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redant”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差不多先生传》读书心得,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差不多先生传》读书心得,欢迎阅读分享。
- 目录
篇1: 《差不多先生传》读书心得
“差不多”危害人人皆知,然而,我们现实生活中却不乏“差不多先生”。有的人学了一点东西,拿个文凭后便成了“差不多先生”,不再继续学习,或干脆满足于一知半解。某医院发生医院内感染事件,感染患者达百余人,祸首为消毒液配制错误,即将1%的戊二醛错误稀释10倍使用,使消毒剂无法达到浓度,这样的“差不多”害莫大焉!
任何人都难免犯错误,任何事物都存在偏差,但如果我们对这种偏差视而不见或渐渐地习惯于这种偏差,我们就很容易成了“差不多先生”。但问题是,当你躺在手术台上准备接受手术时,你能接受手术事故率的那百分之几发生在你身上吗?
“零缺陷”作为“差不多”的天然克星,其核心就是要改变人们对待错误的态度,第一次就把正确的事情做对,而不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有人马上会说,“零缺陷”是不可能的,世界上没有哪个铁路运营商敢保证他们的火车绝不误点。毫无疑问,这是事实,但对“零缺陷”的理解应当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政策层面,即行为导向必须是“零缺陷”,而绝不能是可接受一定的错误率;二是操作层面,即力争把差错降低为零。
“零缺陷”其实是这样一种心态:不害怕错误,不接受错误,不容忍重复犯错误。只有这样的态度,我们才能把工作做好。
一部动画片中有这样一段故事:一位母亲教自己的儿子背《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小儿学习过程中未十分用心,问其记住没有,答“差不多吧,记住了”。隔日母子遇到邻居,这位母亲为向他人炫耀自己的儿子,便让小儿为邻居背诵《三字经》,孩子开口便道:“人是猪,性本馋,性相近,习相远,狗不叫,猫不来……”当时听了真是让人捧腹。这只是一个故事,但也不由得会使人思考,做事认真、到位的习惯要从小培养,“差不多”行为一旦养成,改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我们身边发生的很多疏忽、差错,大多非有意所为,实乃长期的“差不多”习惯所致。
我们的古人提倡: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事实上,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只是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必不可少的基础。“好像”、“似乎”、“将近”、“大概”、“也许”等等,均是常用词,就在这些词汇一再使用的同时,生产线上的次品出来了,医疗事故出现了,矿山的'事故发生了,社会上违章犯纪不讲原则的事情也屡禁不止。
在我的身边就曾发生过一件让我痛心良久的事,一个骨科手术。
患者是一名很漂亮、可爱的八岁小女孩,因骨折内固定术后行内固定拆除术,这是一个小手术,所以那位骨科医师很乐意的为小女孩主刀,术前一切准备就术,医生拿起手术刀初步定位,突然助手说“术前的x光定位片没带进手术室”,那个主刀医师幽默而自信的说“带了”,那助手凝惑的问道“在哪”?那主刀神秘的告诉他“在我的脑海里”,那助手好笑又无奈的看着他摇了一下头,手术很快就顺利的做完了,术后助手说“去复查个x光吧”!主刀医师神气的大手一挥“不应,出院前复查一个就得了”。就这样差不多了,没有复查x光片。
小女孩的漂亮与可爱吸引着我,每次走过她病房前时总忍不住去逗逗她,看到我去了她就会唱歌或是朗诵诗歌,每次值班时就能听到她病房里的笑声不断,时间过得很快,伤口一天天愈合了,主刀高兴的替她拆了线,让她去复查个x光片就可以出院了,家属很感激他,但x光片的结果是谁也不愿接受的,还有一颗镙丝钉没拆出来,这时候的主刀医师就不再自信与神气了,慌张的说道,怎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哎!这只能好好反问自己了。不幸的小女孩还要第三次手术,我看到小女孩的笑感到内疚、痛心。这件事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精神、肉体损失。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成了一起医疗纠纷。
我总是牢记“临床无小事”,认真、严谨、规范地对待每一件工作。
“差不多先生”一生与“差不多精神”相伴,最后也是因为以“差不多精神”对待自己的疾病而悲惨地死去。我想,如果我们也以“差不多精神”来对待我们的临床工作,我们的职业生命也一样会死于“差不多”之手!
篇2: 《差不多先生传》读书心得
中国有名的人是谁?他就是家喻户晓的差不多先生了,他是全中国人的代表。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有精明呢?”这是他做事,做人的宗旨。
小时候,他妈叫他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在学校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是山西答了陕西;他在钱铺做伙计时,“十”字写成“千”字,“千”字写成“十”字;有一天,他赶火车迟了两分钟,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有一天,他得了急病,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的王大夫请来了,而牛医错把人当成牛来医,结果差不多先生死了。他死后,大家都称赞他样样事情看得破,又把他叫作“圆通大师”,他的名声越传越远,无数人都以他为榜样,于是中国从此就成了一个懒人国了。
这篇文章通过刻画差不多先生的形象,批评民族性格中做事不够认真的缺点,唤起国人的注意,人人都有这种不良习惯,中国就再也没有成功,亮丽、辉煌的时刻了,而懒惰使中国的路黯然失色。
五千年来,勤劳的中国人民靠不懈的劳动创造了许多奇迹,而到了现在,中国已变成了懒人国了,不再出现什么奇迹了,这样,中国会成为世界的强者吗?
