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时间:2022-11-28 14:36:39 作者:网瘾少女吉安娜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网瘾少女吉安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9篇教案的教学方法有哪些,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教案的教学方法有哪些,方便大家学习。

篇1:教案教学方法都有哪些?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用好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教案的教学方法都有哪些?

一、教学方法分类

分类方法:以传递信息为主、以直接感知为主、以实践练习为主、以鉴赏活动为主、以引导探究为主。

以传递信息为主:讲述法、提问法、讨论法;

以直接感知为主:示范与演示法、实地考察法、案例学习指导法、引入相关人员参与教学法;

以实践练习为主:练习和实践指导法、合作学习指导法;

以鉴赏活动为主:情境法、比较法、角色扮演和模拟活动的指导法;

以引导探究为主:问题发现与探究指导法、兴趣定位与展示法、学业游戏法、辩论法、头脑风暴法。

二、常用教学方法

1.讲述法

讲述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传播信息的教学方法。

在美术教学中,做到“精讲多练”,要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时间,讲述时要辅以直观的东西以改善讲述的单调性,增加趣味性。例如:对于没有多少具体作品的形象储存就学生而言,在讲述两种美术风格之间的差异时,如果能提供两种风格的作品同时让学生观看,其效果远比脱离具体直观形象的抽象讲述更佳。

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地科学知识;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的掌握教材,大幅度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与效率。注意:如果运用不好,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和期待的心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2.提问法

提问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主要的目的是引发学习动机、引导思维方向和深度,同时也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提问法的优点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挑战性和学习热情。

3.讨论法

讨论是在一种情境中,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通过语言交流互相启迪,分享信息和思想,探究和解决某个问题的活动。

讨论法的优点是,恰当运用讨论法,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学生参与学习的质量与效果,培养学生间的合作与交往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注意一般在高年级学生或成人教学中采用。

4.示范法

示范是教师或示范者实际地操作工具和材料,显示完成一项工作和制作一件东西的过程和方法。

示范在技法的运用和材料的处理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而美术学习中技能活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例如在蜡划版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材料的处理和加工,以及制作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示范。

注意在美术的示范教学中,应该突出方法的要领和方法的程序性,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讲述加以提示,同时对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方法,可以采取重复示范的方法,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5.练习和实践的指导法

优点:可使学生通过练习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进一步提高要求,发展学生记忆、思维、想象及创作能力。学生先实践,印象深刻;后总结,与理论相结合。学生在理论联系实践中理解掌握知识。

6.合作学习指导法

合作学习指学生在小组中一起工作,小组的工作质量取决于每一个成员的表现,以及互相协作的程度,具有双重功能的优点,既能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和合作的意识与能力,又帮助学生互相启发,获得对知识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注意:合作学习的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以4—6个人组成合作小组为宜。

7.比较法

比较法是有目的的选取相关的美术作品置于同一欣赏环境中进行比较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特点。美术鉴赏过程中的比较是以多种形式出现的,把风格迥异的美术作品并置,或者风格相近的作品并列,培养学生的辨识能力。还可以将同一题材的作品、同一绘画内容、不同处理样式的作品置于同一欣赏环境中等。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时空、背景下美术作品的特点,深化理解。

优点:直观的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中,更容易的掌握美术作品的特点和艺术规律;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

篇2:教案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一、教学方法分类

分类方法:以传递信息为主、以直接感知为主、以实践练习为主、以鉴赏活动为主、以引导探究为主。

以传递信息为主:讲述法、提问法、讨论法;

以直接感知为主:示范与演示法、实地考察法、案例学习指导法、引入相关人员参与教学法;

以实践练习为主:练习和实践指导法、合作学习指导法;

以鉴赏活动为主:情境法、比较法、角色扮演和模拟活动的指导法;

以引导探究为主:问题发现与探究指导法、兴趣定位与展示法、学业游戏法、辩论法、头脑风暴法。

二、常用教学方法

1.讲述法

讲述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传播信息的教学方法。

在美术教学中,做到“精讲多练”,要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时间,讲述时要辅以直观的东西以改善讲述的单调性,增加趣味性。例如:对于没有多少具体作品的形象储存就学生而言,在讲述两种美术风格之间的差异时,如果能提供两种风格的作品同时让学生观看,其效果远比脱离具体直观形象的抽象讲述更佳。

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地科学知识;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的掌握教材,大幅度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与效率。注意:如果运用不好,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和期待的心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2.提问法

提问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主要的目的是引发学习动机、引导思维方向和深度,同时也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提问法的优点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挑战性和学习热情。

3.讨论法

讨论是在一种情境中,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通过语言交流互相启迪,分享信息和思想,探究和解决某个问题的活动。

讨论法的优点是,恰当运用讨论法,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学生参与学习的质量与效果,培养学生间的合作与交往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注意一般在高年级学生或成人教学中采用。

4.示范法

示范是教师或示范者实际地操作工具和材料,显示完成一项工作和制作一件东西的过程和方法。

示范在技法的运用和材料的处理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而美术学习中技能活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例如在蜡划版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材料的处理和加工,以及制作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示范。

注意在美术的示范教学中,应该突出方法的要领和方法的程序性,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讲述加以提示,同时对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方法,可以采取重复示范的方法,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5.练习和实践的指导法

优点:可使学生通过练习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进一步提高要求,发展学生记忆、思维、想象及创作能力。学生先实践,印象深刻;后总结,与理论相结合。学生在理论联系实践中理解掌握知识。

6.合作学习指导法

合作学习指学生在小组中一起工作,小组的工作质量取决于每一个成员的表现,以及互相协作的程度,具有双重功能的优点,既能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和合作的意识与能力,又帮助学生互相启发,获得对知识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注意:合作学习的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以4—6个人组成合作小组为宜。

7.比较法

比较法是有目的的选取相关的美术作品置于同一欣赏环境中进行比较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特点。美术鉴赏过程中的比较是以多种形式出现的,把风格迥异的美术作品并置,或者风格相近的作品并列,培养学生的辨识能力。还可以将同一题材的作品、同一绘画内容、不同处理样式的作品置于同一欣赏环境中等。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时空、背景下美术作品的特点,深化理解。

优点:直观的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中,更容易的掌握美术作品的特点和艺术规律;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

篇3:课堂教案教学方法有哪些

课堂教案教学方法有哪些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都伴之以讲授法。这是当前我国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论法

谈论法亦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论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常用谈论法。

谈论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复习谈话是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启发谈话则是通过向学生提出来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识。

3、演示法

演示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的方法。

演示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记忆和巩固;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行思维活动,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从生理机制上说,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神经系统中形成一定的动力定型,以便顺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练习在各科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工具性学科(如语文、外语、数学等、和技能性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等、。练习法对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5、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固然有赖于教师的讲授,但还必须靠他们自己去阅读、领会,才能消化、巩固和扩大知识。特别是只有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才能掌握读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6、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可以全班进行,也可分大组进行。

7、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识等学科的教学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一般实验是在实验室、生物或农业实验园地进行的。有的`实验也可以在教室里进行。实验法是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兴起的。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手段的飞跃发展,使实验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实验法,可以使学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识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以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兴趣。它是提高自然科学有关学科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条件。

8、启发法

启发教学可以由一问一答、一讲一练的形式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述使学生产生联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实现。所以说,启发性是一种对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都具有的指导意义的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法就是贯彻启发性教学思想的教学法。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教学方法,只要是贯彻了启发教学思想的,都是启发式教学法,反之,就不是启发式教学法。

9、实习法

实习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实际的学习操作活动,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很好地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精神,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特别是实际操作本领具有重要意义。实习法,在自然科学各门学科和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方法和实验方法比较起来,虽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但它在让学生获得直接知识,验证和巩固所学的书本知识,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技能和技巧以及能力等方面,却有其特殊的作用。

篇4:教案的教学方法怎么写

写教案要几个步骤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 教学目标 ,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 (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八.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九. 板书设计 (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 教学手段 使用的工具)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2.怎样进行,复习那些内容?

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 教学方法 .。

2.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时间?

(四)归纳小结

1.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

2.需用多少时间?

