雾霾的问题,我多说一句。因为有一种声音说柴的片子太过夸大雾霾的影响,我只想说,其一:就目前的科学水平无法确定雾霾对健康有多深的影响,更无法精确到数据;其二:专家如同砖家,不要报太大希望;其三:伤害有多大,我们不知道,但起码知道无益,不能自欺欺人。我们似乎都知道,但似乎什么都做不了。因为,每当我们举起手,总有一种声音在天空回荡:你管不了的,没有用的,算了吧——于是,你就算了,如此而已,如是而已.......
我说过一句话:雨滴不怕隐没大海,只惜激不起半点水花。
我们都是一个个水滴,生活在茫茫的大海。
我们在追求物质满足的时候,实现方式和价值取向已经越走越远,越走越远。可怕的不是离开有多远,而是没有走对方向。
有人说,先有物质生活的满足才可能去思考精神文明的提高。吃不饱何谈理想?是啊,吃不饱似乎没有资格和能力去谈理想,去谈价值。可现在我们都吃饱了,吃撑了,无所不吃了,吃到脂肪肝了,我们在吃死我们自己,我们吃到不敢吃。可我们的理想呢?我们的信仰呢?我们的追求呢?
历史上,我们曾经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可我们有坚定的信念,我们有统一的目标,我们不害怕,我们痛苦并快乐着——那种快乐似乎不夹杂任何一种它色。
历史,现如下,似乎是个奢侈品,越来越不被重视的奢侈品。
我们为了更好的物质生活去工作,挣钱。在这过程中,我们会因为目标的实现或更进一步,而感到高兴。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去娱乐,去释放工作、生活的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来自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沦丧。我们很少去考虑人生的追求,生命的意义以及社会的更加美好;我们对社会既成的让我们不舒服的变态的规则或现象处之泰然,甚至乐此不彼,没有任何改变的勇气或行动;我们变得如此冷漠和麻木,而且还自认为已得为人处事大法之真传,守身自保良策之本经。我们的乐观让我们充满信心,并依此感觉很快乐。
盲目的乐观是一种麻醉,让我们忘记现实的残酷,以及自己的无能和懦弱。
★ 快乐中秋作文
★ 中秋快乐短信
★ 中秋快乐文案
★ 快乐中秋日记
★ 中秋月圆夜散文
★ 这个中秋散文
★ 中秋随笔散文
中秋了,你要继续快乐散文(合集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