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幸福小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爱在山野读书心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爱在山野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爱在山野》读后心得体会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爱在山野》,这本书让我受益无穷。故事一开始就非常引人入胜。一天晚上一只全身带血的黑麂突然闯入县长家,因为黑麂的栖息地遭到人类的破坏,所以从高山区跑到低山区到县长家告状。科考队员奉命去调查黑麂的生活环境。
这本书讲得是一个科考队员为了捕捉一只黑麂,在考察过程中,经历了许多艰险和有趣的事,遭遇了浩浩荡荡的野猪群,猪蛇大战,相思鸟迁徙……最后终于捕获到一只公黑麂,可就在这时,它的新娘一只母黑麂不想让它老公走,所以伤心地“耶耶……”叫,这段非常感人,可为了让黑麂得到更好地保护,科考队员还是忍痛把把它带走了。这本书告诉我们:大自然养育了人类,可我们却忘记了感恩,忘记了对其它生命的尊重,妄自尊大,胡作非为当人类面对大自然而道德缺失时,自然也会还之于十倍的惩罚!今年暑假,全国各地暴雨成灾,好几个地方都发生了泥石流,尤其是甘肃的舟曲最厉害,许多人丧生,这些都是大自然对我们人类的惩罚。我们要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篇2:爱在左管教在右读书心得
机缘巧合,在一次无聊的时间里,在他人办公室随意串门期间,拿起她桌上的一本书。即台湾省卫生机构心理卫生中心的心理治疗师金韵蓉老师的《爱在左,管教在右》。金老师是精研婚姻家庭问题和儿童心理教育的专家,她的书一延续了其细腻、感性的文风,看了大半的我骤然发现这是一本母亲教子的书,在这本书中作者试着用一个很柔软的母亲的心去理解,去感受其他母亲的心。虽然是猝不及防地入了坑,但是我从其心理专业解读儿童教育中还是学到了很多孩子教育的方法和感受到其中的人文情怀,尤其一1班的学生家长基本以“妈妈”为主,我极力推荐这本书给我班级每位学生妈妈,希望他们成为一个越来越柔软的妈妈,这也让我就学生教育的问题跟家长有了更好的沟通交流。接下来我就书中的一些观点与大家简单地交流一下。
认知与道德——尊重孩子的认知发展,把握教诲的分寸。在瑞士心理学大师皮亚杰的书中有两个十分有名的对偶故事:
A.有个小男孩叫斯利卡。他的父亲出门去了,他觉得父亲的墨水瓶很好玩,所以他用父亲书桌上的钢笔吸墨水玩。可是玩着玩着,他把父亲书桌上的桌布弄上了一小片墨水渍。
B.有一天,一个名叫奥古斯塔斯的小男孩发现父亲的墨水瓶空了,父亲出门之后,他想把墨水瓶灌满,好让父亲回来后镜能立刻使用。可是,在打开瓶盖时,他把书桌上的桌布弄上了一大片墨水渍。
皮亚杰问:
1. 这两个孩子的过失是否相同?
2. 这两个孩子当中,哪一个比较坏,为什么?
他有提出了另外一个对偶故事:
A. 有一个小女孩名叫玛丽。她的妈妈出门去了,她觉得桌上的玻璃杯很好玩,后来,她不小心打破了一个杯子。
B. 一个叫妮妮的小女孩想帮妈妈做家事。有一天妈妈出门去了,妮妮就帮妈妈洗杯子,可是,她打破了3个杯子。
你知道孩子们对这两个故事的问题会如何回答吗?
皮亚杰根据孩子们的反应,概括出了一条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规律: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在10发之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根据他人所设定的外在标准,而且,他们会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的对错,而不会考虑行为的动机。这个阶段,我们称之为“他律道德”。但是到了10岁以后,儿童开始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对道德行为作思考判断,而且认为行为的动机比结果更重要。这个阶段,儿童心理学家称之为“自律道德”。
所以,一个10岁以下的孩子会倾向于认为谁弄脏桌布的面积大、谁打破的杯子多,谁就是比较坏的孩子;而10岁以上的孩子,则已经能考虑到不管结果如何,只要谁的动机比较正确谁就是可以被原谅的孩子。
所以,如果我们明白了皮亚杰试图告诉我们的儿童认知和道德的发展进程,那么是不是就会更注意自己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更明白该怎么坚定教养的准则,以及更清楚在处罚之前得先了解背后有哪些心理动机?
