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绵”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劝学》的课后练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劝学》的课后练习,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目录
篇1:《孙权劝学》课后练习含答案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即更刮目相待 更:
(2)及鲁肃过寻阳 过:
2.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文章写了两件事,分别是_____和______。
4.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
答案1.(1)重新。(2)到。 2.(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2)读书人分别几天,就应该重新用新眼光看待。 3.孙权劝学 鲁肃惊赞4.侧面衬托吕蒙才略非同寻常,表明他进步之快,从而表达“开卷有益”的中心。
篇2:《孙权劝学》课后练习的答案
1.(1)qīng(2)shè(3)shú(4)suì
2.(1)吴下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造句略(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目:擦眼。刮:擦,摩。相待:相看待。造句略
3.示例:(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2)行万里路,读万卷书。(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4.(1)告诉(2)当道,当权(3)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4)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5.(1)A(2)D(3)B(4)C6.(1)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2)大哥(指鲁肃)为何认清事物这么晚啊!7.善于听取别人建议,会读书,有进取心。8.罗贯中元末明初示例:诸葛亮摆空城计诸葛亮草船借箭刘备三顾茅庐
篇3:孙权劝学的课后练习答案
孙权劝学的课后练习答案
一、仔细阅读课文,想想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设题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二、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表示的语气。
设题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几个语气词所表示的语气。文言文中的语气词有重要的表情达意作用,并且数量多,用法灵活,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注意随时积累。文言语气词的用法,要通过朗读来体会。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篇4:醉翁亭记课后练习
醉翁亭记课后练习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0-13题。(15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环滁皆山也 环: ▲
⑵林壑尤美 尤: ▲
⑶山行六七里 山: ▲
⑷饮少辄醉 辄: ▲
11.翻译文中画线语句。(4分)
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
⑵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
[乙]杨万里①为人刚而偏。韩侂胄②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③。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④之日也。侂胄专僭⑤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⑥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⑦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⑧,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 (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注释]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②韩侂(tuō)胄:南宋大臣。③掖垣:泛指高官。④柄国:掌管国家。⑤僭(jiàn):超越本分。⑥邸(d ǐ):此指官府。⑦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⑧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12.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卧家十五年”一句省略了主语“杨万里”。
B.文中画线句的朗读停顿可标注为“万里忧愤 / 怏怏成疾”。
C.“谋铖社稷”中的“社稷”可解释为“国家”。
D.“又书十四言别妻子”意为“又写下了十四句话告别妻子”。
13.乙文主要写了杨万里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
10.⑴环绕 ⑵特别(尤其) ⑶在山上(沿着山路) ⑷就
11.⑴远远望去,那草木繁茂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⑵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源自:中国.学考.频道?
12.D
13.事情:⑴杨万里不为韩侂胄南园作记;⑵杨万里因韩侂胄“专僭日益甚”忧愤成疾;⑶杨万里因韩侂胄“用兵事”恸器失声而死。(答出其中两件即可)
品质:刚正不阿、忧国忧民。
篇5:醉翁亭记课后练习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小题1】本文作者是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 ,他是 (朝代)著名文学家。(1分)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翼然临于泉上者( ) (2)佳木秀而繁阴( )
(3)山肴野蔌( ) (4)觥筹交错( )
【小题3】文章第二自然段描绘了四时的景物变化。作者抓住了四时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山水之美?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
【小题4】欧阳修命亭为“醉翁亭”,命文章题目为“醉翁亭记”,又自诩醉翁,请用简单的语言回答是什么原因使作者如此陶醉呢?(2分)
