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艾讯”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初一音乐 凤阳花鼓,下面给大家分享初一音乐 凤阳花鼓,欢迎阅读!
- 目录
篇1:初一音乐 凤阳花鼓
初一音乐 凤阳花鼓
作者肖丽娣 年级:初中一年级
执教:深圳市华强中学 肖丽娣
教学目的任务
为了宏扬民族文化,学唱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了解民族打击乐器,并初步掌握它们的演奏方法和使用效果,让学生用打击乐器参与活动,为《凤阳花鼓》进行再创作。
重难点是歌曲中的附点掌握,打击乐合奏。
教学过程
1、课前放录音《鄂伦春小唱》给学生听。
2、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1) 用“u”音唱(问学生学过力度记号f、p运用发声中)
6 - - - | 6 - - - ||
u
(2)
4、提问课前听过什么地方的什么歌曲?
(回答:鄂伦春族民歌《鄂伦春小唱》)
5、归纳引入新课:我国的同歌有着悠久的历史,种类繁多,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板书)(书23页)。
(1) 老师范唱。
(2) 节奏训练:8小节板书。
(3) 视唱(难点 附点)(2遍)。
(4) 用节奏读歌词。
(5) 歌曲的分析:(先让学生讲,老师再补充,后听录音)这首歌曲是流传于安徽的一首民间歌舞曲,旧社会里淮河流域的人民在剥削阶级的压迫和连年水患下迫于生活,向外逃荒,有的沿街卖唱,《凤阳花鼓》就是当时卖唱者的舞歌,史书记载:“凤阳女花鼓敲,打锣的男子跟着跑”描写了街头卖艺者的情景。
歌曲是八小节为一段,共二段,词句精练质朴,前四句直接指出了明王朝统治下的饥荒景况,后四句叙述了人民的悲惨生活。
歌曲开头由四小节的锣鼓点作前奏,唱腔分两个乐段,一段唱后又以四小节锣鼓点为间奏,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反复句,最后又有四小节锣鼓点结束。曲调具有抒情叙事性,歌和舞互相结合,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风格。(听录音)
(6) 填词演唱(2遍)
(7) 提示:今天我们过着辛福生活,不要忘记过去的`苦,我们在这么好的环境里一定要好好学习,让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更加繁荣富强起来,不能让这种沿街卖唱的现象在我们国家重演。为了有个完美的结局,在第一段的歌词的基础上,再创作出第二段词,中心是反映新社会的美好。(尽量减少改动的字词,还要压韵。这是老师的创作。尽量鼓励学生创作。)
说风阳,唱风阳,风阳就是好地方。
自从来了共产党,一年更比一年强。
大户人家种田地,小户人家来经商。
俺家喜欢卖杂货,身背货担走四方。
(随着录音演唱第二段)
6、下面我们认识几件打击乐器(鼓、锣、钹):
这是我们民族打击乐器,我们民族打击乐器种类繁多,大体分为鼓、锣、钹、梆子四种,打击乐器经常运用合奏方式演奏,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我国人民在节日和喜庆的场面喜欢用它来助兴。
(1) 简单介绍各种乐器的打法。
(2) 练习(看小黑板)少数人打打击乐器,多数人用手拍打。
(3) 我们二段合起来演唱、演奏(看效果如何,可轮换)。
(4) 完美的演唱:
要求:二段应有对比。
小结
我们初步了解并初步掌握了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学唱了《风阳花鼓》又进行了再创作,这些都是我国民族文化中最宝贵的遗产,我们一定要让这些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在我们这一代得到继承和发扬,一定要代代流传下去。
来源深圳市华强中学
篇2:《凤阳花鼓》音乐教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歌曲《凤阳花鼓》,感受安徽民歌的风格,培养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采用欣赏法、互动法和小组合作等方法,体会歌曲洋溢的欢乐气氛。
【知识与技能】
准确说出歌曲表达的情感,了解歌曲的产生背景及历史发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唱歌曲《凤阳花鼓》。
【难点】
切分节奏的演唱,一字多音的演唱,衬词的正确演唱。
三、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茉莉花》,提问学生这首民歌的名字及地区。教师总结“每个地域都有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民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安徽的民歌《凤阳花鼓》。”
(二)初步感知
1.初听歌曲,教师设置问题: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进行总结:歌曲的'情绪是欢快的、热烈的。
2.再次聆听歌曲,教师设置问题:歌曲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个部分?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引出衬词部分。
