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听说课说课稿英文版

时间:2022-11-25 18:24:52 作者:抛锚平菇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抛锚平菇”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初中英语听说课说课稿英文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初中英语听说课说课稿英文版,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1:初中英语说课稿英文版

初中英语说课稿英文版

Unit 10 If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

Reading 说课稿

Ⅰ. The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This lesson is a reading passage which focused on the topic of sharing your problems with others when you have worries.The students will learn that it’s normal to have trouble. Talking to someonecan help a lot. Such a topic is related to our daily life, so it is easy toarouse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Teaching objectives:

A.knowledge objective:

a.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usage of the keywords and phrases: teenager, normal, unless, mistake, angry, careful, careless,in half, keep…to oneself, etc.

b.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main idea ofthe article.

B. abilityobjective:

a. Students can use the proper reading skillssuch as anticipating, skimming, scanning to achieve the reading tasks.

b.Studentscan use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 to finish the exercise.

C. emotionalobjective:

a. To develop the spirit of cooperationthrough teamwork and pair-discussion.

b. To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learning.

c. To help students get the proper ways tosolve problems.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A. keypoints:

a. To master the usageof the key words and phrases.

b. To use the properreading skills to achieve the reading tasks.

B. difficultpoint:

Enable students to use the new words andphrases to express their ideas in daily life.

Ⅱ. Theanalysis of students

The Students have been learning English forsome years. They understand some words and simple sentences. They are curiousand active. They enjoy learning through cooperation in a relaxing atmosphere. However,their English learning levels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Most of them don’thave enough English to express what to do when they have problems. They need theteacher’s help and encouragement in their further study.

Ⅲ. Teaching methods

In this lesson, I will use audio-visualteaching method, communicative teaching method and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Besides, (www.fwsir.Com)multimedia, blackboard, tape recorder are needed as the teaching aids.

Ⅳ.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Warming-up (5 minutes)

Play a video. Students watch it and talk about thefollowing questions:

What kind of things do they worry about?

What will you do if you have the same problem?

Step 2 Pre-reading (8 minutes)

1. Show some funny pictures and sentences onPPT. Lead students to guess the meaning of the new words. Learn the new wordsand phrases.

2.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 on the textbook,ask students to predict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Step 3 While-reading (18 minutes)

1. Skim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choose the main idea(a, b or c)。

2. Scan the article and find th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in 2c in pairs.

3. Read carefully and finish the mind map.

Students these days often have_______ with their_____ and ______.

Some people believ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aura’s proble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t first, sh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 the end, she____________ and her parents______________.

and her parents______.

Laura’s opinion:

____________

Robert Hunt feels the same way as Laura.

It’s best not t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 first step is t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 English, we say tha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tep 4 Post-reading (10 minutes)

1. Solve difficulties in groups. Just now students metsome difficult points while reading. Now they can work them out in groups. The Teacher will help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y can’t solve by themselves.

2. Finish 2 tasks.

Task 1: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new words andphrases.

Task 2: Make a survey. Let each student ask 2-3 groupmembers some questions and take note of their answers. Then make a report.(Students can use the mind map to finish this task. )

Step5 Summing up (3minutes)

Ask students to summarize what they have learned in this class. And the teacher will complete what the students summary.

Step 6 Homework (1 minute)

Level A: Choose 10words and phrase to make your own sentences.

Level B: Complete your report and write it down.

Ⅴ. Blackboard designing

I will divide the blackboard into 3 parts:

Unit 10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

key words and phrases

key sentence structures

mistake, careful, careless, understanding, unless, in half, keep… to oneself

If …, they will…

It is best (not) to do sth.

Unless… , I will…

篇2:初中英语听说课课件

初中英语听说课课件

1.三步听力预测验证训练法

老师在听力训练前告诉学生听力材料的标题,要求学生分析标题来预测段落内容, 并在老师的帮助下运用经验来推论结果。接着, 通过听来验证学生的预测并对比检测结果; 强化学生的预测判断能力, 加强听力的目的性, 保证听力训练的效度。如听力材料: Pollution。

第一步, 老师首先板书听力材料的主题———Pollution。

第二步, 师生设问和讨论预测内容并推导结论:What’s Pollution? How many kinds? Where is it fromin your opinions? How to stop different kinds of pollution?

第三步, 听录音验证假设。

2.任务型听力训练法

该方法要求学生在听懂的基础上, 利用输入的语言信息去完成一项任务或多项任务。这些任务是老师围绕听力材料所提供的语言情景和语言信息预先设计的, 通过任务的完成和此后的评价来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

( 1) 录音填表格。( 略)

( 2) 听后画图。初级听力训练阶段需要学生运用抽象思维能力, 更需要学生运用形象思维能力。听后画图的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想像力以及信息接受、处理、联想、加工及组合能力。

( 3) 听后写(通知、信、邀请函等) 。老师选用部分应用文体做听力材料, 既培养学生信息的转换能力, 又强化四会技能的相互渗透。听是写和说的基础, 说和写是听的提高。

( 4) 听后回答,重述, 转述。听后回答可采用四种问答方式: ①一般疑问句问答, 弄清人物的职业身份; ②围绕where、when、what 来设计问答,弄清事情经过及发生的时间地点; ③围绕how、why来设计问答, 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及方式方法; ④围绕标题内容来设计, 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言外之意, 促使学生能运用自己的综合语言能力进行创造性问答。重述要求学生将听到的材料一字不漏叙述出来, 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以及听力的精确性。转述要求学生能对听力材料进行粗加工, 训练学生抓大意的能力、语言运用的灵活性以及初步的英语思维能力。

( 5) 听后译。听后展开的活动形形色色, 其中包括听后口译和听后笔译, 它有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语言, 转换语言, 实现准确的交际运用。

3.分层听力训练

为加强学生听力目的性训练和听力记忆, 可以围绕一篇听力材料进行四层次训练, 即“听辨”、“听知”、“听记”、“听析”。第一层通过“听辨”环节来了解、辨明对话的人物及其相互关系。通过理顺人物关系, 可以预测和判断谈话的目的或意图,听力训练就会有的放矢。“听知”就是通过听来了解听力材料包含的基本内容, 把W- question(where/when/what) 作为了解内容的基本脉络。“听记”就是听者应记住谈话中涉及的数据。“听析”要求学生听出对话中包含的“话里有话”、“弦外之音”或“即兴幽默”等。

