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运用三语文教案设计

时间:2015-07-27 11:16:46 作者:mayuyu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mayuyu”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积累运用三语文教案设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积累运用三语文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积累运用三教案设计

积累运用三教案设计精选

教材分析

本次积累 运用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四部分。

教学目标

背诵古诗《滁州西涧》。阅读短文《罗马速写》,理解主要内容,了解短文的叙述顺序。学习本组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以及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选择一处景物,仔细观察,展开想象,进行写作。了解制作剪报的意义、方法、步骤,学习制作剪报,并鼓励学生养成剪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本组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以及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选择一处景物,仔细观察,展开想象,进行写作。

学情分析

学生能够结合问题自读短文,对于习作,大部分学生能够进行景物描写,但内容还不够具体。

教学构想

逐题进行练习,使学生学会积累知识,并能在阅读和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

几份教师或学生做好的剪报。带剪刀、胶水和一些自己家的报纸来上课,准备制作剪报。

教学时数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通并背诵古诗《滁州西涧》,自学短文《罗马速写》,了解最作者的叙述顺序。

学生学习过程

一、完成“读读背背”。

1 回忆学过的一些古诗。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许许多多的诗人,有的被誉为诗仙,有的被誉为诗圣……同学们的脑子里一定也装了不少的古诗,有的是在学校学的,有的是自己在课外学的,对吗?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听?

2 学习新内容。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再来学习一首唐诗《滁州西涧》。

(1)指名学生朗读这首诗。让学生说说要注意哪些字的.发音。

(2)采用全班朗读、同桌对读、小组内互读等方式让学生将诗读熟。

(3)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简笔画画出诗句描绘的情景。

(4)练习背诵这首古诗。

二、完成“阅读”

1 自由朗读短文《罗马速写》,读准字音,读通顺。

2 不理解的词语,弄懂意思。

3 想想短文写了罗马的哪些景物,把点明这些景物的词语画下来。

4 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5 把你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三、交流学习效果。

1 扫清字词障碍。哪些词语是自己通过弄懂的?

2 朗读。

3 作者写了罗马的哪些景物?

4 第三、四、五自然段分别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又是怎样展开描写的?

5 短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四、背诵积累。

你最喜欢哪一部分?试着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练习背诵。

作业设计

读《课外阅读》中的一篇文章,背诵你喜欢的一段。

板书设计

积累 运用

读读背背――滁州西涧

阅读――罗马速写

篇2:《积累・运用三》语文教案设计

《积累・运用三》语文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

从生活入手,鼓励自由表达;用活动激趣,抒发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活动激趣

教师根据学生即将毕业这一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机会,提起话题:“同学们,母校陪我们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六年,她看着我们从一个六七岁的孩童,长成可爱的少年,该多么欣慰啊!在即将离开母校的时候,我们为她送上一份什么样的礼物,表达我们的爱意呢?”在学生议论之后,教师提出倡议:“表达对母校的爱,有许多种方式,而关注她今后的`发展,企盼她变得越来越好,则是最深沉的爱。留下对母校工作的建议,这是最好的礼物。”这时,出示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二、开放时空,自主表达

这次习作,要给学生较充裕的观察、调查、思索的时间,开放习作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10天内把信写好,投到班级信箱,再转交校长或老师。

三、信息反馈,多元评价

请相关收信人来班对学生的建议给予评价(没有条件的可由语文教师代评),让学生体验到交流的快乐,知道习作是生活的需要,表达的需要。教师可就学生对学校的关注程度、习作态度、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四、修改习作,结集成册

作为礼物,把一封封信结集成册,永久留在学校,更有意义。教师以此为契机,指导学生字斟句酌,进行修改、誊抄(或打印),然后结集成册,派代表亲自交给校长,做到把活动与习作、生活与习作结合起来

篇3:《积累运用三》的教案设计

《积累运用三》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读背背三副对联。

2、阅读《蛙》。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熟读对联,了解大意。

2、引导学生背诵。

3、与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对联,共同欣赏。

二、阅读

1、独立阅读,根据文后的思考题,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全班交流。

3、反复品读,感兴趣的部分熟读、记忆。

4、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谈谈自己对蛙的了解,与自然学科沟通,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

【教学目标】 完成习作。

【训练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小动物,可以写它的外形、脾气等特点。也可以写它怎样捕食、怎样嬉戏、怎样休息等习性,还可以写你和它之间发生的事情。

2、按一定的顺序写。

3、要写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4、写完后,要多读几遍,进行认真修改。

【训练准备】

1、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一个小动物,必要时可以做观察记录。

2、召开“我爱小动物”交流会,同学们分别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训练步骤】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喜欢哪些小动物?哪些同学还饲养过小动物? 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它们都有哪些可爱之处呢?

二、生生之间交流观察体验和感受

1、小组内交流。

2、找几名饲养过小动物的同学来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三、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1、师述:同学们想不想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介绍给大家?

2、指读习作要求。

3、生交流对习作要求的理解。 (要点:① 写自己喜欢的一个小动物。② 可以写它的'外形、脾气特点,可以写它怎样捕食、怎样嬉戏、怎样休息等习性,可以写你和它之间所发生的事情。③ 按一定的顺序安排好要写的内容。④ 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四、习作指导

1、明确习作范围 这次写小动物,在内容上没有限制,它的外形、脾气、生活习性及你和它之间发生的事情等都可以作为这次习作的材料。

2、指导怎样写 ⑴ 写外形要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突出“美”。 ⑵ 写生活习性,要重点写它的活动,表现出动态美,突出“趣”。 ⑶ 写你和它之间发生的事情,要选择能反映你和动物之间的那种真情的事例。 ⑷ 抓住小动物最惹人喜爱的几方面,把内容写具体,切不可贪多,面面俱到。 ⑸ 把小动物当作自己的朋友,从“趣”“美”落笔,表达出对它的喜爱之情。

3、从读悟写 读《猫》一文,想一想文中的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4、生结合本次习作要求谈自己的感受。

五、激情练写 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相信通过今天的习作,同学们会更加喜欢小动物,更加爱护小动物,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教学目标】 动手办手抄报,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制定活动计划。可以分小组,也可以个人活动。