(三)探究学习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掌握切分节奏;
2.教师示范念衬词“得儿”,用手势作为辅助,学生感受儿化音的特点;
3.教师钢琴伴奏,带学生学唱旋律部分;
4.教师弹琴,学生完整演唱歌曲,并注意歌词中衬词部分的演唱;
5.引导学生总结演唱中的不足之处,例如切分节奏的演唱、以及一字多音的演唱,并针对这些问题逐一解决;
6.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四)巩固提高
聆听旧时《凤阳花鼓》,请学生分小组思考并讨论新旧《凤阳花鼓》有何区别。之后,请小组发言,而后进行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凤阳花鼓》,感受到了充满生机的新凤阳,人们所唱的《凤阳花鼓》也是另一番热闹的景象。《凤阳花鼓》不仅融入到了寻常生活中,更是成为了节日中、迎客时的必不可少的节目,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了解凤阳、喜爱凤阳,热爱我们各个地方的独特文化,并能像凤阳人民一样热爱生活。最后学生们再次唱起《凤阳花鼓》,结束了今天的课程。
篇3:《凤阳花鼓》音乐教案
《凤阳花鼓》音乐教案
1、组织教学:
2、发声练习:(1)用“u”音唱(问学生学过力度记号f、p运用发声中)6---|6---||u(2)
3、提问课前听过什么地方的什么歌曲?(回答:鄂伦春族民歌《鄂伦春小唱》)
4、归纳引入新课:我国的同歌有着悠久的历史,种类繁多,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板书)(书23页)。
(1)老师范唱。
(2)节奏训练:8小节板书。
(3)视唱(难点附点)(2遍)。
(4)用节奏读歌词。
(5)歌曲的分析:(先让学生讲,老师再补充,后听录音)这首歌曲是流传于安徽的一首民间歌舞曲,旧社会里淮河流域的人民在剥削阶级的压迫和连年水患下迫于生活,向外逃荒,有的`沿街卖唱,《凤阳花鼓》就是当时卖唱者的舞歌,史书记载:“凤阳女花鼓敲,打锣的男子跟着跑”描写了街头卖艺者的情景。歌曲是八小节为一段,共二段,词句精练质朴,前四句直接指出了明王朝统治下的饥荒景况,后四句叙述了人民的悲惨生活。歌曲开头由四小节的锣鼓点作前奏,唱腔分两个乐段,一段唱后又以四小节锣鼓点为间奏,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反复句,最后又有四小节锣鼓点结束。曲调具有抒情叙事性,歌和舞互相结合,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风格。(听录音)
(6)填词演唱(2遍)
(7)提示:今天我们过着辛福生活,不要忘记过去的苦,我们在这么好的环境里一定要好好学习,让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更加繁荣富强起来,不能让这种沿街卖唱的现象在我们国家重演。为了有个完美的结局,在第一段的歌词的基础上,再创作出第二段词,中心是反映新社会的美好。(尽量减少改动的字词,还要压韵。这是老师的创作。尽量鼓励学生创作。)
说风阳,唱风阳,风阳就是好地方。自从来了共产党,一年更比一年强。
大户人家种田地,小户人家来经商。俺家喜欢卖杂货,身背货担走四方。(随着录音演唱第二段)
5、下面我们认识几件打击乐器(鼓、锣、钹):
这是我们民族打击乐器,我们民族打击乐器种类繁多,大体分为鼓、锣、钹、梆子四种,打击乐器经常运用合奏方式演奏,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我国人民在节日和喜庆的场面喜欢用它来助兴。
(1)简单介绍各种乐器的打法。
(2)练习(看小黑板)少数人打打击乐器,多数人用手拍打。
(3)我们二段合起来演唱、演奏(看效果如何,可轮换)。
(4)完美的演唱:要求:二段应有对比。
小结我们初步了解并初步掌握了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学唱了《风阳花鼓》又进行了再创作,这些都是我国民族文化中最宝贵的遗产,我们一定要让这些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在我们这一代得到继承和发扬,一定要代代流传下去。
篇4:小学音乐教案《凤阳花鼓》
一、视频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首先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扭一扭——花鼓》,大家注意看一下花鼓的敲法是怎样的。
生:(跟随视频模仿)
师:凤阳花鼓又称“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是安徽凤阳民间古老戏曲艺术的瑰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凤阳花鼓》。
二、新课教授
(一)了解歌曲背景
师:“凤阳花鼓”——流行于安徽一带,是黄梅调的前身,旋律流畅自然,婉转秀丽,易上口流传,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现为两个人,一人击鼓,一人口唱小调。歌词都是较为悲切的内容,旧时凤阳旱涝灾荒不断,许多人唱着花鼓,乞讨为生,凤阳花鼓成了乞讨的象征。下面大家就来听听这首旧时的《凤阳花鼓》。听听它在诉说什么?
