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仙境九龙洞介绍

时间:2025-03-06 03:40:42 作者:feibeng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feibe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地下仙境九龙洞介绍,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地下仙境九龙洞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地下仙境九龙洞介绍

地下仙境九龙洞介绍 -资料

贵州省铜仁市城东17公里的马岩乡骂龙溪右侧有一观音山,峭壁嶙峋,漫山翠竹,背靠郁郁葱葱的六龙山,面临逶迤秀丽的锦江河,山腰有一天成洞府,名“九龙洞”。相传六龙山上有六条黄龙,相邀锦江河中三条青龙,于此洞相会。九龙来洞中相聚,顿觉如入蓬莱仙境,胜过天堂龙宫百倍,都想将洞府据为己有,相争不休,待到鸡鸣报晓天将亮之时,已不能返回各自居所,只得盘踞在洞内深处一巨形彩柱上,直至今日。山下有一小溪,因九龙争洞相闹,不得安宁,就骂龙不止。因此,“九龙洞”、“九龙盘柱”和“骂龙溪”等名,相应而生了。

九龙洞宽阔恢宏,宽有70多米,最宽处达100米,高30~70米不等。洞分上下两层,由7个大厅、12个景区组成。其中石柱、石笋有数百根之多,30米以上的石柱有8根,20米以上的有6根,10米以上的有18根。另外有一竖井状的天厅和一条地下河。现已探明,洞长2248米,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洞内厅厅相连,洞洞相通,景象万千,各具风采,有的如天降飞瀑,有的似洞中红云,有的如猛狮怒吼,有的似孔雀开屏,有的如驼队,有的似猴群,飞禽走兽,虫、蟹、螺、龟,皆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这些景象,犹如一幅幅晶莹剔透的立体壁画,装点在大厅四壁,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当游人走进洞堂时,感到处处是火树银花,交相辉映,如入艺术殿堂,又像误入水晶迷宫,使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第一洞厅为略斜的平顶溶洞,右侧石柱林立,有“水帘洞天”、“龙口含珠”、“雄狮托塔”、“龙洞夕照”、“雷峰一瞥”、“南国白象”、“长空依剑”等景物景观,均奇丽异常。第二大厅为平顶洞穴,整个顶板上宛如霓霞一样网状石帘,它们是沿裂隙生长的钟乳石,密集成帘状。远远望去,组成一派云雾山中的天然景象。左侧“仙人床”前,石幔轻撩,纤巧玲珑,轻纱缥缈;右侧“翠竹”丛中,绿影摇曳,杂以白如玉石的钟乳石,青如墨黑的石柱,有“独立寒秋”、“海花叠翠”、“仙女起舞”、“玉柱银花”等景。第三大厅为圆拱顶大殿堂,为全洞的精华,可容万人。在灯光掩映下,如临雾里桃源,月下仙乡。两侧各有三根粗壮雄伟的擎天大柱,与洞顶相接,高30余米,其中一柱高达39.88米,周围13.74米,为洞穴中“玉柱之王”,也是我国目前开放的洞穴中最高石柱。高大的石柱与洞顶下渗的脉流形成的悬挂滴石——石幔逶垂缀联,形成飞龙在石柱顶端盘旋起舞。柱身满布石花,须爪宛然,甲鳞欲动,有如金雕玉镂,名“九龙盘柱”。故第三大厅又名“龙柱大厅”。大厅中有“双子滴石”,两根石柱顶低相连,中腰分离,系局部滴水位移形成的孪生、分离、重逢的结果。“金壁玉菇”(又名“金色的海螺”),如菇似螺,是由于随着滴水量与碳酸钙浓度的变化,气流的旋回,温度的变化而生成螺锥形钟乳石。“水母石”位于洞厅边缘坡处,高9米,围长27米,呈帽状钟乳石,它是由于帽状层的叠加、变高、裂缝渗流滴水沿齿状帽沿檐漫流,在每一棱齿下端凝结成的葫芦状、串珠状、瓜豆状钟乳石。渗流水还携带着各种矿物成分,在帽檐边形成色彩斑斓的水流构造的条纹,如流苏一样,亦为洞内一绝,在全国洞穴中也是首屈一指的`。“龙虾出洞”景观,惟妙惟肖,因渗流水沿平缓“S”形裂缝漫流形成的横挂弯曲的石幔。在九龙石柱的脚旁,有石笋和塌石堆积砌叠,有的如猛兽扑腾翻滚,有的似雏鸟啾啾,有的像孩童围桌攻读书诗,有的若春笋破土而出。此情此景,实为鬼斧神工、天地妙成的自然奇观。

