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Aliciaaa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再读《再别康桥》的感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再读《再别康桥》的感受,欢迎大家分享。
- 目录
篇1:再读《再别康桥》的感受
再读《再别康桥》的感受
老一辈的文学家中,早逝的徐志摩尤其受青年朋友的喜爱。特别是他的著名诗作《再别康桥》,使得他简直就是浪漫的化身。但在我看来,《再别康桥》除了“那美丽动听的音节和诗人飘逸,洒脱的翩翩风度”之外,一个“再”字或许更能让我们有所了解。
在《再别康桥》之前,徐志摩曾写过多篇关于康桥的诗作及散文。在1922年,他第一次离开康桥时曾写下了长诗《康桥再会吧》,后又曾写过《康桥西野暮色》,《康桥晚照即景》等诗,及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康桥给志摩的印象及影响都是很深刻的。他是要从罗素才到英国的,用他的话讲是“想跟这位二十世纪的福禄泰尔认真念一点书去。”他的“书”没念成,因为罗素叫康桥给除名了,但他却留在了伦敦,后又到了康桥。徐志摩在康桥最初的日子应该说是有些寂寞的,同居几间小屋的张幼仪业已成为他的前妻,而且他“他在康桥还只是个陌生人,谁都不认识。”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徐志摩曾这样写到“单独是一个耐寻味的现象,我有时想它是任何发现的第一条件。”他发现了什么?他发现了康桥。他又曾这样表述“说实话,我连我的本乡都没有什么了解,康桥,我要算是相当有交情的。”康桥对徐的印象如此之深,更何况又是一位在“单独”时一起相处的朋友。这便难怪他不止一次的写到
康桥,再一点,康桥对于他人生的成长的帮助也是巨大的。他一再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得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可见,康桥对他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便是他前几次写康桥的感情由来:对康桥的留恋,对往昔的怀念是主要的感情。
然而,《再别康桥》却不是完全相同的背景或单纯的感情。《再别康桥》是徐在1925年故地重游的归国途中,于11月6日在轮船上写成的,在徐志摩的书信卷上看到致陆小曼的.信(1928年10月4日在船上写)曾提到过要去印度的“为还几年来的一个心愿,在老头升天之前再见他(指泰戈尔)一次”,然后回沪。如若当时徐真的先去了印度,后回的国,则《再别康桥》应该是在从印度回上海的途中在轮船上所作。在这封信中,徐还曾写到“乘眉,我想你极了,一离马赛,就觉得归心似箭,恨不能一脚就往回赶。”由于思念,他是非常想念陆,并急切地想回国的,那么他又怎么会写出《再别康桥》这样深情难抑,洒脱而又缠绵的佳作呢?其实也不是难以理解的,正是对康桥留恋,怀念和对眉的思念这些矛盾的心里,使得徐对康桥的“告别”深情又不至缠绵,留恋又不失洒脱。像是一滴若即若离琼浆,想告别却粘着你的心。于是,才会有“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他的这一次重游不似往昔那般地沉醉,留连,于是便有几分轻松与洒脱。可是,毕竟如前面所讲,康桥给徐的记忆是最深刻的。于是想要告别,往事就会如陈酒香气回肠,激荡心扉。徐便是如此,往日康桥的一幕幕情景再现眼前:金柳,青荇,潭水,三个意象表现了作者对康桥的眷恋。对这份眷恋的加重升华,应该说是从第五节“寻梦──”开始,而正是那潭水中“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勾起了他对当年的旧梦,那些缠绵的“宿愿”和“理想”的记忆。景色依旧,人事全非,诗人想再寻旧欢,注定是不可能的事。于是“不能放歌”“只好沉默”。此时此刻“沉默”的不是“今晚的康桥”,是作者自己。诗人已完全陷入对往昔生活的甜蜜回忆之中。当作者醒来,再次明白他是在告别,使得诗的结尾便带上几分苦涩,怅惘和难言的情怀。于是,这最后的“挥袖”便带了几分无奈进去,诗人不愿带走一片云彩,那云彩想来便是那些梦,诗人可能只是想把它永远地珍藏在心中(也许包括那些和泰戈尔一起的日子)。
这首诗的美,当然不只在诗人那份细腻的感情上,在艺术形式上,音乐的美和建筑的美皆融其中,这大约是好多人喜欢的原因吧。
篇2:再读《再别康桥》
再读《再别康桥》推荐
依稀记得高中时学《再别康桥》,当初只是感觉它写的唯美,并不知道它原来是一首离歌。老师也未曾将这诗的背景和寓意告诉我们。我只知道徐志摩站在康桥上是留恋的。但当我看完了《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才知道其中的真正内涵。
并不是只有烈酒才会醉人,也不是只有热恋才会刻骨。当风流倜傥的徐志摩站在康桥之上,当静若脱兔的林徽因撑一把油纸伞妄想遮掩伦敦绵柔的阴雨是,才子与佳人不期而遇,而这一遇成就了康桥,也成就了一段传奇的爱恋。