(五)作业安排

1.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

如何撰写一份出色的教案

教案是备课内容简要而有序的记录,是支持教师上课的范本,简单说,教案是教师备课的备忘录。新的课程改革环境中,如何撰写教案,才能带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案在常规教学中的应有的作用首先,要打破传统教案的固定、僵化模式,允许教案因人、因课程、因教学内容而异,倡导书写个性化、创新性教案。同时要改变教案检查的传统理念和标准, 重新定教案的功能和地位。书写教案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迎合检查而是为了促进教师实现个性化的教学;不是苛求环节的完备与否而是充分张扬教师的个性;不是约束教学活动的范式而是促进教学生成的载体。唯其如此,才能调动教师写教案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其次,倡导教案“留白”。所谓的教案“留白”,就是指教案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总体来说就是教案的书写在内容上不要过于详尽, 不要过于封闭和程式化,而是要体现出内容上的概要性、形式上不要过于琐碎, 形式上的模糊性和结构 结构上上的不确定性,以便能够适

应新情境、容纳新内容、确立新策略,为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共振、互生新知、互建新情留有余地。这样的教案能够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张力”,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保持一种宽阔的思路和开放的观念,更容易纳入新的内容,适应新的情境,随时改变原有的设计,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态化。

教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四点:

一是每次教学的基本计划,明确本次教学的目标及教育资源的使用计划;

二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学活动必须按教学准备有序有效实施;

三是教学研究的成果,教案是对教材、学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成果;

四是教学实施的工具,教学过程中教案是参照系,可以提示教学内容、重点、难

点、目标、思路,帮助教师有效完成每一次教学。

教师写好教案应做到以下方面:

一、项目填写要齐全、教学环节要完备。教案项目包括题目、教具、教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任课班级、授课时间等,一般都有固定表格,填写教案设计 高考如何快速提分?这些冷技巧你一定要掌握要规范,如有变动必须马上注明。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是在对学生教材与培养目标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概括必须准确、科学,教学环节是教学 全过程的总和,一般包括导入语(由旧课导入新课)、教学主要内容、板书设计、重点提问(互动环节)、课后思考(或作业),教学环节完备、教学过程才能完整。

二、重点、难点要突出。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不能仅停留在表格中,必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予以体现,教学内容的组织必须紧紧围绕这一课的重点、难点和目标展开,对重点给与重视,对难点分析明白,这一切都在于服务实现这一课的具体教学目标, 课教案和全部课程目标体系上的有机统一。

三、教学材料处理要灵活。教案不能写成教材的缩写,不能写成教材的提纲,也不能完全脱离教材自搞一套。因为教材是死的,教学是鲜活的;教材只是提供了教学参考材料,不能代替全部教学,更不能代替教师备课和教学中的创造性劳动,所以教案中对教学材料的处理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形成有机整体,一要完整,二要逻辑严密,三要通过创新形成特色。

四、案例教学材料要绝对“新鲜”。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使世界变小了,市场变大了,技术更新快了。教材即使最新出版,由于其组稿、编辑、出版、发行等环节,有些内容很快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与技术应用的实践。高职教育是培养实用技能人才的教育,教育内容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靠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即在备课过程中树立最新的实践性教育理念,用最新鲜的材料去充实教学内容,用最新、最能说明问题的案 例去阐发理论,才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所以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中,科学规定教师一课时的备课工作量是 2—3 小时,一个高校教师每周课时量规定在十课时左右。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条件和具体保证。

五、板书设计要力求创新。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极富个性特点的创造性劳动,其个性特征最突出地体现在每次课的板书设计中。 的基础上,为每一节课设计出具有如下特点的板书方案: 所以教师备课时要在充分研读教材 一是严密的逻辑性,板书顺序是逻辑推理的高度概括再现;二是概括性,高度凝练概括本课的教学主要内容;三是符合审美要求,板书设计要符合审美规律,给人以明确清晰、美观大方的良好审美感受;四是结构的完整性,即对一个知识点的全面完整表述;五是创新性,每个人即使在讲同一内容时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习惯等因素的差异作用,板书都体现出自己的特点,即个性化。因此板书设计可以借鉴、参考,但决不能照搬照抄。

篇5:怎样写教案中的教学方法

我国的实用教学方法

(一)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应尽可能的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

②讲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③讲授应具有启发性。

④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准确、简练,条理清楚、通俗易懂,尽可能音量、语速要适度,语调要抑扬顿挫,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

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但如果运用不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2.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优点在于,由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一般在高年级学生或成人教学中采用。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讨论的问题要具有吸引力。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题和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阅读有关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写好发言提纲。

②讨论时,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讨论要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

③讨论结束时,教师应进行小结,概括讨论的情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

3.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或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

(二)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

1.直观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方法,要和讲授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结合使用。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

a、目的要明确

b、现象要明显且容易观察

c、尽量排除次要因素或减小次要因素的影响

2.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学中,练习法被各科教学广泛采用。练习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其一,语言的练习。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其二,解答问题的练习。包括口头和书面解答问题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三,实际操作的练习。旨在形成操作技能,在技术性学科中占重要地位。

3.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再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组织进行,它要求教师布置任务要具体,其他学生要极积提问,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

4.参观教学法

组织或指导学习到育种试验地进行实地观察、调查、研究和学习,从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参观教学法一般由校外实训教师指导和讲解,要求学生围绕参观内容收集有关资料,质疑问难,做好记录,参观结束后,整理参观笔记,写出书面参观报告,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知识。参观教学法可使学生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掌握最新的前延知识。参观教学法主要应用于各种植物品种改良技术的工作程序、后代选择方法和最新研究进展等方面内容的教学。参观教学法可以分为:“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总结性参观”。

5.现场教学法

是以现场为中心,以现场实物为对象,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本课程现场教学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主要应用于育种试验布局规划、试验设计、作物性状的观察记载方法等项目的教学。

6.自主学习法

为了充分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通常给学生留思考题或对遇到一些生产问题,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方式寻找答案,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然后提出讨论评价。自主学习法主要应用于课程拓展内容的教学,如项目教学未涉及的小作物具体的育种方法和特点,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按照论文的形式并撰写学习小论文,交由老师评价。锻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科技写作能力。

外国的教学方法示例、

1.四步教学法

四步教学法以对某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它由讲解、示范、模仿、练习四个教学步骤组成。在四步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提示型的教学方式讲授教学内容。

2.引导提示法

引导提示法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为教学最终目标的能力本位教学法。其教学过程分为收集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验、评价六个行为步骤。引导提示法实际上是一种由教师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的教学法,多采用教师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样式。

3.可视化教学

任何学习或工作的结果都应该通过一定形式展示出来。可视化,即是让学生把学习或工作过程、讨论结果、学习成果等在大白纸上用图示(简笔画、漫画、关系图等)方式展示出来,尽量不用或少用文字说明。可视化的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从而把新知识内化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能够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4.关键词卡片法

在德国职业学校中,卡片是被经常使用教学工具。学生独立学习专业知识与基本理论,把学习内容的关键词用荧光笔进行标注,用加粗水笔写在卡片上,制成关键词卡片,学生在张贴版上展示各自的关键词卡片。

找关键词,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文章的能力,有助对所读所学内容的理解力;同时,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标注出关键词时,教师在旁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情况。

教师把关键词卡片收集起来,可以在上课时让学生随机抽取,并向大家描述卡片上关键词的内涵,这就是关键词复述。

关键词复述可以培养学生在众人面前有逻辑的言语沟通能力;同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解释关键词,需要对关键词的内涵有很好的理解和把握。教师同时可以利用卡片进行内容的复习。

5.观点站位法

教师把需要学生理解的概念、观点、方法等设计为有三个不同答案的选择题(例如是,否,不确定),让学生做出选择。然后让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分别站到教室的不同位置,这样就形成了三个组。然后教师到有问题的二个组去,听取他们选择此观点的理由。这种方法可以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训练学生用口语论证自己观点的能力;提高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6.旋转木马谈话法