出洞处是一小洞,有长50余米的地下河,沿途流水淙淙,时而涉水,时而踏蹬。河水明澈,流经洞前峭壁成飞瀑急泻而下,如白练百丈,

资料

地下河右侧,又有一小洞,洞内“梯田”层层,岚光掩映,“远村”、“近落”依稀可见,一派田园风光。

据碑文和地方志记载:九龙洞在元、明之际早已有佛门和尚在此从佛,至今已有43代。传说明末颇禅大师塑弥勒、燃灯、释迦三尊佛像于第一大厅中,两边分列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洞口塑有韦驮站像,洞前建有茶亭和长廊。清同治年间,增塑刘备、关羽、张飞三义像于洞,总计共塑佛像、神像50余座。

九龙洞外左侧1.5公里处有二小洞,一洞出冷风,夏日凉风徐徐,爽人心肺;一洞出热空气,三九寒天,冒出融融热气,因名“冷热二风洞”。

九龙洞的四周,皆崇山峻岭,层峦叠嶂,峰丛林立,溪谷幽深,苍茫竹海,百里不绝,雄奇险秀兼为一景。故前人有诗曰:“挺然孤秀吐奇峰,知是莲瀛第几重?云海拓开千里目,天风吹下数声钟。涧泉澄澈白莲涌,碑碣模糊碧藓封。谁谓遐荒无胜地,青鞋踏遍快游踪。”离九龙洞1公里许的莲台峰,面积约2平方公里,其四周皆悬崖绝壁,百丈深渊。只有一石阶独径,从洞口蜿蜒曲折而上,可至莲台峰。若泛舟锦江,仰视莲台峰,犹如一条首尾相接、上下依存的巨龙,围绕着上山,轻云薄雾在腾飞之中,加上层层林带,淙淙的飞瀑、流水点缀其中,景致极为壮观佳丽。至峰顶,近可鸟瞰清澈碧绿的江水,远可眺望连绵不断的群山,百里内的山光、烟岚、水色和帆船,无不尽收眼底。

莲台峰建有莲华庵(又名莲花寺),筑有玉皇阁、观音阁等佛家建筑。这些建筑物均随山就势,亭依壁立,雕梁画柱,堪称建筑一绝。由莲花寺拾级而上,经二道山门,至“一线天”,再攀“通幽峡”,进“钻天洞”,过“奈何桥”,至“望乡台”(又名“舍身岩”)等佛家三绝。雨后初晴,浩瀚无垠的晨雾顺着江溪河谷滚滚而涌,不到一刻功夫,只见一片茫茫雾海中只剩露出几重黛色山峦,峰随雾动,雾随峰转,如诗如画,如醉如迷,就使人犹如置身于蓬莱仙境,有飘飘入仙之感。偶尔之机,透过晨曦薄雾,“舍身岩”即有“佛光”出现。这种地处绝境的鬼斧神工,集人力与自然于一体,令人叹为观止。同时,九龙洞莲花寺又历为黔东、湘西著名古刹之一。由于这里山势雄踞,地势险峻,在清咸丰、同治年间,这里又是“红号军”农民起义的据点之一。

九龙洞的形成和景观的生成与其他喀斯特溶洞一样,属于碳酸盐岩石的一种普通而奇特的地质地貌现象。这里出露的是寒武系(距今约5亿年前)的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和石灰岩地层。雨水降落到地面,吸收了二氧化碳等酸素,沿裂隙孔隙渗入地下,沿途溶蚀了灰岩等岩石的岩壁,逐步扩大,形成落水洞、溶蚀漏斗,将地表水灌入地下,直达地下水面附近,转为横向流动,沿途溶蚀,侵蚀加以部分顶板塌落,形成各式各样的溶洞。地壳阶段性稳定时间越久,则横向溶洞的发展越长大、越奇特。地壳上升,地下水面相对下降,溶洞向下一层发展,逐步袭夺了上层旧溶洞的水,使上层旧溶洞逐步干涸。当地表水沿裂隙孔隙下渗时,洞顶洞壁仍有滴水下渗,进入洞内,压力温度突然变化,二氧化碳逸出分散,水分蒸发,使已饱含碳酸钙等盐类物质的滴水重新结晶沉淀,贴附在洞顶或洞壁上,这些化学沉淀物,总称为“灰华”。由洞顶下垂者称“钟乳石”;由洞底向上堆积者称“石笋”;相对同生,直到上下相对连接时称“石柱”;滴水常沿裂隙成排下滴,使钟乳石成排下垂,称“石帘”;石笋成排,称“石屏”。裂隙和孔隙可以扩大,也可以填塞,使滴水位移,加以气候变迁,雨量时多时少,溶蚀速度时快时慢,灰华成长幅度时大时小,再加以滴水中含有多种矿物成分,致使洞内各种灰华千姿百态,色彩缤纷,玲珑晶莹,极为奇特壮丽。