4.五步听力训练

( 1) 热身听:听出段落中出现的生词, 如老师讲解部分不能猜出词义的生词, 并抓住文化承载词进行背景介绍和文化渗透。

( 2) 搜索听:通过who, where, when, what 提问,吸收听力材料所包含的.字面信息, 即直接能从文字中获取的信息, 训练学生的集合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

( 3) 思考听:通过why, how来设计提问, 抓对听力短文深层次的理解, 弄清事物的因果关系, 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

( 4) 协商听:通过听来抓主题句, 边听边讨论,抓文章大意, 理解短文的中心思想, 让学生为听力材料加主题或选主题, 训练学生对所听内容的归纳能力。

( 5) 评价听:通过老师设计的形成测试( 答问、判断、选择) , 或通过听后做、听后写、听后制作等活动来检验听力成果, 老师可通过给予学生以恰当评价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5. 单句听力训练“三字诀”: “分” “变”“准”

“分”指注意力的合理分配, 具体来说就是注意力的听前分配和听中分配。“听前分配”指在单句听力前的时间间歇区的注意力的分配。“听中分配”指在听句子时, 听者分配一部分注意力进行联想或推理。

“变”指单句听力应该进行变速训练, 语速分别为80w/m、100w/m、120w/m、150w/m, 强化学生的应变能力, 可进行分句变速、分段变速、交替等方式来进行。

“准”要求学生迅速准确地掌握信息。单句听力训练一般要求只听一遍, 不能重复播放。若有必须重复的单句听力材料, 可以隔日再听。

6.游戏听力训练

游戏是训练学生听力的一种特殊形式。它能激发学生听的兴趣, 还能调动他们进行逻辑性的思维活动。为加强游戏听力训练的客观效果, 老师可以在课前录制好听力带:

Tom was holding a thin book when he said to Peter,“I will put this book on the floor of this room,andput nothing above it,I believe you can’t jump over it. ”“It’s an easy thing .”said Peter. But after Tom put thebook on the floor,Peter really couldn’t jump over it.Doyou know where Tom put the book? (In the corner ofthe room.)

7.听写法

听写法能训练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瞬间记忆能力、速写能力, 以及训练学生听力的准确性。听写根据实际可分为两步听写和三步听写训练。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进行两步听写。而对条件较差的学生可进行三步听写教学: ①听句会意: 要求学生尽量听懂大意, 听后复述, 学生可以复述句子的片段,能复述多少不限; ②再听完整复述, 凭记忆写出句子; ③重听检验, 修正句子。

其实听力的培养并不难, 只要师生都树立信心,尽可能多地抓住实践机会, 坚持不懈地进行大量反复的练习, 定会不断地提高听力水平。

篇3: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设计说明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设计说明

一、《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听、说的技能要求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和宏观把握教学设计的依据是《课标》中规定的各级目标,教师要全面了解各学段的目标,以使自己在教学设计中能更好、更准确地把握。下面是初中英语各学段听说的教学要求:

三级听有7点要求,其中重要的是:

1. 能根据语调变化,判断句子意义的变化;

2. 能识别语段中句子间的联系;

3. 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

三级说有8点要求,其中重要的是:

1.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简单的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

2. 能利用所给提示(如图片、幻灯片、实物等)简单描述一件事情;

3. 能讲述简单的小故事;

四级听有4点要求,其中重要的是:

1. 能听懂正常语速、熟悉话题的语段,识别主题,获取主要信息;

2. 能听懂简单故事的情节发展,理解其中主要人物和事件;

四级说有4点要求,其中重要的是:

1. 能引出话题并进行几个回合的交谈;

2. 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或根据图片简单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

3.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角色扮演等活动;

五级听

1 、能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

2 、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

3 、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

4 、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的故事和记叙文,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

5 、能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

五级说

1 、能就话题提供信息,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参与讨论;

2 、能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

3 、能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表演短剧;

二、影响听力理解的主观因素

1. 语言知识因素

语言知识是听力理解的基础。没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就不可能很好的理解听力材料要传达的信息。学生语音、词汇、语言结构、日常交际用语等的掌握情况,都会影响他的听力理解水平。

2. 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是指对听力材料中主题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及人物、场景等的了解和熟悉程度。背景知识的主要作用在于它为听者提供了判断、推理等的依据。

3. 听力认知策略

听力认知策略包括预测、猜测、判断、推理等。运用这种策略的主要依据有: 具体的语境、听者对题材、主题的熟悉程度和文中的逻辑关系。缺乏正确的听力认知策略也是影响听力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4. 情感因素

情感是心理因素, 它直接影响到听力理解程度的高低。如果带有紧张、焦急、压抑的心理去听, 他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就处于抑制状态,会对听力训练产生畏惧心理思维也变得迟钝,相反, 如果在良好的环境中充满信心, 轻松愉快、毫无心理压力地去听, 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听力水平。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

1. 培养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

(1)捕捉主要信息

捕捉主要信息就是理解说话人讲话的大意。听力材料的主旨大意,培养学生有选择地接受信息的能力。

(2)获取特定细节信息

获取特定细节信息也是学生捕捉信息能力的一部分。学生要集中精力,准确捕捉所需要的特定细节信息, 比如特定的人物、数字、时间、场合、事件等等。听者捕捉信息的能力是由以下能力构成:

(1)根据说话者的语气和语调来判断意思的能力;

(2)猜测词义的能力;

(3)辨别感情色彩、特征所承载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推导和预测的能力

课堂上的推导和预测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被预测的内容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更加聚精会神地听。在开始听力训练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与听力材料相关的问题或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利

用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对学生进行引导,激活他们的知识,引起他们的兴趣。

听前还可以通过快速浏览问题及选项,预测文章的大致内容;根据题干提供的语言信息如关键词等对所要回答的问题预测。凭借有关知识和关键词来快速确定听的范围,有的放矢地捕捉期待的信息内容。

3. 逐步培养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和能力。记笔记能力是在听的过程中,边听边将他认为是比较重要的内容记录下来的能力。教学设计中经常使用的填空练习其实就是一种记笔记的形式。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回答问题,要求学生将听力答案记录下来。记笔记对一些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做笔记的指导。如记录关键词,名、动、形、数词等重要信息;还可以让学生创造自己的缩写方法。

四、如何引导学生使用听力策略

1.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

听力理解的过程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而且还需要在听的过程中激活这些背景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已有的知识包括:已学的语言知识、历史、地理、文化、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的背景、一般的生活常识和科普知识等。2. 充分利用文字和图表等信息

文字、图表等信息对于学生的听力理解也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听力课文周围所附的图片、文字及听力录像中的画面都能提供理解听力内容的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充分利用所有的非听觉信息进行利用。