学生获得一段文字,自己研读,领会理解文字。在独立工作后,把学生分成2个组,每个组的成员围成一圈,2个组形成内外两圈,内外两圈的同学相对而坐/站。任务是互相报告读过的内容,而不是对题目进行讨论。建议报告者放低音量,报告时间5分钟左右。首先外圈的学生向内圈的学生报告,内圈的学生倾听。然后外圈顺时针,内圈逆时针移动,各自移动一个座位。接下来内圈学生向外圈学生报告文章内容,外圈的学生倾听。旋转木马谈话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一对一的言语沟通技能,同时也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

7.扩展小组法

扩展小组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此方法主要分为以下阶段:

①“独立工作”,学生独立思考老师布置的任务或问题(例如:初入职场的人应具备哪些能力?),将答案记录下来;

②“两人合作”,比较两人的答案,并找出共同找出最重要的五项能力;

③“四人一组”,小组成员比较答案,选出认为最重要的五项能力;

④“八人一组”,在大组中比较答案,并选出共同认为最重要的五项能力。最后将大组的讨论结果展示在展板上。

篇6:七年级语文教案《金色花》教学方法

七年级语文教案《金色花》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中的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激发他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

二、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

①学习和借鉴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②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3、教学方法

①朗读教学法,教师范读,自由朗读,学生代表读。

②多媒体演示法,利用音像资料,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4、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5、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过程

㈠情景导入

(播放歌曲《鲁冰花》导入新课)这首歌借鲁冰花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爱,是啊!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母子之情是全人类的共同情感,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情感的散文诗——《金色花》(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29页)板书课题。

㈡作者简介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多媒体显示作者资料)师读。

㈢深情的朗读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请学生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给文中不认识的字标上拼音。

2、结合屏幕上字词的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试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3、再读课文,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请同学说说以怎样的情感来朗读这首诗。(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还应该读出儿童特有的调皮。)

4、学生推荐同学读,并说说你推荐他的原因,读后请学生评一评,师生共同探讨朗读方法。

5、多媒体显示难读的句子,一起来分析该如何读,先由学生大胆的试读,再让学生自己评价。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嗔怪、担忧、焦虑、欣喜,交织在一起的情感,假装生气)

“我不告诉你,妈妈。”(淘气、机灵、撒娇、调皮的语气)

四、大胆的想像

老师在朗读的时候透过眼前的文字,感受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你从文中感受到了哪些画面呢?结合课文,展开想像用“我看到……闻到……听到……”的句式做恰当描述。

①教师示范

清晨,在开满金色花的林荫中,走出一个美丽而修长的身影,喔!是妈妈,她湿发披在两肩,发丝上的水滴轻轻飘落,亲吻着林间的小草,她悄无声息地走进小庭院,缓缓地把双手放在胸前,妈妈在做祷告,突然妈妈的双眉微微扬起,好香呀!这香气从哪来的呢?此时,我屏住呼吸,一声不响。

②学生发言。

③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教师小结:作者描绘了“我”一天三次与妈妈嬉戏的画面,表现了母子间的深情。

五、细腻的感受

①在这一幅幅的画面中孩子和妈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试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这一对母子。

板书:

孩子:天真,可爱,活泼,稚气,淘气,孝顺

母亲:亲切,慈祥,关爱孩子

②谈谈学习本文的感受,参考这几个题目来说。

1、妈妈是怎样关爱我们的?

2、我们是怎样报答妈妈的?

3、你有没有让妈妈伤心过?

4、怎么可以让妈妈不伤心,多微笑?

先小组讨论,再请学生发言。

六、诗意的仿写

1、写法的探讨

在这首诗里我们感受到了母子间的款款深情,但文中却没有一个“爱”或者“喜欢”这样的字眼,那作者是怎样表达这母子间的浓浓情意的呢?

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探究,代表发言:①生:诗人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三次与妈妈嬉戏。②生:为妈妈做事不图回报和作者想像母子间的对话等。

教师明确,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2、仿写

母爱是无私伟大的,谁不应该感谢母亲,报答母亲呢?泰戈尔笔下的孩子愿变成一朵金色花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如果你也具备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随意变化,那么你想变成什么来表达你对妈妈的爱呢?请用“假如我变成了……”开头写一段话,表达你们对妈妈的爱。

七、诗情的诵读

让我们满怀着对妈妈的爱,充满深情的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金色花

我,与,妈妈,三次,嬉戏

天真,可爱,亲切,慈祥

活泼,稚气,关爱孩子

淘气,孝顺

主题:母子情深

篇7:教案中常见的几种教学方法

更多教学方法相关内容推荐

教学方法的分类

分类方法:以传递信息为主、以直接感知为主、以实践练习为主、以鉴赏活动为主、以引导探究为主。

以传递信息为主:讲述法、提问法、讨论法;

以直接感知为主:示范与演示法、实地考察法、案例学习指导法、引入相关人员参与教学法;

以实践练习为主:练习和实践指导法、合作学习指导法;

以鉴赏活动为主:情境法、比较法、角色扮演和模拟活动的指导法;

以引导探究为主:问题发现与探究指导法、兴趣定位与展示法、学业游戏法、辩论法、头脑风暴法。

教案中常用教学方法

1.讲述法

讲述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传播信息的教学方法。

在美术教学中,做到“精讲多练”,要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时间,讲述时要辅以直观的东西以改善讲述的单调性,增加趣味性。例如:对于没有多少具体作品的形象储存就学生而言,在讲述两种美术风格之间的差异时,如果能提供两种风格的作品同时让学生观看,其效果远比脱离具体直观形象的抽象讲述更佳。

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地科学知识;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的掌握教材,大幅度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与效率。注意:如果运用不好,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和期待的心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2.提问法

提问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主要的目的是引发学习动机、引导思维方向和深度,同时也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提问法的优点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挑战性和学习热情。

3.讨论法

讨论是在一种情境中,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通过语言交流互相启迪,分享信息和思想,探究和解决某个问题的活动。

讨论法的优点是,恰当运用讨论法,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学生参与学习的质量与效果,培养学生间的合作与交往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注意一般在高年级学生或成人教学中采用。

4.示范法

示范是教师或示范者实际地操作工具和材料,显示完成一项工作和制作一件东西的过程和方法。

示范在技法的运用和材料的处理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而美术学习中技能活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例如在蜡划版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材料的处理和加工,以及制作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示范。

注意在美术的示范教学中,应该突出方法的要领和方法的程序性,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讲述加以提示,同时对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方法,可以采取重复示范的方法,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5.练习和实践的指导法

优点:可使学生通过练习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进一步提高要求,发展学生记忆、思维、想象及创作能力。学生先实践,印象深刻;后总结,与理论相结合。学生在理论联系实践中理解掌握知识。

6.合作学习指导法

合作学习指学生在小组中一起工作,小组的工作质量取决于每一个成员的表现,以及互相协作的程度,具有双重功能的优点,既能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和合作的意识与能力,又帮助学生互相启发,获得对知识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注意:合作学习的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以4—6个人组成合作小组为宜。

7.比较法

比较法是有目的的选取相关的美术作品置于同一欣赏环境中进行比较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特点。美术鉴赏过程中的比较是以多种形式出现的,把风格迥异的美术作品并置,或者风格相近的作品并列,培养学生的辨识能力。还可以将同一题材的作品、同一绘画内容、不同处理样式的作品置于同一欣赏环境中等。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时空、背景下美术作品的特点,深化理解。

优点:直观的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中,更容易的掌握美术作品的特点和艺术规律;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

教案的步骤有哪些

步骤一:课题名称写中间,课型课时定位准

我们首先需要把所要授课的名称写在第一行的正中间,不要觉得就一个名称而已写不写都无所谓,教案的规范与否都在细节之间,所以一定不能忽视。名称写好之后在名称的正下方写这节课属于什么类型的课,一般情况下,课型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实验课、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汇报课、实验课、观摩课这几种,然后计划在几个课时之内完成。

步骤二:教学目标很重要,教学重难点不能忘

大家都知道,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分别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为教师要向学生传授哪些知识,过程与方法目标为教师想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是教师通过这节课要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等等。另外教学目标一定要具体明确,并且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一节好课需要有层次有轻重,需要突出核心内容,也就是重点内容,那么教学重点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教案中要体现出这堂课中需要着重讲解和分析的是哪些内容和学生难以理解的又是哪些内容(教学难点)。这样划分主次就能在课堂中做到有条不紊,有轻有重。

