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消化道传染病患者中的护理体会

时间:2017-01-24 14:55:36 作者:qwert0260 其他心得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qwert0260”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优质护理在消化道传染病患者中的护理体会,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优质护理在消化道传染病患者中的护理体会,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优质护理在消化道传染病患者中的护理体会

关于优质护理在消化道传染病患者中的护理体会

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患者的排泄物( 如呕吐物、粪便等) 传播的, 是属于病从口入的疾病, 消化道传染病在众多疾病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做好护理工作对患者意义重大。优质护理模式具有整体性、个性化、创造性, 将舒适的护理措施供给患者, 使其感到满意, 可以有效减轻疾病对患者心理与生理造成的双重影响, 提高治疗效果。本文56例消化道传染病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 现将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 年1 月~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消化道传染病患者56 例, 男36 例, 女20 例, 年龄21~53岁,平均年龄(36.58.2) 岁。其中包括病毒性肝炎31 例, 细菌性痢疾12 例, 阿米巴痢疾5 例, 伤寒2 例, 手足口病6 例。将56 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 各28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采用传统传染病护理, 优质护理组在常规传染病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人文关怀等护理干预, 具体的护理内容包括:①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护理人员与刚入院的`患者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 耐心介绍消毒隔离、饮食、探视方面的知识, 消除其焦虑、恐惧的心理, 使患者感到亲切。以不同的消化道传染病类型为患者安排病房, 每日用含氯制剂的消毒液擦拭地面与喷洒房间2 次,每周用紫外线灯对病房和走廊消毒2 次, 以免患者担心交叉感染。②在护理操作中融入人文关怀。首先, 在语言行为方面应始终保持态度和蔼, 见到患者轻声问候。实施护理操作的过程中注重患者隐私的保护, 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导患者,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其次, 在非语言行为方面护理人员应重视面部表情、态度和手势等。为患者提供服务时应动作熟练、手法轻柔;面对沮丧患者, 投以关心的眼神, 不避讳握手,使其信心增强;若患者痛苦, 投以同情的眼神, 将安慰通过温柔的触摸传递;接触患者不可戴手套, 避免其感到被歧视。最后应加强健康教育, 将发病机理、预防、治疗、预后、注意事项等知识介绍给患者, 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③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力量。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其与朋友、家属间的关系十分重要, 会极大影响其心理状态, 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护理人员需将消毒隔离、传染病等相关知识向其朋友与家属讲解, 要求其不要对患者表现出不满情绪,假如条件允许应经常探视, 与患者交流、谈心, 给予鼓励和支持, 关心患者。④出院指导。对即将出院的患者提供联系卡,上面需将复诊时间、医生的姓名和电话等注明, 建立电话回访制度, 若患者感到不适, 需尽快与医生联系并就诊。

1. 3 观察指标 护理效果评估以患者治疗后的精神焦虑状态为准, 分无、轻度、中度、重度四个等级。护理2 周后向两组患者发放护理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表, 主要包括患者和家属了解康复知识与否、健康教育、护理技术、服务态度、是否及时解决患者需求、巡视病房等共10 个方面, 主要包括满意和不满意两项。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采用2 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护理干预 2 周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优质护理组中18 例(64.3%) 患者无焦虑, 有6 例(21.4%) 为轻度焦虑, 有4 例(14.3% ) 为中度焦虑, 无重度焦虑患者, 常规护理组中10 例(35.7%) 患者无焦虑, 有8 例(28.6%) 为轻度焦虑,有7 例(25.0% ) 为中度焦虑, 有3 例(10.7% ) 为重度焦虑患者,护理干预后优质护理组患者的精神焦虑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护理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优质组28 例患者中, 有26 例满意, 2 例不满意, 满意度为92.9%, 常规组28 例中有21 例满意, 7 例不满意, 满意度为75.0%, 两组护理满意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在优质护理中, 护理人员应用心与患者交流,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认真完成每个护理操作, 同时向患者讲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注意事项等, 增强其自我关怀意识, 积极进行健康宣教, 使其形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 避免传染给家人,督促患者加强锻炼, 使机体免疫力提高, 改善其生存质量。本次研究数据显示, 护理干预后优质护理组患者的精神焦虑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 并且优质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 说明优质护理不仅能给予患者生活上的照顾,还能给予其精神关怀, 使其焦虑程度减轻, 促进疾病恢复,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篇2:优质护理在手术室

