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issant”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塑料、纤维和橡胶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塑料、纤维和橡胶教案,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 目录
篇1:塑料、纤维和橡胶教案
塑料、纤维和橡胶教案
【课前自主复习】
1.我们常说的三大合成材料是 、、。
2.塑料的主要成分是 。它是 。按性能分为
和 。 受热时开始软化,冷却后又变成固体,可反复加工,多次使用。如 。 只是在制造过程中受热时变软,可塑一定形状,但加工成型后就不会受热熔化。如 。
3.常见塑料制品及其成分:食品保鲜膜— (简称 )
电线的绝缘层— (简称 ) 饮料瓶箱— (简称 )
有机玻璃— 塑料王—
【考纲点拨】
1. 知道生活中常用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重要性能(A、Ⅰ)。
2. 认识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对人类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影响(B、Ⅱ)。
【自主研究例题】
1.从6月1日起,我国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下列对聚乙烯塑料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属于有机高分子 B.它能产生“白色污染”
C.它形成的单体是乙烯 D.对聚乙烯塑料垃圾应进行深埋或倾倒入海
2.环境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一次性餐具是( )。
A. 瓷器餐具 B. 塑料餐具 C. 淀粉餐具 D.不锈钢餐具
3.鉴别织物成分是真蚕丝还是“人造丝”,在如下①-④的各方法中正确的是 ( )。
①滴加浓硝酸 ②滴加浓硫酸 ③滴加酒精 ④灼烧
A.①和③ B.③和④ C.①和④ D.①和②
4.PVC塑料指的是( )。
A.聚氯乙烯 B.聚丙烯 C.聚丙烯腈 D.聚乙烯
5.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各种化学合成材料已走进我们寻常百姓家,下列关于生活中常用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尼龙、羊毛和棉花都是天然纤维
B.有机玻璃、锦纶 、电玉、真丝巾都是合成塑料
C.由酚醛树脂合成的电木,制成的插座破裂后可以热修补
D.装食品用的聚乙烯塑料袋可以通过加热进行封口
教师点评:
我思我疑:
【小高考链接】
【例1】(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中,属于天然纤维素的是( )
A.聚乙烯 B.尼龙 C.棉花 D.涤纶
【例2】(20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
A.聚丙烯 B.新型陶瓷 C.镁铝合金 D.钢化玻璃
【例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钢板镀锌可以防止锈蚀 B.羊毛、蚕丝、棉花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C.高纯石英玻璃可用来制造光导纤维 D.生铁和普通钢都是铁碳合金
【例4】(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生活中废弃的塑料制品、旧轮胎、废纸等属于( )
A.单质 B.有机物 C.氧化物 D.无机物
【例5】(20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已渗透到我们的“衣、食、住、行”之中。鉴别真假羊毛衫的方法是先取样,再_____▲_____。橡胶是制造轮胎的重要原料,天然橡胶通过_____▲_____措施可增大强度和弹性。
【例6】(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下列物质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淀粉 B.蚕丝 C.葡萄糖 D.纤维素
【归纳与思考】
【自主检测】
1.2008年北京奥运吉祥物“福娃”外材为纯羊毛线,内充物为无毒的聚酯纤维(结构简式如右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羊毛与聚酯纤维的化学成分不相同 B.聚酯纤维和羊毛一定条件下均能水解
C.该聚酯纤维单体为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 D.由单体合成聚酯纤维的反应属于加聚反应
2.将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建筑采用了膜材料ETFE,该材料为四氟乙烯与乙烯的共聚物,四氟乙烯也可与六氟丙烯共聚成全氟乙丙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ETFE分子中可能存在“-CH2-CH2-CF2-CF2-”的连接方式
B.合成ETFE及合成聚全氟乙丙烯的反应均为加聚反应