师:(唱)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听了这首歌以后是什么样的心情?说说这首歌描述些什么?
生:悲愤、痛苦、难过、同情……
师:苦难的生活总会过去,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如今的凤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后,凤阳花鼓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起了很大变化。凤阳花鼓成了凤阳人自娱自乐的工具。花鼓演唱在城乡更加普及,凡是遇到喜事,或接待宾客,凤阳人总要热情表演一番,以表达欢乐的心情。花鼓的打法、舞步、花势、演唱等揉进了现代歌舞的技巧,在保持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同时,形式更加活泼多样,气氛更加热烈欢快,凤阳花鼓的名声也越来越大。近年来,凤阳花鼓还走出国门,获得赞誉。同学们,你们觉得凤阳的今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表达这种心情呢?请听这一首凤阳花鼓与刚才那首有什么区别,
(二)学习歌曲
师:(唱)左手锣,右手鼓,手拿锣鼓来唱歌……
师:大家觉得这首歌曲好听是吗?我们应该用什么情绪去演唱?
生:高兴、喜悦。
师:我们就怀着这种心情,来跟着音乐用“啦”哼唱一下。啦啦啦啦啦……(模唱)
师:旋律十分朗朗上口,大家学的也很快,老师完整的给大家示范一遍,同学们可以小声跟着老师唱一下。(范唱)
师:在这首歌曲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歌曲那些地方比较难以掌握?
生:“得儿另当飘一飘”等。
师:嗯,这是这首歌中最有特色,它带着安徽凤阳地区特有的民族方言风格。其中“得儿”也就是人们模仿打击乐器的发音,譬如小锣,让我们也来模仿模仿。
(学生自由练习,教师指导)
师:刚才老师看到有几位同学已经能发出舌颤音了,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吧!(鼓掌)
师:没有学会的同学不要着急,只要你们课下勤于练习,肯定能练会。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跟着钢琴唱一唱吧!
师生:(唱)左手锣,右手鼓,手拿锣鼓来唱歌……
(三)表现歌曲
师:大家学的非常快!我们现在看一个视频,看看他们是怎样表演这首歌曲的。
师:大家能够模仿这几个动作吗?来,两个人一组,先来跟着老师一起学做一下!
师:我们现在两人一组自由练习五分钟,你们也可以做一些适当的改编,一会儿来展示一下吧!(教师巡回指导)
师:刚才老师看到有几组同学表演的特别有创意,我们请他们来展示一下吧!
师:(鼓掌)非常棒!这两位同学不光歌声好听、动作优美,表情也配合的非常到位。希望大家都能向他们学习!
三、课堂小结
师:快乐的时光总是非常短暂,不知不觉就要到了下课的时间了,有没有哪位同学能简单的说一说你这节课的收获呢?
生:今天我们和凤阳的人民一起走过了苦难的昨天,一起分享了今天的幸福,我们衷心地祝愿凤阳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师:非常好,看来大家都有了很多收获、很多感想。最后,希望同学们课下试着用竖笛吹奏这首歌曲的旋律。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篇5:凤阳花鼓音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发生背景,能唱这首民间小调,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适当的地图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通过新旧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和风格,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通过给以组为单位为《凤阳花鼓》旋律进行加花,发展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歌曲中歌词的改编以和感受不同的情绪和风格。
2、为旋律进行加花。
教学过程:
1、导入(课前播放下列两首乐曲)
教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进教室的时候听到的民歌它们的名字是什么,是什么地方的民歌?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到相应的位置。(显示中国地图)
《太阳出来喜洋洋》(四川民歌)
《茉莉花》(江苏民歌)
2、教师: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身的民歌,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凤阳是安徽省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却有样东西很知名,那就是“凤阳花鼓”,(出示凤阳花鼓的图片)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示为两个人,一人击鼓,一人口唱小调。歌词都是较为悲切的内容,旧时凤阳旱涝灾荒不时,许多人唱着花鼓,乞讨为生,凤阳花鼓成了讨饭的象征。下面大家就来听听这首旧时的《凤阳花鼓》。听听它在诉说什么?