2、指导学生收集编写手抄报的资料、信息,可以到图书馆、可以上网查询,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电影中得到有关信息,还可以通过调查、访问得到资料。

二、制作

1、指导学生确定内容,设计版面,分工制作,认真校对,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2、教师可提供几份有特色的手抄报作示范,帮助学生明确规格要求,要激发学生创造力,引导学生大胆实践,认真制作。 3、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典型,推荐观摩,互相交流。

三、评议

1、举办手抄报展评会,组织学生评议。

2、颁发各类奖项。

四、延伸 推荐获奖的小报,张贴在校园宣传栏里,全校展示交流。

篇4:《积累与运用三》教案设计

《积累与运用三》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毕不对亩梁突累成语,能恰当地运用成语。

2被累广告语,增强环保意识。

3痹诨疃中学习语文,用书面、口头等方式表达自己观察动物的体会、收获;活动中培养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精神;养成乐于向他们请教和与他人分享收获的良好品质。

4蹦芮宄地写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生活习性、特点,养成修改和与人分享习作快乐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综合性学习:学生在进入本单元学习时,教师就可布置本项学习任务,让学生确定探索的内容或方向,通过多种途径大量搜集有关的信息资料。

教学时间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币郧拔颐窃读过很多有趣的成语,有以数字开头的,有首字相同的……今天我们要读的`成语同样非常有趣,请大家一起到“积累与运用(三)”的“温故知新”里去看一看。

2毖生自读成语,要求读正确。

3被ハ嘟涣髯约悍⑾值恼庑┏捎锏墓餐特点。(第一组成语的后两个字相同,第二组成语的前两个字相同。)

4狈肿槎远脸捎铩

5蹦慊鼓苁宰潘党銎渌这样的成语吗?如:凉风习习、喜气洋洋、含情脉脉、逃之夭夭、气喘吁吁、兴致勃勃井井有条、津津有味、津津乐道、沾沾自喜、依依不舍、炯炯有神

6庇米约合不兜姆绞交累这些成语。

二、点击成语

1备詹盼颐嵌亮艘恍┯腥さ某捎铮现在再来了解一个有故事的成语——“一鸣惊人”。

2弊杂啥脸捎锕适拢要求读正确。

3被ハ嘟涣髯约憾炼了什么。

4庇米约旱幕八邓“一鸣惊人”的意思,并试着用这个成语说话。

三、语海拾贝

1蔽颐巧活在一个美好的星球上,在地球妈妈的怀抱里,除了人类我们还有很多很多的朋友,为了让这些朋友(不管是动物、植物,还是各种资源)能和人类和睦相处,人们常常进行一些宣传,所以我们经常能在各种广告牌上看到这样的语言——(出示三条广告语)

2毖生自由反复读句子。

3彼邓的愣炼了什么。

4闭庋的广告语有什么好处?

5奔且患钦馊则广告语。

6蹦隳芪校园里的绿化设计一则广告语吗?

7比班交流,选出最富创意的广告语。可课后制作成广告牌放在校园绿化地带里。

四、综合性学习

1苯入本单元学习时布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探索的内容或方向。

2备据自己的选题和小伙伴组成合作小组,以便在搜集过程中互相帮助、共享资源。

3备骱献餍∽橥ü多种途径(电视、网络、报刊、向人请教、走进大自然仔细观察等)查阅搜集资料,并进行归类整理。

4焙秃献髡咭黄鹕秆∷鸭的资料构思主题展示会的方案。可办成小报,可写成文章,可汇成图片集,有条件的还可录成音像资料……

5背晒展示,共同分享。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边展示边介绍。展示者可以介绍自己小组的成员在搜集资料及准备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收获、体会等。

(2)观摩者可以质疑,并诚恳地提出意见或建议。

(3)成果评比,重在激励。

6苯淌π岜敬位疃。

五、习作百花园

1倍炼要求。

(1)让学生自读习作提示。

(2)明确本次习作内容(写自己喜欢的动物),写作时的注意事项(要写清楚动物的生活习性、特点)。

2币导选材。

(1)引导学生选取习作材料。尊重个体差异,也可在“综合性学习”搜集的资料中选材。

(2)如何才能写清楚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生活习性、特点?(为了增强趣味性,可在习作中举一些典型事例。)

3贝瓷璋簿不肪常学生习作。

4痹擞眯薷姆号,自读自改,养成良好的修改习作的习惯。

5笔ι合作,当面评改,以点带面。

6狈中∽榛テ阑ジ摹T谄栏墓程中,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学习别人的长处。

7比班欣赏同学的精彩习作。共同分享习作的快乐。

六、自主阅读园地

篇5:语文运用与积累教案设计

语文运用与积累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读背对联,初步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体会祖国语言的美丽。

2、阅读短文,了解我国古代名人爱读书的故事,从中受到热爱读书的教育。

3、指导学生审作文题,并能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写具体。

重难点:

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感受祖国语言的美丽。

2、阅读短文,从中受到热爱读书的教育。

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目的

1、读背对联,初步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体会祖国语言的美丽。

2、阅读短文,了解我国古代名人爱读书的故事,从中受到热爱读书的教育。

教具准备:对联一幅

过程:

一、谈话

1、过年了,你们家要做什么?(引出帖春联)

2、说说看,你知道哪些对联?背一背

3、小结,逢红白喜事都兴帖对联来表情达意。

二、学习“读读背背”

1、出示对联,齐读

2、说说读懂了什么。

(1) 前半句是上联,后半句是下联

(2) 4个字的词是横额,也叫横批

(3) 上联与下联对仗工整。

(4) 下联的最末一个字一般是第三、四声,下联的末字常是第一、二声。

3、出示事先准备的对联,让学生说说读对联或帖对联的.知识。

4、逐句学习文中对联,说说每幅对联描写的什么?歌颂的是什么

第一幅:歌颂祖国江山美,表现祖国蒸蒸日上的情景。

第二幅:喜庆对联,表现出祖国不老,大地同乐的情感。

第三幅:歌颂祖国人材多,祖国气象兴旺。

第四幅:科技发达,经济腾飞。

第五幅:S祖国早日统一,亲人团聚

5、指导朗读,注意语气与停顿

6、试着选中其中之一背诵,说说你是怎么背的

7、指导背诵

三、学习“阅读”部分

1、快速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练习:

(1)、课文讲了哪些人?谁是最主要的人物?