3 .预测

听力水平较高的学生在听力进行之前, 常常根据图片、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常识等来预测听力中的有关内容,做好听力的准备, 有目的地听。预测是一个重要的听的策略。训练学生预测技巧也是听力教学目标之一。

4. 根据语气和语调推断

推断即通过识别说话人的语气、语调、重音等各种不同线索来推断他的真实观点、态度、意图的能力。掌握这种策略的使用对学生准确理解话语所要表达的意思很有帮助。

五、听说课教学设计分析及实践

(一)听力部分的分析和使用

1. 听力材料的分析及使用

(1)准确定位主题内容

听说课教学设计前要对听力课文进行研究和分析。教师要搞清楚本听力语料的主题内容及所承载的重点语言知识,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

例如,外研版初中英语初一(上)第六模块第一单元: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cinema? 作为导入Activity 1,有三个不同的地名需要处理,Activity 3,七个表示星期几的词汇也要学习,虽然Activity 4& 5的听力语料涉及到了这三个地名和星期的表达,但是本单元重点内容不是谈论这些地方和星期几,教材编者的意图是通过听力语料,一方面提高学生获取听力信息的能力,一方面感知交际用语----邀请的句型:Would you like to …? 来邀请别人一起去干某事,因此教师的思路不能仅仅定格在地点名词和星期几,要定位听力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上面。

(2)准确定位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听力课文的另一个目的是定位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篇听力语料的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定不只是根据听力语料确定,而要建立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知特点和需求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不能绕着难点走,学生只有在一个学段中突破一些听力难点,学生的听能才有所发展。

例如,外研版,初一上Module 7 My school day Unit 1 I like maths! 听力课文的难点就是所学学科名称和时间的表达,对于来自英语实验班或者是重点中学的学生对这一难点的突破不会很费劲,设计的听力理解活动可以是让学生根据录音回答问题或填写出课程表的形式;但对英语水平不太高的学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重点设计这部分的听力活动,可以分层次如先进行match,之后再完成句子的练习,可以采用精听这部分听力内容。

2. 教材中任务活动的分析和有效使用

各个版本教材都围绕听力课文设计了各种练习任务,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大量可用的练习活动资源。教师要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分析和选择性地使用这些练习。

例如:初二上Module 3 Journey to space Unit 1:Has it arrived yet ? 的听力材料时,选择使用教材中的Activity 1

Listen and number the words as you hear them.

Earth Mars moon scientist spacecraft

一位教师设计Activity 1活动是:“ Step one: Play the recording once while they just listen.. Step two: Play the

recording once again for them to check the answers with a partner. Step three: Play the recording for the third time , the students check the answers again with the partner. Check the answers in class.

Activity 2 的听力内容与Activity的听力材料相同,

学生应完成的是:

Listen again and check the true sentences

1、The spacecraft has reached Mars.

2、It has landed.

3、they has already sent messages back to Earth.

4、They have found life on the moon.

5、They have found life on Mars.

这位教师的设计是让学生听三遍并完成Activity 1及对答案的任务。这个设计中有两个问题需要探讨:1)听力活动的层次性:听三遍只完成一个听重点词汇的练习活动,听力活动缺少层次且简单。其实完全可以将Activity 2(判断正误) 作为第三次听力活动中完成的另一项任务。2)教师要学生连听三遍,与同伴对两次答案。这样操作的问题在于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听的情况。如果学生听两遍后能完成活动,第三遍就不要还停留在这个练习上,进入一个更高一级的练习Activity2。

可以修改如下:听前,教师引导学生快速浏览Activity 1 & 2 中的内容,通过浏览学生能对听力材料中的内容有所了解,并能做出自己的预测。培养学生的预测听力内容的能力,在听力活动开展时能有的放矢。在这个基础上,Step one Listen and number the words (Activity 1) ,通过浏览学生对听力内容有了一定的预测,可以直接听并完成练习,更能检验他们预测的结果。Step two : Listen and check the answers with your partner. 完成这两次听力后,可以订正答案。如果多数学生能得到正确答案。可以过渡到Activity2 Listen again and check the true sentences.

总之,教师要全面、整体分析教材中围绕听力课文所设计的活动,明晰每一项活动要到达的目的,选择使用适宜的活动及活动的顺序,并要设计如何开展活动。

而活动开展的过程应是培养听力策略的过程,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有效开展听力活动的策略及完成听力任务的策略。

(二)听说课教学目标设计

听说课的教学目标的合理设计是成功教学的保障。教学目标制定要明确、具体、全面。听说课的教学目标一定要有听力理解技能提高目标、语言知识感知、学习、运用目标、主题口语能力提高目标。同时要兼顾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渗透。

(三)听力材料中的生词处理

认知生词应该是听力之前的准备活动之一,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扫除一些听力障碍。

需要注意:

1. 对生词要进行分析,分层次处理。不提倡在听力活动前将所有生词都挑出来进行认知。这样做,能使学生在听力活动中精神更集中。

2. 根据学生情况如果学生能够通过上、下文猜出来的词,听前就不要处理这个生词,作为训练学生猜词能力的练习材料,同时使听力材料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3. 重点生词的操练和运用应放在听力活动之后进行。

(四)听说课的时间分配设计

一节课的时间极其宝贵、有限。教学设计中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与使用效率是值得教师重视的。教师对各个环节时间的设计和把握是教学技能的一个方面。为提高时间的把握能力,课前周密的思考、严密、合理的对各个环节所需时间做出设计。听说课中时间分配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前松后紧和分不清楚重点与非重点内容

(五)听前活动设计

1. 听前活动的目的:

听前活动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听力状态,为更好地听做各方面的准备。内容包括让学生明确听力学习的目标任务,对听力材料的内容引起注意,提起兴趣,以最佳状态进入听力活动。准确把握听前活动的设计,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满足听力准备的需求。

例如,在教授外研版初二(上) Module1 Unit 1 How to study English 时设计的听前让学生进行brainstorming 活动,围绕题目:

(1) What questions do you have about speaking English / learning vocabulary?

(2)Can you give him / her some advice?