C.聚全氟乙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可能为
D.四氟乙烯中只含有共价键
3.下列材料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
A.玻璃 B.羊毛 C.压电陶瓷 D.光导纤维
4. 下列物质中,肯定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
A.塑料 B.橡胶 C.纤维素 D.蛋白质
5.焚烧下列物质,对大气污染最严重的是( )
A.聚氯乙烯 B.聚乙烯 C.聚丙烯 D.有机玻璃
6.下列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
A.硫化橡胶 B.不锈钢 C.有机玻璃 D.钢筋混凝土
篇2:橡胶与塑料模具设计教案(九)
橡胶与塑料模具设计教案(九)
第七节 冷却系统设计 一、概述 在注射过程中,模具温度直接影响到塑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由于各种塑料的性能和成型工艺要求不同,模具温度也不同,冷却系统的设计就是保证塑件质量,减小塑件变形,缩短工艺时间。特别是在大型模具中尤为重要,它已成为大型模具设计的三大核心内容之一。 冷却系统对制品质量的影响。 1. 模具温度波动会导致制品收缩率变化,从而降低制品尺寸精度; 2. 模具型腔、型芯温度差过大,制品收缩不均,导致制品弯曲、变形; 3. 模具温度过高,导致制品脱出后发生变形,并使其形状、尺寸精度降低; 4. 模具温度过低,导致塑料熔体的流动性降低,使制品轮廓不清,甚至冲模不满,或在冲模过程中产生明显的熔接痕,使制品的力学性能下降; 5. 低温冲模时,如果流体速度不高,则制品的内应力增大,容易引起制品的翘曲变形或应力开裂,特别是一些高粘度的塑料; 6. 一般来说,对于柔性塑料(如聚稀烃等)应使用低的模具温度,以降低其成型时的收缩率,提高制品尺寸精度,并缩短成型周期; 7. 对于某些结晶性塑料,使用高模温有利于结晶过程的进行,避免在存放或使用过程中尺寸发生变化; 8. 对于粘度大的刚性塑料(如聚碳酸脂等),使用高模温有利于冲模,并使其应力开裂大大降低。 二、冷却系统设计原则 1.成型件各部位温度均衡; 2.冷却水孔数量尽量多,尺寸尽量大,设计中常取水孔直径为8~12毫米; 3.各冷却水孔至型腔表面的距离相等,一般保持15~20毫米; 4.降低出入水孔的温差,冷却水道并联比串联好; 5.浇注系统加强冷却; 6.水道通过镶件时,要设计密封装置,防止漏水; 7.冷却管路一般不宜设计在成型熔料在型腔内熔接部位,以免影响塑件质量; 8.水管接头(冷却水嘴)应设在不影响操作的一侧。 三、冷却系统的计算 实验证明,塑料带给模具的热量,约5%由辐射、对流扩散到大气中,95%由冷却介质带走。冷却系统的计算就是计算冷却系统的管路直径和管路长度等。现在由于CAE的应用,使得冷却系统的设计更加简便和直观。 1.冷却时间 ( s) 冷却时间按经验公式 t = (5-1) 式中:a―温度传导系数,m /s,见表7-1; d―制品厚度,m; t ―开模时制品壁部中心区的温度(采用比t 大8~25℃;小值用于软质塑料;大值用于其他硬质塑料;玻璃增强塑料可采用 t >t 值20~30℃); t ―成型表面在注塑周期内的平均温度,℃,见表7-1; t ―制品初始温度,等于熔融料注射入模具中的温度,℃,见表7-1。 表7-1 材料的'部分物理和工艺参数(计算温度调节系统时用) 材 料 密度 r×10 kg/m 热导率 l W/(m ℃) 比热容 c×10 J/(kg℃) 温度传 导系数 a×10 m /s 温度线膨胀系数a×10 1/ ℃ 注射模 温度 ℃ 熔融料 温度 ℃ 嵌段聚苯乙烯 乳液聚苯乙烯 1.03~1.07 0.09~0.16 1.33 0.88 8 60~70 200~220 聚 耐冲击聚苯乙烯 1.1~1.15 0.14 1.8 0.75 6~10 50~70 220~250 ABS 1.05~1.1 0.16~0.21 1.33 1.3 8 50~80 200~240 低压聚乙烯 0.94~0.96 0.25~0.31 2.9 1.22 20 30~70 240~270 合 高压聚乙烯 0.85~0.92 0.3 2.5 1.38 28 30~60 190~220 聚丙烯 0.95 0.14~0.175 1.92 0.86 16 30~90 260~280 聚甲基丙烯酸甲脂 1.18~1.20 0.187~0.21 1.8~1.97 0.93 8 60~80 200~230 材 聚乙内酰胺 1.14~1.15 0.254 2.5 0.9 10~11 ― ― 聚酰胺610 1.1 0.268 1.97~2.5 1.08 11~12 40~60 200~230 聚碳酸脂 1.2 0.198 1.25 1.32 6.75 80~130 280~310 料 聚甲醛 1.425 0.31 1.17~1.46 1.5 8.1 ― ― 聚甲醛共聚物 1.41 0.21 1.25 1.2 8~10 50~110 180~210 聚氯乙烯 1.35 0.16 1.5 0.8 6~7 20~60 160~180 冷 水 1.0 0.65 4.18 1.58 ― ― ― 却 矿物油 0.88~0.92 1.28 1.67~1.88 0.8 ― ― ― 液 甘油 1.26 2.77~2.96 2.42 0.91~0.98 ― ― ― 低碳钢 7.8 81 0.46 227 120 ― ― 30钢 7.8 75.5 0.46 212 115 ― ― 工具钢 7.8 36 0.46 100 100~120 ― ― 铬镍钢(12CrNi3A 30CrNi3A) 7.8 33.7 