相信每个男孩心中都幻想过这样一个清纯女孩,渴望并肩行走的喜悦,渴望十指相扣的温暖。而每个女孩心中亦构思过一幅美好的图景,和一个阳光帅气的大男孩坐在草坪上。背靠着背,谈论青春梦想。这个过程很短暂,但是曾经拥有过的美好感觉令人回想一生。而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确相爱了,在爱中度过诗情画意的光阴。仿佛此时两人都为彼此编织一帘幽梦,只是这个幽梦过于短暂罢了。
林徽因沉浸在梦中,感觉幸福的人生不过如是。然而她却恍然从梦中醒来,不再也不远沉醉于梦中,在徐志摩还未清醒之时,她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分别。这对徐志摩来说无疑是痛彻心扉,可对于林徽因来说未必不痛,只是她知道她自己。她的决绝带给徐志摩的更多是无奈。无奈之下,在康河的柔波上,他写下了《再别康桥》。
他在康桥沉默的夜晚,假装风轻云淡地别离。写下“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可那“河畔的金柳”分明是林徽因的倩影,那“康河的柔波”分明是林徽因的绰约风姿,在他心中依然荡漾,他甘心做林徽因怀中的水草。但是康桥不懂徐志摩的沉默。康桥依然依然是康桥,沉默的康桥,哪管人已非昨。在沉默之中,徐志摩只有把无奈化为沉默,方可与康桥融为一体,但却寻觅不到昨日的情愫。
此时,我已清醒,但依然记得午时破碎断续的梦。人说初恋最让人刻骨铭心,但此刻我并没有回炉初恋,我脑海中全是你的身影。我不是徐志摩,拥有诗情画意的浪漫才情;你也是林徽因,拥有四月江南的柔美气息,但我们拥有最为平实的幸福。
我想这便足矣。
篇3:再读《再别康桥》
再读《再别康桥》
听过无数的歌,品读过无数的诗文,一直留存心中的却只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读其诗不禁让我想起徐志摩的传奇人生:他来之时,携一片云彩,眉宇之间是漫不经心的忧愁。他走之时,流光片羽,化作漫天飞雪,生是过客,死亦优美,又回到他所恋慕的天上。新月诗人、绝代才子徐志摩的爱与传奇人生,还有他的绝唱《再别康桥》,无不给人心灵以震撼!
作为新月派的领袖人物,徐志摩以其横溢的才华,潇洒的个性,诗化的生活,短促的人生灿烂于诗史。这位才子诗人凭借其东方传统的含蓄情感和西方现代的诗歌技巧,让读者在短短不到三十行的诗句中充分领略到了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再别康桥》是诗人徐志摩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诗的字里行间流淌着爱,美和自由, 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 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诗人把“康桥”视为“难得的知己”,“生命的泉源”,精神依恋的故乡”。 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诗中那鲜明的意境、流动的画面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让我们轻轻地徜徉在美妙的诗里行间,慢慢品味诗中汩汩流淌的爱,自由和美吧。
静谧的夕照余晖下,一个孤独的身影正徘徊于康桥上。他,就是徐志摩。此时,他是在寻觅早年求学剑桥大学时的欢声笑语?还是思念岸边柳荫下的婷婷倩影?流水无声,心在诉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徘徊着,踟蹰着,思绪在绚丽的晚霞中曼舞,缥缈……
诗歌起首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挥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眼前这景和物,都是诗人所熟悉和喜爱的:夕阳中的垂柳,艳影婀娜;清澈的潭水,流光溢彩;荡漾的柔波里,荇草招摇……诗人赋予了康桥以生命和灵性。他曾经说:“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古往今来,文人的别离都是销魂断肠的,徐志摩总想借助轻松的语言来承载沉重的心情。因此,诗一开头,就让这种情如云一般飘渺在空中。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心在缠绵,思在飞扬。诗人想象着自己撑一支长篙,向远方草色深处漫游,迎着和风,沐着星辉,纵情放声歌唱。大自然的优美,宁静,协调,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地沁入人的性灵。这是甜蜜的回忆,也是美丽的憧憬……
但是,诗人无法放歌,因为离别就在眼前――“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他不带走一片康桥的云彩,却将无限的依恋永远留存在心中,浓缩成一幅永不褪色的画卷。
这首诗从淡淡的开头,又淡淡的结尾,却包含了几多复杂的情绪,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回味。我们仿佛看到了:晚霞满天,清风徐来,诗人出神地倚在康河边的桥栏上痴情向西天凝望……
胡适尝言:“他的(志摩)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果真如此,那么诗人在康河边的徘徊,不正是这种追寻的一个缩影吗?