3、音乐起: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教师:老师给你们一个调色盘你们会用什么颜色来表达这首歌曲的情绪?(学生讨论1分钟,请个别同学发表自身的意见。)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灰色可以代表心情很悲伤,黑色可以代表当时社会很黑暗,棕黄、土黄表示环境很萧条等等……
4、苦难的生活总会过去,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如今的凤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后,凤阳花鼓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起了很大的变化。凤阳花鼓成了人们自娱自乐的工具,凡遇到喜事,接待宾客,凤阳人总要热情的扮演一番。它的形式也更加活泼多样,气氛更加热烈欢快,凤阳花鼓的名声也越来越大,近年还走出国门,到国外扮演,获得外国友人的赞誉。
(1)教师让学生再颜色来显示凤阳的变化。学生举手发表自身的意见。
(2)教师与学生为凤阳今天的变化用歌声表达(在原来的曲谱的基础上改歌词)
5、下面我们就怀着喜悦的心情唱唱这首新《凤阳花鼓》
(1)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的琴唱歌谱。
(2)好,同学们听了也唱了,先想想看,我们用什么方式表示前奏和间奏锣鼓点的特征(学生说了以后)现在我们在前奏和过门的时候有手拍节奏,歌唱的旋律用“La”音哼唱全曲。
6、下面我们认识几件地图:
这是我们民族地图,我们民族打击乐器种类繁多,打击乐器经常运用合奏方式演奏,它具有丰富的表示力,我国人民在节日和喜庆的局面喜欢用它来助兴。
(1)邀请几名学生到台上拿自身喜欢的乐器,每个人依次向大家简单介绍并演示自身手上乐器的演奏方法。
(2)请这几位同学演奏自身介绍的打击乐器,下面的同学演唱旋律并且用拍手、跺脚等方式一起来伴奏。老师要求同学们打出来的节奏要适合歌曲的`节奏进行就可以了。
7、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边唱歌边用选用打击乐器来给歌曲伴奏。
教师:大家扮演得真不错,我们课本上还有一首《凤阳花鼓》,旋律比较简单,我们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自身去学一下。
篇6:凤阳花鼓音乐教学设计
一、教育理念
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唱好歌曲。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学生的二声部合唱,并且运用乐器为歌曲伴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悟,理解音乐,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潜质,力求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二、教材分析
《风阳花鼓》是流行于安徽的民间歌舞曲。为五声宫调、4/4拍、一部曲式结构。歌曲为扩充了的一段体,从第十一小节开始以独特的衬词增添了音乐的感染力和生活气息。全曲具有抒情叙事性,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风格。前四句构成一个起承转合结构的乐段,每句间采用“鱼咬尾”式的承递发展法,后三句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前面的乐段进行补充,进而完善作品的结构。前10小节旋律优美抒情,后面的衬词“嘚儿”诙谐风趣。
三、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三年级的大多学生对于安徽的地方曲艺知之甚少。但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也往往比较乐意接受他们认为比较感兴趣的一些新事物。因此,本节课的全部音乐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我的教学活动中来,使每一位学生音乐潜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音乐,享受音乐,感悟音乐。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凤阳花鼓》,感受安徽地方风格的音乐和文化
2、能够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通过合唱、乐器伴奏等形式共同表现歌曲
3、通过对歌曲的学唱,体验民族音乐文化中蕴含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五、教学重点
在唱好歌曲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合唱、打击乐器伴奏等多种形式共同完成歌曲的表现,表达出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
六、教学难点
能够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歌词部分,尤其是能够唱好一字多音处;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的衬词部分。
七、教学用具
钢琴、课件、乐器(双响筒、铃鼓、三角铁)等
八、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用音乐师生问好
2、练声(无声练习和吭鸣)
3、歌曲第二声部的节奏、旋律的练习
4、播放三个花鼓楼的建筑,引出今天的课题《凤阳花鼓》
(二)学习歌曲
1、聆听歌曲范唱
教师提问:这首歌唱了什么内容,情绪怎样?
