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唐城导游词

时间:2025-04-05 03:33:19 作者:凌空飞舞的风 综合材料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凌空飞舞的风”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襄阳唐城导游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襄阳唐城导游词,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襄阳唐城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唐城景区参观游览。

央视无锡影视基地是中国最大、世界知名的影视旅游中心。它拥有唐城、三国城、水浒城三大景区和完备的影视制作设施,集影视制作和文化旅游两大功能于一身。十多年来,影视基地以它精美壮观的人文景观、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日益完备的影视功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影视剧组和观光客人。

各位现在来到的唐城,从1990年4月开始修建,逐步增缮完成于1995年10月。整个唐城占地15公顷,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包括唐宫大殿、沉香亭、骊山画阁、唐街、芙蓉苑、仙人承露等大小近百个景点,是我国最早建成的一组仿唐建筑群,被称为中国人文景观第一家。大家知道电影《杨贵妃》和电视连续剧《唐明皇》,这里的许多景点就是为他们的拍摄而专门修建的。因此它是影视文化和历史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唐城建成以来,先后接待了国内外上百个剧组在这里拍摄,除了《唐明皇》、《杨贵妃》之外,还有《梅花三弄》《情剑山河》《西门无恨》《大明宫词》等等,还录制了《九二元宵大观灯》、《唐风流韵》、《正大综艺》、《第一届裕兴杯“夕阳红”老年合唱大赛》等专题文艺类和综合类电视节目。

游客们进入唐城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座高大的城楼,它叫作阙楼,古代宫殿前面大多都有这一类建筑,通常都是左右各一个。有的在大阙楼旁边还修有小阙楼,称为“子女阙”,小阙楼当然也是一边一个。阙楼的主要功能是站岗的士兵观察、了望所用,一般只是作为点缀和装饰,显得威严和雄伟。至于为什么称为阙楼,是因为两楼当中有空缺,就是这样一条大道。游客朋友们跟我通过阙楼,就算真正进入唐城了。

正中间那尊塑像就是唐城的著名景点“仙人承露”。历史上的“仙人承露”建造于汉武帝时期,古代帝王都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汉武帝也不例外。而自古以来,甘露一直被看作是祥瑞之物,有这样一个传说:东方朔云游仙界,得到一杯甘露,把它献给了汉武帝。汉武帝又把甘露赏赐给了大臣。大臣们喝了甘露以后,年老的变得年轻了,体弱多病的变得身强力壮了。这个传说,反映了汉人认为甘露可以祛病延寿的普遍心理。为了能长生不老,汉武帝不惜重金在长安建造了承露盘,以承接上天赐予的甘露。

那么为何西汉的建筑会出现在唐城呢?因为从汉代以后,“仙人承露”被人从长安迁到洛阳,在唐代仍然存在。著名诗人李贺就曾经写过《青铜仙人辞汉歌》,诗中有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说明时代变迁,世事艰难。因此唐城修建“仙人承露”铜像,是有史可效的。这是唐城献给大家的第一份祝福,把美好的祝愿撒向大家。哪位客人如果有时间,在这里等仙人的盘子里接满了甘露,肯定能喝上一杯,那时候您就会身强体壮,还可能长生不老呢!

篇2:襄阳唐城游记作文

襄阳唐城游记作文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在这多姿多彩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期待已久的研学旅行。

去襄阳的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便乘车前往了唐城。刚下车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片宏伟的建筑,这座城池单从外观上看来就使我震惊。进了城门,仿佛彻底与外界隔绝了,那道高高的城墙似乎就是古代与现代的分界线,若不是身上还穿着校服,周围都是游人,我恐怕会以为自己穿越了。

在城墙旁歇了一小会儿,鼓声奏响,忽然从第二道城墙里冲出一群身着士兵服装的人,他们表演了一小段后,又有一群美艳的女子舞了出来,红绿黄相互交错的衣裳,在阳光的沐浴下显得格外耀眼,舞女们曼妙的舞姿,让所有的.人忍不住鼓掌喝彩。

紧接着我们又进了第二道城门,径直向前走,导游把我们领到了一处市集,后来才得知我们来到的是“西市”,而另一边还有“东市”,据说“买东西”一词就是这么来的。在市集闲逛,只见石头铺成的路,还有各种小摊位,小桥、流水、人家,都在这块美地寻到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川流不息的人群,让我又生出错觉,莫不是真的回到了盛世唐朝?