《再别康桥》的意境很美,一如诗人的人生追求。诗人怀着一颗梦幻的心,来到昔日的康河,在夕阳的光泽下冷却那颗火热的心。康河汩汩而逝,诗人仿佛一位沧桑的诗人,昔日的狂热尽逝,只有默默地珍藏对康桥的依恋和对人生理想与美的叹息。
纵观全诗,这是一首抒写自然之美与作者心情的短诗。诗中景物的描写真实细腻,可见康桥在诗人心中留了极深的烙印。不仅如此,而且康桥是诗人的理想。然而,满目疮痍的中国,是非颠倒的年代,艰难的民生,使诗人的康桥理想逐渐破灭。故地重游,昔日之景勾起作者昔日之忆,而离别在即,诗人敏感的心底怎能不荡起阵阵伤感的涟漪!描写康桥的自然美,表现作者对康桥的眷恋及心底的惆怅,是这首诗的主题。
这首诗情感深挚含蓄,构思精巧别致。诗人以康桥的自然风光为直接抒情对象,采取间接抒情的方式,寓情于景,人景互化。通读整首诗,无一处不是在写景、又无一处不是包含着诗人那淡淡的离别愁绪。而诗人构思之精妙体现于取裁的巧妙。诗的开头:“轻轻的,我走了”,诗的结尾:“悄悄的,我走了”,两个一前一后的“我走了”,说明诗人截取的是“走”这一瞬间,这一瞬间已在诗人心中永远定格,诗人的一系列情感与他所描绘的康桥的一切意境都在瞬间中完成。瞬间便是永恒。也许,这也正是《再别康桥》这首诗在众多的'离别抒情诗中脱颍而出,为世人所喜爱,经久不衰的原因。
从结构上来看,全诗共七节,每节四句,各描写一个景物一个意境,而节与节之间是相互联系,承上启下的。以第二、第三节为例。第二节中,前两句诗人描绘了河畔的金柳,后两句采用层进深化情感。第三节则承第二节所写的“波光”来写“水底的青荇”。可见句子之间、诗节之间的环环相扣。诗人非常重视诗行本身的美感作用。他的诗作很考究诗歌的外形整齐。这样的整齐偏重于诗的整体排列顺序的整齐规划,至于诗行长短并不做呆板限制。使人在视觉上产生一种诗的参差错落的图案美及严谨稳定中内含变化的和谐感。
诗人还说:“诗歌的美妙不在于它的文字意义,而在于它的不可捉摸的音节里。”可见,诗人追求的是音节的音律和节奏。在其诗歌里,音节与内容达到了自然完美的统一。“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两个“轻轻的”叠用,与其说是意境的渲染,不如说是诗人在有意增强节奏的轻盈。
这首诗采用现代白话形式,继承了中国古典传统诗歌的含蓄、典雅。而绘画的色彩美在诗中也有明显体现,诗中的云彩、金柳、青荇、清泉,天上虹,一组组物象的颜色鲜明,写出了康桥之美 。这样一幅色彩明艳的画卷,与诗人的心情并不矛盾,正是因为它的美,才令诗人如此难以割舍!
再读《再别康桥》,蕴藏诗人心中的爱,眼里的美,灵性中的自由如山泉汩汩流淌而出。
时光流逝,匆匆一个世纪走过,也许那瑰丽的晚霞依旧映照在康河的柔波上,杨柳依然垂在岸边,青荇依旧在水底招摇……然而,那一时期发生的故事已随历史的车轮远去,惟有天空的霞光依然灿烂,当无数绚烂的霞光投射到河心时,那一抹志摩的光焰是否还在随波荡漾?
