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关心和帮助同学》教学教案设计

时间:2023-05-11 03:40:21 作者:竹川柒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竹川柒”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学会关心和帮助同学》教学教案设计,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学会关心和帮助同学》教学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篇1:《学会关心和帮助同学》教学教案设计

《学会关心和帮助同学》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关心和帮助同学。

2、培养学生对不幸的同学给予同情和帮助。

3、教育学生主动帮助同学解决困难。

教学要点:怎样关心和帮助同学

教学方法:谈话探究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灯片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提问

你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最想得到的是什么?

2、大家讨论上面的问题。

3、揭题并板书。

二、板文明理

1、学生小声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A、杰杰的家遭到了什么灾难?

B、金龙小学四(1)班的同学们是怎样帮助他的?

C、除了同学们的帮助,还有谁来帮助他家?

2、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上面的问题。

3、汇报交流

4、教师小结

刚才大家的`回答,老师很满意,同学们,我们不但要关心帮助班里的同学,还要同情和帮助其他有困难的人。

三、辨析导行

1、评一评(大家评)

谁说得对?说得不对?为什么?

吴宏说:“除了关心班里的同学,我们还应该同情和帮助其他有困难的人。”

于玲说:“他虽不幸,可我不认识他,就没有什么好同情的。”

王欢说:“能给有困难的人一些帮助,我感到很快乐。”

2、想一想

你的同学遇到下列困难,你会怎样做?

①、小力的脚扭伤了,走路困难,课间,他要上厕所。②、小田的家遭火灾,家中的东西被大火烧光了。

③、小英的爸爸因车祸成了残疾人,小英分担了很多家务。

3、说说自己为遇到困难与不幸的同学做过什么?

四、教师总结:

同学在遇到困难与不幸时,应该给予同情和帮助,同情同学的不幸,能关心、安慰他们主动帮助同学解决困难。

篇2:学会关心和帮助同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关心和帮助同学。

2、培养学生对不幸的同学给予同情和帮助。

3、教育学生主动帮助同学解决困难。

篇3:学会关心和帮助同学

教学方法:谈话探究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灯片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提问

你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最想得到的是什么?

2、大家讨论上面的问题。

3、揭题并板书。

二、板文明理

1、学生小声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A、杰杰的家遭到了什么灾难?

B、金龙小学四(1)班的同学们是怎样帮助他的?

C、除了同学们的帮助,还有谁来帮助他家?

2、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上面的问题。

3、汇报交流

4、教师小结

刚才大家的回答,老师很满意,同学们,我们不但要关心帮助班里的同学,还要同情和帮助其他有困难的人。

三、辨析导行

1、评一评(大家评)

谁说得对?说得不对?为什么?

吴宏说:“除了关心班里的同学,我们还应该同情和帮助其他有困难的人。”

于玲说:“他虽不幸,可我不认识他,就没有什么好同情的`。”

王欢说:“能给有困难的人一些帮助,我感到很快乐。”

2、想一想

你的同学遇到下列困难,你会怎样做?

①、小力的脚扭伤了,走路困难,课间,他要上厕所。②、小田的家遭火灾,家中的东西被大火烧光了。

③、小英的爸爸因车祸成了残疾人,小英分担了很多家务。

3、说说自己为遇到困难与不幸的同学做过什么?

四、教师总结:

同学在遇到困难与不幸时,应该给予同情和帮助,同情同学的不幸,能关心、安慰他们主动帮助同学解决困难。

篇4:《学会看病》教学教案设计

《学会看病》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读生字词,并理解词义;

2、从母亲的心理变化体会母亲对孩子的爱;

3、从结比中体验心理描写的作用;

4、试着运用心理描写表达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主题

“母”字趣谈

......其实母的肚子那么大,不仅是因为这是孕育着新生命,更是因为这里蕴含着对孩子的慈爱、耐心、关心、细心、关心、牵挂等等。

二、对比——体验母爱

1、自由读师发的材料(见附件1)

2、交流,你读出了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狠心、不懂得照顾孩子、不怎么爱孩子......

3、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随机指导理解:喋喋不休甘情愿、怔住、拖踏(怎样的脚步声称之为拖踏,你读出了什么?)

4、自由读文本,现在,你的心里又出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你从哪儿读出来?

随机板书:关心——逼问——心软——后悔——谴责——勇气

随机理解:按图索骥 艰涩 像沙漏坠入 忐忑不安

磨练:换词 这是一般的磨练吗?