置身长廊,向下看是碧绿的湖水与嬉戏的鱼儿,平视还能见到划船的船夫,向上看则是青绿的山丘和小塔,浮躁的心在这一刻也平静了下来。

在一段自由活动结束后,导游领着我们去了一座大殿。进到殿里,周围一片漆黑,只有深处闪烁着微弱的灯光,走进去看到周围的布景就明白是要表演“大唐飞歌”了。我们依次找到位子坐了下来,过了一会儿,灯光突然亮了起来,音乐声响起,第一幕表演的是杨贵妃的生日宴会,歌女们翩翩起舞庆贺贵妃的生辰,不一会儿,杨贵妃也从阶梯上优雅的走下来,与她们共舞。第二幕则是李白“醉酒作诗”,只见李白身轻如燕从上面飞下来。他喝了一口酒,又在空中翻了个筋斗,将李白醉酒的形象表演得淋漓尽致。接下来的表演更加精彩,我和同学们跟随着这些舞者,再次走入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灿烂的那一段岁月。

唐城一日的穿越历史之旅,带给了我不一样的体验,使我收获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回忆。

篇3:襄阳夫人城导游词

夫人城位于,为一座与襄阳城紧紧相连的城外城。夫人城城墙下边有一碑刻。这城墙上的匾和下边的碑刻,系清代同治二年(公元 1863年),襄阳人为缅怀东晋襄阳守将朱序之母韩夫人所筑。它记载着当年激战襄阳,守将朱序的母亲见儿子忙于全面防务,便亲自登城巡视,察看地形。她看出城西北角地形险要,必先受敌,便带领家婢和城中妇女,夜以继日筑起一座新城。西北角果然最先被敌军攻破,守城将士移驻新城继续战斗,保住了襄阳城。后为纪念韩夫人筑城有功,把此段城墙称为“夫人城”。

朱序(?――公元393年),字次伦,义阳(今河南信阳南)人,东晋名将,屡立战功。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公元377年),朱序被任命为梁州刺史,镇守襄阳。

太元三年(公元378年)二月,前秦皇帝苻坚为消灭东晋,独霸天下,令其长子、长乐公苻丕率领17万大军,分四路大举进攻东晋重镇襄阳。

四月,秦军先锋征虏将军石越到达汉水北岸。襄阳老百姓闻讯大惊,晋军诸将也很害怕。守将朱序错误地认为襄阳城三面环水,一面依山,易守难攻,秦军全是北方人,不善水战,又无战船,难渡汉水攻取襄阳,因此没把敌人放在心上。

朱序的父亲朱焘,曾任东晋西蛮校尉、益州刺史;其母韩夫人,早年曾跟随丈夫南征北战,颇知军事。她见秦军大军压境,非常着急,很为儿子担心,夜不能眠,便亲自登城巡视,检查防御。她发现城墙西北角一带城砖崩溃,不牢固,很容易被秦军攻破。可儿子手下兵员紧张,连守城都顾不过来,哪里还有精力修城呢?韩夫人当即立断,马上召集全家女眷,并动员城内妇女,总共聚集一百多名“娘子军”,由她亲自率领,在西北角旧城里面,加紧修筑了一道长达二十余丈的新城。这道新城墙,筑得十分牢固。之后,韩夫人又带领“娘子军”日夜巡城,协助晋军守襄阳。