【小题5】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千古名篇。作者描写山水景物的功力值得学习,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主题思想更值得我们玩味。试着结合文章分析一下作者的情操,同时作为青年人,你又从此文中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3分)。
答案
【小题1】略
【小题1】略
【小题1】.野花、佳木、风霜、水石
【小题1】醉于山水之美,醉于百姓安乐,醉于与民同乐的理想
【小题1】作者贬官滁州,仍能造福一方百姓,实现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可以心胸豁达。
面对挫折仍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
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有关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识记相关内容,识记名家的文学常识,诸如:唐宋八大家。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小题3】此题考查学生对关键语句的把握。要求学生把握“山间之四时也”的相关词语。
【小题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掌握,要求学生深层次的理解文章主题,之所以“醉”是因为3个原因。分别是:醉于山水之美,醉于百姓安乐,醉于与民同乐的理想
【小题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成文即可。
篇6:《桃花源记》课后练习
《桃花源记》课后练习
1.作者: ,朝代: , 诗人, 家。本文选自 。还学过他的文章有 等。
2.朗读给同学听听,注意语音、停顿、情感。
3.通假字:便要还家 “要”通
4.解释下列句子中“志”的意思:
(1)处之志之
(2)寻向所志
5.解释加点词意思。
(1)阡陌交通 交通: 。
(2)无论魏晋 无论: 。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 绝境:
(4)芳草鲜美 鲜美:
(5)欲穷其林 穷:
(6)具答之 具:
(7)悉如外人 悉:
(8)咸来问讯 咸:
(9)黄发垂髫
(10)并怡然自乐 并:
6.用课文原句(默写)回答问题。
(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 。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3)文中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
(4)文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的句子是:
(5)描写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 。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7.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1) :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 :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 感觉明朗。
(3) :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 :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8.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
答:
参考答案
1.作者:陶渊明,朝代:晋宋诗人,散文家。本文选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等
2.略。
3.通假字 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
4.一词多义 志(1)处之志之 (作标记) (2)寻向所志 (标记,)
5.解释
(1)、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2)、无论魏晋 无论:不要说,要不必说。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妻子和儿女。绝境:与世隔绝之地
(4)、芳草鲜美 鲜美:鲜艳美丽
(5). 穷:穷尽
(6)具:详尽
(7)悉:全部、完全。
(8)咸,都
(9)黄发(老人)垂髫(小孩)
(10)并:都。
6.(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5)、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6)、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 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成语:(1)世外桃源(2)豁然开朗(3)无人问津(4)落英缤纷
8.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拓展阅读:《桃花源记》相关资料
【参考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他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 (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罢),他们都感叹起来。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临别时)村里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 365~427),东晋大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令不足三月即辞官归隐,作《归去来兮辞》,自明本志。从此“躬耕自资”,直至六十三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他长于诗文辞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隐寓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等则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陶渊明的诗文兼有平淡与爽朗的风格,语言质朴自然,又极为精炼。有《陶渊明集》。
【《桃花源诗》】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⑴。黄绮⑵之商山,伊人亦云逝⑶。往迹浸复湮⑷,来径⑸遂芜废。相命肆农耕⑹,日入从所憩⑺。桑竹垂余阴,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⑻。荒路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⑼,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⑽。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⑾,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⑿。淳薄既异源⒀,旋复还幽蔽⒁。借问游方士⒂,焉测尘嚣外⒃?愿言⒄蹑轻风,高举寻吾契⒅。
