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辣鸡腿堡”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大学英语精读4课文翻译,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大学英语精读4课文翻译,供大家参考。
- 目录
篇1:大学英语精读4课文翻译
大学英语精读4课文翻译
Unit 1
两个大学男孩,不清楚赚钱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被一份许诺轻松赚大钱的广告吸引了。男孩们很快就明白,如果事情看起来好得不像真的,那多半确实不是真的。
轻轻松松赚大钱
约翰·G·哈贝尔
“你们该看看这个,”我向我们的两个读大学的儿子建议道。“你们若想避免因为老是向人讨钱而有失尊严的话,这兴许是一种办法。”我将挂在我们门把手上的、装在一个塑料袋里的几本杂志拿给他们。塑料袋上印着一条信息说,需要招聘人投递这样的袋子,这活儿既轻松又赚钱。(“轻轻松松赚大钱!”)
“我不在乎失不失尊严,”大儿子回答说。
“我可以忍受,”他的弟弟附和道。
“看到你们俩伸手讨钱讨惯了一点也不感到尴尬的样子,真使我痛心,”我说。
孩子们说他们可以考虑考虑投递杂志的事。我听了很高兴,便离城出差去了。午夜时分,我已远离家门,在一家旅馆的房间里舒舒服服住了下来。电话铃响了,是妻子打来的。她想知道我这一天过得可好。
“好极了!”我兴高采烈地说。“你过得怎么样?”我问道。
“棒极了!”她大声挖苦道。“真棒!而且这还仅仅是个开始。又一辆卡车刚在门前停下。”
“又一辆卡车?”
“今晚第三辆了。第一辆运来了四千份蒙哥马利-沃德百货公司的广告;第二辆运来四千份西尔斯-罗伯克百货公司的广告。我不知道这一辆装的啥,但我肯定又是四千份什么的。既然这事是你促成的,我想你或许想了解事情的进展。”
我之所以受到指责,事情原来是这样:由于发生了一起报业工人罢工,通常夹在星期日报纸里的广告插页,必须派人直接投送出去。公司答应给我们的孩子六百美金,任务是将这些广告插页在星期天早晨之前投递到四千户人家去。
“不费吹灰之力!”我们上大学的大儿子嚷道。
“六百块!”他的弟弟应声道,“我们两个钟点就能干完!”
“西尔斯和沃德的广告通常都是报纸那么大的四页,”妻子告诉我说,“现在我们门廊上堆着三万二千页广告。就在我们说话的当儿,两个大个子正各抱着一大捆广告走过来。这么多广告,我们可怎么办?”
“你让孩子们快干,”我指示说。“他们都是大学生了。他们自己的事得由他们自己去做。”
第二天中午,我回到旅馆,看到一份紧急留言,要我马上给妻子回电话。她的声音高得很不自然,而且有些颤抖。家里又运到了好几卡车的广告插页。“有百货公司的,廉价商店的,杂货店的,食品店的,汽车行的,等等。有些像整本杂志那么厚。我们这里有数十万页,说不定是几百万页的广告!我们家整个房子从东墙到西墙,从南墙到北墙统统堆满了广告,一堆又一堆,比你大儿子还要高。现在只剩下一点点空间,刚够一个人走进去,从十一种插页中各取一份,卷在一起,套上橡皮筋,再塞进一只塑料袋内。我们的塑料袋足够供应全美所有的外卖餐厅!”她越讲声音越响,几乎震耳欲聋。“这么多的广告必须在星期日早晨七点以前统统送出去。”
“嗯,你最好让孩子们尽快地捆扎装袋,等会儿我再跟你谈。我有个午餐约会。”
我餐后回来,妻子又打来一只紧急电话。
“你午餐吃得不错吧?”她用悦耳的声音问道。我吃的牛排好极了,但这次我学乖了,还是不说为妙。
“糟透了,”我报告说。“一种什么酸溜溜的鱼,我想大概是鳗鲡吧。”
“不错嘛。你的大学生儿子已经雇了他们的弟弟妹妹和两三个邻居的小孩帮忙,工钱一人五块,建起了流水作业线。用外交术语来说,事情‘有进展’。”
“这确实令人鼓舞。”
“不,并非如此,”她纠正说。“相反,非常叫人泄气。他们干了好几个小时了。装好的塑料袋,一直堆到天花板,但一切努力收效很小。这些广告宣传品简直就像是不停地自行生产出来一样!”
“还有一件事,”她接着说,“你那上大学的儿子必须明白,威胁雇员,说要揍他们,是不可能使他们卖力的。”
我跟大儿子一通上话,便咆哮道,“你如果再威胁那些孩子,我就对你不客气了!白痴!你应该给奖金,对装袋最多的工人每小时奖励一块。”
“可那要减少我们的利润啦,”他提醒道。
“那些孩子不帮你按时将所有的广告投送出去,你就什么利润也得不到。如果他们不干,你们俩就得亲手搬走所有的广告。而在把它们搬掉之前,你们吃不成,也睡不成。”
电话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他在思考。接着,他说,“爸爸,你刚才使我深受启迪,令我恍然大悟。”
“那就干吧!”
“是,阁下!”
到第二天傍晚,我妻子就有许多事报告了。奖金计划行之有效,可后来有人对能否兑现表示怀疑,提出把钱拿出来给大家看看。接着工人队伍里的一位活动家声称,老板每人拿几百块钱,工人们决没有理由满足于每人五块外加一点点竞争性的奖金。劳工组织人宣布,所有工人的工资都应该达到每小时五块钱!在老板答应之前,他们不再干活儿,一分钟也不干。
罢工持续了不到两小时。通过调解,双方达成协议,每小时两块。渐渐地,大堆的广告开始减少。
结果,全部工作比最后限期星期日早晨七点提前三个小时完成。等我回到家里,孩子们已经结了账。劳务支出150元,汽油费 40元,还有40元买礼品——几盒糖果,送给乐于助人的邻居,他们主动开出自家的车帮助投递,还有一打玫瑰送给他们的母亲。除去以上开支,他们每人得到185元——大约相当于他们所干的91小时的最低工资的三分之二。虽然如此,可正如一个儿子所说,那还是“足够”他们花一阵子,使他们“避免那种有失尊严的事。”
几个星期过去了,一切都很好。后来,一个星期六的上午,我们两个小儿子的奇怪举动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们不停地将一个又一个的纸箱从房屋四处的角落里搬出,经过前门,送到人行道边。我以为他们的妈妈在指挥他们清除破烂,好让垃圾车运走呢。正在这时,我听到他们在议论经济问题。
“哟,我们会赚许多钱呢!”
“我们要发财啦!”
经查问发现,他们正在把我们的全部图书“出售或出租”。
“不成!不成!”我叫道。“不能把我们的书卖了!”
“哎唷,爸,我们以为你用不着它们了呢!”
“书永远不会'用'不着的,”我尽力解释道。
“你肯定用不着了。你都看过了,再也不用了。没有错。既然不用,还不如卖点钱。我们想避免那种有失尊严的事,不再伸手向你要……”
Unit 2
有什么是我们能从鹿身上学到的吗?在1973-1974年的“能源危机”期间,本文作者正住在明尼苏达北部,能够观察当冬天来临时,鹿如何生存。他从鹿储存能量的方法上得到的经验也能够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鹿和能量循环
阿伦·N·莫恩
有些人说,爱情驱使世界运转;另一些并不那么罗曼蒂克而更为注重实际的人则说,不是爱情,而是金钱。但真实情况是,能量驱使世界运转。能量是生态系统的货币,只有当食物转变为能量,能量再用来获取更多的食物以供生长、繁殖和生存,生命才成为可能。所有生命都维系在这一循环上。
差不多众所周知,野生动物得以年复一年地生存下去,主要依靠在夏秋生长旺季尽量多吃,通常将多余的部分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然后到了冬天食物稀少的艰难时期,就用这些储备的脂肪来维持生命。然而,很可能鲜为人知的是,即使有储备的脂肪,野生动物在冬天消耗的能量比夏天要少。
一个很好的例证是白尾鹿。与大多数野生动物一样,鹿在营养丰富、食物充足的夏秋两季,繁殖、生长并储存脂肪。一只成熟健壮的母鹿,在十一月份怀胎,五月底或六月初生下两只幼鹿,这时,它必须寻找食物以获得必要的能量,这不仅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且也是为了给幼鹿生产乳汁。产乳的最佳期也正是植物生长茂盛之时。这个时机选择得很好,因为乳汁生产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它需要大量的食物,除非该地区具有丰富的食物资源,否则无法满足这种消耗。
夏季一天天过去,幼鹿日渐生长,它们变得较少依赖母鹿的乳汁,而更加依靠生长中的植物为其食物来源。雄性成鹿在夏天生长鹿角并养肥身体。在秋天,雄鹿和雌鹿都继续进食高质量食物,贮存体内脂肪,以备过冬。至于雌鹿和幼鹿,由于大量的能量用于产奶或生长,脂肪的积累速度不如完全成熟的雄鹿快。脂肪储备如同银行里的存款,供冬天食物来源不足时和有时由于雪深难以获得时,支取使用。<
随着秋去冬来,还会发生其他变化: 幼鹿失去皮毛上的斑纹,所有鹿身上的毛长厚,颜色变深。毛皮的变化通常持续到9月。到 11月或12月天气变冷时,毛长得最厚。
此外,大自然还为鹿提供进一步的保护以帮助它们度过冬天——体内生理机能作相应调节,放慢新陈代谢,亦即生理活动的速度,从而降低能量的消耗。鹿变得有点动作迟缓、嗜睡。它们的心率减慢。冬眠的动物保存能量的习性胜过鹿。虽然鹿不冬眠,但他们随季节改变新陈代谢节奏的习性则是一样的。夏秋间,食物充裕的时候,鹿消耗较多的能量并储存脂肪。在冬天食物匮乏时,它们则消耗较少的能量并使用储存的脂肪。
1973-1974年间,第一次出现“能源危机”的时候,我正与家人住在明尼苏达州北部一处鹿群过冬地方的边缘地带。我们住在一个小屋里,观察鹿的生活习性,观察它们是如何随着冬季来临从夏秋的活动频繁状态而变得少动的,而到春暖雪融时,他们的活动又是如何增多起来的。
当时广播电台常告诫我们:“没有必要不开车,”“多穿衣服好保暖,并请调低锅炉上的恒温器。”这些话听起来既有趣又逗笑。因为与此同时,我们一直注视着鹿减少活动,长出越冬的厚毛,并减缓新陈代谢。几千年来,他们一贯如此。鹿减少生存所需的能耗以增加越冬生存的机会,从生物学角度来看是合情合理的。
当然,对鹿来讲,并非每个冬天都处于危难之中。如果冬天雪下得少,存活率和次年春天的繁殖力就高。但如果雪积得深,天气连续数周寒冷,鹿活动起来就得花费较多的能量,觅食会更难,这时它们就得更多地依赖其脂肪储备度过寒冬。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太久,有些鹿就要死亡,只有体型最大最壮的,才有可能存活。对于像鹿这样四处自由奔走的野生动物来说,这是一条根本的生存规律。
的确,生命——还有死亡——周而复始,循环不已。当动物死亡的时候,他们的尸体转化为能量,变成食物,供其他生命形式使用。
如此循环,永不止息。
Unit 3
你能证明地球是圆的吗?来试试看吧!你将依靠你自己的智力还是不得不引用专家的观点呢?
我们为什么相信地球是圆的?
乔治·奥韦尔
记得在什么地方——我想是在《圣女贞德》序言中——肖伯纳评论说,今天我们比在中世纪时更加轻信,更加迷信。而作为现代轻信的例证,他举出地圆说这一广为传播的信念。肖伯纳说,普通人举不出一条理由来说明为什么相信地球是圆的。他全盘接受这一理论,只是因为这一理论中有一种迎合20世纪心态的东西。
当然,肖伯纳是夸大其词了,但他说的也确实有些道理,这一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因为它会帮助人们看清现代知识的真实情况。我们究竟为什么会相信地球是圆的呢?我说的不是数千位天文学家、地理学家之类的人,他们可以用观察到的事实或用理论上的根据来证实这一点,我指的是如同你我之辈的报纸的普通读者。
至于“地平说”,我相信我能够加以驳斥。如果你在天气晴朗的日子站立海边,你可以看到船桅和烟囱沿着地平线移动而不见船体本身。只有假设地球表面呈曲线状,这一现象才能得到解释。但不能由此推断地球是球形的。设想另一个称做“地球卵形说”的理论吧,这一学说声称地球形如蛋状。对此,我能说什么加以反驳呢?
面对“地球卵形说”者,我能打的第一张牌是,可以根据太阳和月亮来类推。“地球卵形说”者立即回敬道,我无法根据自己的观察得知那些天体是球形的。我只能得知他们是圆的,而它们完全可能呈扁平的圆盘状。我对此无言以答。此外,他还会说,我凭什么理由认为地球一定与太阳和月亮的形状相同?对此,我同样无法解答。
我的第二张牌是地球的影子: 月食期间,地球投在月亮上的影子看上去呈圆形物体状。但“地球卵形说”者马上要问,我怎么知道月食是由地球的影子造成的呢?回答是,我并不知道,我只是照搬报刊文章和科普小册子上的说法而已。
小小交锋受挫,于是我打出一张王牌“Q”: 专家的看法。英国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台长总该是权威了,他告诉我说地球是圆的。“地球卵形说”者用他的“K”牌压倒我的“Q”牌。天文台台长的话我检验过没有?再说,我知道怎么个检验法吗?这时候,我打出我的“爱司”。是的,我确实知道一个检验方法。天文学家能预报月食,这一点表明他们关于太阳系的看法是非常可信的。因此,令我高兴的是,我接受他们关于地球形状的论断是有道理的。
如果“地球卵形说”者反驳道——我以为他反驳得有理——认为太阳绕地球转的古代埃及人也能预言月食,那我的“爱司”牌便立刻化为乌有。我只剩下一张牌: 航海。人们可以扬帆绕地球航行而到达他们的目的地,其航程的计算,就是以地球是球形的假定为依据的。我相信这一下可以彻底击败“地球卵形说”者了。不过即便如此,他还可能有某种回击的办法。
由此可见,我认为地球是圆的,其根据是相当不牢靠的。然而这却是一点极其基本的知识。在别的大多数问题上,我只得更早地依赖专家的理论,且更少有办法检验他的结论了。我们的知识,其绝大部分都停留在这一水平上。它不是依靠推理或实验,而是依赖权威。可是,不这样,又有什么别的法子呢?知识的范围如此广博,一旦越出其专业范围,专家也会变成一无所知。对大多数人来说,如果要他们证明地球是圆的话,就连我上面概述的这些相当无力的论据,他们也不愿提供出来。他们一开始就会说: 谁都知道地球是圆的。要是再加追问,就会生气了。在某种程度上讲,肖伯纳是说对了,如今是一个轻信的时代。究其缘由,部分在于,我们现今必须掌握的知识实在太多了。
Unit 4
9月11日,在美国发生了一系列自杀式的袭击事件。外国的劫机者控制了四架美国的航空公司的飞机,两架撞入世界贸易中心,第三架冲进五角大楼,而第四架据传原本要袭击另一政府目标,但显然由于遭到乘客的反抗而坠毁于一片田地里。本文说的便是其中一位乘客的故事。
第93次航班:我所无法理解的事
莉兹·格里克 丹·泽加特
209月9日是星期日,对我们三个人来说,是个美好的日子。埃米刚有11周大,我们极其喜欢她。她是我在两年内经过连续三次流产后生下的,所以对我们更为珍贵。我的丈夫杰里米当时正考虑换个工作,已经面试过两次,自己感觉进行得还顺利。周日那天下雨,我们就在我们位于新泽西北部的自家屋内闲躺着。我们嬉笑着,照看着埃米,随后就早早就寝了。
次日,9月10日,我们忙碌起来,杰里米将从纽瓦克飞往加利福尼亚出差。我将带埃米北上去纽约州温德姆我父母的家中。这样,杰里米回来时可以去那里接我们。
那天早晨,不知什么原因,他特想要照料埃米。他给她喂奶、给她洗澡、给她穿衣。他把两辆车的行李都装好,把埃米在汽车座椅上安置妥当,并吻了吻她。而后当我们开车离开时他站到一边挥手告别。
我到达温德姆时,杰里米打来电话。他飞往旧金山的航班被取消了。他不打算搭乘下一班飞机在凌晨两点到达目的地。“该死,”他说。“我想回家,美美地睡上一夜,明天早点起身。”他将赶上第一班航班飞离纽瓦克。联合航空公司的第93次航班。
星期二早晨我正在厨房里设法打开一盒炸圈饼的盒盖时,听到父亲在说什么世贸中心的事。我向起居室的电视瞧去,看见屏幕上出现了从世贸中心大楼的银色外墙上被燻黑的洞中窜出的大火。这时电话响了,父亲对着话筒说道,“哦,感谢上帝,是你啊。”我跑进起居室,父亲脸色苍白地把话筒递了过来。“是杰里米,”他说。
我夺过话筒,说道,“杰尔。”
“你好,”他说。“听着,飞机上有几个坏蛋。”
“什么?”
