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小雨转晴”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悉达多》读书心得感触,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悉达多》读书心得感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悉达多读书笔记
近日阅读了德国作家黑塞的小说《悉达多》。书的篇幅很短,仅有130多页,故事也很简单,主要讲的是悉达多的自我找寻之旅。
书的主人公悉达多出生于印度的婆罗门家族,出身高贵,英俊聪慧,受到所有人的喜爱。但是这些都无法让他幸福、安宁和幸福。为了寻找自我,让空洞的心灵觅得安宁,达到无我的境界,悉达多开始了漫长的求索之路。他抛弃富裕安逸,先是去森林里当沙门(苦行僧),此后转而追随佛陀乔达摩,然而他发现佛陀是通过认知、彻悟而非通过法义修成正果,于是他离开佛陀,继续自己的流浪汉生活。
在林苑他遇到了名妓迦摩罗,最终沉沦于情欲,沉沦于赌博,完全被世俗控制。某天突然清醒过来的他内心充满了绝望,准备跳河迎接死亡,然而就在这一刻他听到了“唵”字,长眠的灵魂猛然复苏,最后悉达多奔向河流成为一名摆渡者,“以等待和坦诚之心倾听,不怀激情,不存热望,不加判断,不带见解。”
悉达多在日复一日的摆渡中以河为师,聆听河流的教诲,听到了世界,听到了整体与统一,听到了“唵”,得到了圆满。
每人眼中看到的故事可能相同,但是不同的人肯定有不同的感悟。可能大多数人都在解读书中蕴含的宗教和哲学寓意,我对这些都不擅长,就站在凡人的角度说说书中印象深刻的几句话。
“他不再问询本质,瞄准彼岸,他在世间寻找故乡。如若人能毫无希求,质朴而天真无邪地看待世界,世界何其隽美!”当一个人以孩子般单纯而无所希求的目光去观看,这世界是如此美好;当一个人能够如此单纯,如此觉醒,如此专注于当下,毫无疑虑地走过这个世界,生命真是一件赏心乐事。
没有过去,没有未来,一切都是本质和当下。”我们唯一可以把握的是当下,当下的每一份体验和感受,当下的微小而确定的幸福和妙不可言的的感觉,才是我们生命的本质和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非常喜欢林清玄的“快乐活在当下,尽心就是完美”这句话,不要做这个世界的匆匆过客,不要为了虚无缥缈的未来而忽略当下的美好,快乐过好当下的每一刻。
“思想和感官,均为美的事物;两者背后均隐藏终极意义,两者都值得倾听值得参与,两者均不容蔑视亦不必高估。”物质和精神都是重要的,也都是不可或缺的。很多人在贬低对物质的追求,将精神追求置于比物质追求更高的地位。实际上,物质追求才是基础,俗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有满足了物质追求,才有可能去追求精神方面的目标。但我不赞同对物质的过分追求,甚至将物质追求作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我认为,人很多的需求是物质没法满足的,人真正的快乐和满足都需要从内心去探寻和挖掘。
这是一本深刻的书,就像悉达多说的“知识可以分享,但智慧无法分享,它可以被发现,被体验”,愿每个人都能从悉达多的故事中发现智慧,并认真体验属于自己的人生。
篇2:悉达多读书笔记
当人个主义,个人物欲和情感膨胀的时候,心灵被外物控制和束缚,得不到自由的时候,人会焦虑。因为他缺乏理智和理性,而理性是人类通过学习和修炼获得的高级的东西,理性是种智慧是种美德。
理性和感性的烦恼此消彼长,要想除却感性的烦恼,就要让自己遇事的时候保持客观和反观审视的视角,如果那不是我的事,那事发生在别人身上我当作如何观?个体发展的最终结果必然是主体的精神境界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不断向永恒的真我迈进,内心两个自我在斗争,遵循否定-前进的辩证法发展下去。
报怨和烦忧没有用,不要为毫无价值的身外物憔悴。不论周围人如何待他,悉达多都听之任之,他在生活中出谋献策,怜贫恤老,慷慨解囊,有时吃点小亏。自在快乐。什么是真正的生活?全神贯注地投入到那些幼稚的活动中去,投入地做事,参与其中享受奋斗的乐趣,生活的小乐趣,内心对自己有戒律,对外界充满理解和包容。太多人像飘零的落叶,摇摆磕绊着落地,而悉达多如天空中的群星,沿着固定的轨迹运行,没有风能够吹到他们改变他们的运行规律和轨道。人要有这样的学说和戒律,它是让我们内心安宁的避难所。
生命中,一定要保有一些永恒不变的东西,通常那称作我们安身立命的“道”。如此,世界再怎么变化莫测,我自巍然不动,我自巍然不动心。
所有的现象声音,所有的目标欲念,所有的痛苦喜悦,所有的善恶一起构成了这个整体的世界。所有的一切构成了事物的长河构成了生活的旋律。悉达多的心灵不受任何声音的羁绊,不受任何事物的影响。他聆听着一切,感觉着整体,感受着和谐统一。
对立面相互成就,既斗争又合作,我们如何看待和使用决定了事物发展的方向。感受和纳入和谐统一的世界,是种不可言说的主观观念。如此,每个人在热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应该并能够以极大的宽容和忍让看待和理解他人和世界!