步骤三:教学辅助帮大忙,教学方法很多样

设计一节有意思不枯燥的课,需要教师思路清晰的同时,不要忘记借助教学用具来辅助教学,比如多媒体、模型、标本、实物、音像等都可以用来教学用,让课堂有亮点也让学生不无趣,摆脱了传统课堂的古板乏味,何乐而不为呢。至于这节课要如何实施,是普遍的讲授法还是新奇的实验法或者尝试别具一格的情景教学法,都是教师在设计教案时需要考虑的。另外除了以上三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发现教学法、课堂提问、讨论、自学、演示、演讲等教学方法,考教资的考生们都可以借鉴。

步骤四:教学过程是主线,课后反思做总结

课堂上所有的环节都是跟教学过程设计有关的,教学过程可以说是支撑一节课的骨架,重要性可想而知。

篇8:《醉翁亭记》教学方法

《醉翁亭记》教学方法

一、导入课文

由齐读课文导入

二、师生交流,翻译课文,分析课文

方法:学生举手问不会译的句子,师生其同解决

1、第一段:重点字词及句子

(1)词语

环滁皆山也(环绕) 林壑尤美(树木和山谷)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幽深秀丽) 山行六七里(沿着山路走)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 醉翁之意(情趣)

名之者谁(命名) 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的翅膀一样)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寄托) 太守自谓也(命名)

饮少辄醉(就)

(2)句子

a、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B

c、峰回路转,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子也。

2、第一段分析:

问题:(1)、这一段分为几层?各写了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醉翁亭的?

(2)、作者是如何来描写醉翁亭周围的环境的?作者是如何写亭子的.?

(3)突出了环境的什么特点?作者在这样的环境里,心情如何?

3、第二段重点句子及字词

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 岩穴暝(昏暗)

晦明变化者(昏暗) 野芳发而幽香(野花)

佳木秀而繁阴(茂盛)(美的树)

重点句子: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4、第二段分析:

问题:这一段分为几层?各写了什么内容?其有什么特点?

明确:分为三层。分别写了朝暮之景,四季之景,以及欣赏美景的乐趣。三层是分总关系。

5、第三段:重点句子及字词。

重点字词

伛偻提携(老老小小的人们) 泉香而酒洌((酒)清)

山肴野蔌(野味野菜) 杂然而前陈者(交错的样子)(摆,排列)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形容宴饮尽欢的样子)

负者高于途(背东西) 颓然乎其间者(精神不振的样子)

宴酣之乐(畅饮) 苍颜白发(苍老的容颜)

重点句子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6、第三段分析:

问题:(1)、这一段分这几层,?请各用文中的三个字来概括。

明确:四层。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2)这些活动给作者怎能样的感受?“醉”与“乐”是一种什么关系?

明确:乐,且是与民同乐之乐。醉是表象,乐才是作者的真正感受。

7、第四段:重点字词及句子

重点字词

树林阴翳(形容树叶茂密成阴。翳,遮蔽) 太守谓谁?(是,为)

重点句子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8、第四段分析

问题:(1)、太守,众宾为何而“乐”?禽鸟为何而“乐”?

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

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 禽鸟:游人去

(2)、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

“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三、本文出现的成语

醉翁之意不在酒 水落石出 峰回路转 觥筹交错

篇9:《再别康桥》教学方法

《再别康桥》这首诗将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化作缕缕情思,融会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吟成了宛如优雅动听的轻音乐般的抒情诗,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意境美。

【教学目标】

1、学习新诗的鉴赏方法,在逐步深入的朗读中领会诗歌的音乐美、意象美和建筑美。

2、通过《再别康桥》一诗中意象和语言的赏析,体会诗人内心深厚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新诗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诗中读出个人的独到理解。

篇10:《再别康桥》教学方法

本文是高一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首新诗,本课的教学意在使学生培养起对新诗的欣赏兴趣,初步了解新诗鉴赏的基本知识,学习感受新诗语言和意境的技能。为此,本诗的教学采用如下方法:

1、知人论世法:

徐志摩短暂而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与他对诗歌的美学追求有着密切的联系,也与本诗所表达的情感息息相关。徐志摩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与康桥在徐志摩心目中的地位具有某种相似性。引导学生理解徐志摩一方面有助于加深诗境的理解,同样也能发现康桥情结在诗中的隐喻意义。

2、品读入境法:

本诗所采用的意象典雅柔美,极富传统文化内涵,由此营造出的意境鲜明优美,让人陶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领会意象的特殊内涵,品味意境中蕴含着的诗人情感。

3、对比鉴赏法:

作为一首送别诗,本诗可以与古典诗歌的送别诗在告别对象、告别时的情感、告别时的氛围等方面构成对比,在对比鉴赏中领会本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一、你所知道的徐志摩

出示徐志摩的照片,让学生说说他所了解的徐志摩。

1、徐志摩的情感历程:熟识徐志摩的人都称赞他的性格品行,说他天真挚诚、不计名利、热情无私、活泼风趣,有徐志摩的地方就有欢笑。他一生的风基本来自三个方向,也就是性格完全不同的三个女性: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女性是徐志摩灵感的源泉,也是他悲剧的根源。徐志摩的生命被热爱他的三位女性用不同的方式延续:张幼仪自立、自强,继续侍奉公公,抚养儿子,并在上海创立时装公司、女子银行,开风气之先。林徽因拣拾了一块失事飞机的碎片珍藏到去世,并提议设置 “志摩奖金”鼓励文学青年。陆小曼终身素服,绝足社交场所,编辑出版《徐志摩全集》成为她唯一的心愿。

2、徐志摩的人生经历: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他可以随意地选科听课,也可以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看书、赏景,或者下河划船,尽情陶醉在大自然中。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

3、徐志摩的诗歌作品:

播放歌曲《偶然》、《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片断,出示《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再让学生说说读过的志摩的诗。

二、初读诗歌,谈谈感受

情境营造:

正如英年早逝的徐志摩是他生命中三位女性永远的珍藏一样,康桥的生活和康桥的一切在徐志摩的一生中也是一个永远的情结。

《再别康桥》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请自由朗读本诗。读后,用一句话说说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三、再次研读,鉴赏诗歌

1、朗读指导:

(欣赏配乐朗读,先让学生读,再用范读,学生能找出差距。)

注音:

荇(xìng)斓(lán)畔(pàn)溯(sù)篙(gāo)

语气:

舒缓、低沉。

节奏:

轻柔、和谐、回环复沓。

押韵:

每节押韵、节节换韵。

2、内容研讨──读懂诗人:

新诗的内容有很多值得探讨之处,诸如语言的运用、意境的创设、情感的变化、结构的安排等,现在,请大家任选一个学习主题,认真研读课文。研读过程中,在笔记本上随时写下自己的感受。读后,学生交流。

可以将问题细化为:

篇11:教学方法心得体会

学校给我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让我能工作学习结合起来,通过学习,从中可以取得真实课堂教学中的经验。6月17日,我有幸到省教育学院参加了《20xx年辽宁省小学科学教师学科专业素质展示会》,为期三天,聆听了14个市的代表进行的专业素质展示,对我触动很大,感受颇多:

一、思索之一:深入挖掘新教材内涵,成功的课堂教学,要有学生的主动参与。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查找资料——设计调查研究方案——实验证明——运用各种手段搜集分析数据——得出答案、解释。这几个步骤,是科学课的一般模式。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新科学教材(教科版)非常重视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有机的把活动和学生的实际相贴近,并且以单元研究的形式出现。可以看到每个单元都是一个很贴近学生生活的科学主题,主题下面又衍生出若干课题,这些相互联系的课题就构建了符合学生发展所需要的科学素养框架。

