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月记阅读答案

时间:2025-03-25 03:37:48 作者:youjin16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youjin16”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观月记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观月记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观月记阅读答案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注释:

(1)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2)尽却:全部退去。(3)童隶:书僮仆役。(4)正黄:纯黄。

1.解释下面的词语。

宜:合适 适当。

玩:欣赏。

2.请翻译“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的意思。

答:“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的意思是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3.文中画线“四美”具体指什么?请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答:“四美”具体指 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4.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作者中秋时节望金沙堆观月情景的悠闲和快乐。

翻译:

观赏月亮最明亮在中秋之夜,而观赏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靠近有水的`地方去观赏,最好是独自一人前往。而独自前往的地方,又以离人远的地方最好。可是,中秋往往又多没有月亮。况且城郭宫室等地方,又哪里能都靠近水泽呢?假如有这样的地方,要么是远离人居、人迹罕至,要么是空旷幽静少有之处。果真有喜欢猎奇的人士,谁又能在黑夜中独行而到达这样地方以求得一时的快乐呢?我现在金沙堆游玩,这里不正符合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吗? 我于八月十五路过洞庭湖,天空明朗,没有一丝云朵,月光皎洁,宛如白天。金沙堆正好位于洞庭湖内,正个沙洲青草葱茏,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僮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徐步向上攀登。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这时候,天上月亮犹如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微风吹过,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仿佛到了仙境。即使没有曾经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看样子赏月之至,中秋,临水,独往,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啊!特写此文以记述金沙堆观月情景。

篇2:观月记阅读答案

阅读选文,完成练习。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1、解释下面的词语。

宜:合适适当。

玩:欣赏。

2、请翻译“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的意思。

答:“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的意思是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3、文中画线“四美”具体指什么?请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答:“四美”具体指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4、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作者中秋时节望金沙堆观月情景的悠闲和快乐。

篇3:观月记阅读以及答案

观月记阅读以及答案

阅读选文,完成练习。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1.解释下面的`词语。

宜:合适 适当。

玩:欣赏。

2.请翻译“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的意思。

答:“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的意思是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3.文中画线“四美”具体指什么?请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答:“四美”具体指 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4.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作者中秋时节望金沙堆观月情景的悠闲和快乐。

篇4:《观月记》阅读答案

1、写出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的大意。

2、解释文中加点的宜和是的意思。

3、作者所说的四美具体指什么?请用第②段中的原话回答。

4、文中有一个四字词与中秋的意思完全相同,请写出这个词。

篇5:《观月记》阅读答案

1、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2、宜:适合。是:此、这。

3、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4、八月之望。

篇6:《观月记》阅读答案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①,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②。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③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④,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⑤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翻译:

观赏月亮最明亮在中秋之夜,而观赏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靠近有水的地方去观赏,最好是独自一人前往。而独自前往的地方,又以离人远的地方最好。可是,中秋往往又多没有月亮。

况且城郭宫室等地方,又哪里能都靠近水泽呢?假如有这样的地方,要么是远离人居、人迹罕至,要么是空旷幽静少有之处。果真有喜欢猎奇的人士,谁又能在黑夜中独行而到达这样地方以求得一时的快乐呢?我现在金沙堆游玩,这里不正符合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吗?我于八月十五路过洞庭湖,天空明朗,没有一丝云朵,月光皎洁,宛如白天。金沙堆正好位于洞庭湖内,正个沙洲青草葱茏,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僮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徐步向上攀登。

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这时候,天上月亮犹如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微风吹过,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仿佛到了仙境。即使没有曾经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看样子赏月之至,中秋,临水,独往,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啊!特写此文以记述金沙堆观月情景。

篇7:观月记古诗阅读答案

观月记古诗阅读答案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①,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②。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③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④,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⑤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翻译:

观赏月亮最明亮在中秋之夜,而观赏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靠近有水的地方去观赏,最好是独自一人前往。而独自前往的`地方,又以离人远的地方最好。可是,中秋往往又多没有月亮。

况且城郭宫室等地方,又哪里能都靠近水泽呢?假如有这样的地方,要么是远离人居、人迹罕至,要么是空旷幽静少有之处。果真有喜欢猎奇的人士,谁又能在黑夜中独行而到达这样地方以求得一时的快乐呢?我现在金沙堆游玩,这里不正符合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吗?我于八月十五路过洞庭湖,天空明朗,没有一丝云朵,月光皎洁,宛如白天。金沙堆正好位于洞庭湖内,正个沙洲青草葱茏,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僮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徐步向上攀登。