出示: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的 ,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使自己人。

4、孩子,这就是母亲,出示最后一段话,指名读

孩子,你明白吗?女生读

孩子,你读懂了吗?男生读

孩子,这就是母亲啊!齐读

5、这个大肚子的母字,不仅装了关爱,牵挂、关心、细心、耐心、更装了什么呢?(板书:良苦用心)

(指着板书)这些都是母亲在磨练孩子时的心理路程,我们叫他心理描写。作者毕淑敏就是这样用细腻的笔触对心理展开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用心良苦的.母亲,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她的爱。

6、作者毕淑敏通过心理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看似平凡但无比伟大的一位母亲和她结孩子的爱。

齐读心理描写的句子

三、拓展阅读

1、其实不仅是这位母亲,天下所有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她们都用自己的方式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孩子。自由阅读《剥豆》,划出文3 句心理描写的句子。

2、交流、朗读

四、练笔

1、给下面这篇文章加上心理描写。(附件2)

2、自由练笔——交流

篇5:学会合作教学教案设计参考

学会合作教学教案设计参考

备课人: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根据课后提示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合作的原因和怎样合作,激励学生要在学习生活中学会合作。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人们为什么要合作?

怎样才能与别人合作成功?

初读指导

(1)出示词语。

钥匙嘴唇倾泻协作瓶子牺牲一幢顾名思义情不自禁

(2)指名读,注意读准带点的字。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而想到它的含义。

倾泻:课文指美妙的乐曲好似从乐师的嘴唇边、指缝里飞扬出来。

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

和谐:配合得适当、匀称。

交响乐团:大型的管弦乐演奏的`团体。由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等组成,参加者能达上百人。

(4)齐读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检查自读情况,分自然段读课文。

5、默读课文后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3自然段):说明生活在世界上大家都离不开与别人合作。

第二段(第4~6自然段):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才能合作得好。

第三段(第7自然段):指出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三、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文后练习2。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导人新授内容

二、精读训练

1、理解第一段。

激发思考:作者围绕合作,首先谈了什么? 自由朗读第一段,找出文中的重点句。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不论……也不论……都……”

“只有……才能……”

“小……小……大……大……不……就……”

通过对上面句子的理解,举出在实际生活中“合作”的事例,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

通过第一段的学习,归纳演说词的语言特点。

小结:这一段说明了人生活在世界上,都离不开与别人合作。

2、理解第二段。

过渡: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

(1)理解第4自然段。

自由读第一个事例,随后播出一段交响乐录音,学生置身交响乐的美妙旋律之中。乐止,介绍交响乐是由上百人用不同的乐器演奏而成,他们是怎样合作的呢?

思考:“团体目标”的“高度统一”和“协作精神”分别形容“合作”的什么?(合作的“完美”与“和谐”)

从这个事例中,同学们明白了什么?

(2)理解第5自然段。

读读,想想,议议:

这个实验的目的、要求、经过和结果分别是怎样的?

联系课文想想“依次”是什么意思?

外国专家是怎么说的?

“我在许多地方做过这个实验、从未成功。”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从这个事例,你明白了什么?

(3)理解第6自然段。

读读,想想:

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

小结:文章通过两个具体的事例,说明只有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才能合作得好。

提问:为了说明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作者举了两个事例。只举前一个例子够不够?为什么?(不够。因为只举前一个例子只说明合作需要有协作精神,而后一个例子是说明合作需要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只有举两个例子,才能把问题说得很全面)

3、理解第三段。

自由读,谈谈你对既要“竞争”,又要“合作”的体会。

三、总结全文

四、指导学生练习演讲

五、作业

练习演讲

学写一篇演讲稿。并在班里进行演讲。

篇6:《学会与人合作》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

《学会与人合作》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

辅导目标

通过活动让学生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初步懂得如何与人合作。

辅导方式

故事欣赏、游戏、讨论交流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玻璃杯、玻璃球、放松音乐

辅导场地:

室内

辅导时间:

一课时

辅导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故事一:

掌声

一次,一位作家在礼堂里完成了他的演说,人们对他的精彩演讲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时,他被第一排两个人震撼住了。这是两位温文尔雅的绅士。可美中不足的是,他们一人少了左臂,一人少了右臂,但他们却拍得起劲,两人分别用右手和左手合击,竟发出那样和谐而又响亮的掌声。这景象足足让作家呆滞了10分钟。

呆滞10分钟的记录是由( )创造的!