0.46~0.5 87.5 112 ― ― 耐蚀钢 7.8 19.7 0.46 55 100~115 ― ― 铝(99.75%) 2.7~2.8 20.7 0.9 838 231 ― ― 金 黄铜(Cu90%Zn10%) 8.5~8.6 117~133.5 0.368 398 170~220 ― ― 青铜 8.8 47.6 0.368 147 170~210 ― ― 属 镍铜(Cu90%Ni10%) 8.9 58~75 0.397 189 164 ― ― 铍(99.5%) 1.8 180~215 2.17 515 120 ― ― 纯铜(99.98%) 8.93 390 0.384 1140 165 ― ― 铍青铜(QBe2) 8.23 83.5 0.148 244 170 ― ― 铬 7.9 256 0.437~0.472 716 66~81 ― ― 2.由塑料带入的热量 (J) 由塑料带入的热量可按下式计算 Q = m・c・(t -t ) 式中:m―注射塑料的重量(包括浇注系统),kg; c―注射材料的热比容,J/(kg ℃),见表5-2; t ―开模时制品的平均温度,℃。t = t +2(t -t )/π; 3.冷却剂带走的热量 设塑料带入的热量全部由冷却剂带走,且模具生产周围温度比模具温度低。冷却液温度亦比较低。 4.冷却剂的消耗量(kg) 冷却剂的消耗量可按下式计算 G = Q/(c ・Δt) 式中:c―冷却剂的比热容,J/(kg ℃),见表5-2; Δt―冷却剂在管路出入口的温差(为了消除冷却的不均匀,采用不大于2~4℃)。 5.管路的截面积(m) 管路的截面积可按下式计算 F = G /2(ρ・τ・ω) 式中:ρ―冷却剂密度,kg/m ,见表5-2; τ―成型周期,s;τ = t +t +t ; t ―冷却时间,s; t ―辅助时间(包括脱模、涂脱模剂、安装嵌件和闭模时间),s; t ―注射时间,s; ω―冷却剂流动速度,m/s,取0.5~1.0 m/s。 6.管路直径或矩形管路的边长(m) 管路直径或矩形管路的边长可按下式计算 d = 1.13 如果计算的结果不理想,如管路直径过小,那么应使冷却剂的消耗量增大,减少4内容中的Δt值或采用比热容c小的冷却剂,然后重新计算。 如果计算的管路直径过大,影响到模具结构设计,那就减少冷却剂的消耗量,重新选用大值的比热容或Δt,也可增大冷却剂的流动速度。应当注意,过分的增大Δt值会使模具温度不均匀,影响到制品的质量(如产生变形、尺寸变化等)。 7.确定管路长度 确定管路直径后,再确定管路的长度。设冷却管路的有效表面积不小于制品成型表面积。 圆形截面的管路长度: L≥M/(π・d) 式中:M―制品成型表面积,m。 四、型腔型芯冷却型式 型腔型芯的冷却型式要根据具体的塑件形状及工艺需要而定,在满足产品成型的条件下,尽量使冷却形式机构简单,加工容易。 型腔型芯的冷却型式见表5-1。 表5-1 型腔型芯的冷却型式 型式 简 图 说 明 直 流 式 制造简单,适于成型浅而面积大的制品 直 流 循 环 式 直流式的改进形式 循 环 式 圆孔循环或矩形槽循环,对型腔型芯的冷却效果好 喷 流 型芯中装一喷水管,冷却水从喷水管喷出,分流向周围冷却型芯璧,适用于深型腔 式 型芯中装一特殊的隔板,冷却水从隔板的管道中喷出,由隔板槽流向周围,扩大型芯顶部的冷却面积 用 导 热 性 好 的 合 金 冷 却 型芯上装有导热性好的铍铜合金,冷却水接在型芯固定部分,铍铜合金以大面积一端接触冷却水,提高冷却效率。但必须注意铍铜合金的配合一定要严格 喷 流 循 环 式 冷却水从型芯镶件的中间水孔向周围旋转喷出,结构复杂,但效果好。主要用于冷却深腔的圆筒型芯 压 缩 空 气 冷 却 对于特别细长的型芯,由于水道孔径非常小,用冷却水时容易堵塞,或不能设计冷却水的型芯,可用从外部吹入压缩空气冷却 用 导 热 性 好 的 合 金 直 接 冷 却 当型芯非常细不能开孔时,可用导热性好的铍铜合金作型芯材料,型芯底部通冷却水冷却 第八节 模具设计说明 塑料注射模具是现在所有塑料模具中使用最广的模具,能够成型复杂的高精度的塑料制品。本文只是粗略介绍一下。 设计塑料注射模具首先要对塑料有一定的了解,塑料的主要成分是聚合物。如我们常说的ABS 塑料便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种单体采用乳液、本体或悬浮聚合法生产,使其具有三种单体的优越性能和可模塑性,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注射到模具型腔,产生流动变形,获得型腔形状,保压冷却后顶出成塑料产品。聚合物的分子一般呈链状结构,线型分子链和支链型分子认为是热塑性塑料,可反复加热冷却加工,而经过加热多个分子发生交联反应,连结成网状的体型分子结构的塑料通常是一此次性的,不能重复注射加工,也就是所说的热固性塑料。 既然是链状结构,那塑料的在加工时收缩的方向也是跟聚合物的分子链在应力作用下取向性及冷却收缩有关,在流动方向上的收缩要比其垂直方向上的收缩多。产品收缩也同制品的形状、浇口、热胀冷缩、温度、保压时间及内应力等因素有关。通常书上提供的收缩率范围较广,在实际应用中所考虑的是产品的壁厚、结构及确定注塑时温度压力的大小和取向性。 一般产品如果没有芯子支撑,收缩相应要大些。 塑料注塑模具基本分为静模和动模。 在注塑机的注射头一边的带浇口套的为定模,定模一般有浇口套、模板组成,简单模具(特别是定模没有芯子的模具)也可以不使用垫板,直接用厚一点的模板就可以了。浇口套一般为标准件,除非特殊原因,不建议取消。浇口套的使用有利于安装模具、更换方便,不用自己抛光。有些特殊模具浇口套可用钻出来或用锥度线割割成。部分模具必须静模脱模时,还得加上静模脱模机构。动模的结构一般为动模板、动模靠板、脱模机构以及模脚和装机篇3:橡胶与塑料废弃物用于阻尼材料的新研究