二、思索之二:注重科学教育中的师生真诚面对。

在新的《科学》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到:“尊重儿童在科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这需要教师注意观察和研究小学生的行为。一个优秀的科学教师常常会弯下腰来倾听儿童的心声。科学课教师对学生说的最多的话是什么呢?不是你应该怎样去做这件事,而是“如果这件事情你愿意去做的话,就……”我觉得很有启示,这样的话包含着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我们的科学课应该多一些关怀,少一些指令。要运用教学相长,与学生平等讨论的教学方式。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当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与学生一道共同来重新“发现”科学真理的过程。把自己当做他们中的一员。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只有投入的探究,而没有思想的枷锁,充满“自由探究的空气”。每次在学生小组上讲台汇报时,我们不妨轻轻的坐在他们的位置中,让学生忘记教师的存在,把专注的思想用于互相探究上面。在教学中要经常启迪学生,要他们勇于提出质疑、大胆发表意见、进行有效争辩。“我想知道的是……”“我打算这样来做……”“对他说的我有另外的想法”……让学生把自己最想说的说出来,哪怕是他们的不举手的“插嘴”那也是很可贵的意见,就当它是闪亮的智慧火花。所有这些“有价值”的语言就是我们最希望听到的声音。

三、思索之三:改变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最优化发展。

以往的评价以知识性为主的总结性评价为主,往往忽视了科学技能、科学态度等诸方面的评价。而现在新科学课程的评价体系强调学生对过程的参与,主要是发挥评价的调控与改进功能,并在进行过程中不断调控,最终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例如盘锦市的高峰老师介绍的评价方法:1、个人评价。要用符合本学科的评价语言,如:你真像一个小科学家、你的回答很有创意……2、小组评价:(心得体会 )采取互评的方式,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性。3、班级发放表扬卡。在教学中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可以参考教材的建议,也可以借鉴其他教师成功的经验,也可以由自己、甚至是学生来制定,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方法都应得到运用。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新科学的评价体系,才能达到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那就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课程宗旨。

四、思索之四:加强课后反思,要从自己所授的课中悟出一些新的发现。

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第一、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

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好课”标准:教学环节中的“龙头”、“凤尾”、“铜腰”个个精雕细琢,教学手段中的“电媒”、“声媒”,一个不能少;学生讨论热热闹闹,回答问题对答如流。这种“好课”似乎无懈可击,但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讨论是否富有成效?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变化?学生的创造性何在?对这些“内伤”必须认真回顾、仔细梳理、深刻反思、无情剖析,并对症下药,才能找出改进策略。

第二、要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伪探究”

有的探究性学习只表现在问题的探究上,只要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几个学生立即围成一团分组讨论,也不管小组成员的组合是否合理,问题的价值是否有讨论的必要;待几分钟后,教师一声击掌,学生的讨论戛然而止;再由小组中的“老面孔”优等生发言。至于其他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讨论时是否真正心到神到力到?是否真正学会了应该学会的方法、技能、知识?就不得而知。这种“神散形未散”的“伪探究”掩盖了个性之间的差异,甚至会剥夺部分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发言的权利。那么到底解决了多少“疑难病症”?又有多少学生真正参与、体验了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呢?

以上是我在听课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当然,要做好这些,需要我个人的不懈努力。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我会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充实自己的大脑。此次的听课对于我来说非常的重要,至少它告诉我再上科学课的思路。我非常感激也非常幸运参与了这样一次活动。

篇12:教学方法心得体会

今天张老师和两位专家的讲座,深入浅出,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听来毫不费力,特别是张老师在讲座里所展示的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给了自己极大的启发,对自己今后的教学行为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以下是自己通过对专家讲座的潜心学习,认真梳理的实施思品课教学策略所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设定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是教材、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统领一堂课的灵魂。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而教材是学科专家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最能忠实地反映教学课程标准,所以我们要向专家学习,仔细研读教材这一重要文本资源,理清专家思路,为自己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并能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有真正的指导意义。

二、课堂导入

1. 知识导入:通过复习旧知,建立新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2. 情景导入:利用歌曲、故事、图片、视频等创设情景,能激发兴趣。设置情景宁近勿远,离学生生活越近越好。

3. 时政热点导入:利用时下热点、焦点、及时的新闻素材来导入,有时效性,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如用《千手观音》中残疾演员、西单女孩、旭日阳刚来导入到“磨砺意志战胜挫折”。

4. 问题导入:通过教师有效设问来导入,能激发兴趣,启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设置问题宁小勿大,要有的放矢。

5.活动导入:通过设置有关教学内容的活动来导入,能唤醒学生体验,活跃课堂气氛。例:教师带领学生拍手,教师不断变化节奏,学生要跟上老师的节奏,就得集中注意力,这样自然过渡到“学会学习”上。但要注意活动宁缺勿滥,不能为活动而活动。

三、设置情景

情景教学法是现在教师普通采用的一种教学法,根据情景的真实可感受程度,可把课堂情景分为可体验情景、可再现情景、可借用情景、可想像情景。教学中应灵活创设多种情景,做到虚实结合。虚拟情景问题开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真实情景易产生具体结论,有利于体现教师预设和引导。

在设置情景时要注意要先备知识后找情景。情景设置不易过多,否则学生思维跳跃过大,造成走马观花。

四、巧妙设问

设置情景是为教学服务的,内容服务于形式,所以创设的情景后面必须设置恰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设问要有梯度性,指向性,启发性。

设置问题易先“开”后“收”,先用选择冲突式,让学生有话可说,打开思维,再用引导感悟式,固化形成结论。

五、归纳提升

板书是归纳提升的一个有效途径。精巧的板书设计能概括总结本堂课知识,为教学锦上添花,还能为提高教学效果画龙点睛。

板书的形式:提纲式,结构式,图示式,表格式,辅助式。

利用能概括本堂课内容的名言警句或优美诗句作结尾,也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有利于学生的道德认知的形成。

六、教学方式

1.情景启发式:要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不同的情景,如可体验情景、可再现情景、可借用情景、可想象情景等。

2.自主学习式:教师对本课的重要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学生通过分组学习,自主解决。初二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适合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3.探究讨论式:教师提出本课需要探究的问题,在课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初三学生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对社会问题有了自己独立的看法,适合设置一些探究讨论式活动,深化和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4.活动体验式:教师通过学生活动,让他们在体验中进行学习的方式。初一的学生年龄较小,对理论知识理解有难度,宜多用活动体验式。

通过对专家讲座的潜心学习和梳理,自己对思品课教与学的策略有了明确清晰的看法,这更坚定了自己对上好新课程理念下的一堂课的信心,促使自己在教改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篇13:教学方法心得体会

本学期吴忠市教育局提出对我市中小学教师进行教材教法培训,我校也掀起了学习课标,学习教材和教法的热潮. 20xx年寒假,我校集中教师开展“双册教材教法学习活动”。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受益非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例如各个学段的目标更明确了,驾驭教材的能力提高了等。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

1、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读课文。

首先以一位普通的读者的身份去读,理解它的内容,理解它的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文章所含蕴的哲理和所表现的情感,理解作者认识事物的'观点方法,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其次从学生的身份去读课文;了解学生对文章所传递的信息,哪些是熟悉的,哪些是陌生的;积累水平生活体验与课文有哪些相同或差异之处,以便确立今后的备课路向。

2、钻研教材,选准好切入点。

抓好切入点,选准切入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诱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切入点的选择主要根据教学重点难点的需要,以及学生学习、阅读的规律而确定。

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有人说:“语文是灿烂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古筝,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如今新课程更是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追求空间,课堂教学自主性和自由度的加大,课堂转变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自由度也随之扩展。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本人认为:要抓住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二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

三、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阅读教学要有基本式,如,叶圣陶先生提出的预习──报告和讨论──练习的模式;如,自学──指导──练习的“学、导、练”教学模式;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的“整、分、整”教学模式。

阅读教学更要有因文而异、因需而异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针对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可以采用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朗读指导为重点的“导读、练读、评读、赏读”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和学生零距离,心贴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潜心感悟。

对于童话、寓言,可以采用“初读,知顺序──熟读,记语言──再读,演一演”的教学模式。

对于有值得探究的问题的课文,可以用少量整合的问题为导向,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对于写法有特点,且学生学得来、用得上的课文(如,简单的说明文),可以采用“了解内容,领悟写法,尝试运用”的教学模式。

对于适合习得某些学法的课文,可以采用“方法渗透,方法领悟,方法小结,方法运用”的教学模式。

对于略读课文、选读课文,可以采用“一读读通课文,二读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感受”的教学模式,体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精神。