故事二:

“嫦娥一号”卫星

“嫦娥一号”卫星体重2350公斤,它是每一位科技工作人员齐心协力的心血。工程总指挥栾恩杰说,绕月探测工程的卫星、火箭、发射场、探测、地面应用五大系统中,直接参与工程的科研人员约5000人,加上管理人员和相关单位的协作人员,共约10000人。

数字是最具有说服力和震撼力的.。约“10000”人次的共同努力,才使得“嫦娥一号”腾空而起。

学生交流:

(1)请想象一个合适的词填在第一个故事中的括号里。

(2)从第二个故事中数据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吗?

师小结:是啊,合作是成功的基石。世界上有许多事情都需要通过和别人合作才能完成的。大到国家的建设,小到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和学习。

二、活动过程

(一)体验合作的重要性

活动名称:取玻璃球

1.请一位同学走上讲台,让他伸出自己的手,分别谈一下每根手指头的优势。

请其他同学补充谈

2.拿出装有5个玻璃球的玻璃杯。请学生用自己认为最有本事的一个手指把玻璃球从杯子里取出来。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

3.邀请另一个手指与原来那个手指合作,一起把玻璃球全部取出来。

4.用上所有手指把所有玻璃球取出来。

5.学生谈感受!

6.教师小结:从这个活动可以看出,一个人无论多大的才能,他总有无法独立完成事情的时候,可见与人的合作是多么的重要!

(二)懂得如何合作

活动:心有灵犀一点通

1.游戏规则:各小队的每个成员在白纸上各写一个字,依次轮下去,到最后一位队员写完后,要求组成一句完整、明白的句子。

游戏要求:相互不得发出声音和动作提示,多字少字均作违规处理。合作成功的获得一枚“合作星”。

小组成员,每人写两个字,依次轮下去,到最后一位队员写完后,要求组成一句完整、明白的句子。

2.交流:通过这个游戏你发现了合作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3.教师小结:是啊,在与他人合作时,我们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只有考虑周全,做好长远打算,事情才能做得又快又好,千万不要只顾自己或眼前。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欣赏故事和活动体验,知道了合作的重要性及合作时要注意的问题。下面请同学们充分发挥你的想像力写一句格言倡导合作。

播放放松音乐

大声说出自己创作的格言

学生交流

四、拓展

请五位同学合作完成一副倡导合作的手抄报,要求图文并茂、布局合理、可读性强!

反思:

1.本堂课趣味性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对合作的重要性感受也很深刻。分享时学生都能够将自己的真实体验充分表达出来,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2.在做“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活动时,有两个小组在第一轮比赛中就失败了,失败后看到有的成员在互相抱怨、指责,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我及时地进行了引导,告诉他们,合作性的活动中,只要失败了每个人都有责任,如果只是一味地指责、抱怨别人,只能导致下一轮的再次失败。失败后最要的是总结经验教训,争取下一轮的成功。在我的引导下,他们聚焦到一起,认真对失败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终于在下一轮的合作中取得了成功。看到成功后他们由衷的喜悦,我相信他们在失败与成功中体验更深的是合作的魅力。

篇7:帮助李奶奶大扫除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19 帮助李奶奶大扫除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八个生字。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

2、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句子与句子、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的先后顺序。

3、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局势说、写句子。

4、能流畅的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词,理解词义,会运用。

2、理解句子意思和课文内容。

3、用句式仿写句子。

教学难点:

弄懂句子与句子、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的先后顺序。

教学时数:4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前两天我们学习了《小喇叭》,课文中种花的小姑娘尊敬老人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9课,看看19课中的同学们的行为好不好,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

二、教学生字词

1、读课文。

2、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3、板书生字词:

大扫除 玻璃 歇一会儿 累

贴对联 拜年

4、读生字词,教学读音。

5、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书写“歇”、“累”、“拜”几个易错的字。

6、讲解词义:

大扫除、贴对联、拜年--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词义。

玻璃--看实物理解词义。

7、教学组词:

除(大扫除) 玻(玻璃) 璃(玻璃)

贴(贴对联) 联(对联) 拜(拜年)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齐读课文。

2、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每个自然段分别有几句话?

4、结合句子理解“歇”、“累”的意思。

四、巩固练习

1、读写生字词。

2、读课文。

五、作业

1、默写字词。

2、预习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给下面的字组词。

除( ) 玻( ) 璃( )

贴( ) 联( ) 拜( )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讲解句中的新词,帮助学生理解句意。

(3)总结段意。

2、讲读第二自然段:

(1)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读第一句话,结合实际讲解“干起来”的意思。

(3)读第三句话,拎出句式:

有的……有的……还有的……

体会运用这个句式所起到的语言效果。

(4)练习用句式说写句子。

(5)读第三句话,理解句意。

(6)总结段意。

3、讲读第三自然段:

(1)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第三自然段是两句对话,第一句是谁说的?她说了什么?第二句话是谁说的?他们是怎么说的?