[注释]
⑴ 全句意思是秦王朝暴虐无道,造成战乱,贤人们都逃离世间。嬴氏,指秦王朝。天纪,指合理的社会秩序。
⑵ 黄,夏黄公。绮,绮里季。秦末汉初时高士“商山四皓”中的两人。
⑶ 全句意思是桃源中的人就在此时也离开了世间。伊人,指桃源中人。云,语助词,无义。
⑷ 全句意思是桃源中人初进山的路渐渐湮没。迹,足迹,代“路”。
⑸ 来径,来时的路,与“往迹”同指,但角度不同。
⑹ 全句意思是,桃源中人互相勉励致力于耕田。肆,尽力。
⑺ 憩,休息。
⑻ 这两句的意思是,春天养蚕,丝尽归己;秋天庄稼熟了,也不用缴纳租税。靡,无。
⑼ 全句意思是按古制进行祭祀。俎豆,古代祭祀时所用的礼器。
⑽ 游诣,游玩。
⑾ 纪历志,岁时的记载。
⑿ 这两句的意思是,桃源中人的奇异踪迹从秦末到晋已隐没了五百年,却被渔人在这一天发现了。五百年,约数。敞,开放。神界,仙境。
⒀ 这句意思是桃源中的淳厚风俗跟浇薄的世风,二者本源不同。
⒁ 这句意思是,渔人离开不久,它又隐没了,指记中的“遂迷,不复得路”。
⒂ 游方士,游于方内的人,指世俗中人。
⒃ 这句的意思是,世俗中人不能测知尘世以外的事。尘嚣,指尘世。
⒄ 言,语助词,无义。⒅契,契合,指志趣相合的人。
篇7:《琵琶行》课后练习
《琵琶行》课后练习
白话译文
(序)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
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
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
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
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
她说我原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
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
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
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
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
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
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
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
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
篇8:赤壁赋课后练习
赤壁赋课后练习
1、指出下列文句的修辞手法。
(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 )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
(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
提示:本题考查对修辞方法的把握,难度不大。
答案:(1)互文见义 (2)对偶 (3)比喻
2、文学常识填空。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 ,一字和仲,号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宋仁宗嘉祐二年进士。他与其父 、其弟 ,并称“三苏”。他是欧阳修以后的文坛领袖,多才多艺,诗、词、文、书、画都是一代大师。他是“ 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作品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
提示:文学常识靠记忆。
答案:子瞻 东坡居士 苏洵 苏辙
3、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项是( )
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固一世之雄也 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⑤驾一叶之扁舟 ⑥渺沧海之一粟 ⑦哀吾生之须臾 ?⑧羡长江之无穷
A、①②⑦⑧/③④⑥/⑤
B、②⑦⑧/①③⑤⑥/④
C、①③④⑥/②⑦⑧/⑤
D、②④⑥/①③⑦⑧/⑤
提示:①③④⑥中的“之”是结构助词,译为“的”;②⑦⑧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不译;⑤助词,舒缓语气,不译。
答案:C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七月既望( ) (2)击空明兮泝流光( )
(3)渺渺兮予怀( ) (4)斗牛之间( )
(5)倚歌而和( ) (6)山川相缪( )
(7)酾酒临江( ) (8)正襟危坐( )
提示:本题帮助积累实词的意义。
答案:(1)阴历每月十五日 (2)逆流而上 (3)悠远的样子 (4)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5)同声相应,唱和 (6)缭,盘绕 (7)斟酒 (8)身体斜着坐
5、指出下列词语的活用现象。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2)侣鱼虾而友麋鹿。
(3)正襟危坐。
(4)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5)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提示:(1)“西”“东”是“向西”“向东”之意,名词作动词;(2)“侣”“友”是“以……为友”,意动用法;(3)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的意思;(4)“舞”,使……舞,使动用法;(5)“东”,向东流,名作动。
参考答案:(1)名作状 (2)意动用法 (3)形容词用作动词 (4)使动用法 ?(5)名?作动
综合应用
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 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方其破荆州(当)
东望武昌(现在湖北鄂城,不是现在的武昌)
B、渔樵于江渚之上(江边)
举匏尊以相属(葫芦)
C、寄蜉蝣于天地(一种小飞虫,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知不可乎骤得(数得,即多有所得)
D、驾一叶之扁舟(形容船小)
下江陵(向下)
提示:D项,下:攻下。
答案:D
7、找出本段中出现的两个宾语前置句。
提示:“何为其然也”,“何为”应为“为何”;“而今安在哉”,“安在”应为“在安”。
答案:何为其然也;而今安在哉。
8、与“何为其然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托遗响于悲风
B、石之铿然有声者
C、君欲何往
D、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提示:例句与C项都是宾语前置,A项是状语后置,B项是定语后置,D项不属于特殊句式。
答案:C
★ 春夜喜雨课后练习
★ 劝学教案
★ 劝学 教案
★ 《劝学》全文鉴赏
《劝学》的课后练习(精选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