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焦點r物”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老爷爷赶鹅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老爷爷赶鹅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目录
篇1:老爷爷赶鹅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老爷爷赶鹅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①通过引申教学欣赏乐曲《天鹅》,使学生体会乐曲抒情的情绪和音乐所表现的美景。
②通过学唱歌曲《老爷爷赶鹅》,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农村人快乐的生活。
2.行为能力目标
①通过引申教学欣赏乐曲《天鹅》,熟悉乐曲的主旋律,并能用动作表现音乐形象。
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用不同的方法自学歌曲《老爷爷赶鹅》。
③能根据歌曲的情绪用优美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老爷爷赶鹅》。
3.拓展目标
通过欣赏乐曲《天鹅》和学唱歌曲《老爷爷赶鹅》,了解不同速度的旋律所表现的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能根据不同风格的歌曲或乐曲创编动作来表现音乐形象。
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聆听音乐、从而感受音乐的内涵。
2.能辨别和感受不同音乐的不同情绪。
3.唱准歌曲《老爷爷赶鹅》的结束句。
三、教学难点
唱好歌曲中的由八分休止符与十六分音符组成的切分节奏。
四、教学准备
音带、多媒体课件、VcD、道具等
五、教材分析
1.《天鹅》
作者圣桑,钢琴家。作品运用了钢琴演奏的琶音勾勒出湖面波光粼粼的景象。大提琴奏出的两句变化充分的旋律,起伏较大。使人仿佛看到一只天鹅正缓缓地向这边游来。乐句最后停留在一个长音do上。在琶音的伴奏音型衬托下,力度减弱,直至消失,好像是天鹅又游向湖的远处,乐曲充满诗情画意,扣人心弦。作者在这首乐曲中不仅赞颂了美好的事物,也讴歌了纯洁、善良的品性。
2.《老爷爷赶鹅》
这是一首罗马尼亚儿童歌曲,情绪活泼欢快。歌词采用叙事体呈现,讲述了老爷爷赶鹅进城的一个小故事,琅琅上口,符合儿童的学习兴趣。旋律八度内进行,前十六、后十’六节奏的运用,使歌曲的情绪更显得轻快活泼。象声词“嘎嘎、嘎嘎嘎”的出现,使歌曲的童趣性体现得淋漓尽致,更增添了儿童的演唱兴致。
六、设计思路
本堂课通过欣赏和学唱两首不同风格的乐曲《天鹅》与《老爷爷赶鹅》,用多元手段让学生在各种实践、体验、领悟、设计、创造等活动中,得到反复体验,激活审美情感。
乐曲《天鹅》是一首抒情、高雅并略带有些伤感的乐曲,无论从课堂气氛的设计还是教师语言的斟酌都显得相当重要。课的开场一改以往听音乐进教室的模式,而是由学生静静地坐在位置上等待课的开始,为欣赏乐曲营造了一个安静良好的氛围。这样学生能为下一阶段的听、想象作一个充分的准备。
歌曲《老爷爷赶鹅》,情绪比较欢快、活泼,歌曲内容也较风趣。由前一部分的抒情缓慢到后一部分的活泼欢快是一个很大的飞跃,因此我在语速上下了些功夫,由深沉委婉的语气向活泼俏皮过渡,打破先前的静。结尾部分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充分感受农村人热爱生活的欢快情绪。教师的语言对于学生和课堂效果来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我对这堂课语言的设计也非常严谨,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与语言的艺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而且还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七、教学过程
(一)欣赏乐曲《天鹅》
1.听乐曲,要求学生想象音乐所表现的画面及演奏的乐器
师:“亲爱的同学们又到了学习音乐的美好时光,今天,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首乐曲,让我们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说明:在课的开始,营造一个安静的气氛,等于给学生创造一个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能静静地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关注欣赏自然和艺术中的美。)
学生欣赏乐曲,老师可以用表情或动作暗示学生表现音乐。
2.请学生谈谈想象中的画面
(1)师:“美妙的音乐带给大家无限的遐想,谁能来说说你想象中的画面?”
(2)学生发言,老师可提示:“大提琴委婉低沉的音色宛如天鹅洁白美丽的身影,钢琴动感的琶音演绎出湖中潺潺的流水。”
3.老师边介绍边出示幻灯片画面
“同学们说得真好。音乐表现了一个宁静的夜晚,一只洁白美丽的天鹅正缓缓地向我们游来。这首乐曲的曲名就叫《天鹅》,它是由法国作曲家圣桑创作的《动物狂欢曲》其中的一首。”
4.观看舞剧《天鹅湖》片断——《天鹅之死》感受乐曲的
情绪
师:“接下来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欣赏天鹅优美的舞姿。请愿意表现天鹅的同学上来为大家展示一下。”
(说明:通过视觉的直观,再次唤起学生对美的感受。)
5.小结
(1)多美的音乐啊!谁能告诉大家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2)学生说后,老师出示PowerPoint:情绪:抒情速度:缓慢
6.过渡
师:动听的钢琴声摹仿出湖面波光粼粼的夜景,大提琴低沉委婉的旋律宛如天鹅美丽的身影,抒情优美的乐曲《天鹅》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和谐宁静的夜晚,接着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共同欣赏另一首乐曲,请听一听,它又将使我们产生怎样的一种感受。
(二)新授歌曲《老爷爷赶鹅》
1.听歌曲旋律,感受音乐活泼欢快的情绪。
(说明:由于在欣赏教学中学生已经有了对抒情、缓慢的音乐的理解,这次学生就能主动进行对比。)
2.说说听了乐曲的感受
学生回答乐曲的情绪,老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你认为乐曲的'情绪很欢快?引导学生说出乐曲的速度“稍快”。
3.听范唱,了解歌曲表现的情景
师:“想不想知道这首歌曲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吗?请大家来听听老师的演唱。”
(说明:情景的导入加上老师的范唱和表演,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4.学生说说歌曲表现的内容
5.自学歌曲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学习的方法,请大家自由选择,并可以按照学习的方式自由组合。”
出示PowerPoint:a、口风琴自学歌曲旋律。b、自学歌谱,请一位同学弹奏钢琴。c、跟着复读机学唱歌曲。d、你喜欢的学习方式。
6.学生自学开始老师巡视指导
(说明: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体现了课改的生生互动、同伴互助的教学理念。)
师:请大家展示一下自学的结果。
(1)学生分组汇报展示学习情况,老师加以指导。
(2)请吹奏口风琴的同学为其他小组伴奏。
(3)复习反复记号:唱到反复记号处,老师问同学为什么这么唱,引导学生说出并复习反复记号在歌曲中的运用。
7.引导学生说出歌曲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
(1)师:你觉得这首歌曲中哪一句特别有趣?
