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ywl23”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民族民俗课件,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民族民俗课件,希望您能喜欢!
- 目录
篇1:民族民俗课件
民族民俗课件
民族民俗课件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各民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懂得要尊重他们的生活习俗。
教学要点:同“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谈话法,合作探究法、提问法
教具准备: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1、谈话:你知道我们国家共有多少个民族吗?
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风俗习惯,你了解哪些民族的风俗习惯呢?
2、揭题并板书
二、学文明理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灯片出示)
A、周恩来总理为什么要换上傣族服饰参加泼水节?
B、泼水时,警卫员用雨伞给周总理挡水,周总理为什么不让他这样做?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以上思考题。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读文……)
3、汇报交流
(你弄明白了哪个问题就说哪个问题)
4、教师小结
三、辨析导行
1、说一说
在粮食极为困难的时候,红军为什么要把猪肉罐头和腊猪肉扔掉。(小组讨论汇报)
2、议一议
班上组织野炊,老师提醒大家要注意尊重回族同学马小青的.饮食习惯。波波说:“应该少数服从多数。”
你认为波波说得有道理吗?到底该怎么做?
3、读一读
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应该做到哪几点?
四、总结
各民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要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篇2:民族民俗的作文
在一个偏僻的小村里,有一种热情,好客、大方、热爱大自然的一个民族叫做————鄂伦春。
鄂伦春是一个勇敢的民族,起初是在大山中,与狼伴舞,日月同床,之后,勇敢的鄂伦春人建造了简单的房屋,鄂伦春人的衣服,算是最有大自然的气息了
用打来的动物的皮,围成简单的衣服,又保暖又好看,用动物的头,缝成一个里外有毛的帽子,最有特色的是,帽子上有两个小角。
鄂伦春人,吃的饭就是肉,手把肉,烤肉,所有的主食都是肉和柳蒿芽汤,在那里的鄂伦春人总是每人有一个武器,用来捕猎狍子、野猪。
此刻的鄂伦春人,已经不在打猎了,从古时的肉搏到了此刻的礼貌社会,但是还是有的老人忘不了山上大猎时的精彩,与野猪搏斗是的刺激,和拉着动物的尸骨到家的喜悦,所以有的老人此刻还在山上居住,有时下来有时上去,一向过着与狼伴舞,日月同床的日子。
篇3:民风民俗课件
民风民俗课件
民风民俗课件
走进民风民俗——第二组课文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课文的主题是“中华民风民俗”,本单元的课文有《京剧》《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族》,除《北京的春节》是讲读课文外,其余的三篇都是阅读课文,为了让学生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后,感受到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十六个民族生活丰富多彩、习俗独特。我精心设计了本单元的教学流程:
1、以讲读课文为范例,进行精读细嚼。
在教学中,我首先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了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谈一谈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其次,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内容,理清写作思路。接着要求学生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
最后品读语句,想象画面,领悟表达方法。老舍先生曾说,“我不论写什么,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朴素自然,流畅通达,清浅俗白,雅俗共赏,耐人寻味。这种语言风格在文中处处可见,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教学过程中主要指导学生抓住自己对课文感受最深的部分潜心品读,把培养语感落到了实处。
2、以阅读课文为依托,进行读悟实践。
由于讲读课文老师指导的`很具体,所以在后面的三篇阅读课文教学中,我完全是放手让学生进行读悟实践活动,学生初读课文,把文章读懂读顺,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再读课文,教师出示阅读提示,在自己感兴趣的段落或句子画一画,写一写阅读体会;交流反馈,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如在《各具特色的民居》这篇文章中,学生自读自悟后,我设计了一个男女生比赛的环节,男生读《客家民居》,女生读《傣家竹楼》,然后课件出示一张表格,让学生填写。当学生合作完成此表后,这篇阅读课文的学习也就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学生也可以体会到中国民居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3、走出文本,调查本地民风民俗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完这组课文后,学生利用双休日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并自由选择四篇课文中的任何一篇课文做范本,对本地民风民俗进行研究,试着用学到的方法仿写一篇习作。可是,由于本班学生大部分都是月寄生,所有的“调查”都只能是在网上查阅资料而已,没有亲历感受,孩子们写出来的文章少了一些真情实感,多了一些拼凑之感。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色民风民俗。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 ,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篇4:民族民俗的作文400字
今天是中秋节,爸爸妈妈买了好多月饼,准备去奶奶家。到奶奶家了!我看见爷爷在门口在门口等着我们呢!爷爷看到我们回来,爷爷高兴得合不拢嘴。奶奶来了,她也非常高兴,看到他们的笑容,我想:以后有空就来看他们。不知不觉,刚没多久吃过午饭,奶奶和妈妈又忙着做晚饭。过来一会,我看见餐桌摆满了月饼,还有好吃的饭菜,奶奶爷爷让我们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我们全家坐在一起,有说有笑的,突然,奶奶讲起嫦娥姐姐的故事,我静静听着,温情地望着圆圆的月儿,它时时露出一丝温和,一丝慈祥,宛若一位美丽的仙女,又像似一位慈祥的母亲,听着奶奶讲的故事,望着皎洁的明月,我情不自禁地想起老师交过一首诗《静夜思》,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而我们在这中秋节,多幸福,多开心,想起边疆的战士,在中秋之夜佳节里不能亲人团聚; 也想起曾经遭受地震灾害,没有亲人的小朋友,在中秋之夜,更需要大家去牵挂和关心。
今年中秋节让我懂了不多知识,看到全家在一起时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开心不得了。还有奶奶的故事,让我知道,每逢佳节倍思亲,还有我要请嫦娥姐姐把我们的快乐和祝福分享给人们,并祝他们中秋节之夜快乐!