(2)、课文讲了他的什么事?

(3)、画出文中用来解释题目“手不释卷”的意思的句子。

2、检查阅读成效。

(1)课文讲了吴王孙权、大将吕蒙、主将鲁肃三个人,主要讲的是大将吕蒙。

(2)课文讲的是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在吴王孙权的影响下教育下,由一个不爱读书的人变成一个爱读书的学问家,并做了吴国主将的事。

(3)课文最后一节解释了标题意思。另孙权的话中也有一句从事物方面讲了这一意思:“手不离书本”(孙权、光武皇帝)

3、针对“我爱读书,可是没有时间读书”(即吕蒙语)展开一个辩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本文的启示:

(1)只要肯挤,都能挤出时间。(孙权语)

(2)读书可以得到许多知识,还可以为人们争来许多荣誉(如文中倒2节)

(3)读书很重要,只有多读书,才能找到更多的方法把事情办得更好。(孙权语)

4、齐读课文。

5、课堂练习。

四、小结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语言优美,我们要利用大好时光,多读有用的书,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才干,为自己将来为祖国做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作业

篇6:语文教案设计:《积累运用2》

语文教案设计:《积累运用2》

一、教学目标:

1、积累12条成语,能熟读成诵

2、阅读故事《绿手指》,能复述故事,明白故事道理,积累・运用 2(第1、2课时)。

3、参加集体讨论,意思能表达清楚,能与别人合作讨论交流,扮演不同的角 色,适时适当提出自己的看法。

4、能具体、有条理地记下发生在熟悉的人的身上的一件事。

二、教学时数:(4课时)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记下的成语和熟悉的人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完成读读背背。

1、复习学习过的成语,背一背

2、出示练习的成语,明确要求:比一比,谁用最少的时间把它们记下来

3、学生自由读成语,试着理解成语的意思,背诵。

4、比赛背诵成语

5、交流其他成语,指名学生写到黑板上。

〈二〉、阅读故事,理解内容。

1、独立阅读短文,借助工具书查词查字,理解短文内容。

2、分小组学习,先读短文再说说“绿手指”的含义,教师巡视辅导,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积累・运用 2(第1、2课时)》。

3、小组派代表说说对“绿手指”的理解。

4、讨论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5、交流阅读后的感受和收获。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谈话兴趣

1、教师谈自己购书的经历。

3、导入话题:如何购书?

〈二〉、回忆购书活动,拓展话题。

1、回忆以前的购书经历,说说自己在活动中做了什么,有何感受?

2、同桌交流、增加购书经验。

〈三〉、小组内讨论:

1、如何扮演各种角色

2、在形成一个方案的基础上小组进行演练。

〈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比赛。

〈五〉、全班同学评议,给予肯定与鼓励。

〈六〉、课堂小结

1、交流购书心得。

2、作业:自己去体验购书。

篇7:积累与运用语文教案设计

积累与运用语文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感受祖国语言的多姿多彩。

2. 背诵有关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丰富自己的积累。

3. 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感受汉语言文字的妙趣,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

4. 鼓励学生在精美的语言中学习语言,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化语言,提高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初步学会广告语的写作,把握广告语的特性,明确写广告语的要求。

5. 在写作中试着运用想象、联想;产生写作愿望,提高写作兴趣;通过教师点评、同学互改、自己修改等方式,努力把想象运用得更恰当,更合理;运用修改符号,在原文上修改,养成修改的好习惯。

一、温故知新

1. 投影出两组句子,读句子,体会每组句子中带点词的意思是否相同。

2. 回忆以前理解多义字的基本方法,可推出理解多义词的基本方法:(1)联系句子理解;(2)利用工具书;(3)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以上三种方法理解词语。

3. 交流学习结果。

4. 用骄傲、特别的两种意思分别说话。

5. 拓展练习:师出示与书上不同的多义词进行理解,并说话。

二、语海拾贝

1.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许多名人都爱读书,并写下了许多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一块儿来读一读。

2. 说一说这些名言警句大致的意思。

3.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说给大家听一听。

4. 自由读一读、记一记这些句子,看谁记得又快又多。

5. 同桌抽背。齐背。

三、开心一刻

1. 自由读,准备给大家讲述这个笑话。(准备时,可加上动作、表情。)

2. 抽生讲故事。你觉得这个笑话什么地方好笑?

3. 你从这个笑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4. 教师小结。

5.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笑话?讲给大伙儿听听。

四、综合性学习

1. 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越来越丰富,竞争越来越激烈,有创意的广告在商品竞争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电视中、报纸上,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广告。(课件播放没有蚊子,没虫咬,宝宝金水少不了、牙好胃口好,吃饭倍儿香,身体倍儿棒等广告。)这些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广告语,让我们一听不忘。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广告?

(2)生踊跃发言,说自己知道的广告。

(3)品读设计巧妙的广告语、欣赏一幅精美的广告画(课件展示),师生共同探讨写广告语和画广告画的要点。

(4)明确设计要求。

今天就开动开动自己的小脑筋,大胆想象,大胆创新,自行设计一则广告语或画一幅广告画,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或发明的产品推销推销吧。

2. 学生创作。

(1)作画:学生用简笔画画出自己喜欢的产品(或是创造发明的新产品),并加上配文。

(2)写广告语:突出特点,语言精美。

3. 修改提高。

(1)自主修改(学生设计好以后,先自己修改)。

(2)小组修改(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互读互看设计的作品,组员之间,读一读,评一评,看看哪些地方是大家欣赏的,哪些地方还要进一步修改)。

(3)自己再次修改。

4. 全班浏览,评出奖项。

把全班同学的作品放在评奖台上,每个学生浏览后,通过自荐、推荐等方式评出优秀广告语奖、优秀广告画小设计家奖、小小发明家奖等奖项。

5. 颁奖典礼。

在颁奖典礼这一环节里,让学生拿着自己设计的广告语或广告画进行表演、介绍。表演中、介绍时辅以表情,配上动作,把广告语、广告画演活,演真。

五、习作百花园

1. 读懂题目要求。

在学生独立弄清要求的同时,教师相机点拨,帮助理清要点。

2. 出示范文,引导正确选择习作材料。

(1)师生探讨,怎样写才精彩。

①大胆、合理、曲折的情节安排。

②逼真的`让人身临其境的环境描写。

③细腻的让人感同身受的心理描写。

(2)师强调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植根于现实。

②主题思想健康,丰富多彩。

3. 读写结合。

写作前让学生回忆本单元课文中,作者大胆想象的运用,启发学生根据选材进行合理、大胆、新颖的想象,然后写作。

4. 自读自改。

运用修改符号,自读自改,知道修改在习作中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5. 师生合作,当面评改,以点带面。