1980年10月,九龙洞被列为县级风景区,1987年升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目前已成为黔东、湘西、川东南数十个县的旅游胜地,受到世人瞻注。目前已吸引全国及港澳同胞慕名前来观赏。地下仙境九龙洞---中国著名洞窟介绍

篇2:山西九龙洞导游词介绍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山西省,简称“晋”,位于华北太行山以西,故名。山西古为并州地,春秋时为晋国,战国属赵,魏等国地。元属中书省山西道,清为山西省。全省面积15.6万平方公里,人口3干多万,有汉、回、蒙、满民族,省会太原。

山西地处黄河流域的中于地带,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祖先就在此劳作、生息和繁衍。相传,华夏民族的开山始祖黄帝、炎帝曾于此活动;中国史前的三位伟人尧、舜、禹也都先后在山西建都立业。山西名胜古迹甚多,现有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上千处,石窟、佛寺及艺术雕刻遍布全省,辽金以前的地上木构建筑占全国的72%以上,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9处,居全国首位。全国仅有的四座唐代木构建筑。其中有3座在山西,总之,山西有“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之称。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大同云冈石窟、应县木塔、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恒山风景名胜区、晋祠风景名胜区、平遥古城、晋商大院文化旅游区、关帝庙、永乐宫、普救寺等旅游资源的产品已蜚声海内外。特别是平遥古城、云风石窟,已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篇3:山西九龙洞导游词介绍

山西不仅文物古迹多,自然风光也十分壮美。山西境内有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11个,其中国家级的有五台山、恒山、壶口、北武当山、五老峰等5个;国家级与省级的自然保护区11个;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27个。黄河流经山西965公里,在壶口、龙门、孟门等河段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去处。近年来陵川王蟒岭、锡崖沟、壶关太行大峡谷、宁武芦芽山、黎城黄崖洞、介休绵山、盂县藏山、阳城蟒河、沁水历山等得到初步开发;同时,各地兴办旅游的积极性高涨,旅游资源的开发全面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山西省对外开放的主要旅游区有大同、五台山、太原、临汾、运城、晋东南,全省仅年接待5万人以上的旅游景区、景点就达100多处。改革开放来,山西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已有很大的改善,省内道路畅通,通讯便利,环境卫生发生了深刻变化,接待服务条件可以满足需求。

在新的世纪,山西经精心策划包装,推出了三大旅游区,即,以大同云冈石窟、佛教胜地五台山为主的晋北佛教文化旅游区;以平遥古城和乔家、渠家、王家、曹家等四大院为主的晋中晋商民俗文化旅游区;以黄河壶口瀑布、运城解州关帝庙为主的晋南黄河根祖文化旅游区。

篇4: 介绍贵州九龙洞的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九龙洞位于卢氏县西南60公里处双槐树乡境内。传说很久以前,朱阳关的杜家店住着一位杜员外,他有位独生女儿叫润玉。杜员外虽有家财万贯,却贪心不足,为富不仁。润玉小姐长得花容月貌,光彩照人,是远近有名的俏姑娘。和其父不同的是,杜小姐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好姑娘。杜小姐十八岁那年冬天,一次她帮本家嫂子在小河边洗衣服,忽然河面上漂来一个鲜红硕大的桃子。

姑嫂二人相互推让,最后还是杜小姐将桃子吃了。自从吃了桃子后,杜小姐不思饮食,日见消瘦,杜员外以为女儿病了,请郎中诊治,不料女儿已有孕在身。杜员外直气得七窍生烟,将女儿打得遍体伤痕,为保全名声,决计将女儿活埋。杜小姐被嫂子和乡亲们救出,连夜逃到数十里外的一座大石洞里,由其嫂子和乡亲们轮流送饭。这日嫂子送饭,到石洞之后,发现杜小姐倒在血泊之中,身上横七竖八地爬了九条小蛇。她以为小姐已死,回去哭诉给乡亲们,从此再没有人送饭去了。其实杜小姐并没有死,那九条小蛇是其所生的九条龙。九条小龙日见长大,并常做人语,尊其母为“九龙圣母”,称此生身之洞为“九龙洞”。九龙洞位于石门水库上游东岸数十米处青峰脚下。