天空和河水在不停流动,森林和群山巍然耸立,一切都那么美。那么神奇。漂亮的河流和森林,第一次通过悉达多的双眼进入他的内心,与他合为一体,他像刚刚醒来的觉醒者或新生婴儿,重新开始了自己的生活。神性创造出了神奇的悉达多,他开始注意并观察那些可见的东西,以期更好地融入这个世界。
眼前事物,眼前人,具体可感,才算真正的生活。变简单,变智慧,重新用孩子的明亮温暖的眼光看世界,真切地深刻地更直观地体会世间人、事、物。亦懂得欣赏人类的力量和激情和美。我是这纷繁多彩的世界的'一部分,要乐在其中。像一株草本,一朵花,像叶尖露珠映射太阳五彩的光。也像林中飞鸟,湖中野鸭,顺应时令,敞开心扉,毫无芥蒂。世界在悉达多眼里耳目一新重新闪亮。他重新体验到南瓜的香甜,扬帆的欢乐,闻到了太阳和森林的味道。他如梦初醒,开始用不一样的心境和眼界审视世间万物。他听从内心的召唤,他找到了自我。一切都会回来!
有时候,烦恼来自自己的不全面的理解。单个人思考的和表达的一定是片面的,所以需要讨论甚至争辩,真理是越辩论越清晰的。如果时间是不存在的,那么生死不存在,其实你的痛苦也是不存在的,总有一天,你纠结的一切会随你而去。悉达多所关心的只是能够爱这个世界,不去蔑视它,不憎恨它和自己,能够带着爱心、钦佩和敬畏去观察世界、观察自己和所有的生命。谁做出了思考进行了体验,谁就可以在人生的道路上摆脱外在的强制,摆脱随波逐流,摆脱约束和羁绊。
悉达多去拜见乔达摩,他是值得尊敬和爱戴的人。乔达摩的脸上既未显露喜悦也没有悲伤,只有一抹平静而隐逸的微笑。这微笑自由低调,坦率如孩童,只有真正到达自己内心的人才能这样看人!他觉得他全身的手指和关节都在讲述着真理,整个人散发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听从自己的内心,对自己的道路做出选择。在修炼的过程中,连续数天保持非我的状态,变成植物,变成石头。悉达多不喜欢老师的说教,他在很多简单的人身上学。
:学习真知的途径,必须通过独立思考冥想,通过顿悟和教化而得,而非通过说教讲经而得。没有人能够通过讲经而获得救赎。修行的路上,只有自己,只能是一个人没有同伴。所以,不去说教和评价别人的生活。只对自己负责,为自己有所抉择,有所拒绝。要摆脱和克服自我,必有真实地去了解自我。不哄骗不逃离不躲藏,扪心自问,你对自己了解多少?
什么事情能给你带来真实的喜悦?悉达多回忆到,当他在背诵经文,与智者辩论,帮助祭祀的时候最幸福。有崇高的使命和目标,有渴望、向往提升和进步的过程最快乐。悉达多感受到只追求欲望和物质享乐的生活无比失败和痛苦,他又一次放下,远离了成功的商人的纸醉金迷的生活,去找寻珍贵的欢乐和安慰。他努力去抓取和创造生动的美好的值得留存的事物,去达成自己的“功德圆满”!
