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富有思想D猪”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只有芸知道观后感,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只有芸知道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目录
篇1:只有芸知道观后感
因为,主人公隋东风和罗芸的往事,只有他们知道,罗芸隐藏了什么秘密,只有她知道。
同时,我也明白了,女主人公为什么叫“芸”。因为,芸,对中国人来说,是个特殊的名字,清朝作家沈复的《浮生六记》女主人公就叫“芸,林语堂说,”她是中国文学及中国历史上(因为确有其人)一个最可爱的女人”。“芸”是沈复的妻子陈芸,两人曾经有过一段清淡快乐的生活,但后来因为沈家家庭内部的骤变,两人被逐出门外,在一段艰苦的、相依为命的生活之后,陈芸早早去世。
林语堂曾将《浮生六记》译为英文,并且写了序言,在序言里,他说出了上面那句话,还这样概括了陈芸的一生:
她的一生,正可引用苏东坡的诗句,说她是“事如春梦了无痕”,要不是这书得偶然保存,我们今日还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女人生在世上,饱尝过闺房之乐和坎坷之愁。
我现在把她的故事翻译出来,不过因为这故事应该叫世界知道;一方面以流传她的芳名,又一方面,因为我在这两小无猜的夫妇简朴生活中,看她们追求美丽,看她们穷困潦倒,遭到不如意事的磨折,受奸佞小人的欺负,同时一意求享浮生半日闲的清福,却又怕遭神明的忌——在这故事中我仿佛看到中国处世哲学的精华在两位恰巧成为夫妇的生平上表现出来。
两位平常的雅人,在世上并没有特殊的建树,只是欣赏宇宙间的良辰美景,山林泉石,同几位知心友过他们恬淡自适的生活——蹭蹬不遂,而仍不改其乐。
隋东风和罗芸,在很多地方,就像是1980年代的沈复和陈芸。自从离开北京去了新西兰之后,整整十五年时间,他们在一个叫克莱德的小镇上,在蓝天绿草间,过着安静的日子。
他们拥有一间小小的中餐馆,在小山坡上拥有一个美丽的家,还收养了一只名叫blue的流浪狗。他们一起打理餐馆,一起结伴回家,直到一些小小的变故发生。
这部电影,和冯小刚导演所有的电影都不一样。他之前的作品,都是强剧情的,要有故事,有笑料,有强烈的感情。这个故事却极其清淡,节奏悠长缓慢,画面时时停留在草地、树林和山岗上。
能被称得上剧情的,就是两口子清淡如水的生活,生活里的那些琐屑小事,这些小事,还发生在被视为已经进入“历史的终结”状态的新西兰这样的国家,更是淡若微风。而故事里露面超过一分钟的演员,把狗算上,不会超过十个。
但就是这样一个电影,让人没有一刻失神,让电影院里的观众,从头到尾流泪。这个“芸”,和那个“芸”一样,和爱人安静相守,在平静的生活里追寻美,念念不忘高山大川,北极光,和海上的鲸鱼。两个“芸”,像是两朵两生花,可以说明,人们对生活的渴望,其实古今同步。
在这个故事里,扮演了“芸”这样一个“最好的女子”的,是杨采钰。
很多人是通过《1980年代的爱情》和《芳华》知道杨采钰的,其实她出道很早,算是童星出身,央视制作的动画片《哪吒传奇》的片尾曲《少年英雄小哪吒》,就是她在11岁的时候唱的。
这首歌由著名词作家乔羽作词,李海鹰作曲,“是他是他就是他”是许多经历过九十年代的人的深刻记忆。后来,她去了美国读书,19岁时,她回国考进北京电影学院,进入表演系。
她是那种举重若轻的学霸女孩,到什么地方都迅速崭露头角,小时候是歌星、主持人,考进北电,就成为表演系大一课代表,还担任过第十届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大学生电影展双语主持人,演过《芳华》,和钟楚曦、苗苗、李晓峰一起成了“《芳华》四美”。
但即便这样,《只有芸知道》里的罗芸,对她来说,或者说,对很多女演员来说,都是很难演的角色。
首先,这个故事有真实的人物原型——这是冯小刚的挚友张述和妻子罗洋的故事,张述后来回国从事的是电影工作,和冯小刚合作了十几部电影。不论张述还是冯小刚,对角色的表现都是有要求的。
其次,这是一个清淡故事里的清淡角色,没有戏剧化的转折,没有拯救人类的弧光,没有咆哮,没有大段声泪俱下的告白,甚至连最有可能催泪的病中情景,也被很技巧性地简化了。
篇2:只有芸知道观后感
《只有芸知道》由黄轩和杨采钰主演,改编自冯小刚好友张述的真实经历,讲述的是男主角隋东风和女主角罗芸在新西兰的爱情故事,从相遇到相守,再到女主去世,男主完成妻子遗愿,整整的故事。
这么长的时间跨度,也没有什么太强烈的戏剧性,要拍得动人挑战性很大。这就让人好奇冯小刚为啥愿意拍这样一部朴素的爱情片出来?