(2)学生唱
(3)师:让我们大家一起唱唱这句歌词“嘎嘎老爷爷,嘎嘎嘎;嘎嘎老爷爷嘎嘎嘎。嘎嘎嘎!”(老师用手势帮助学生唱准音高)
8.分析并处理歌曲的感情
老师让学生用两种不同的速度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掌握好歌曲的演唱情绪。
9.创编老大哥的动作,渲染学唱气氛。
师:哪位同学能来表现老大哥是怎样用舞姿吸引老爷爷而得到一对大白鹅的?
(说明:即兴表演渲染了课堂的气氛,同时能对歌曲的难点进行练习,加深巩固。)
10.引导学生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老爷爷赶鹅》
师:老爷爷赶着这么多的鹅群去赶集,他的心情怎样?让我们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再来表现歌曲《老爷爷赶鹅》吧!
11.师生合作表演《老爷爷赶鹅》,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师:让我们一起用优美的歌声、欢快活泼的情绪来表现美丽的农村。让老爷爷满心欢喜地赶着大白鹅回家吧!
(说明:师生互动人人参与,以学生为本是课改教学理念的充分体现。)
篇2:小学三年级音乐上册《老爷爷赶鹅》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老爷爷赶鹅《是选自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音乐教科书三年级上册,《老爷爷赶鹅》是一首活泼风趣的二部轮唱歌曲。以卖鹅的老爷爷与路人之间的对话。引出的风趣、形象的鹅叫模仿声,生动的刻画了老爷爷赶鹅的场面,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歌曲为C大调,单乐段重复带扩充的结构。第二声部在第一声部演唱一个小节之后进入,形成二部轮唱,轮唱的前16个小节多属平行三度和声音程,音响较丰满、协和、悦耳。在最后一小节处汇合成同一音调,在32 321 055 1的反复中结束。
(二)目标的确定及分析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水平,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面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能用轻快明朗的声音演唱歌曲。能用自然的声音、较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的参与二声部轮唱。
(2)能力目标:运用电脑多媒体引导,培养学生自主体验、模仿探索、合作创造能力以及表现力,提高自身思维的敏捷性和综合艺术感。在二部轮唱的实践中,增强参与合作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协调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对国外的儿童歌曲有一初步认识。
(三)重难点的确定及分析
本课的重难点是:第二乐段中的休止符,以及二声部轮唱的协和与均衡;
二、教法及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幸福的环境。在学法指导中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教案
三、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复习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引导学生说说《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情绪、速度、演唱形式等谈谈自己的观点,而引出今天要学的歌曲与这首歌完全不同,
第一个环节:让学生随着多媒体画面完整的复习歌曲。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声像一体、行神谦备,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启发学生联想与想象,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求知欲望。让他们充分体会到《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情绪、速度。以便进入下一个环节。
第二个环节: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三年级的孩子能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 能够识读简单乐谱。所以我安排的就是划拍视唱法自学前半段歌谱。接下来,我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当学生们通过自学对音乐旋律有了初步的'旋律线条以后,接着我进行旋律模唱法,通过教师分乐句弹奏歌曲旋律,要求学生用‘la’音模唱出音高节奏完全相同的旋律,这样的训练既能提高音准节奏又能培养音乐记忆力。而在后半段的教学中,针对休止符这一难点,我采用的添音练习法,让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休止符的演唱方法。后半段既是较难唱准的部位,又是歌曲中最精彩的地方,教师应紧紧抓住歌曲表现得意境,指导学生用先弱后强、古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在这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由练唱,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唱歌曲,然后完整并带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指导。让每位学生都有自信心的参与到音乐中,并同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感。
第三个环节:
第三个环节通过听示范演唱,我们自己试着来唱一唱,可以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是同学之间的合作,最后再分组演唱,达到良好的二声部合唱效果。引导同学们关注而声部轮唱的基本要领:一是各声部应整齐、统一。二是声部之间的对位,应该非常明确。并注意提示学生在开始的合作应该注意轻声唱,倾听另一声部的声音。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想,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音乐中认识美,在生活中寻找美,在未来里创造美,让美融入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板书设计:本课教学我采用图文式板书,目的是激发学生情趣,重点突出,让学生一目了然。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1、老爷爷赶鹅
多媒体展示区
一、复习《歌唱二小放牛郎》
二、学习《老爷爷赶鹅》
三、二声部轮唱训练
篇3:老爷爷赶鹅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老爷爷赶鹅》,感受歌曲活泼愉悦的情绪,想象农村自由、快乐的生活。
2、能用优美明亮的声音、轮唱的形式演唱歌曲《老爷爷赶鹅》,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不同的伴奏音型为歌曲的前后部分伴奏。
3、在演唱歌曲《老爷爷赶鹅》过程中能正确表现渐强、渐弱记号。
4、学会用热烈、兴奋的情绪和明亮、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用学过的节奏创编节奏型配合歌曲进行表演。
5、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旋律创作方法的经验,为乐段选择正确的旋律小节。
教学重点:
在学唱歌曲过程中要注重节奏紧凑的部分,并做到用声断气不断的方法较准确的演绎出各歌曲欢快活泼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自然、轻快唱法以及轮唱形势,来表达歌曲欢快、热闹的`情景。
突破口:让学生学会看老师的指挥手势。依据手势的引导能让学生把握好轮唱部分。
导入:
1、猜谜语:
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
走路摆架子,说话伸脖子。
2、用歌曲中的重点节奏型作为白鹅打招呼的节奏,让学生同样的节奏来打招呼,预先解决歌曲中的重点。
3、引出歌曲的题目“小白为了显示结交朋友的诚意,特别为大家带了一首歌曲。”
学唱歌曲
一、认识旋律
1、教师范唱歌曲,并回答问题
“老师唱的这首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你能听出这首歌的节拍么?”