篇3:《悉达多》读书心得感触
“人独自行过生命,蒙受玷污,承担罪过,痛饮苦酒,寻觅出路。”生命的路上,有的人想陪你走,有的人想替你走,有的人想指导你走,但这路,最终只能你自己走。
悉达多,俊美的婆罗门之子,承载着父母和所有人的希望,按照这希望走下去,他将成为伟大的贤士和僧侣,成长为婆罗门中的王。但这是大家希望他走的路,他走在途中,不禁感到迷惑,无法喜悦。他想去找自己的路。这是我们所有人都会经历的叛逆期,父母的经验和指导不再被我们奉若圭臬,我们开始想要走出自己的路。即使得到如悉达多的父母一样的反对,我们依旧我行我素,不愿回头。
悉达多踏上沙门之路,好友乔文达伴随身边,一起领悟和学习。但渐渐地,悉达多发现自己并没有离目标更近。此时,佛陀乔达摩出现了。悉达多和乔文达离开沙门聆听佛陀的教义,乔文达决定留下皈依佛陀,悉达多却因为发现一个断裂之处决定自行离开继续寻找。两位好友因此分别。在你自己的路上,也许有人陪你一起走,但那终究只是短暂的,因为他也有他自己的路要走。有时,我们觉得自己走错了方向,于是回头修改,在发现问题之后以为事情得到了解决,皆大欢喜。却不知未来的路还有很长。
悉达多发现了断裂之处,以为找到了自我,为学《爱经》步入世俗,却沉沦于俗世之间,直到死亡劈开这一切。有时我们会为眼前取得的成功而欢呼雀跃止步不前,这是我们路上最大的陷阱。因为每个人都有极力想要完成的心愿,太想完成以至于一点成功就能迷惑我们。有的人一直没走出这个陷阱,直到心愿破灭时才恍然大悟。这是每个人都要走过的路吧,不说如何躲过它,只望每个人在经历过后都能有所悟。
悉达多走出世俗这个陷阱,开始倾听世界。但此时他的儿子出现,悉达多如他的父亲一般,忍不住指导儿子的路,直到儿子反抗离开,他在痛心之后彻悟,成为了真正的自己——佛陀。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个轮回,曾经极力逃脱父母的孩子,在世间跌跌撞撞,遇到爱情,遇到友情,遇到自己的血脉至亲,但最终都只剩自己。因为爱人会离去,友人会离去,孩子会和曾经的自己一样,去寻找自己的路。你的路只能自己走,他们的亦如是。
赫尔曼·黑塞所著的《悉达多》一书描述了以寻找“我”为目标的悉达多的一生。在跌跌撞撞的一生后,悉达多找到了他自我。那么,你们呢?
篇4:《悉达多》读书心得感触
黑塞的短篇小说《悉达多》创作于1919至1922年,并于1922年首次出版。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的欧洲国家一度陷入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动荡中。黑塞在这部小说中通过主人公对东西方宗//教中道,自我和圆满的神秘体验,尝试为当时世界和生活中的多种冲突寻找解决的方案。
故事讲述了古印度贵族青年悉达多拥有人们羡慕的一切,为了追求心灵的安宁,他孤身一人展开了求道之旅。他在舍卫城聆听佛陀乔达摩宣讲教义,在繁华的大城中结识了名妓伽摩拉,并戎为一名富商,心灵与肉体的享受达到顶峰,却让他对自己厌倦、鄙弃到极点。在与达摩拉最后一次欢爱之后,他抛弃了自己所有的世俗的一切。
篇5: 《悉达多》读后感
首先我十分认同黑塞在书中所说他对思想不多么在乎,更看重事物。他可以爱一棵树或者一块树皮,但不能爱言语。思想和言语是片面的,唯有体验得真理。我在此刻不能再同意更多,因为限制于本人才疏学浅以及言语思想的片面性,我想将看到书中的段落和所想记录下来,却往往词不达意,但依然自大地记录下来,以便日后回顾温习《悉达多》这本著作时可以作为参考材料。
在与沙门同行这一章中,悉达多和果文达说:我一直渴求只是,一直充满疑问。年复一年,我请教婆罗门,年复一年,我请教神圣的经典《吠陀》,年复一年,我请教虔诚的沙门们。哦,果文达,我耗费了这么多时间,现在仍没完没了地继续耗费这,结果学到的只是:没有什么东西可学!#这让我想到了自己,总是傲才视物,换了一份工作,又换了一份工作,认为什么都没学到。悉达多一直在做自我辩证。