通过讨论学习困难,导入听力主题是比较成功的设计。由于在谈论学生身边发生的事,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紧扣主题展开,使听前教学环节很具实效性。

2. 听前活动设计需要注意:

(1)听前活动设计不应包括词汇扩展

听前活动的目的是为听力活动的开展做必要的准备,扫清会对听力理解产生障碍的词汇及必要的背景知识准备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项准备工作只是要学生认知生词即可,词汇的扩展学习应放在听力理解之后,这样能使教学层次清楚,又重点突出。

例如:外研版初一(上) Module 10 Computers Unit 1 How do I write my homework on the computer?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电脑主要部分的名称及描述使用电脑做作业的步骤,

有位教师在设计听前活动时,把文档内的一些英文字母表示的含义及快捷键的词汇介绍了许多,合理的方法应把词汇的扩展学习放在听力理解之后进行处理、拓展。

(2)听前活动内容设计要融入对新语言知识的感知

通过听前活动使学生感知听力课文中出现的新语言知识如核心词汇句型,这样不仅能降低听力理解的难度,还能增加新知识学习的层次与复现率,使学习过程更系统、更扎实。

3. 听前活动所占时间不宜过长,且内容紧扣听力材料。

例如:外研版初二(下) Module 8 Public holidays Unit 1 第一个听力活动是介绍美国独立日的内容,有位教师在听前活动,把一年中,中国及西方重要的节日做了幻灯片,以猜谜的形式进行导入。这样的听前活动一来占用了宝贵的时间,同时与听力内容相差太远。

(六)听中活动设计

1. 听中活动的目的:

听中教学目的是理解语篇承载的信息和感知新语言结构在实际情景中的运用。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需求,创造有效的听力理解环节教学活动设计。

2. 听中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1)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教学设计要遵循的原则。

教师要根据听力内容的需要,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发展需要设计听力活动。让学生按要求完成某种任务,如做笔记、填写表格、写摘要、进行实际操作。(2)教师要充分发挥多种媒体功能。

把声音与图画或实物等配合帮助学生理解听力材料的内容。可减低难度,使教学情景化,增加趣味性。

3. 听中可采取的教学方法

(1)泛听、精听相结合

泛听和精听相结合是提高听力水平的重要措施。

泛听就是听懂语料的主旨即可。泛听的目的是接触更多的语言现象,逐步提高迅速获取所听信息的能力。

精听是要听懂更多的细节。目的是训练听的基本功,通过听掌握部分常用词和常用句型。对于短的段落,要求学生能听懂每个句子,并能重复其中的重点句。对于长的听力语料采取精听其中一部分,要做到量小质高,理解语句间的逻辑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用地道的口语表达的能力。

(2) 引导学生重视面对面谈话中听的活动

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面对面的交流,教师要使用多种方法随时检查他们听的结果,提高学生的精神集中度,如教师布置完某一任务时,反问学生:What did I ask you to do ? 等等。在学生之间开展活动时教师也要强调倾听别人说话的重要性。

4. 听中活动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1)听力理解活动要充分

在教学设计中有些教师要注重学生听力理解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听力和口语能力的提高上。不能机械地完成教材中设置的听力活动,应对听力活动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宜自己的学生,是否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听力内容进行分析和思考。

(2)避免先看录音原文,再听录音

(3)不要一边听一边看听力原文

5. 提高设计听力活动的水平

(1)提高根据不同听力层次的需要设计问题的水平

根据听力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是常用的听力理解活动。作为第一遍听力,学生是初次接触听力材料,得到的应该是主旨大意,因此问题设计最好是泛泛的,有一定的概括性的,学生根据所听到的信息从不同侧面可以回答出一些内容。如果第一遍听力问题设计进入细节,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到细节问题上,而不关注听力语料的主旨大意,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

例如:外研版,初一(上) Module 8 Unit 1 :Tony always likes birthday parties. 第二个听力,作为第一遍听力理解活动的任务,某教师设计了两个问题:1. When is Tony’s birthday? 2.Does he play computer games ? 这位教师设计两个问题都属于细节问题,不适宜作第一遍听力的练习活动,可以考虑改成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 与What do you know about Tony? 这两个问题的共同特点是都对听力材料的内容有一定的概括性,概括了这篇听力材料的主要内容,而且里面包含一定量的细节信息。学生可以把自己听到的相关信息说出来一些,不一定全面,没有听出来的内容可以作为第二遍听力的任务之一。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抓主要信息的能力又不会因为回答不出细节问题而感到不愉快,照顾了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也就是说听力能力高的学生可以说出更多信息,稍差的学生也不至于什么都说不出来。

(2)设计有效性活动的水平

听力活动的有效性是活动设计的关键。教师要边设计,边思考所设计的活动是否能最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七)听后活动设计

1. 听后活动的目的

1 )评价和反思听力技能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2 )培养就相关主题内容的口头表达的能力

进一步感知和操练所学语言知识并在一定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以形成新的输出能力;进一步感知、模仿纯正英语的语音、语调。

2. 听后活动形式

听后活动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活动内容尽可能贴近生活实际,使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完成任务。做到形式多样,力求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1)听读训练

听后跟读,模仿,朗读能提高学生的语感,模仿录音者的语音语调,提高对英语语音、语调的感悟力和用正确语音语调进行口语输出的能力。

(2)新语言知识的进一步感知和操练

听录音,要求学生将带有重点语言结构的句子记录下来,总结这种语言结构的规律,口、笔头操练相结合,使学生能基本掌握新语言结构的用法。

(3)巩固和扩展主题内容的表达能力

这方面的活动包括听后复述;概述所听内容;将对话形式的听力课文对话变成小短文;学生做角色表演;听后就主题内容开展小组讨论等。

(4)开展自我评价活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评价活动,以发现学生听力方面的进步和问题,使学生知道在今后的听力中应注重哪些方面;为教师的听力教学设计的改进提供方向和依据。

3. 听后活动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语言结构操练应尽量做到全员参与

主题性口语输出能力是建立在对相关词汇及句式的掌握上。词汇和句式要做到能上口,必须要经历一个操练的过程。这些基础内容应是每个学生都要掌握的。

(2)语言知识训练形式要重语言交际

教师的课上训练形式要侧重于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笔头练习活动要与口头活动结合起来。但是有些教师设计的听后活动都是笔头活动,这就不符合听说课的原则,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要发展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只靠“笔头活动”是不能实现的。要靠听说读写多种活动来逐步培养的。

例如:外研版初一(下) Module 5 My hometown and country Unit 1 Shanghai is bigger than Hong Kong. 在听后可以给出情景:巴西球员卡卡要来中国旅游,请你给介绍一个城市,包括:地理位置、人文、历史、气候、游玩的场所及特点等等;让学生口头进行活动,并要求在口语交际中使用目标语言。培养了学生交际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语言交际活动设计要符合真实交际任务的需要