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这时候,天上月亮犹如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微风吹过,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仿佛到了仙境。即使没有曾经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看样子赏月之至,中秋,临水,独往,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啊!特写此文以记述金沙堆观月情景。

练习题:

1、写出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的大意。

2、解释文中加点的宜和是的意思。

3、作者所说的四美具体指什么?请用第②段中的原话回答。

4、文中有一个四字词与中秋的意思完全相同,请写出这个词。

答案:

1、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2、宜:适合。是:此、这。

3、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4、八月之望。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和模板

1语文阅读理解常考题型

1.内容概括

2.记叙文人称及作用

3.记叙的详略和线索

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

5.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6.句子赏析和加点词语赏析

7.标题、句子、文段的作用

8.结合实例(现实)谈感受

9.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2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1.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脉络。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2.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再去浏览所设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3.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有些试题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回答问题。

4.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5.组织语言规范答题,认真书写。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语言简洁明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啰嗦重复,不得要领,往往会出力不讨好。

3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模板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做阅读题技巧顺口溜

浏览问题和背景,整体把握很从容;

确定区域定目标,圈点勾画细推敲;

回答问题要精练,摘取原文是关键;

阅读重在悟文意,文初段末要多记;

字词句意重语境,四不分离会贯通。

篇8:观月记阅读理解答案

观月记阅读原文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有删节)

(乙)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月白如昼。沙①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面环水。余系船其下,尽却②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③;月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④。瑶台、广寒⑤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⑥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选自张孝祥《观月记》,有删节)

注:①沙:指金沙堆,是处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的小岛。②尽却:使……全部退去。③夺:争。④体寒目眩:顿感凉意,似觉眼花,像到了仙境。⑤瑶台、广寒:传说中的仙境。⑥止耳:而已,罢了。

观月记阅读练习题

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皆若空游无所依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B.似与游者相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当亦如是而止耳 问今是何世

D.虽未尝身至其地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来源:]

9.下列选项中的“以”与例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以其境过清

A.扶苏以数谏故 B.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咨臣以当世之事

10.下列选项中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段记叙了作者伐竹取道,游览小石潭的见闻和感受。

B.乙文段记叙了作者中秋之夜,攀登金沙堆临水赏月的所见所感。

C.甲、乙两文段都是寄情山水的游记。

D.甲、乙两文段通篇都流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观月记阅读答案

8.D

9.A

10.D

《观月记》重点词语释义

1、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

2、临水胜: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

3、观:观赏。

4、宜:适宜,应当。

5、去:距离。

6、盖:句首语气词,表示假设,推测。之:指代有中秋月而又近水的城郭宫室。

7、若夫……则……:“如果不是……那么……”。或者“要么……要么……”。

8、诚:果真。

9、独行以夜:在黑夜中独行;“以”:于。之:往。

10、蕲(qí):通“祈”,求。

11、玩:欣赏。

12、“其具”句:大概具备了这四个好的条件吧?其:语气词,大概。四美:指上文所说赏月最理想的四个条件:中秋月,临水之观,独往,去人远。

13、八月之望:八月十五日;望,指夏历每月十五日。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东北。

14、天无纤(xiān)云:天空没有一丝云彩。

15、沙:指金沙堆。当……之中:处在……之间。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

16、“四环”二句:谓金沙堆四周环绕的水域,距离近的都还有几百里宽。

17、尽却:全部退去。却,退。童隶:书童仆役。

18、正黄:纯黄,指没有杂色。

19、与月相夺:和月光争辉。

20、激射:喷射。

21、目眩(xuàn):眼花。

22、阆(làng)风:传说是仙界昆仑山所谓“三山”之一。瑶台:传说在昆仑山上,以五色玉为台基。广寒宫:即月宫。

23、身:亲自。

24、如是而止:如此而已。

25、于是:在这里。备:齐全,完备。

本次整理就到这里啦,祝大家在考试中金榜题名!