醒醒吧……中国人,我们要让懒人国变成勤劳国,我们要在以后的日子里再创奇迹和光辉!
篇3: 差不多先生传读书心得
最近阅读了胡适先生的作品《差不多先生传》,读完这篇文章后如芒刺在背,这位差不多先生最终因为“差不多”而枉送了自己的性命。这位“伟大”的差不多先生,其实就是那些不精益求精,凡事不认真人的真实写照。
“差不多”其实是差多了,“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作为特钢公司的一名设备管理者,要带头向“差不多”的思想说不!
“差不多“思想的危害:因为“差不多”的思想害人害己。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我们无时不遭遇“差不多”。连铸结晶器螺栓紧固的“差不多”就行了,导致运行过程中发生渗水影响生产的顺行;连铸机校弧“差不多”就行了,会增加连铸坯发生裂纹以及导致漏钢的发生率,最终引起产量和质量上的损失;电炉合金加料称重精度上的“差不多”导致电炉钢水冶炼成份的不合格;备件验收的“差不多”导致备件在线安装精度不够,产品质量更得不到保障。
可见,工作中的“差不多”思想危害有多大。管理者必须增强责任心,对待工作不能满足于“差不多”,坚决抛弃侥幸心理,向“差不多”说不!
质量是我们特钢生存和发展的“饭碗”。我们要守住这条“生命线”,就必须把工作做细致,大力推进工艺、设备、管理等流程的标准化,古人云“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我们只有通过精细的管理、可靠的设备精度、细致的标准化操作,才能实现特钢产品的.“零缺陷”。
工作中“差不多”思想是我们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特钢人必须上下同心、增强责任感,摒弃掉“差不多”的思想,不断创新、精益求精,打造国内一流马钢特钢品牌之梦才能真正实现!
篇4:差不多先生传读书心得体会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了胡适先生所著的《差不多先生传》一文,文章幽默讽刺,令人捧腹,印象深刻。
《差不多先生传》是胡适先生创作的一篇传记题材寓言,文章以浅显生动的语言、因事见理的方式,讽刺了当时中国社会那些处事不认真的人。从处事不认真到处世不认真,许许多多的人就在“差不多”的圈套里度过一生。
胡适大师笔下的“差不多先生”可谓栩栩如生:他的相貌和我们长的差不多,经常说着差不多的话语,做着差不多的事情,他把“差不多”作为自己一生的座右铭,一以贯之,名噪一时。
读完会心一笑之后,合书而思,我的心中却久久难以平静。生活中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差不多”故事纷至沓来……
我们时常做着差不多的事情而不以为意,殊不知,自己的人生已经被钉入到了差不多的魔咒中,差不多着就已经差了很多;而在企业管理中,如果任由“差不多先生”滋生,则可能动摇企业的根本。
鸿海董事长郭台铭曾说:“魔鬼总是躲在细节里”,作风精益求精的管理者会在问题解决的工作环节,一步一步进行拆解,寻找最为精确的答案;而差不先生却在问题症结刚有一些眉头的.时候,就匆匆将工作结案,为公司的日常经营埋下了不定时诈弹,一复一日,年复一年,侵蚀着精益求精的管理者所创下的经营成果。
改掉“差不多”陋习,努力成为企业的一道“差不多”的事项防护墙,是每位职业经理人应尽的义务。要成为企业的一道“差不多”事项“防护墙”就要从自身和身边的每一滴小事做起,时刻以“精益求精”原则,以“严于律己”的工作态度,多思、多想、多看、多作,不放过任何因“差不多”可能造成的工作疏漏,将“差不多”造成的隐患遏制在萌芽的状态中。
我们要知道,也许你现在自我感觉差不多还能过的去,但是也许:“差不多”着,你的生活就在差很多的质量上度过了;“差不多”着,你就再也追不上别人的脚步了……
是时候和“差不多先生”说再见了。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往今来必成于实。时光如白驹过隙,趁还来得及,让我们告别敷衍了事的态度,和自己较真起来吧,和精益求精的世界握手言和!
篇5:差不多先生传读书心得体会
《差不多先生传》是胡适先生在上个世纪初写得一篇文章,现在看,感觉这写的不就是我吗?
差不多先生小时候把红糖买成白糖,长大了做钱铺伙计,把千记成了十,先生说,他还满不在乎。最后,看错了病,临死前还说生和死也差不多。这太可怕了。连生和死都不在乎的人,还在乎什么呢?