优质护理在手术室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中要加强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术后随访。使手术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等方面最大限度地得到满足,保障手术安全顺利地进行,使手术室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提高社会满意度。 术前访视 手术室护理实践基准的第1阶段是进行术前访视,掌握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状态。按照护理程序,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术前访视主要是评估、诊断、计划阶段。 手术前1天下午,手术室巡回护士在不引起患者的紧张感和疲劳感的基础上,花费约15~20分钟做好术前访视。护士到病区访视患者时,先做好自我介绍,消除护患间的陌生感,说明访视目的,简要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手术的医疗设施,介绍手术医师及麻醉医师的大概情况;术中的体位、可能的不适及必要的配合;嘱其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洗涤、更换病员服,成人晚9∶00之后禁食水,小儿晚12∶00之后禁食水。女性患者术前除去口红、指甲油,术日不能化妆,以免影响术中观察唇色、肤色。术日晨排空大小便、洗脸、刷牙,不能饮水,将假牙、金属物及贵重物品交由家属保管。根据访视内容认真做好记录,访视完毕感谢患者配合,告知术日会一直陪在身边安抚其紧张情绪。 术中护理 入室后注意保暖:要求将手术间温度维持在22~25℃,湿度50%~60%。如在患者的颈部围上围脖、外展的`手臂套上保暖套、等医生准备消毒时才将患者身上盖的被子移开,加强手术开台及转运过程中保暖,尽量减少体温丢失。 尊重患者、做好隐私保护:视患者为一整体,不要过分暴露患者的身体,在需要暴露患者身体进行操作时尽可能关闭手术间大门,手术结束时待患者完全清醒,病情稳定,送患者出手术室房间时应帮患者穿戴整齐,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 熟练掌握各个手术体位的安置,防止坠床、保护患者皮肤完整性:①手术开始根据手术需求,巡回护士提前准备好特殊手术体位所需的翻身保护垫,正确将患者摆好手术需要体位,此时,除了要使患者处于功能位,防止神经肌肉的损伤,还要在各个容易产生压疮的部位垫上软枕或者棉垫,防止术后压疮的形成。②手术完毕,如果患者是全麻,苏醒期有可能出现躁动,手术室护士应妥善束缚患者,防止发生患者坠床,引流管、静脉留置针脱落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严格执行手术室各项护理操作常规,保证患者手术安全:①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心电监护,随时观察其肢体语言等,及时分析,判断,及早发现病情动态,随时配合麻醉师妥善处理,以免操作被动,造成不良后果。②严格执行手术室各项护理操作常规,认真做好各种护理记录。手术护士全程负责患者的安全,手术中途无特殊情况不交接,术中用物提前准备齐全,减少护士离开手术间的工作机会。③手术过程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不高声喧哗、谈笑,体现人性的关爱,患者至尊、服务至馨的护理文化。 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应擦干净患者体表残留的消毒剂、血迹等,尽可能穿戴整齐,各管道妥善固定,护送患者回病房,安置好正确体位,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工作。向患者和家属讲解不同麻醉方式所需的体位要求,及各种创口引流管的管理以取得配合。 术后第3~5天访视护士对术后患者进行回访和探视。询问患者术后的一般情况,包括生命体征、切口疼痛等。同时就患者现存的不适,给予适当的处理安慰和解释。了解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程度,制定整改措施,提高护理配合质量。 手术室是为患者施行手术治疗、诊断以及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手术室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医疗效果和患者的愈后,甚至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让我们借优质护理契机,提升手术室护理服务内涵,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篇3:皮肤病患者的护理

方法 对皮肤病患者采取精细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回顾性分析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 皮肤病患者在良好的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等干预措施下,临床预后好。

结论 精细的临床护理干预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疾病预后,并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皮肤病;护理;用药

皮肤位于人体表面,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具有防护、感觉、分泌、排泄及吸收和调节生理的功能,还参与各种物质的代谢。

随着环境气候及饮食的变化.皮肤病患者越来越多。

对患者及时实施护理和用药指导显得特别重要。

对患者及时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1 心理护理

皮肤是躯体与外界环境接触的屏障,也是接受外界信息的重要器官。

神经性皮炎、银屑病和慢性荨麻疹等十余种皮肤病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心理因素会引起皮肤生理的变化而发生皮肤疾患.并影响某些皮肤病的预后,同时,皮损致外观不雅,病人有自卑感.精神压力大,慢性皮损因久治未愈,皮肤病疼痛或瘙痒发作时常导致患者寝食不安,生活质量降低.出现焦虑和抑郁倾向,甚至有自杀意向。

因此,应结合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进行不同的心理护理,根据患者入院的心理评定结果,视抑郁或焦虑不同程度制定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案,解除或减轻病人的思想负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

如抑郁患者多加以开导,鼓励患者多参加各种活动,对焦虑患者应多加以安慰.,尽量避免各种不良的刺激.

2 常规护理

2.1 饮食护理:皮肤病患者常因饮食不当而诱发或加重病情,若忌食过度会导致低蛋白血症。

而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均是维断持皮肤健美所必须的'物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不仅提供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索,还能保持大便通畅,及时清除肠道有毒分解物,起到养颜作用。

因此,饮食护理对皮肤保健十分重要。

皮肤病患者应以清淡富有蛋白质饮食为主,避免吃一些刺激性食物(如酒、辣椒、蒜、葱等)或“发物”(如羊肉、鱼、虾等)而使病情加重。

对维生素缺乏性皮肤病及皮肤结核病的病人,应给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加速疾病的痊愈。

2.2 卫生护理:多汗或污秽的皮肤容易为细菌繁殖而发生皮肤病,因此,除了常用清水洗涤外,还可撒扑细腻的粉剂,如滑石粉、爽身粉之类,或外搽5%明矾溶液,手足多汗还可以使用3~10%甲醛溶液等以保持皮肤干燥。

