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指导活动心得

时间:2024-02-09 03:34:12 作者:k2b4 其他心得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k2b4”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精读指导活动心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精读指导活动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精读指导活动心得

精读,是一种阅读方法,现代汉语解释为“反复仔细地阅读”,百度百科解释为“深入细致地研读”“一个人要积累知识,就必须读书。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这是一种阅读的方法,这更是语文教学必须牢牢掌握的方法。

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精读指导?指导学生精读,必须先弄清为什么要进行精读指导,怎样进行精读指导,为什么要这样指导等问题。

一、为什么要进行精读指导

叶圣陶先生认为,指导学生读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读书,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但这个学会读书,正如想学会游泳必须下水一样,必须让学生浸泡在语言文字之中方有可能“会读”。精读指导,就是老师创造条件让学生“下水”,带着他们“反复仔细地”“深入细致地”品味感受文字中的意味,由扶到放,让其逐渐“学会”读书。

二、怎样进行精读指导

精读指导,一般是在学生没有学会读书或初步学会读书情况下的指导,老师应充分借助教材这个例子,把引导贯穿学生精读的每一个环节,带着他们“入格”“出格”,“终酬放手愿”的过程。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要以课堂为主要指导阵地,把课前的预习,课后的拓展分别称为课前指导、课后指导。

课前指导

我们习惯口头吩咐让学生下去预习,认为这就是重视了预习。其实没有实在跟进的预习是劳而无功的,课前没有任务布置和反馈落实,有多少人会去做呢?即使有简单的反馈落实,又是不是为后面的课堂指导服务的呢?课前预习指导必须使学生明确要做什么,并有相应的检查督促(尤其是没有养成预习习惯的学生)。根据叶老的建议和自己的理解,我认为课前指导应该注意如下事项:

1.熟读

读流畅、读准确是最基本的要求,一个班的绝大多数同学都应该做到这一点。基础稍好一点的要做到有感情朗读。

2.积累

老师需要让学生准备一个预习积累本,在课前把易读错写错、易混淆、难理解的词句写下来。重要的文学文化常识亦需要积累。

3.理解

首先是对标题的理解。老师要让学生写出自己对标题的理解,即标题是什么意思,以此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然后是对文章体裁的理解,这是一篇什么文体的作品,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第三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四是对文章思路的把握,采用提纲或画思维导图的形式。

第五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写出自己的看法。

第六是提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

以上三条要求,第1条需要抽读检查,第2、3条都可以用预习本的方式呈现,在学生没有养成习惯的时候,老师需要督促到位。

课堂指导

方向:教会学生阅读,引导学生思维纵向提升

步骤:

1.解决学生疑问

问题分类解决,以学生解决为主,老师引导为辅,尽量让学生讨论得出答案。

2.老师引导

学法引导以及思维纵深引导是课堂指导的要点。应注意不同文体阅读重点的引导,注意品味揣摩语言的引导,注意“言必有据,手必有书”的引导,注意前后勾连的引导,类文比较的引导,写法探究的引导等。

3.课堂小结

每个环节老师需要有各种形式的小结,本课时结束学生梳理总结本堂所获,加深印象,也为以后的课堂作铺垫。

课后辅导

1.单元小结,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回顾,比较不同文章不同的特色风格,设计题目:

本单元文章有什么相似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最喜欢的文章是什么,有什么理由?

2.课后延伸(推荐印发相关文章)

相关指结构相关、主题相关、风格相关、作者相关等。

三、为什么要这样指导

如果指导仅仅是停留于自己的经验,那指导就容易有自以为是和值得推敲的地方。我们需要借鉴名家经验,他们的实践证明此指导是有效的。再加上学理的证明,这指导就更具可行性。