很多教师能够就听力主题设计口语交际活动,但是到了听后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还出让全体学生看着黑板上的词汇、句型,这样设计的依据是学生没有这些支撑无法开展口语交际活动。然而课程总目标是要学生在今后的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中成功地进行交际,教师要尽量鼓励中等以上的学生不看黑板,进行口头交流,以真正提高他们在真实语境中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八)听说课作业设计

学生听能的提高只靠课上有限的时间是不够的。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多种作业形式和监控方法,使学生能够在课下进行听说练习。教师可以就听力留作业:跟读录音、做部分听写等。教师还要拓展作业的范围,使学生能接触更广泛、更丰富的听力语料。如电视、电影、讲座、采访、歌曲、故事、讲笑话。这些听力材料都可以用于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 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光盘不但可以为学生提供声音, 而且还可以提供帮助学生理解说话人所在的场景, 说话人的动作表情。由于青少年喜欢听、唱歌曲, 因此, 英语歌曲也是训练学生听力的一种很好的听力材料来源。

很具灵活性的作业,教师很难检查和监督学生完成的情况。有的教师采用家长签字协助监督的方法:要求学生每日10分钟听、读(或把自己读的录音),内容是课文,或是课外内容,这些听说作业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篇4: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设计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设计

一、《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听、说的技能要求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和宏观把握教学设计的依据是《课标》中规定的各级目标,教师要全面了解各学段的目标,以使自己在教学设计中能更好、更准确地把握。下面是初中英语各学段听说的教学要求:

三级听有7点要求,其中重要的是:

1、能根据语调变化,判断句子意义的变化;

2、能识别语段中句子间的联系;

3、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

三级说有8点要求, 其中重要的是: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简单的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

2、能利用所给提示 (如图片、幻灯片、实物等 )简单描述一件事情;

3、能讲述简单的小故事;

四级听有4点要求,其中重要的是:

1、能听懂正常语速、熟悉话题的语段,识别主题,获取主要信息;

2、能听懂简单故事的情节发展,理解其中主要人物和事件;

四级说有4点要求,其中重要的是:

1、能引出话题并进行几个回合的交谈;

2、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或根据图片简单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角色扮演等活动;

五级听

1 、能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

2 、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

3 、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

4 、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的故事和记叙文,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

5 、能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

五级说

1 、能就话题提供信息,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参与讨论;

2 、能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

3 、能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表演短剧;

二、影响听力理解的主观因素

1、语言知识因素

语言知识是听力理解的基础。没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就不可能很好的理解听力材料要传达的信息。学生语音、词汇、语言结构、日常交际用语等的掌握情况,都会影响他的听力理解水平。

2、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是指对听力材料中主题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及人物、场景等的了解和熟悉程度。背景知识的'主要作用在于它为听者提供了判断、推理等的依据。

3、听力认知策略

听力认知策略包括预测、猜测、判断、推理等。运用这种策略的主要依据有 : 具体的语境、听者对题材、主题的熟悉程度和文中的逻辑关系。缺乏正确的听力认知策略也是影响听力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4、情感因素

情感是心理因素 , 它直接影响到听力理解程度的高低。如果带有紧张、焦急、压抑的心理去听 , 他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就处于抑制状态 ,会对听力训练产生畏惧心理思维也变得迟钝 ,相反 , 如果在良好的环境中充满信心 , 轻松愉快、毫无心理压力地去听 , 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听力水平。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

1、培养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

(1)捕捉主要信息

捕捉主要信息就是理解说话人讲话的大意。听力材料的主旨大意,培养学生有选择地接受信息的能力。

(2)获取特定细节信息

获取特定细节信息也是学生捕捉信息能力的一部分。学生要集中精力,准确捕捉所需要的特定细节信息 , 比如特定的人物、数字、时间、场合、事件等等。

听者捕捉信息的能力是由以下能力构成:

(1)根据说话者的语气和语调来判断意思的能力;

(2)猜测词义的能力;

(3)辨别感情色彩、特征所承载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推导和预测的能力

课堂上的推导和预测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被预测的内容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更加聚精会神地听。在开始听力训练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与听力材料相关的问题或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 还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对学生进行引导,激活他们的知识,引起他们的兴趣。

听前还可以通过快速浏览问题及选项,预测文章的大致内容;根据题干提供的语言信息如关键词等对所要回答的问题预测。凭借有关知识和关键词来快速确定听的范围,有的放矢地捕捉期待的信息内容。

3、逐步培养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和能力。记笔记能力是在听的过程中,边听边将他认为是比较重要的内容记录下来的能力。教学设计中经常使用的填空练习其实就是一种记笔记的形式。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回答问题,要求学生将听力答案记录下来。记笔记对一些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做笔记的指导。如记录关键词,名、动、形、数词等重要信息;还可以让学生创造自己的缩写方法。

四、如何引导学生使用听力策略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

听力理解的过程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而且还需要在听的过程中激活这些背景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已有的知识包括:已学的语言知识、历史、地理、文化、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的背景、一般的生活常识和科普知识等 。

2、充分利用文字和图表等信息

文字、图表等信息对于学生的听力理解也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听力课文周围所附的图片、文字及听力录像中的画面都能提供理解听力内容的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充分利用所有的非听觉信息进行利用。

3 、预测

听力水平较高的学生在听力进行之前 , 常常根据图片、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常识等来预测听力中的有关内容,做好听力的准备 , 有目的地听。预测是一个重要的听的策略。训练学生预测技巧也是听力教学目标之一。

4、根据语气和语调推断

篇5: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反思

七年级正是打基础的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以后初中英语学习很重要。因此,我觉得自己肩上的任务重大,教学上不敢有一丝的懈怠,认真学习,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使教学计划及实施有条理,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为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七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的主要环节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英文书写的端正与规范

这是开学阶段必须要抓好的。从新生入学第一次在英语四线格上落笔写英文字母,就要向学生们提出要求:任何一位学生都必须书写端正,否则将会受到惩罚。吓唬之余,在最初阶段还不妨特意抓几位敢“顶风作案”的学生,以惩一儆百;同时对书写端正的任何一个学生都给予鼓励。后来我惊奇的发现,那些中文汉字写的歪歪扭扭的学生,英文却完全可以写的非常端正,俨然一个优秀生的卷面一般,感觉很有成就感。

在后期进行英文写作评分时,依然贯彻字迹端正者得高分,否则从重扣分的原则。经过一段时间的狠抓整治,同学们形成一个端正书写的良好氛围。

篇6:初中英语听说训练初探

一、坚持每天的“Everyday English”