朱序被俘不失节

不久,秦军石越率领五千骑兵渡过汉水,兵临襄阳城下,朱序大为震惊,于是命令晋军严守城池。石越率军攻破襄阳外城后,缴获晋军船只一百多艘,让后续部队陆续渡江。苻丕率领大部队到达后,指挥秦军进攻内城。朱序带领晋军拼死抵抗,战斗异常激烈。秦军发现襄阳城西北角有漏洞,便乘机从这里攻破。幸有韩夫人先见之明修筑的新城墙作屏障,朱序率领晋军退守这道防线,打退了秦军的进攻。

苻丕上十万大军围困襄阳,久攻不下,军费开支极大,引起前秦朝野普遍不满。太元三年十二月,苻坚派黄门侍郎韦华持节见苻丕,赐他一把剑,警告说:“如果来年春天还打不下襄阳,你就自杀吧,不要来见我了!”

苻丕在苻坚的催逼下,十分惶恐,于太元四年(公元379年)元月,强令各路军马猛攻襄阳。朱序用擂木炮石,击退秦军。东晋朝庭令冠军将军刘波从南郡(今湖北江陵)率八千人救援襄阳,刘波害怕秦军,也不敢前进。朱序孤军作战,多次主动出击,屡破秦军,逐渐滋生了骄傲自大情绪,加之秦军后撤很远,便怀疑他们不敢来了,城防松懈下来。

二月,朱序部下、督护李伯护见秦军势大、襄阳城难守,起意投降。他暗地里派儿子给秦军送信,请求作内应。苻丕大喜,急令各军加紧进攻。三月初六,李伯护与秦军里应外合,打开城门,秦军潮水般涌入,襄阳城遂破。朱序被俘,往长安。苻坚认为降将李伯护不忠,把他杀了。朱序被抓住,苻坚不仅不责怪他,反而很赏识他的气节,封他为度支尚书。朱序表面上投诚前秦,暗地却寻找回归东晋的时机。

襄阳城破时,韩夫人不知所终,史无记载。

为了纪念韩夫人筑城抗敌之功,襄阳人把襄阳城西北角那段城墙称为“夫人城”。

千百年来,韩夫人这位巾帼英雄的壮举一直为后人所缅怀,夫人城也屡获修复。

《晋书》、《两晋秘史》、《资治通鉴》等典籍均记载了“韩氏女筑夫人城”这一重要史实。

唐代诗人岑参在《饯王岑判官赴襄阳道》一诗中提到夫人城:“故人汉阳使,走马向南荆。不厌楚山路,只怜襄水清。津头习氏宅,江上夫人城。夜入橘花宿,朝穿桐叶行。害群应自慑,持法固须平。暂得青门醉,斜光速去程。”

南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七年(公元1171年)、淳祐十一年(公元1251年),三次对包括夫人城在内的襄阳城进行了维修。

元末,城墙颓废。明初,在襄阳城西北角扩建长24.6米、宽23.4米的子城,上勒石匾“夫人城”。

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夫人城忽然倒塌数丈,襄阳地方官员张星平予以重修,并在城墙北面石碑上题“跋”纪念,上面记载:“襄郡益民胜迹,夫人城为最。兹当多事之秋,忽圮数丈。予任修者,一重城池一夫人,旧迹免湮没云”。

1956年11月15日,夫人城被湖北省政府列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襄樊市人民政府修复夫人城城墙及垛堞,建纪念亭于城上,内塑韩夫人汉白玉立像,辟为旅游景点。

6月25日,包括夫人城在内的襄阳城墙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几年前,襄樊市人民政府又在夫人城下兴建了夫人城广场,市民及外地来樊游客便多了一个休闲去处。

夫人城不仅本身是名胜古迹,还是观赏山、城、洲、水的最好的立足之巅。春暖花开之际,登临夫人城远眺,滚滚汉水、长虹大桥、汉江大桥及羊祜山、真武山等美景尽收眼底,让人大饱眼福,心旷神怡。

篇4:襄阳夫人城导游词

今天我们全家去夫人城了!夫人城是一座与襄阳城紧紧相连的外城,它是当年襄阳守将朱序的母亲韩夫人为保住襄阳城,带领全程夫人所筑。为纪念韩夫人筑城有功,起名夫人城。

夫人城城下有一排排柳树,像一对对卫兵时刻保护着城墙,宽阔的护城河绿波荡漾,更显得城墙雄伟壮观。

我迫不及待的爬上城墙,发现城墙上有许多垛口,原来这是用来向外射箭的。城墙全部用巨大的转头砌成,非常古老!城墙有三层楼那么高,中间可以走两辆小汽车呢!