数学课上,老师说:“付思旸,这道题的单位,你把‘辆’写成了‘个’。”我满不在乎地说:“反正‘个’和‘辆’意思都差不多。”“那么,一个人也能说成一辆人了?!”“啊!……”
我和妈妈从超市扫购完满载而归。妈妈在楼下锁车子,我提着“战利品”就要上楼,妈妈赶忙说:“旸旸,你拿轻的,重的放下我来拿。”“没关系,妈妈。反正这些东西轻重差不多。”我满不在乎地上了楼。话音刚落,一个黑糊糊的东西就从我拿着的斜斜的袋子里滚了出来。只听一声清脆的“咣当”声,紧接着是妈妈的尖叫:“我的酱油……”我赶紧跑下楼,只看见妈妈愤怒的脸,还有满是酱油的裤子。
我软磨硬泡终于使妈妈同意买《幽默三国》,但是妈妈说:“这回你自己去买,我还有事。”等妈妈给我钱问够不够时,我自信满满地说:“差不多够了。”过不多久,妈妈惊讶地发现我两手空空地回来了。“你买的书呢?”妈妈问,“嗐!别提了,就为了两块钱,那个阿姨硬是不卖给我。”
唉!差不多先生,你不是已经去世了吗?为什么还缠着我……
篇6:差不多先生传作品读书笔记
《差不多先生传》是我国著名学者胡适先生的一篇传记题材寓言,文章讽刺了当时中国社会那些处事、处世不认真的人。《差不多先生传》中说道: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很不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他经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由此我想到,在我们的企业也必须会有为数不少的差不多先生。工作当中含糊不清、得过且过,这种事情发生在不一样的工作岗位,带来的附加影响各不相同。如果发生在行政、后勤等部门,例如:办公室打扫的不干净、资料整理的不够规范、库房乱七八糟,他会影响别人对你的评价、定位,会限制你职业生涯的进一步发展。要是发生在安全生产第一线,试想,如果作业车辆维修以后轮胎的螺丝没有拧紧、车间机电设备的连接部件焊接质量参差不齐,后果难以想象,带来的影响或许更加直接、更加难以承受。所以,这么多年来,公司才会狠抓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个人认为,任何一家企业,无论你的制度如何健全、管理多么完善,决定安全的关键因素必须是以人为本,仅有把所有的差不多先生锻造成标准化尖兵,企业的安全发展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篇7:差不多先生传作品读书笔记
今日,我读了胡适写的《差不多先生传》,觉得差不多先生实在是可笑:白糖与红糖差不多,山西与江西差不多,就连自我得了重病,家人找错了医生,请来了牛医,也认为牛医与人医差不多,死前还说:“活人与死人差不多,事情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不要太精确。”“哪有这么傻的人呢”我忍不住要笑,“真的差不多吗表面上差不多,实际差得太多了!”
但我冷静下来想了一想,还笑别人呢自我还不是也一样吗在上次的考试把“休息”写成“体息”,白白丢了一分,卷子发下来,我认为差不多,不应当减分;还有一次,在做妈妈给我买的练习卷中我把“切除食指”写成了“切除十指”,当时认为差不多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此刻一想,如果是医生做手术把“切除食指”当成“切除十指”那病人受多大的痛苦啊!
文章最终写“无数的人都以他为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差不多先生。”“天哪!”我忍不住要叫道“我的上帝啊!”如果科学家计算时小数点错一位却又认为差不多而不纠正,结果卫星掉了下来,那么造成多大的损失啊……
看来,我们做事情要处处求精,越精越好,不能像差不多先生那样,事情才能成功。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如此。
篇8:差不多先生传作品读书笔记
读完《差不多先生传》后,我觉得他真是可悲又可笑。令人哭笑不得。笑过之后,觉得这篇文章有让人回味的地方。他照出了那些有“差不多”来掩饰自我错误的人的可悲可笑之处。一些小差错,虽然只可是是少了几秒,小了几斤,错了一个小数点……,但绝不能用“差不多”来敷衍。
我身边的“差不多”可真多!自我说,别人也说。其实,我感觉我就是名副其实的“差不多先生”。只可是我没有他那样严重罢了。有一次,我学会了一道“炸沙丁鱼”,想给大家露一手。沙丁鱼是要放盐的,我不留意放多了,自我却自言自语地说:“盐差不多就放这么多吧!”结果,一天晚上光让大家喝水。
不光我自我是“差不多先生”,就连我的同学也是“差不多先生”。昨日,我在做六角虫,有一个地方不会做,就请一位同学帮忙。其实,他那个地方也不会。只听他喃喃自语地说:“就是这样,差不多是这样。”可是,第二天早上我的六角虫就散架了。还有一次,我妈妈帮我检查作业,她说:“差不多是这样吧!”结果,第二天我的作业本上有好几个“x”。
“差不多”,有人把它挂在嘴边。可往往就是正因“差不多”,最终却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媒体以前报道,一个工程队挖隧道,承包人将水泥柱改成了木桩,以为这样“差不多”,可不久,隧道塌了!不光死了人,还损失了几百万元。这个“差不多”换来了惨重的.损失。
“差不多”其实是差多了。“差不多”的思想不能要。如果你仍然把“差不多”挂在嘴边,那你必定要吃苦头的。作为一个国家,大家都“差不多”,那么,这个国家必定走向毁灭。
《差不多先生传》读书心得(整理8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