2、复听教师范唱,并模仿歌曲中的鹅叫。(解决了歌曲中的难点)
“你听到这首歌中的鹅是怎么叫的,学一学”
3、把乐谱默读一遍,可以分组比一比哪一组认的最快最正确。
4、跟着老师的电子琴学唱旋律,并把反复记号巩固好。
二、熟悉歌词
1、请一位同学朗读歌词,注意节奏和表情。
2、互相评价,并全班练习。
三、词曲结合练习
1、完整地唱一遍,请学生说一说对自己演唱的效果怎么样
2、教师点出需要学生用声断气不断的方法来表现欢快的旋律,全体学生再演唱一遍。
3、听录音,根据教师提供的选项选择录音中这首歌用了什么演唱方式,并了解这种演唱方式。(轮唱)
4、教师点评
四、创编与拓展。
1、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
2、师生共同讨论,根据这首歌曲创编一个音乐小品,请同学分角色进行表演。
五、总结
农村就是一片慈祥而无私的土地,农民用勤劳去播种和浇灌,就能获得丰衣足食的累累硕果。农村也是大自然和人类智慧的完美结合,无论是鸟语花香还是翻卷的稻浪都是那样令人心醉,甚至赋予了耕耘的人们质朴、善良和热情。通过今天这节课让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农村和农民。
希望同学们有机会到农村去,能够更加仔细的发现农村的美和农村人的美!
在老爷爷赶鹅的歌曲声中,有次序地离开教室。
篇4: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1)教学目标
1、感受和体验不同的“钟声”音乐,唤起学生心底的遐想,使之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增强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通过模拟“大钟”和“小钟”的声音来掌握二声部音高。
3、能用准确的节奏、正确的换气和和谐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钟声叮叮当》,表现美妙的“钟声”音乐。
(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音乐基础,思维活跃,好奇心强。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和表现“大钟”和“小钟”的声音[…s
教学难点:
和谐准确的演唱二声部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情境导入,弓I入课题
师:很高兴今天能与三年(2)班的同学们认识,老师现在要让你们猜一猜,你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呢?(钟声)
1、课件播放钟声(当)
师:今天老师带了各种各样的钟声,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课件出示钟声图片及播放各种钟声。
师:谁能来唱唱你听到的钟声呢?
提问:①师:你能模拟钟摆的声音吗?谁能来模仿一下。“当”
②生活中我们听到的钟声是长音还是短音?
你还能用什么声音来模仿钟声“叮”
③请同学仔细听老师的琴声,用老师给的音高来模仿钟声(1和5)
④是不是所有的钟声发出的声音音高都是相同的吗?从音的高低来考虑,是大钟的声音低还是小钟的声音低?
篇5: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2.为歌曲创编律动。
(一)引入。
复习歌曲《爱唱歌的小杜鹃》
(二)新授。
1.练习歌曲《快乐宝贝》
2.请同学领唱
3.通过领唱、齐唱,用自然、和谐的声音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三)、创编活动。
1.谈话
师:歌曲中唱到的快乐宝贝是谁呀?
师:谁来说说你的快乐,让我们大家一起分享。
2.创编律动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快乐,让我们唱起来、跳起来,尽情展现我们快乐的生活吧!
生:一边唱《快乐宝贝》,一边即兴表演。
篇6: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一、案例背景
那是在这学期的一天,我在三年级上音乐课,根据教学计划安排,这节课是让同学们学唱《卖报歌》。可在学xxx曲之前,却发生了一件有趣而“出格”事,至今让人记忆犹新,从而引出了本案例。
二、情景描述
那天上课前,我进行了认真备课,心想这节课应该能完成教学任务。上课铃声一响,我充满自信地走进了教室。随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视唱训练(发声训练)各环节的结束,进入了导入学唱新歌《卖报歌》环节。“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首新歌《卖报歌》。”
当我正要播放录音时,忽然听到教室后面的一个角落里像春雷一样响起了一句“怪声”,随之教室里爆发出了一阵哄笑声。我一听这腔调就知道是谁在唱。说起来有趣,这位同学在课余时,经常在走廊上或上下学路上即兴式地演xxx曲,有的是自己新编的,有的是将流行歌曲改了歌词并“变了调”“瞎唱”的。因此,同学们把他xxx叫作唱“洋戏”,我从同学们的哄笑声中可以感受到同学们在嘲笑他。就在这一刹那之间,我想了许多关于如何处理这突发事件的方法。为他竟然敢在课堂上瞎唱,实在是胆大妄为。他明显违反了课堂常规,应该受到严厉批评。然后继续上课,聆听录音《卖报歌》。可当我把目光投向这个同学时,我发现他低下了头,还用音乐课本挡住了自己的脸。我明显感受到,他正在等待“挨训”。我的心被触动了。在刹那间把他的行为再反思了一下:这一行为虽然违反了课堂常规,但它有没有闪光点呢?“新课标”理念告诉我,我们应“鼓励创造”。难道这不是即兴创造吗?难道我也能像其他同学一样认为他在“瞎唱”?虽然听起来并不是很优美,但是否可以借机鼓励其他学生进行即兴创作呢?“新课标”理念告诉我,我们在教学中应“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难道这不就是他在课外表现出来的最大兴趣吗?如果我严厉批评他,他还会对唱“洋戏”感兴趣吗?