1.Duty report.每二人轮一天。两个学生上台来打招呼,问好,询问星期、日期、天气、出勤等情况,再谈各自的家庭爱好,或是他们周围发生的有趣的事,也可以把他们学过的知识,运用对话活学活用地表演给同学们看,或者下面同学轮流向值日生提一些问题,进行竞答比赛。这种形式气氛浓烈,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既锻炼了口语能力,又复习、巩固了旧知识。

2.English in one minute.即每天一对同学用学过的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等进行问答比赛,时间为一分钟,说得既多又准确者为优胜组。好的同学可以连珠炮地问近三十个问题,较弱者也可达到二十个左右。这时同学们的学习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不知不觉地在听与说中复习巩固了各种问句的问与答,及疑问词如what,where,how,how old,who,whose等的应用,可谓一举数得,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创设情景语境,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1.利用实物进行会话训练,增加实际感。可分为师生间,组与组间,男生女生间等。如教介词in、on、under,behind时,将苹果、铅笔、尺子等物品在盒子的不同位置,训练句型:What's this?It's a(an)_____ 和Where's it?It's on(in,under,behind)the box.

2.利用真人真事形象教学。如教形容词三个级别时,叫A,B,C三个高矮不一的同学到讲台前,训练句型:Who's taller,A or B?Who's the tallest,A,B or C?

3.利用插图教学,进行会话表演能力训练。这种形式可以是俩俩间或若干个学生间进行。如利用挂图“The twin's bedroom”看图说话: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I can see _____ in it.What other things can you see?What's on the desk(under the bed)?等。教师在一旁加以指点,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又培养了听说和应用语言的能力。

4.运用游戏,强化听说。如复习、巩固现在进行时一般疑问句的问答时,可叫两位同学到讲台前,A同学背着B同学做一个动作,B同学问全班:Is he playing football?/Is he singing?等等。全班回答Yes,he is./No,he isn't.或者B问A:Are you jumping?/Are you reading a book?等。A回答Yes,I am./No,I'm not.这样反复猜,学生对句型就很熟练了。游戏还可用来猜字母、颜色、职业、岁数、实物、位置、单词等。如:What letter is a kind of drink?(T tea).What letter is a part of the head?(I,eye).把游戏引入课堂,既活跃了课堂,寓教于乐,加深了对单词和句型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增加了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吸引了全班的注意力。

三、角色扮演

把死记硬背句型、课文,变为活灵活现地应用,增强语言运用能力和口语表达水平。新教材每单元一个主题,以对话或短文形式体现,且图文并茂,内容大多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所以要尽量在课堂内提供学生运用英语的机会。如Lesson 66,BookⅠ,Could you help me,please?表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又如Lesson 89,BookⅠ,What would you like?体现顾客与售货员间的对话用语。这时,讲台变舞台,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声情并茂,趣味横生,教师适当给予指点。这种表演,不拘泥于课文,鼓励创新,在充分理解所学句型的基础上,提高在交际中应用英语的能力。

四、教唱英语歌曲

每节课前唱首简单、通俗易懂且曲调优美的英语歌曲,不仅陶冶了学生们的性情,增加乐感,刺激大脑,引起高度兴奋,而且使思维与语言引起共振,增加流畅感,节奏感,使口语更加通畅,自然。如教材上的“The spelling song”,“The number song”和“Lucy,take off your shoes”等歌曲,旋律优美,紧扣课文,可达到巩固所学词汇、句型的目的;此外还可利用课余时间教唱一些简短易懂的外国经典名曲,如“DoRe Me”“Edle Weiss”“Old Lan Sye”等。同时向他们介绍歌曲所在的电影名称、故事情节、背景,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欣赏其优美的旋律、增强成功感与自豪感;有些歌曲还可换词套唱,如“Good morning to you”的调子唱“Happy new year to you”,“Happy birthday to you”;用中文歌曲“拍手歌”的调子唱“If you happy,clap your hands.”等。

五、加强课外语言实践

中国学生在没有充分语言环境中学英语,语言信息的复现率极低的情况下,教师与学生必须充分珍惜和利用课余语言空间进行交际活动。主要方法有:1.师生或学生见面时,尽量用英语问候。2.鼓励学生在询问情况、提出疑点、征求意见和向人借东西等的时候,大胆使用英语,如:Excuse me,A?Would you please like _____ ?Can I _____ ?常挂嘴边。3.要求学生通过电话进行交际。根据所学电话用语,让学生给教师或同学、朋友打电话。要尽可能多地创设进行反复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英语和用英语交际的乐趣。这样,知识的掌握就牢固,也可为最终达到为交际而学习的目的打下初步基础。

总之,听说训练的培养,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独角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从“怕上英语课”到“爱上英语课”,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在听说训练的过程中,不过多地做语言形式的练习,而是使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相联系,使语言形式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使语言技能逐步发展,由听说促进读写,最终全面提高同学们的英语水平。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三中 林为香 《英语周报》)

篇7:初中英语听说训练初探

初中英语听说训练初探

一、坚持每天的“Everyday English”

1.Duty report.每二人轮一天。两个学生上台来打招呼,问好,询问星期、日期、天气、出勤等情况,再谈各自的家庭爱好,或是他们周围发生的有趣的事,也可以把他们学过的知识,运用对话活学活用地表演给同学们看,或者下面同学轮流向值日生提一些问题,进行竞答比赛。这种形式气氛浓烈,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既锻炼了口语能力,又复习、巩固了旧知识。

2.English in one minute.即每天一对同学用学过的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等进行问答比赛,时间为一分钟,说得既多又准确者为优胜组。好的同学可以连珠炮地问近三十个问题,较弱者也可达到二十个左右。这时同学们的学习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不知不觉地在听与说中复习巩固了各种问句的问与答,及疑问词如what,where,how,how old,who,whose等的应用,可谓一举数得,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创设情景语境,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1.利用实物进行会话训练,增加实际感。可分为师生间,组与组间,男生女生间等。如教介词in、on、under,behind时,将苹果、铅笔、尺子等物品在盒子的不同位置,训练句型:What's this?It's a(an)_____ 和Where's it?It's on(in,under,behind)the box.

2.利用真人真事形象教学。如教形容词三个级别时,叫A,B,C三个高矮不一的同学到讲台前,训练句型:Who's taller,A or B?Who's the tallest,A,B or C?