橡胶与塑料废弃物用于阻尼材料的新研究
摘要:总结了国内外废橡胶和废塑料在制造阻尼材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的'成果.介绍了废橡胶作为减震降噪的阻尼材料在工程和工业中的研究应用,同时介绍了废胶粉与废塑料共混型阻尼材料、树脂型废胶粉阻尼材料的研究应用,指出废橡胶和废塑料制造阻尼材料用于生产实践,不仅可以起到减震降噪作用,而且能够节约资源,具有显著的环保效益,对于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 者:楚合磊 徐泳文 王世芬 李明俊 CHU He-lei XU Yong-wen WANG Shi-fen LI Ming-jun 作者单位:南昌航空工业学院,环境材料室,江西,南昌,330063 期 刊:弹性体 ISTICPKU Journal:CHINA ELASTOMERICS 年,卷(期):, 17(3) 分类号:X783.2 X783.3 关键词:废橡胶 废塑料 减震降噪 阻尼材料篇4:自然《塑料》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简析
本单元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一些常见人造材料,学习通过观察、比较、分类、推断等方式探究人造材料的性质,了解人造材料的特点、种类、用途、加工方式等性质,培养学生探究事物的性质、结构和功能的能力。
本课让学生在通过找塑料――研塑料――论塑料的过程中,知道塑料品种丰富,在生活中使用广泛,初步认识塑料的性质,感受塑料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应该合理使用塑料,从而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
第一文库网知识与技能:
1. 初步认识塑料具有重量轻、不耐热、耐化学腐蚀、硬度小等特点。
2. 了解塑料制品品种丰富,在生活中使用广泛。
3. 初步了解部分塑料可以循环使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实验、讨论、实验等学习方法,了解塑料的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塑料的性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总结泡沫塑料的性质
四、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的各种塑料制品、小块泡沫塑料若干块、钉子、杯子、肥皂水、醋、冷水、热水、牙签、标有循环使用标志的'塑料制品。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入――猜谜语
活动二:寻找身边的塑料制品
活动目的:
1. 通过听“塑料宝宝”的介绍,初步了解塑料的起源。
2. 通过寻找和讨论身边的塑料制品,认识到塑料制品品种丰富,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
活动三:探究塑料的特点
活动目的:
1. 通过实验,初步认识泡沫塑料具有重量轻、不耐热、耐化学腐蚀、硬度
活动四:如何减少“白色污染”
活动目的:
1. 通过了解一些塑料制品上的标示的含义,知道部分塑料可以循环使用,提高节约资源的意识。
2. 通过关注“白色污染”,知道过度使用塑料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进
篇5:体育游戏塑料圈教案
体育游戏塑料圈教案
设计意图
《塑料圈》这个活动是一个老教材。孩子们都非常熟悉。体育游戏是孩子最主要的活动,也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而且孩子喜欢一些自由的,较开放的教师介入很少的游戏。为此设计了《塑料圈》活动。我想通过这个活动进行一下尝试,充分给予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使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教学目标:
1.练习快跑。
2.学习塑料圈的方法。
3.发展腿部肌肉。
4.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和体验游戏的快乐。
教学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课前看过大班幼儿玩圈的场景。
物质准备:事先布置好场地,塑料圈每人1个。
重难点:
让幼儿学习双手手心朝上握圈,翻圈从头顶套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热身运动:教师带领幼儿做以下几种队列练习。
(1)分队走(2)合队走(3)“Z”字形走。
(4)小跑步成3路纵队。
二、基本部分
1.回忆大班幼儿的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出示一个塑料圈提问:孩子们,这是什么玩具?你们玩过呼啦圈吗?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哥哥姐姐玩塑料圈。
2.塑料圈练习
(1)幼儿自由探索塑料圈的方法
师:孩子们,今天我想请你们每人拿一个圈套一套,然后告诉我什么样的塑料圈方法是最快又省力的。(幼儿自由练习塑料圈)
(2)组织幼儿讨论:什么样的塑料圈方法是最快又省力的?