洞口宽约3米,高2米,深约5米,称为“献殿”,前行则稍低,须躬行人,数米后渐高敞,地面有积水,数十米处有一深潭,大股泉。水自石洞下部流出洞外。绕潭上石阶,有一平台,其上尚有八层,人称“九棚楼”。洞极幽深,人莫能穷其源。洞内多异石,或蹲踞,或悬挂,形态各异。洞口有奇树,年年开花迥异,经专家鉴定,系柯楠树,多生于南方,北方未见。泉水自洞下涌出浪花飞溅,流量稳定,常年不涸,极为清澈甘冽,经化验系优质矿泉水。九龙洞是一座极富传奇色彩的大型溶洞,它与附近的仙家洞、老君洞等共同组成了一组极具特色的山、水、洞景区。

篇5: 介绍贵州九龙洞的导游词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欢迎您们来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龙洞探秘。我是您们本次的陪同导游―小谭,希望今天的九龙洞探秘之旅能够和大家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

九龙洞的得名是根据这样一个神秘的传说而得来的,相传六龙山上有六条青龙,相邀锦江河中的三条红龙来到洞中相聚,九龙见这蓬莱仙境般的洞府,被其深深地迷恋,谁也不愿意离开,最后甘愿化作九颗高大的钟乳石停留在洞中,永远的守护着这个溶洞,这些钟乳石都高达三四十米,遂有“九龙盘柱”之称,“九龙洞”也因此而得名。

大家都知道,贵州是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九龙洞就是一处天然的大型喀斯特溶洞,其实溶洞的形成主要是在强大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流联合作用之下,才慢慢形成,然后洞内会形成许多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所以,九龙洞具有较高的科普价值。它于1979年被探测发现,1981年保护性对外开放,20xx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铜仁市东南方17公里处,武陵山脉,六龙山区的北端,锦江南岸大峡谷之中的骂龙溪右侧,观音山山腰,是一个半山洞,海拔为400米。九龙洞洞内宽敞恢宏,现已探明部分洞长2284米,由7个大厅和一条地下暗河组成,是集“山、水、洞”于一体的世所罕见的大景观。洞内景观特色突出,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巨大的震撼力。

九龙洞分为:印象铜仁、梦幻桃源、历史足迹、动感九龙四个大厅,整个游览线路为环形,游览时间大约80分钟。现在我们进入的是第一大厅,眼前看到的就像一幅变幻的山水画卷,大家都知道铜仁主要是得益于锦江三面环绕,可谓是一个山水之城,曾有人云:“黔中各郡邑,独美于铜仁。”现在就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铜仁的山水画卷,走进我们神秘的九龙洞,走进九龙洞中龙的传说。

请大家跟随我抬头看,会发现石壁上居然有一头顽皮的大象,您瞧它长长的鼻子,大大的耳朵,真是惟妙惟肖。所以它有一个雅号叫做:玉象飞壁。正所谓“三分相像,七分想象,不看不像,越看越像”。

咱们铜仁还有“桃源铜仁,仁义之城”的美誉。进入第二大厅后,大家看到眼前云雾袅绕,楼台隐现,就宛如东晋诗人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如此梦幻,仿佛大家已经置身别处。

下台阶后,我们已经到达了第三大厅。它诉说九龙洞的发展历史,很早以前它置身于一片黑暗之中,在沉寂中经过了岁月的变迁,直到十九世纪才被人们发现,它神秘的面纱才得以揭开,为众人所知。曾有诗人感叹:“盘古开天三地现,溶洞滴水成自然。历来僧人修行处,今为游客赏奇观。”

游客朋友们,接下来即将进入的第四大厅是九龙洞目前开发最大的一个大厅了。现在请大家保持安静,“此时无声胜有声”大家只需用心去感受这月下仙境。突然间仿佛一轮皎洁的明月,悬挂高空,下面高大的石柱就像参天的古树,仔细聆听还有潺潺的流水声。大家再看看月光下那对相互拥吻的恋人,如此的甜蜜幸福,连月老都站在旁边默默地祝福他们,愿天下所有有情人终成眷属!如果用一句诗来形容他们,莫过于这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做鸳鸯不羡仙。”