“三个家伙控制了飞机。他们头上戴着红色的束发帶,声称带着一颗炸弹。”
我当即哭了。
“我爱你,”他说。
“我爱你,”我说。
“只往好处想”
我浑身颤抖,想要呕吐,可同时我很清楚,我还是可以尽一切可能帮助杰里米的。
“我感到我是无法从这儿活着出去了,”他说。随后他又说,“我可不想死。”接着他咒骂起来。
“你不会死的,”我对他说。“杰尔,心里就装着我和埃米吧,只往好处去想。”
“好,”他回答道。
“不要去想那些糟糕的事,”我说。
“你得答应我,你将来要高高兴兴地生活下去,”他说。“务必让埃米知道我非常爱她。不论你将来作出什么决定,我都支持你。”稍停片刻,杰里米又对我说,“一位乘客说他们正在用飞机撞击世贸中心,这是真的吗?”
我正站在起居室里看着电视上播放此事,心想:我是否该告诉他?
“他们想要炸毁这架飞机呢,还是想用它去撞击什么东西?”他几乎在对我大声喊叫道。
“他们不会去撞世贸中心了,”我说。
“为什么?”
“因为整个世贸中心都在燃烧了。”
他说约有30到35位乘客,都被驱赶到客舱的后部,但,不知怎的,却无人看管他们。
“那么驾驶员们的情况如何?”我问道。“你们之间联络过没有?”
“没有。那几个家伙就这么站了起来,喊叫着冲进了驾驶舱。后来就再也没有听到有关驾驶员们的情况。”
正在那时,我们从电视上看到一架飞机撞进了五角大楼。心想,上帝保佑那不是杰里米的飞机。
我把新发生的这次攻击告了杰里米,他再次咒骂起来。五角大楼一事可能使他受到极大震惊,使他认清他和待在客舱后面的其他乘客的命运完全掌握在他们自己的手中。“好,我这就去进行表决,”他说。“另外有三个身材和我一样高大的人,我们打算去袭击那个带炸弹的家伙。你看行吗?”
“他们有枪吗?”我问道。
“没有,我没有看到枪。我见到刀子。”他开玩笑说,“我这里还有早餐用的牛油刀呢。”停了一会儿,他说,“我想我可以制服那个带炸弹的家伙。你觉得那是一颗真的炸弹吗?”
“我认为不是真的炸弹,那是在吓唬你们。”
“行,我这就去干,”杰尔说。
“隐隐约约的尖叫声”
“我觉得你必须去干,”我对他说。“你身强力壮,又勇敢,我爱你。”
“好,我这就把话筒搁下离开这儿,我会马上回来再拿起它的,”杰尔说。我把话筒递给父亲,跑进盥洗室,在水池上呕吐起来。
我父亲把话筒放到耳边,有两三分钟光景什么都听不到。而后他听到隐隐约约的尖叫声。他想,他们正干上了。这必然会引起喧闹。隔了约莫一分半钟,又传来一阵低沉的尖叫声,就像人们坐过山车时发出的叫声那样。随后便沉寂了下来。
我坐在起居室的长沙发上,浑身乏力。过了一会儿,我起身向厨房走去,几乎与从相反方向走来的父亲相撞。他想必刚挂上电话,他在哭泣。他拥抱了我。我瞧着他哭着,我有点麻木了。
“等一等,你是不是认为他死了?”我说。
他除了放声大哭之外再也说不出话来。我大概重复问了五次之多。接着,当我终于明白过来之后,我瘫倒在地上。
“寻找杰里米”
在接下的几个月里,我花了大量时间寻觅杰里米。每当我痛楚万分之际,我常听到他在耳边安慰我的声音。我去了飞机坠毁的地方。我渴求了解第93次航班上发生的事情以及杰里米为何而身故。
如今我发现我已改变了看法。不是因为我不想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而恰恰是我相信我将永远不可能真正理解911事件。是否有人出于某种原则性的问题向我们宣战了?或是他们出于妒忌?或是他们想炫耀其强悍?是否我们这个国家的人越轨了,做得过分了,伤及了人家自古而来的情感?杰里米和我所熟悉的世界只不过是我们所居住的房子、几处散步的地方、几个朋友以及我们所热爱的家人。如今一切全完了,但却始终无人能真正弄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觉得杰里米一直认为他生来就肩负有崇高使命。我也并不认为杰里米乘坐上第93次航班是出于偶然。一位具有足够挫败恐怖行径体能的旅客正好搭乘了那天被劫持的飞机中唯一一个可以有机会进行反击劫机者的航班,这不仅仅是一种巧合。
杰里米去世时31岁,和我结婚了五年,和他的女儿相处了三个月都不到。可我认为我们是幸福的。他与我之间未留下任何未尽之言或未竟之事。他总是努力给埃米和我带来我们所需的一切。有时,当我留神观察和倾听时,我仍然能感到他就在我的身边,在我有生之年指引我向前。
Unit 5
医生可以对病人撒谎吗?医生应该告诉病人他已经病入膏肓了吗?这些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给出令人满意的回答却并不那么简单。
撒谎还是不撒谎——医生的难题
西赛拉·博克
为了对病人有好处——为了加快病人康复或不让病人知道死亡的来临——医生到底该不该撒谎?医疗行业与法律、政府及其他行业一样,往往显得对诚实与否的问题不那么看重,要紧的倒是另外的一些事情,譬如,应设法避免可怕的消息造成的打击,或是应考虑恪守保密的诺言,或是需要揭露腐败行为或促进公众利益等。
举例说吧。一个46岁的男子,在与家人外出度假之前进行常规体格检查,虽然他自我感觉良好,但医生发现他患了某种癌症,6个月内就会死去。这时,医生该怎么对他讲呢?是不是最好对他讲实话?要是他问起检查结果,医生该不该否认他得了病?该不该将病情的严重性缩小到最低限度?该不该将真情至少隐瞒到他全家度假之后?
医生们常常面临这样的非常紧迫的选择。他们不时认为,为了病人自身的利益,撒谎很有必要,在他们看来,这种谎言与利己的谎言截然不同。
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医生深信身患重病的人不想知道他们的真实病情,如果将真情相告,则有可能使他们完全失去希望,结果使他们恢复得更慢或恶化得更快,甚至会自寻短见。正如一位内科医生写道:“我们这个职业,传统上恪守一条信条,那就是:'尽可能不造成伤害',这一信条胜过为讲真话而讲真话的美德”。
有了这样一个指导原则,一些医生可能渐渐习惯于采用他们认为对病人很可能有益而“无害”的骗人做法。他们可能开出无数帖安慰剂,说一些没有事实根据的打气的话,并歪曲严重的病情,对那些患有不治之症和濒临死亡的病人,则尤其如此。
然而,现在开始有人提出证据,说明这种欺骗旨在给病人带来好处的说法是虚幻的。研究结果表明,与许多医生的想法相反,绝大多数病人确实想知道真实情况,甚至是严重的病情。当他们了解到医生没有对他们讲真话的时候,他们感到自己被玩弄了。我们还获悉,将真实情况妥当地告诉病人,能帮助他们与病魔作斗争,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忍受疼痛,减少用药,甚至在手术后更快地康复。
谎言不仅不能提供鼓吹“仁慈”欺骗的人们所希望的那种“帮助”,它还侵犯了病人的个人自由,使他们不能对有关自己健康的问题作出明达的选择,包括要不要就医这一首要的选择。我们越来越意识到,病人发病期间,在不知病情或未被如实地告知病情的情况下,他们会遭到什么样的不幸。
特别是濒临死亡的病人——他们最易受骗也最会被人蒙在鼓里——因此而不能作出临终前的种种有关抉择: 是否要住进医院,或进行手术,在何处与何人度过所剩下的一点时间,以及如何处理完自己的事务而后与世长辞。
谎言也伤害说谎的人,损害他们的诚实,并最终损害他们的信誉。谎言还伤害他们的同事。由于病人怀疑有欺骗行为,许多对病人十分开诚布公的医生的工作也因此受到影响。病人的不信任使医疗诉讼案增多,造成医生避免风险的“防御性诊治”增多,而这些又进而有损于整个医疗事业。
剧烈的冲突正在出现。病人开始学会催问真实情况。根据病人应享有的权利的规定,医生应将病情和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通告病人。许多医生尽可能向病人提供这些情况。然而,即使在对病人的权益考虑得最周到的医院里,信奉“仁慈”欺骗的医生们继续他们传统的古老做法。同事们也许不赞同,但避免公开表示反对。护士们对不得不日复一日地参与欺骗病人的做法也许深恶痛绝,但要抵制却感到无能为力。
及时对这个问题进行公开辩论非常必要。不仅在医疗业,而且在其他行业,从业者不断发现,自己常处于似乎不采用欺骗手段就无法避免严重后果的困难处境。但是公众完全有理由对职业性欺骗保持警惕,因为这种做法特别容易变得根深蒂固,蔓延滋长,并损害信任。无论医疗界、法律界、政府机构还是社会科学界,都不应从“不知者,不为所害”这句老话中得到丝毫慰藉。
Unit 6
“不要在书上做记号!”无数教师、图书管理员和家长都曾这样建议。但是莫蒂默·艾德勒并不同意。他认为只要你拥有这本书而且不需要保护它的外观,做记号将会让你真正意义上拥有这本书并且使它成为你的一部分。
怎样在书上做记号
莫蒂默·J·艾德勒
你知道读书要“深入字里行间”,以求最充分的理解。我劝你在读书过程中做一件同样重要的事情。我想劝你“在字里行间写字”。不这样做,你的读书就不可能是最有效的。
你不应该在不是你自己的书上做记号。借给你书的图书管理员 (或你的朋友) 希望你保持书的整洁,再说你也应该这样做。如果你认为我说的在书上做记号颇有益处这番话是对的话,你就得自己买书。
一个人拥有书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花钱取得财产所有权,就像你花钱买衣服和家具一样。但花钱买书只是占有它的前奏。只有在你将它化为你自己的一部分之后,你才完全占有了它。而把你自己变为书的一部分的最好方法就是在书中写字。打个比方也许可以把这一点说清楚。你买下一块牛排,把它从肉铺的冰箱里转移到你的冰箱中。但从最重要的意义上来说,你还没有占有它,除非你吃下它并将它吸收进你的血液之中。我的论点是,书的营养也只有在被吸收进你的血液中时,才能对你有所裨益。
书籍拥有者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人藏有全部标准的成套书和畅销书——既没有读过,也没有碰过。(这位占有的只是纸浆和油墨,而不是书。) 第二种人藏书很多——有几本从头至尾读过,大部分浅尝辄止,但全都跟新买时一样整洁光亮。(此君很可能想使书真的为其所有,但因错误地过分关注书籍的外观而裹足不前。)第三种人藏书或多或少——因不断使用,每本书都弄成书角卷起,破旧不堪,装订破损,书页松散,全书从扉页至末页画满了记号,涂满了字句。(此人是书的真正拥有者。)
你或许会问,将一本印刷精美、装帧雅致的书保存完好,难道也是不恰当的吗?当然不是。我决不会在一本初版的《失乐园》上乱涂乱写,就像我不会把一幅伦勃朗的原作连同一盒蜡笔交给我的婴孩任意涂抹一样!我决不会在一幅油画或一尊塑像上画记号。可以说,它们的灵魂与其躯体是不可分开的。一部珍本或一本装帧华美的书的美,同一幅油画或一尊塑像的美是一样的。如果你对华美的装帧或印刷的尊重妨碍你读书,那就买一种便宜的版本,将你的敬意献给作者。
为什么在书上做记号对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呢?首先,它会使你保持清醒。(我不是仅仅指它让你神志清醒;我的意思是它能使你全神贯注。)其次,如果阅读是一种能动的行为,那么它就是思考,而思考常常需借助口头的或书面的语言来表达。作了记号的书,通常是读者认真思考过的书。最后,写可以帮助你记住你阅读时的思想,或作者所表达的思想。让我进一步就这三点谈一谈。
如果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消磨时间,那就应该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
仅仅让你的眼睛在书上扫视一遍,你就不可能对所读的内容有所理解。当然,一部普通的消遣小说,譬如说《飘》,并不需要那种最积极的思维式的阅读。作为消遣的书,可以轻松地读而不会有所失。但一本思想丰富、文字华美,试图提出带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并加以回答的伟大著作,则要求你尽可能地进行最积极的阅读。你不能像欣赏瓦利先生的低声吟唱那样,学到约翰·杜威的思想。你得花费气力方可获得。漫不经心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如果当你读完一本书的时候,书页上写满了你的批注,你就知道你的阅读是积极的了。我所知道的最有名的采用积极方式阅读伟大著作的人,是芝加哥大学的校长哈钦斯。他也是我所知道的公务最繁忙的人。他读书时总是拿着铅笔。有时,当他在晚上拿起书和铅笔的时候,发觉自己不是在做有意义的笔记,而是在页边空白处画些他称之为“鱼子酱工厂”的东西,一出现这种情况,他就放下书本。他知道自己太累,读不下去了,完全是在浪费时间。
但是,你或许会问,写有何必要呢?要知道,亲手书写的动作会使词语和句子更加鲜明地呈现在你的脑海里,更好地储存在你的记忆中。将你对所读的重要词语和句子的感受写下来,将它们在你脑子里引起的问题记下来,就可以将这些感受长久保存下来,并可以使那些问题更加明确起来。当你下周或来年重新拿起这本书的时候,你的各种观点,同意的、反对的、怀疑的、质询的,统统一目了然。这如同谈话一度被打断,现在又可以在上次停下的地方接着谈下去了。
读书就该这么个读法: 你同作者应进行对话。很可能作者在有关的问题上比你懂得多,你接近他的时候表示适度的谦恭是很自然的。但不要轻信他人,以为读者只有全盘接受的份儿。理解是一种双向活动。学习并不是往空的容器中装东西。学生应当向自己也向教师提问题。一旦理解了教师所讲的内容,他甚至还得与教师展开争论。而在书上做记号,实际上就是表达你赞同或不赞同作者观点的一种方式。
在书上做记号,有各种各样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将我的做法叙述如下:
1. 在文字下面划线: 划出主要论点及重要的或者有力的论述。
2. 在页边空白处划竖线: 强调已划线的论述部分。
3. 在页边空白处画五星或六星记号,或其他小符号: 这种记号宜珍惜着用。可用来强调书中十处或二十处最重要的论述。
4. 在页边空白处写数字: 标明作者展开一个论据的各点顺序。
5. 在页边空处写其他页的页码: 标明作者在本书其他地方所写的与本论点有关的论点,也可以通过这一办法将书中虽分散各处,但密切有关的观点联系起来。
6. 在关键字眼或短语上画圆圈。
7. 在页边空白处或上下两端加批注: 其目的是记下某段文章在你脑子里引起的问题 (也许还有答案);简要记下复杂的论述;记录贯串全书的一系列的重要论点。我利用书末的衬页将作者的观点按出现的先后次序编成一个索引。
书前的衬页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有些人将它们留作贴花哨的藏书票用。我将它们留作奇思异想的天地。在我读完一本书并在卷尾衬页上做好我的个人索引之后,我便翻到卷首,试着将全书作一概述,不是逐页地或逐点地进行(那个我在卷尾已经做了),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基本上前后连贯,各部分排列有序。对我来说,这个概述表明了我对该著作理解的程度。
Unit 7
一个年轻人发觉很难拒绝一位女士,他因此陷入了困境。他同意进行午餐聚会的那家餐厅对他可怜的荷包来说实在太昂贵了。那么怎样他才能避免这种尴尬的处境呢?
午餐
萨默塞特·毛姆
我是在看戏的时候见到她的。幕间休息时,我应她的招呼走了过去,在她旁边坐下。我上次见到她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要不是有人提起她的名字,我想我几乎会认不出她来。她兴致勃勃地跟我谈了起来。
“瞧,自从我们初次相见已经好多年了。真是光阴似箭啊!我俩都不年轻啦。你还记得我初次见到你吗?你请我吃的午餐。”
我能不记得吗?
那是前的事了,当时我住在巴黎。我在拉丁区租了一套小小的公寓,从那里往下看去是一个公墓。我挣的钱只够勉强维持生活。她读过我的一本书,并曾跟我写信谈论该书。我回信向她致谢。随即我又收到她的一封信,说她路过巴黎,想跟我谈谈。但她的时间有限,只有下个星期四有空。那天上午,她要去卢森堡宫,问我是不是愿意中午请她在福伊约餐厅吃顿便饭。福伊约餐厅是法国参议员光顾的地方,去那儿吃饭远远超过我的经济能力,所以以前连想都没有想过。但我当时受宠若惊,况且年纪太轻,还没有学会对一位女士说个“不”字。(附带说一句,没有几个男人学会这一招,而到他们学会时,往往年事已高,他们说什么对女人来讲已无足轻重了。) 我当月的生活费还有80法郎 (金法郎),一顿便餐花不了15法郎。如果我下两个星期不喝咖啡,还是满可以对付过去的。
我回信说,我将于下星期四十二点半在福伊约餐厅会见我的.朋友。她并不如我想象的那么年轻。她的外表与其说美貌动人,毋宁说丰腴魁伟,气概非凡。事实上,她已有40岁了 (这是一个有魅力的年龄,但不是初次相见就能令你激情迸发、神魂颠倒的那种年纪),长着一口洁白整齐的大牙齿,给我的印象是,其数目之多已超过了实际需要。她很健谈,不过因为她想谈的话题似乎总是关于我的事,所以我便洗耳恭听。
菜单拿来时,我大吃一惊。价格比我预料的要高出许多。但她的话使我宽了心。
“我午餐从不吃什么东西,”她说。
“哦,可别这么说!”我慷慨地回答。
“我从来只吃一道菜。我认为现在人们吃得太多。或许来点鱼还行。我不知道他们有鲑鱼没有。”
啊,吃鲑鱼的季节还没有到,菜单上也没有,但是我还是问了侍者。有,刚刚进了一条头等鲑鱼,这是他们今年第一次进这种货。我为客人叫了一份。侍者问她在鲑鱼烹制的当儿,要不要吃点别的。
“不要,”她回答说,“我向来只吃一道菜,除非你有鱼子酱。鱼子酱我是从不拒绝的。”
我的心微微一沉。我知道我是吃不起鱼子酱的,但我不便跟她直说,我吩咐侍者务必拿鱼子酱来。我自己则点了菜单上最便宜的一个菜,这就是羊排。
“我看你吃肉是不明智的,”她说。“我不知道你吃了羊排这种油腻的东西后还怎么工作。我不赞成把肚子撑得太饱。”
接着而来的是饮料问题。
“我午餐从不喝饮料,”她说。
“我也是如此,”我马上答道。
“但白葡萄酒例外,”她接着说,就好像我刚才没说似的。“法国的白葡萄酒非常清淡,十分有助消化。”
“你想喝点什么?”我依然客气地问道,但算不上热情。
她嫣然一笑,露出一口白牙。
“我的医生只让我喝香槟。”
我猜想我的脸色一定有点发白了。我要了半瓶,顺便提及我的医生绝对禁止我喝香槟酒。
“那你喝什么呢?”