这部电影,吸引人的不只是故事讲的动人,也不仅是新西兰清新唯美的风景令人眼前一亮,更不仅仅是杨坤谭维维的歌声萦绕在耳,更在于冯小刚通过这部电影展示了他超强的功力。
他通过时空倒叙插叙的方式,把一个细水流长的故事展示得充满柔情和温度,使得观众在被电影感动的同时,又能让人联想到自身感情经历中的点点滴滴。
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冯小刚被张述夫妇的爱情感动到了。他们的感情简单纯粹,美好温暖。普通人的爱情也可以惊艳时光,也可以把日子过成诗。
第二个就是,冯小刚坦诚自己已经62岁了,拍电影的时间也不多了,这时候想拍一些暖心而又美好的东西。
无疑,张述夫妇的感情经历触动了他。在冯小刚看来,老一辈人纯粹的感情观在这个浮躁、追求速度的时代尤为珍贵 。
在《只有芸知道》里,黄轩饰演的男主角隋东风同样是一个招人喜欢的贴心暖男。
电影中车位被占,隋东风还没那么生气,但是一看到女主罗芸被人无理推搡,就气打不一处来,直接上去就是抡拳头,打得对方满地找牙。
生活中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情节不少,但是隋东风真正对罗芸的呵护和体贴,就经常体现在一些细节里。
比如隋东风注意到女主出去打零工不爱戴手套,手上的皮肤都磨破了,就默默地跑去买了个护手霜给女主用;
结婚后,两人的感情如胶似漆,哪怕只是看着他们俩相互依偎在树下看悠悠白云;在餐馆边安安静静地晒着太阳,你也会觉得这样的爱情美得不像话,暖的如太阳。
结婚那晚,隋东风曾对罗芸说过一段土味情话:
我喝汤,你就吃肉;我吃肉,你就吃燕窝,反正家里最好的东西一定是在你的肚子里。
听了这些话,罗芸就忍不住抹起了眼泪。
情话虽然腻歪,但却情真意切,他对妻子的保护和爱意确实都体现在生活的细微处:
两人开了家中餐厅,妻子得空进来帮忙洗菜都要被他唠叨;妻子喜欢鲸鱼,他就骗她出去采购东西,结果偷偷在卧室里装了巨大的鲸鱼背景板;有客人吃霸王餐闹事,他就第一时间冲出来挡在妻子前面。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这部电影呈现的是一种感情付出不平衡的状态。
其实并非如此,开头就有许多细节呈现,女主罗芸作为贤内助,会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会担心男主抽烟影响身体健康、担心男主太累而尽力去帮他分担餐馆工作,甚至到了自己要离开人世的时候,也放心不下男主,虚弱的她缩在男主怀里说:
半路留下来的那个人,苦啊……
就是这样一句话,一下子戳中了泪点。相濡以沫的爱情,到最后却只剩下一个孤单的人缅怀,那种痛,那种无能为力,深入骨髓,令人感同身受。
可以说,他们两人所呈现出的感情戏就是国人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完美的爱情状态——举案齐眉,相濡以沫。
这样的故事,任何一个深爱家庭的男子都会被击中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以至于不顾一切、不再扭捏地勇敢表达自己对爱人浓浓的爱意。
茫茫人海之中,有幸遇见了你,可以相爱可以相守。直到现在青石写这段文字都忍不住想落泪,作为男性影迷来说,这时候我们都会去追溯回忆生活中是否哪里做得不够好,哪里亏欠了另一半,得抓紧时间弥补,莫留遗憾。
不要等意外发生了,才去想着假如还有明天。
活在当下,珍惜这一份感情,就是这部电影给我们最大的感悟。
篇3:只有芸知道观后感
两年前首映式,我看了冯小刚的《芳华》,同时也参加情景剧《统计人的芳华》演出。12月20日,花40元看冯小刚《只有芸知道》首映式,由执导,黄轩、杨采钰、徐帆、莉迪亚·佩克汉主演的剧情片。
1、感人的爱情故事。该片改编自冯小刚挚友的真实爱情经历,讲述了漂泊半生的男人隋东风,中年猝失妻子罗芸,随后他决定替亡妻完成遗愿的动人故事。年轻的隋东风(黄轩饰)和罗芸(杨采钰饰)婚后定居在新西兰安静的克莱德小镇,共同经营一家中餐馆,时光在波澜不惊中一天天流逝,转眼间两人的婚姻生活已走过第十五个年头,除了身边多了一只陪伴左右的宠物狗布鲁,一切仿佛都没有发生变化。然而空旷山野上,罗芸压抑已久的一声呐喊打破宁静。