(3)读课文,体会老爱小、小帮老的好品德。

4、通读课文。

三、巩固练习

1、指名学生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复述课文内容。

四、课堂小结

教育学生要向课文中的同学们学习,主动帮助老人。

五、作业

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指名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二、弄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先后顺序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说说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3、第一自然段写春节前,同学们帮助李奶奶大扫除。

第二自然段具体写了大扫除的情况。

第三自然段写李奶奶和同学们的对话。

4、引导学生体会各个段落之间的先后顺序。

三、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齐读,注意句子间的停顿。

3、指名学生读,教师个别指导。

四、作业

背默课文。

第四课时

一、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再加上标点。

1、出示习题:

我们 打扫得干干净净

我们 李奶奶大扫除

李奶奶 我们是好孩子

2、讲解题意。

3、引导学生填空,然后加上标点。

4、读句子,进一步理解句意。

二、课后练习第4题。

1、出示习题:

说说下面两个句子的写法有什么不同。意思一样吗?

同学们有的擦玻璃,有的洒水,有的扫地,还有的抹桌

子、椅子。

有的同学擦玻璃窗,有的同学洒水,有的同学扫地,还有

的同学抹桌子、椅子。

2、讲解题意。

3、领学生读句子,理解句子意思。

4、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句子。

三、照样子,写句子。

1、出示习题(见书本)。

2、拎出例句的句式。

3、引导学生用这种句式说写句子。

四、作业

完成练习1、2、7题。

教学后记:

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己多读课文,借助插图,理解句意和课文内容。重点帮助学生读懂劳动场面描写及课文内容的先后顺序。由于本课中描写的大扫除场面学生非常熟知,所以理解不存在多大的困难。

我注重了对几个学生不易弄明白的词语的理解,如“拜年”、“贴对联”、“干了起来”、“春节”等。

[帮助李奶奶大扫除 教学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篇8:小学第二册信息技术《第4课 学会使用“帮助”》教学参考

小学第二册信息技术《第4课 学会使用“帮助”》教学参考

第4课  学会使用“帮助”

教学目标:

1.学会使用Windows帮助,能查找相应的帮助内容。

2.学会使用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任务:

使用计算器

教学重点:

如何利用电脑的帮助功能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提示:

(一)课文分析

学会使用电脑本身提供的帮助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电脑,掌握电脑的.重要方法,课文以常用计算器为任务驱动,让学生感受到帮助的作用和用法。

(二)教学过程

1.由于“Windows帮助”和“资源管理器”的界面相似,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使用,再让学生汇报,教师补充完整。

2.如何查找相关的内容:课文主要要学生掌握通过层层递进的方法,查找相关主题。查找“计算器”的启动,就要通过单击使用Windows附件→计算器。又如要找“如何创建文件夹”,就要先后单击浏览计算机→文件和文件夹→创建文件夹    教学时,还可根据学生情况,介绍“索引”和“搜索”的使用。

3.教学计算器的使用:可以让学生自己查看帮助,学会计算器的简单操作。由于学生对计算器的一般操作不成问题,主要是乘号和除号的使用。

4.学会在计算器中通过右键获取帮助的方法。在计算器的每个键上单击,均会出现“这是什么”,就可以取得帮助。

篇9:教育教学中应关心爱护帮助这样一个群体的论文

教育教学中应关心爱护帮助这样一个群体的论文

在教育教学中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了学生的全面身心健康和成长,面向全体学生,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群体:学习上困难、贪玩和成绩较低的群体,他们在日常的学习中是“差生”,在同学们心中是调皮、好玩、不爱学习的学生。他们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老师和同学们很多方面的压力,学习上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也逐渐地消失了。在这些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是跟不上课堂教学改革节奏的,这一部分人我们不妨把他们称之为“弱势群体”。对于这样的一个群体,需要来自家庭、教育工作者的关心、理解、爱护和尊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懂得怎样面对和帮助这样一个弱势群体,使他们在学习的旅途中增强信心,不断提高和进步。

一、弱势群体的成因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通过观察、谈心、走访,测试等方法,发现这些“弱势群体”不外乎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基础差。这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牢,阅读面狭窄,理解、分析,表达问题的能力不强,往往面对老师的提问,发现、解决问题的速度总比别人慢半拍,或根本就是丈二和尚摸不到辫梢。