幼儿自由发言,并请幼儿示范自己的塑料圈方法。
(3)教师总结并示范正确塑料圈的方法:人站在圈外,然后蹲下身,双手手心朝上握住呼啦圈,将圈翻过来迅速地从头顶套下去。
(4)幼儿再次按正确的方法练习塑料圈。
3.游戏:小乌龟塑料圈
(1)教师示范讲解游戏的玩法: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三组站在起跑线后,当教师发出“开始”的口令时:每队第一位幼儿学小乌龟快速地爬到第一个呼啦圈处,蹲下身,然后双手手心朝上握住圈,接着翻圈迅速地从头顶套下去,再跑到第二个圈以同样的方法将圈从头顶上套下,然后迅速地跑回来拍下一个幼儿的手,然后站到队伍,被拍到手的幼儿以同样的方法游戏。游戏依次进行,最后看哪一组最快就为胜。
(2)教师请两个能干的幼儿示范玩一次后幼儿开始游戏。
游戏规则:
(A)幼儿必须是双手手心朝上握住呼啦圈,翻圈从头顶上套下。
(B)幼儿必须被拍到手后才能跑出。
三、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高人走与矮人走。
师:孩子们,好累呀,现在我们来学“高人走与矮人走”放松一下吧。
2.师:孩子们,现在我们把呼啦圈当汽车方向盘,跟随我开着车子回教室去吧。
(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扮司机开车回到教室)
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尝试更多的塑料圈游戏。
活动反思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很难把要点讲清楚,但因为听不清应该怎么做,孩子学得很累;同时孩子没有经历探索的过程,也就体验不到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成功的喜悦。能不能让孩子从动作开始,通过自己的探索,最终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活动中不仅让孩子学会游戏,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获得一种遇到困难可以自己试一试,如果不行可以换一种方法再试,最终总能成功的经验。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选择孩子喜欢的内容,让孩子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是一个活动成功的.基础。 给孩子展示的机会和舞台,让每个孩子都能自信地在集体面前表演,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是这个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一开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慢慢减少,取而代之是同伴之间的互相协调和合作。孩子出现了问题,不是教师指出的,是同伴指出的;不是恶意指出的,而是善意指出的,这对于孩子来说感受是完全不同的。这是一种同伴之间的资源利用,一种同伴间的互动。通过互相的提醒,孩子们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很多很多。
篇6:棕榈藤纤维和导管长度的近红外光谱预测研究
棕榈藤纤维和导管长度的近红外光谱预测研究
摘要:对我国华南地区六种棕榈藤的纤维和导管形态特征进行了观测,研究了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预测棕榈藤纤维长度和导管长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六种棕榈藤的纤维平均长度在1229~1917μm,导管的平均长度在1035~2129μm;发现株榈藤纤维长度和导管长度模型的建立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和完全交互验证法,在350~2454 nm谱区内用一阶导数处理的光谱与纤维长度之间建立的模型的相关性较好,校正模型和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rc和rp及标准误差SEC和SEP分别为0.98,0.85和70,178,在350~2500nm全谱区内用一阶导数处理的光谱与导管长度之间建立的`模型的相关性也较好,校正模型和预测模型相关系数rc和rp及标准误差SEC和SEP分别为0.97,0.80和101,261.说明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可以用来预测棕榈藤的纤维长度及导管长度. 作者: 王玉荣[1] 任海青[1] 赵荣军[1] 刘杏娥[2] Author: WANG Yu-rong[1] REN Hai-qing[1] ZHAO Rong-jun[1] LIU Xing-e[2] 作者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北京,100091国际竹藤网络中心,北京,100102 期 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ISTICEISCIPKU Journal: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年,卷(期): , 31(4) 分类号: S781.1 关键词: 棕榈藤 纤维长度 导管长度 近红外光谱 机标分类号: S79 S75 机标关键词: 棕榈藤 纤维长度 导管 近红外光谱分析 预测研究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预测模型 一阶导数 校正模型 相关系数 纤维平均长度 标准误差 偏最小二乘法 交互验证法 形态特征 技术预测 华南地区 处理 SEP SEC 基金项目: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国家林业局948引进项目,国际竹藤网络中心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基金项目 棕榈藤纤维和导管长度的近红外光谱预测研究[期刊论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1, 31(4)王玉荣 任海青 赵荣军 刘杏娥对我国华南地区六种棕榈藤的纤维和导管形态特征进行了观测,研究了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预测棕榈藤纤维长度和导管长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六种棕榈藤的纤维平均长度在1229~1917μm,导管的平均长度在1035~2129μm;发现株...篇7:聚丙烯纤维和水泥对粘性土强度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聚丙烯纤维和水泥对粘性土强度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选取聚丙烯纤维和水泥作为加固材料,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单独的纤维和水泥对粘性土强度的.影响及其的综合作用,分析了它们的作用机理.试验中,3种不同百分比(0.05%,0.15%和0.25%素土重)的纤维和两种不同百分比的(5%和8%素土重)水泥分别掺入到粘土试样中,配制了12组试样,进行了无侧限抗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纤维和水泥均能够提高土体的强度,纤维的加入改善了水泥土样的脆性破坏模式;纤维水泥土样的强度远远高于相同掺量下的纯纤维土和纯水泥的强度,甚至高于它们的强度之和.运用扫描电镜(SEM)从微观层次上分析了纤维和水泥加固粘性土的力学机理,发现纤维表面与土介质之间的粘结力和摩擦力对加固效果有直接影响.