对于“综合性学习”,应体现体验、合作、探究的精神,抓好“设计方案,分组活动,辅导交流,展示成果,小结收获”几个环节……

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课前一定要吃透教材,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走进文本的过程,既要平等互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对文本探究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心灵产生碰撞,达成情感上的共鸣,收到预期的成效。最后感谢我校开展的“双册教材教法学习活动”,帮助我们青年教师快速健康的成长。

篇14:《黄帝内经》教学方法探讨

《黄帝内经》教学方法探讨

《内经》是中医古典理论的奠基之作,其理论对后世医家都有深厚的影响,至今仍为中医的必读书目。

《内经》是中医古典理论的奠基之作,也是学生入门的必学课程。现代中医临床本科学生除了要学习中医外,还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西医。因此探讨《内经》的教学方法、提高《内经》的教学质量显得格外重要。

1重基础

《内经》是本经典著作,成书年代久远,文字古奥,义理深邃,很多学生刚接触时都觉得很难学,也没耐心学,更别说是背诵经典,况且内经理论来源久远,学生对内经里的理论感觉陌生,一旦产生质疑心理就很难再深入学习下去,甚至会对学习内经产生反感,从而觉得内经很死板、不灵活。笔者认为对于刚入门的本科新生,在为他们开设《内经》课之前,先要让学生对中医有一个了解。比如先学习好《中医基础理论》,让学生对中医学有一个笼统的看法,再开设《内经》课,这样让学生有一个过渡平台,不至于一下子就步入经典的学习中。学习内经前,《中医基础理论》即是基础,只有基础打好了,才能继续向前走。《中医基础理论》可以在大一第一学期开始,而《内经》就可以在大二开设。

2熟悉文言文,提高阅读古典医籍的能力.

《内经》的文字都是文言文,对于现代的.学生,刚接触不免会觉得深奥难懂,所以学生要多了解文言文,同时老师也要适时地加以指导。另外,课堂上教室讲授的内容有限,整本《内经》不可能一个学期就可以学习得完,中医是门古老的医学,学生要想学得好,就一定要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除了学习《内经》,其他古籍古书也要有所涉猎,这样才能提高阅读古典医籍的能力。看经典讲求看原文,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了解古人的思想,更好地学习古人的理论。

3多联系,厚德博学

《内经》不是一本单纯的中医书籍,里面也涵盖了其他内容,如历法、气象、哲学、社会学、生物学、地理、天文等,可以说《内经》就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浓缩。因此我们学习内经可以从里面学到很多宝贵的知识,但同时也会产生很多疑问。学生要学好《内经》,就要多联系,多了解与《内经》理论相关的知识如中国古代天文学、气象学、历法学、地理学等。只有厚德博学才能更好读懂《内经》,读懂中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恰当地联系其他古代知识,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浓厚兴趣。学校在开设课程时可以多开设些与《内经》密切相关的学科,就如上面所说的《古代天文学》、《古代文化常识》等,让学生更了解中国文化,这样学习《内经》就不会觉得《内经》死板。

4重实践,理论联系实际

《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虽然与当时社会的变革、哲学思想的渗透、自然科学技术的影响不可分割,但作为医学论文的汇编,它的形成更与当时医疗实践的积累以有密切关系,因此老师讲课时一定要结合临床进行阐发。学生学习《内经》期间,要多实践,早临床,理论联系实际。可以选择去医院见习,看看名医是如何看病辩证,体会《内经》对临床的价值,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内经》的兴趣。在见习过程中如果碰到难题就应该主动查找资料或者请教老师。

5多创新

《内经》作为中医古典医籍,对后代医家的学术阐述有很多大的影响。当代中医学生要发扬传统,还要有所创新。对中医学要有所继承,还要有所发展,因此当代学生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如果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单纯只以理论知识授课,学生很难有所发挥。因此,当代的《内经》教学中,要改革《内经》课程的教学模式。

5.1感官多重学习老师在教学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口、眼、受、耳、脑等一起参与学习,通过感官的多重学习,加深印象,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5.2学生上台讲课先把整个班分成几个组,老师给每个组布置讨论课的内容,学生在利用课外时间收集资料,组员与组员互相讨论,各抒己见,最后让学生发挥电脑特长,把资料做成多媒体。讨论课上每组派1~2个组员到台上代替老师讲课,台下其他学生做好笔记,思考并提出问题。学生讲课完毕后,台下学生要提出问题,台上的学生回答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3拓展学生视野老师也可以邀请外院教授专家做学术讲座,拓展学生视野。老师在课外也要多查阅收集学术资料,并争取在课堂上多为学生讲解。

5.4改变传统考试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一卷定乾坤”,为了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化,学校应该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并且以面试的方式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此部分的成绩可当做平时成绩,或者是让学生自己找感兴趣的内容作为论文的切入点,启发学生去思考,去辩论,也能够使学生学会怎么自主学习。

5.5敢于挑战权威作为学生,要精读《内经》中的文章,要以辩证的思路去理解《内经》,理解中医,敢于向经典提出质疑,敢于向权威学术提出挑战,并在学习经典理论上有所创新,这样才能挑起“继承与发展”的重担 。现代医学迅速,中医与西医结合不一定就是无为的结合,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与西医中的知识联系起来,有联系才有比较,但要注意要以中医的学习为主。

《内经》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典籍,对中医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内经》教学方法新颖灵活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内经》的教学模式,让经典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让学生更好地读懂中医。

篇15:教学方法学习心得

学期,我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每天都抽出一部分时间坚持阅读第二轮继续再教育课程丛书,以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中读得最多的是《新课程教学法》这本书。这本书涵盖了“新课程标准概”、“语文课程的目标及分析”、“教材编写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教学与评价建议”、“语文教材常见类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举例”以及“新世纪语文教师的素养”这些内容。可以说这本书既在理论上给了我指引,又在具体操作层面上给了我很大的指导和启发。尤其是第五章第三节里对阅读的教学策略的阐述,使我对阅读教学的目标观、价值观、方式观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下面就阅读教学的价值观这一论述谈谈我读后的心得体会。

P131页写道: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干扰,片面追求“唯一答案”的“一元解读”已成为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主要价值取向。教师按照“教参”上提供的“唯一答案”解读课文,并设计相关的问题,学生顺着教师预设的问题理解课文,这种异化了的阅读教学,不仅不能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而且泯灭了学生的个性,针对这个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的阅读教学的价值观进行重新的审视,确定新的阅读教学的价值观,也就是要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让学生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提高阅读的综合素养。

那么,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新的阅读教学价值观,改进当前的阅读教学呢?书中说到:“第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理念,为学生个性的彰显和思想的解放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多元解读”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内涵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的`方式及结果,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在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感悟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有客观差异,因而他们在对同一文本的解读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丰富多彩的答案。第二,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多元解读”与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与标准导向的辩证关系。《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的第一条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的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的品位和审美情趣。”但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有些教师把“多元解读”误解为“多元价值观”或者是“多元标准”。例如,在《狐狸和乌鸦》一课的教学中,授课教师在进行拓展思维的训练时问道:你们认为狐狸是个什么样的动物?当有学生说狐狸是“聪明的,很会动脑筋”的小动物时,教师不但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反而对这种解读大为赞赏,给学生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试想,如果社会上真的涌现出这么一批“聪明机智”的狐狸,我们的社会将会出现怎样的局面。尊重个性差异,提倡多元解读,是建立在一定的标准或共识的基础上的。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期,他们只是的积累还比较肤浅,认知能力还比较薄弱,因而他们对文本意义的理解难免会出现肤浅、误解,甚至曲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积极的引导,否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会成为一句空话。”

看完这本书,的确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如:在教学《20xx年的一天》这篇以想象日记为题材的阅读课文时,学生在了解了课文所描写的环境恶化的种。种现象(空气污染、臭氧层破坏、水污染、温室效应、酸雨等)后,一个学生忧心忡忡地问:“老师,27年以后地球真的会像作者描写的那样糟糕吗?”对于学生的提问,我在充分肯定他忧天下之忧的思想后,并没有立即给予回答,而是顺水推舟地将问题又抛回给学生了。顿时,教室里像开了锅一样,学生纷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有理有据地进行推测,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说会的理由是现在的人们严重缺乏环保意识,肆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随处可见,要不了多久,作者的预言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说不会的理由是许多人已经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并为之奔走呼告,有的地区已经实行了“退耕还林”的政策,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们携手并肩,植树造林,为保护母亲和共同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地球村会恢复蓝天碧水的美丽容颜。直到下课铃响,争论的双方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见解,但我想答案的本身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这次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多向对话,学生的知识得到了丰富,思维得到了拓展,个性得到了张杨,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策略,真正实现了“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