学生回答:欢快的
2、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教师提问:让学生挑出這首歌曲最难唱的地方在哪里?
学生回答:最后三小节,然后韩老师重点教唱,学生跟琴学唱衬词部分
3、加入二声部演唱,女生唱第一声部男生唱第二声部,丰富歌曲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歌曲的感染力
4、在韩老师的指挥下同学们用了双响筒、铃鼓、三角铁等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
(三)表演歌曲
请部分学生上台用乐器为歌曲伴奏,其余学生作二个声部的合唱、完整的表达出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随后韩老师对同学的表现作出评价
九、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分享了凤阳人民的幸福,最后就让我们用动听的歌声来祝愿凤阳的明天更美好。
篇7:凤阳花鼓音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产生的背景,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音乐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新旧的《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和风格。
【知识与技能】
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并能够为音乐进行乐器创编。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难点】了解《凤阳花鼓》的特点以及两首《凤阳花鼓》的不同特点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
四、教学过程
(一)视频体验,导入新课
播放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带领学生在花鼓戏的舞台中体验音乐。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咱们湖南有许多特色的音乐形式,大家知道哪些哇?
生:花鼓戏、长沙弹词、常德丝弦……
师:那现在就请同学们起立,跟随老师一起感受一下湖南音乐的魅力。
师:其实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音乐形式,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音乐一起走进安徽,进入到凤阳花鼓的世界。
(二)新课教学,探究新知
1.初听歌曲,感知内容
师:那么现在老师想来给大家表演一段,同学们听听你们这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样的情绪和场景?
生:欢快、热烈、生活场景……
师:凤阳是安徽省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却有样东西很出名,那就是“凤阳花鼓”,(点击凤阳花鼓的图片)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现为两个人,一人击鼓,一人口唱小调。
2.再听歌曲,初唱B段
师:老师从大家的表情中感受到了大家对凤阳花鼓的喜爱,那现在请大家观看一段表演视频,看看你觉得你最喜欢的是哪句呢?(学生通过再听歌曲,听到歌曲中“得儿另当飘一飘”这些语气句、歌曲口语化的表现)
师:那现在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伴奏一起来把这段“得意”的“飘一飘”表现出来吧。
由于学生对于这块的节奏掌握较难,教师可以通过在前两小节每拍加入击掌,第三小节在强拍处加入击掌的方式进行熟悉节奏,进而掌握B段的演唱。
3.师生合作,学唱A段
跟随教师的伴奏2遍学生自由学唱A段
对于切分音的部分着重进行练习,通过邀请班上节奏较好的同学进行示范,充当老师,来解决切分音的演唱
完整演唱歌曲
4.分组创编,表达歌曲
将课前准备好的打击乐器,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分发到每组,学生对乐曲进行自由的创编,在通过小组展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对比听赏,情感升华
师:相信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凤阳花鼓热烈的音乐气氛了,但是其实凤阳花鼓还有另外一个版本,那下面大家就来听听这首旧时的《凤阳花鼓》。大家听听它在诉说什么?
师:相信大家都听出来了,歌词都是较为悲切的内容,旧时凤阳旱涝灾荒不断,许多人唱着花鼓,乞讨为生,凤阳花鼓成了讨饭的象征。如果让大家用一个颜色来表现这首歌曲,你们会选择什么颜色呢?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灰色代表心情很伤心、黑色代表社会很黑暗。但是只要我们坚持,苦难的生活总会过去,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如今的凤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后的凤阳也一片欣欣向荣。
(四)课堂小结
师:那下面就让我们怀着愉悦的心情,一起唱起我们今天学习的欢快的《凤阳花鼓》,让我们在欢快的氛围中结束今天的音乐课。
五、板书设计
凤阳花鼓
欢快、热烈
得儿另当飘一飘
★ 音乐工作总结
★ 关于音乐广播稿
★ 音乐个人简历
★ 广播稿音乐
初一音乐 凤阳花鼓(精选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