篇9:观月记的阅读理解答案

原文与题目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有删节)

(乙)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月白如昼。沙①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面环水。余系船其下,尽却②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③;月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④。瑶台、广寒⑤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⑥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选自张孝祥《观月记》,有删节)

注:①沙:指金沙堆,是处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的小岛。②尽却:使……全部退去。③夺:争。④体寒目眩:顿感凉意,似觉眼花,像到了仙境。⑤瑶台、广寒:传说中的仙境。⑥止耳:而已,罢了。

【练习题】

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皆若空游无所依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B.似与游者相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当亦如是而止耳 问今是何世

D.虽未尝身至其地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来源:]

9.下列选项中的“以”与例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以其境过清

A.扶苏以数谏故 B.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咨臣以当世之事

10.下列选项中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段记叙了作者伐竹取道,游览小石潭的见闻和感受。

B.乙文段记叙了作者中秋之夜,攀登金沙堆临水赏月的所见所感。

C.甲、乙两文段都是寄情山水的游记。

D.甲、乙两文段通篇都流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阅读答案】

8.D

9.A

10.D

《观月记》重点词语释义:

1、金沙堆: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是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

2、临水胜: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

3、观:观赏。

4、宜:适宜,应当。

5、去:距离。

6、盖:句首语气词,表示假设,推测。之:指代有中秋月而又近水的城郭宫室。

7、若夫……则……:“如果不是……那么……”。或者“要么……要么……”。

8、诚:果真。

9、独行以夜:在黑夜中独行;“以”:于。之:往。

10、蕲(qí):通“祈”,求。

11、玩:欣赏。

12、“其具”句:大概具备了这四个好的条件吧?其:语气词,大概。四美:指上文所说赏月最理想的四个条件:中秋月,临水之观,独往,去人远。

13、八月之望:八月十五日;望,指夏历每月十五日。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东北。

14、天无纤(xiān)云:天空没有一丝云彩。

15、沙:指金沙堆。当……之中:处在……之间。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

16、“四环”二句:谓金沙堆四周环绕的水域,距离近的都还有几百里宽。

17、尽却:全部退去。却,退。童隶:书童仆役。

18、正黄:纯黄,指没有杂色。

19、与月相夺:和月光争辉。

20、激射:喷射。

21、目眩(xuàn):眼花。

22、阆(làng)风:传说是仙界昆仑山所谓“三山”之一。瑶台:传说在昆仑山上,以五色玉为台基。广寒宫:即月宫。

23、身:亲自。

24、如是而止:如此而已。

25、于是:在这里。备:齐全,完备。

本次整理就到这里啦,祝大家在考试中金榜题名!

篇10:张孝祥观月记阅读答案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①,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②。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③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④,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⑤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翻译:

观赏月亮最明亮在中秋之夜,而观赏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靠近有水的地方去观赏,最好是独自一人前往。而独自前往的`地方,又以离人远的地方最好。可是,中秋往往又多没有月亮。

况且城郭宫室等地方,又哪里能都靠近水泽呢?假如有这样的地方,要么是远离人居、人迹罕至,要么是空旷幽静少有之处。果真有喜欢猎奇的人士,谁又能在黑夜中独行而到达这样地方以求得一时的快乐呢?我现在金沙堆游玩,这里不正符合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吗?我于八月十五路过洞庭湖,天空明朗,没有一丝云朵,月光皎洁,宛如白天。金沙堆正好位于洞庭湖内,正个沙洲青草葱茏,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僮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徐步向上攀登。

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这时候,天上月亮犹如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微风吹过,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仿佛到了仙境。即使没有曾经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看样子赏月之至,中秋,临水,独往,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啊!特写此文以记述金沙堆观月情景。

练习题:

1、写出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的大意。

2、解释文中加点的宜和是的意思。

3、作者所说的四美具体指什么?请用第②段中的原话回答。

4、文中有一个四字词与中秋的意思完全相同,请写出这个词。

答案:

1、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2、宜:适合。是:此、这。

3、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4、八月之望。

篇11:张孝祥观月记及阅读答案

观月记阅读一:

【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观月记

张孝祥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有删改)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怀民亦未寝

(2)水中藻、荇交横 ()

(3)尽却童隶而登焉 ()

(4)临水之观 ()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21.两文都写到了月亮,

【甲】文写月的句子是“ ”,

【乙】文写月的句子是“ ”,

都突出了月光 的特点。(3分)

22.在写景的同时,两文都抒发了作者的感情,请仔细品味。(4分)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参考答案:

19.(1)睡觉

(2)交错纵横

(3)使退下

(4)靠近

20.(1)庭院里的月光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啊。

(2)赏月之至,中秋的月亮,靠近水观看,独自前往,距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

2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白如昼 澄澈明净

22.(1)句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感受: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人生的感慨,漫步的悠闲。(2)句表达了作者对月下美景的赞叹之情。