在尘世这一章中,悉达多为了获得金钱,衣服,去给一个商人打工。商人把草重要信函和合同的事全交给了他。并且习惯了跟他商量所有重要的事情。他很快看出,悉达多对贸易所知不多。可是运气却很好,而且在沉着镇定方面,在善于倾听他人心思方面,胜过了这个商人。所以,人生处处皆学问,我们总是自命清高,自命不凡,在每个工作中感到大材小用,壮志未酬。其实离开之后,才会发现,我们以前做的事情还是得到了运用。
在河岸这一章中,他想,把须要知道的一切都亲自品尝品尝。尘世欢娱和财富不是什么好东西,这我还是个孩子就学过了,这我早就知道,可只是现在才有了体验。现在我明白了,不仅是脑子记住了,而且亲眼目睹,心知肚明。太好啦,我终于明白了!#伍迪艾伦的电影很多都很符合这段话,包括日本电影小森林系列,兜兜转转,好像什么都没发生,可是其实生活并不是一个圆圈而是一个螺旋。体验过了那些早已知道的道理,才能更理性更立体的看待这些道理。
在船夫这章,他看到:河水流啊流啊,一个劲儿地流啊,但却总是在哪里了,总跟原来一模一样,然而又每时每刻都是新的!还是对应圆圈理论。轮回、释然和体验。
学者张文江在《<悉达多>讲记》里说,“黑塞的构思很巧妙,他爸释迦牟尼的名字悉达多.乔达摩一拆为二,一个是悉达多,一个是乔达摩......释迦牟尼还是在家人的时候,他叫悉达多.乔达摩,悉达多是名,乔达摩是姓。黑塞把释迦牟尼的故事一份为二,悉达多是未成就的人,乔达摩是一个已成就的人。悉达多走一条修行之路,回归乔达摩,实际上就是把两个人重新拼成一个人”#这让我想到了故事其实在一开始果文达在书店开头就说过的圆圈理论。悉达多刚开始无法忍受现状,觉得应该追求自我,追求内心,然后他经历了婆罗门、沙门、乔达摩、卡玛拉、商人、船夫、儿子,尤其在儿子要远离自己的时候,他想到了当初离开父亲时的场景。在此,我觉得文章迎来了一个高潮,我们处处逃避想逃离的,然后去追求想成为的。最后却发现一切都是轮回而已,此时俗人之嫌成为俗人之可爱。每个人不过是在体验不通的人生而已,我们生来就是为了体验。从自然中来当然也要回归到自然中去。#悉达多>
以上内容皆为意识流随想,如有问题,欢迎讨论指正。
篇6: 《悉达多》读后感
我太喜欢《悉达多》了,以至于用一个下午的时间读完了。酣畅淋漓。
我想每个人都会在寻求真理和真我的时候遇到麻烦吧。有过自大,有过对自己的厌恶,然后有过迷失,这本书是位很好的引路人。告诉你,别害怕,去经历,去感受,去拿起,去放下。
个人最喜欢的章节是轮回。轮回这个章节太精彩了,好像就是作者画了一个非常完美的一个圆。让悉达多从大河渡过去入世,然后返回大河出世。刚好一个轮回,一次我生我死。悉达多这个修行者,有血有肉非常丰满。充满矛盾,但是像我们每一个人。
有的读者认为,真正的修行要六根清静不理凡尘,无欲无求心无旁骛。
但是不知众生苦,怎会苦众生之苦呢?不会小爱,怎知大爱。没有我执,怎么放下我执。所以私以为,最好的修行恰恰是到尘世里,看众生观百态。只有经历尘世从尘世中走出,方叫出世。这是相对的概念。
书中的悉达多经历的三个阶段。
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他离家一心去追求无我的境界。对佛说的话谦卑但是他傲慢,他自以为一心向“无我”便可以真的达到最高境界。
“悉达多只有一个目标――变得空无:没有渴望、意愿、梦想、快乐和悲哀――让“我”死掉。不再有“我”,体味空无心灵的平静,体味纯洁的思想,那就是他的目标。”但是人有了目标,也就有了欲,有了欲自然不会做到无我。做不到无我,山就是山,水就是水,他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是自己本心所看到的,完全受自己主观因素的影响。