作 者:唐朝生 施斌 高玮 TANG Chaosheng SHI Bin GAO Wei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地球环境计算科学研究所,南京,210093 刊 名:工程地质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ENGINEERING GEOLOGY 年,卷(期): 15(1) 分类号:P64 关键词:纤维 水泥 加固 粘性土 SEM 微观结构 强度篇8:中班教案:丰富多彩的塑料品
中班教案:丰富多彩的塑料品
一、教材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断进步和发展,丰富多彩的塑料制品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外可见,塑料制品的广泛应用给人类带来的是什么? 学习这一课让幼儿明白,塑料制品它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同时也造成了“白色污染”的危害。幼儿在生活中几乎每天都能接触到各种塑料制品的实物,因此,这一课题幼儿容易接受和掌握,同时,这一课题中的教具,具体、直观、丰富多样,大量生动的实物教具易于刺激幼儿感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近不急待的探索欲望。有关“白色污染”的总是对幼儿来说有些抽象,针对这一问题,我在课前组织幼儿清理园内的塑料垃圾,再观看有关“白色污染”的图片和纪录片,幼儿会很透彻地理解“白色污染”。
二、目标确定
中班幼儿对事物表面特征的观察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活动通过寻找发现、观察比较生活中常见的塑料制品激发幼儿探索事物本质特征的`兴趣,而科学教育活动是在引导幼儿亲自探索和发展获得有关经验的过程,因此,针对本班幼儿和幼儿科学教育的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实物的观察比较,让幼儿在探索中认识各种塑料制品,知道它的特性。
2、幼儿自主的了解塑料制品在人们生活、生产中的用途。
以上两个目标是本课的重点。
3、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观看,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准备
根据教学目标,我做了如下准备:
1、幼儿每人自带塑料制品一、两件。
2、带领幼儿在园中搞“塑料垃圾”清理活动。
3、在活动区投放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
4、白色污染图片及光盘。
四、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发现法、观察法、比较法相结合,满足幼儿探索事物本质特征的愿望,了解塑料制品特征,为了解塑料制品在生活中的用途,我运用了交流讨论法、设计情境法,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经便幼儿理解。
五、教学过程
我为本次活动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激发幼儿兴趣 首先我设计提问:“小朋友们,请把你们带来的各种东西拿出来吧,告诉大家,你带来了什么?有什么用?是由什么制成的?” (这时幼儿会把带来的东西摆放在他们面前的桌子上,具体生动的教具摆放在桌子上,自然构成了一个色彩缤纷的塑料制品展示会,幼儿感受到刺激,学习兴趣和探索愿望立即被激发出来了。) 然后幼儿自由发言:我带的是小杯子,喝水用的;我带的是一辆小汽车,玩游戏用的……最后教师小结:小朋友带来的这些世界杯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塑料制品。自然引出课题。 (这一问题的设计体现了幼儿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自主体原则)
(二)引导出现
1、在活动室里寻找塑料制品。
2、寻找后启发引导幼儿说出塑料制品的特征。
教师出示实物,引导幼儿说出形状不同、颜色不同、薄厚不同、软硬不同、高矮不同、长短不同。(经过幼儿的观察比较和教师的启发引导,塑料制品的外部特征得到解决。然后同样用示范引导的方法,让幼儿说出它不怕摔、不怕水、比较方便、比较安全等内部特征。)
(三)交流讨论 首先祟塑料大棚模型,再通过课前的“垃圾清理”活动和观看光盘和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塑料制品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教育幼儿不随意乱扔塑料制品,尽量少使用塑料制品,鼓励幼儿研究一些处理塑料制品的科学方法,让幼儿从小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的信念。
完成活动目标3。
本环节主要让幼儿了解塑料制品的用途。请涉朋友分组讨论,由于幼儿自带了那么多塑料制品,活动区里又投放了那么多,因此幼儿讨论的会非常激烈,激烈的讨论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 最后,教师把讲座结果归类小结:
1、生活用塑料制品。
2、学习用塑料制品。
3、电器产品中的塑料制品。
这一环节完成了活动目标2。
(四)情境设计 如今,塑料制品垃圾已成了环境的重要杀手,本环节主要是为了培养幼儿的初步的环保意识而设计的。
首先祟塑料大棚模型,再通过课前的“垃圾清理”活动和观看光盘和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塑料制品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教育幼儿不随意乱扔塑料制品,尽量少使用塑料制品,鼓励幼儿研究一些处理塑料制品的科学方法,让幼儿从小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的信念。
完成活动目标3。
(五)活动延伸
1、创造环境,在活动区多投放各种塑料制品,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然巩固对塑料制品的认识。
2、在活动室张贴有关“白色污染”的图片,动员幼儿带家长利用双休日时间体验“白色污染”和用自己的能力杜绝“白色污染”。
篇9:四年级劳技教案塑料棚栽培
四年级劳技教案(塑料棚栽培)
主备人 课时 修改人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劳动与技术 1 第( 四上)册第(一)单元第( 13 )课 课题 塑料棚栽培 教学 目标 知识 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懂得塑料棚栽培的一般知识,感受农业工作创造性劳动的艰辛和伟大。 过程 与方法 在观察过程中了解塑料棚栽培的一般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受到艺术熏陶,享受创造的愉悦。 教学 重点 懂得塑料棚栽培的一般知识。 教学 难点 了解室内温度调控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学情 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农业知识,他们能通过教师的示范明白塑料棚栽培的一般知识。 教具 学具 图片 多媒体。 教学程序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修改建议 一、看一看 二、做一做 三、拓展练习 四、评一评 观察图中塑料大棚和棚中生长的`农作物。 农作物生长需要肥沃的土壤、适当的温度、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阳光。种植在塑料棚里的农作物,对这些生长条件也是缺一不可的。因此,塑料棚栽培要求的知识、技能水平更高,是更辛苦的劳动。 思考:1、怎样使土壤疏松? 2、怎样施肥和浇水? 1、 怎样控制温度、湿度? 组织学生对所有的图片进行评议。 让孩子们有直观的感觉,并增加学习、阅读的欲望。 通过教师示范,学生们懂得塑料棚栽培的一般知识,既直观,又易懂。 不强求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 评比和鼓励,可以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1、出示知识树。 2.、介绍原理 3。介绍演示方法 4、操作 5、评价 反馈形式及效果 在观察过程中,各组组长负责帮助解决疑难。 自评、组评的过程提高了学生觉得鉴赏水平。 板书 设计 第十三课 塑料棚栽培 1、怎样使土壤疏松? 2、怎样施肥和浇水? 3、怎样控制温度、湿度? 课后 反思篇10:训练思维和体现创新的优秀教案