篇4:如歌再读《再别康桥》
如歌再读《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这首如歌的诗篇不知激荡过多少读者的心灵,少年时代的我也曾经被深深地吸引,甚至还写下过这样的诗句:“纵教柳丝倍倍长,难绾行人驻”。今天再读《再别康桥》,不禁浮想联翩,又别有一番感受。
读徐志摩的诗,扑面而来的是浪漫的激情和优美的旋律,他的诗句就是从他心灵深处流淌出的音符。因此,一般人总将徐志摩看作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其实,徐志摩不仅是一个浪漫主义者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胡适曾经这样评价他:“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在他的笔下,“云彩”、“金柳”、“艳影”、“青荇”、“水草”、“虹”、“梦”、“长蒿”、“星辉”、“笙箫”、“夏虫”、“康桥”、“衣袖”这些看似寻常的事物仿佛都具有了灵性,仿佛都成了他情感和理想的依托,细读之下,不由得心驰神往。读着这首诗,你甚至能感觉到诗人徐志摩那细腻却又炽热的情感在诗行中就像源源不绝的康河水般静静地流淌。
同样的康河、同样的康桥,同样的云彩、同样的金柳,同样的青荇、同样的水草,在一般人眼里至多不过美景一片,为什么在诗人的眼里却有着如此的不同?再读《再别康桥》,我终于领悟:诗人之所以能够留下这首绝唱,是因为他不仅有着浪漫的情怀还有着理想的信念呀。而这一切都源于他那与众不同的单纯的信仰,虽然这信仰曾经给他短暂的.生命带来过太多的磨难。然而他并没有向磨难低头,并没有因自己的遭遇而颓废,在艰难中他依然前行,毫不放弃自己的理想,最终使他的诗不仅在艺术上享有较高的地位,而且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其他诗人未能作出的贡献。
当我蒙受育红小学的恩惠,去到英语的源头英国学习,有机会去到诗人曾经流连过的地方,站在也许曾经就是诗人站立过的河岸,望着那轻波缓流的康河水、夕阳下河畔那婀娜的金柳,感受着诗人当年曾经感受过的宁静与美景,心灵深处仿佛有一根最纤、最柔的弦被轻轻地拨动了。
世相纷繁,遭遇各异,人生迥然。只要理想在,心就有了方向;有了方向的心灵不会彷徨。那么,到该离开的那一天,就可以毫不愧疚地说,我来过,我努力过,我没有让年华虚度。那时,一定可以很坦然并且很宁静: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篇5:再读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
再读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
诗原文: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19曾留学英国。1923年加入新月社,成为新月社诗派的代表诗人。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写作背景:
《再别康桥》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1928年秋,徐志摩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诗中那鲜明的意境、流动的画面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赏析:
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里混了半年,正感着闷想换路走的时候,认识了英国著名作家狄更生先生,狄更生先生是剑桥大学王家学院的评议员,帮助徐志摩在剑桥大学谋取了一个特别生的资格,可以随意听课。从此,徐志摩就开始了在康桥求学的一年生涯。
多年以后(1926年),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这样评价他这一年的求学生涯:“我这一辈子就只那一春,说也真可怜,算是不曾虚度。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虽则碰巧那也是我最感受人生痛苦的时期)。”自然,源于康桥的秀丽的天然景色;愉快,源于康桥丰富多彩的学生生活;痛苦,则源于诗人在康桥的一段感情经历。