“新课标”理念告诉我,我不能扑灭他本能的“创造火花”;我不能扼杀他对创编音乐的兴趣;我不能歧视行为习惯上有偏差的他。相反,我要利用好这次难得的机会,促进每一个学生音乐创造潜能的开发。于是,我心平气和地对同学说:“刚才,我们被你突然演唱的歌声吓了一跳。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但我觉得你编的歌还是很风趣的,否则,同学们也不会被你的歌声逗笑了。你能再为大家唱一遍吗?”他似很羞涩地站了起来,又唱了一遍。不知道是谁带的头,教室里一下子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我笑着对大家说:“你们不要小看他这一句演唱,你们可知道,我们有许多作曲家也是这样哼唱出来的。但要编唱得好听,也是很困难的。不信,我们来试试!”于是,教室里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哼唱声。经过同学们的尝试哼唱,我让一些同学进行展示,并让其他同学评评哪位同学编唱得好听。这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要求演唱自己的新作,他也恢复了生机,积极参与到表演的行列。创作结果真的丰富多彩,五花八门,展现了每个同学不同的个性。有的情绪比较欢快,有的情绪比较抒情,有的很有情趣性……,我及时地对每一位同学进行了鼓励。让他们能体验到创作的乐趣,体验到创作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这时,同学们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我看到他们一张张充满自信和喜悦的脸,知道他们已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已经完全打开。最后,我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鼓励:“有的同学能把电视里经常播放的歌曲用笛子吹奏出来,今天又能把同学编唱的歌曲吹奏出来,这说明我们的同学有一双灵敏的耳朵。今后,只要我们多听、多比较、多动脑,相信你们会编唱出更动听的歌曲。”
三、分析与思考
创作教学是引导学生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也是引导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的重要学习领域。这个领域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师,应该在音乐教学中善于捕捉时机,助燃学生的创新火花,诱导学生进行各种创新活动。本案例中,一个“调皮学生”唱了一句“洋戏”,触动了我对创作教学的思考,并以此为契机,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即兴编唱音乐短句。在音乐教学中,这样的机会其实是非常多的,但这种时机往往稍纵即逝。如果教师不能做有心人,就不能捕捉住这种时机。因此,音乐教师必须成为音乐课堂中的“有心人”,睁亮眼睛,从复杂多变的课堂教学中寻找和捕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有利时机。
我通过对本案例的反思,觉得下列几点对我启发很大:
1、保护学生本能的创作兴趣是进行创新教学的基础。
本案例中,该同学表面上是随意“瞎唱”,其实是他内心真情的自然流露,表现了他本能的创作兴趣。我们不能随意地将本能的创作兴趣扼杀在摇篮之中。
2、保持与发展创作兴趣是保持创作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关键。
本案例中,采用学生展示、教师及时进行鼓励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创作的乐趣,体验成功的愉悦,并将创作教学融于审美体验之中,较好地保持与发展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愉悦的状态。
3、创作教学应从学生音乐创造天性和实际经验出发,循序渐进,注重实效。
某些人的头脑里存在着一种十分固定的概念:音乐创作就是写谱。谁都明白,对于“谱”而言,“乐”才是本体。音乐可以不依赖乐谱而存在,音乐才能是人类的天性,人人生来就有。对于他们来说,哼唱比写谱容易得多。如果要求缺乏感性经验的学生用写谱进行创作,势必会扼杀他们的创作兴趣,影响创作教学的实效性。本案例中,从学生的音乐创造天性出发,根据学生实际的识谱经验,从感性到理性,先让学生哼唱,再引向对读谱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较好地落实了“双基”教学。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从一个学生到每一个学生富有个性和成功的创作,我们不难看出孩子们的音乐创作能力、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表现力获得了很大的提高。
4、开放教学过程,实施生成教学。
课堂教室永远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位教师在课前都不可预测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是怎样的。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迅速捕捉到学生输出的各种信息,随时反思,随机应变。传统教学以“教案为本位”,导致教学过程的“程序化”。课改倡导“开放教学”,倡导实施“生成教学”。本案例中,教师把“以教案为本位”转变为“以生成为本位”,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前所制定的计划,而是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际需要,随时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进行调整,使教学过程显示出动态生成的过程。
5、教师要学会宽容、学会欣赏学生。
成长中的学生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是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老师完全可以宽容、谅解,用巧妙的方法加以化解与引导,用鼓励的方式激励学生发现错误并自己改正错误。本案例中委婉地指出了他的错误,因此,他能非常乐意地接受。同时,教师还学会了欣赏学生,把他的闪光点放大,引导其他的学生像他一样来进行编唱,从而使他获得了自信。如果我们把宽容和欣赏换成指责、批评,我想我们都将会看到另一种情景:他肯定会有逆反情绪,恐怕从此对音乐课都会失去兴趣。
篇7: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一、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地有多厚天有多高》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启发学生用明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能力目标:了解顿音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好学、好问、好动脑筋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用明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难点:理解音乐内涵,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热爱科学探索的决心。
四、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小组探究法等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电子琴
六、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1、律动
师:首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做律动。
生跟老师做律动。
2、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师:刚才那段音乐好听吗?生:好听。
师:这首歌就是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的主题曲《地有多厚天有多高》。在动画片中蓝猫和他的朋友们不断地去探索宇宙间的奥秘,揭开了一个又一个的科学奥妙。他们棒不棒?
生:棒!
师:要像发现这些奥秘,需要一把打开奥秘之门的金钥匙。可是,怎么才能得到金钥匙呢?我们只要爱想、爱问、爱动脑就能得到它。同学们,今天老师也带来一把金钥匙,(师出示金钥匙)大家想不想要?
生:想!