老师指导修改习作的方向和方法。

6. 小组内互评自改。

引导学生在互评过程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学习别人的长处,同时在评习作时,学会思考,力求得到一些启发,运用修改符号,反复修改,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7. 小组赏读。

8. 面向全班赏读,增加学生习作的信心和兴趣,取长补短。

六、自主阅读园地

1. 运用已学过的阅读方法,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自主阅读。

2. 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内容,与小伙伴交流、分享。

3. 提出你认为值得研究的问题,生生、师生互动研讨。

4. 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积累好词佳句,包括背诵、摘抄等。

篇8:语文教案设计:积累运用六

语文教案设计:积累运用六

语文教案设计:积累运用六

教学要求

1.积累名言名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阅读短文,了解三顾茅庐成语的典故及意思,明白有志者事竟诚恳谦虚方能成大事的道理。

3.能用普通话向别人推荐一本好书。

4能认真写不限题裁的作文,学会修改作文。

重难点、关键

1.理解名句含义,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 阅读短文,了解成语典故,受到教育。

3.学会向别人推荐一本好书。

课时划分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积累名言名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阅读短文,了解三顾茅芦成语的典故及意思.明白有志者事竟

成、诚恳谦虚者方能成大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l. 指名背本期学过的名言名句或古诗、成语。

2.指名说说你所知道的爱国人物或爱国格言。

二、揭示本节课学习内容。

完成读读背背和阅读方面的内容。

三、学习新格言。

1.小黑板出示6名格言。

2. 自由读格言,读准字音,读得较连贯。

3.指名起立读,正音。

4.全班齐该。

5.开火车读。

6.分成学习小组讨论格言意思。

7.小组派代表试说格言意思,师生共同理顺。

寸寸山河寸寸金:每一分国土都比金子还珍贵。

位卑未敢忘忧国:虽然(我)地位卑下(低微),但是我从来不敢忘记

国家的忧愁。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兴起与灭亡、每个人都有责任。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吐丝一直吐到死,才把丝

吐完,蜡烛直到烧成灰以后眼泪才流干。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本来都要死,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要干大事时,担心生命有危险,而一见到小便宜,便没命地去抢,不是英雄好汉啊。

点拨:前三句告诉我们应以国家为重,处处为国家着想。后三句告诉我们做人要做怎样的人才是有意义的人。

8.通过举例来进一步掌握格言。

如:谁是春蚕?谁是蜡烛?

谁的死比泰山还重?谁的死比鸿毛还轻?

9.指导朗读、背诵格言。

四、阅读短文。

1.谈话:请有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谈谈里面的情况。

2.引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其中一个小故事三顾茅芦。(板题,读题)

3.指名说说这一成语故事的梗概,激发学生兴趣。

4.自由读文,读准字音,理解字词,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或,也可讨论解决。

互相攻伐:互相攻打。

蜀:三国时代的蜀国,在四川省一带。

鼎立:鼎,旧时青铜器,有三只脚,借以比喻魏、蜀、吴三国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互相相持的局面。

推荐:推举。

隆中:地名,诸葛亮居住的地方,

5.再读短文,思考问题:

(1) 题目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来解释。

(2) 你喜欢文中的什么人物?为什么?

6. 汇报思考所得。

三顾茅庐:(刘备)三次到话葛亮的茅草屋中拜访。

谁喜欢哪个人物都可以,但要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品质,如:张飞(直率)、关羽(忠勇)、刘备(诚恳、待人有礼貌)、诸葛亮(多才多艺、顾大局识大体)。(结合指导看图)

7.想想文中主要讲的是哪个人从这个人的所做所为中你值得什么?

本文主要讲刘备。从他做为一国之君三次亲自到诸葛亮家中去请诸葛亮这件事中看出他足 个诚恳爱才的人。文章告诉我们做事要诚

心诚意才能得人心。

8. 课后阅读有关《三国演义》的材料。

五、小结。

六、作业。

1. 补充格言.读背格言。

(1)寸寸 ,寸寸 。

(2)位卑未敢 。

(3)天下兴亡, 有责。

(4) ,蜡炬成灰泪始干。

(5)人固有一死,或 ,或 。

(6) 而 , 而 ,非英雄也。

2. 根据意思写格言。

(1)国家的兴盛与衰败,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2)人本来就会死,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3. 再写二句你收集到的有关爱国与做人的格言。

4.把《三顾茅庐》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用普通话向别人推荐一本好书。

2.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 指名背上节课所学的格言。

2.简要说说《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

二、揭示教学内容。

同学们,刚才大家谈的《三顾茅庐》这一故事,就是一本很好的书,

它iL我们懂得了历史,还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这节课,我们口语交际

的内容就是(板书)推荐一本好书。

三、进行口语交际。

1. 释题:推荐是向别人推举介绍的意思。

2.讨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

3.汇报:一本好书应该语言优美,内容丰富。

4.回忆你自己读过的书,想想介绍哪本给同学。

5.在小组内交流介绍你读过的好书。

(1)可以说说书的主要内容。

(2)也可以谈谈你对这本书的看法。

(3)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

(4)与看过这本书的人一起交流。

6.每一小组推举一个代表到班上汇报。

7.评评谁说很好。

四、同学之间交换看别人推荐的好书。看后说说自己的意见。

五、向家人介绍你今天在班上听来、看到的好书内容。

六、小结。

好书是人类的好朋友,它让我们增长知识,懂得道理。我们应该不

断地多读好书。

七、作业。

l. 利用课外时间每周读一本好书。

2.好生可试着用一段简短的`话写写书的内容、你对书的看法和书给你带来的帮助。

3.建议每周读一本好书,并摘录好词句。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 能认真写不限题栽的作文。

2. 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教学内容。

完成习作部分内容。

二、齐读习作要求,明确要求。

1.不出题目,不规定内容,自由写。

2. 可写景,写事,写入,写心里话,写想象作文

3.动笔前要先认真思考,把最想告诉别人的话写出来。

4.作文要具体、清楚。

5.不写错别字。

6.自己定题目。

7.修改不满意的地方。

三、写前谈话,拓展思路。

1. 同学们,每一天我们都会遇到快乐和伤心的事,你们还记得吗?