向远处望去,汉江水显得更加清澈,虎头山依稀可见。

我想:在那么不发达的情况下,修建的城墙经过两千年的风吹雨打依然坚固,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篇5:襄阳唐城一日游作文800字

襄阳唐城一日游作文800字

放假了,妈妈带我到襄阳唐城去游玩。唐城是襄阳的影视基地,早就听说唐城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风景宜人、令人向往,我的心情无比激动。

到了唐城,妈妈在售票口买了票,我就迫不及待的冲了进去。进入唐城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雄伟的建筑,名为“凯旋楼”,它是一座纪念碑式的单体建筑。在凯旋楼的两旁耸立着两座雄伟的石狮子,时时守护着凯旋楼。在凯旋楼两侧的墙壁上雕刻着两条龙,栩栩如生。

穿过凯旋楼来到明德门。明德门黄墙红瓦、宽敞明亮,有五个门,听说在古代的时候最中间的那扇门仅供皇上通过,左右两旁的两扇门供文武百官通过,最外面的两扇门供车马通过。

参观完明德门,我们来到了东市和西市。东市和西市里面有各式各样的店铺和琳琅满目的商品,我的眼睛应接不暇。在一处空地上,有一位叔叔在表演爬刀山。我想:脚踩在刀上真的不疼吗?真是佩服啊!这位叔叔成功的完成了表演。接着我们随着游玩的人群一起向前走啊走啊,突然一位老爷爷喊:“小朋友,过来看皮影吧!皮影可好看呢!”我问妈妈:“我们可以去看皮影吗?”妈妈说:“可以啊,我们去看看吧!”我又问老爷爷:“老爷爷,皮影的节目是什么啊?”老爷爷笑着说:“进屋里去看吧,看了就知道了。”我迫不及待的`拉着妈妈走进表演皮影的演播室。皮影开始了,耳边响起了《西游记》的主题曲。哦!原来皮影戏是《西游记》啊!开始表演了,真有趣!看完演出,我和老爷爷告了别,老爷爷说:“欢迎下次再来啊!”

最后我们来到了环殿。它是一个环形的结构,中间是个圆盘,走过小桥可以去里面玩。环殿非常的漂亮,我和妈妈还在环殿外留了影呢!上午11时环殿有一场表演,令我最震撼的就是变脸了。我很好奇,问妈妈:“妈妈,变脸是怎么练成的呢?”妈妈说:“你猜猜?”我想了想,喔!我明白了,一定是苦练而成的。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任何成绩的取得都是辛勤付出的结果!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襄阳唐城一日游我玩的非常开心!唐城真的很美,不信的话,你亲自去看看吧!

篇6:襄阳古城的导游词

各位游客,现在你们脚下的这块黄土地,便是3000多年前:古蜀国的都城所在地。而现在,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

在这个遗址中,近几十年来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各类文物,特别是1986年7月至9月,两个大型祭祀坑的相继发现,上千件地坑宝藏的出土,如平地春雷,石破天惊,震惊了全国,轰动了世界。

之后,我们在遗址的一角,建起了这座大型的现代历史博物馆,就是为了让这批中华古代文明的瑰宝,能够得到充分展示。让来自五洲四海、四面八方的朋友领略这批人类文化遗产的璀璨光彩。

现在,请大家随我步入这座融原始意味和现代气息于一体的艺术殿堂,去回顾一次古蜀历史,去作一次美的巡礼。

序展

三星堆文物,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物。在中国浩如烟海蔚为壮观的文物群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且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之一,在世界文化遗产中也应属于顶尖级别的范畴。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及三星堆文物的出土,确凿无疑地证明了三千年前古蜀国的存在;使自古以来真伪莫辨的古蜀史传说,因此而成为信史。古蜀史的源头及古蜀国的中心,亦因三星堆而得到确认。