隋东风和罗芸无缘白头到老,人到中年妻子的猝然离世让东风陷入哀伤与孤独,踏上了为亡妻完成遗愿的旅途。隋东风手捧罗芸的骨灰,随风飘洒,为这段相濡以沫的爱情笼罩上悲凉的底色。
2、美丽的风景和音乐。20xx年5月—6月29日,拍摄地点中国、新西兰。音乐原声梁芒《梦之路》和主题曲《相爱的那天》 。这是以一部纯爱电影《只有芸知道》重返影坛。影片主打中年人的纯爱故事。北京雪后冬夜,数千名观众顶着寒风来到世纪剧院参加电影《只有芸知道》首映礼。“今天特别冷,但这么多观众能来,给我的感觉非常暖,这部电影也是暖人心的”,重回贺岁档的冯小刚导演昨晚在现场如此感谢观众。之所以想到把好友的故事搬上银幕,冯小刚说:“张述的故事让我很感动,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有完美的爱情,但我相信每个人都把美满爱情当成自己的一个理想。”
3、老少皆宜的一部电影。电影没有尖锐的讽刺和强烈的戏剧冲突,电影只是平静地将故事娓娓道来。对于这种风格上的转变,冯小刚说:“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觉得舒服的那些事要做,我快62岁了,再往后就奔70去了,现在非常想拍一些很美好的,对我的内心也有营养的电影。”冯小刚的名字一直是和贺岁档联系在一起的。电影《只有芸知道》12月20日上映,面临着贺岁档最激烈的竞争。他坦言:“我觉得在岁尾年初,辞旧迎新的时间节点上,可能大家除了看喜剧、看动作、看悬疑,还有很大一部分观众也很想带着自己的太太或者陪着父母,来看一些很温暖的电影。”他还提到,两年前的《芳华》曾带动了银发族的观影,这一次的《如果芸知道》也很适合他们,“有一定年纪和生活阅历的人看,会更有共鸣”。
冯小刚认为“爱情是不分年龄段的,在几场普通观众的试映里,有一个数据是25岁以下男性观众的喜爱度还挺高,因为他们会对这样的爱情有一些憧憬,所以我想它是老少皆宜的一部电影。”
4、电影中丰富的内涵。让观众各有感触:我们这代人看到的可能是怀旧、归宿,年轻人看到的有情感、有爱情。”而《只有芸知道》这部影片就如片名一样,非常私人化,就好像在看日记一般。故事很美,爱情,生命,还有哲学的味道,让人看完后回味无穷,也是赚得眼泪无数,不可否认,这是一部很暖心的爱情电影,冯导拍这样的归园田居题材的确别有一番风味。好的'电影只会随时间沉淀,如好酒香醇!俗话说的好,一千个人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观影也是同样的道理。
5、观众对影片好评。“冯小刚永远在引领中国电影的脚步!”、“干净暖心之作!”、“想带父母去看”、“年度最温暖爱情故事”,《只有芸知道》已在首映过程中收获无数泪水,更被赞为“贺岁档必看”,映带来更多感动。正是因为导演与编剧对原型人物的真挚情感,才能让影片充满打动人心的力量。首映现场我也看到有观众不时抹泪,电影结束后还是红着眼眶。
篇4:只有芸知道观后感
故事发生在生活在新西兰的一对华人夫妇身上,结婚第十五年,妻子罗芸(杨彩钰饰)猝然离世,隋东风(黄轩饰)带着内心的悲痛和分成四份的妻子骨灰上路,他重走留下二人足迹的地方,重温了过去美好回忆,完成妻子遗愿,将妻子的骨灰分别留在了她最想“呆”的地方。在故事的结尾,隋东风回到北京,如妻子所愿,又重新拿起了笛子,养了一条像死去的“布鲁“一样的狗。
故事本身相当简单,尤其展现了隋东风对妻子罗芸的深情与无微不至的照顾。电影主要采用了倒叙和插叙的手法来讲述出,妻子离世、二人开餐馆、结识梅林娜、豢养“布鲁”、林太家的生活、二人相爱结婚、看鲸鱼,向岳父母报丧等事件。明地里以路线,实则以时间为线串联起全部情节。影片缺点在于情节之间联系松散,缺乏张力,故事本身欠缺矛盾冲突,依靠好看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再辅以 “嘴上”功夫来吸引观众注意力,观影中难免让人打起哈欠。同时人物塑造单薄,缺乏立体感,主题不明确,勉强提溜出来两个主题:一个是”苦的是留下的那个人“——中年丧偶的悲痛,另一个是“开餐馆的那九年你都没吹过笛子,愿餐馆能够毁掉”——生计的操劳毁掉了生活的热情。当然,两个主题也都只是泛泛的点出来,缺乏有力支撑与深刻洞见。