相反,一些尖子生在探究、讨论、实践问题中,思维比较活跃,抢先一步把问题结果公布于众,课堂成了这些学生的表演舞台。另外,加上老师的赞美之词,同学的羡慕眼神,更鼓励了他们。我们的老师们当看到提出的一个个问题,设计的一次次活动都水落石出,迎刃而解,心感欣慰,往往因“得意忘形”而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总以为问题解决了,学生理解了。殊不知,其实相当一部分学生还在苦思冥想,还不知。老师却戛然而止,满脸堆笑的宣布探究结束。久而久之,养成了依赖他人,懒得思考的习惯。这样弱势就越弱势,面积也越来越大。

2、生理上有某些缺陷者。这些在身体或心理上存在缺陷,本身就有自卑,凡事却不愿身为人先,只愿当配角,甘为忠实的观众、听众。这种自卑的心理和不参与意识,最终会慢慢抹杀自己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一个人长时间不说话,而最终口齿不清是一码事。对于缺陷者来说不幸的是:上帝虽在某一方面拿去了一点点,但在另一方面却给了很大的补偿,可惜的是他们连本带利的还给了上帝。这样一来,这一批人也不幸的纳入“弱势群体”一族。

3、遭受过挫折打击的。由于一些老师缺乏方法,言语过于尖刻,或者班风较差,一些同学刻意借用在课堂上因发言而出现的尴尬局面,来讥笑、挖苦,或对同学在发表见解时出现的错误,指责批评。这样,这一群为了明哲保身,不使自己面子受损,自尊心受挫,在以后的课堂上就奉行“言多必失”,“沉默万岁”的不参与信条,长此以往“强”将“不强”。

二、帮助“弱势群体”,实现共同进步

1、坚持“以生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办学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心中装着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在批评做错事的学生时,不能进行不负责任,夸大其词的全盘否定,甚至人格侮辱。不得说“像猪似的”,“灌铅的脑袋”,“死榆木疙瘩”,“看你那样生来就是糊涂脑袋”,“你要能有出息,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等语言。若长期在被漠视和侮辱中成长,难以有做人的尊严,既不会尊重人,也不会自尊,心灵麻木,自尊丧失,各方面的能力减弱。

2、关心爱护学生。经常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关心他们学习、做事、为人和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他们的痛苦与不幸。不能再奉行“教鞭下面出人才”的古训,“打是严,骂是爱”的伦理观念和“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做法。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都应相互信任、相互协商、相互合作。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各种学习、班级管理等活动,这样,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就会高,学习效率就明显上升。

3、克服自卑,不断进取。通过观察、交谈,不难发现,处于弱势群体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含羞草”心理和“自卑”心理。造成自卑心理的学生,是由于经常处于被歧视,被忽略的地位,曾遭受挫折和失败,受到斥责和非难,或是正真认识到自身的潜力和价值,以及生理上的缺陷所引起的。对于这些学生,首先,教师上课要有意识的提问他们,为他们搭起一个活动平台。另外,最好选一些难度相对较低,他没有把握答对的题目,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其次,要同这些学生多谈心,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的长处,并加以发展;再次,通过主题班会、体育活动、为烈军属献爱心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团结、友爱、和谐班集体的重要性。从而给那些有生理缺陷学生更多的关爱,让他们重新找回自尊、自信,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帮助自己走出学习的困境。

4、把握表扬、鼓励的时机,寻找激发进步的“燃点”。长期的观察和试验,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当处于弱势群体的学生取得一点点的成功与进步受到了表扬和鼓励时,其心绪愉悦,情绪高昂,智力会处于最佳状态,那一定会接受课堂上你传授的信息。我们教育工作者千万不要吝啬表扬和鼓励,在班集体中制造一种弘扬正气、激励后进的氛围。教师可经常通过和学生交心式的个别谈话、交朋友、看身边的榜样、针对性地家访以及“无声胜有声”的书信沟通等活动,激发他们上进心和勇气,让学生感觉老师就是他们知心朋友,有意识地用情感去营造一种和谐温馨愉快的教育环境,在这样环境下学习、成长,他们一定会进步很快的。

总之,只要我们正视弱势群体存在的事实,留心发现他们,热情帮助他们,坚持“以生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教育理念,就一定能够实现提高被教育者的各种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终极目的。

高一作文学会关心

关心帮助别人的作文

帮助同学的作文

受伤后同学帮助的范文

帮助同学初中作文

小学三年级作文帮助同学

关心同学的徐老师作文

同学对我的关心的作文

帮助生病同学的捐款倡议书

以学会关心为话题的作文

《学会关心和帮助同学》教学教案设计(集锦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学会关心和帮助同学》教学教案设计,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