师:想得到它也不难,咱们比一比,那个小组能出色的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就能得到它。大家有信心没有?生:有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唱这首《地有多厚天有多高》。
2)学唱歌曲
1、分析教材
最前面的一个乐句如同前奏。(出示歌片)这首歌曲有两个平行乐段构成。每段有两个月句,两个月句之间的前面部分基本相同,在结尾处出现了变化,这种作曲手法叫做“合头换尾式”。大家看,第二乐段的两个乐句也采用了“合头换尾式”的手法。节奏方面:出现了许多符点音符和切分音。下面请同学们再来欣赏一遍,再来感受一下歌曲旋律和节奏的特点。
(放录音)
2、歌曲中多次出现了符点音符及切分音,演唱时同学们注意,接下来,咱们一起按照节奏来读歌词。
3、分段学习演唱
A、第一乐句1、3小节完全重复,2、4小节有变化。骨干音5之后出现了的高音,好像告诉人们,地再厚,天再高,也无法超越我们的求知愿望,看谁能唱出这样的感受。
B、第一乐段
(出示旋律,分析比较)
教唱第一乐段。这一跃段表现了孩子们勇于求知的探索精神,在孩子们眼中,到处都充满着无穷无尽的奥妙,用什么样的语气表现呢?(亲切、活泼)
C、第二乐段
这两个乐句歌曲的情绪显得激动了,节奏也显得更加有力量,仿佛在告诉人们,保持一颗好奇心,大胆的去探索奥秘。注意演唱时的情绪。
在这个乐段出现的一个顿音记号。顿音又叫做断音,所以在演唱时把音断开,轻巧的带过去就可以了。
4、完整的唱全曲。
5、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演唱方式来演唱。
6、小组汇报演唱。
7、师生、生生互评。
8、师生分角色演唱。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蓝猫“爱想、爱问、爱动脑”的好习惯,以后,我们不管走到哪儿,不管做什么事情,永远带着好奇心,去探索世间的奥秘。用你们得到的金钥匙,去开启一扇扇奥秘之门。
篇8:三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这是一节以声乐为主、律动为辅的综合课。学生通过自学和教师指导的学习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
2.为歌曲创编律动。
一、律动
1.初听音乐,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动感十足的歌曲,请同学们边听边跟着乐曲的节奏打拍子。
2.复听音乐,同学们的节奏感真强,这一遍我们再听的时候,请大家跟我一起做律动。
二、教唱歌曲
1.范唱同学们的动作非常优美,现在请大家休息休息,听老师把这首歌曲给大家唱一遍
2.接龙游戏这一遍,我请同学们和老师配合,唱的部分老师来完成,说的部分请同学们来完成
3.学唱歌曲
请同学们跟着录音自己学唱歌曲。
4.指导纠正
5.巩固新授
篇9: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唱准三组音程
2、感受悠闲、雅致的歌曲情绪,迷人的黄昏景色。
3、学会歌曲《美丽的黄昏》齐唱,并初步学会二部轮唱。
教学重点:用轮唱形式念歌词,唱二部轮唱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二部轮唱,并能有高低两个层次。
教学过程:
一、教唱音程
师:大家好!欢迎同学们来音乐教室做客,老师先请大家来运动一下,我们一起去爬山。
(播放课件)
师:看,我这儿有两座山。请这一组的同学爬上面这座山,请另一组同学爬下面这座山,好!让我们分别先站在第一个音上。
1、学唱13
师:你们的第一个音是?
(教师弹琴,要求学生念对音名,并听琴唱准音)
师:你们的第一个音是?
(同样要求)
师:“1”在下面这座山,“3”在上面这座山,看老师手势,我们两个音一起唱。
(教师指挥)
2、学唱1234
师:大家向上爬吧!来到了什么音?
(1)两组先分别学唱单音(24)
(2)再看指挥,两音一起唱
师:我们把前面的第一个音连起来唱,下一道坡的同学唱12,上一道坡的同学唱34。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来。
(教师指挥)
3、学唱123345
师:同学们,我们马上要冲顶了,快给自己加加油吧!
师:冲顶,你们的音是?你们的音是?
(1)两组先分别学唱单音(35)
(2)再看指挥,两音一起唱
师:我们把三个音连起来唱。
(123345教师指挥)
4、学唱12313453
师:最后我邀请同学们乘索道,直接下山。你们下山,你们也下山。
(两组分别唱13)
师:现在我们把四个音连在一起唱。
二、念歌词
师:同学们你追我赶好热闹!不知不觉……请听钢琴,这太阳是下山了还是上山了?
(师弹321)
生回答
师:为什么?
(音下行)
师:下山的太阳叫什么?
师:夕阳圆圆的,橘红色,宛如一张满是笑容的娃娃脸,在天空中开始缓缓下滑,它的余光给小河披上了一件霞衣,水中那涌动的鳞波,发出耀眼的光。美丽的黄昏来了!
1、欣赏美丽的黄昏
(播放课件)
师:你喜欢黄昏吗?为什么?
师:老师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2教念歌词
(播放课件)
师:让我们一起来赞美它。
(1)先学念第一句歌词
(师念一句,生跟一句)
师:边念手边指
(2)师:下面我们来学学第二句。听这两段有什么区别?
(师示范第一句发音位置低,第二句发音位置高)
(师念一句,生跟一句)
师:我们也来念念,一句在下面念,一句在上面念。
(3)师:象刚才的爬山一样,我想和你们开展一场你追我赶的活动。你们先念,我紧跟其后,当你们念第二句时我再开始。
(师生用轮唱形式念)
师:下面我请你们两大组来。
(两大组用轮唱形式念)
三、学唱歌曲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的歌曲就叫《美丽的黄昏》,它是来自欧美的一首曲子,描绘了欧美地区黄昏、教堂、钟声的景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曲子会给我们带来一种什么感觉?
1、听全曲
(播放曲子)
师:什么感觉?
师:让我们一起用歌声去体会这种幽闲、雅致的感觉。
2、学唱前两句歌曲
(1)学生跟老师唱
(2)对口型唱
师:你们只张嘴巴,不发出声音的唱。
3、学唱钟声这句
师:听传来了什么声音?
(播放钟声图片)
(1)教师弹琴学生学唱
(2)教师唱第二句,学生配丁冬
(3)两小组配合
(4)
4、歌曲连贯唱
5、一句一句合
师:你追我赶的活动又开始了。
师:你们先出发,唱第二句时,这一组同学出发。
6、全曲二部轮唱
师:我们连起来唱一下。
师:这一种你先我后的演唱方法被称为二部轮唱。
四、结束
师:在演唱上还有很多种唱法,等着同学们去学习,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种美景等着同学们去欣赏,我们今天的音乐课就上到这儿了,同学们再见!