三干多年以前的古蜀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不落后于中原地区,也有了确切的实证。本陈列的主旨便是发掘文物内涵,再现历史真实。序展则是陈列的前奏和序言。这里我们使主体展品“人面鸟身”青铜立雕造像和置于其后的三星堆遗址的巨幅航拍照片有机组合,来反映“土地与人民”、“人民与文化”的深刻命题。而以这个人首鸟身像作为典型器物徽标,置于开端,藉以表现万物有灵,人神互通,天人合一的古蜀时代特征。

博物馆陈列要表现的主题之一就是——人与神。

第一单元三星伴月——灿烂的古蜀文明

第一组雄踞西南(古城、古国)

本组陈列旨在粗略勾勒古蜀历史的大体轮廓,说明时空框架及纵向关系。

首先,遗址全景模型向大家清楚地显示出三星堆遗址的全貌。其中有东、西、南三面城墙和北面的鸭子河所围成的中心区域——城区,城区里有著名的人文景观三星堆和月亮湾;有举世瞩目的一、二号大型祭祀坑……

其后,由一批能够反映时代序列的陶器组合和大量的辅助照片,图板和翔实的考古资料,雄辩地证明了这里是古代蜀国的一个中心都邑,古蜀历史曾在这里展开过无比辉煌灿烂的一叶。

最后,陈列通过与同时代中原地区相比较,三星堆遗址规模之宏大,出土器物之精美,足以证实三星堆一带,是人类早期文明社会初始阶段在西南地区所建立的一座古城,乃至古代王国。

第二组物华天府(农业、商业)

本组陈列主要反映三星堆古蜀国在农业和商业方面的重要成就。在各位面前所展示的这一大批陶质容器,客观地真实地说明这一点。

大量的家养动物遗骨和塑造乖巧的家养动物造型,说明当时的家畜饲养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而这正是农业发展兴旺的标志之一。而大陶盆、大陶缸、大陶罐等粮食容器和形制各异,用途不一的酒器,则直接表明了当时农业的发展达到了较高的生产水平和收入水平。酿酒的出现,说明已经有了粮食剩余。

再从大量海贝、象牙的出土,雕花漆品的发现和衣饰繁复的青铜雕像等情况来看,当时已存在比较明细的社会分工,商品的生产和交换发展,达到了较高的程度。

第三组镂石琢玉(制玉)

三星堆的玉石器群,与青铜器变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三星堆文明及其文化艺术的最高成就。各位观众,在你们眼前“矗立”的,由三块巨石垒成的这座“玉山”,请大家用手去感受一下上面这些清晰的切割痕迹,这便是三千多年前古代留下的手迹了。我们展柜里光彩烨然,晶莹剔透的玉石器,就是取材于这种原料。

现在,请大家浏览展柜中蔚为大观的玉石器集群。先请欣赏这件硕大无朋的边璋,它宽约22厘米,长度将近1 .6米,上下端还有残损,估计应再加几十厘米。器身有镂刻的线条纹饰。这么大的边璋,目前仅此一件,堪称“边璋之王”了。

再请欣赏这件大石壁,直径约70厘米,厚近7厘米,重达百斤以上,两三个人搬起来也很吃力。这么大的石壁实属罕见,可谓“石壁之最”了。总的说来,三星堆遗址包括两坑出土的数以百计的玉石器,大致可分为礼器、兵器、用具、乐器、杂器、饰品以及人物及动物造型等类别,其中以礼器及具礼仪用途的兵器和属于祭祀用品的工具居多。