说给同桌听一听,注意把这件事讲清楚.要让别人听得懂。

2.每人忍考三分钟,发言三一五分钟。同桌可互相提醒、补充。

3.师听取后可邀请一、二个口齿较清楚,发言较流利的同学上来试说说,全班帮他补充。

4.试着像这两位同学一样.再把刚才所说的事补充修改一下。

四、动手把刚才说的事写下来。可以边写边修改,也可以写好后读一读,边读边改。

五、作业。

继续写作。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欣赏别人的好作文。

2. 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过程

一、师就批改情况简要回顾一下本单元写作情况。

二、欣赏好文。 (一、三篇)

1. 投影佳作。

2 .指名读。

3.说说该习作好在哪(字词、句、布局谋篇、内容)。

4.指名读读自己习作中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

三、修改病文。

1.出示病文(投影)。

2.自由读病文,指出病文毛病所在。

3.说说如何修改。适当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修改符号,如:

改错字:在字的四周画 ,同时在错字上面写上正确的。

删除字:在余字的周围画 。

添加字:在需要添加文字处画 ,引到空白处画一个方框,框中写上要添加的字。

换顺序:用XX XX划过来。

4.再话修改后的习作,比较。

5.动手修改自己或同桌的习作,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

继续修改自己的习作,并抄正。

教学后记:

年 月 日

篇9:语文教案设计:积累.运用四

一、教学目标:

1、读背12个成语。

2、学习短文,了解主要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最后一段话所揭示的道理。

3、在向别人传授技艺的过程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4、选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写出它的梗概。

二、教学重难点:

1、读背12个成语。

2、阅读短文,抓住其主要内容,体会所揭示的道理。

3、练习写梗概,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三、教学准备:

1、小黑板,收集各种树叶。

2、准备口语交际的材料。

四、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读读背背、阅读)

一、读背成语:

1、小黑板出示12个成语,读一读。

2、齐读带拼音的。

3、小组开火车读,你能发现它们的特点吗?

4、同桌互读,能用身体语言表达的边读边做出来。

5、哪些词语你不能理解,提出来。

6、齐读,练习背诵。

7、指名背诵。

8、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好多,大家可以课外收集交流。

二、学习短文: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大家赞同这个说法吗?好,现在就拿出你们收集到的各种树叶,给大家介绍、证明一下吧。(学生自由发言。)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1、全班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有关词语。(教师随机点拨。)

2、分小组读,看哪个小组读得好。

3、学生质疑,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师生利用工具书等合作释疑。

4、全班齐读,并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

5、学生自由组合后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6、教师简单介绍:文中的人物林巧稚,是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

(三)、再读短文,从内容中体会文章的思想。

1、这节生物课老师是怎样上的?找出有关的文段读一读,再用你自己的话来评一评这节生物课。

2、林巧稚是怎样称赞自己的老师的?

3、文中说,林巧稚上的这一堂生物课给了她很大的启示。你认为,她得到的启示是什么?找出文中有关的句子,多读几遍。

4、全班交流:(即文中最后一段)

林巧稚体会到了一种人生哲理: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像是树叶是绿的那样简单,因而自己的头脑也要复杂一点,你要认识它,就要到实际中去调查了解,不能人云亦云。

5、你是怎样理解文中最后这段话的?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说一说,从本篇短文中,你也体会到了什么吗?(小组内自己讨论后,全班交流。)

(四)、小结:学习了这篇短文,我们知道了:思考问题时要注意联系实际,要自己多看、多动手、多思考等,要有疑的精神,不能人云亦云。

(五)、课外拓展:学习了本文以后,大家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有疑问时,应该怎样做?

三、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读读背背。

2、自选2个成语,写一段话。

3、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读读背背。

2、我们进入第三环节口语交际的训练。

二、明确要求:

1、齐读提示语,边读边思考要求是什么?

2、讨论、交流思考题。

3、明确交流的要点:突出这一招好在哪里。

三、小组交流:

1、四人一小组,交流自己的拿手本领,听的同学给别人提意见。

2、介绍的时候,可以把自己做的绝活拿出来展示,边展示边说。

四、全班交流:

各组轮流派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绝活,全班评议。

五、选出最佳绝活,表扬。

第三课时(习作指导)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写读书笔记吗?课前你了解的常见的读书笔记有哪几种形式?

二、学习梗概: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读书笔记形式(板书

梗概)。

想了解梗概吗?请翻到语文书P107。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读后谈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2、通过读书,大家知道了梗概就是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简略的主要内容。据我了解,同学们平时非常喜欢读书看报,那么,你知道常见的梗概一般出现在一本书的什么地方?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的报刊、书籍、杂志。仔细看看,看谁最先找到梗概。(学生查找)找到的给同桌介绍介绍。

3、找到梗概了吗?找到梗概的同学介绍给我们听听,好吗?请你说说你带来的是什么书或什么文章的梗概?请从书名、类型的角度向大家介绍介绍。还有哪些同学找到梗概了,请把你找到的梗概和同桌交流交流。

4、同学们了解了这么多的梗概,那么该怎样写梗概?让我们翻到语文书P108第二自然段,一起读一读这一范例,以此了解写梗概的基本要求。(学生朗读)

5、师:请孩子们结合范例和本单元的读写例话想一想写梗概有哪些基本步骤。想好后,请把你归纳的步骤和同桌说一说。

A、通读全文抓住内容连贯意思

B、齐读步骤:引读第一第二第三)

C、老师按照步骤写出了范例《猎人海力布》这篇文章的.梗概,请同学们读一读。(出示梗概)生齐读。读后结合原文和板书中写梗概的要求,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生自由谈)