篇10: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用高亢、嘹亮的歌声唱出山歌风格的民歌。
2、学习la、do、re及八分音符时值。
3、编创与活动:曲调回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新歌教学
1、初听范唱。
听后学生回答。
2、师:你能用动作表达一下吗?
生:随音乐一起做放牛、赶牛、捡柴的动作。
师: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表演吧。
师生一起表演。
3、师:你们可知道歌里唱的是哪里的小朋友呢?(四川)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唱一唱四川儿歌《放牛山歌》。
4、找出不认识的字进行识字教学。
齐读歌词。
5、跟着范唱轻唱歌词。
师:你最喜欢哪一句,你能唱一唱吗?
你还有哪一句不会唱?一起唱一唱。
重点:1232|16.|
四梨又四耙罗
唱准一音多字处。
方法:采用教师范唱让学生跟唱。
注意:“啥”“哟喂”等词都是四川的土语,所以在演唱是要注意地方语言的语调和语气。
6、处理。
再听范唱,学生听后回答:小朋友的心情为什么是喜悦的?(因为是他们自己参加劳动而获得丰收)
师:你们会不会将喜悦的心情表达出来。用用高亢、嘹亮的歌声和喜悦的心情演唱《放牛山歌》。
7、视唱教学:
出示321|2―|121|6―|
学生读谱视唱。
其余曲调采用跟唱法学习。
三、音乐知识
1、复习misolla边唱边用手势表示。
学习ladore手势边唱边做。
2、用手势唱准“6123456”各音的音高。
从有规律的上行、下行到任意的手势位置唱。
开展小组比赛:教师随意指一个音点一组学生唱,看哪一组学生唱的正确率高。
3、将612变成不同时值的音符让学生唱。
如:6―、6、6从而学习八分音符时值――“跑”。
用圆点将歌谱中的“跑”点出来。
四、编创与活动
1、唱一唱第一组问答句,找一找他们之间有什么规律?都是由什么音符组成的?
(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
2、教师唱第二个问句,请学生创作答句,提示:用已经学过的六个唱名和三种节奏进行。
3、同桌之间相互问答。
指明问答,其余学生进行,好的予以表扬。
篇11: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快乐的doremi》,识记doremi三个音;欣赏《哆来咪》。 教学目标:
演唱歌曲《快乐的doremi》.
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认识和演唱音符doremi。
教学过程:
一、听唱歌曲《快乐的doremi》
1.听赏歌曲
(1)听录音范唱《快乐的doremi》
(2)请你跟琴唱一唱这三个音。
(3)教师演唱《快乐的doremi》,学生接唱歌曲中的doremi。
2.听唱法演唱歌曲
(1)轻声读歌词第一段
(2)听教师慢速范唱第一段歌词,学生心里默唱一遍,轻声唱一遍。
(3)引导学生演唱歌曲第一段,教师仔细听学生演唱,加以指导。 “演唱”四分休止符时,可用手势动作代替
(4)学习演唱二、三段歌词。听录音范唱,跟琴直接演唱。
(5)全体演唱全曲二至三遍
二、欣赏《哆来咪》
三、音乐游戏
1.认识五线谱上的doremi的唱名位置。
2.跳房子游戏
四、演唱歌曲
1.再演唱过程中可不断变换演唱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或领唱与齐唱,小组派出代表演唱等形式。
2.表演唱或小组表演唱、个人表演唱
3.进行歌词创编
五、自我评价: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篇12: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播放《噢!苏珊娜》英语版音乐生聆听。
师:听了这段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生:很开心,非常快乐,非常高兴,很愉快)
师:王老师也很愉快,我呀想为这段音乐加上一个伴奏,大家仔细的看一看我是怎么为音乐加伴奏的。(课件歌曲音乐,教师动作节奏)
6拍:拍手(三拍)
师:刚才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做了,谁告诉大家我们刚才是用什么方法为歌曲伴奏?(生:跳舞,动作模仿,英文)奥,你听出这首歌曲是英文,动作模仿那么刚才是不是有拍手还有我们脚下跺脚的动作是不是?好吕老师请同学们跟我学一学,我们拍手的时候把手高高的放在你的左边,高高的放在耳朵旁边,脖子挺起来可神气了。
二、寓教于乐
噢请看王老师这里有一条节奏(课件节奏练习)
1、2/400|00|00|XXX‖
拍手
师:我们首先用第一条节奏为歌曲伴奏,第一条节奏当中出现了一些什么符号认识吗?(休止符)在休止符的地方啊我们来数一数要休止几拍(师生共数6拍)这6拍休止符的地方我们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示(师示范)师扭动6拍左右左边拍手三次XXX,师生合练一次(真能干)
2、2/4XX|XX|XX|XXX‖
拍手
第二条节奏我们用脚下的动作看看我们踩几次脚大家能连起来(师生看课件共数节奏)师:也是6次是吧?好我们把手掐在腰上很有的,跺脚的时候我们用脚尖,两个脚尖交替(教师示范王老师看到这个同学做的非常好,他跺脚的时候头上还有动作(教生合练一次)