“水。”
她吃了鱼子酱,又吃鲑鱼。她兴高采烈,大谈艺术、文学、音乐。但我心里却在嘀咕,不知这顿饭要花多少钱。当我的羊排上来时,她一本正经地教训起我来。
“我看你习惯中午吃得很多。我肯定这样不好,你为什么不效法我的样子,只吃一道菜呢?我相信那样你会感觉好得多。”
“我是打算只吃这一道菜,”我说。这时侍者又拿着菜单走了过来。
她轻轻地一挥手,让他走开。
“我可不这样,我午餐从不吃东西。要吃,也只是稍许吃一点,从不多吃。而我吃这么一点,主要也是为了借此机会闲谈而已。我可不能再吃什么东西了,除非他们有那种大芦笋。到了巴黎,不吃点芦笋,那就太遗憾了。”
我的心一沉。我曾在店里见过芦笋,我知道它贵得可怕。过去我每见芦笋,常常馋涎欲滴。
“夫人想知道你们有没有那种大芦笋,”我问侍者。
我竭尽全力想使他说没有。他那张宽阔的教士般虔诚的脸上展露出愉快的笑容,他用肯定的语气对我说,他们有又大、又好、又嫩的芦笋,简直是罕见的珍品。
“我一点也不饿,”我的客人叹道,“不过如果你执意要请我吃,我也不反对吃点芦笋。”
我便点了这道菜。
“你不吃点吗?”
“不,我从不吃芦笋。”
“我知道有人不喜欢芦笋。事实是,你吃肉太多,伤了胃口。”
我们等着芦笋烹制好送上来。我突然惊恐起来。现在的问题已不是我还能剩下几个钱来维持这个月的生计了,而是我的钱够不够付账。要是我差十法郎,不得不向客人借的话,那就太难堪了。我可做不出那样的事来。身边到底有多少钱,我心里有底,倘若账单超过了这个数字,我就决心这么办:伸手往口袋里一摸,随即故意惊叫一声,跳起来说钱给小偷扒了。当然,如果她的钱也不够付账的话,那就尴尬了。那样,唯一的办法就是将我的手表留下,言明以后再来付。
芦笋端上来了。又大汁又多,令人垂涎不止。我一面看着这个邪恶的女人大口大口地将芦笋往肚里塞,一面彬彬有礼地谈论着巴尔干半岛戏剧界的现状。她终于吃完了。
“喝点咖啡?”我说。
“好,就来一客冰淇淋和咖啡吧,”她回答说。
到这时,我什么也不在乎了,为自己叫了咖啡,为她叫了一客冰淇淋和咖啡。
“你知道,我坚信一点,”她边吃冰淇淋边说道。“当一个人吃完一顿饭站起来时,他应该感到还没有吃得十分饱。”
“你还饿吗?”我有气无力地问道。
“噢,不,我不饿。你知道,我不吃午餐。我早晨一杯咖啡,然后到晚上用餐,但我午餐向来最多只吃一道菜。适才我这样说是为了你啊。”
“哦,我明白啦!”
接着,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当我们在等咖啡的时候,那个领班侍者,带着满脸奉承的笑容,拎来满满一大篮子特大的桃子,红得酷似天真少女的脸蛋,其色调之瑰丽犹如一幅意大利风景画。当时桃子肯定还没有到上市季节,只有上帝晓得买它们得花多少价钱。不过很快我也晓得了,因为我的客人一边说着话,一边心不在焉地拿了一只。
“你看,你已经塞了一肚子肉,”——她是指我那可怜的一小块羊排——“不能再吃什么了。而我只不过来了点小吃,我还可以再品尝一只桃子。”
账单来了。付过账后,我发现剩下的钱连付点像样的小费都不够了。她的目光在我留给侍者的三个法郎上停了一会儿,我知道她会觉得我是个吝啬鬼。可是等走出餐厅,我面临着的将是整整一个月的开销要支付,而口袋里却分文俱无。
“你学学我,”她边握手边说道,“午餐顶多只吃一道菜。”
“我会做得更好,”我回敬道,“我今晚什么也不吃了。”
“幽默家!”她得意洋洋地大声说着,跳上了一辆马车。“你是个十足的幽默家!”
但是我终于报了仇。我自认不是一个爱报复的人,但是竟连不朽的众神也被触怒而干预其事时,我怀着心满意足的心情目睹这个结局,想必也是可以原谅的了。现今她的体重已达二十一英石(二百九十四磅)。
Unit 8
如果你能从中获得很多好处,你会选择住在地下吗?天气再也不会带来麻烦。全年恒温。人造光源使全世界的生活节奏保持一致。地面上自然世界的生态将大幅改善。虽然移居地下的前景对很多人来说并不具吸引力,艾萨克·阿西摩夫却对此十分热衷。
新洞穴
艾萨克·阿西摩夫
在冰河时代,人类当时面临较为寒冷的气温,常常在洞穴里安家。他们发现在洞里生活要比在野外更舒适,更安全。
我们现今仍然住在被称作房子的洞穴里,目的还是为了舒适和安全。事实上,没有人愿意露宿在星空下的野地里。会不会有朝一日为了更加舒适和安全起见,我们把房屋建造在地下——建造在新的人造洞穴里呢?
乍一想来,这一建议似乎并不可取。说起地下,我们会产生许许多多不愉快的联想。在神话和传说里,地下是魔鬼和亡灵的世界,它常常是人们死后遭受折磨的地方。(这可能因为尸体总是埋在地下的缘故,而火山爆发又给人们一种印象,似乎地下充满着火与毒气,如同地狱一般。)
然而生活在地下也有其有利之处,设想将整座城市,乃至全人类搬入地下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如果将地壳最表层一英里厚的地方筑满通道和建筑物,就像一个巨大的蚁冢,这会给人类带来各种好处。
首先,气候将变得无关紧要,因为它主要是大气层的一种现象。雨、雪、霰、雾将不会给地下世界带来麻烦。甚至气温的变化也局限于露天地表,而在地下则不存在这种变化。不论白天黑夜,炎夏寒冬,地下世界的温度将保持平稳,近乎恒温。如今,当我们的地表环境太冷时,则需要取暖,而太暖时,又需降温,耗费大量的能量。若搬到地下生活,则统统可以省去。天气对人造的建筑物以及人类本身的损害将不复存在。地区性的交通问题也将大为简化。(当然,地震将依然是个危险。)
其次,地方时间将无关紧要。地球表面昼夜分明,谁也无法避免,一处是早晨,另一处是中午,再一处是黄昏,又一处是午夜。所以人类生活的节奏因地而异。在地下,没有外界生成的白天,而只有永恒的黑暗,人工照明形成白昼,这就可以根据人的需要加以调整。
整个世界都可以实行八小时轮班制,各地都可能做到同时上班,同时下班,至少公务活动和社会活动可以如此。这对于一个自由流动的社会来说极为重要。乘飞机长途旅行将不会再引起“时差反应”。抵达大洋彼岸或另一片大陆的人会发现他们所到的那个社会与自己家乡一样都是按照同一时间运行的。
第三,生态结构将会稳定下来。在一定程度上,人类拖累了地球。这不仅仅是指众多的人口占据了地球的空间,更多的是指人类为住家和安装机器构筑的房子,为交通运输、为休息、娱乐建造的各种设施。这一切致使荒野面目全非,剥夺了许多种动植物栖息、生长的天然场所——有时候,无意中还促进了诸如老鼠和蟑螂之类的某些生物的繁衍。
如果人类的建筑物都搬到地下——请注意,要搬到穴居动物生活的地层以下——人类仍将占据地球表面,种地、植林、造了望台和航空站等等,但占有的程度将大大减小。的确,可以想见随着地下世界变得越来越精巧复杂,大部分食物将最终来自地下人工照明地区的水栽生物。地球表面有可能越来越多地让位于公园和荒野,从而得以维持生态平衡稳定。
第四,人们与自然界的距离将会缩短。退到地下,看起来似乎是远离了自然界,但果真如此吗? 现今,这么多人在城市的建筑物内工作,那里常常没有窗户,而靠人工调节一切。即便有窗户,你又能看到什么呢(如果你肯费心看一看的话)? 无非是太阳,天空,以及一直伸展到天边的建筑物——外加一点有限的绿色草木而已。搬到地下以后,与自然界隔绝的情况还会胜过于此吗?
现在你想离开城市吗? 到真正的乡村去吗? 你必须旅行数英里,先得走过城市的街道,然后还得走过郊区杂乱无章的建筑群。
在地下世界文化中,乡村就在城市上面几百码远的地方——不管你在哪里都是这样。地表当然必须得到保护,不允许过分频繁地、过分集中地、或过分随便地参观访问,但不管对向上的旅行作出多么认真的限制,新洞穴里的居民们将有可能比今天地面城市的居民在更为健康的生态环境下生活,并见到更多的青枝绿叶。
尽管地下生活乍想起来多么的奇怪和不那么令人喜欢,它的好处可以举出好多——而我在这里只不过是略说一二。
Unit 9
一边呆呆地看着鱼儿在池塘里游水一边让思绪联翩,可能会带来一些令人惊奇的结果。
一个物理学家受过的教育
米基奥·凯科
我孩提时代发生的两件事大大加深了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还把我送上了成长为理论物理学家的道路。
我记得父母亲有时带我到坐落在旧金山的有名的日本茶园去玩。我记忆中儿时最快乐的事情之一是,自己蹲在池塘边,沉醉于观看那些在睡莲下缓缓游动的色彩斑斓的鲤鱼。
在这样的一些安静时刻,我听凭自己的想像力漫游;我常常会问自己只有小孩才会问的愚蠢问题,比如说,池塘里的鲤鱼会怎样看待它们周围的世界。我心里在想,他们的世界肯定千奇百怪!
鲤鱼一生生活在浅浅的池塘中,他们会认为他们的“天地”是由暗色的水和睡莲组成的。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游来游去寻找池塘底上的食物,所以至多只会模模糊糊地觉得水面上方可能有一个陌生的世界。他们不理解我的世界的本质。我可以坐在距鲤鱼只有几英寸的地方,但却被一条鸿沟与他们分隔开来,对此我深感好奇。鲤鱼和我生活在两个不同的天地中,都永远不会进入对方的世界,但把双方隔离开来的只是一道最薄的障碍——水面。
我曾想像过,鱼群中也许会有鲤鱼“科学家”。我想,他们会嘲笑那些提出就在睡莲上方可能存在另一个平行的世界这种看法的鱼儿。对鲤鱼“科学家”来说,只有鱼儿能看到或能碰到的才是真实的东西。池塘就是一切。从科学的角度看,要说池塘外有一个没有见过的世界,那是没有道理的。
有一次我遇上暴风雨。我看到万千小雨点连续击打池塘的水面。水面汹涌澎湃,睡莲被波浪冲得向四面散去。我一边躲避风雨,一边在纳闷鲤鱼是怎样看待这一切的。在他们看来,睡莲似乎是自己在不停漂移,没有什么东西推着它们动。正如我们看不见周围的空气和空间那样,他们也看不见自己生活在其中的水,所以对睡莲能自己不停移动这一点他们会感到迷惑不解。
我曾设想,他们的“科学家”为了掩饰自己的无知会编造出叫作“力”的巧妙谎话。他们无法理解在看不见的水面上会有波浪,于是断定,睡莲之所以能在没有外物触碰的情况下移动是因为有一种叫做力的看不见的神秘实体在它们之间起着作用。他们也许会给这种错误观念起一些令人敬畏的、冠冕堂皇的名字(比如远距离活动,或者睡莲在没有任何东西触碰的情况下移动之能耐)。
有一次我设想,如果我把手伸进水去,从池塘里捞出一个鲤鱼“科学家”来,那将会怎样。在我把他扔回水里去之前,我细细观察他时他也许会拼命挣扎。我不知道其他鲤鱼会怎样看待这事。他们会觉得这是一件真正令人不安的事件。他们先是察觉他们的一位“科学家”从他们的世界中消失了。就这么突然不见了,无影无踪。不管他们往哪儿找,在他们的世界中都看不到失踪鲤鱼的踪迹。然后,不过片刻功夫,我把他扔回了池塘,其时那位“科学家”不知从什么地方突然重又冒了出来。在其余那些鲤鱼看来,这是发生了奇迹。
“科学家”镇定下来后,会讲一个真正令人惊异的故事。他说:“在预先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我就不知怎的被人从这个世界(池塘)提了起来,扔进了一个神秘世界,那里有令人眩目的灯火,有我过去从未见过的奇形怪状的物件。最奇怪的是扣留我的那个怪物,一点也不像鱼。见它身上压根儿没长鳍但却能移动,我感到十分震惊。我突然想到,熟悉的自然法则在另一个世界里不再适用了。后来,也是那么突然,我被扔回了我们的世界。”(当然,这个关于去别的世界旅行的故事太荒诞,大多数鲤鱼会把它当作无稽之谈而不予理会。)
我常想我们就像在池塘里心满意足地游水的鲤鱼。我们在自己的“池塘”里度过一生,确信我们的世界仅仅是由我们看得到或摸得着的那些东西组成的。与鲤鱼一样,我们认为我们的世界只有熟知的和看得见的东西。我们自我陶醉地拒不承认在我们近旁,就在我们抓不到摸不着的地方可能存在其它相似的世界或维。假若我们的科学家发明了像力这样的概念,那只是因为他们不能想像我们周围的空间充斥着看不见的振动。
我儿时发生的第二件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持久的印象。我八岁时听到了一个终生难忘的故事。我记得老师们向班上的同学讲了一位刚去世的伟大科学家的事。他们怀着极其崇敬的心情谈论他,称他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们说没有多少人能理解他的思想,但是他的种种发现改变了整个世界和我们周围的一切。对于他们试图告诉我们的这番话,我有许多地方都不太懂,但此人最让我感到好奇的是,他在完成他最重大的发现前去世了。他们说他花了多年时间研究这一理论,但未完成的论文还搁在书桌上他就去世了。
这个故事深深吸引住了我。对孩子来说,这是个巨大的谜。他尚未做完的是些什么工作?他书桌上的那些论文里写些什么?什么问题会那么难,那么重要,以致于如此伟大的一位科学家花多年时间去研究它?由于好奇,我决定尽力弄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其人和他还未完成的理论。
我现在仍能激动地忆起,那时我花了好多时间安静地阅读我能找到的有关这个伟人和他理论的所有书籍。我读完了邻近图书馆的藏书,就开始去市里别的图书馆和书店,急切地搜寻更多线索。不久我便获悉,爱因斯坦书桌上未完成的论文旨在建立一种他称之为统一场论的理论,这种理论能够解释所有自然法则,从最小的原子到最大的星系。不过,当时我还是个孩子,不懂得茶园里游水的鲤鱼和爱因斯坦书桌上未完成的论文之间也许有关联。我不懂得高维也许是解决统一场论的关键。
但是,我懂得这个故事比任何凶杀疑案作品都惊心动魄得多,比任何我能想像的事物都重要。我决心想方设法揭开这个谜的谜底,哪怕我得为此做一个理论物理学家。
篇2:大学英语精读4课文原文
大学英语精读4课文原文
Unit1
weather
Hey, you guys! Don't forget Lingling's birthday next week.
Right。 We're going to buy a gift for her. It's very cold, isn't it?
Yes, it's cold.
Toni,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for the Spring Festival?
We are going to England.
Is it going to snow there?
You must be joking. It wouldn't even be cold, it's just raining. It may also be windy. Betty, are you going to the United States?
We haven't decided yet. We may go to Australia.
That sounds great! What's the weather going there?
I think it would be good. At that time, Australia was summer, so it could be very hot and sunny. What about you, Daming?
We're going to Hongkong. It may be cool, but it may be very dry. When is the best time to go to the United States, Betty?
It's not so cold... It's not too hot to go.
Come on, or to go!
What are you going to buy for Lingling?
Wear warm things!
Unit2
When is the best time to visit your city or country
The United States is a big country, so if you want to go there and play, you must be careful in the choice of time and place. Maybe you want to walk around, so take a good map.