篇5:民族民俗的作文400字
正月十五是中国人传统的节日,在这一天里人们都要举行包汤圆、猜灯谜、赏花灯的活动。每年这天,我们全家都会聚在一起吃汤圆闹元宵,听说这样预示着来年团团圆圆、吉祥美满。
放学回到家,我便看见爸爸妈妈有说有笑地围在一张小圆桌前不停地忙碌着。仔细一看,原来他们在包汤圆。只见他们把揉好的面团揪成一个个小面团,然后搓成一个个小球,再用拇指在中间按一个小坑把馅子放进去,最后熟练地把他们搓成一个个又大又圆的汤圆。这时。我也迫不及待的丢下书包,洗好手,加入包汤圆的队伍中。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把面团放在掌心用两手搓圆,再用拇指在中间按一个小坑,把做好的芝麻馅放进去,在封闭汤圆的时候,我捏住这一边,那一边的馅子就出来了,我捏住那一边,这一边的馅子又出来了,我干脆两边一起捏,这下可好,居然把“肚皮”撑破了。我急忙拿一小块面皮按住“伤口”,不好意思地朝爸爸妈妈笑了笑。爸爸开玩笑的说:“还挺聪明的嘛。”不说还好,一说我更加羞红了脸。妈妈连忙安慰我说:“没关心,我来教你。”有了妈妈的帮助,不一会儿我就包好了一个又大又圆的汤圆,接着我又认真的包好了第二个,第三个……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自己亲手包的汤圆别提有多开心,今年的元宵节真让人难忘呀!
篇6:民族民俗的作文400字
4月4日清明节。这对我们来说是特别的日子,这对我们来说是特别的日子,它是寄托我们对亲人的`哀思的日子。
“清明节时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正如诗里所说的,这天天下着小雨。这丝丝哀号的雨声,带着家人深深的伤感,所有人都沉浸在清明的气氛中。
人们用烧纸钱,用自己的哭声来发泄自己的情感。健在的人跪倒在已逝的人的坟前,近在咫尺却永生不得相见。人们两眼闪着泪光,不管是年迈还是年幼的人,哪个人不思念自己的亲人呢?哪个人不希望一家人开开心心,健健康康的生活在一起呢?
以前在广东时,我们每年都给爷爷奶奶上坟。可能有些许和本地不仅烧纸钱,还将一些食物、糕点、米饭、酒带去,我想这应该是希望我们自己的家人能吃好、用好。成批成批的人往山上走,又有成批成批的人往山上下。他们是哭着来的,也是哭着去的。上坟时,妈妈哭了,爸爸眼里闪着泪光,我那时那管那么多,不知道道爸爸妈妈为何如此反常。我一直认为,我们要开心,因为逝去的人所希望的不就是我们要开心,要快乐吗?我们开心,他们就开心;我们难过,他们会更难过的。好不容易在一起,何必要这副伤心模样呢?伤心是必然的,但是活在这个世上就不应该过度难过,不是吗?