三星堆蔚为大观的玉石器群的发现,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中国的西南地区,引向了充满神秘色彩的三星堆古蜀国。第四组化土成器(制陶) 本组陈列展示三星堆古蜀国在制陶工艺方面取得的成就。观众们,请仔细观看这一大批琳琅满目、形态各异的陶器。无论是小型的动物造型,器皿盖纽,还是形体硕大的陶尊,陶缸等。都可以看到三星堆无名工匠们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制作工艺。

从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的意义上讲,陶器是测定年代和分期以及确定某文化体系的重要标尺。蜀地陶器的基本组合是高柄豆、小平底罐(包括尖底器)和鸟头形把勺等。专业人员就是依据这些典型器物及其基本组合来确定蜀文化内涵及承传关系的。第五组烈火熔金(冶铸) 如果说三星堆玉石器群的发现已令世人瞩目,那么,三星堆伟大的青铜器群轰轰烈烈、洋洋洒洒地横空出世,则更令全中国、全世界震惊了。

中国青铜时代最为光辉灿烂时期,是商周时期。尤以商代后期的各类青铜器最为壮观、最有气势、最具魅力。而三星堆的青铜集团军,正属这一时期中国西南青铜文化的典型代表。本组陈列有流光溢彩的金叶,有虎虎生威的铜虎,有造型奇特的龙形饰,有气宇轩昂的大雄鸡,更有造型优美无比、林林总总的铜铃……请大家仔细观赏。三星堆的金器纯度高达85%左右。另外的15%是银,其它少许微量元素可以忽略不计。金器的铸造过程大致为:采用原始方法淘洗沙金,再使用熔融法冶炼成合金,经人工锤打和碾压而成金带、金皮、金箔等。三星堆青铜器的合金组成,可分为五个类型,其中以铅锡铜这种三元合金构成的青铜器最多。三星堆青铜器的含铅量普遍较高,古代匠师意在利用铅的易流动性和柔软性,追求青铜器造型的繁复和优美。

接下来,请朋友们凝神专注这一大堆铜眼睛和眼珠。众多的眼睛,可以列出一大阵势,这些林林总总的眼睛群像,或圆睁大跟,或闭目冥思,正清楚地表达一种意象——古蜀先民不懈地追求着对天地、自然、宇宙的认识。而在数千年之后,我们用自己的眼睛,透过这些青铜的眼睛,看到了古蜀先民的灵魂和精神,想象出他们对宇宙、人生的理解和思索。

第二单元众神之国——神秘的原始宗教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打破了以往橱窗式单一陈列的传统手法,以全景式的陈列方式,设置了四个大型场景组合,意图揭示古蜀先民的社会结构和精神世界,再现一个久已消逝的上古社会的轮廓。请看:第一组两坑奇观本组陈列以两个祭祀坑初揭状态下的实景模型为主体展品。模型大体忠于原样,比例略有缩小。

一号坑呈长方形,坑有左、中、右三条通道与坑口呈“品”字形分布。坑内共出土铜器、金器、玉器、石器、骨器、象牙器等400余件。还出土了数百枚海贝和约三立方米的烧骨。闻名天下的金杖便出于此坑。二号坑与一号坑相比,不仅更大、更深,而且出土的文物无论在种类上还在数量上都要丰富得多,不包括数千枚海贝,总共出土各类文物800件左右。其中,神树、大立人像、大型纵目面具、戴冠纵目面具、太阳轮、金面人头像、人文玉璋等文物都堪称稀世珍宝。坑道的存在,两坑朝向的一致性,两坑器物的承传关系,两坑器物均遭到人为的破坏和焚烧,这种.种因素,使我们能大致得出以下结论:两坑的掩埋是三星堆古蜀国同一王朝统治集团内部,在不同时期改朝换代的结果;在掩埋过程中毫无疑问地举行过带有浓厚祭祀意味的大型宗教活动,而器物所遭到的破坏和焚烧,正是在祭祀活动中应用了“碎物祭”和“潘燎祭”两种祭法的结果。两坑的性质应定为“广义的祭祀坑。”