3.利用插图教学,进行会话表演能力训练。这种形式可以是俩俩间或若干个学生间进行。如利用挂图“The twin's bedroom”看图说话: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I can see _____ in it.What other things can you see?What's on the desk(under the bed)?等。教师在一旁加以指点,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又培养了听说和应用语言的能力。

4.运用游戏,强化听说。如复习、巩固现在进行时一般疑问句的问答时,可叫两位同学到讲台前,A同学背着B同学做一个动作,B同学问全班:Is he playing football?/Is he singing?等等。全班回答Yes,he is./No,he isn't.或者B问A:Are you jumping?/Are you reading a book?等。A回答Yes,I am./No,I'm not.这样反复猜,学生对句型就很熟练了。游戏还可用来猜字母、颜色、职业、岁数、实物、位置、单词等。如:What letter is a kind of drink?(T tea).What letter is a part of the head?(I,eye).把游戏引入课堂,既活跃了课堂,寓教于乐,加深了对单词和句型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增加了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吸引了全班的注意力。

[1] [2] [3]

篇8:初中英语听说训练初探

初中英语听说训练初探

一、坚持每天的“Everyday English”

1.Duty report.每二人轮一天。两个学生上台来打招呼,问好,询问星期、日期、天气、出勤等情况,再谈各自的家庭爱好,或是他们周围发生的有趣的事,也可以把他们学过的知识,运用对话活学活用地表演给同学们看,或者下面同学轮流向值日生提一些问题,进行竞答比赛。这种形式气氛浓烈,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既锻炼了口语能力,又复习、巩固了旧知识。

2.English in one minute.即每天一对同学用学过的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等进行问答比赛,时间为一分钟,说得既多又准确者为优胜组。好的同学可以连珠炮地问近三十个问题,较弱者也可达到二十个左右。这时同学们的学习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不知不觉地在听与说中复习巩固了各种问句的问与答,及疑问词如what,where,how,how old,who,whose等的应用,可谓一举数得,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创设情景语境,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1.利用实物进行会话训练,增加实际感。可分为师生间,组与组间,男生女生间等。如教介词in、on、under,behind时,将苹果、铅笔、尺子等物品在盒子的不同位置,训练句型:What's this?It's a(an)_____ 和Where's it?It's on(in,under,behind)the box.

2.利用真人真事形象教学。如教形容词三个级别时,叫A,B,C三个高矮不一的同学到讲台前,训练句型:Who's taller,A or B?Who's the tallest,A,B or C?

3.利用插图教学,进行会话表演能力训练。这种形式可以是俩俩间或若干个学生间进行。如利用挂图“The twin's bedroom”看图说话: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I can see _____ in it.What other things can you see?What's on the desk(under the bed)?等。教师在一旁加以指点,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又培养了听说和应用语言的能力。

4.运用游戏,强化听说。如复习、巩固现在进行时一般疑问句的问答时,可叫两位同学到讲台前,A同学背着B同学做一个动作,B同学问全班:Is he playing football?/Is he singing?等等。全班回答Yes,he is./No,he isn't.或者B问A:Are you jumping?/Are you reading a book?等。A回答Yes,I am./No,I'm not.这样反复猜,学生对句型就很熟练了。游戏还可用来猜字母、颜色、职业、岁数、实物、位置、单词等。如:What letter is a kind of drink?(T tea).What letter is a part of the head?(I,eye).把游戏引入课堂,既活跃了课堂,寓教于乐,加深了对单词和句型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增加了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吸引了全班的注意力。

三、角色扮演

把死记硬背句型、课文,变为活灵活现地应用,增强语言运用能力和口语表达水平。新教材每单元一个主题,以对话或短文形式体现,且图文并茂,内容大多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所以要尽量在课堂内提供学生运用英语的机会。如Lesson 66,BookⅠ,Could you help me,please?表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又如Lesson 89,BookⅠ,What would you like?体现顾客与售货员间的对话用语。这时,讲台变舞台,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声情并茂,趣味横生,教师适当给予指点。这种表演,不拘泥于课文,鼓励创新,在充分理解所学句型的基础上,提高在交际中应用英语的能力。

四、教唱英语歌曲

每节课前唱首简单、通俗易懂且曲调优美的英语歌曲,不仅陶冶了学生们的性情,增加乐感,刺激大脑,引起高度兴奋,而且使思维与语言引起共振,增加流畅感,节奏感,使口语更加通畅,自然。如教材上的“The spelling song”,“The number song”和“Lucy,take off your shoes”等歌曲,旋律优美,紧扣课文,可达到巩固所学词汇、句型的目的;此外还可利用课余时间教唱一些简短易懂的外国经典名曲,如“DoRe Me”“Edle Weiss”“Old Lan Sye”等。同时向他们介绍歌曲所在的电影名称、故事情节、背景,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欣赏其优美的旋律、增强成功感与自豪感;有些歌曲还可换词套唱,如“Good morning to you”的调子唱“Happy new year to you”,“Happy birthday to you”;用中文歌曲“拍手歌”的调子唱“If you happy,clap your hands.”等。

五、加强课外语言实践

中国学生在没有充分语言环境中学英语,语言信息的复现率极低的情况下,教师与学生必须充分珍惜和利用课余语言空间进行交际活动。主要方法有:1.师生或学生见面时,尽量用英语问候。2.鼓励学生在询问情况、提出疑点、征求意见和向人借东西等的时候,大胆使用英语,如:Excuse me,A?Would you please like _____ ?Can I _____ ?常挂嘴边。3.要求学生通过电话进行交际。根据所学电话用语,让学生给教师或同学、朋友打电话。要尽可能多地创设进行反复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英语和用英语交际的.乐趣。这样,知识的掌握就牢固,也可为最终达到为交际而学习的目的打下初步基础。

总之,听说训练的培养,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独角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从“怕上英语课”到“爱上英语课”,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在听说训练的过程中,不过多地做语言形式的练习,而是使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相联系,使语言形式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使语言技能逐步发展,由听说促进读写,最终全面提高同学们的英语水平。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三中 林为香 《英语周报》)

篇9:如何上好初中英语听说课的一点教学反思

如何上好初中英语听说课的一点教学反思

农村初中的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全英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同学虽然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个体与个体差别比较大。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由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记得一位优秀的老师曾说过: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教授完成时态的时候,这课的主题是语法,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还从网络资源找到动画,准备有针对性地讲。当讲到延续和非延续性动词的区别时,我通过动画,加以充分形象的讲解和说明。这样学生就形象地明白了他们之间的区别。学生听懂了,也就显得颇有积极性。因此在练习句型时,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也十分理想。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特别是对英语这门学生不甚熟悉并感到困难的外语来说至关重要。 听课也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新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听课的主要对象是我们组的`优秀老师的课,同时也听其他老师的课。本学期,我听了二十多节课,我的收获很大,逐步掌握了一些驾驭课堂的技巧。听完课之后,把教师们上课时讲到的记在听课记录上,然后对我自己的备课教案进行修改,将他们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篇10:论初中英语听说教学