It was a good time to go to New York and Washington, D.C., in May or October, when the weather was not very hot. There will be a lot of snow in winter.
It was a good idea to play new England in September, and the weather began to cool and the trees began to change color. Maybe you have to take photos of the leaves of the fall, so taking your camera is a good idea.
In Losangeles, California, four thousand miles away, the weather is good all year round. It's so nice to see the sun in December. With a swimsuit, you might want to swim in the sea.
The northwest is not very cold, but there is a lot of rain, so you have to take an umbrella. It's very comfortable to go to Alaska in July and August. But at night, it may be cool so remember to wear warm. But the winter do not go there, because all day long is dark and cold.
In the Texas and southeastern regions, there are frequent storms in summer and fall. Compared to many other places, there are often jiaoyangsihuo.
So, when is the best time to go to the United States?
M12 unit1
You have to wait a moment and open it later
Don't talk to everyone. She's here! Happy birthday, Lingling.
Oh, you still remember it!
We have a gift for you.
Thank you
You can open it! Hurry up!
Oh, no! I can't open it now. It will be a moment!
Wait! In the United States, when someone gives you a gift, you have to open it immediately.
No, you can't open the gift at once in China.
And remember that when you pick up a gift, you have to connect it with your hands.
Hands! In Britain we can use one hand!
That's true。 In addition, you have to wrap a red bag in red paper, because it symbolizes Geely. No white, blue, or black paper.
You can't do the cleaning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year.
And you can't cut your hair.
You're talking about playing!
You can't break anything, it's not lucky! Whatever you say, relax! The British tradition is also weird!
And you have to eat more dumplings!
What is the dumpling?
You just wait and see.
Unit2
Advice to tourists: traditional British life
When I was in England, I had a good time. But I noticed a lot of different traditions.
For example, when you first meet people, you usually shake hands with them. But then you just have to say, “hello”. When you talk to older people, say it first... Mr. or... Madam / madam. But for your friend, you can call its name.
One day, we went to visit some friends and drink tea together. This tea is not just a drink, but a table of tea at about 4 o'clock. You can't have tea after 4:30 and you can't drink coffee or juice. And you have to drink tea with milk. You have to pour tea first and then add milk to you, and you can say, you can't pour the milk and pour the tea first.
On the bus or train, the other passengers are quiet, and you can't talk about it. This is very different from China! You can't even use a mobile phone on some trains! And you can hardly hear someone yelling on the street.
I was very lucky and even attended a wedding. The wedding here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Chinese wedding. For example, the bride and groom can't meet the day before the wedding. Then the bride can never reach the church according to the prescribed time, but a few minutes later. At the party after the wedding, the bride is to throw her flowers out of her shoulder. The girl who has received the flower will be the next bride! This is all wonderful but very interesting!
原文翻译:
unit1
天气
嘿,你们这帮家伙!可别忘了下个星期玲玲的生日。
对呀。我们要为她买一件礼物。天气非常冷,不是吗?
是的,很冷。
托尼,你春节打算做什么事情?
我们打算去英国。
那儿会下雪吗?
你肯定是在开玩笑吧。那甚至都不会很冷,只是下雨。还可能会刮风。贝蒂,你要去美国吗?
我们还没有定。我们可能去澳大利亚。
这听起来太棒了!那儿的天气会怎么样?
我想会不错吧。那个时候,澳大利亚是夏天,所以可能会很热而且阳光灿烂。那你呢,大明?
我们要去香港。那儿可能很凉,但是可能会很干燥。贝蒂,去美国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
那就在既不太冷……也不太热的时候去!
行啦,还是赶紧走吧!
你打算为玲玲买什么礼物?
穿着暖和的东西!
unit2
什么时候是游览你所在的城市或国家的最佳时机
美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所以要去那里游玩的话,在时间和地点的选择上,一定要谨慎。也许你想四处走一走,因此要带上一份好地图。
5月或10月是去纽约和华盛顿特区的好时候,那时的天气不是很热。冬天会有很多雪。
在9月份游玩新英格兰是个好主意,天气开始变凉,树木开始变色。也许你要给秋天的叶子拍照,所以带上你的照相机是个不错的主意。
在四千英里以外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全年的天气都很好。在12月份的时候能看到太阳,感觉真是太好了!带上游泳衣,说不定你会想去海里游泳呢。
西北部并不十分寒冷,但雨水很多,所以要带雨伞。在7月和8月去阿拉斯加游玩,是很舒服的。但是到了晚上,可能会凉一些所以要记得穿暖和一些。但冬天可千万别去那里,因为那时全天都是黑天,并且寒冷彻骨。
在德克萨斯州和东南部地区,夏天和秋天时常有暴风雨。和许多其它地方相比,那里常常骄阳似火。
所以,最好在什么时候去美国?什么时候都可以!
M12 unit1
你必须等一等,过后再打开它
大家别聊了。她来了!生日快乐,玲玲。
呀,你们还记着呢!
我们有礼物要送给你。
谢谢。
你可以把它打开!赶快!
哦,不行!我不能现在把它打开。要过一会儿!
等等!在美国,有人送你礼物时,你必必须要立刻打开它。
不行,在中国你不能马上打开礼物。
还要记住:你接礼物时,必须要用双手接。
双手接!在英国我们可以用一只手接!
是这样的。另外,你必须用红色的纸包一个红包,因为这象征着吉利。不能用白色、蓝色或黑色的纸。
大年初一那天你不能做扫除。
还有就是你不能剪发。
你是说着玩的吧!
你还不能打碎任何东西,这不吉利!不管怎么说,放轻松点!英国的传统也是很怪的!
还有就是你必须要多吃饺子!
饺子是什么?
你就等着瞧吧!
unit2
对游客们提的建议:英国的传统生活
当我在英国时,我过得很开心。但我注意到有很多不同的传统。
例如,当你第一次见到人时通常是与他们握手。不过之后你就只需要说:“你好”就行了。当你与年长的人说话时要先说……先生或……太太/夫人。不过对你的.朋友就可以直呼其名了。
有一天,我们去拜访一些朋友并且一起喝茶。这个茶并不只是一杯饮品,而是指4点钟左右的一餐茶点。你不能在4点半以后和这顿茶,不能喝咖啡或果汁。而且你必须喝加了奶的茶。你必须先倒茶再往里加牛奶,也就说,你不能先倒牛奶后倒茶。
在公共汽车或火车上,其他的乘客都很安静,而你绝对不能高谈阔论。这一点与中国是非常不同的!在一些火车上你甚至不能使用手机!而且,在街上你几乎听不到有人大声喊叫。
我非常幸运,甚至参加过一场婚礼。这儿的婚礼与中国的婚礼是大不相同的。例如,在婚礼的前一天晚上新娘和新郎是不能见面的。然后新娘绝不能按规定时间到达教堂,而是要晚几分钟。在婚礼之后的聚会上,新娘要将她的花从她的肩膀上往后抛撒出去。接到花的女孩将是下一位新娘!这一切都很奇妙但是很有趣!
篇3:大学英语精读6课文翻译
有时它是有一个很好了解礼仪有用行为;以及与其他人艺术。例如,如果你走进一家价格昂贵餐馆时,你会看到几刀,在你旁边盘子叉子和勺子。一个正常一餐可能包括汤,鱼,肉,水果或甜点或奶酪。汤匙将在外面,你右手。为鱼刀和叉将是下一个;刀勺子和叉子在左,在板一面极左派。你需要一个鱼刀,鱼,一个肉肉刀,和另一刀水果或干酪,所以一定要按正确顺序把它们捡起来
在一些昂贵晚餐,客人都设有手指碗使他们可以动用自己肮脏手指在水中洗。在一个著名场合,维多利亚女王给了一个来访君主国宴。没有实现手指碗是什么,客人把它捡起来,喝了一些水在它。维多利亚女王不想让她客人,所以从她手指碗太她喝一点。其他客人都遵循皇后例子
在另一个场合,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给美国社会领导成员一起吃饭。吃饭时没有问题直到带来了咖啡仆人。客人都略微有些惊讶,当总统小心地加糖和奶油咖啡里搅拌好。他们惊讶当他倒了些咖啡一碟。他们知道,在一些普通家庭,男人有时倒很热饮料在一碟然后喝时候液体冷却器。然而,他们不希望总统这样做是因为它被认为是很不礼貌。不想让总统难堪,客人放糖与牛奶或奶油咖啡,然后倒入一些上碟
在这一点上,总统拿起碟子放在地板上。总统狗一直静静地坐在桌旁,等待它通常喝咖啡。到了茶托,开始喝开心。同时不愉快客人不知道怎样使用他们碟子满咖啡!这一次,没有什么可以做总统防止尴尬。
翻译:
Sometimes it has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useful behavior of etiquette; and with other people's art. For example, if you walk into a expensive restaurant, you'll see a few knives, a fork and a spoon next to you. A normal meal may include soup, fish, meat, fruit or dessert or cheese. The spoon will be on the outside, your right hand. The fish knife and fork will be the next; the spoon and fork of the knife are left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plate and the left side of the plate. You need a fish knife, fish, a meat knife, and another knife of fruit or cheese, so be sure to pick them up in the right order.
In some expensive dinners, the guests have a finger bowl to use their dirty fingers to wash in the water. On a famous occasion, Queen Victoria gave a state dinner to a visiting monarch. No finger bowl is what it is, the guest picked it up and drank some water in it. Queen Victoria didn't want to let her guests, so she drank a little from her finger bowl. The other guests follow the example of the queen
On another occasion, President Grover, the president of the Cleveland, gave the leaders of American society to eat together. There was no problem at dinner until the servant of coffee was brought. The guests were a little surprised when the president was carefully stirred in sugar and cream coffee. They were surprised when he poured some coffee. They know that in some ordinary families, men sometimes pour hot drinks in a dish and drink a liquid cooler. However, they do not want the president to do this because it is considered very impolite. Do not want the president to embarrass, the guests put sugar and milk or cream of coffee, and then pour into some of the saucer
At this point, the president picked up the plate and put it on the floor. The president's dog sat quietly at the table, waiting for it to drink coffee. The saucer, begin to drink happy. At the same time, unpleasant guests don't know how to use their saucers to fill the coffee! This time, there i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president to prevent embarrassment.
篇4:大学英语精读6课文翻译
他们是在三十年代末一对夫妇,他们看明白无误地结婚了。他们坐在我们对面在一个小餐厅吃饭时候,有人有一个圆,自我满足脸,戴眼镜,女人是衰退漂亮,戴着大帽子。没有什么特别值得注意他们,直到他们结束时,当它突然变得明显,这是一个机会——事实上,丈夫生日,和妻子计划了一个小小惊喜给他
它来了,在一个小生日蛋糕形式,在中心一个粉红色蜡烛燃烧。领班把它放在丈夫面前,同时小提琴和钢琴管弦乐队演奏“你”和妻子带着得意在她小小惊喜生日快乐,餐厅里几个人们试图帮助一个脚步声掌声。很明显,需要立即帮助,因为丈夫不高兴,相反,他很尴尬,和愤怒妻子让他难堪
你看着他,你看到这个,你认为,哦,现在,不要这样做!”但他是这样,当小蛋糕已经放在桌子上,和交响乐过完生日放置和一般注意力已经从男人和女人。我看见他小声说了一些惩罚事她什么,快和无情。我不忍心看女人,所以我盯着我板和等待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足够长时间,但她还是哭。当我终于看了一眼上面又哭地。伤心地和绝望,留给自己,她最好帽子下。
翻译:
They were a couple at the end of the 30s, and they saw that they got married unmistakably. When they were sitting in front of us in a small restaurant, someone had a round, self satisfied face. The woman wearing glasses was beautiful and wearing a big hat. Nothing is worth noticing. Until they end, it suddenly becomes obvious. This is an opportunity. Actually, on the husband's birthday, he and his wife plan a little surprise for him.
It comes in the form of a small birthday cake, burning in the center of a pink candle. The head waiter put it in front of her husband, while the violin and Piano orchestra played “you” and his wife with a happy birthday on her little surprise. Several people in the restaurant tried to help a footstep applause. It is obvious that immediate help is needed, because the husband is not happy, on the contrary, he is embarrassed, and the angry wife embarrassed him.
You look at him, you see this, you think, oh, now, don't do it! “ But he is like this, when the small cake has been placed on the table, and the symphony is placed after the birthday and the general attention has been drawn from the man and the woman. I saw him whisper about something that was punishing, quick and unmerciless. I don't have the heart to look at women, so I stare at my board and wait for a long time. It wasn't long enough, but she was still crying. When I finally looked at it, I cried. Sadly and hopelessness, left to herself, her best hat.
篇5:大学英语第4单元课文翻译
大学英语第4单元课文翻译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Unit 4课文翻译
大中央车站问询处桌子上方的数字钟显示:差六分六点。约翰布兰福德,一个年轻的高个子军官,眼睛盯着大钟,看确切的时间。六分钟后,他将见到一位在过去13个月里在他生命中占有特殊位置的女人,一位他素未谋面、却通过书信始终给予他力量的女人。
在他自愿参军后不久,他收到了一本这位女子寄来的书。随书而来的还有一封信,祝他勇敢和平安。他发现自己很多参军的朋友也收到了这位名叫霍利斯梅内尔的女子寄来的同样的书。他们所有的人都从中获得了勇气,也感激她对他们为之战斗的事业的支持,但只有他给梅内尔女士回了信。在他启程前往海外战场战斗的那天,他收到了她的回信。站在即将带他进入敌人领地的货船甲板上,他一遍又一遍地读着她的来信。
13个月来,她忠实地给他写信。即使没有他的回信,她仍然一如既往地写信给他,从未减少过。在那段艰苦战斗的日子里,她的信鼓励着他,给予他力量。收到她的信,他就仿佛感到自己能存活下去。一段时间后,他相信他们彼此相爱,就像是命运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但当他向她索要照片时,她却婉然拒绝。她解释道:“如果你对我的感情是真实和真诚的,那么我长什么样又有什么关系呢。假如我很漂亮,我会因为觉得你爱的只是我的美貌而时时困扰,那样的爱会让我厌恶。假如我相貌平平,那我又会常常害怕你只是出于寂寞和别无他选才给我写信的。不管是哪种情况,我都会阻止自己去爱你。当你来纽约见我时,你可以做出自己的决定。记住,那时候我们两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停止或继续下去——如果那是我们的选择……”
差一分六点……布兰福德的心怦怦乱跳。
一名年轻女子向他走来,他立刻感到自己与她之间存在着一种联系。她身材修长而苗条,漂亮的金色长发卷曲在小巧的耳后。她的眼睛如蓝色的花朵,双唇间有着一种温柔的坚毅。她身穿别致的绿色套装,犹如春天般生气盎然。
他向她迎去,完全忘记了她并没有佩戴玫瑰。看他走来,她的嘴角露出一丝热情的微笑。
“当兵的,跟我同路?”她问道。
他不由自主地向她靠近了一步。然后,他看见了霍利斯梅内尔。
她就站在那少女的身后,一位四十好几的女人,头发斑斑灰白。在年轻的他的'眼里,梅内尔简直就是一块活脱脱的化石。她不是一般的胖,粗笨的双腿移动时摇摇晃晃。但她棕色的外衣上戴着一朵红色的玫瑰。
绿衣少女快速地走过,很快消失在了雾中。布兰福德觉得自己的心好像被压缩成一个小水泥球,他多想跟着那女孩,但又深深地向往那位以心灵真诚地陪伴他、带给他温暖的女人;而她正站在那里。现在他可以看见,她苍白而肥胖的脸上透着和善与智慧。她灰色的眼中闪烁着温暖和善良。
布兰福德克制住跟随年轻女子而去的冲动,尽管这样做并不容易。他的手抓着那本在他去战场前她寄给他的书,为的是让霍利斯梅内尔认出他。这不会成为爱情,但将成为一样珍贵的东西,一样可能比爱情更不寻常的东西——一份他一直感激、也将继续感激的友情。
他向那个女人举起书。
“我是约翰布兰福德,你——你就是霍利斯梅内尔吧。我非常高兴你能来见我。我能请你吃晚餐么?”那女人微笑着。“我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孩子,”她答道:“那位穿绿色套装的年轻女士——刚走过去的那位——请求我把这朵玫瑰别在衣服上。她说如果你邀请我和你一起出去,我就告诉你她在公路附近的那家大餐厅等你。她说这是一种考验。”
篇6:大学英语精读2课文原文
大学英语精读2课文原文
Beneathmy clenched fingers the alder waswrigglinglike a small, frightened snake. My father saw that I was about to drop it.
”Hang on to it!“
“The branch issquirming,” I repeated. “And I hear something that sounds like a river!”
“Open your eyes,” my father ordered.
I was stunned, as though he'd awakened me while I was dreaming.
“What does it mean?” I asked my father.
“It means that underneath us, right here, there's a little freshwater spring. If we dig, we could drink from it. I've just taught you how to find a spring. It's something my own father taught me. It isn't something you learn in school. And it isn't useless: a man can get along without writing andarithmetic, but he can never get along without water.”
Much later, I discovered that my father was famous in the region because of what the people called his “gift”: before digging a well they always consulted him; they would watch himprospectingthe fields or the hills, eyes closed, hands clenched on the fork of an alderbough. Wherever my father stopped, they marked the ground; there they would dig; and there water wouldgushforth.
Years passed; I went to other schools, saw other countries, I had children, I wrote some books and my poor father is lying in the earth where so many times he had found fresh water.