第二组神巫群像

本组陈列以三星堆文物中最大宗、最富有研究价值的三星堆青铜雕像群为主体,以全方位立体陈列手法,来表现三星堆古蜀国“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及社会形态。两个祭祀坑共出土人头像50多件,面具20多件以及全身人像十余件,一个遗址,出土如此庞大的青铜偶像群,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在这个庞大的青铜兵团中,有“王者之风”的青铜大立人像;有栗眉大眼、高鼻阔口的各类人头像;有呲牙咧嘴、形象诡谲的青铜兽面;还有形式各异的各型跪坐人像……。硕大无朋的青铜纵目面具有一双呈柱状外凸的“千里眼”和一对宽宽的“顺风耳”,俨然像一位威严的蜀人老祖宗,正率领着它的部众子孙,摆出这青铜军阵,欢迎来到这里的每一位朋友。

这些雕像无疑是一批受人顶礼膜拜的偶像,既象征着天神、地祗、祖先等亦折射出人间社会的群体结构,代表着国王及巫师一类世俗领袖;而王、巫同时也是精神领袖。一般认为,大铜立人像代表的是最高统治者,其他人头像代表的是统治集团的高级成员,所谓纵目面具等代表的是神灵,而具王者身份的巫师在下民眼中亦为神。总而言之,王与巫、人与神,在此复合交融,莫辩彼此.可谓王巫合一,人神一体。它们生动地反映了古蜀先民的原始宗教意识,形象地说明了古蜀先民的群体关系。

第三组祭祀大典

本组陈列试图通过模拟的祭祀大典场景,演绎古礼,揭示古蜀先民的精神世界,表现当时的时代特征。陈列借鉴成都羊子山祭台原形,制作了一座三级祭台,祭台四周摆放着根据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中人物造型仿制而成的阵势浩大的拜祭人群,祭台正中放置的就是本组的中心展品——青铜神坛。这件神坛是根据原件放大六倍后的仿制品。神坛共分三层,第一层为圆座及两个怪兽;第二层是圆座及四面而向、双手持杖的立人;第三层,先是山形座,再上面是呈方斗形的神殿,神殿分四面,顶部四角饰有立鸟,方斗上额铸有人首鸟身像。整座神坛构思奇特、神异诡秘。它应是当时神庙中的重器。三千多年前的人们在这件神器面前该是何等的虔诚,怎样的膜拜!在那个相信万物有灵的年代,人们渴求丰产和丰收,希望神灵能赐福禳灾,他们通过巫师为中介,把祭品献给天地和诸神,祈求神灵的保佑。而统治集团也就是那些领袖兼巫师的人士,除了自己笃信神灵,也把“神”作为一种统治手段,藉神施法来统驭下民。祭祀成了第一等的国家大事。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政教合一的神权政体。而三星堆古蜀国,正是这种典型的神权色彩极重的早期政权之一。

第四组通天神树

本组陈列将展品与博物馆的建筑相结合,在螺旋形结构的中央天井安置了三星堆文物中最为宏伟壮观和无比神奇的极品——神树。这神树是原件放大3.5倍后的精美仿制品。由底座、树及树上的龙组成,底座呈穹窿形。树分三层,每层三枝,共九枝。每一层的三枝是靠后一枝,左右两枝,呈对称布局。左右树枝上分别有二果枝,一果枝朝上,一果枝下垂。向上的果枝上各有一鸟,共九鸟。树干上嵌铸一条绳身马面龙,龙头有一对犄角,龙身有刀状羽翅,前爪匍匐于树座,身尾串连于树干,造型怪异,匪夷所思。全器结构合理,布局严谨,表现出炉火纯青的技艺和极高的艺术境界。

三星堆神树是中国“宇宙树”最具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的伟大实物标本,是一棵代表古蜀先民宇宙观念的神树。它反映了古蜀人对太阳和太阳神的崇拜,神树枝头的九只立鸟,正是金乌——太阳的写照。太阳及太阳神崇拜是人类诸神崇拜中的主神崇拜,三星堆神树正是太阳及太阳神崇拜的产物。同时,神树在古人的神话意识中,还具有通灵、通神、通天的功能,巫师藉此神树,连接天地,沟通人神。