先说借鉴名家经验。

叶圣陶先生认为学生应做的预习工作分为通读全文、认识生字生语、解答教师所提示的问题几个方面,练习工作有吟诵、参读相关文章、应对教师的考问几个方面。

篇2:精读指导活动心得

首先,应该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老师要帮助指导学生选择读物,要求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富有时代气息,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深浅适度,符合学生需求,必然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掌握好度。例如我在尝试指导三年级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一书时。首先要考虑到的是对于三年级学生所要达到的教学要求及目的,可见这是一个“度”的把握。如果把握不好否则交待给学生的知识会越深,失去兴趣。所以要掌握好度。

其次, 阅读指导也应有一定之规的教学脉络。我认为各种课型都有一根主线,例如诗歌要把握住它的情感基调;叙述性的作品要掌握它的故事情节;而童话故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就要使学生体会到卖火柴的小女孩儿的内心世界。在教学时,我抓住了小女孩划着火柴的几次幻想,给学生充分的读书的时间,并进行互评、指导点拨,促进学生读书的感情与韵味。通过小女孩幻想到: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感受到她在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是寒冷,到处都是饥饿,没有快乐,没有爱的生活 ,使学生产生共鸣同情这个可怜的、善良的小女孩。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使学生越学越爱学。

再次,开展生动的阅读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情趣,让学生获取广博的知识,不能仅仅满足于读书,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读书活动中反复感受、体会,享受学有所得的欢乐。可以举行读书故事会、演说会、朗读比赛。也可以召开读书信息发布会、读书知识竞赛、办手抄报、举行读书笔记展览等活动。通过一系列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书的魅力,在充满自娱的读书活动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第四,开展比较阅读。比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深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和体味文章表达之妙的方法。比较阅读,可以是同一篇文章中的遣词造句的比较,思想内容的比较,也可以是同别的文章的内容上、形式上的比较。如,《荔枝》的结尾句是“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可以让学生想想去掉这句话和保留这句话,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认识到有了这句话,表达对母亲的无限怀念,能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没有这句话,表达的效果就明显削弱。又如,细节描写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另一个显著特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细节描写的作用,可以把课文中描写母亲吃荔枝的一段话同概括地写的话(后面的一段话由教师设计)加以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可以深切地体会到细节描写对表情达意的作用。毛泽东的咏梅词可以同陆游的咏梅词比较,体会毛泽东的伟大的胸襟。教材中许多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课文,都可以进行比较阅读。

综上所述,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读的次数多、内容多、形式多,有利于感悟和积累。让学生从小养成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的体验,有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让他们从小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篇3:幼儿教师读区域活动的指导心得

幼儿教师读区域活动的指导心得

区域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孩子能按自己的意愿、兴趣、经验、能力自主的游戏,展开有内容、有情节、有角色的游戏活动,通过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促进孩子的发展。创设一个自由、宽松、安全的心理环境是关键,我们既要提供一个有准备的、丰富的、有序的环境,又要提供开放的、变化的、有多种探索发现机会的环境。孩子通过角色的扮演培养自己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以及社会性交往、协商、合作等能力。区域环境的布置很重要,会直接影响孩子活动的情况,家是每个孩子最向往的,根据这一特点,在环境创设方面以家为重点,为孩子创设一个温馨、和谐家园,使孩子真正感受到家的气息。针对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具体设置了娃娃家,玩具城,图书角,自然角、表演角、建构区等区域。

1.材料的投放:教玩具材料的投放往往影响着孩子游戏的内容和游戏进程。贴近孩子生活,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满足孩子尝试成人做事的愿望,享受活动带来的快乐。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材料方面主要以成品的为主,区域活动要适合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让孩子自主的选择,教师适时、适度、适量地投放不同层次活动材料是关键。如:娃娃家中尽可能地多投放一些材料,娃娃、小床、小桌子、碗、勺子等各种不同的材料,尽量满足孩子们的需要,开始让孩子操作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抱娃娃,然后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加大难度,如:用不同的.工具给娃娃喂饭,材料(饭)也要不断的变化,这样会更好的发展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2、活动规则: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们的规则意识是在活动中受熏陶而自然形成的,活动常规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如活动时,怎样选择区域、要有序,培养孩子用什么拿什么,轻拿轻放等等,还包括各区角的活动规则,如图书角,要求活动时要专心、认真,保持安静;注意看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做到会拿会放,并随时整理等。小班的孩子我们还可以用一些图来表示活动规则,教孩子学会看图示。如进入活动区域首先要脱鞋子;要轻轻地与同伴、老师交流,不能大声喧哗;活动完活动毕后,收拾好物品,放回原处;在活动中要与同伴友好相处、相互谦让、不能挣抢等,这些我们都可以通过图来表示,贴在区域角中,让孩子随时可以看到,这样时间一长自然就形成了一定的活动规则。