One day someone began to make a film about my village and itsinhabitants, from whom I've stolen so many of the stories that I tell. With the film crew we went to see a farmer to capture the image of a sad man: his children didn't want to receive theinheritancehe'd spent his whole life preparing for them—the finest farm in the area. While the technicians were getting cameras and microphones ready the farmer put his arm around my shoulders, saying:
“I knew your father well.”
“Ah! I know. Everybody in the village knows each other... No one feels like an outsider.”
“You know what's under your feet?”
“Hell?” I asked, laughing.
“Under your feet there's a well. Before I dug I called in specialists from the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they did research, they analyzedshovelfulsof dirt; and they made a report where they said there wasn't any water on my land. With the family, the animals, the crops, I need water. When I saw that those specialists hadn't found any. I thought of your father and I asked him to come over. He didn't want to; I think hewasprettyfed up withme because I'd asked those specialists instead of him. But finally came; he went and cut off a little branch, then he walked around for a while with his eyes shut; he stopped, he listened to something we couldn't hear and then he said to me: ”Dig right here, there's enough water to get your whole flock drunk and drown your specialist besides.“ We dug and found water. Fine water that's never heard of pollution.
The film people were ready; they called to me to take my place.
”I'm gonna show you something,“ said the farmer, keeping me back.” You wait right here.“
He disappeared into a shack which he must have used to store things, then came back with a branch which he held out to me.
”I never throw nothing away; I kept the alder branch your father cut to find my water. I don't understand, it hasn't dried out.“
Moved as I touched the branch, kept out of I don't know what sense ofpiety—and which really wasn't dry—I had the feeling that my father was watching me over my shoulder; I closed my eyes and, standing above the spring my father had discovered, I waited for the branch to writhe, I hoped the sound of gushing water would rise to my ears.
The alder stayed motionless in my hands and the water beneath the earth refused to sing.
Somewhere along the roads I'd taken since the village of my childhood I had forgotten my father's knowledge.
”Don't feel sorry,“ said the man, thinking no doubt of his farm and his childhood; ”nowadays fathers can't pass on anything to the next generation.“
And he took the alder branch from my hands.
桤木树枝在我紧握的手指下扭动,如受惊的蛇一般。父亲看到我想扔掉它。
“抓紧。”
“树枝在蠕动,“我又说一次。”我听到像河流的声音!”
“睁开眼睛,”父亲命令道。
我吃了一惊,好像被他从睡梦中叫醒一样。
“这是怎么回事?”我问父亲。
“这意味着在我们脚下,就在这儿,有个小淡水泉。挖的话,就可以喝到水了。我这是在教你怎么找到泉水。这是我父亲教我的。这些东西你在学校是学不到的。它不是没用的知识:人不用写作和算术都可以生存,但不能没有水。后来,我发现父亲在这里有名的原因是具备人们所说的天赋:每次挖井之前总来咨询他,他们都会看到他勘察田地或山岗,双眼紧闭,双手紧握桤木树杈。父亲每在一个地方停下来,人们就在那里做上记号并在此处挖掘,水流就会从这里涌出。”
很多年过去了,我去了别的学校,看到别的国家。我有了孩子,还出了些书。然而,我可怜的父亲还在地球的一隅,那里他发现了很多淡水。
一次,有人要拍摄关于我们村子和村民的电影,就是从这些村民那里,我听到了自己讲过的很多故事。我们和电影工作者一起去访问一个农民,这是为了拍摄一个悲伤者的形象:他的孩子们不想要他倾注毕生精力为他们准备的遗产--这个地方最好的'农场。当技术人员准备好了摄像机和麦克风时,这位农民抓住我的双肩,说:
”我和你父亲很熟。“
”哈,我知道。这个村的人都相互熟悉...没人觉得自己是外人。“
”你知道你脚下是什么吗?“
”地狱?“我笑着问。
”你的脚下是一眼井。挖之前我请来了农业部的专家们,他们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一铲土的成分,最后做出的报告是,我的田地里根本没有水。我有一家人要养活,有牲畜要养,
有庄稼要种,我需要水。这时我发现这些专家什么都没有发现。我想到了你父亲,请他过来。他起初不想来,我想他很不高兴,因为我已经请过专家,而没有请他来。但他最后还是来了。他砍了一个小树枝,双眼紧闭地四处走了一会儿,然后停下。他听到了我们听不到的声音,他告诉我:“就在这里挖,下面的水足够供你家的牲畜饮用了,也可以淹死你那些专家们。”我们挖了挖,果然挖到了水。很好的根本没被污染的水。“
电影人员准备好了,他们要我开始扮演自己的角色。
”我想跟你说些事,“农民说,”你在这儿等着。“
他走进一个小屋,这应该是他储藏物品的地方,然后,拿着一个树枝出来,并交给我。
“我从来不仍任何东西,一直保存着这个桤木树枝,你父亲用它找到了水。我不明白的是,它一直都没有干。”
我摸着树枝,走动着,心里升起一种难以言喻的虔诚--这种感觉一直没有干枯--我感到父亲的目光越过我的肩头。
我闭上眼睛,站在父亲发现的这眼泉水上,我等着树枝翻腾,希望听到泉水涌出的声音。
手里的树枝一动不动,地下的水也没有欢唱起来。
童年后离开村庄所走过的路的某个地方,我已经忘了父亲教我的知识。
”不要伤心,“他说,无疑地,他在想着自己的农场和童年。“现在的父亲们都不会把知识传给下一代了。”
他把桤木树杈从我手中拿走。
1.Beneath adv. 在下方 prep. 在...之下
例句:
The ship sank beneath the waves.
轮船沉没于波涛下面。
2.wriggle n. 蠕动,蜿蜒 v. 蠕动,蜿蜒前进
例句:
I can't brush your hair if you keep wriggling all the time.
你要是一直扭来扭去, 我就没法给你梳头了.
3.squirm vi. (因不舒适、羞愧或紧张而)蠕动
例句:
He was squirming (around) on the floor in agony.
他躺在地上痛苦地扭动著.
4.arithmetic n. 算术
例句:
I'm good at history but not so hot at arithmetic.
我的历史成绩不错, 但算术不太好.
5.prospecting n. 勘探
例句:
Great successes were achieved in geological prospecting.
地质调查成果丰硕。
6.bough n. 大树枝
例句:
The bird settled on the topmost bough.
这只鸟儿在最高的权枝上停了下来。
7.gush n. 涌出 v. 使涌出,迸出
例句:
Oil gashed out from the broken pipe.
油从断裂的管道中喷出来。
8.inhabitant n. 居民
例句:
He lives in a city with 100000 inhabitants.
他住在一个有十万居民的城市。
9.inheritance n. 遗传,遗产
例句:
On the maternal side his inheritance was a happy one.
他从母方接受的遗传是良好的。
10.shovelful n. 满铲(一铲的量,一锹的量)
例句:
He put a shovelful of snow in Kate's bed as a practical joke.
他把一铲雪放在凯特的床上,以此来开玩笑。
11.be fed up with 受够了,厌倦
例句:
I am be fed up with this dull life!
我受够了这种枯燥的生活。
12.piety n. 虔诚
例句:
The old man has great piety towards God.
这位老人对上帝非常虔诚。
1.they would watch him prospecting the fields or the hills, eyes closed, hands clenched on the fork of an alder bough.
【参考译文】他们都会看到他勘察田地或山岗,双眼紧闭,双手紧握桤木树杈。
【结构解析】这里用了watch sb. doing sth.意思是“看到某人正在做某事”。“eyes closed, hands clenched...”做“prospecting ”的伴随状语,表示同时发生的动作。
2.One day someone began to make a film about my village and its inhabitants, from whom I've stolen so many of the stories that I tell.
【参考译文】一次,有人要拍摄关于我们村子和村民的电影,就是从这些村民那里,我听到了自己讲过的很多故事。
【结构解析】”its“指的是“my village”。“ from whom I've stolen so many of the stories that I tell”是定语从句,修饰“ inhabitants”。
3.I had the feeling that my father was watching me over my shoulder.
【参考译文】我感到父亲的目光越过我的肩头。
【结构解析】这句话相当于”I feel that my father...“。
篇7:大学英语4课文原文
大学英语4课文原文
大学英语4课文原文
Research into Population Genet
Section A:
Bribery and Business Ethics
(Bribery and Business Ethics)
Students taking business courses are sometimes a little surprised to find that classes on business ethics have been included in their schedule. They often do not realize that bribery in various forms is on the increase in many countries and, in some, has been a way of life for centuries.
Suppose that during a negotiation with some government officials, the Minister of Trade makes it clear to you that if you offer him a substantial bribe, you will find it much easier to get an import license for your goods, and you are also likely to avoid ”procedural delays“, as he puts it. Now, the question is: do you pay up or stand by your principles?
It is easy to talk about having high moral standards but, in practice, what would one really do in such a situation? Some time ago a British car manufacturer was accused of operating a fund to pay bribes, and of other questionable practices such as paying agents and purchasers an exaggerated commission, offering additional discounts, and making payments to numbered bank accounts in Switzerland. The company rejected these charges and they were later withdrawn. Nevertheless, at that time, there were people in the motor industry in Britain who were prepared to say in private: ”Look, we're in a very competitive business. Every year we're selling more than a £ 1,000 million worth of cars abroad. If we spend a few million pounds to keep some of the buyers happy, who's hurt? If we didn't do it, someone else would.“
It is difficult to resist the impression that bribery and other questionable payments are on the increase. Indeed, they seem to have become a fact of commercial life. To take just one example, the Chrysler Corporation, third largest of the U.S. car manufacturers, revealed that it made questionable payments of more than $2.5 million between 1971 and 1976. By announcing this, it joined more than 300 other U.S. companies that had admitted to the 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that they had made payments of one kind or another — bribes, extra discounts, etc. — in recent years. For discussion purposes, we can divide these payments into three broad categories.
The first category consists of substantial payments made for political purposes or to secure major contracts. For example, one U.S. corporation offered a large sum of money in support of a U.S. presidential candidate at a time when the company was under investigation for possible violations of U. S. business laws. This same company, it was revealed, was ready to finance secret U.S. efforts to throw out the government of Chile.
In this category, we may also include large payments made to ruling families or their close advisers in order to secure arms sales or major petroleum or construction contracts. In a court case involving an arms deal with Iran, a witness claimed that £ 1 million had been paid by a British company to a ”negotiator“ who helped close a deal for the supply of tanks and other military equipment to that country. Other countries have also been known to put pressure on foreign companies to make donations to party bank accounts.
The second category covers payments made to obtain quicker official approval of some project, to speed up the wheels of government. An interesting example of this kind of payment is provided by the story of a sales manager who had been trying for some months to sell road machinery to the Minister of Works of a Caribbean country. Finally, he hit upon the answer. Discovering that the minister collected rare books, he bought a rare edition of a book, slipped $20,000 within its pages, then presented it to the minister. This man examined its contents, then said: ”I understand there is a two-volume edition of this work.“ The sales manager, who was quick-witted, replied: ”My company cannot afford a two-volume edition, sir, but we could offer you a copy with a preface!“ A short time later, the deal was approved.
The third category involves payments made in countries where it is traditional to pay people to help with the passage of a business deal. Some Middle East countries would be included on this list, as well as certain Asian countries.