在教学中,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我也经常让学生讨论辨别学生问题中的背后逻辑,就像数学解决问题一样:首先,发现问题,要认识到孩子学习或生活相处中我们是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不必紧张,发现问题后就要提出假设,让学生们说一说问题双方如何处理会更好,接着让学生们验证假设,主要是其他同学演一演或互相辩论,尽量让学生们之间有同理心。最后,和学生们达成一致协议:1.在问题事件中犯错误的一方不仅仅只是说一句“对不起”就算了,而且还要对其进行一定的补偿,用自己能做到的努力(送小礼物、帮忙值日)等弥补自己的错误;同时,即使是对方原谅了我们,我们也要想办法去获得对方家长或者老师的原谅,因为这样的事情不仅仅伤害了对方,还有我们的班级和让对方家长担心了。2.在问题事件中受害方,若感觉受到一定的伤害,一定要告知班主任,由班主任帮忙进行调节,但我们尽量要对事不对人,不能抓着理不放,在对方内疚以及认真补救的时候站在高点不停地伤害别人。
最后,书中还提到“爱是积极的动力,而不是消极的”,“别用爱来合理化我们的一切行为”;还有,跟孩子聊天,要从小处着手:别问今天在学校做了些什么?要问今天营养午餐吃的是什么?好不好吃?另外,不要急着“纠正”或“否定”,要先表示同理心,同理之后,要学会倾听,倾听的第一要诀是“专注”,看着他的眼睛说话。还有如孩子必须要管教,管教要一定要当下,管教时,要就事论事,不要把自己的情绪投射进去等等,让我受益匪浅。
篇3:爱在左管教在右读书心得
台湾资深心理学家金韵蓉的《爱在左,管教在右》,一直是学校老师们推荐的一本好书,我利用了这个寒假仔细地读了这本书。身为准妈妈的我非常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妈妈,所以在读这本书时,自己又是老师的身份,也是妈妈的身份。作者从专业的心理学角度,解析孩子的心理,诠释有效的教子方法;能搭上金韵蓉的亲子教育的快乐之旅真是非常享受。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如今,教育孩子比过去复杂得多,现代生活充满了压力,作为孩子的老师既要关心孩子,又要解决问题,两者之间总是有着或多或少的矛盾。现在凡是读过几本育儿书的父母都明白不能再用过去那种打骂呵斥的方法管教孩子,要多鼓励多赞扬。但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孩子的问题时,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呢?金老师之所以教子成功,就是因为她付出了过人的耐心、爱心,用宽容的心去理解、包容孩子,让孩子时刻可以感受到来自父母亲的关爱,始终充满信心,有独立的人格,有安全感。家长总觉得孩子的一切都是自己给的,理所当然可以处理孩子的一切。但是我们忽略了孩子是个独立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希望得到所有人地尊重、理解,尤其是父母。强加的管教除了起到激化矛盾的作用,一点正面的意义都没有。有时家长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句随口说的话语,都会伤害孩子幼小脆弱的心灵,激起他们的叛逆情绪。所以我们要学会爱,要学会赞美,学会聊天,学会管教,要有肯定的言辞、身体的接触、精心设计的时刻、礼物的馈赠、服务的行动。爱是积极的动力,而不是消极的'阻碍:让自己寂寞,放手让孩子成长。说这些也是在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在为人母以后,不要做伤害孩子的妈妈,要用真正的母爱让孩子自信,阳光有幸福感。
我认为金老师的《爱在左,管教在右》,不止要学习她优秀的教子方法,更要学习她对孩子付出的大爱,学习她在爱与管教间自由穿梭,游刃有余。爱在左,是要以伟大的爱去关心孩子,爱护、保护孩子不受伤害;管教在右,是要站在理性的立场上教育孩子明白社会规则,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这种教育方式既能兼顾孩子的感情诉求,又可以冷静的分析出孩子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适当的引导,从容应对。希望我以后能坚持以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和妈妈。
篇4:爱在左管教在右读书心得
教育一直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家庭教育更是教育中极其重要的环节之一。这次我阅读的是金韵蓉的亲子书《爱在左,管教在右》。在书中作者中写到“我以理性的左脑,作为受过专业养成训练的心理治疗师的身份;以感性的右脑,作为一个看见儿子健康成长的母亲的身份,谦卑地述说我的教养理念。由此诚挚地希望,因为我的分享,而为许许多多的孩子,带来更宽松而美好的成长经验。”她的一席话让我体会到了一位母亲的伟大。
本书的作者是台湾卫生部心理卫生中心的心理治疗师,精研婚姻家庭问题和儿童心理教育,她还深入涉猎与心理治疗有关的艺术治疗领域,可谓最权威的心理学专家。通过她写的书我知道许多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也懂得了父母对孩子是爱是如此深远和伟大,在父母的爱护下孩子才能茁壮成长。在儿童的世界中,一切都是如此单纯和美好,一切都是梦幻的色彩,小小心灵却装下了大千世界。
篇5:爱在左管教在右读书心得