观月记阅读二: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①,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②。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③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④,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⑤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问题一:

1.解释下面的词语。

宜:合适 适当。

玩:欣赏。

2.请翻译“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的意思。

答:“天无纤云,月白如昼”的意思是天上没有一点云彩,月光明亮如同白昼。

3.文中画线“四美”具体指什么?请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答:“四美”具体指 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4.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作者中秋时节望金沙堆观月情景的悠闲和快乐。

拓展阅读:翻译

观赏月亮最明亮在中秋之夜,而观赏中秋的月亮,靠近水的地方景观优美。靠近有水的地方去观赏,最好是独自一人前往。而独自前往的地方,又以离人远的地方最好。可是,中秋往往又多没有月亮。况且城郭宫室等地方,又哪里能都靠近水泽呢?假如有这样的地方,要么是远离人居、人迹罕至,要么是空旷幽静少有之处。果真有喜欢猎奇的人士,谁又能在黑夜中独行而到达这样地方以求得一时的快乐呢?我现在金沙堆游玩,这里不正符合赏月的四个条件(即中秋月,临水,独往,去人远)吗? 我于八月十五路过洞庭湖,天空明朗,没有一丝云朵,月光皎洁,宛如白天。金沙堆正好位于洞庭湖内,正个沙洲青草葱茏,高有十仞,四面绿水环绕,最近的陆地离这里也有几百里。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僮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徐步向上攀登。只见沙洲上的沙子一片金黄,和月光争辉;这时候,天上月亮犹如玉盘,地上的沙子宛若堆积的黄金,光芒四射。微风吹过,顿感一阵凉意,似觉眼花,仿佛到了仙境。即使没有曾经亲身到达那里,应该也不过如此而已吧。看样子赏月之至,中秋,临水,独往,去人远,在这里全都完备了啊!特写此文以记述金沙堆观月情景。

篇12:文言文岳阳楼记和观月阅读理解及答案

文言文岳阳楼记和观月阅读理解及答案

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题目。(16分)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选自张孝祥《观月》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1)春和景明( ) (2)沙鸥翔集( )

(3)未尝身至其地( ) (4)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中秋之月怅恨久之(司马迁《陈涉世家》)B.此乐何极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战国策》)C.其喜洋洋者矣公问其故(《左传》)D.于是为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小题4】联系《醉翁亭记》、《桃花源记》、《与朱元思书》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任选一篇写出下句,与上句组成对偶句。(2分)

上句:岳阳楼壮丽雄奇 下句:

【小题5】结合【甲】段选文内容,说说作者写景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案

【小题1】景:日光、阳光; 集:鸟停歇在树上; 身:亲自、亲身、自己 ;书:写。(各一分)

【小题2】B(2分)

【小题3】(1):浮动的月光闪耀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湖水里的玉璧。(2分)

(2):天上没有一丝云彩,月色洁白(皎洁)如同白天一样。(2分)

【小题4】醉翁亭清幽秀美 桃花源恬静优美 富春江清新宜人(2分)

【小题5】一是用以烘托“迁客骚人”因为景物的明媚而产生的喜悦之情;二是为引出下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议论。(两点共4分)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识记和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具体要求有准确理解实词的常用义,准确理解古今异义词的古义等。当然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能用已学过的文言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这里重点注意“集”“书“古今异义。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这里是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用法的考查上。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对虚词的用法多进行归类和总结,掌握重要虚词的一般分类,然后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其准确含义。特别掌握有关“之”“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这里A:助词/代词;C:语气词/代词;D:因此/给这些。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理解并翻译文言文语句,就是把文言文在尽可能地保留原意和风格的情况下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翻译时,注意“跃金”“沉璧”等重点词汇的理解。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学生要了解有关对偶修辞的特点,同时能够从所学文章的内容进行学以致用,语言运用合理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小题5】

试题分析:体会文章表现手法,做这类题,学生应了解常用的表达手法,审清题目,分析这里所用艺术表现手法作用的类型。总结为:这里运用了某一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和情怀。

考点:鉴赏表达技巧和写作手法。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观舞记阅读答案

观舞记作业本答案

高中作文:观月思乡

观月的叙事作文

雾里观月九年级作文

观花灯周记

观舞记教案

观舞记课件

《观舞记》教案设计

《观舞记》课堂实录

观月记阅读答案(共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观月记阅读答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