Is it possible to devise a code of rules for companies that would prohibit bribery in all its forms? The 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 (ICC) favors a code of conduct that would ban the giving and seeking of bribes. This code would try to distinguish between commissions paid for real services and exaggerated fees that really amount to bribes. A council has been proposed to manage the code.
Unfortunately, opinions differ among members of the ICC concerning how to enforce the code. The British members would like the system to have enough legal power to make companies behave themselves. However, the French delegates think it is the business of governments to make and impose law; the job of a business community like the ICC is to say what is right and wrong, but not to impose anything.
In a well-known British newspaper, a writer argued recently that ”industry is caught in a web of bribery“ and that everyone is ”on the take“;. This is probably an exaggeration. However, today's businessman, selling in overseas markets, will frequently meet situations where it is difficult to square his business interests with his moral conscience.
篇8:大学英语unit4课文翻译
大学英语unit4课文翻译
美国文化的五大象征
自由女神像
Para. 1
19 世纪 70 年代中期,法国艺术家弗里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正在设计一个大项目,名为“自由照耀世界”。这是一座庆祝美国独立和美法联盟的纪念碑。与此同时,他爱上了一位他在加拿大认识的女子。他母亲不赞成自己的儿子和一个她没有见过的女子恋爱,然而巴托尔迪不为所动,和心中所爱于 1876 年结为伉俪。
Para. 2
同年,巴托尔迪组装完雕像的右臂和火炬,并将它们陈列在费城。据说,他用了妻子的手臂为模本,但觉得她的脸太漂亮,不适合做雕像模本。他需要这样一个女人:面容沧桑却不失坚定,庄重多于美丽。他选择了自己的母亲。 Para. 3 1886 年,自由女神像在纽约湾北部落成。雕像综合了他母亲的脸和他妻子的身材,不过巴托尔迪称之为“我的女儿,自由之神”。 芭比娃娃
Para. 4
在现今销售的各式各样的芭比娃娃之前,原先只有一种芭比娃娃。实际上,她的名字叫芭芭拉。
Para. 5
芭芭拉·汉德勒是马特尔玩具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艾略特和鲁思·汉德勒夫妇的女儿。鲁思是在见到女儿玩纸娃娃之后才想到做芭比娃娃的。芭比娃娃的三维模特是一个德国洋娃娃,一个哄成年人开心的礼物,被描绘成具有“风尘女子”的模样。马特尔公司将这个娃娃做了一番改造,变成了体面而地道的美国版本,尽管胸围有些夸张。它以当时 10 多岁的少女芭芭拉的名字命名。
Para. 6
自从 1959 年面世,芭比娃娃就成了全球公认的“娃娃女王”。马特尔公司说,一般的美国女孩拥有 10 个芭比娃娃,全球每秒钟就有两个芭比娃娃售出。
Para. 7
如今芭芭拉已有 60 多岁了,她拒绝接受采访,但据说她非常喜欢芭比娃娃。她可能是当今世上最著名的不为人知的人物了。 Para. 8 1961 年,芭比娃娃的男朋友面世,以芭芭拉的弟弟肯的名字命名。真正的肯于 1994 年去世。他对令自己全家名扬天下的娃娃极为厌恶。他在 1993 年说:“我可不想让我的孩子玩这洋娃娃。” 《美国哥特人》
Para. 9
1930 年,格兰特·伍德因其画作《美国哥特人》一举成名。此画体现了美国农民庄严的自豪,常常被人复制。画面展示了一位神色严肃的男子和一位女子站立在农舍之前。 伍德深受中世纪艺术家的影响,他的灵感来自于一所古老农舍的哥特式窗户,但最令世界注目的是画中人物的脸。
Para. 10
伍德喜欢画他熟悉的`脸。为画神色严肃的农夫,他选择了他那表情木讷的牙医,至于站在他身边的农妇,他选择了自己的姐姐南。他把模特的脖子稍稍画长了一些,但无疑能看出谁是画像的原型。 Para. 11 南后来说道,《美国哥特人》带给她的名誉使她摆脱了一种非常乏味的生活。 野牛镍币
Para. 12
今天,美国的硬币都用来纪念美国政府的杰出人物,其中大部分是著名的前总统。但 1913 至 1938 年间发行的野牛镍币,却是为了纪念由美国拓居引起的两起相互关联的悲剧——野牛群的灭绝和美洲印第安人的毁灭。
Para. 13
此前一直是白人被用作美国镍币上的模特,而著名的艺术家詹姆斯·厄尔·弗雷泽却反传统而行之,起用了三名真正的美洲印第安人作为自己创作的原型。
Para. 14
由于大草原上不再有野牛漫步,弗雷泽为了镍币另一面上的野牛,只好到纽约中央公园的动物园里素描一只老野牛。两年后,即 1915 年,此牛以 100 美元的价格售出,然后被宰杀取肉、剥皮,牛角制成了墙上的装饰品。 山姆大叔
Para. 15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14 岁的山姆·威尔逊离家出走,加入父亲和哥哥们的行列,为美国殖民地独立于英国而战。23 岁时,他开始从事肉类加工业,并因为人诚实、工作勤奋而赢得声誉。
Para. 16
此后在 1812 年的战争中,威尔逊获得了一个职位,为美国正规武装组织检验肉食。他的合
伙人和美国政府签订了一份合同,给正规武装组织提供肉食。送到正规武装组织的肉桶上面都印有 EA-US 标志,EA 代表公司名,US 代表原产国。传说有一回,有个政府官员来参观加工厂,问及这些字母的含义,一个想象力丰富的雇员告诉他,“US”是“山姆大叔”威尔逊的缩写。很快,士兵们都说所有的军需品都来自“山姆大叔”。
Para. 17
战后,政治漫画里开始出现一个名叫“山姆大叔”的人物。他的原型是一个早期漫画人物,名叫乔纳森大哥,此人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非常出名。很快,山姆大叔就取代了乔纳森大哥,成了最受美国人欢迎的象征。最令人难忘的山姆大叔的画像是由画家詹姆斯·蒙哥马利·弗拉格创作的,用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画的很多著名的征兵招贴画上。山姆大叔的形象是:高个子,白头发,下巴上有一小撮白胡子,身着深蓝色外套,头戴一顶高帽,上有星星点缀。这模样其实就是弗拉格的自画像。
篇9:大学体验英语课文翻译
我哥哥吉米出生时遇上难产,因为缺氧导致大脑受损。两年后,我出生了。从此以后,我的生活便围绕我哥哥转。伴随我成长的,是“到外面去玩,把你哥哥也带上。”不带上他,我是哪里也去不了的。因此,我怂恿邻居的孩子到我家来,尽情地玩孩子们玩的游戏。我母亲教吉米学习日常自理,比如刷牙或系皮带什么的。我父亲宅心仁厚,他的耐心和理解使一家人心贴着心。我则负责外面的事,找到那些欺负我哥哥的孩子们的父母,告他们的状,为我哥哥讨回公道。父亲和吉米形影不离。他们一道吃早饭,平时每天早上一道开车去海军航运中心,他们都在那里工作,吉米在那搬卸标有彩色代号的箱子。晚饭后,他们一道交谈,玩游戏,直到深夜。他们甚至用口哨吹相同的曲调。
所以,父亲1991年因心脏病去世时,吉米几乎崩溃了,尽管他尽量不表现出来。他就是不能相信父亲去世这一事实。通常,他是一个令人愉快的人,现在却一言不发,无论说多少话都不能透过他木然的脸部表情了解他的心事。我雇了一个人和他住在一起,开车送他去上班。然而,不管我怎么努力地维持原状,吉米还是认为他熟悉的世界已经消失了。有一天,我问他:“你是不是想念爸爸?”他的嘴唇颤抖了几下,然后问我:“你怎么看,玛格丽特?他是我最好的朋友。”接着,我俩都流下了眼泪。六个月后,母亲因肺癌去世,剩下我一人来照顾吉米。吉米不能马上适应去上班时没有父亲陪着,因此搬来纽约和我一起住了一段时间。我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他好像适应得很好。但吉米依然想住在我父母的房子里,继续干他原来的工作。我答应把他送回去。此事最后做成了。
如今,他在那里生活了,在许多人的照料下,同时依靠自己生活得有声有色。他已成了邻里间不可或缺的人物。如果你有邮件要收,或有狗要遛,他就是你所要的人。当然,母亲的话没错:可以有一个家,既能容纳他的'缺陷又能装下我的雄心。事实上,关照像吉米这样一个深爱又感激我的人,更加丰富了我的生活,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与之相比。这一点,在9·11灾难后几天更显真切。那天是吉米57岁生日。我在纽约自己的家里为他举办生日宴会,但是我们家的人都没能来参加,因为交通困难,而且灾难带来的恐惧使他们依然心有余悸。我邀请了我的好友,请他们来帮忙把宴会弄得热闹些,增加点欢快气氛,没去理会他们多数人在情感上都有些疲惫这一事实。于是我一反常态,没说“请不要带礼物”,而是向他们喊“请带礼物来”。我的朋友──吉米认识他们多年了──带来了中意的礼物:乡村音乐CD、一件长袖运动衫、一条有“吉米”字样的皮带、一顶编织的羊毛帽,还有一套牛仔服。那天晚上,我们先是送礼物,然后是切从他喜欢的面包店里买来的巧克力蛋糕,当然还唱了“生日歌”,否则宴会就不算完整了。吉米一次次地问:“该切蛋糕了吧?”等用完餐和送完礼物后,吉米再也控制不住了。
他焦急地等着点上蜡烛,然后在我们“生日快乐”的歌声中,一口长气吹灭了蜡烛。户然而吉米对我们的努力还是感到不满足。他纵身跳到椅子上,直挺着身子,双手食指朝天,一边喊一边指挥我们唱歌:“再──来──次!”我们全力以赴地唱。待我们唱完时,他翘起两个拇指喊道:“好极了!”本来我们想让他知道,无论世上有多难的事情,总是有人来关心他。现在反倒是提醒了我们自己。对于吉米来说,我们唱歌时的爱心,是他心中额外的礼物,但是他原先更想看到的,是别人再次感到快乐。有如父亲的去世一夜之间改变了吉米的世界,9·11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熟悉的世界不复存在了。但是,当我们为吉米唱歌,相互紧拥,祈祷全球和平时,我们也意识到,朋友、家人间永恒的爱和支持可以让我们克服生活中的任何困难。吉米以朴素的方式为我们协调了眼前的一切,他做到这一点并不令人吃惊。吉米的爱可以征服一切,这是任何东西都限制不了的。
篇10:大学体验英语课文翻译
时值秋夜,在我的故乡新斯科舍,小雨淅沥,轻叩锡铁屋顶。我们周末度假寄住的古老小屋,弥漫着一股霉味。空气寒冷得让人发抖,于是我们点上了富兰克林取暖炉。我们悠然地喝着热朱古力,接着父亲走向立式钢琴,卷起衬衣袖,伸出一指敲一曲。他算不上一个钢琴家,可他知道歌中的情、家中的爱。母亲放下手中的针线活,和他同坐在一条凳子上,然后我哥哥也快缓步走向钢琴。最后,不太能唱歌却能拉拉小提琴的我也凑热闹唱了一两句。一向体贴人的父亲说:“你看,你也可以唱的,宝贝。唱得很好。”我常常记得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温暖、幸福和关爱。虽然我花了好些年才知道,家人的爱不是凭空产生的。叶事实上,爱从来就不是凭空产生的,甚至对那些看上去像我父母那样天生充满爱的人来说也一样。但是,我愿打赌,你必须生活于一个构架之中,方能让爱这一无与伦比的礼物瓜熟蒂落。
首先,爱需要时间。也许人们可以一眼看到爱的可能,见面几周后就郑重宣布“我爱你”等等,但是这样的爱,相当于刚开始爬山,而这漫长的爬山之路充满着起起落落。瓜熟蒂落之爱就像一个有生命的机体。它跟一棵橡树的生命一样,从土里的一粒种子开始,慢慢地长成几乎无叶的细枝,最后枝繁叶茂、足以遮荫,成就其辉煌。我们不可调控或者加速其成长所需的年月,相反,我们必须用才智和耐心,始终欣赏相互间的差异,分享彼此的快乐和痛苦。因此,如果因小怒而离婚,父母孩子相互不信任,在第一次受伤害后中断友谊,或不再相信爱,那是令人痛心的事情。我们常常未经深思熟虑就向某人说“再见”,结果付出了非常昂贵的感
情代价。我曾经认识一对父子,他们被各自的生活困难困扰,多年来距离越拉越远,结果相互间几乎没话可说,而相互间没了依靠,他们的生活变得空虚。儿子大学毕业后的那个夏天,打算开着黄色老卡车到连通全国的双车道公路上周游一番(那时还没有免费高速公路)。有一天,在准备出发时,他看见父亲沿着繁忙的街道走来。父亲熟悉的脸上带着的孤苦令他震动。他邀父亲停下来喝杯啤酒。冲动之下,他说:“来吧,爸爸。让我们一块儿度过一个夏天吧。”他父亲是个家具推销商。虽然冒着家里生意受损失的大风险,父亲还是跟儿子走了。他们一道宿营,一道爬山,一道坐在海边,一道探索城市的街道和幽静的乡村。在他们旅行后不久,他父亲告诉我:“在过去的两个月里,我学到的为父之道比我在我儿子成长的的岁月里学到的都多。”每个人的生活,都应该为爱的人留出空间,为我们爱的人抽出我们认为抽不出的时间是值得的。我们不应该误导自己,认为我们所爱的人必须像自己一样。关键是认可和欣赏我们间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人们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丝神秘和新奇。爱也需要另一种更为难得的能力──放手的能力。在我结婚的头几年,我错误地认为我丈夫应该想时刻和我在一起。
我们第一次去拜访他家时,我发现他们家的人做事时男的和男的在一起,女的与女的在一起。我公公占了我的位子,坐到前车座我丈夫的旁边。他俩常常一道出去,将我留下和女人们在一起。我向我丈夫抱怨,让他夹在他所爱的人当中,痛苦不堪。我婆婆说得好:“和父亲在一起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和你在一起是另一部分。你对二者都该感到高兴啊。”我明白,爱就像根松紧带,在它将你们紧紧拉在一起之前,必须先松开。爱又像涌来的潮水,一浪过后先退却一点,下一浪才会比前一浪离你的心更近。最后,爱需要言语来实现。没有言语,争吵不能得到解决,这样我们就失去了分享自己生活意义的能力。重要的是承认并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使我们自己和我们所爱的人兴高采烈。爱不是一次性的行为,而是一生的探索。我们总是在这种探索中学习、发现和成长。一次失败不能毁灭爱,一次亲吻也不能赢得爱。唯有耐心和理解才能得到爱。
篇11:大学英语2翻译课文
大学英语2翻译课文
大学英语2翻译课文
第一单元
美国人认为没有人能停止不前。
如果你不求进取,你就会落伍。
这种态度造就了一个投身于研究、实验和探索的民族。
时间是美国人注意节约的两个要素之一,另一要素是劳力。
人们一直说:“只有时间才能支配我们。”
人们似乎把时间当作一个差不多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来对待。
我们安排时间、节约时间、浪费时间、挤抢时间、消磨时间、缩减时间、对时间的利用作出解释;我们还要因付出时间而收取费用。
时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许多人都深感人生的短暂。
时光一去不复返。
我们应当让每一分钟都过得有意义。
外国人对美国的第一印象很可能是:每个人都匆匆忙忙──常常处于压力之下。
城里人看上去总是在匆匆地赶往他们要去的地方,在商店里他们焦躁不安地指望店员能马上来为他们服务,或者为了赶快买完东西,用肘来推搡他人。
白天吃饭时人们也都匆匆忙忙,这部分地反映出这个国家的生活节奏。人们认为工作时间是宝贵的。
在公共用餐场所,人们都等着别人尽快吃完,以便他们也能及时用餐,
你还会发现司机开车很鲁莽,人们推搡着在你身边过去。
你会怀念微笑、简短的交谈以及与陌生人的随意闲聊。
不要觉得这是针对你个人的,
这是因为人们都非常珍惜时间,而且也不喜欢他人“浪费”时间到不恰当的地步。
许多刚到美国的人会怀念诸如商务拜访等场合开始时的寒暄。
他们也会怀念那种一边喝茶或喝咖啡一边进行的礼节性交流,这也许是他们自己国家的一种习俗。
他们也许还会怀念在饭店或咖啡馆里谈生意时的那种轻松悠闲的交谈。
第二单元
一般说来,美国人是不会在如此轻松的环境里通过长时间的闲聊来评价他们的客人的,更不用说会在增进相互间信任的过程中带他们出去吃饭,或带他们去打高尔夫球。
既然我们通常是通过工作而不是社交来评估和了解他人,我们就开门见山地谈正事。
因此,时间老是在我们心中滴滴答答地响着。
因此,我们千方百计地节约时间。
我们发明了一系列节省劳力的装置;
我们通过发传真、打电话或发电子邮件与他人迅速地进行交流,而不是通过直接接触。虽然面对面接触令人愉快,但却要花更多的时间,尤其是在马路上交通拥挤的时候。
因此,我们把大多数个人拜访安排在下班以后的时间里或周末的社交聚会上。
就我们而言,电子交流的缺乏人情味与我们手头上事情的重要性之间很少有或完全没有关系。
在有些国家,如果没有目光接触,就做不成大生意,这需要面对面的交谈。
在美国,最后协议通常也需要本人签字。
然而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在电视屏幕上见面,开远程会议不仅能解决本国的问题,而且还能通过卫星解决国际问题。
美国无疑是一个电话王国。
几乎每个人都在用电话做生意、与朋友聊天、安排或取消社交约会、表达谢意、购物和获得各种信息。
电话不但能免去走路之劳,而且还能节约大量时间。
其部分原因在于这样一个事实:美国的电话服务是一流的,而邮政服务的效率则差一些。
有些初来美国的人来自文化背景不同的其他国家,在他们的国家,人们认为工作太快是一种失礼。
在他们看来,如果不花一定时间来处理某件事的话,那么这件事就好像是无足轻重的,不值得给予适当的重视。
因此,人们觉得用的时间长会增加所做事情的重要性。
但在美国,能迅速而又成功地解决问题或完成工作则被视为是有水平、有能力的标志。
通常情况下,工作越重要,投入的资金、精力和注意力就越多,其目的是“使工作开展起来”。
第三单元
我和盖尔计划举行一个不事张扬的婚礼。
在两年的相处中,我们的关系经历了起伏,这是一对情侣在学着相互了解、理解和尊重时常常出现的。
但在这整整两年间,我们坦诚地面对彼此性格中的弱点和优点。
我们之间的种族及文化差异不但增强了我们的关系,还教会了我们要彼此宽容、谅解和开诚布公。
盖尔有时不明白为何我和其他黑人如此关注种族问题,而我感到吃惊的是,她好像忘记了美国社会中种族仇恨种种微妙的表现形式。
对于成为居住在美国、异族通婚的夫妻,我和盖尔对未来没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相互信任和尊重才是我们俩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许多夫妻因为错误的理由结了婚,结果在、或30年后才发觉他们原来是合不来的。他们在婚前几乎没有花时间去互相了解,他们忽视了严重的性格差异,指望婚姻会自然而然地解决各种问题。我们希望避免重蹈覆辙。
事实更说明了这一点:已经结婚35年的盖尔的父母正经历着一场充满怨恨、令人痛苦的婚变,这件事给盖尔带来了很大打击,并一度给我们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关系造成了负面影响。
当盖尔把我们计划举办婚礼的消息告诉家人时,她遇到了一些阻力。
她的母亲德博拉过去一直赞成我们的关系,甚至还开过玩笑,问我们打算何时结婚,这样她就可以抱外孙了。
但这次听到我们要结婚的消息时,她没有向我们表示祝贺,反而劝盖尔想清楚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
“这么说我跟他约会没错,但是如果我跟他结婚,就错了。
妈妈,是不是因为他的肤色?”盖尔后来告诉我她曾这样问她母亲。
“首先我必须承认,刚开始时我对异族通婚是有保留意见的,也许你甚至可以把这称为偏见。
但是当我见到马克时,我发现他是一个既讨人喜欢又聪明的年轻人。
任何一个母亲都会因为有这样一个女婿而感到脸上有光的。
所以,这事跟肤色没有关系。
是的,我的朋友们会说闲话。
有些朋友甚至对你所做的事表示震惊。
但他们的生活与我们的不同。
因此你要明白,马克的肤色不是问题。
我最大的担心是你也许跟我当初嫁给你爸爸一样,为了错误的原因而嫁给马克。
当年我和你爸爸相遇时,在我眼中,他可爱、聪明、富有魅力又善解人意。
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那么令人兴奋。而且我们两人都认为,我们的婚姻是理想婚姻,至少表面上看是如此,而且一切迹象都表明我们的婚姻会天长地久。
直到后来我才明白,在我们结婚时,我并不十分理解我所爱的人——你的爸爸。”
“但是我和马克呆在一起已有两年多了,”盖尔抱怨道。
“我们俩一起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情。
我们彼此多次看到对方最糟糕的一面。
我可以肯定时间只能证明我们是彼此深情相爱的。”
“你也许是对的。但我还是认为再等一等没坏处。你才25岁。”
盖尔的父亲戴维——我还未见过他的面——以知事莫若父的态度对待我们的决定。
他问的问题基本上和盖尔母亲的问题相同:“干吗这么匆忙?这个马克是什么人?他是什么公民身份?”
当他得知我办公民身份遇到了问题时,就怀疑我是因为想留在美国而娶他女儿的。
“不过爸爸,你这话讲得太难听了,”盖尔说。
“那么干吗要这样着急?”他重复地问。
“马克是有公民身份方面的问题,但他总是在自己处理这些问题,”盖尔辩解道。
“事实上,当我们在讨论结婚的时候,他清楚地表明了一点:如果我对任何事情有怀疑,我完全可以取消我们的计划。”
她父亲开始引用统计数据说明异族通婚的离婚率比同族结婚的要高,而且还列举了接受过他咨询的、在婚姻上有麻烦的异族通婚夫妇的例子。
他问道:“你考虑过你将来的孩子可能会遭受的苦难吗?”
“爸爸,你是种族主义者吗?”
“不,当然不是。
但你必须得现实一点。”
“也许我们的孩子会遇到一些问题。但谁的孩子不会呢?