论初中英语听说教学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加强中学英语听说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自信心.改变传统英语教学偏重知识传授,忽视语言能力培养的现象,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活生生言语交际活动,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作 者:林建辉  作者单位:仙游县官舍初级中学,福建・莆田,351256 刊 名:科教导刊 英文刊名:THE GUIDE OF SCIENCE & EDUCATION 年,卷(期): “”(3) 分类号:G633.4 关键词:听   说   教学  

篇11:英文版说课稿

英文版说课稿

Background of English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It is not a long history that English is as a subject in primary school in our country and the main instructional aims of teaching English in primary school is to cultivate pupils’ basic abilities of their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nd their good sens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Our boys and girls are exposed to English for the first time,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develop their keen interest in English.

I. Contents:

Today I’m going to talk about Part B of Unit 2, PEP Primary English, Book 3. This lesson includes two parts: Let’s talk and let’s practice. In section 1, it mainly deals with the dialogue about “What’s in the schoolbag?” and the answers. And in section 2, it provides a real situation for the Ss to prastise the pattern: How many +n.(pl.)+ do you have? And the answer: I have 23 +n.(pl.)

II. Teaching aims

1. Aims on the knowledge

(1) To enable the Ss to understand and speak: “My schoolbag is heavy. What’s in it? Thank you sooooooo much.” Make sure that Ss can use these sentences in real situations.

(2) To help Ss to finish the survey.

(3) Let Ss finish the assessment of “Let’s check” in this unit.

2. Aims on the abilities

(1) To develop Ss’ abilities of listening and speaking.

(2) To train the Ss’ ability of working in groups.

(3) To foster Ss’ abilities of communication and their innovation.

3. Aims on the emotion

(1)To foster Ss’ consciousness of good co-operation and proper competition.

(2) To lead Ss to show their loveliness to the poor.

III. Key-points of this lesson

(1) To help Ss ask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What’s in it?

(2) To enable Ss to study in groups and co-operate skillfully.

(3) To develop Ss’ interest in English.

IV. Difficult points

(1) To help the Ss ask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What’s in it?” and make sure they can use the plural nouns correctly.

(2) To finish the survey by themselves.

V. Teaching methods

As we all know: the main instructional aims of learning English in primary school is to cultivate pupils’ basic abilities of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nd their good sens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So in this lesson I’ll mainly use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That is to say, I will let the Ss learn in real situations, finish a task by making a survey to help the Ss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key structure of the dialogue. I will arrange four kinds of activities: singing, guessing game, finishing a survey and having a competition. And in this lesson a recorder, CAI, school things and a printed form will be needed. Students should prepare some school things.英文版英语说课稿

VI. Teaching procedures and purposes of my designing.

I’ll finish this lesson in five steps.

Step 1. Warm-up and preview

1. Free talk between T and Ss about things in the classroom.

2. Sing the song together: Books and pencils.

3. Do some TPR, for example: Show me your English book. Show me your crayon.

4. Review the numbers by asking: “How many crayons do you have?”

Purpose: It is important to form a better English learning surrounding for the Ss by singing and doing some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provides situations to review learned knowledge for the next step.

Step 2. Presentation

Now I’ll mainly talk about this step.

1. Present the pattern: “My schoolbag is heavy.” “What’s in it?.”

(1) Show a bag and say: “Look! I have a bag.” Carry it and say: “Oh, it is heavy. My schoolbag is heavy.” Help the Ss understand the meaning with the help of my body language. Then lead the Ss to read the sentence. Make sure they can say it correctly.

(2) T: My schoolbag is heavy.

Open the bag and say: “What’s in it? What’s in my schoolbag?”

Take out a Chinese book. Then do the action again. Let the Ss read the sentence.

2. Play a guessing game. Divide the whole class into four groups to have a competition.

Let them guess: What’s in the bag? How many? Purpose: To present the key structures one by one is much easier for the Ss to learn and grasp the meanings. Proper competition can arouse the Ss’ interest in English learning.

3. With the help of the CAI to present the dialogue. Set a situation to help Ss understand: Two Ss are coming. One girl is carrying a heavy bag on her back. They are talking.

Girl: My schoolbag is heavy.

Boy: What’s in it?

Girl: 20 story-books, 32 pencil, 9 rulers, 12 crayons and 30 picture-books. Etc.

Boy: What will you do?

Girl: They are for the poor.

Boy: Great! I’ll bring some school things too.

The boy comes back home and puts a lot of things into the bag. Then he goes to school again and gives them to a teacher. While he is taking them out, he is counting the numbers of all things. The teacher says: Thank you soooooooo much.

4. Mention that we should take care of the poor.

5. Play the cassette. Let the Ss listen and imitate the dialogue.

Pay attention to their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Purpose: CAI can provide a real situation for the Ss to understand the dialogue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ople better. Tell the Ss we should show our loveliness to the Ss.

Step 3. Practice

Divide Ss into groups of six children. Each one would finish the printed form by asking and answering: How many storybooks do you have? Find out which group finishes faster. Story books picture-books sharpeners crayons pencils erasers pencil-cases rulers Chen Jie 8 24 3 32 26 4 1 3 Purpose: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is used here to develop Ss’ ability of communication and also their ability of co-operation will be well trained.

Step 4. Assessment

Help Ss finish “Let’s check” of this unit and workbook.

Purpose: To check the knowledge Ss have learned in this period.

Step 5. Add-activity

1. Let Ss tell each other how many school things they have after class. Tell their parents how many school things they have at home.

2. Take care of everything they have.

Purpose: Revision is so important that Ss should speak English as much as they as in class or after class.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Ss to do some extensive exercises after class to consolidate the knowledge they learned.英文版英语说课稿

初中英语说课稿范文英文版

论初中英语听说教学

英语说课稿英文版

初中英语说课稿模板

初中英语说课稿精选

小学英语说课稿英文版

八年级初中英语说课稿范文

牛津初中英语说课稿

软件课说课稿

初中英语说课教案

初中英语听说课说课稿英文版(合集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初中英语听说课说课稿英文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