今天,我们无法再回去了,但是我们依然会思念爷爷奶奶,即使我们从未见上一面。
篇7:民族民俗的作文400字
今天中午,和阿姨叔叔在一起吃饭的时候,阿姨说:“今天是重阳节,每家的饭店生意十分好,因为大家都在给老人过节日。”
吃晚饭回到家,我赶快打开电脑查看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我仔仔细细的查阅每一篇资料才明白: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爸爸告诉我:我们国家从今年起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要让天下所有的子女尊敬老人,孝敬老人,赡养老人。我想起从我记事起,我的姥姥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的给我缝小被子、小棉袄和棉裤;我的爷爷总是把最好吃的东西端到我跟前,我的爸爸妈妈不论自己多辛苦,对我总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他们对我的爱付出的太多了。
我心里祝愿天下所有的姥姥爷爷爸爸妈妈节日快乐!等我长大了,我要发明一种长命百岁的药,让您们长命百岁,永远身体健康,我长大后用我自己挣的第一笔钱,给您们买最好吃的东西,让您们穿最好看的衣服。
篇8:民族民俗的作文400字
这是寒假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去云南省的省会昆明玩,一到昆明,听说建了一个民族村汇集了云南26个少数民族在这里。
来到民族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头那几颗千年的大树,它们高大挺拔,吸引了很多游客。进入民族村的大门,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民族建筑、五颜六色的鲜花、绿油油的草地。犹如走进了仙境,使人心旷神怡“实是欲界之仙都”啊!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白族村,这里有一个寨门,上面写着“白族村”三个大字,进了村,那琳琅满目的纪念品深深的吸引了我。我一个也不肯放过,每个我都细心的观察。
离开白族村,远远的就望见了傣族村内的风情塔。银色的塔尖在阳光的照射下,闪耀着夺目的光彩,风送引领的清脆声动听悦耳。我们快步上前,看见碧波上的风情桥,还有一幢幢美丽的小竹楼,瞧!在风情塔下,中外游客,跟着傣族人欢度着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我们也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你洒我,我洒你,衣服湿透了也没关系,大家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观看了很多村寨,已经是下午5点了,我们大饱眼福,可是肚子有些饿了,随着人流,我们来到民族餐厅,品尝了具有傣家风味:竹筒饭。虽然味道不算很合我胃口,却散发着清香,我吃了不少。
该走了,这时我却回想起那一座座村寨,我真不想走,可还是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云南民族村。
篇9:民族民俗的作文400字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个国家,每个国家的风俗习惯是不同的,不同的国家喜欢的衣着也是不同的。今天,我要带大家去了解的是日本的和服和韩国人穿的“韩袍”。
和服是是日本大和民族的传统服饰,在当地被称为“着物”,因和服的图案与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体意象,又叫“赏花幕”。和服不用纽扣,只用把结的腰带,腰带种类很多,打结方法也不同,广泛使用的是“太鼓结”,就是在后腰打结处的腰带内垫一个纸或布做的芯。由于打结很费事,二战后又出现了“改良带”和“文化带”。
“韩袍”是韩国人的传统服装,它的样式适合韩国的气候,和韩国人起坐习惯。女性的韩服短上衣搭配优雅的长裙,上衣和长裙的颜色,五彩缤纷,有的还加了明艳华丽的锦绣。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色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汇成一幅幅绚丽多姿的风情画,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各个国家的独特魅力。
篇10:民族民风民俗的作文
关于民族民风民俗的作文
彝族的虎图腾崇拜
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人们出于对动植物的一种特殊的亲近感,把某种动物或植物作为崇拜的对象。他们以自己信奉的图腾,作为本氏族的标志,甚至将其作为本民族的祖先。中国云南的彝族人,对虎的崇拜就是源于这种古老的图腾信仰。
据彝族的民间史诗《梅葛》记载,天神在创世之初,派了他的五个儿子去造天。天造好了之后,便用雷电来试天,结果天裂开了,用什么补天呢?天神们认为世界上的东西虎最威猛,于是天神又派五个儿子去将虎制服了,然后他们用虎的一根大骨做撑天柱,这样天就稳定下来了。他们又用虎头做天头,虎尾做地尾,虎鼻做天鼻,虎耳做天耳,左眼做太阳,右眼做月亮,虎须做阳光,虎牙做星星,虎油做云彩,虎气做雾气,虎心做天心地胆,虎肚做大海,虎血做海水,大肠做成江,小肠做成河,虎肋做道路,虎皮做地皮,硬毛做树林,软毛做青草,细毛做秩苗……于是便有了今天的世间万物。