训练思维和体现创新的优秀教案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大家已达成共识。可是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操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应利用教材和课堂中的有关因素,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笔者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激发兴趣,唤起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从而充分地发挥创新潜力,释放创新激情。而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例如,我校教师在教学《可爱的草塘》一课时,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展示了“草塘”的美丽画面,让学生真切地看到了草塘的大、美、绿,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学生为看到这般的美景而兴奋,很快,学生沉浸在兴奋、赞叹、热爱的情境之中,于是,快乐地学习了作者的观察顺序、动态与静态的描写。在这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创造出了逼真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萌发求知的欲望,学生思维活跃,开始了对新知识的探求,而探求的开始正是创新意识唤起之时,创新正是从这里起步。
二、鼓励质疑,发挥创新潜能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爱问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出现,营造一种推心置腹相互交流的气氛,学生才敢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文章的各种感觉、怀疑带到课堂上来。不管学生所提的问题是有思维价值的,还是幼稚可笑的,都应肯定学生动了脑,维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平时多向学生强化这样的观念:能提问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对每一个有思维价值的疑问,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奖励。让学生以能问、善问为荣,从而乐之爱之。
2、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善问
在培养质疑能力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总结方法,找出途径。
1)看课题质疑。师:看到《狱中联欢》这个课题,你会产生什么疑问?生:为什么在狱中还有心情开联欢会呢?狱中的人是怎样开联欢会的?……。又如《军神》,生:谁是军神?他为什么被称为军神?学生能提出问题就是一种创新。
2)抓重点词、不懂的词质疑。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抓住“纹丝不动”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提问。学生提出:邱少云为什么要纹丝不动?什么力量使他纹丝不动?他怎样做到纹丝不动?……。又如《少年闰土》中的句子:“闰土在海边时,他们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四角的天空”指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学生的思路展开了,创新的意识增强了。
3)对词语的选择运用提出疑问。如《蟋蟀的住宅》中“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句中的“隐藏”、“隐蔽”可以交换吗?为什么?
4)对反义词的运用提出疑问。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句中为什么既说是“焦急地”,又说是“耐心地”,这不是前后矛盾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5)对不明白的现象提出疑问。如为什么水中的石笋在阳光照射下能像折光镜,把阳光折射成不同的色彩?(《五彩石》)
6)从中心句质疑。7)从重点段质疑。8)从文章的开头、结尾质疑。
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自提问题,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并帮助学生把问题提得更有价值。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思维肯定活跃,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于如何释疑
学习过程是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由学生提出,最终还应由学生解答,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而应“疏之、导之”,用不同的方法启发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引导求异,培养创新精神
中国的'“一言堂”历史悠久,似乎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形优胜。教师总是千方百计把学生引入现成的答案中,历来容不得不同意见。学生听老师的,老师看参考的,参考承袭前人的。其实,让学生大胆说出他们的见解,无论对与不对,都是对他们求异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于别人、不同于教师、不同于前辈的见解,积极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
1、在教材有“异”之处,要积极鼓励学生求异。有时候学生的求异未必有多少道理,但是学生大胆求异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养成了他们爱思考、不盲从的好习惯。如有位教师在教学《跳水》一文时,让学生思考:除了船长用枪吓唬孩子让他跳水脱险的办法外,还有哪些其他办法?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可以让孩子慢慢退回来拉住绳子;有的说可在甲板上铺条毯子,让孩子往甲板上跳;有的说赶快张开鱼网,让孩子往网上跳;有的说让孩子跳到船的帆布上……接着,教师让学生对比:同学们的这些办法和船长的办法,哪一种好,联系课文说说为什么。经过讨论争辩学生明白,“孩子已爬上了最高的横木……他往下一看,脚底下就摇晃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孩子自己退回来是绝不可能的,用毯子、鱼网时间不允许,也不能确保安全,跳到帆布上,帆布承受得起吗?逐一否定之后,学生一致认定,只有船长的办法最安全、最实用、最及时。这样的教学过程,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又对文章有了更深的认识。
2、在语言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在口语训练中,教师要求不模仿,不重复别的句子。从低年级起,就注重培养学生对同一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如教师指导学生用“可爱”一词口头造句。学生稍加思索,便纷纷举手。“他很可爱”、小明很可爱”、妈妈很可爱”……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人物”这个圈子里。这时教师及时引导,刚才大家说的都是“人很可爱”,如果不说人,你能用“可爱”来造句吗?学生稍停顿一下,又是小手如林,思路比刚才开阔了,“小狗很可爱”、“苹果很可爱”“蓝猫很可爱”……教师及时表扬学生能由人想到动物、水果,但还是局限在“很可爱”这一层面。这时教师进一步启发,谁还有和别人不同的想法吗?生:“可爱的小鱼在水里游”“可爱的爷爷陪我玩”“我喜欢可爱的蓝猫”……学生的思路拓宽了,想象力增强了,一节课中,80%的学生说出了不同的句子。在语言训练中孩子们能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求异思维得到了发展,有效地体现了创新。