影片的优点在于,精心设计过的优美镜头,展现了新西兰优美恬静的自然风光。深情款款的配乐,帮助人们更好的进入角色的悲伤。对戒指、鲸鱼、笛子、长椅等具有象征意味元素的巧妙设计,拨动观众内心琴弦。同时电影突显了三个小惊喜,杨彩钰的美颜,黄轩的演技以及徐帆的方言。
这部电影的好坏短长泾渭分明,显示出冯氏电影一贯的创作风格——对故事矛盾与人性挖掘的忽视,对视听元素与情感共鸣的高度看重。这些特点也决定和回答了为什么冯小刚的电影往往是票房得意,赛场失意。也说明了为什么冯小刚在名利双收后想要追求“艺术创作”却屡屡受挫。因为电影艺术的核心要义便是要在由矛盾不断推动的故事剧情中,对人性复杂而隐晦的深层纹理进行展现。可“美术助理“出身的冯小刚,没有受过电影专业的系统培养,未能经验并得到历代电影前辈遗留下来的,关于创作理论与实操技巧上的宝贵遗产。一切都依靠自己在行业的摸爬滚打,积累实战经验,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总结出一套吸引观众的手段,从而靠着这一套票房手段从“低头哈腰”混到了“扬眉吐气”。
毫无疑问,在现实角度来评价冯小刚,他是非常成功的,贫苦出身,没有受到过良好高等教育,却依靠自己在电影行业的努力与实绩,成为中国当下最知名导演之一,成功跻身上流社会。成名之后,他也试图去进行艺术创作,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从这些方面上来说,冯小刚理所应当得到人们的尊重与敬佩。只可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电影票房在成就冯小刚的时候也将他的天花板给封死了,多年积累下的经验让他过于迷信“优美画面,动情音乐,卖惨煽情”能够带来的魔力。殊不知,一部电影的思想深度才决定了它的高度,一切外在的形式最终都要为思想服务,颠倒主次后,只能是娱乐观众。这就要说到“匠”与“家”的区别,前者迎合观众,后者启发观众;前者显示出技巧娴熟的聪敏,后者蕴藏深刻洞悉的智慧;前者总是汲汲于追求,后者叹息兮求索。
冯小刚身上的矛盾太多,大家对其人品与作品评价也都趋向两个极端,这一切的根由或许能从其矛盾的性格中找到答案。豆友五色全味在其影评《抱歉,我无法赞美〈芳华〉》中对冯小刚的性格进行了分析,已无我置喙的空间了,详情大家可前去一观。以下引该文的一句话。
时常都感到冯小刚的诚惶诚恐与自相矛盾。就像他经常语出惊人,但又常常很快认怂,内里其实异常谨小慎微,胆怯又不安。”
最后进行总结,冯小刚的成功与局限无不透露出其所处时代的特征,重“感性”而轻“理性”,重“利”而轻“义”,国家与经济一路高歌猛进,留下了一群胆怯而又不安的个人。
篇5:只有芸知道观后感
不是很懂电影,单纯就主题有感而发。我也为男女主能相濡以沫、爱对方胜过爱自己的爱情感动到落泪,但总觉得这部电影完全可以更“露骨”地站在其他角度表达爱,甚至可以“教一教”我们如何去爱。
深爱不易,值得感动和歌颂,但懂更难,需要寻找和努力。在我的理解中,东风和芸正是因为太爱对方,太想给对方“自以为”对方想要的生活,结果却适得其反,这份因爱而创造的生活,抑制了自己,也拴住了对方。
最悲情的在于,他们并不是,把自己想要的生活强加给对方,他们二者都在努力为对方而活,压抑着自己内心真实的渴望,却不知道对方也在为自己这样努力着。他们认为自己正在给对方想要的生活,但是相反。而这个拧巴的矛盾在小芸身上更表面化的原因,是她知道自己的生命更短,她又怕自己终是没机会看更大的世界了,但她又知道半路留下的那个更苦的人是谁,她想从着他,过他想要的生活。