黑虎氏族是彝族的远古先民,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崇黑尚虎,即以黑虎为图腾,并且一直保持到现在。彝族人称虎为罗,许多地方的彝族人至今自称罗罗,即意为虎族。他们自认为是虎的民族,每年都要过虎节,日期从农历正月初八的接虎祖开始,到正月十五日的送虎祖结束。虎节期间,全族人共同欢乐,跳老虎笙、祭虎祖,以祈福消灾。他们在举行祭祖仪式时,用画有虎头的葫芦瓢来象征自己的祖先。
许多彝族人认为自己是虎人。有的村寨至今还流传着“人死一头虎,虎死一只花”的俗语。在他们的姓氏中,常见的罗就表示他们是虎的后代。男人自称罗罗濮或罗颇,意思是雄虎;女人则自称罗罗摩,意思是母虎。彝族人过去就通行火葬,他们认为遗体火化之后便可返祖为虎了。在彝族人聚居的地方,还有许多以虎称呼的山岗、水流和村寨,因为虎人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就应以虎来为其命名。
虎被中国人视为百兽之王。它是力量和威严的象征,被彝族先民敬奉为原始图腾,成为吉祥与幸福的象征。由于虎被他们奉为祖先,因而在一些彝族人家中的神龛上供奉虎形祖灵,大门上挂着虎形辟邪,墙壁上挂着虎图腾壁挂,在村寨路口设有形状像虎的石虎神。彝族人称虎神为罗尼,这是他们心中最灵验最崇高的神。虎神可以为他们消灾驱邪,可以保佑他们称心如意、吉祥平安。他们把自己、家庭、家族的幸福,都寄托在虎神的护佑之下。
侗族服饰之最
侗族最古老的盛装上衣是侗族辛地衣,用于牯藏节或芦笙节,亦称芦笙衣。上衣为左衽长袖式,下为草条式帘裙,饰有白羽。盘蛇纹与游蛇纹图案绣在深色布面上,既华丽又神秘。其“连环锁丝绣”技艺精湛,历史悠久。
北侗最华丽的服饰是镇远县报京地区的姑娘服饰,头上系一银花环,发髻上,插满放射状的银花,后脑吊一组银花。上衣右衽无领,长及膝上一、二寸,衣领四周镶深色坎肩,衣袖镶深色花缎,胸前系一齐衣长的.围腰,围腰配有色彩艳丽,绣工精美的刺绣纹样。戴银耳环。银项圈两三只,胸挂大银牌,戴银手镯,穿长裤,衣裤同色同料,裤脚镶有五寸宽的深色花边。脚穿绣花翘尖鞋。
南侗最典型的妇女夏装:从江贯洞地区的妇女夏装,头上挽髻,略偏于左侧,髻旁饰有鲜花或银花。戴耳环,环下吊有三四颗亮珠。上衣白色,为自织的侗布。胸前开襟,相距三寸,敞胸,衣内系一菱形围腰、青色,围腰上方衣领处,饰有对称的三角形挑花纹,图案多为蝴蝶的变形。围腰上端有两条线带,垂于背后,系在一个呈双圆形∽的银垂饰上,既是围腰的组成部分,又是背上的重要装饰,有的是呈多面球体的银背砣。衣袖细小,袖口有花边。上衣长及大腿中部,两旁开叉五寸,显得修长飘逸,下穿青色百褶裙,长及膝盖处。小腿上着青布绑腿,脚穿草鞋或布鞋。整套服饰优美、简洁。行走时,长衣袅娜,短裙摆动,不仅充分展示了女性的形体,更显现出侗族姑娘独特而动人的风韵,无不与服饰的选料、款式、色调,做工丝丝入扣,天趣自然,使人倾倒。
最典型的侗族男子服饰:黎平县黄岗地区的青年服饰,头包花格帕,为蓝、青、白色自织侗布,包法呈左右向上交叉状,包头较大。上衣为紫色闪光的特制侗布,款式独特。上衣无领,开襟从领口正中横向右侧二寸处,又直下至腰部,再向左横至正中,再直下到下摆。衣扣分圆银珠和蚕形布扣两种,六对,每对为双排扣。上衣短小贴身,衣袖紧贴手臂,腰系布带,显得紧扎壮实。穿长便裤,裤脚宽大。脚穿青布鞋或草鞋。戴银手镯,有的将精致的银烟盒吊于上衣摆右侧。衣裤上紧下松,大有粗犷阳刚的男性美。
篇11:世界民族之声课件
世界民族之声课件
世界民族之声课件
教学目标:
1、能专心聆听亚洲部分国家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音乐,了解有关音乐作品的风格。
2、能结合初中所学的地理知识,在了解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基础上对有关音乐作品的情绪、风格进行简单的评述。
教学重点:
亚洲部分国家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的欣赏(日本、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土耳其)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语言对听到的音乐作品进行简单评述。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联想欣赏法、合作学习法、引导表现法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幻灯片、钢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欣赏新疆、蒙古、西藏三个地方的音乐片断
2、提问
采用分组进行抢答方式,让学生根据听到的音乐,列举三个地方的风土人情。
3、展示亚洲地图,设置情景,组成“音乐文化交流团”赴亚洲各国交流传统音乐文化。
4、确定“游览”方向。
教学设想:以学生比较熟悉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通过竞赛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旅游”的形式进行新授部分教学,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二、新授活动――――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踏上”旅途
(一)、东亚――――日本
(1) 出示课件,飞机飞往日本,出现日本富士山和日本的樱花。
(2) 提问:同学们说说日本印象?