小结:同学们真会发现,真会动脑筋,对写梗概的要求了解这么多。是呀,写梗概时,我们就要注意这些问题。(出示写梗概的要求)请大家齐读。

①、中心不变。②、顺序不变。③、人称不变。④、语言精练。⑤、保留主干。

三、导写梗概:

1、下面就让我们按照写梗概的要求和步骤一起概括《我的墨渍狗》这篇文章的梗概吧。

第一步:这篇文章按照要求在课外读。

第二步:默读每一自然段,概括每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请同学们注意,先找出每段的重点词句,说的时候尽量运用文中的重点词句来概括,要抓主要内容,去掉次要内容。

第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第三自然段主要讲什么?(齐读第三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第五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第三步:下面请同学们按照写梗概的要求(出示要求)写《我的墨渍狗》这篇文章的梗概,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2、学生独立写梗概,老师巡视指导。

3、学生展示并自读梗概,全班按照板书要求进行评价。选一个又连贯又简略的梗概齐读。

4、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四、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按照写梗概的步骤找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练习写梗概,相信你们一定会写出内容简略、语句连贯的好梗概。

第四课时

学生继续完成梗概,教师巡视指导,进行个别辅导。要求先完成的同学认真检查,互相交换评议。

第五课时(习作讲评)

一、小结本次习作完成情况:

1、肯定优点。

2、指出存在问题。

二、佳作欣赏:

1、请一些完成较好的同学朗读作品。

2、评议:好在哪里,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3、再次强调写梗概应注意的问题。

三、修改自己作品。

四、鼓励学生常做这样的读书笔记:

以后阅读课外书或课文,常做这样的读书笔记,期末检查,看谁记得多。

篇10:积累.运用三

一、教学目的:

1、读背、欣赏3副名联,使学生对对联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2、阅读短文《蛙》,抓住重点句段,理解内容,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习作:练习写自己喜欢的一个动物,写出喜爱之情。

4、动手办手抄报,发挥学生的创作潜能,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习作:写自己喜欢的动物。

3、办好手抄报,学会制作,办出特色。

三、教具准备:

小黑板(抄出名联),几份精美的手抄报。

四、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以前,我们学过对子,哪位同学还记得学过的对子,背一背。对子有什么特点呢,还记得吗?

今天,我们再学几副很有意思的对子。大家打开课本先看一看。

二、学习“读读背背”:

1、指名朗读,师生评议,纠正错误读音,

2、出示小黑板,齐读。

3、自读,思考:每副对联各写了什么,要读出什么感情来?

4、全班交流思考题。

5、指导感情朗读:

清风明月 本无价 雾锁山头 山锁雾 日照纱窗,莺蝶飞来,映出 芙蓉牡丹

近水遥山 皆有情 天连水尾 水连天 雪落板桥,鸡犬行过,踏成 竹叶梅花

6、自读成诵,前后同学对对子。

7、指名背诵。

8、齐背。

三、学习“阅读”:

1、小组开火车朗读短文。

2、自读短文,思考问题,画出相关内容:

(1) 短文主要写了蛙的什么特点?

(2) 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和周围的同学交流思考题。

4、全班交流。

5、指导感情朗读:读出喜悦的心情。

6、齐读全文。

7、谈谈自己对蛙的一些了解。

四、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读读背背”。

2、收集自己喜欢的对联,与同学课外交流。

3、摘抄短文中的`好词佳句。

4、预习“习作”部分,留心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课前,大家在家里或去动物园,观察了自己喜欢的动物。现在大家可以和自己观察相同的同学自动组成兴趣小组,将自己观察的动物外形、活动情况进行交流。一会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能将动物的情况说清楚,而且说得生动、细致。我们将把说得最好的一组评为“观察冠军”组。

二、摆设擂台,分组交流:

1、观察同一种动物的学生分成一组,让他们自由交流,推选代表发言。

2、抓住特征、指导描述。每组推选两名代表上台交流,学生相互评议,教师相机点拨。

(1)外形主要讲:身子、头、耳朵、鼻子、眼睛、嘴、舌头、脖子、尾巴、腿等。

(2)说说动物的脾气、活动情况(如捕食、嬉戏、休息的情况)。

(3)还可以写你和它之间发生的事情。

(4)指导口述:要注意介绍顺序;要把反映小动物特点的部分说具体。介绍小动物的活动情况,可以根据小动物特点,选者一个或几个方面,把活动的过程说具体。(如小花猫怎样抓老鼠,小白兔怎样吃草,小狗怎样啃骨头等)。

3、民主评议,选出“冠军”。

三、明确要求,自主习作。

1、引导学生审题,读懂习作提示:按一定的顺序写,写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写完后多读几遍,看看有没有不通顺、不清楚,写错字的地方,如有,认真改一改。

2、学生回忆自己观察的小动物,从外形、活动情况等方面去写,鼓励他们自主地进行片断练习,分块习作,用“我”手写“我”口。

四、动笔练写。

第三课时

学生继续写作,教师巡视指导。对个别情况有的放矢地了解之后,因材施教,适时地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点拨与指导。

第四课时

一、小组修改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组员之间互相评一评,看看哪个地方是大家欣赏的地方,哪个地方大家认为还要进一步修改,对修改自己或别人文章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请小伙伴帮助修改。

---------------------------

二、集体修改

在小组互评的基础上,每一个小组推荐一篇认为进步大的习作进行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力求从:是否把内容按一定顺序写清楚了;语句是否通顺;遣词造句是否贴切、准确;是否表达了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等方面进行评议。引导学生对所评习作口头修改,补充。最后把自己认为修改好的习作读上几遍,读出感情来,各自把修好的习作工整抄在习作本上。

三、评出优秀习作三至五篇,粘贴到“学习园地”,给学生充分鼓励。

四、鼓励完成较差的同学再写一篇。

第五课时

一、激趣引入:

1、出示几份精美的手抄报,供学生欣赏。

2、小结各份手抄报的特点。

3、谈话:喜欢这些手抄报吗?其实你也能制作出一份来,只要你做充分的准备。

二、

篇11:小学语文积累运用习作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积累运用习作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乐于表达,融情于景。

2.初步学习写景文章的基本方法,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做到内容具体,并有一定顺序。

A案(两课时):

一、课前准备:

1.组织一次秋游活动。在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而又随机地引导学生观察所见景物

若有条件,可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拍下录像,制成.课件。若有困难,可拍下照片。

2.准备一幅分别绘有四季景色的挂图,有条件或者将它制成.课件。

二、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寻找秋天,暗示要抓住特点

(1)图中寻秋。同学们,大自然就像一个万花筒,随着四季的更迭,不断变幻着她美丽的容颜,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眼下,秋天正迈着矫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你认得秋天的模样吗?(出示分别绘有四季景色的挂图或.课件)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找秋天的游戏,请大家仔细观察画面,看看谁能从中找出秋天的身影来。

反馈,并让学生说出自己是依据什么找到秋天的。

(2)文中寻秋。出示以下三段分别描写不同季节景色的话,让学生找出描写秋天的那一段,并说说理由,以此暗示学生,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①瞧!树皮上隐隐约约还有另一种颜色,这就是生命之色――绿色。柳枝上那垂挂的细条,微微鼓出了绿茸茸米粒大的小嫩芽,它团着身躯,像是熟睡在梦乡中。其实,它早已苏醒,正在成长,努力展示着生的气息。

②瞧,田地里那饱满的玉米穗,披着红缨,红中带黄,黄中交红,仿佛是一杆红缨枪。果园里,一个个苹果逗人喜爱,有的青中带红,有的金光闪闪,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山坡上,柿树把一身绿叶悄悄染红,仿佛是燃烧的火炬;青绿的果实也悄悄第变成金S,就像一个个高高挂起的灯笼。

③树上,那一朵朵红花跻身于繁枝绿叶,红得那么鲜艳,那么可爱,活像一张张绽开的笑脸。花园中,美人蕉独具一格,宽厚的绿叶中顶出几朵红中带黄的花,亭亭玉立。荷花更是花中一绝,娇艳,妩媚,在苍绿的大叶与澄清如镜的池水的衬托下,简直像一团火。

2.谈话激情,唤醒表象

同学们,几天前,我们进行了一次令人难以忘怀的郊游,秋天的美丽景色还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脑海里。现在让我们再次来领略一下秋天的美丽风光。(播放.课件或录像。若没有录像或.课件,可让学生欣赏照片。)

同学们,秋天的景色美吗?你喜欢这美丽的景色吗?请你选择一处景物,说说它美在哪里。

3.小组交流,叙说秋景

先让学生组成小组,在组内说说自己心目中出印象最深的或者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要求:

(1)要具体地说出景物的美,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想到或者感受到的.,尽可能说全。

(2)要求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比如,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局部到整体。

(3)说出来的景物,要让人听出来是秋天的。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根据三点要求在小组内互评,欣赏说得好的地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建议。然后各组推荐一位同学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评价。

4.独立表达,叙写秋景

根据三点要求和刚才同学们的建议,把说的写下来。教师巡视,发现典型。

第二课时

1.小组内交流习作,组内根据习作要求互评。

2.展示优秀习作,组织评价。

有条件可以使用投影仪,把优秀的习作投影于大屏幕,没有条件,让学生宣读习作,组织学生以欣赏的方式开展积极的评价,也可以适当地提出修改建议。

3.展示中等水平习作,组织评价。

在充分肯定优点的基础上,对是否写具体、有顺序和抓住景物特点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可提供对比性例子,进行启发和点拨,指导改进。比如,就如何写具体,可以提供下例:

“当你走进田野,秋天的美景尽收眼底。一片齐腰高的大豆,黑里透黄。谷子更惹人喜爱,金S的叶子,金S的谷穗,连茎秆都是金S的。一片火红的高粱骄傲地昂着头。最惹眼的要数玉米了。看,每棵粗壮的玉米秆上都长着一个结实的玉米棒子。”

“当你走进田野,秋天的美景尽收眼底。一片齐腰高的大豆,黑里透黄,豆荚足有二寸长。打开豆荚,五颗金S的豆粒,闪闪发光,好像几个可爱的小宝宝,安静地睡在温床上,似乎在等待着农民伯伯来把它们抱回家,去享受无尽的爱。谷子更惹人喜爱,金S的叶子,金S的谷穗,连茎秆都是金S的,微风吹过,它那沉甸甸的果实频频点头,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在诉说着悄悄话,还传来阵阵清香。一片火红的高粱骄傲地昂着头,好像喝了酒,涨红了脸。它那硕大的叶子随风摆动,好像在对人招手致意,又好像在炫耀自己丰硕的果实。

篇12:积累与运用八语文教案设计

积累与运用八语文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发现词语间的停顿多用顿号,有时也可以用逗号.

2.积累”介绍学习方法”的成语.

3.交流自己学习语文的方法,了解学习语文的多种途径.

4.引导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与大家交流,训练学生搜集,整理,讲述故事的能力.

5.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最开心的节日,进行习作练习.

(要求:把过节的情景写具体,感受写作的乐趣.)

教学准备

传统文化节日的图画或录像带.

教学重难点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最开心的节日,进行习作练习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激趣,回顾导入.

(1)出示例句1:”三孔”是指与孔子有关的三处古迹――孔庙,孔府,孔林.

例句2:今天菜市场上的菜可真多啊,有萝卜,茄子,白菜,西红柿等.

(2)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并列词语间停顿的时间短,就用顿号,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较多(生也可举例).

2.比较,拓展新知.

出示例句3:绿,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各种的'绿色,连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

(1)通过朗读,比较,例句1,例句2和例句3的标点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

(3)发现规律:词语之间的停顿多用顿号,但有时为了表达需要,也可以用逗号.

3.练习,巩固运用.

二,语海拾贝

1.生自读成语,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成语.

2.小组交流:你了解哪些成语的意思

3.集体汇报:你对哪个词还不了解

4.齐读,边读边想:这些成语都讲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5.读记,读背成语.可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适当用一,两个成语练习说话.

三,互动平台

1.自读互动平台.

2.分角色抽生朗读人物的对话.

3.你从人物的对话中了解了什么

4.你还知道哪些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途径 先小组交流,再集体汇报.(网络,图书,电视,报纸,参观,访问,旅游等途径)

5.你曾经用哪种途径了解了什么知识 与同桌交流交流.

小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从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多留心,多记载,多了解,去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

作业: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筹备故事会.

