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dancingpi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醉翁亭记课后练习,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醉翁亭记课后练习,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醉翁亭记课后练习
醉翁亭记课后练习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0-13题。(15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环滁皆山也 环: ▲
⑵林壑尤美 尤: ▲
⑶山行六七里 山: ▲
⑷饮少辄醉 辄: ▲
11.翻译文中画线语句。(4分)
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
⑵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
[乙]杨万里①为人刚而偏。韩侂胄②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③。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④之日也。侂胄专僭⑤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⑥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⑦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⑧,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 (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注释]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②韩侂(tuō)胄:南宋大臣。③掖垣:泛指高官。④柄国:掌管国家。⑤僭(jiàn):超越本分。⑥邸(d ǐ):此指官府。⑦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⑧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12.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卧家十五年”一句省略了主语“杨万里”。
B.文中画线句的朗读停顿可标注为“万里忧愤 / 怏怏成疾”。
C.“谋铖社稷”中的“社稷”可解释为“国家”。
D.“又书十四言别妻子”意为“又写下了十四句话告别妻子”。
13.乙文主要写了杨万里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
10.⑴环绕 ⑵特别(尤其) ⑶在山上(沿着山路) ⑷就
11.⑴远远望去,那草木繁茂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⑵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源自:中国.学考.频道?
12.D
13.事情:⑴杨万里不为韩侂胄南园作记;⑵杨万里因韩侂胄“专僭日益甚”忧愤成疾;⑶杨万里因韩侂胄“用兵事”恸器失声而死。(答出其中两件即可)
品质:刚正不阿、忧国忧民。
篇2:醉翁亭记课后练习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本文作者是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 ,他是 (朝代)著名文学家。(1分)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翼然临于泉上者( ) (2)佳木秀而繁阴( )
(3)山肴野蔌( ) (4)觥筹交错( )
【小题3】文章第二自然段描绘了四时的景物变化。作者抓住了四时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山水之美?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
【小题4】欧阳修命亭为“醉翁亭”,命文章题目为“醉翁亭记”,又自诩醉翁,请用简单的语言回答是什么原因使作者如此陶醉呢?(2分)
【小题5】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千古名篇。作者描写山水景物的功力值得学习,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主题思想更值得我们玩味。试着结合文章分析一下作者的情操,同时作为青年人,你又从此文中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3分)。
答案
【小题1】略
【小题1】略
【小题1】.野花、佳木、风霜、水石
【小题1】醉于山水之美,醉于百姓安乐,醉于与民同乐的理想
【小题1】作者贬官滁州,仍能造福一方百姓,实现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可以心胸豁达。
面对挫折仍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
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有关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识记相关内容,识记名家的文学常识,诸如:唐宋八大家。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小题3】此题考查学生对关键语句的把握。要求学生把握“山间之四时也”的相关词语。
【小题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掌握,要求学生深层次的理解文章主题,之所以“醉”是因为3个原因。分别是:醉于山水之美,醉于百姓安乐,醉于与民同乐的理想
【小题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成文即可。
篇3:醉翁亭记课后练习及答案
醉翁亭记课后练习及答案
醉翁亭记
欧阳修
一.阅读第一段做题:(辽宁)
1. 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2. 解词:
环: 谓: 意:
3. 写出最后一句的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概括选文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中的“翼然”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6.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7. 找出这段文字中的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
8. 写一段话,引用“醉翁之意不在酒”。
(娄底市)
9.语段的开头部分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周边环境,其顺序是( )
A.由远至近B。由近至远 C。由局部到整体 D。由下到上
10.下列句中的“也”字,不是表示判断语气的一项是(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C.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D。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1.对语段艺术特色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开篇用“环滁皆山也”,概写滁州地貌,语言极其凝练。
B.写醉翁亭“翼然临于泉上”,化静不动,富于生气。
C.述说自号醉翁的原因,委婉地表达了自己被贬后内心的抑郁之情。
D.段末几句,直抒胸臆,一个“乐”字,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二.阅读第二段做题。 (20广州)
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错误的一项是( )
A.霏:雾气 B。暝:昏暗 C。阴:绿荫 D。洁:清洁
2.对文段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日出而林霏开”是早晨之景; B。“云归而岩穴暝”是傍晚之景;
B.“野芳发而幽香”是春天之景; C。“水落而石出者”是秋天之景。
3.“山间之四时也”的“四时”指____________________。
4.“乐亦无穷”的“乐”指( )
A.山林之乐 B。山水之乐 C。宴酣之乐 D。从太守游而乐
5.选出“而”字不同用法的一项( )
A.蔚然而深秀 B。野芳发而幽香 C。泉香而酒冽 D。而不知人之乐
6.文中描写傍晚山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山间春夏景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写四季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译“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004年哈尔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第三段做题。 (贵阳市)
1.语段共四句话,从原文中找出4个最能概括其意思的语句,依次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⑴__________ ⑵__________ ⑶__________ ⑷__________
2.联系全文,可从语段中看出作者表达的是一种( )
A.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B.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C.山水之乐 D.“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3.达到这种思想境界,我们可感受到作者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抒发的_____
___________的旷达胸襟。
4.给这段文字分层:① ② ③ ④
5.参照句子加点的部分,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不破不立,不塞不___,不止不___,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辨证法。
(以下为2004年哈尔滨中考题)
6.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下面这段话中“惊叹号”所比喻的是什么,用简明的话写出你的理解:
古往今来,有多少风华少年,在酒色财气的迷惘中浪费了宝贵的青春,前人用生命写成的启示录中,有一个个惊叹号在警示后人,要谨防灵魂的蛀虫,人生的蠡贼。
答:
四.阅读最后一段做题:
1.“太守之乐其乐”中太守的“乐”的含义是什么?