台湾女作家龙英台在她的一篇很著名的文章《目送》里这样写过她和她的儿子:“华安上小学的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大家一起等候在校园里,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向不同的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中,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哭声大震的时候,我依然能够分辨我自己的那一个的方向。”我相信这样的叙述,因为几乎天下所有的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曾经无数次地拥有过或类似于这样的触感。面对自己生命与血脉的延续之载体,神圣的母爱会让一个柔弱的人坚强,会让一个坚硬的人柔软,会让一个狭隘的人宽怀……可是更多的时候,爱也会让一个睿智得人失去方向。
人之初、性本善,可是现实生活的形形色色的现实总是层层叠叠地覆在这最初的纯洁之上,让我们很难找寻到些许。不健全的人格、错位的价值取向、颠覆的审美观念……比比皆是。可以说这样的结果都是与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所处的环境所处的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尤其是来自于家庭的教育,所谓家庭教育即来自于家庭成员日常生活中自然形成的氛围与父母长辈的言传身教……众所周之,来自于家庭和来自于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无可比拟的,可是与这种爱相辅相生的管教却很少被已为人父母的的人们所重视。其实爱和管教都是作为家长应该给与并必须给与每一个孩子的,这是一生的课题,无论你是才高八斗还是大字不识,无论你是早有准备还是仓促慌张,这个时候你都要披挂上阵。那么究竟我们该选择怎样的方式与方法来完成我们的课题呢?我们看到金韵蓉在她的新著《爱在左、管教在右》中恰恰为我们分享了这许多,她说教育子女是讲求一定的方式和方法的。这一点我始终深信不疑,因为从女儿的成长中,我已经深切地体会到了一个人不同的生长阶段都会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问题所在。所以说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教育问题势必伴随其一生。如果我们一旦因某种原因而让任何一个时期的教育缺位于孩子的成长,那都将是一种无可挽回的损失,那么这个孩子这个人的教育也将更大程度地趋向于失败。
身为一个母亲和一名老师,面对那些天使般古灵精怪的孩子,总是想将百分之百的爱投入其中,期待自己能给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引领他们去塑造理想的人格和品质,而后具有非凡的才学和能力。可是在生活和工作中,理想和实践总会脱节,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常常会遇到一些令人迷茫的困惑和一些让人头痛的难题,有时候真的感到力不从心,有时候甚至感觉自己很委屈。金韵蓉老师的《爱在左,管教在右》,书中提到的很多有关家长的失败感我都亲身体会过。正是因为如此,我一直对儿童教育类的书籍非常关注,看过不少相关的书籍,但要特别推荐一下金老师的这本书。
“选择一种让自己寂寞,却放手让孩子成长的方式来爱他,而他,也因为心里满载着父母的爱和信任,展翅高飞,成为今天如此优秀的年轻人。”在谈到对自己儿子的教育问题时金韵蓉如是说。是的,成功的教育不单单只在乎你所能够给予他多少物质上的爱,而更加在乎精神上爱的给予。本书中作者就是这样以专业的心理学视角,科学地解析各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分析解读有效的教子方法……它不仅涵盖了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能碰到的普遍问题及解决方案,还穿插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事实上这一点也更具说服力。如同生活中我时常遇到的一些发生在我和女儿之间的小插曲、小摩擦、小问题,于是就有一种感同身受或幡然而悟油然而生。
“用理性的左脑来爱孩子,从而避免毫无章法的溺爱;用感性的右脑来管教孩子,让母爱自然而然地抚平负面情绪。”当你顺着这个新颖的提法读完这本书,确实会让你受益匪浅。这是一本实际操作性强的书。书中列出了很多得到科学印证的、非常专业的教育观念,“罗森塔尔效应”、“ 投射作用” “习得性无助”,但你绝不会被这些名词吓倒,因为作者用细腻的文字和生活中的常会遇到的实例与之相贯通,让你明白如何理解孩子,如何教育孩子,面对孩子父母必须应该学会什么。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每一个与孩子面对的人,都应该有一种紧近感,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反思。爱孩子看似很简单,却不是每个人都会做的。没有正确方法的指引,也许你会满心疲惫的同时断送了一个孩子的未来。面对孩子的成长,无论你是迷茫无助,还是心急如焚,都应该看看金老师的这本书-《爱在左,管教在右》,相信你会有一个很好的转变,收获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快乐,和浓浓的亲情。
★ 山野的散文
★ 滇西山野笔记
★ 山野探险作文
★ 二月山野心情随笔
★ 读书心得
★ 白鹅读书心得
爱在山野读书心得(共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