大自然的神奇,还造就了洞中的一大奇观“水母出海”。水母是一种最低等级的'腔肠动物,由于现在环境的污染,水母已经面临着濒危,因此20xx年已经被列为“世界最高级别的极危生物”,更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可以想像它存在的价值,对我们人类研究生命历程的衍变有着深远的意义。它面临的濒危,也更唤起了人们对环境的保护和重视。

洞中的美景,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让我们不得不用“此地别有一洞天,暗存天下一奇观。云游山岳遍足迹,唯独九龙看不厌。”这样一首诗来留恋我们的九龙洞。

游客朋友们,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今天的九龙洞探秘之旅就要告一段落了,相信大家一定不枉此行,希望下次有缘还能给大家讲解,谢谢!

篇6: 介绍贵州九龙洞的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九龙洞是贵州省首批确定的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位于铜仁城东17公里的骂龙溪右侧观音山山腰,其山峭壁嶙峋、雄奇险峻、漫山翠竹,绿意森然,它背靠更高的“六龙山”,面临秀丽的锦江河。为九龙洞铺设了一幅壮丽的外景。

相传六龙山上有六条黄龙,相邀锦江中的三条青龙来洞中相聚,九龙来到洞中,见这蓬莱仙境般的洞府,顿时私欲大发,都想将洞府据为已有,相争不休。待到鸡鸣天亮时,谁也无法返回原来的居所了,只得盘踞在洞内深处的一巨型彩柱上,再也不能脱身。山下有条小溪,因九龙争洞相闹,人们不得安宁,就骂龙不止,遂有“九龙盘柱”、“骂龙溪”之名。“九龙洞”由此得名。

“九龙洞”广大恢宏,宽70多米,最宽处达100米左右,高30――70米不等。现已探明部分,洞长2258米,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洞内有7个大厅,已向游人开放3个大厅共12个景区。单是石柱、石笋就有数百根之多,30米以上的石柱有8根,20米以上的有6根,10米以上的有18根。另外,还有一竖井状的天厅和一条地下河。各厅洞中有洞,洞内厅厅相连,石笋、石柱、石花、石幔等漫布各厅各洞,各具特色,千姿百态,景象万千。

篇7: 介绍贵州九龙洞的导游词

今天,我们一家人去卢氏县双槐树乡的九龙洞游玩。一路上,我们又说又笑,沿途,我看见了外面山峰起伏,河流蜿蜒,树木青郁,车子停到了一个环山抱水,景色优美的地方,原来,正是我们要去的九龙洞景区。

相传,豫西地区连年干旱,百姓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天上的王母娘娘动了恻隐之心,将一个藏有九条小龙的桃子躺双槐树乡一个未出嫁的姑娘吃下,姑娘有了身孕被家人赶了出来。邻居将她藏在一个山洞中,轮流给她送饭吃,十个月后,姑娘生下了九条小蛇,从此,卢氏一放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大家都说是得到了就小小蛇的庇佑,姑娘藏身生蛇的地方因此得名九龙洞。

沿着石阶往上走,左边的峭壁上写着九龙洞三个红色大字,右边一个很大的山洞在眼前,我们沿洞而入,水声连绵,好象在脚下,又好象在头顶,十分奇妙。洞内的石头奇石异峰遍布,石壁上有细水渗出,脚睬在石头上十分光滑。到了洞的尽头,一股泉水从石缝中汩汩而出,汇集成了一个的小水潭,潭底石头清晰可见,潭水顺势下流,哗哗的水声在洞中回响,仿佛千军万马走过一般,气势壮观,一直到我们走在景区外,那种声音还在耳边回响。

湖在山中,山在湖里,群山环抱中的九龙湖可与张家界的宝丰湖媲美。连绵的群山红影点点,杜甫的“霜叶红于二月花”是九龙洞景区的又一大美景。

九龙洞是经过地下水的常年冲刷自然天成,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明白了水落石出,水滴石穿更深的涵义。

铜仁九龙洞的导游词

腾龙洞作文300字

美丽的仙境散文

地下停车场管理方案

地下车位转让合同范本

地下车位租赁合同

爱丽丝漫游仙境小学生读后感

浙江瑶琳仙境导游词

六年级爱丽丝漫游仙境读后感

简历的九方面

地下仙境九龙洞介绍(共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地下仙境九龙洞介绍,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