2.本文语言形式优美,尤其是对偶句充分体现了汉语言的美感。请以“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为上联。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出一个下联。
①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下联:
②上联:醉翁亭下欧阳修与民同乐 下联:
3.下列各句中的“从”与“太守归而宾客从”的“从”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B。战则请从
B.择其善者而从之 D。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4.下列各句中的“去”与“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的“去”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去死肌,杀三虫。 B。停数日,辞去。 C。委而去之 D。去国怀乡
5.用现代汉语翻译“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一句。
6.对“太守之乐”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沉醉于游宴之乐,陶醉于自己的文学才华。
B.朝廷信任,委以滁州太守重任。
C.太守之乐不仅在山水之间,而且在与民同乐。
D.不在欣赏山林之美,而在以文章记述游乐的过程。
(宁夏)
7.“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加点的“乐”字各有含义,说说加点的“乐”字所指的具体内容。
8.“醉能同其乐”这句话把“醉”与“乐”联系起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
9.指出下列句子中“而”哪是重读,哪是轻读?
人知从太守游而①乐,而②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A.轻读__________ B.重读___________
10.这段文字紧扣一个“乐”字写,用______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用游人之乐衬托_____之乐。
11.体现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已而”表示___________,请从学过的文言文中举出两个意义相近的词:______,______.
(20大连)
13.与欧阳修齐名的宋代文学家,你还知道谁?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比较阅读 (20南宁)
(甲)嗟夫!……吾谁与归?
(乙)太守与客……太守醉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亲贤臣,远小人 B。然则何时而乐也/山水之乐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宴酣之乐 D。或异二者之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甲文中画线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以翻译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乙文中第①段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
3.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以_______为主,乙文以_______为主。甲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
__________的政治抱负;乙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理想。
4.想一想,两位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地方是值得肯定和继承的?
六.比较阅读 (2002年陕西;2004年长沙)
(甲)若夫日出……庐陵欧阳修也。
(乙)若夫淫雨霏霏……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山岳潜形 ②杂然面前陈者 ③日出而林霏开 ④长烟一空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不要求加标点符号)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4.甲文①段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色,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的心情;
乙文①段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色,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的心情。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岳阳楼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B.《醉翁亭记》“句句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C.两文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D.两文在景物描写上都采取了情景交融的写法,两文的语言都清丽明快,气势磅礴。
答案:
一.
1.《醉翁亭记》 欧阳修 2.环绕 命令 情趣
3.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4.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的缘由。
5.“像鸟展翅的样子”或“像鸟展开翅膀的样子”
6.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7.醉翁之意不在酒 峰回路转
8.略 9.A 10.D 11。C
二.
1.D(洁白) 2。D(冬天) 3。春夏秋冬 4。B(即“朝暮四时游玩之乐”) 5.D
6.略 7。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三.
1.滁人游也 太守宴也 众宾欢也 太守醉也 2。B 3。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4.①/②/③/④ 5。流 行 6。美丽的山间景色 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
7.浪费青春的教训。
四.
1.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政绩卓著之乐。
2.①范仲淹以天下为忧;范仲淹先天下而忧 ②岳阳楼上范仲淹忧国忧民
3.B 4。A 5。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以文章记述这件事的,就是太守。 6.C
7.太守乐:山水之乐;与民同乐。鸟乐:自然条件优越而鸟不自知。
人乐:不仅知道自然条件优越,而且还能娱情山水。
从太守乐:既有娱情山水之乐,同时还享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之乐。
8.点明全文主旨——与民同乐。
9.A.① B。② 10。禽鸟 太守 11。醉能同其乐
12.时间极短 俄而,既而,未几
13.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五.
1.C 2。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本意不在此,别有所在。
3.议论 记叙(描写)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与民同乐
4.能回答“关心人民疾苦”“与民同乐”“把天下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等相同的意思均可。
六.
1.①隐没,隐藏 ②摆放 ③散开,消失 ④全
2.①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②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4.阴雨连绵 悲(悲伤,忧伤) 朝暮四季 乐(喜悦,欢乐) 5。D
篇4:醉翁亭记课后练习阅读及答案
有关醉翁亭记课后练习阅读及答案
《醉翁亭记》研讨与练习说明
一、朗读并背诵全文(注意文中连用的21个“也”字,它具有表示判断和舒缓语气的作用,要读出它的味道来)。
设题目的是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注意这篇游记的句子多用“也”字煞尾的特点,从而更好地把握语气和文意。
二、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仔细找一找,画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设题目的是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语句的理解,体会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情感。
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肴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三是“乐人之乐”,故作文以叙其事。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三、下面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改写《醉翁亭记》而成的一首词,名为“瑞鹤仙”。你喜欢《醉翁亭记》还是这首词?写一段文字,简要说出自己的想法。
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觥筹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设题目的是通过比较,对散文与词的不同风格特点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并形成一点理性认识。黄庭坚的《瑞鹤仙》浓缩了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要内容,基本用原句连缀成篇,显示出极高的提炼再创功力,形式上也完全变成了“长短句”。但由于近乎是文字游戏,又不出新意,所以读起来未免索然寡味。黄庭坚出于对《醉翁亭记》的酷爱,才有此改编。(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看法,但要言之成理。)
★ 《醉翁亭记》
★ 醉翁亭记读后感
★ 醉翁亭记教案
★ 春夜喜雨课后练习
★ 醉翁亭记写作手法
醉翁亭记课后练习(共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