餐馆毁了,小芸看着东风的心痛自责自己捅了他一刀,但东风真的是心疼餐馆吗,在他心中,有生意,是构成小芸安全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为了云停下,却不知云想走。云紧紧抱住了风,也封住了自己的心。
我希望你能过上自己想过的人生,却忍不住为你而改变。
林太是个太好太好的人,但在婚姻方面,她给两个人的引导,不算适当(希望不要被喷)。林太和东风清楚小芸缺乏安全感,却不了解她如此缺乏安全感的原因,很难“对症下药”。于是林太只是站在普通女孩缺乏安全感的角度,告诉东风“有房子,有生意,就是最好的安全感”。这才有了东风当下长笛,拿起菜铲的改变。他真的那么想做厨师开餐馆吗?我觉得未必。小芸一定不只一次试探东风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她小心翼翼地,生怕听到和自己相反的答案。他说,只想过有她的日子。东风是说了心里话的,只是他错认为想要留住她,就要这样过日子。
而小芸,缺乏安全感的背后是因为极其特殊的原因,东风一开始猜不到是情理之中。但其实有些想不通为什么他难以捕捉到那些细节,努力深入了解这个女孩儿。其实从小芸带东风去赌场决定二者婚姻大事就能看得出,她要的安全感,绝非是房子和生意,以及十五年一成不变的生活。他没有理解她想去看鲸鱼,不是简单地一次旅游,他没有理解她想要的安全感,是怕短暂的生命中,来不及体验世界之大。她定义的安全感,甚至和常人是相反的。但林太告诉她,婚姻没有完美的,再相爱的人都有想离开对方的念头,长久的夫妻,要靠熬。所以当她满脸不开心想要脱离现在的生活时,她没有选择沟通,她选择隐忍,她只敢对着极光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她事后自责毁了“他想要的生活”。
如果他们都给对方机会,去了解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即使小芸45岁会走,我觉得这边爱情也不存在遗憾。他们并没有对对方敞开心扉过,因为他们爱对方胜过爱自己。他们难以启齿,要求对方为自己改变,却能十几年如一日地,为对方而克制自己。
对我而言这样的解读,算是能够帮助我打破对婚姻的一些看法。感情不应该是“自以为是”的,一味地“自我牺牲”也是不健康的,我们应该学会给彼此沟通的机会,学会倾听对方固然重要,适当地表达自己也同样。
懂比爱更不易。但我还是被他们感动地痛哭流涕,可能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单单是爱,就很难了。
最后提一下在《武林外传》中,白展堂对展红绫说:“遇到你我想,你要是个贼多好”。对湘玉说:“遇到你我想,我要不是贼多好”。可能爱对方和爱自己,大多数时候都是矛盾的吧。
愿我们都能摸索到,在感情中成就对方也成就自己的方法。
篇6:《只有芸知道》观后感
《只有芸知道》影评8.5分,听说很好看,朋友圈不停的刷出来感悟:一个轻缓又浪漫的爱情故事,就像给这浮躁的冬季打上了镇定剂,让你动容,让你思考。这部电影像戴上了神秘的面纱,以足够魅力,吸引着我去靠近,去揭开它的面纱,一睹它的神秘。
平安夜和闺蜜吃完饭,走完热闹的文化宫,总觉得应该干点什么,才能和这个热闹的气氛和谐,才对得起这个特殊的夜晚。于是,《只有芸知道》就悄悄出现在她的脑海,毫不犹豫的打车就来到了影院。
本以为去了会是厅堂满座,没有空位,甚至还要小心翼翼的说:“打扰,借过一下”。检票之后,我们才发现,寥寥几人,除了我们,就是三对情侣,大家坐的都很分散。朋友打趣说:“你可不要哭,我没有带纸。”我回应道:“没事,现在不会哭了,而且,我有衣袖。”
印象最深刻的,莫非于男女主角的相识,和他们确定恋爱甚至结婚方式的简单,就像两个还没有长大,但似乎已经很成熟的孩子,确定恋爱关系是由一个简单的游戏决定的,同时异地,结婚当天没有父母的参加,只有房东的“哭声”相陪。