在康桥,徐志摩遇到了他一生中至关重要的女子--林徽因。林徽因是北洋军阀政府民政部长林长民的女儿,当时随父在英国旅行。徐志摩在拜访林长民的时候与林徽因结识。林徽因当时虽然只有十五六岁,却是一个见识广博、谈吐不俗的小才女。她经常随父出入英国上流社会,结识了一大批文艺界的人士,自己的文学修养也很高。徐志摩对她一见倾心,深深地爱上了她。
可是徐志摩在出国留学之前,就已经奉父母之命,在海宁老家和宝山首富张家的女儿张幼仪结婚,并且已经有了一个儿子。张幼仪赴英陪读,林徽因了解了真相以后,决定和徐志摩分手,很快随父回国。张幼仪在得知丈夫离情别恋以后,提出离婚的要求。徐志摩不顾家人和好友的反对,在德国和妻子离婚。之后回到康桥继续求学,过着“单独”的生活。所以,康桥既是徐志摩爱之信仰萌发的地方,又是他爱之信仰破碎的地方。
徐志摩在美国留学期间,显然就已经播下了自由的火种,否则断然不会违抗父命,放弃哥伦比亚大博士衔的诱惑,远赴英国追随罗素。罗素虽然没有追到,但是徐志摩并没有白来,一年的剑桥生涯,让徐志摩广泛阅读了英国文学,尤其深受当时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和唯美主义思潮的影响;通过林氏父女的关系,徐志摩还广泛接触到英国上层社会,尤其是文艺界人士。徐志摩更加深入地领会了自由的真谛。所以,康桥是徐志摩自由信仰飞扬的地方。他勇于追求真爱的执着精神,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徐志摩才会大声地喊出:“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他对康桥的无比热爱之情,我想主要是源于此。 康桥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起初徐志摩并没有“发见”。当他有机会真正接触到康桥生活的时候,他才发现,康桥给他的人生简直就是注入了一汪清泉。诗中作者对“金柳”、“青荇”和“清泉”的描写,只不过是九牛一毛。对徐志摩最大的莫过于康河。用徐志摩自己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的话描述就是,“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 “上下河分界处有一个坝筑,水流急得很,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倦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中最神秘的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
诗人丝毫也不掩饰他对康桥的喜爱。他曾经在《吸烟与文化》一文中写道:“我的眼光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所以可以说,康桥是诗人美之信仰蕴积的地方。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寻梦,也就是寻找人生的美好理想,也就是胡适所说的“单纯信仰”,诗人在康桥没有找到的,还可以在人生道路上继续追寻。但是康桥对诗人而言,永远是开启性灵的精神家园,永远是孕育他的胚胎。 1928年,再婚两年的徐志摩发现自己的生活陷入“围城”之中,他的妻子陆小曼再现交际花本色,花销很大。徐志摩三地兼课,四处奔波,十分狼狈。徐志摩陷入深深的苦恼之中。为此,他选择了逃避,1928年5月,徐志摩做了一次为期半年的环球旅行。在归来的南中国海上,最令他难忘的就是母校康桥。11月6日,徐志摩站在船头上,很自然地吟诵出,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再别康桥的赏析
再别康桥意象赏析
再别康桥原文与赏析
再别康桥徐志摩赏析
徐志摩 再别康桥赏析
篇6:再读《爱莲说》的心得感受
再读《爱莲说》的心得感受