篇7:襄阳古城的导游词

襄阳城是湖北省重点维护单位。

襄阳城每座城门外又有瓮城也叫屯兵城。

万历四年,知府万振孙为六门首提雅称,分辨为:阳春门,文昌门,西城门,拱震门,临汉门,震花门。因西门是朝拜真武祖师庙的必经之路,故又称为“朝圣门”。

襄阳城在明清时,古建造较为完全:六门城楼巍峨,四方角楼稳峙,王粲楼,狮子楼,奎星楼装点十里城郭,金瓦琉璃,高墙飞檐,煞是壮观,全部城池都协调地融为一体,给人以古朴典雅的感触。襄樊市政府近年来下了很大工夫修复旧城,采用了一系列的办法,坚持了襄阳古城墙古朴的原貌。

襄阳城北、东、南由滔滔汉水环绕,西靠羊祜山、凤凰山诸峰。城墙始筑于汉,后阅历代整修,现基础完好,墙体高约10米,厚1.3?1.5米,周长7.4公里,

据山临水,蔚为壮观,明人李言恭诗赞“楼阁依山出,城高逼太空。”城下环以护城河,均匀宽度180米,最宽处250米,人称“华夏第一城池”。整个襄阳城布局谨严,局势险要,自古誉为“铁打的襄阳”。

这里城墙牢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固若金汤,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美称。城墙始筑于汉,时髦时废,保存至今的是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重筑的新城。全城周长7322米,原有城门6座,横匾于书阳春、文昌、西成、临汉、拱宸、震华6个城门名。每座城门设有瓮城或子城,城四隅设有角台,城墙沿线分设敌台和战火台,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

襄阳城为全国历史文明名城之一,地处湖北省北部,汉水中游。《汉书?地舆志》谓:“襄阳位于襄水之阳,故名。”战国时楚置北津戌,始为军政重邑。汉时置县,三国时置郡,尔后历代为州、郡、府治所。汉唐两代,襄阳城处于历史上的壮盛时代。《荆州记》载:东汉时襄阳经济繁华,文化发达,城南一带号称“冠盖里”。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刘表为荆州刺史,将州治从汉寿迁至襄阳,使襄阳城由县级治所一跃升为京城以下州的首府,地辖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广东、广西、贵州等省的一局部,成为当时中南地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核心。唐代襄阳城为山南东道治所,辖区扩及今陕西、四川的部门地区。明末李自成攻占襄阳城,并在此树立国度政权,自称“新顺王”,改襄阳为襄京。1950年5月1日,襄阳与汉水对岸的樊城合为襄樊市。

襄阳城,是座巍峨雄丽的古城。她以长久的历史,残暴的文化,丰盛的文物古迹,绚丽的山川河流而驰名遐迩,古往今来不知有过多少骚人墨客在此留步,写下了很多呤诵她的动听诗篇。唐代有名诗人王维泛舟汉江,怀着对襄阳的深沉情感,写下了富有沾染力的诗篇《汉江临泛》。

古城历经沧桑,现仅剩临汉、拱宸和震华等三座城门。在临汉门上尚保留有一座始建于唐、重筑于清的重檐歇山式城楼,经维修后完整无缺。城墙最低处7米,最高处11米,四周环绕着护城河。古老的护城河主道宽180米,最宽处250米。绕城泛舟旅行,只见城垣高筑,垛堞处处,垂柳掩映,灌木葱茏,真乃游览的好去处。

好,游客友人们,今天就为大家讲授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撑!

襄阳古隆中导游词四年级

美丽的唐城作文

唐城研学旅行作文800字

大阪城导游词介绍

江苏水浒城导游词

有关湖北土司城的导游词

襄阳歌 李白

襄阳文理学院是几本大学

襄阳职工大病医保新政策

湖北襄阳初中毕业考试方案

襄阳唐城导游词(通用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襄阳唐城导游词,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