简简单单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一切都很平淡,当然,也有很大的波澜,当他们终于摆脱了饭店的束缚,回到国内,年轻的女主角,因为病情加重离开了男主角。我羡慕的是,他俩的简单生活,生命中好像除了彼此,没有他人,最多加一只他们养的狗。女主角虽然没有陪男主角走到最后,但是他们曾经拥有过最好的彼此,给了彼此最大的鼓励和陪伴,最后,尽管男主角很伤心,但是仍然带着女主角的梦想走过他们曾经走过的每一个地方,把她的骨灰撒到了她最喜欢的鲸鱼的身边。让她去了大海,有鲸鱼陪着,不被欺负,也不用去争抢。
电影的每个画面就好像是一副广告画报。电影结束后,我和闺蜜,简单讨论了情节,我们并没有替女主遗憾,也并没有为男主伤心,因为这就是现实,反而觉得他们比大多数人好要幸福,拥有了彼此。
篇7:只有芸知道观后感
如果爱一个人,就给对方一片天空,你爱画画,我给你买画板和染料,我爱爬山,你陪我走遍祖国三山五岳,让彼此自由飞翔。
如果爱一个人,你爱做饭,那我就好好吃饭,我不会做饭,我就洗菜拖地。
对的爱情,可以越过高山,越过大海,越过沙漠,越过草原,越过这世间一切的羁绊。
就像三毛与河西,有人说,女孩子,嫁人,要么对方要有钱,可以让你衣食无忧,要么对方要有权,可以助你事业高升,但,我要说的是,无论对方有没有钱,有没有权,都不是最重要的,人生短短一世间,那个给你安全感的人,才是最重要的人。
杨绛先生曾说:“夫妻该是终身的朋友,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是知心的朋友,至少也该是能做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情人而非朋友的关系是不能长久的。夫妻而不够朋友,只好分手”
清晨的粥胜过昨夜的酒,落魄时的扶手胜过得意时的吹捧,对的人,就是从此有了软肋,也有了盔甲。一定不要做那个只有个烂单车,却总让对方哭的人。
谨以此影片,抒发有感。
篇8:只有芸知道观后感
电影《只有芸知道》,刚上映的时候,一看是通俗的爱情片,就没有看的欲望,随着周边人不断 它,于是就买了一张电影票,一张票,一桶爆米花,一杯可乐,享受了两个小时的休闲时光。
故事很简单,在异国他乡新西兰的.一个小镇,因为租房子,彼此相知,一起经历相濡以沫的15载人生。罗芸喜欢鲸鱼,隋东风就会委托梅琳达帮忙,买下鲸鱼的广告牌,放到家里卧室。他知道女生容易没有安全感,就竭尽所能地让她感到安全感。
他们之间相互信任,他们在小镇开了一家中餐馆,餐厅里有个漂亮的洋妞,但是却没有因为她的存在带来任何争吵。
他们一起养着一条狗,叫布鲁,得知罗芸意外流产,以后不能再有小孩,隋东风说:“有你,有布鲁,就够了”
他们的爱情,简单却纯粹,结婚就在租的房子里,房东是媒人,结婚当天也只是房东,罗芸以及隋东风一起吃火锅,好的爱情就是与彩礼,与房车,与金钱都没有关系,人对了,其它都不重要。
布鲁一直坚强地露出开心的一面,即使最后安乐死之前,也不忘频频回头。隋东风,在手术前一夜,依然给予罗芸希望,说自己会重新吹笛子,等她好了,吹给她听,而罗芸也在笛子里留下字条,希望他好好活着
篇9:《只有芸知道》观后感
大导演的影片有实力做发行宣传,凭着以往的作品作背书,新作品总是令人期待的。在海南一个十八线小城市的影院里,观看了电影《只有芸知道》,看完之后只能发出《一声叹息》,冯导也老了,六十多岁人拍出的爱情片,居然是个偶像剧。
作为一个有近30年婚姻生活的过来人,我如论如何也没法相信男女主人公在异国他乡,在一个风景绝美但又异常偏僻的小镇,经营中餐馆十五年,俩人居然每天如新婚般甜蜜、恩爱,不说有婚姻的危机,连生活中的磕磕绊绊也不曾出现。我想王子和公主的生活也不会如此美好、或者说如此虚假吧。
影片还特地注明是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成,因为男主角是导演的男闺蜜,他的妻子还在盛年因为疾病离世,男主角痛不欲生,导演被他的爱情生活所感动,拍出了一部想感动所有人的《只有芸知道》,遗憾的是我至始至终都没有被东风和芸的爱情故事感动。女孩年轻貌美气质佳,哪个男孩不喜欢?辛辛苦苦追到手,开始柴米油盐的庸常生活,生儿育女,为了生活特别是在异国他乡,又不是富二代、官二代,哪里有条件把老婆当公主一样地供着?