可是有一样东西他们将会永远拥有,那就是我们的爱。”
“那是理想主义的想法。
人们对异族通婚生下的孩子是会很残酷的。”
“爸爸,到时候我们自己会操心的。
但是假如我们在做什么事之前,就必须把所有的疑难问题全部解决的话,那么我们几乎什么都干不成了。”
“记住,你什么时候改变主意都不晚。”
第四单元
大中央车站问询处桌子上方的数字钟显示:差六分六点。
约翰·布兰福德,一个年轻的高个子军官,眼睛盯着大钟,看确切的时间。
六分钟后,他将见到一位在过去13个月里在他生命中占有特殊位置的女人,一位他素未谋面、却通过书信始终给予他力量的女人。
在他自愿参军后不久,他收到了一本这位女子寄来的书。
随书而来的还有一封信,祝他勇敢和平安。
他发现自己很多参军的朋友也收到了这位名叫霍利斯·梅内尔的女子寄来的同样的书。
他们所有的人都从中获得了勇气,也感激她对他们为之战斗的事业的支持,但只有他给梅内尔女士回了信。
在他启程前往海外战场战斗的那天,他收到了她的回信。
站在即将带他进入敌人领地的货船甲板上,他一遍又一遍地读着她的来信。
13个月来,她忠实地给他写信。
即使没有他的回信,她仍然一如既往地写信给他,从未减少过。
在那段艰苦战斗的日子里,她的信鼓励着他,给予他力量。
收到她的信,他就仿佛感到自己能存活下去。
一段时间后,他相信他们彼此相爱,就像是命运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但当他向她索要照片时,她却婉然拒绝。
她解释道:“如果你对我的感情是真实和真诚的,那么我长什么样又有什么关系呢。
假如我很漂亮,我会因为觉得你爱的只是我的美貌而时时困扰,那样的爱会让我厌恶。
假如我相貌平平,那我又会常常害怕你只是出于寂寞和别无他选才给我写信的。
不管是哪种情况,我都会阻止自己去爱你。
当你来纽约见我时,你可以做出自己的决定。
记住,那时候我们两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停止或继续下去──如果那是我们的选择……”
差一分六点……布兰福德的心怦怦乱跳。
一名年轻女子向他走来,他立刻感到自己与她之间存在着一种联系。
她身材修长而苗条,漂亮的金色长发卷曲在小巧的耳后。
她的眼睛如蓝色的花朵,双唇间有着一种温柔的坚毅。
她身穿别致的绿色套装,犹如春天般生气盎然。
他向她迎去,完全忘记了她并没有佩戴玫瑰。看他走来,她的嘴角露出一丝热情的微笑。
“当兵的,跟我同路?”她问道。
他不由自主地向她靠近了一步。然后,他看见了霍利斯·梅内尔。
她就站在那少女的身后,一位四十好几的女人,头发斑斑灰白。在年轻的他的眼里,梅内尔简直就是一块活脱脱的化石。
她不是一般的胖,粗笨的双腿移动时摇摇晃晃。
但她棕色的外衣上戴着一朵红色的玫瑰。
绿衣少女快速地走过,很快消失在了雾中。
布兰福德觉得自己的心好像被压缩成一个小水泥球,他多想跟着那女孩,但又深深地向往那位以心灵真诚地陪伴他、带给他温暖的女人;而她正站在那里。
现在他可以看见,她苍白而肥胖的脸上透着和善与智慧。
她灰色的眼中闪烁着温暖和善良。
布兰福德克制住跟随年轻女子而去的冲动,尽管这样做并不容易。
他的手抓着那本在他去战场前她寄给他的书,为的是让霍利斯·梅内尔认出他。
这不会成为爱情,但将成为一样珍贵的东西,一样可能比爱情更不寻常的东西──一份他一直感激、也将继续感激的友情。
他向那个女人举起书。
“我是约翰·布兰福德,你──你就是霍利斯·梅内尔吧。
我非常高兴你能来见我。
我能请你吃晚餐么?”
那女人微笑着。
“我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孩子,”她答道:“那位穿绿色套装的年轻女士──刚走过去的那位──请求我把这朵玫瑰别在衣服上。
她说如果你邀请我和你一起出去,我就告诉你她在公路附近的那家大餐厅等你。
她说这是一种考验。”
第五单元
我女儿抽烟。
她做作业时,脚搁在前面的长凳上,计算器嗒嗒地跳出几何题的答案。我看着那包已抽了一半、她随意扔在手边的“骆驼”牌香烟。
我拿起香烟,走到厨房里去仔细察看,那里的光线好一点──谢天谢地,香烟是有过滤嘴的。
我心里十分难过。
我想哭。
事实上,我确实哭过。我站在炉子旁边,手里捏着一支雪白的香烟,制作得非常精致,但那可是会致我女儿于死地的东西啊。
当她抽“万宝路”及“普雷厄尔”牌香烟时,我硬起心肠,不让自己感到难过。我认识的人当中没有人抽这两种牌子的香烟。
她不知道我父亲、也就是她外公生前抽的就是“骆驼”牌香烟。
但是在他开始抽机制卷烟之前──那时他很年轻、也很穷,眼睛炯炯有神──他抽的是用“阿尔伯特亲王牌”烟丝自己手工卷的香烟。
我还记得那鲜红的烟丝盒,上面有一张维多利亚女王丈夫阿尔伯特亲王的照片,他身穿黑色燕尾服,手里拿着一支手杖。
到40年代末、50年代初,我的家乡佐治亚州的伊腾顿已没有人再自己手工卷烟了(而且几乎没有女人抽烟)。
烟草业,再加上好莱坞电影──影片中的男女主角都是烟鬼──把像我父亲这样的人完完全全争取了过去,他们无可救药地抽烟抽上了瘾。
然而我父亲从来就没有像阿尔伯特亲王那样时髦过。他还是一个贫穷、过于肥胖、为养活一大家人而拼命干活的男人。他是黑人,嘴里却总叼着一支雪白的香烟。
我记不清父亲是什么时候开始咳嗽的。
也许开始时并不明显,只是早晨一下床点燃第一支香烟时才有点微咳。
到我16岁,也就是我女儿现在这般年纪时,他一呼吸就呼哧呼哧的,让人感到不安;他上楼时每走三、四级楼梯就得停下来休息一会儿,
而且,他常常一连咳上一个小时。
肺部的病痛把我父亲折磨得虚弱不堪,一个严冬,他死于被称为“穷人之友” 的疾病──肺炎。
他咳嗽了这么多年,我想他的肺部已没有什么完好的地方了。
去世前几年,他的呼吸已经很虚弱了,他总得倚靠着某个东西。
我记得有一次全家聚会,当时我女儿才两岁,他抱了她一会儿,好让我有时间给他俩拍张照片。但是很明显,他是费了好大劲儿的。
生命行将结束前,他才戒了烟,主要是因为他的肺功能已极度受损。
戒烟后他的体重增加了几磅,但当时他太瘦了,所以没人注意到这一点。
我到第三世界国家去旅行时,看到了许多像我父亲和女儿那样的人。
到处都有针对他们这两类人的巨大广告牌:强壮、自信或时髦的成熟男人,以及漂亮、“世故”的年青女子,都在吞云吐雾。
就像在美国的旧城区和印第安人的居留地上一样,在这些贫困的国家里,那些本应该花在食物上的钱却流进了烟草公司。久而久之,人们不但缺少食物,而且还缺少空气,这样不但大大地损害了孩子们的体质,还使他们染上了烟瘾,最终还会致他们于死地。
我在报纸还有我订阅的园艺杂志上看到,烟蒂的毒性很强:一个婴儿如果吞下了一个烟蒂,就很有可能会死去,而沸水加一把烟蒂就成了很有效的杀虫剂。
作为母亲,我深深地感到痛苦。
有时我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
我记得自己怀孕时,吃东西的时候是多么小心啊!之后在教她如何安全穿过马路时,又是多么耐心啊!
有时我纳闷:自己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她今后大半辈子有气无力地挣扎着呼吸,然后再像她外公那样自己把自己毒死吗?
我特别喜欢一条写在受虐妇女收容所里的语录:“人间和平,始于家庭。”
我认为世上所有的东西都是如此。
我还想起了另一条写给那些想戒烟的人们的语录:“每个家庭都应该是禁烟区。”
抽烟是一种自我毁灭,而且也毁灭着那些不得不坐在你身边的人。那些人偶尔也会取笑或抱怨你抽烟,可常常只能无可奈何地坐在一边看。
我现在意识到,从我还是个孩子起,这些年来我实际上是一直坐在旁边,看着我父亲自杀。对那些生意兴隆的烟草公司的巨头们来说,能在我家取得这样一种胜利,肯定是够满意了。
第六单元
在她人生最初的24年里,人们一直叫她戴比──一个和她的漂亮容貌和优雅举止不相配的名字。
“我的名字总是使我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厨子,”她抱怨道,
“我真的不想要戴比这个名字。”
一天,在填写一份出版工作职位的申请表时,这位小姐一时冲动,用她的中名林恩替换了她的名字戴比。
“这是我一生中干得最漂亮的一件事,”现在她对人这样说,
“一旦我不再称自己为戴比,我就感到好多了…… 而且其他人也开始更认真地对待我了。”
顺利地通过那次工作面试两年后,这位昔日的女服务员现在成了一位成功的杂志编辑。
朋友和同事们都叫她林恩。
当然,戴比(或林恩)的职业成就并不是改名带来的,但是这肯定给她带来了好处,虽说改名仅使她对自己的才能增加了一点点自信。
社会科学家认为你叫什么名字会影响你的生活。
从古至今,名字不仅被用来识别人,而且也被用来描述人。
《圣经》上说:人如其名。此外,《韦伯斯特大词典》也对名字作了如下的定义:表达某种特点的一个或几个字,这种特点被认为反映了某人或某事的本质,或描述了某人某事,常表示嘉许或不赞成的意思。
请好好注意这几个词:“嘉许或不赞成”。
不管是好是坏,诸如友好或拘谨、相貌平平或漂亮妩媚等特征已经在你的名字中有所暗示,甚至他人在见到你本人之前就已经知道你的这些特征了。
名字是与特定形象相关联的,任何一个被称为“相貌平常的简”或“普普通通的乔”的人都能证明这一点。
后面的那个名字特别使我烦恼,因为我也叫乔。有些人认为这个名字使我更适合于做一名棒球运动员而不是别的什么职业,比如说艺术评论家。
然而,尽管有此局限,我确实曾一度设法成为了一名艺术评论家。
即便如此,一家著名杂志一直拒绝把“乔”作为我的文章署名,而是用我名字的首字母 J. S. 来代替。
我怀疑,假如我的名字是比较文雅的阿瑟或艾德里安的话,我的名字早已完整地出现在杂志上了。
当然,有积极含义的名字对你是有好处的,甚至能促进你结交新朋友。
最新调查表明:美国男士认为苏珊是最有吸引力的女性名字,而女士则认为理查德和戴维是最有吸引力的男性名字。
我认识一位女士,她就拒绝了一次与一位叫哈里的男人见面,因为“这人的名字听上去没劲”。
可就在几天后的一个晚间聚会上,她走到我身边,催我把她介绍给一位气度不凡的男人;他们俩人整个晚上都在互送秋波。
“哦,”我说:“你指的是哈里呀。”
她听了后感到很尴尬。
虽然我们中大多数人会认为自己没有这样的偏见,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多多少少对名字产生过成见。
说实话,你碰到一个名叫奈杰尔的木匠会不会感到惊讶呢?或是一个叫伯莎的物理学家?抑或是一个叫梅尔的教皇?正如我的一位女性朋友在照看托儿所里四岁的儿童时所发现的那样,我们常常把由名字引起的固有想法加到他人身上。
“在托儿所里,有一次我想让一个很活跃的名叫朱利安的小男孩静静地坐下来看书,而把一个喜欢沉思、名叫罗里的孩子推出去打球。
因为他们的名字,我把他们的性格给搞混了!”
很明显,这样的偏见也会影响课堂成绩。
在一项由圣迭戈州立大学的赫伯特·哈拉里及乔治亚州立大学的约翰·麦克戴维主持的研究中发现,教师总是给署名为埃尔默和休伯特的作文打较低的分数,但当把这两篇作文的署名改为迈克尔和戴维时,老师给的分数就要高些。但是教师的偏见不是造成课堂成绩差别的唯一原因。
坦普尔大学的托马斯·V·布塞博士和路易莎·瑟拉里达里安发现:那些名叫琳达、黛安、芭芭拉、卡罗尔及辛迪之类的女孩们在评分较客观的智力测验和学业成绩测验中的表现比那些名字不太有吸引力的女孩要好。
(一个与之相关的研究表明:女孩受同伴欢迎的程度也与她们的名字受欢迎的程度有关系,虽然对男孩来说这种关系不太明显。)
虽然你父母很可能想让你的名字伴随你一辈子,但记住,他们选这个名字的时候几乎还没有见到你呢。而且,他们在选名字时所看重的`希望和梦想也许并不符合你的希望和梦想。
如果你的名字看上去已不再适合你,不要苦恼;你不必一辈子用这个名字。
影星们就经常改名,下点决心,你也可以这样做。
第七单元
如果你常常生气、身心疲乏,好像你生活中的压力正在快速地积聚,将要失去控制,那么你可能是在损害你的心脏了。
假如你不想损害自己的心脏,你就需要努力学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控制自己的生活──并且承认有许多东西你是无法控制的。
这是罗伯特·S. 埃利奥特博士的观点。他是内布拉斯加大学的临床医学教授,新书《从压力到力量:怎样减轻你的负担,拯救你的生命》的作者。
埃利奥特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类他称之为“热核反应堆式的人”(即易怒的人)。
对这些人来说,紧张会导致他们血压大幅度迅速上升。
埃利奥特说,研究人员已经发现,有压力的人除了其他症状外,胆固醇的含量也较高。
“我们已经做了多年研究,证明过分忧虑或紧张所产生的化学物质的确会损伤心肌纤维。
这种情况发生时往往很快,不到5分钟。它会造成许多短路,而且这种短路会引起严重的心律不齐。
心脏跳起来不像一个泵,而像一只装着蠕虫的袋子(杂乱而又绵软无力)。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就活不成了。”
现年64岁的埃利奥特,在44岁时曾有过一次心脏病发作,
他把那次心脏病发作的部分原因归于压力。
多年来,他一直是一个“热核反应堆式的人”。
表面上,他显得沉着、冷静、泰然自若,但他内心深处的压力使他筋疲力尽。他现在身体状况很好。
他说,压力破坏性程度的主要预测指标是FUD因素──FUD指的是恐惧、犹豫和怀疑──再加上可察觉到的缺乏控制力。
对许多人来说,压力的根源是愤怒,而对付愤怒的诀窍是找出怒从何来。
埃利奥特问道:“这种愤怒是否来自这么一种感觉:希望一切事物都必须完美无缺?”
“这在职业女性中是很常见的原因。她们觉得要让人人感到她们无所不能,而且要把样样事情都做得完美无缺。
她们认为,‘我应该这样,我必须这样,我不得不这样。’追求完美永无止境。
完美主义者事必躬亲。
他们生气是因为他们不得不把什么事情都扛在自己肩上,还为之发脾气。
随后他们就感到内疚,接着他们就再把整个过程重复一遍。”
“还有的人生气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没有方向。
他们把交通阻塞看得和家庭纠纷一样重,” 他说:
“如果你生气超过5分钟──如果你生闷气,没有安全的发泄渠道的话──你就必须弄清你为何生气。”
“此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人们由于心理压力在生理上变得越发激动,他们的身体就越可能因为某种心脏病而崩溃。”
让自己平静下来的做法就是承认你存在这种倾向。
通过改变你的某些看法和消极思想,学会对事物不再抱有那么强烈的敌视态度。
埃利奥特建议人们控制自己的生活。
“如果有什么能取代压力,那就是控制。
你所需要的不是FUD因素而是NICE因素──NICE是指新的、使人感兴趣的、有挑战性的经历。”
“你必须确定你能控制自己生活中的哪些部分,”他说:“停下你的脚步,对自己说,‘我要把指南针拿出来,弄明白自己需要什么。’”
他建议人们写下他们觉得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最想做成的6件事。
本·富兰克林在32岁时就是这样做的。
“他写下了他想要做的事情,诸如要做一个更慈爱的父亲、更体贴的丈夫、经济上独立、思维上活跃,而且还要保持性情平和──这一点他也做得不好。”
埃利奥特说,你可以先列出12件事,然后压缩到6件,要确定轻重缓急。
“别让自己去做不可能做到的事。要做那些会影响你的个性、控制能力和自我价值的事情。”
“把它们记在一张可以随身携带的卡片上,需要的时候看看。
既然我们无法让一天有26个小时,我们就得确定先做哪些事情。”
请记住:随着时间的推移,优先要做的事会有所改变。
“孩子会长大,狗会死去,你所优先考虑做的事也会改变。”
根据埃利奥特的观点,控制压力的另一关键因素是“要承认你生活中还有一些棘手的、你几乎无法或完全无法控制的东西──比如经济以及政客们。”
你必须认识到,有时候像交通阻塞、最后期限及讨厌的老板这类事情,“你无法抗争,也无法逃避。你必须学会如何与之相容。”
第八单元
人们常常说:对于青春来说,最令人悲伤的事情莫过于青春在年轻时被浪费掉了。
在读一份对大学一年级新生作的调查报告时,我又想起了这种惋惜之情:“要是当初我就懂得了现在我领悟到的东西该有多好!”