又如在教学《20xx年的一天》这篇以想象日记为题材的阅读课文时,学生在了解了课文所描写的环境恶化的种。种现象(空气污染、臭氧层破坏、水污染、温室效应、酸雨等)后,一个学生忧心忡忡地问:“老师,27年以后地球真的会像作者描写的那样糟糕吗?”对于学生的提问,我在充分肯定他忧天下之忧的思想后,并没有立即给予回答,而是顺水推舟地将问题又抛回给学生了。顿时,教室里像开了锅一样,学生纷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有理有据地进行推测,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说会的理由是现在的人们严重缺乏环保意识,肆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随处可见,要不了多久,作者的预言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说不会的理由是许多人已经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并为之奔走呼告,有的地区已经实行了“退耕还林”的政策,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们携手并肩,植树造林,为保护母亲和共同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地球村会恢复蓝天碧水的美丽容颜。直到下课铃响,争论的双方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见解,但我想答案的本身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这次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多向对话,学生的知识得到了丰富,思维得到了拓展,个性得到了张杨,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策略,真正实现了“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

通过对《新课程教学法》的学习,我的教学观念得到了全新的转变,这些新的理念也必将指引我,推动我去创设更富有活力、更体现人文关怀的新课堂,我也必将沐浴着新理念的春风,在新课改的路上越走越稳健。

篇16:教学方法学习心得

通过对临川四中施淑华老师组织的案例教学法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现状却令人担忧,目前,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方法是讲授法。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以“知识”为中心,忽视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因素;往往重说理、轻情感;重结论、轻过程;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或称为“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式的教学方法固然有其合理之处,但是,这种方法的缺陷也是明显的,首先表现在,这种靠教师讲授,缺乏师生之间必要交流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易掌握所学的内容,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低下;其次还表现在,这种讲解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以讲解理论为主,缺乏与实践的衔接,只重视理论的掌握,学生虽然有了较扎实的理论功底,能应付各种条条框框,但却不知如何在实践中使用这些理论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其课程改革目标中明确规定:教学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创作的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要切实提高素质教育的成效,在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评价体系的同时,还必须紧紧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一方面必须给传统教学方法以新的内涵,另一方面必须引进一些发现、探索、归纳、推理的现代教学方法,从而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而从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的特点出发,科学地应用案例教学法,则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

在当前形势下,科学地选用案例教学法,以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是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的,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案例教学法只是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种,要优化课堂教学,并不是简单地以一种教法替代另一种教法,而应是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它必须随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进一步认识了解案例教学法,充分发挥其优势,运用案例教学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更有其现实意义。

篇17:教学方法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洋思中学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对我影响很大。再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情况,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学形式。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整个教学模式的形式的一切照搬过来,可以说,收获一定大不了,甚至会出现退步,可能要出现成语中“鸡飞蛋打”的效果。要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推进。平时教学中总认为自已不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学生总结不全面,这是错的。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

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去教好学,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课前预习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即使在上课时的设计和实际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认真设计好,因为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

改进措施: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对于我所教班级现阶段来说,学生没有养成很好的自学能力,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同学自学时还会有一部分同学看不出应该掌握什么、什么内容是重点、自己什么地方还是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我在学生自学前为同学们写出引路提纲,只让学生根据提纲在书中找答案,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无论是什么学科,几乎都要讨论,因为通过看书,还有许多总是没有解决。通过问题讨论先要让同学们几个一组进行讨论,比较后,再提问或到黑板上演练,会使许多同学的思路比老师还宽。所以教师根据课本内容、班级或个人实际情况,应该有意识地设计或组织学生尽可能多的对实际的问题讨论解决,而不是老师直接说了答案。

3、对练习和当堂达标题的操作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练习有讲前板演练习,讲后书面作业或者小考。这是同学们形成能力,把知识和应用联系起来的过程。尽量避免出现以讲带练,以练代测。

洋思教学模式,让学生听课更有针对性,以学生思考为主,让他们积极的成为课堂的主人。只要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努力,便逐渐会发现思考中的学生最美,思考中的学生最可爱!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能够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每一个学生在我们这里都可以成才。

篇18:英语词汇教学方法

【关键词】单词记忆 教学 交流词汇是在说话者或写作者支配下的词的总和。

英语词汇相当庞大,据估计有一百多万个。

遵循记忆规则,迅速扩大词汇量,这是学习英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狠抓词汇教学,提高学生实际交际能力。

关键词:英语词汇 教学 方法

一、词及其构成方式(Word and Word Formation)

词是语音、意义和语法特点三者统一的整体。

所有操一种语言的人,对于词都有一个直觉的认识。

因为人们通常说的每句话都是由一个个词构成的。

但是,词并非是语言的最小的有意义的结构单位。

词是由词素(MORPHEME)构成的。

一个词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词素构成。

如cat和cats。

Cat这个词不能够被拆分。

如果拆分,其原意就会消失。

因为它代表一个独立存在的单个词素,即自由词素(FREE MORPHEME);在cats中,-s 是一个复数词素,是必须与其它形式相连接才能出现的词素,即粘着词素(BOUND MORPHEME)。

词的构成方式是指词的形式在形态上有意义的变化。

它主要包括下列三种方式:

(一)派生法(DERIVATION)

在词根(ROOT)上添加词缀以构成新词。

如slowly(slow+ly)。

通过这种方法构成的词在英语中不胜枚举,形式多种多样。

在词汇教学中,如果能够归纳添加词缀的规律,并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转类法(CONVERSION)

词的功能和类别的变更。

如Condition n.(条件)---Condition vt.(规定……的条件)。

有时,这种变化只限于超切分特征(SUPRASEGMENTAL FEATURE)的变化,如decrease vi.〔di:#39;kri:s〕减少, decrease n.〔#39;di: kri:s〕减少。

这些变化是英语发展的结果。

这些词灵活多样,含义广泛。

掌握它们的要点在于求本溯源,根据语境(CONTEXT)作透彻的理解,去伪存真。

教师不妨在讲解可转类词汇时,多加引申,进行归纳,既可节省学生记忆词形的时间,又可丰富学生的语言,并使语言简洁、紧凑、流畅。

(三)合成法(COMPOSITION)---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连在一起,构成复合词。

如:silkworm(silk+worm)。

英语的发展,合成法在构词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为英语的词汇增加了许多意义新颖的词语。

复合词的构成材料多由基本词汇提供。

因其组合灵活,善变,所以,这一构词法在现代英语里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特别是复合名词更是层出不穷,所表达的内容繁多,词义广泛,丰富了英语。

由于合成法产生的词汇作用直接,在教学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如果教师勤于观察,用心琢磨,善于归纳,耐心引导,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也能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

二、词义的变化(CHANGE 0F MEANING)

词义的变化是指词义的改变和新意义的产生。

一个词刚出现的时候只作为一定的事物现象、性质或者行为的名称,因而是单义(MONOSEMY)的,继而在语言发展过程中逐渐获得新义,便成为一词多义(POLYSEMY)。

如:head 可以表示“头,人体的一部分”,“火柴头”,“上端”,“统治者,领袖”等。

一词多义是语言发展的结果。

后来发展的意义是以原始意义,即本义为基础的,它是从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

在英语词典中,大量的词都有若干个不同的解释。

因此,教师要明确学好英语单词所具有的各种不同意义的重要性,不能仅仅满足于只懂得其中一个意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英语,还可以避免因只知一点,不知其它而造成片面的理解或理解上的失误。