2.3 皮肤排泄皮脂是皮肤的生理功能之一,皮脂可以滋润皮肤,对于多脂皮肤最好经常用中性肥皂和温水洗涤多脂皮肤,反之,对皮肤干燥少脂者,则不宜多用肥皂,尤其是碱性大的洗衣肥皂。

在寒冷及干燥季节,宜常用润肤香霜或油膏涂布皮肤,以保持皮肤的柔软弹性,减轻皮肤皲裂。

2.4 禁用热水烫,当已发生皮肤病,因奇痒难忍,患者常喜欢用热水烫,虽然当时可止痒,但烫后往往反而使病情恶化,特别是对一些急性湿疹、皮炎,烫后皮肤毛细血管更加扩张,糜烂渗出加重。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及冬季瘙痒症用肥皂洗后,会使皮肤更干燥,可使瘙痒加重。

2.5 防光护理:一些皮肤病如日光性皮炎、湿疹,常因强烈的日晒而加重,对光线引起的皮肤病患者,应避免烈日曝晒,在外出时应撑伞戴宽边帽、着长袖衣衫,对露出部位的皮肤,可于曝晒前15分钟涂遮光剂。

3 瘙痒护理

皮肤病患者发病时常伴有骚样,特别是一些瘙痒性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等,要避免搔抓,常因患者不断搔抓而使皮损变厚,皮损变厚反过来又加重了瘙痒,因此形成愈抓愈痒的恶性循环,不但使疾病经久不愈,还可以发生毛囊炎、疖等继发感染,又如一些感染性的皮肤病如脓疱疮、扁平疣及传染性软疣等,还可因搔抓而蔓延发展。

此外,银屑病、Behcet病等,可因搔抓而发生同形反应,使疾病发展。

要劝告病人不要抓挠、揉搓、摩擦和用热水洗烫,可配合抗组胺药或镇静安眠类药物冶疗,以达到止痒的目的。

4 患处的清洁和护理

渗出性的糜烂性皮损用各种溶液做湿敷、湿包或清洗以达到皮损清洁、消毒、杀菌目的。

大疱性皮损先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剂针头抽净疱液,保持疱壁完整不脱落,用无菌纱布包扎。

皮损较轻、无渗液外用药少的可每周换1次被单、衣裤;皮损广泛、渗液多、外用药厚腻、油污显著的应酌情及时更换。

常剪指甲预防抓破皮肤和感染。

皮肤干燥肴少洗澡油性皮肤可常洗澡,不要用碱性的大肥皂。

患者的内衣以松软绵制品为宜。

传染性皮肤病如头癣、脓胞疮、疥疮等要隔离治疗。

一般均应在换药教换药,首先换无感染者,后换有感染者。

床单、用品要注意消毒处理,用过的敷料要焚烧掉。

5 对生活能自理的病人护士要指导其适应治疗和生活环境。

教会病人一般外用药的使用方法

外用药的使用方法:①溶液(水剂)丰要用于开放性冷湿敷。

以4-6层纱布浸入药液中,取出挤至不滴水为度,平整地紧贴皮损。

一般每天2~3次,每次持续30min。

湿敷药液湿度与室温(8―27。

C)相当,湿敷面积每次不得超过体表面积的1/3,以免着凉和某些药物吸收中毒。

②粉剂:用干棉球或粉扑蘸粉撒布,每日3-4次。

洗剂临用时先充分摇匀,用毛笔蘸药外搽,每日3-4次。

③乳剂:每日外涂2―3次,用干净的手指将药物涂于患部,轻轻用力按摩,直至乳剂颜色消失。

糊剂与软膏每日外涂2次也可将药物涂于纱布上,贴在患处包扎固定。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

[2]宗爱霞,张英秀.皮肤病患者的一般护理及用药护理[J].医学信息,,24(1).

篇4:优质护理在血常规检验

方法 对来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80例患者病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将患者根据治疗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血常规检查前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则进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实验组白细胞(WBC)为(5.9±4.2)、红细胞(RBC)为(0.6±0.8)、红细胞比容(HCT)(0.3±0.2)、血红蛋白(HGB)为(102±16)、血小板(PLT)为(219±88.7)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为(318±27)和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 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对血常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效果较好,能够缓解检查前的紧张等,提高血常规检查准确率。

篇5:优质护理在血常规检验

血常规是化验检查中最常见的检测指标之一,通过检测结果能够发现人体细胞数量及其形态的变化等,能够更早的发现一些疾病的早期迹象,如本院内科病区由于患者拒绝血常规检查,未能及时发现患者患有“白血病”,延患者的白血病误诊断和治疗,很多患者在血常规检查前饮酒、吸烟等,从而影响血常规结果。

因此,临床上探讨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提高血常规检出率显得至关重要[1]。

优质护理在手术室

优质护理工作总结

优质护理服务措施

护理学习心得体会

二尖瓣狭窄护理体会

骨科优质护理工作计划

优质护理的收效

优质护理服务演讲稿

儿科优质护理年终总结

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计划

优质护理在消化道传染病患者中的护理体会(精选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优质护理在消化道传染病患者中的护理体会,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