第二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他入世了。他有了自己的爱情体验,有了自己对金钱的渴望,他不再把这一切当作一场游戏。因为他有了强大的欲,也就有了强大的惧。他害怕失去,他变得世俗。一切的山山水水都和他没有关系,他执着于自己现有的财富和华丽的生活,他看重名利为五斗米折腰,背弃了自己的修行,坠入了尘世的欲念纠葛。他有了正常人的七情六欲,便无法看清事情的本质,即一切都是无。
第三阶段,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悉达多经历了尘世,放走了自己这只金丝鸟。最后在大河里悟到,不是所有以爱为名的感情都是好的对的。自己应该做的是个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等他放下了对儿子的惦念,放下了自己的社会角色,就终于放下了“我”放下了小爱。小爱成了大爱,他爱每一块只是石头的石头,爱每一个世人,爱每一种苦难和幸福。
有句话我很喜欢,因缘而得往往求而不得。追求无上的境界本身就违背了修行的“皆空”和“无我”悉达多最终获得了内心的安宁,找到了“我”又失去了“我”。
最后用喜欢的一句台词结束这个书评“众生之爱皆是爱。有过痛苦,才知道众生的痛苦;有过执着,才能放下执着;有过牵挂,才能了无牵挂。”
篇7: 《悉达多》读后感
万物既是确存也是虚妄,既是未生也已湮灭,既存善也藏恶,万物即“”。
悉达多初登场便是一个“完人”――“他已学会体认内在不朽的阿特曼,同宇宙合一”,“他将成长为伟大的贤士和僧侣,成长为婆罗门中的王”,“所有人都热爱悉达多,悉达多令所有人喜悦,所有人都对他兴致勃勃”。这三句话概括了青年悉达多在精神、修养以及社会地位方面的卓越,从当代社会角度来说,悉达多的起点无疑是所有人想达到却达不到的终点。可是,他自己却不快乐。他无法回答自己内心的疑问,他的灵魂得不到满足,他难以获得真正的宁静。于是他抛弃了婆罗门的身份,成为了一个沙门,去寻找“阿特曼”(即自我)。
第一站・受苦
沙门的生活带给他的是“忍受苦难”和“无我”。悉达多经受暴雨、酷暑、饥饿、奔波等现代人难以忍受的苦修,获得了身体的坚毅,可是他的心灵依旧未得满足。因为悉达多逐渐意识到受苦不过是暂时的麻痹自己,从而达到“无我”的状态;与此同时,“我”却消失了。他所经历的一切与他想要找到自我的的初衷有所背离。他也开始怀疑“教义”的意义。他看透了反复品读经书以图得道方式的局限性。在乔达摩这里,他印证了自己的看法,于是,他决定摆脱经书,身体力行去悟道――去体验、感受、拷问,无论是幻灭还是永生,他直面自己,决不逃避。
第二站・沉沦
他放弃僧侣的身份,踏入俗世生活。他经名妓的引荐成为了一名商人的文字官,他逐渐开始富有。他一开始抱着学习的态度体验一切,但财富、酒色终于腐蚀了他曾经坚毅的心灵。多年以后他回首过往,发现自己已经是一个平庸粗俗的中年人,他对自己感到恶心,他想到了自杀。
第三站・重生
在河边他意图寻死,却被“阿特曼”的觉醒所救:他意识到自己的灵魂选了一条与一般人不同的道路――从智慧到愚昧,从坚韧到堕落。这条道路引他自杀以便造就他的重生:因为经历,才能厌倦,才能摆脱,才能参透。因为他不再是一个“完人”,所以他才能成为一个完人。他彻底自由,“他的胸中沸腾着喜悦”。在他的青年时代,在他见乔达摩之时,他即决定摆脱所有的圣贤法义,追寻自己的内心;数年之后,在他破败不堪的中年时代,他终于做到了。
第四站・佛陀
自此以后,他就栖息于河边。他彻底摆脱了修习经义,从凝视万物中获得启发和力量,尤其是凝视流动的河水。在他漫长的老年时代,在他栖居于河畔的数十年里,他彻悟到了时间和爱的奥义。时间并非一去不回,它是过去也是现在;爱并非是占有,也是包容、放手;最重要的是,万物既是确存也是虚妄,既是未生也已湮灭,既存善也藏恶,万物即“”(即圆满)。领悟至此,一位完人成为佛陀。
★ 北京达内实习心得
★ 多读书建议书作文
《悉达多》读书心得感触(精选7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