倒是徐帆饰演的教授夫人角色更为真实,在国内知名大学当教授的丈夫,到了异国他乡只能靠教小孩谋生,大教授也有令人无法容忍的缺点,让妻子产生过离他而去的想法。因为爱、因为多年的相依为命,夫妻已经成为没有血缘关系最亲的亲人而无法割舍。因为丈夫的离世,妻子无法抑制的思念之情在一对新人的婚宴中,触景生情,酒后吐露真情。这好像才是真实的夫妻之情、生活常态。
如果真有影片中的神仙夫妻,不管生活多么艰难,彼此都能至始至终地恩爱如初,真是让人羡慕。
看完此片之后,又看了《叶问4》、《误杀》,猫眼APP的评分还是很靠谱的。
篇10: 《只有芸知道》观后感
选择在僻静的只有对方的地方度过一段长长的岁月,真是一件决绝的事情。但凡一人消逝,那段时间的记忆就无法验证真伪了……可惜咯,昨晚手机没电了,不然就会评五星了,劲儿有点过去了。
开头虽然有些无聊,但是整体依旧很好的故事,没必要更没理由要求电影的每一帧都是抓人的。看个开头,想的是冯也是到岁数了,开始拍男人的失去了,又想着果然是他的片子,女的一进来做一通家务真的是…… 认为女主的故事本身是更迷人的,如果能有细腻的导演拍出女生的角度那就太棒了。
不过人们总是会用衬托,用恒久衬托短暂,用稳定衬托颠簸,用平淡点染惊心动魄的生命本身。狗安乐死那段,黄轩表情的镜头有点过于渲染。不过感觉女主的死去和狗的死像是一套解题思路,会有点腻。如果作为故事,我会觉得有点过了,但是最动人的地方正在于它是真实的,真实永远比故事更突破人想象的胆量。
篇11: 《只有芸知道》观后感
女生喜静,向往恬淡寡欲的乡村生活,男主就把家安在了偏远小镇,但为了生存,他们盘下了镇上的中国菜馆,于是就过上女主柜台收账,男主掌勺炒菜的生活。
因为身体原因,女主生不了孩子,因此领养的一只大狗布鲁就成了他们最宠的宝宝,电影里面我觉得最温馨的画面就是,男女主牵着布鲁在草坪上散步,嬉戏,布鲁饿了,女主就从饼干盒子里面拿出两块饼干喂给它,然后他们一起背靠着大树坐在草坪上,看纯净的天空,吹和煦温柔的风,享受静谧温暖的`太阳。他们就这样彼此相爱,生活恬淡,一起度过了没有争吵、没有小三的20xx年
是啊,他们的生活真地好平常琐碎,好像真地没什么看头,没有一丝波澜不惊,你看电影的时候,不会有忽然的一声“哇”,但是仔细想想,这不就是我们每个常人日日要面对的庸常生活吗?
篇12: 《只有芸知道》观后感
这部更贴近生活的电影却没有给我带来太多的惊喜――相识后在相爱中相知,彼此陪伴,开一家餐厅,养一只狗,生病,死亡,完成遗愿。
今天的影院里来了很多中年夫妻,他们并排坐着,电影散场,有一对夫妻迟迟没有离去,我不知道他们在等待什么,盯着屏幕,呆呆的样子。
印象很深的一幕,是隋东风在海上讲完自己的故事,那位船夫突然拿起对讲,对着自己的妻子说:I love you 妻子的反映,则是中年夫妻特有的――你做了什么错事?还是外面有人了?