随着岁月的交替,我已记不清是在初中,还是在高中学的《爱莲说》这篇文章,但值得庆幸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清晰的记得作者所写的关于莲花的描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记得当时我学完这篇文章的第一感受就是,我和作者濂溪先生(周敦颐),对莲花的喜爱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也因此使我在不知不觉中有了一种很清高的个性,尽管这与我的外表格格不入,但是在我的骨子里,我真的`很清高。表现在生活中:我的择偶标准是不要有任何家庭背景,以免日后带来不必要的烦恼;我在工作中,对待我所不敬佩的领导(专横、跋扈…),我敢于当面说出“只许周官放火,不许百姓夜晚点灯”的指桑骂槐的鬼话。有时甚至对待个别领导的无理要求,我也敢断然拒绝。正是由于这种个性的日益骄纵,使得我不得不离开了工作近二十年的心爱的工作岗位,这是一种很无奈的选择,正所谓作茧自缚,但我不后悔,因为我认为一个人与其在谎言中生存,不如在现实中找到解脱。这就是我的为人处世个性。我承认自己很失败,但是,我依然不会改变我的工作作风,我的做人原则,因为做错事的是他们,而不是我,这是我内心真诚的告白。所以,我不后悔。每一天,当清晨的第一缕霞光照进我的书房,我早已经早早的坐在电脑前开始我新的旅程了。现在,我很热衷于我的文字创作,因为在创作中,我的脑海中会不时迸发出意想不到的灵感,这让我很惊喜,尤其是当我看到有网友在看我的文章时,我的欣喜之情不溢言表,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
此次有幸能勾起我回忆起《爱莲说》这篇文章的是一道名不见经转的一碟小菜,这道菜的设计者把萝卜片切成了莲花瓣的形状,尔后又把它在盘中摆成了莲花的形状,我惊叹于厨师的巧妙设计,更惊叹于它能勾起我尘封已久的回忆,因为在生活中,由于我是天生就对花情有独钟的人,所以当我当年学习完濂溪先生的《爱莲说》之后,我真的有一种和他产生共鸣的感觉。因为我也是略懂花语的人,我喜爱莲花,只是苦于环境的关系,我无法将想象变成现实,其实在我的心中,我也一直认为莲花是清洁、高雅的象征,我不敢说自己有多清洁、多高雅,但至少在我的内心,如果说还有梦的话,那么想要做一朵象莲花一样的人却真的是我今生最大的梦想。我真的喜爱莲花,我真心希望在我们当今社会喜爱莲花的人能象喜欢牡丹之人一样,宜乎众矣。
篇7:再读童话
公元3月26日
地点:雅典奥林匹克古赛场
在这里将进行一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运动会。全场座无虚席,场内热闹得像过节一样。
此时,我们的裁判――奥特曼出场了。他的粉丝手举着“奥特曼”的牌子,站起来尖叫。奥特曼向大家挥手致意!“欢迎大家来到这儿,我们掌声有请陈芝麻队的队员出场。”随即,孙悟空,鲁智深,乐禅,李晨一个接一个跑上台去,向观众不停挥手。观众们接连惊叫,仿佛要把嗓子喊破了才罢休似的。
接着,烂谷子队员出场了,看他们这豪华的阵容:力大无穷的牛魔王,黑脸李逵,“速度担当”乐说,“聪明绝顶”的邓超。观众们尖叫着,恨不得跑上台去拥抱他们。
队员们听到观众们的尖叫声,自信心膨胀了起来。你瞧!牛魔王正“嘿哟――嘿哟”地做着预备动作呢,李晨也亮出来自己的胸肌和腹肌,引得台下的女孩子疯狂地尖叫。
奥特曼做了一个安静的手势:“全场安静,比赛开始。”说着,便朝天开了发令枪。两队拼尽全力拔起来。
谁曾料想到――绳子断了!两队都摔了一个四脚朝天,像一只只翻了过来的王八。男同志惊讶地站了起来,而女同志则索性唔住眼睛尖叫。
而我们的运动健儿呢?除了贪吃的乐禅,其他人都站了起来。
奥特曼走到孙悟空面前:“能否将您的金箍棒变成金箍绳用一下。”孙悟空爽快的答应了,并将金箍棒变成了金箍绳给了奥特曼。
队员们又拿起来金箍绳又买力地拉了起来。
过了三个小时胜负还是没分出来,观众们都睡了。奥特曼终于想出来个法子:两人对战。
鲁智深和李逵首先上场,两人不分上下,正当水深火热之时,李逵把手把往天空上一指,头往天上一昂大喊:“飞碟。”趁鲁智深无防备之时,李逵用手轻轻一拉,便获胜了。
第二次出场的是乐禅和乐说。乐说拼命地拽着绳子,而乐禅却稳如泰山似的连动都没动一下。中场休息的时候,乐说买了一个油亮亮的大鸡腿揣在怀里,还没来的及吃下半场比赛开始。下半场,正当乐禅快要赢时,乐说从怀里掏出鸡腿甩给乐禅,乐禅稳稳的接住鸡腿,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乐禅一手拿着鸡腿,一手拉着绳子,忙得不得不亦乐乎。此时,乐说专心的拉着绳子,他一用力轻松的把乐禅沾了油的是红绳带进了乐说的区域内――乐说赢了。