(3) 欣赏东亚的日本歌曲《樱花》及《五木摇篮曲》
(4) 学生通过上述音乐共用性材料的欣赏与感悟,归纳出日本歌曲的有关特征。
(5) 提问: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使用的乐器和中国的哪种民间乐器相似?
教学设想:使用情景教学法、联想欣赏法,利用学生好奇,对未知知识的渴求的天性,教师充当一名导游,以旅游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各地音乐风格的不同
(二)、东南亚――――印尼
(1) 出示课件一段印尼的海滨风光图片和印尼的民间歌舞画面
(2) 欣赏印尼歌曲《鹦鹉》
(3) 提问:同学们讨论下歌曲的音乐风格,试试说说印尼音乐的风格特点。
(4) 哼唱歌曲主旋律
教学设想:在欣赏图片的基础上,引导表现法让学生自己通过对音乐的感悟,讨论思考,得出印尼音乐的风格特点,帮助他们建立参与探索的自信心;对学生的表现活动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南亚――――巴基斯坦
(1) 播放一段巴基斯坦影片,让学生说说巴基斯坦的服饰特点。
(2) 介绍巴基斯坦著名的歌曲《美丽的国土》
(3) 播放歌曲。
(4) 学生学唱歌曲
(5) 提问:同学们能不能说出一两首赞美和歌唱祖国的歌曲?
教学设想:学生对直观形象的东西比较容易接受,播放有异地风情的电影片段,缓解学生的听觉疲劳,同时通过影片展示当地的风土人情,使学生增长的不仅仅是音乐知识,其他方面的知识也将大有收获。
(四)、西亚――――沙特阿拉伯
(1) 播放沙特阿拉伯舞蹈音乐《阿拉伯舞曲》。
(2) 提问:音乐中有几种什么乐器
(3) 分发铃鼓、沙锤等打击乐器让学生随音乐律动。
(4) 全体学生随音乐旋律歌唱。
(5) 提问:同学们能不能说说阿拉伯音乐的风格?
教学设想:在理解阿拉伯音乐特征的基础上,使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与创造力,进行即兴创作表演,培养他们创新思维,展示他们的个性和创造能力。对学生的表演予以充分的肯定,激励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
三、整合与拓展
1、听辨竞赛
(1) 启发学生自己确定利用何种体态语言来表现各个地方的音乐特点
(2) 听歌曲片段,学生做出反应
2、整合
在引导学生听赏本课音乐的基础上,谈谈它们在音乐情绪、风格、表现形式、主题等方面有什么异同?
3、拓展
请学生课后按照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个国家,搜集该国的风土人情及图片,下次课交流。
教学设想:通过听辨竞赛、整合与拓展,让学生积极参与并比较,学生互相引导,你追我赶的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表达出来,教学气氛因此而热烈起来。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亚洲几个国家的音乐,了解了它们不同的体裁特征,尤其是同学们精彩的表演,给了老师极大的艺术享受和美感体验,大家对这几个国家音乐体裁都把握得十分出色,希望同学们回去后继续收集自己喜欢国家的音乐资料,下节课上提供给我们一起来欣赏、鉴别。同时,还请大家留意一下书本,看看除了我们今天学的几个国家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国家的音乐体裁有什么特点,并且收集有关的音响或文字资料,在下节课进行交流。
★ 民俗民风作文
★ 清明民俗作文
★ 民风民俗作文
★ 民族风俗作文
★ 民族唱歌方法
★ 本地民风民俗作文
民族民俗课件(共1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