四,口语交际(可在互动平台的基础上,设计语文活动课)

1.明确目的: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会”.

2.点明概念:通过上一节课查找资料,你了解到的中华传统文化都包括哪些内容 (如书法,国画,京剧,评书,相声,地方戏曲,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等)

3.小组交流:在小组内讲一讲你搜集的,最生动感人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相声小品等,并推荐出一名最佳选手,接受小组内的集体指导,准备参加全班的比赛.

4.故事比赛: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讲故事比赛,老师和组长组成评委团.按照”语言生动,字音准确,故事情节吸引人,整体效果好”等要求进行集体或者个别点评,也可请同学互评.

5.评出最佳”故事大王”.

五,自主阅读园地

1.观看《西游记》猴王出世的录像片断,介绍作者吴承恩和《西游记》.

2.生默读短文,说一说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3.请一位学生复述故事的梗概.

4.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传神,找出来读一读,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

5.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六,习作百花园

1.激趣导入.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十分丰富.尤其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更是多姿多彩,让我们来看几个镜头:(播放几个传统节日载歌载舞,举杯团聚的精彩片断,突出节日的特色.)

2.回忆酝酿.

引导大家畅所欲言,回忆自己度过的最开心的节日,并把过节的情景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一听.

①生同桌互讲.

②集体汇报讲.师要重点点拨学生说清楚”过节”的过程,当时的心情等.

3.学生习作,教师相机指导.

4.写完后,自己修改习作,同桌相互交换欣赏.

5.作文点评:赏析全班中成功的习作,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指导,对有进步的学生或者有些微闪光点的孩子进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习作成功带来的快乐.

篇13:积累与运用一语文教案设计

积累与运用一语文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引用”的修辞方法,并体会其妙处。

2积累古诗名句。

3了解“层次清楚、段落分明”的表达方式。

4欣赏肖邦小屋四季的景色,激发学生对美好景物的向往。

5运用口头或书面语交流旅游见闻,抒写独特的感受。

教学设计

一、温故知新

1读两个句子,体会“引用”的好处,再交流感受。句中“引号”中的内容,就是使用了“引用”的`手法。提醒学生使用“引用”的方法,应该注意:必要之处才“引用”,不要滥用;不要改变“引用”的内容。

2请学生说几个用了“引用”手法的句子。

二、语海拾贝

自读诗词,说说其大意。然后在初知大意的基础上背诵。

三、互动平台

自读材料,结合课文,体会“层次清楚、段落分明”的作用。

四、自主学习园地

1看到题目会想到些什么?为什么说“这美丽的花园与肖邦的音乐般配”?

2交流感受,体会肖邦小屋的宁静与优美。

五、口语交际

1阅读材料,明确要求。

2选择自己的旅游经历谈体会。

六、习作百花园

1回想旅游经历,交流自己快乐的感受。

2确定习作范围,确定题目;交流习作题目、内容、提纲。

3动笔,写作,讲评。

篇14:积累运用一教案设计

积累运用一教案设计

1、积累6条成语,能熟读成诵。

2、阅读成语故事《闻鸡起舞》,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并能从故事中得到启发。

3、参加讨论,能清楚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合作交往中学习处事,陪养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每位同学在本组内清楚明白的表述自己的想法。

总结小组同学的意见向本班同学讲述。

小组合作学习

投影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6条成语,能熟读成诵。

2、阅读成语故事《闻鸡起舞》,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并能从故事中得到启发。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并能从故事中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读背谚语

1、谈话导入。

2、自主练读。

(1)今天我们要学习6条与学习方法有关的谚语,想把它们读好吗?

(2)出示朗读要求:读准确,读流利。

(3)学生练读。

(4)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及时正音。

3、抢背。这些谚语对我们的学习很有启发,同学们想把它们记住吗?可以选用以下方法:

(1)比一比,谁的`速度快。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贴在明显的地方,时刻激励自己进步。

二、阅读《闻鸡起舞》

1、联系旧知,激发兴趣。

2、明确要求,自读课文。

(1)读课文后面的阅读要求。

(2)自己阅读。

3、联系实际,畅谈启发。

联系实际,说说自己从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4、联系动机,讲练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参加讨论,能清楚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合作交往中学习处事,陪养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每位同学在本组内清楚明白的表述自己的想法。

总结小组同学的意见向本班同学讲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话题

秋天到了,同学们看到那些美丽的景色?秋天是一个迷人的季节,在这美好的季节里,同学们想不想去秋游?我和大家一样,也很想去,我们讨论一下组织方案,既要让大家玩得开心,又能保证安全,我们这节课就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希望大家各抒已见,力争把这次活动组织好。

二、按趣分组,讨论分组。

1、想一想,你最想去哪儿秋游?

2、学生汇报自己想去的地方。

3、小组代表汇报。

4、展示情境。

情境一:学生在旅游途中因忘记带一些物品而万分焦急的情景。

情境二:学生在旅游途中各自分散游玩,难以聚合的情景。

情境三:学生在旅游途中玩危险游戏的情景。

三、及时评价,完善方案

各组派代表汇报小组的秋游方案,全班进行评议。教师要求学生评议时做到态度诚恳,语气平和,以理服人,不清楚的地方要提问。

四、评选最佳,汇报方案

学生举手表决评选出最佳方案。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练习写作

教学准备

像片、录像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暑假已经成为过去,大家在暑假里肯定经历了许多有趣的事情,清各自谈一谈。

二、学生自由谈暑假趣事

1、出示图片、相片、录像

2、自由组成小组谈论。

三、学生自由上台讲述暑假趣事。

1、生讲

2、生评

3、师归纳

⑴、要注意写出来趣来;

⑵、要注意把事件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⑶、注意语言要通顺;

⑷、可适当对人、景、物进行描写。

比如写人可以写动作、语言、心理、神态。写景注意写出景物特征,写物要写出物的特点、作用。

⑸、可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四、进行写作训练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完成作文

积累与运用(一)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积累运用》说课稿

《积累?运用五》

六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七》

六年级语文上册《积累?运用八》

语文园地三教学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语文百花园三》教案设计

《语文七色光三》教案设计

语文教学方案案积累与运用

小学语文第九册积累运用的教案

积累运用三语文教案设计(共1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积累运用三语文教案设计,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