四、展开想象,促进创新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1、利用关键词、句发展想象力。
词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发展语言和思维有着重要意义。在一篇课文中,若能抓住关键词调动学生的想象,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如《美丽的公鸡》一文,抓住“得意洋洋”一词,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提供的材料,展开形象思维,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内心视像:一只外表非常美丽的公鸡,昂着头,挺着胸,唱着歌,大摇大摆地……
2、利用插图引导学生想象故事情节或情节的推移。
教学插图是课文主要情节的展现,将其前后延伸便构成整个情节,而且借助丰富的创造想象,还可以延伸到课文中情节之外的一些內容。如根据《丰碑》的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老战士牺牲之前的情景。
3、在课文结尾处拓展学生的想象。
在一篇课文结束时,可向学生提供一些智趣相容、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丰富学生的创造想象,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激励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情趣。如学完《狐狸和乌鸦》,教师可设问:狐狸叼起肉以后又怎样呢?让学生边看图边想象边讨论,有的学生说:“狐狸叼起肉片跑进洞里,小狐狸看见肉片高兴的欢呼,‘妈妈真好,有肉吃了。’”有的学生说:“乌鸦发现自己上了当,痛哭起来。”还有学生说:“乌鸦知道狐狸疑心大,这时心生一计,说:“‘那片肉是有毒的呀!’”狐狸放下肉正发呆,乌鸦立刻从树上飞下来叼起肉,又飞到树上。
学生学会了联想,丰富了想象能力,思维变得灵活了,敏捷了。
五、充分展示,体验创新快乐
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教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极其重要的土壤。所以,不可低估情感对知识和智慧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给予学生展示自己创造成果的机会。教师应满腔热情地去赞扬学生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保护和激励学生所有的创作欲望和尝试。可以在教室墙上、黑板上,贴上他们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师生共同欣赏、品评。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常常体验到参与的快乐和创造的愉悦。
总之,在训练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提供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空间,激发其思维的活跃性,使他们勇于思维;还要巧于点拨,使他们学会思维,科学地思维,提高其思维的质量。这样,真正达到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的目的。
篇11:幼儿园托班《塑料动物夹子》健康教案
幼儿园托班《塑料动物夹子》健康教案
材料准备:
塑料小夹子、各种小动物卡片、塑封纸。
制作方法:
将卡片上的小动物剪下来并剪去四肢,分别用塑封纸塑封。
建议玩法:
1.用小夹子为动物添上四肢。
2.改变夹子的角度,以体现动物外形和动作特征的变化。
实用价值:
用夹子代替动物的.四肢,通过形象有趣的为“动物添四肢”游戏,让幼儿练习夹夹子的动作,锻炼幼儿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
篇12: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各种各样的塑料品》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各种各样的塑料品》
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让幼儿在探索中认识各种塑料制品,知道它的特性。
2、幼儿能够自主的了解塑料制品在人们生活、生产中的用途。
3、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观看,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准备
1、幼儿每人自带塑料制品一、两件。
2、带领幼儿在园中搞“塑料垃圾”清理活动。
3、在活动区投放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
4、白色污染图片及光盘。
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发现法、观察法、比较法相结合,满足幼儿探索事物本质特征的愿望,了解塑料制品特征,为了解塑料制品在生活中的用途,我运用了交流讨论法、设计情境法,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经便幼儿理解。
教学过程
我为本次活动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激发幼儿兴趣首先我设计提问:“小朋友们,请把你们带来的各种东西拿出来吧,告诉大家,你带来了什么?有什么用?是由什么制成的?”(这时幼儿会把带来的东西摆放在他们面前的桌子上,具体生动的教具摆放在桌子上,自然构成了一个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展示会,幼儿感受到刺激,学习兴趣和探索愿望立即被激发出来了。)然后幼儿自由发言:我带的是饮料瓶,喝水用的;我带的是一个盆,是洗菜用的……最后老师小结:小朋友带来的这些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塑料制品。
(二)引导出现
1、在活动室里寻找塑料制品。
2、寻找后启发引导幼儿说出塑料制品的特征。
教师出示实物,引导幼儿说出形状不同、颜色不同、薄厚不同、软硬不同、高矮不同、长短不同。(经过幼儿的观察比较和教师的启发引导,塑料制品的外部特征得到解决。然后同样用示范引导的方法,让幼儿说出它不怕摔、不怕水、比较方便、比较安全等内部特征。)这一环节完成活动目标。
(三)交流讨论本环节主要让幼儿了解塑料制品的用途。请涉朋友分组讨论,由于幼儿自带了那么多塑料制品,活动区里又投放了那么多,因此幼儿讨论的会非常激烈,激烈的.讨论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
最后,教师把讲座结果归类小结:
1、生活用塑料制品。
2、学习用塑料制品。
3、电器产品中的塑料制品。
这一环节完成了活动目标2。
(四)情境设计如今,塑料制品垃圾已成了环境的重要杀手,本环节主要是为了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而设计的。
首先从塑料大棚模型,再通过课前的“垃圾清理”活动和观看光盘和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塑料制品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教育幼儿不随意乱扔塑料制品,尽量少使用塑料制品,鼓励幼儿研究一些处理塑料制品的科学方法,让幼儿从小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的信念。
完成活动目标3。
(五)活动延伸
1、创造环境,在活动区多投放各种塑料制品,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然巩固对塑料制品的认识。
2、在活动室张贴有关“白色污染”的图片,动员幼儿带家长利用双休日时间体验“白色污染”和用自己的能力杜绝“白色污染”。
教学反思:
塑料袋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资源,许多人除了用塑料袋装东西以外就把它随手扔到垃圾桶里面去了。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塑料袋启发幼儿对塑料袋的形状、大小的一个认识,让幼儿在观察中知道塑料袋的用处大,同时对人类的污染也是很大的,从而在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 塑料购销合同范本
塑料、纤维和橡胶教案(共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