师:跟音乐练习,王老师这里有音乐同学们起立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做啊(放音乐),跟随着音乐师生共练一次,请坐。
师:老师非常喜欢我们三年级班的同学,你们都很有灵气,你们的大眼睛都会说话,接下来我想给刚才的伴奏加上点变化,仔细看一下有什么变化(舞蹈动作有变化,之前是原地扭动,现在是前后左右按节奏动作)师示范,有没有看出来老师是怎样变化的?提示学生(有转圈的动作,还有跺脚,向前走又向后走)对吕老师向前进了6步,又往后退了6步。是不是啊?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下面吕老师就请同学们一同和我学医学来起立(讲解注意事项)我们做转圆圈的时候你的右边步子小一点,6拍正好转一圈然后转过来拍手(示范)吕老师提醒大家啊看我的眼睛,转圈的时候我的眼睛在看我们班的小朋友,你在转圆圈的时候也要看着老师好不好?我们用眼神来交流好不好?(合练一次)向右转。第二条节奏跺脚的时候双手掐腰我们要做跑跳步(练习一次)
完整练习一遍
师:老师要表扬大家,你们最大的优点就是你们在做动作时是完全听着音乐的随着音乐做得所以吕老师特别喜欢你们请坐。
那加上刚才的伴奏我觉得这段音乐更加欢快了是不是,那这首歌曲你熟悉吗?那他的歌名你知道吗?师:噢,大家一起知道《噢苏珊娜!》是美国一个小姑娘的名字,这首歌呢是苏珊娜的一个好朋友,为了表达对苏珊娜的友情专门送给她的,在苏珊娜的家乡呀流行着这样一种音乐,她的情绪总是带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人们亲切的称他为“乡村音乐”(播放音乐)
师:“乡村音乐”是美国一种独立的音乐文化,它起源于美国西部,你们看在美国的西部拿到外是一望无限的牧场和农庄,人们在劳动之余特别喜欢唱着乡村歌曲,跳着快乐的舞蹈,歌唱美丽的家乡和自由幸福的生活,因为乡村歌曲能给带给人们这种轻松愉快的感觉,所以不仅美国人们喜欢全世界的人们也都非常少喜欢,现在吕老师带的这首《噢苏珊娜》就是一首美国乡村歌曲,(教师范唱)
二、寓教于乐
师:听完老师的演唱,老师还想听一听咱们三、二班同学的歌声,好,大家把音乐课本拿出来翻到第13页(提醒学生坐姿,教唱歌曲)挺胸抬头,跟着老师的琴声,我们一起试试看,
1、(学生随钢琴轻声唱一遍)
2、师:好王老师这遍呀接下来要注意了听我的琴声,不要只管自己唱呀,小耳朵要听着老师的琴声,跟我配合的再默契点好不好?(随琴再演唱一遍)
3、提醒学生的坐姿:师:同学们要表现愉快的心情并不需要大声的唱的,有的时候啊我们轻轻地唱声音干脆一点更有弹性一点(教师做示范)让学生试一下(对对对)好,吕老师非常喜欢你们现在的感觉,声音对了以后,把耳朵留给钢琴,听着钢琴的音乐跟吕老师配合一下,用轻快的声音来唱(第三次跟琴唱)
4、解决难点;师:这一遍我听到同学们是有进步了,不过这首曲里面有一个地方,你们看阿拉巴马(处理难点,16分音符)同学们看这个地方,他下面他下面非常之短,跟开头一样是十六分音符,节奏非常的紧凑,同学们在唱的时候要非常的紧凑,声音要轻一些(师示范)之后声音要再灵活一点(练习一遍,跟琴演唱一遍)第四次演唱。师:好吕老师感觉到我们的歌声在不断的进步,老师表扬大家听一听她们演唱的这首歌曲感觉一下她们歌中是怎样的,请同学们把书合上。放回凳子上,我们一起来听(放黑鸭子演唱课件)
5、歌曲处理:师:听到他们演唱的歌曲是怎样的?这么多同学都要说,好你来说说看:很愉快,很快乐。高兴地,歌声让我们很亲切,她的歌声很有弹性。特别轻松很清脆,柔美(给他掌声)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像黑鸭子给我们
的启示一样,轻松、干脆、有弹性的来演唱曲呢?(示范)那么这首乐曲你能也这样唱吗?我们试试看啊,来看吕老师的手势,(有弹性的示范演唱)
6、师:接下来你们看老师的指挥手势有什么不一样了?(从副歌部分“哦哦朋友们别为我担心”)老师手势大了提问学生。手势有什么变化?(有高有低)
7、师:老师手势大了以后声音要怎样?高强一些,把声音放开一些?提问学生,这首歌老师开始说了是苏珊娜的好朋友献给苏珊娜的,她和苏珊娜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所以她在呼唤着苏珊娜的时候他的心情是那么的真切,我们的歌声除了可以放出来一点以外还可以怎么样?是像刚才那样很有弹性的吗?是不是还要延长一点―连贯―是不是好把我们的情感改进一步。(老师指挥有感情的练习一遍,副歌部分第二乐段)
8、按照刚才的处理,跟着老师的琴声完整的演唱歌曲。演唱结束后,师说:老是觉得这块结束以后能不能也像黑鸭一样“嘿”(模仿)把那种激动的心情表现出来好不好?注意在加“嘿”的时候我们的声音要上扬“嘿”(练习一遍)声音再整齐一点用气推出来,“嘿”真棒,我们把它完整的来一遍(跟琴完整的演唱一遍)
9、师:好加上这个嘿之后感觉歌曲唱的更带劲了,哈哈,还记得刚才吕老师给你们加的伴奏吗?能不能边唱边跟上伴奏?那咱们试试看啊!注意在最后加“嘿”的时候,再带劲一点声音再整齐一点(加伴奏手势并演唱着完全一遍)
三、创造表现
1、师:你们这样愉快的声音啊!让我很想和你们一起来跳舞,有没有同学想和老师一起来跳舞,做我的舞伴(邀请同学)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老师和他跳舞的时候你学会了什么动作,(放音乐,随音乐师生跳)
2、师:给他掌声,真好!老师再请一个啊(教师做邀请姿势邀请一男生一起跳)我觉得我们应该给他最热烈的掌声他从不太会然后看着老师越跳越好是不是真棒!