第三次出场的是我们的孙悟空和牛魔王。正当二人僵持之时,只听牛魔王大喊一声:“孩儿,快来帮我。”话音刚落红孩儿便到了。
孙悟空一见――呀!大势不好,只见悟空原地一转,拔出一撮猴毛,放在嘴边儿一吹,出了许多只小猴儿为它所用。
两人不相上下,过了许久,牛魔王不耐烦了,松了一点儿劲,便让孙悟空给赢了。
最后压轴出场的是李晨对邓超。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能力者”李晨竟然输给了“学霸”邓超。
事情是这样的:出场时大家惊喜、尖叫,拼命捧场。比赛开始的时候范冰冰出现了,李晨的眼睛一直盯着范冰冰,邓超把握住了机会,使劲一拉赢了。
全场大为惊讶,奥特曼宣布:“烂谷子队获胜。”烂谷子队的队员们欣喜若狂,欢呼着;观众们冲上台来,将队员们抛向天空,尖叫着。
几家欢喜,几家愁。陈芝麻队员一个个垂头丧气。这时候,只听有人恶作剧喊了一声:“地震啦!”观众们慌忙逃命场面一片混乱,便被抛上天空的烂谷子队员们,狠狠的摔在了地上。
“砰嗵,砰嗵……”
篇8:再读童话
阿善走了,带着被欺骗的愤怒。
有很多事都只是个误会,他不相信。
空气里闷热闷热的,我望着窗外高高悬挂在空中的太阳,心想,这时应该下场雨才能符合我的心情,然后,晴天霹雳,真的下起了雨。
无法再面对阿善,距离加深了我们的不信任,不信任又拉长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那起伞,走下楼,打开门,撑起伞,关上门,走进雨里。
街上,从一家理发店里传来了光良的《童话》。
如果童话里都是骗人的,那就请让它在下一秒变成现实,因为我要阿善变成童话里我爱的那个天使。
凌说现实中的爱情是没有永恒的,我知道。可是完美不一定就要保持永恒,可不可以先让现实中拥有童话里的完美,才继续有勇气承诺会有永恒。
我 打电话告诉凌说我现在正站在马路中间,凌被吓到了,她大吼着问我想干什么。我很平静的说不想干什么。我又补充说放心吧我不会往车上撞的,凌你快来啊,我站 在这里不动。然后我就真的站在那里不动,我觉得这种频临死亡的感觉也蛮好的,每一辆车从我身边飞驰而过,就仿佛是死神与我擦间而过。每一次我都以为自己会被撞到,每一次我都清楚的意识到我还没死。
时间夹杂着难闻的汽油味呼啸而过,我听见了凌声嘶力竭的喊声。我在交错的雨帘中看清了凌焦急的神情,可是我现在不想动,也懒得过去。
凌 不顾一切地向马路中间冲过来,那时我真的害怕凌会被车撞到。凌拉住我一直把我拽到路边。“你想干什么?!”凌吼道:“你忘了宁是怎么死的吗?”宁是我的初 恋,我当然知道他是怎么死的,可是我现在不想正正经经的回答她。我装出什么都与我无关似的神情轻佻的说:“我还真忘了他是怎么死的了。”话音刚落,凌狠狠 地甩了我一耳光,我的左脸颊在一瞬间变的活辣辣的,我楞住了。使我不敢相信的不是凌甩了我一耳光,而是甩了我一耳光的那个人是凌!
凌眼睛里含着泪花愤愤地看着我,我慌忙低下头,我不敢正视凌的眼睛,正如我从来都不敢正视阿善的眼睛。
我收起自己的倔强与任性,任由凌把我送回家里。
凌说要不是答应过宁要照顾你,我现在可能都不会理你。凌说不喜欢别人就不要把别人当替代品,喜欢别人就应该好好地珍惜。凌说不要总是沉浸于过去的回忆,我们都要学会坚强地面对自己。
我 吸了一大口冰柠檬,我想起了在宁死时叫着他的名字的撕心裂肺的我的声音,想起了宁被飞驰的车辆撞倒的噩梦般的情景。宁死时穿着蓝色的T-shirt蓝色的 牛仔裤和蓝色的运动鞋。宁死的那天天空灰朦朦的,宁下葬的那天天空却晴的彻底!而我就是从那天起爱上了蓝色,那么清爽宁静又让人痛彻心扉的蓝色!
凌打开电视,我习惯性地直接把频道调到ChinaV,然后带点歉意对凌说没有音乐我会不习惯的。凌笑笑说没事。ChinaV里正播放着李圣杰的《手放开》,而凌却不自觉的哼起了光良的《童话》。
完美的故事只会出现在童话中就已经够残忍的了,光良更残忍,他竟然告诉我们童话里都是骗人的。可是,当完美的故事真正出现时,可不可以不要让它只是童话?
★ 再别康桥节选
★ 再读《我与地坛》
★ 再别康桥教案
★ 再别康桥 朗诵
★ 读《再别康桥》
★ 再别康桥朗诵
★ 再别康桥朗诵下载
再读《再别康桥》的感受(推荐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