这份调查报告印证了我以前根据在梅肯和罗宾斯住宿中心对学生进行的非正式民意调查所作的推断:学生们认为如果某种东西(不管它是何物)没有实际意义,不能把它当酒喝、当烟抽、当钱花,那么“它”就基本毫无价值。
基于对188,000多名学生答卷的调查表明,当今的大学新生比这项民意测验开始以来的任何时候的大学新生都“更主张消费主义,同时也少了些理想主义”。
在这个经济不景气的时代,学生们的主要目标是追求“经济上的富裕”。
与过去任何时候相比,树立有意义的人生哲学已不那么重要了。
这一情况并不让人感到惊奇。因此,如今最受欢迎的课程不是文学或历史,而是会计学。
如今人们对当教师、社会服务和人文学科、还有种族和妇女研究的兴趣都处于低潮。
而另一方面,攻读商科、工程学及计算机科学的学生人数却在迅速增加。
还有一件事也不令人意外。
我的一个朋友(一个化工公司的销售代理)在干这份工作的第一年所挣的钱就已是大学教师薪水的两倍了──这甚至还是在她修完两年制的准学士学位课程之前的事。
她喜欢说这样一句话:“我会对他们讲,他们学习音乐、历史、文学等等有什么用!”那还是四年以前呢,我都不敢想象她现在赚多少钱。
坦率地说,我为这位小姐感到骄傲(不是为她的态度,而是为她的成功)。
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能两全其美呢?我们就不能教会人们既懂得谋生,又懂得人生么?我相信我们能够做到。
如果我们做不到这一点,那就是对我们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整个教育制度的否定。
在一个日益专业化的时代,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了解什么是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这就是年龄和成熟所能带给人们的启示。
大多数年龄约在30至50岁之间的人都会最终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即他们不应该仅仅是为某个公司、某个政府机构或任何其他单位服务。
我们大多数人最终会认识到,生活质量并不完全是由资产负债表来决定的。
诚然,每个人都想在经济上富裕点。但是我们还希望对自己职业范围以外的世界有所了解;我们希望能为我们的同胞和上帝效劳。
如果说人要到步入中年才能对人生的含义有所领悟的话,那么为这种领悟扫清障碍不正是教育机构的责任吗?大多数人在年轻的时候怨恨从他们工资中扣钱交社会保险金,然而好像只是短短几年后,他们就发现自己正焦急地站在信箱旁边(等待养老金支票)了。
虽然我们所有人都确实需要一份工作,最好是一份薪水丰厚的工作。但同样不容争议的事实是,我们的文明已经在我们各自的领域之外积累了巨大的知识财富。
而且正因为我们理解了这些在其他领域的贡献――不管是科学方面的,还是艺术方面的――我们的人生才更完善。
同样地,我们在了解他人的智慧的同时,自己也学会了如何去思考。
也许更重要的是,教育使我们的视野超越了眼前的需求,并使我们看到了事物间的联系。
我们每周都在报纸上读到这样的消息:工会在为要求更高的工资而罢工,结果却只是使他们的老板破了产。
没有了公司,也就没有了工作岗位。
从长远来看,他们的目光是何等地短浅!
但是赞成全面教育的最重要的理由是,在学习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知识的同时,我们也提高了自己的道德感。
最近我看了一幅漫画,描述了几个商人坐在会议桌周围,看上去困惑不解的样子。
其中的一个正通过内部通话设备讲话:“巴克斯特小姐,”他说,“是否可以请您叫一个能明辨是非的人来?”
从长远观点来看,这确确实实是教育应该做的事。
我认为教育完全能够做到这一点。
我的一位大学室友──现在是纽约一家大型航运公司的总裁──过去曾主修过商科,这一点并不出人意料。
但是他也曾在大学调频电台上主持过一档古典音乐节目,并且在学习会计学的时候还在欣赏瓦格纳的音乐作品。
这就是教育之道。
奥斯卡·王尔德说得好:我们应该把我们的才能用于工作,而把我们的天赋投入到生活中去。
我们希望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能满足学生对职业教育的渴求,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确保学生能为他们认识到自己目光短浅的那一天做好准备。
人生的意义远远不止是工作。
篇12:新视野大学英语课文翻译
新视野大学英语课文翻译
Unit1SectionA
我哥哥吉米出生时遇上难产,因为缺氧导致大脑受损。两年后,我出生了。从此以后,我的生活便围绕我哥哥转。伴随我成长的,是“到外面去玩,把你哥哥也带上。”不带上他,我是哪里也去不了的。因此,我怂恿邻居的孩子到我家来,尽情地玩孩子们玩的游戏。我母亲教吉米学习日常自理,比如刷牙或系皮带什么的。我父亲宅心仁厚,他的耐心和理解使一家人心贴着心。我则负责外面的事,找到那些欺负我哥哥的孩子们的父母,告他们的状,为我哥哥讨回公道。父亲和吉米形影不离。他们一道吃早饭,平时每天早上一道开车去海军航运中心,他们都在那里工作,吉米在那搬卸标有彩色代号的箱子。晚饭后,他们一道交谈,玩游戏,直到深夜。他们甚至用口哨吹相同的曲调。所以,父亲1991年因心脏病去世时,吉米几乎崩溃了,尽管他尽量不表现出来。他就是不能相信父亲去世这一事实。通常,他是一个令人愉快的人,现在却一言不发,无论说多少话都不能透过他木然的脸部表情了解他的心事。我雇了一个人和他住在一起,开车送他去上班。然而,不管我怎么努力地维持原状,吉米还是认为他熟悉的世界已经消失了。有一天,我问他:“你是不是想念爸爸?”他的嘴唇颤抖了几下,然后问我:“你怎么看,玛格丽特?他是我最好的朋友。”接着,我俩都流下了眼泪。六个月后,母亲因肺癌去世,剩下我一人来照顾吉米。吉米不能马上适应去上班时没有父亲陪着,因此搬来纽约和我一起住了一段时间。我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他好像适应得很好。但吉米依然想住在我父母的房子里,继续干他原来的工作。我答应把他送回去。此事最后做成了。如今,他在那里生活了11年,在许多人的照料下,同时依靠自己生活得有声有色。他已成了邻里间不可或缺的人物。如果你有邮件要收,或有狗要遛,他就是你所要的人。当然,母亲的话没错:可以有一个家,既能容纳他的缺陷又能装下我的雄心。事实上,关照像吉米这样一个深爱又感激我的人,更加丰富了我的生活,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与之相比。这一点,在9·11灾难后几天更显真切。那天是吉米57岁生日。我在纽约自己的家里为他举办生日宴会,但是我们家的人都没能来参加,因为交通困难,而且灾难带来的恐惧使他们依然心有余悸。我邀请了我的好友,请他们来帮忙把宴会弄得热闹些,增加点欢快气氛,没去理会他们多数人在情感上都有些疲惫这一事实。于是我一反常态,没说“请不要带礼物”,而是向他们喊“请带礼物来”。我的朋友──吉米认识他们多年了──带来了中意的礼物:乡村音乐CD、一件长袖运动衫、一条有“吉米”字样的皮带、一顶编织的羊毛帽,还有一套牛仔
服。那天晚上,我们先是送礼物,然后是切从他喜欢的面包店里买来的巧克力蛋糕,当然还唱了“生日歌”,否则宴会就不算完整了。吉米一次次地问:“该切蛋糕了吧?”等用完餐和送完礼物后,吉米再也控制不住了。他焦急地等着点上蜡烛,然后在我们“生日快乐”的歌声中,一口长气吹灭了蜡烛。户然而吉米对我们的努力还是感到不满足。他纵身跳到椅子上,直挺着身子,双手食指朝天,一边喊一边指挥我们唱歌:“再──来──次!”我们全力以赴地唱。待我们唱完时,他翘起两个拇指喊道:“好极了!”本来我们想让他知道,无论世上有多难的事情,总是有人来关心他。现在反倒是提醒了我们自己。对于吉米来说,我们唱歌时的爱心,是他心中额外的礼物,但是他原先更想看到的,是别人再次感到快乐。有如父亲的去世一夜之间改变了吉米的世界,9·11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熟悉的世界不复存在了。但是,当我们为吉米唱歌,相互紧拥,祈祷全球和平时,我们也意识到,朋友、家人间永恒的爱和支持可以让我们克服生活中的任何困难。吉米以朴素的方式为我们协调了眼前的一切,他做到这一点并不令人吃惊。吉米的爱可以征服一切,这是任何东西都限制不了的。
Unit1SectionB
时值秋夜,在我的故乡新斯科舍,小雨淅沥,轻叩锡铁屋顶。我们周末度假寄住的古老小屋,弥漫着一股霉味。空气寒冷得让人发抖,于是我们点上了富兰克林取暖炉。我们悠然地喝着热朱古力,接着父亲走向立式钢琴,卷起衬衣袖,伸出一指敲一曲。他算不上一个钢琴家,可他知道歌中的情、家中的爱。母亲放下手中的针线活,和他同坐在一条凳子上,然后我哥哥也快缓步走向钢琴。最后,不太能唱歌却能拉拉小提琴的我也凑热闹唱了一两句。一向体贴人的父亲说:“你看,你也可以唱的,宝贝。唱得很好。”我常常记得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温暖、幸福和关爱。虽然我花了好些年才知道,家人的爱不是凭空产生的。叶事实上,爱从来就不是凭空产生的,甚至对那些看上去像我父母那样天生充满爱的人来说也一样。但是,我愿打赌,你必须生活于一个构架之中,方能让爱这一无与伦比的礼物瓜熟蒂落。首先,爱需要时间。也许人们可以一眼看到爱的可能,见面几周后就郑重宣布“我爱你”等等,但是这样的爱,相当于刚开始爬山,而这漫长的爬山之路充满着起起落落。瓜熟蒂落之爱就像一个有生命的机体。它跟一棵橡树的生命一样,从土里的一粒种子开始,慢慢地长成几乎无叶的细枝,最后枝繁叶茂、足以遮荫,成就其辉煌。我们不可调控或者加速其成长所需的年月,相反,我们必须用才智和耐心,始终欣赏相互间的差异,分享彼此的快乐和痛苦。因此,如果因小怒而离婚,父母孩子相互不信任,在第一次受伤害后中断友谊,或不再相信爱,那是令人痛心的事情。我们常常未经深思熟虑就向某人说“再见”,结果付出了非常昂贵的感
情代价。我曾经认识一对父子,他们被各自的生活困难困扰,多年来距离越拉越远,结果相互间几乎没话可说,而相互间没了依靠,他们的生活变得空虚。儿子大学毕业后的那个夏天,打算开着黄色老卡车到连通全国的双车道公路上周游一番(那时还没有免费高速公路)。有一天,在准备出发时,他看见父亲沿着繁忙的街道走来。父亲熟悉的脸上带着的孤苦令他震动。他邀父亲停下来喝杯啤酒。冲动之下,他说:“来吧,爸爸。让我们一块儿度过一个夏天吧。”他父亲是个家具推销商。虽然冒着家里生意受损失的大风险,父亲还是跟儿子走了。他们一道宿营,一道爬山,一道坐在海边,一道探索城市的街道和幽静的乡村。在他们旅行后不久,他父亲告诉我:“在过去的两个月里,我学到的为父之道比我在我儿子成长的21年的岁月里学到的都多。”每个人的生活,都应该为爱的人留出空间,为我们爱的人抽出我们认为抽不出的时间是值得的。我们不应该误导自己,认为我们所爱的人必须像自己一样。关键是认可和欣赏我们间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人们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丝神秘和新奇。爱也需要另一种更为难得的能力──放手的能力。在我结婚的头几年,我错误地认为我丈夫应该想时刻和我在一起。我们第一次去拜访他家时,我发现他们家的人做事时男的和男的在一起,女的与女的在一起。我公公占了我的位子,坐到前车座我丈夫的旁边。他俩常常一道出去,将我留下和女人们在一起。我向我丈夫抱怨,让他夹在他所爱的人当中,痛苦不堪。我婆婆说得好:“和父亲在一起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和你在一起是另一部分。你对二者都该感到高兴啊。”我明白,爱就像根松紧带,在它将你们紧紧拉在一起之前,必须先松开。爱又像涌来的潮水,一浪过后先退却一点,下一浪才会比前一浪离你的心更近。最后,爱需要言语来实现。没有言语,争吵不能得到解决,这样我们就失去了分享自己生活意义的能力。重要的是承认并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使我们自己和我们所爱的人兴高采烈。爱不是一次性的行为,而是一生的探索。我们总是在这种探索中学习、发现和成长。一次失败不能毁灭爱,一次亲吻也不能赢得爱。唯有耐心和理解才能得到爱。
Unit3SectionA
海德中学的办学宗旨是:如果你向学生传授诸如求真、勇敢、正直、领导能力、好奇心和关心他人等美德的话,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就会提高。该校的创始人约瑟夫·高尔德声称学校的教学很成功。海德中学位于缅因州巴思市,每年的学费高达1.8万美元,因其教导问题少年有方而闻名遐迩。“我们并不把自己看作一所专为某一类孩子而开设的学校,”马尔科姆·高尔德说。他是约瑟夫的儿子,毕业于海德中学,现任海德中学校长。“我们把帮助孩子培养一种生活方式看作自己的职责,办法是倡导一整套能影响所有孩子的价值观念。”现在,乔·高尔德(约瑟夫·高尔德)正试图将他尚有争议的“品德第一”的理念向旧城区的公立学
校推广。这些学校愿意将用于传统教学计划的税金用于实施这一新的教学方法。海德公立学校第一个教学计划始于1992年9月。但几个月后,该计划即告暂停。教师们对教学计划的高要求以及高强度工作所带来的压力表示抗议。今年秋天,海德基金会计划在巴尔的摩启动初步的公立学校教学计划。教师要接受培训,以便今后能在整个巴尔的摩体系内胜任工作。美国其他学校的领导们也在关注这个教学计划。去年秋天,在家长的一片抗议声中,海德基金会在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郊区的一所中学内启动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教学计划。当地居民担心该校可能招进来旧城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和问题学生。就像在缅因州那样,求真也在康涅狄格州的这所中学得到广泛推崇。在一堂英语课上,11名学生用最后的5分钟展开激烈的讨论,依照1-10的评分标准相互评价他们当天的课堂表现。“我得10分。”“我有意见。你既没做语法作业,也没做拼写练习。”“那好,就7分吧。”“你只能得6分。”“等等,我可是全力以赴的。”“是的,可你今天没提问。”在解释自己的教育方法时,乔·高尔德指出,对传统的教育体制不能
只是改革。他说“无论怎样改革”,用马和马车“是改革不出汽车的”。海德中学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潜能”,这种潜能的基础是品格而不是智力或财富。良知和苦干受到推崇。成功由不断进步来衡量,而不是由学习成绩来评定。学生必须相互负责。为了避免美国中学使用的其他品格培养方案所引发的争议,高尔德解释说,“全力以赴”这一概念并不是要强迫学生接受某一套道德原则或宗教观念。海德中学的课程与那些为升入大学做准备的传统学校所开设的课程相似,包括英语、历史、数学和自然科学。但所有的学生都必须选修表演艺术和体育,还要提供社区服务。在每门课程中,学生都会得到一个综合了学习成绩和“努力程度”的分数。在巴思市,97%的海德中学毕业生都升入了大学本科。在海德中学的综合教育中,父母的参与是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为了使孩子被该校录取,家长也必须同意接受并实践学校的思想和观点。家长们签约同意每月出席一次区域小组会议(共20个区域小组),每年去区域休养所三天,每年至少参加三次巴思市的研修班、讨论组和研讨会。在很多活动中,缅因州学生家长的出席率高达95%。乔和马尔科姆·高尔德都说,当孩子们见到自己的父母都在全力以赴时,他们也会竭尽全力。他们说,对许多家长而言,最困难的是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公立学校学生家长的活动计划仍在制定之中。这项工作的困难要大得多,因为很难使家长相信他们的参与很有价值。在纽黑文市录取的100名学生中,有30%左右的家长出席了各类特别会议。这一低出席率违背了他们在教学计划开始实施时所做的承诺,当时海德中学的官员曾与300个家庭进行了面谈。巴思市一名在公立学校教书达14年之久的教师说,一旦问题得到解决,海德教学计划就会在公立学校中获得成功。他乐观地认为,一旦家长们投入到计划当中,他们就会成为孩子们日常行为的榜样,这与寄宿学
校的学生家长完全不同。一名曾任教于旧城区学校的教师如今在从事纽黑文教学计划。他说,教师也能从中受益。“在这里,我们真正开始集中精力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卓有成效的关系。我们的重点真的是先考虑师生关系,然后是师生共同探讨学业。而在传统的中学里,是先考虑教师和教材的关系,然后再考虑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在海德中学被进一步深化了。对教职员工的评估由学生来进行。19岁的吉米·迪巴蒂斯塔今年5月将从巴思校区毕业,并准备升入大学。对此他感到惊奇。几年前,他还觉得自己的前途“是在监狱,而不是在大学”。迪巴蒂斯塔还记得他刚到海德中学时的情景。“我来这儿时,见人就侮辱,就咒骂。其他每所学校都会说:?滚出去!我们这儿不要你。?我来到这儿,他们却说:?我们有几分喜欢这种活力,但并不喜欢它消极的一面,我们要将它转化成积极的东西。?”
Unit3SectionB
以国家为背景探讨解决问题或做出决策的方式就意味着研究许多复杂的文化因素。它意味着设法评估这些因素对现代生活的影响,也意味着把握目前正在发生的变化。在日本,最重要的是你为什么单位工作。
在对取向或决策过程进行分析时,这一点尤为重要。
至少,它说明了美国工作流动性大而相比而言日本工作稳定性高的原因。
尽管我们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这些差异并无优劣之分。
一种特定的管理行为模式是由多个独特的文化因素复合发展而成的──因而仅在一定的文化中起作用。
让我来描述一下三四种日本文化的特征,它们以某种方式影响着决策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
这些特征是相互联系的。
首先,在日本,任何处理问题的方法或任何谈判都体现着“你对你”的方式,这有别于西方“我对你”的方式。
差别在于:在“我对你”的方式中,双方都坦率地从自己的观点出发提出主张──他们说出自己想要什么,希望得到什么。
如此一来就形成了对峙的局面,西方人也十分善于应付对峙局面。
日本人所采用的“你对你”方式则立足于双方──自然而然地并常常是下意识地──力图理解对方的观点。
因此,会晤的目标是双方共同努力减少对峙,谋求和谐。
第二个特点基于“一致共识”及“由下而上”的原则。
★ 高二英语课文翻译
★ 会展英语课文翻译
大学英语精读4课文翻译(精选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