3、师: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在跳的时候有什么动作?吕老师有一个邀请的动作是不是?(观察的真仔细,表扬他)我们在最=做邀请舞的时候,也一定要有一个动作就是邀请你的舞伴(动作教师示范)邀请的时候男孩子和女孩子是不一样的老师先教咱们女同学。女同学起立,把你的左手放在背后,右手提起来经过上面在旁边打开走,向旁边放在腰部(练习一遍123真好看)请坐。
4、师;如果我是被邀请者我肯定会欣然接受你的邀请。男同学起立,在美国的西部男孩子每人都一顶这样的牛仔帽,他们在行礼的时候都是要脱帽行李,这样才是非常有礼貌的孩子(教师先把帽子戴在头上)下面你们想象一下你的头上也有一顶牛仔帽,把左手放在后面,右手拿着帽沿拿下拿至轻轻放在你的胸前诚心诚意的邀请(示范)好你们跟我一起来一遍123真棒好请坐。
5、师:我请两个同学,一个小牛仔,一个苏珊娜上来演示一下好不好(找同学演示)跳完邀请舞,两个好朋友要相互说再见,学会了礼仪动作我们就可以跳邀请舞了,(找一部分上来)谁愿意上来表演(找四五对同学)里圈座的同学。
6、分小组表演跳舞
师:那么多的同学,(找到自己朋友然后邀请随音乐跳舞)跳完以后说再见,吆真有礼貌里圈好的我们给这些同学掌声,吕老师要表扬我们外圈的刚才伴奏的非常好,外圈上来表演请圈里的同学给我们伴奏了啊,找到自己的好朋友(随音乐跳)提醒打招呼再见,好,也给他们掌声,我觉得同学们也跳得非常好,给自己热烈的掌声。
五、拓展延伸
1、师:刚才觉得我们大家一起跳舞就像一家人特别的融洽是不是啊?吕老师想奖励,我这里有一段录像这里面呀是在美国的乡村人们在周末休闲娱乐的情景,咱们来看一看(课件美国跳舞的场景)好你们看出来了吗?他们在干什么?跳舞他们还干什么?交换舞伴等等
2、师:乡村音乐就是给人一样非常轻松非常自由的感觉,接下来我觉得我们在跳邀请舞的时候,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跳,有没有同学想用自己的动作来跳,有没有胆子大一点(请一两对同学来表演,其他同学伴唱,表演一遍)
3、下面吕老师就和我们一起来开一个音乐Patry最后老师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动作,也可以用老师交给你们的动作随音乐我们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
六、完美结课
好今天王老师和你们在一起度过了一个快乐的时光,今天我们在噢苏珊娜的歌声中成为了好朋友,希望你们把这首歌曲带回去交给你更多的朋友,让音乐传递友情来拉着你好朋友的手我们跳起来。
篇13: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课题:摇啊摇课型:新授总课时:_1授课日期:
一、教学目标:
1.听《捉迷藏》、《我们多么幸福》,唱《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
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深切地体现本课《童年》的主题及“音乐与人”的亲密联系。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初步能唱准,具有一定的音准能力。
4.背唱歌曲,并进行表演。
二、学习重、难点:
歌曲的欣赏和演唱,乐曲情绪的体验。
三、课前准备:
课件、钢琴、录音机、打击乐
四、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摇啊摇
七、教后反思:
课时备课
课题:小酒窝课型:新授总课时:_2授课日期:________
一、教学目标:
1.听《捉迷藏》、《我们多么幸福》,唱《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深切地体现本课《童年》的主题及“音乐与人”的亲密联系。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初步能唱准,具有一定的音准能力。
4.背唱歌曲,并进行表演。
二、学习重、难点:
歌曲的欣赏和演唱,乐曲情绪的体验。
三、课前准备:
课件、钢琴、录音机、打击乐
四、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小酒窝
七、教后反思:
篇14: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通过其他创编活动来初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2、通过小组合作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才能和合作协调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在小组集体活动中,用各种创编活动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2、创编活动,节奏练习,旋律片段创作,掌握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 、磁带、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双响筒)。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
2、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
1、发声练习:1 2 3 4 │ 5― │ 5 4 3 2 │ 1 ― ‖
小猫 爱吃 鱼, 鱼。
2、实践模唱,复习歌曲《摇啊摇》、《小酒窝》。
三、导入
1、聆听音乐《草原放牧》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看看,你们想不想去呀?
生:想!
师:在看的时候如果你有什么感受都可以用你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跟着唱、打拍子等等(放《草原放牧》flash给学生看)。
2、情境想象,进入主题
师:草原是不是很美丽呀?
生:是!(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老师作提示:天上有什么?地上有什么?草原有什么颜色?它们分别是什么?生:天上有白云,地上有羊、马、狗,草原有绿色、蓝色、红色、白色、棕色,绿色是草和山,蓝色是天空和河流,白色是云和绵羊,还有蒙古包是白色红边的,棕色是马和狗。)
3、初步掌握歌曲风格
师:下面再给你们听一首歌,也是关于草原的。听的时候要思考这首曲子是什么速度、情绪、节奏和旋律是怎样的?(播放歌曲《草原上》的录音)
4、听一听、想一想《草原上》和《小酒窝》在情绪、速度上有什么不同?
A、优美、舒展地、宽广
B、欢快、活泼地、紧凑
四、学习歌曲《草原上》
1、进入新课:(师)今天我们要来当一回蒙古人,唱蒙古歌,跳蒙古舞。
2、聆听歌曲,初步感受内蒙民歌的特点。这首歌曲为4/4拍的羽调式内蒙古族歌曲,音乐语言简练易记,旋律线条起伏较大,基本素材只包含两个乐句的八小节乐段。节奏舒展,旋律优美,生动地勾画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就仿佛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当中,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热爱家乡的美好生活,刻画了内蒙古人民的爽朗豪放、热情好客的性格。
3、用听唱法学习歌曲,小声的跟着录音范唱学习歌曲。
4、听辨音的长短:(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唱这曲子的时候,在同一个小节里有的歌词唱得短一些,有的要唱得长一些?请同学回答。(生)高、照、跑、叫、壮、肥。
5、实践活动:(师)现在这里有些打击乐器,你认为用哪种乐器可以表现出长音?哪种乐器表现短音?
6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五、拓展
1、进一步掌握风格,播放一段蒙古舞蹈《我也来当小骑兵》,让同学们留意看内蒙古舞蹈有什么特点。
2、老师鼓励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分组出来表演各自创编的表演活动,共同评选出最有创意、合作得最好的一组
六、课堂小结
内蒙古人的性格开朗,
而且很热情好客,如果你们到内蒙古去做客,他们一定会很热情地招待你,这就是我们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的内蒙古族,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内蒙古草原参观活动结束了,请同学们骑着马离开这个美丽的大草原。(放《我也来当小骑兵》音乐,学生们做着骑马状离开课室)
老爷爷赶鹅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共14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