篇4:《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研读心得

少先队活动课程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像我这样刚上任的辅导员,对这门课程更是摸不着头脑。这是一门怎样的课程?我应该怎样去上这门课?怎样才能使这门课程对孩子作用发挥到最大等一系列问题在我脑海中盘旋。在寒假期间,我研读了《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这门课程有了认识,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纲要》中向大家介绍了少先队活动课的性质、目标、内容、形式、实施要求以及评价等,这些东西让我对少先队活动课有了初步的了解。从字面意思很容易就可以明白《纲要》中的东西,但是归根到如何上好这样的课程确实不容易的。在我看来,少先队活动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种课程。特别是我带一年级的孩子,对他们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甚至要大于课本知识的传授,如果他们从小对真善美没有最基本的正确认识,那么以后就可想而知了。现在很多人并不注重这些,总是用分数来评价一个孩子所谓的“好”或是“坏”。其实,如果一个不知道怎么做人的人,就算他拥有在多的成绩,他的人生也还是失败。少先队活动课就是教会孩子怎么做人,让孩子通过活动,使他们明白道理。用这样的活动让他们自己悟出的道理,要比我这个老师不厌其烦的说效果有明显的不同。

活动是少先队的生命。那么如何上好少先队活动课程?不管以哪种形式、方法,都要以少先队活动课程的总目标为前提,参照这个目标,在计划这个活动课程之前,我们还要清楚的明白通过活动课程,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共鸣。然后在结合各班的情况开展活动。开展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本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来开展。一年级的新生正处在刚从幼儿走向儿童的时期。他们十分活波好动,单靠一些简单的图片或是老师口头传授是不行的。所以在活动课中,可以更多的运用儿歌、故事、动画片、游戏等形式,有效的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再加以趣味引导,从而达到活动的目的。对于这些低年级的.孩子,活动课程可以更侧重于在孩子的生活中进行。去年恰逢感恩节,那一天并不是少先队活动课,于是我就问孩子:“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孩子们摇摇头,我说:“今天是感恩节,你的爸爸妈妈也可能不知道今天的是什么节日。你回家告诉他们,并且对他们说‘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我爱你们’。”如果只单纯的让孩子说出他们爱他们的父母,很多孩子都会忘记,结合班里外来务工的家长较多,很多家长不知道感恩节这一特点,我让孩子来告诉父母今天的日子,这样孩子感到很自豪,因为他知道了父母不知道的事。事后,一个家长发短信告诉我,他和他的妻子感动的留下眼泪,虽然孩子不能真正理解父母的辛苦,但从小给他灌输要有感恩的心会对他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在读完《纲要》之后,我觉得如果当时利用这个节日来进行课程活动,那么对孩子的教育意义效果会更大。

通过这样的一个事情,我认为少先队活动课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课程了,我们可以抓住身边很多小事来进行活动,通过小事活动也会显得更加真实,孩子的感受也会更深刻。这些是我对研读过《纲要》后的一点个人心得,想要深层次的理解这门课程,需要我在今后的辅导员工作中不断地努力探索、实践。

精读《弟子规》有感

经典英语广告词精读

表示精读的成语

活动心得

音乐教师指导教学心得

小升初作文指导:写作文心得

上考研指导课心得

活动指导部竞选稿

教师阅读活动指导方案

《精读与略读》教后反思

精读指导活动心得(精选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精读指导活动心得,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