可能情感的表达在人生任何阶段都很重要吧,喜欢,就要说,觉得不开心,就要倾诉,只可惜,漫长的生活里,成年人渐渐收敛了自己的感情,好像不动声色,是现代社会的优良品质一样。
至于爱情,当我再次接受一段感情时,就明白一个道理――把他放在心上,把有他的日子,当成最好的日子,学会珍惜。
人生里,有爱的人在,就是最好的日子,所以,我想过的日子,是有你的日子。
篇13: 《只有芸知道》观后感
女生是芸,男生叫风,他们在风景优美的奥克兰相遇,后来又在幽静偏远的乡下小镇克莱德结婚并一起度过了20xx年相依相守的时光。男主形容他们的相遇为风云际会,而我更愿意用云淡风轻来形容他们的爱情和婚姻生活。
男主在遇到女主之前,吹得一首好琴,原本是去奥克兰读音乐学院的,但困囿于昂贵的学费,他最终成了一名外卖小哥,活泼开朗、吃苦耐劳的性格让他在当地颇受欢迎;女主则在当地的渝夫市场打工,两个人共同租住在一个华人太太的家里,因为工作时间的不同,两个人几乎没什么交集。
但在一个星期日,女主从后院的小门推门而入,阳光连同女主美丽的面容一起打在正在小院除杂草的男生脸上,随后,他接下她递过来的黄橙子,在异国他乡的她们,很快惺惺相惜彼此温暖,相爱结婚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篇14: 《只有芸知道》观后感
“只有芸知道”和“等风来”于我而言有同样的听觉触感,文艺的名字,充满着一丝丝悬念和期待,促使我急迫想去电影院瞧一瞧,芸是谁?她又知道什么?
很显然,电影场景如电影名字本身,是文艺唯美的:空旷幽静的大片草原,碧蓝澄净的天空,一颗无言却足够粗壮的大树,平静宽阔的蓝色湖泊,风吹动着草坪,地上的草儿微微摇摆着柔软的身躯,跟随着镜头的脚步游走,你能很容易感觉整部片子被包裹在如画一般的诗意风景中,你更会体会到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温柔在影片中流转,所以,在这样的布景下,语言是不需要多华丽的,如潺潺的小溪,清澈明朗,不言不语,偶尔的偶尔,冒个泡泡就已足够。
篇15: 只有芸知道观后感
大导演的影片有实力做发行宣传,凭着以往的作品作背书,新作品总是令人期待的。在海南一个十八线小城市的影院里,观看了电影《只有芸知道》,看完之后只能发出《一声叹息》,冯导也老了,六十多岁人拍出的爱情片,居然是个偶像剧。
作为一个有近30年婚姻生活的过来人,我如论如何也没法相信男女主人公在异国他乡,在一个风景绝美但又异常偏僻的小镇,经营中餐馆十五年,俩人居然每天如新婚般甜蜜、恩爱,不说有婚姻的危机,连生活中的磕磕绊绊也不曾出现。我想王子和公主的生活也不会如此美好、或者说如此虚假吧。
影片还特地注明是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成,因为男主角是导演的男闺蜜,他的妻子还在盛年因为疾病离世,男主角痛不欲生,导演被他的爱情生活所感动,拍出了一部想感动所有人的《只有芸知道》,遗憾的是我至始至终都没有被东风和芸的爱情故事感动。女孩年轻貌美气质佳,哪个男孩不喜欢?辛辛苦苦追到手,开始柴米油盐的庸常生活,生儿育女,为了生活特别是在异国他乡,又不是富二代、官二代,哪里有条件把老婆当公主一样地供着?
倒是徐帆饰演的教授夫人角色更为真实,在国内知名大学当教授的丈夫,到了异国他乡只能靠教小孩谋生,大教授也有令人无法容忍的缺点,让妻子产生过离他而去的想法。因为爱、因为多年的相依为命,夫妻已经成为没有血缘关系最亲的亲人而无法割舍。因为丈夫的离世,妻子无法抑制的思念之情在一对新人的婚宴中,触景生情,酒后吐露真情。这好像才是真实的夫妻之情、生活常态。
如果真有影片中的神仙夫妻,不管生活多么艰难,彼此都能至始至终地恩爱如初,真是让人羡慕。
★ 水知道答案观后感
★ 芸虹的作文
只有芸知道观后感(整理1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