但是,对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人来说,这绝非一下子能做到的。

有选择地掌握是必要的。

要记住词的其它较常见的意义,应首先记住其基本意义,这是词义的核心,其它意义就是由此派生出来的。

词形、读音和词义的关系,有些词词形和读音相同而义不同。

如:arm〔a:m〕臂膀---arm〔a:m〕武器。

这些完全同音同形异义词(HOMONYMS)在词典中分别作为不同的词条收录,属于来自不同的词源。

它们的意义不是从其中一个词的原始意义派生出来的。

这在词汇教学中必须加以区分,切忌望文生意;也有一部分词的读音相同,而形和意则不同,如:air(空气)——heir(继承人)。

这些同音异义词(HOMOPHONES)在学生的听力训练中应结合语境(CONTEXT)加以熟悉区分,避免混淆;此外还有词形相同而读音和词义不同的词,如:lead〔li:d〕(率领)---lead〔led〕(铅)。

这些同形异义词(HOMOGRAPHS )极易混淆。

因为先入为主的缘故,学生记忆中同形词原有的读音会干扰后面同形词的读音。

而因为这些词形完全相同,学生会利用原有的经验去套读后接触的同形词,造成读音上的错误。

在教授这类词汇时,一定要把已经学过的同形词提供给学生,从词的读音和意义上加以区分,强化学生的记忆。

四、同义词和反义词(SYNONYMS)

(一)词与词可以因表达同一逻辑概念而结合在一起,这些词称之为同义词。

历史的原因,英语中的同义词特别丰富;随着历史的发展,英语使用的范围日趋扩大。

美国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国家,从殖民时期便给英语注入新词。

随着美国的发展壮大,它对世界各个领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这就使得美国英语(AMERICAN ENGLISH)对英国英语(BRITISH ENGLISH)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美国英语中的一些词与英国英语平分秋色。

诸如,sidewalk 人行道(美国英语), pavement人行道(英国英语); railway 铁路(英国英语), railroad铁路(美国英语);gasoline汽油(美国英语), petrol汽油(英国英语)。

这些词同时存在于英语词典中。

将英语作为外语的人,有时对此不作严格区分。

但是,英国人和美国人对此还是有区别的。

一组英语同义词各有其源,使用起来比较复杂。

有时即使是以英语为母语者也会感到窘迫。

(二)反义词是词义相反或对立的词。

例如:out(在外), in(在内)。

在英语中,反义词是常见的。

反义词可用作一种修辞手段突出两种不同概念的对比,给听者或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同义词由于意义上的相同或相近而形成一群词,一组类聚。

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我们要利用这两类词的各自特点,启发学生利用联想(ASSOCIATION)加以掌握。

词的联想对英语学习来说十分重要,有助于扩大词汇量,并丰富表达力。

如以encourage (鼓励,激励,支持)为中心联想,可以联想到 back up, embolden, hearten, inspire, promote, support 等同义词或词组。

那么,再以这一群词为中心联想,可以联想到它们的反义词,discourage(使气馁,阻碍),dishearten (使沮丧,使泄气),等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同义词类比的特点进行对比,寻找同义词之间的差异,可巩固记忆;同样,我们如果启发学生把反义词加以对比记忆,就会多学一些单词,增加一些词汇量。

参考文献:

[1]王彤福,杨桂娣.《托福600分突破---词汇与阅读理解》.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

[2]马德高,卢福林.《大学英语词汇星火式巧记速记》,北京:外文出版社,1994

[3]邱育明.《英文单词记忆新概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

篇19:英语词汇教学方法

【摘要】 词汇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整个语言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如何进行有效的词汇教学,让学生主动记单词,是每个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词汇教学 中学英语 语境教学法 归类法 多样化的复习

词汇学习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许多学生都为记单词而苦恼,要么记不住,即使记住了,很快又忘了。

学生英语成绩的分化往往也从词汇开始。

那么如何进行词汇教学才能激发学生记单词的兴趣,帮助学生轻松地记住并运用所学的单词呢?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做法。

1 指导学生结合语境学习单词

在各种词汇教学方法中,语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词汇的语境教学就是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将词汇融合到句子和篇章中去,在语境中实现其交际功能的一种词汇教学法。

其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音、形、义的基础上,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这些词,达到教、学、用三者统一。

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境,接触丰富的语境化的词语和创造自然语言的机会。

词汇的语境教学有五个步骤:

在教课文时,首先让学生通读整篇课文,对其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含有该词语的句子,根据上下文来猜测生词的含义;接着,教师可提供生词在文中的正确词义,由教师口述含有该词语的例句,学生听后口头重复例句,进行模仿;之后,学生再阅读课文,让学生通过看图、填空、口头英汉互译等形式操练含有该词语的句子,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帮助其认识和总结所学句子的结构;最后,让学生结合一定的情景对所学的词汇作进一步的练习,学生能够初步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口头造句或自编小对话。

把词汇与语篇语境结合进行词汇教学,有助于学生正确区分词与词之间的差异并正确使用它们;还可帮助学生正确识别一些新生词。

如“Not wanting to disturb the sleeping kitten , Jane gingerly lifted her from the box. ”,简把熟睡的小猫从盒子上抱下来,却又不想惊醒它,她必然十分小心谨慎。

因此,借助该句语境,不难推断 gingerly 的含义是“小心的、谨慎的”。

英语中有大量的一词多义现象,这些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词性和词义。

如果脱离了特定语境,孤零零地学习词汇,就不能正确地理解词汇意义并产生歧义。

如以教材中含有well一词的句子为例:It happened at the well(井)where I was holding a jar while Anne pumped;It took great imagination as well as(也)patience for Annie to teach me to speak.All they need was something to make them feel well(好)at the moment.I can see how English is used in everyday life as well(也,和)。

从上述例子中可看出well在句中所处的位置不同,搭配关系不同,词性、词义也不同。

只有通过语境进行词汇教学,学生才能获得运用所学词汇的能力,知道在什么情景下使用哪些词语来得体地表达他们的思想。

正如吕叔湘先生在论述关于语境和词汇学习的关系时所说的那样:“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才容易记住,才知道用法。”

2 归类法

2.1 列举归类法

列举归类法旨在扩展旧信息和新信息之间的连接,在温故中知新,它属于认知心理学中的精加工策略。

在词汇教学中可以分为列举、归类和讨论三个步骤。

教师先根据所学的课文的题材列举一两个主题词语,然后请学生从课文或所学的词汇中举出与该主题相关的单词。

比如学习的主题是The Olympics Games,学生可能会说出诸如running,swimming,jumping,basketball,table tennis,并举出课文中shooting,horse—riding,sailing,wrestling等生词和athlete,prize, go1d medal,competitor,Summer/Winter Olympics与体育相关的词汇。

第二个步骤要求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将上述词汇进行归类和概括,每类词必须有一个标志性名称。

例如:

competition:01ympic Games,the Olympics,etc.

people who take part in games:athletes,competitors,sportsmen,etc.

ballgames:football,tennis,etc.

track and field sports:running,high jump,etc.

water sport:diving,sailing,etc.

在各组归类的基础上引导全班学生讨论,在讨论中取长补短,互相补充,在讨论中温故知新,在活动中掌握词汇学习技巧,提高词汇记忆能力。

一般来说,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所学单词可以激活的节点就会相应增多,这种归类“打包”的用途就越广。

研究显示,大脑存储词汇的方法是根据语词之间的相近性和相关性加以排列,在原有词汇的基础上联结新信息。

归类记忆能够把新的词汇信息嵌入到由节点织成的网络之中,增加连接点和触发点,形成知识加工所需要的最佳的神经网络,使单词记忆更牢固,被回忆的可能性更大。

按同义反义现象来归纳复习,通过对词汇的同义、反义现象复习词汇,可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迅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按照音同形义或形同音义不同来归纳词汇。

按词的属性和范畴来归纳复习。

此外,还可采用听写、单词游戏、单词比赛、唱英文歌等方式进行词汇复习。

总之,复习的目的是防止遗忘和恢复遗忘了的单词。

为避免学生的厌烦心理,复习方式要灵活多样以提高其复习效率。

教案的教学方法怎么写

浅谈声乐教学方法

幼儿园教学方法

最新12种教学方法

高校教学方法浅析

英语词汇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方法

音乐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设计

幼儿园的教学方法

教案的教学方法有哪些(推荐1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教案的教学方法有哪些,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