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科学《磁铁的磁性》优秀教案

时间:2024-10-18 03:38:37 作者:guikes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导语】“guikes”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三年科学《磁铁的磁性》优秀教案,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三年科学《磁铁的磁性》优秀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篇1:三年科学《磁铁的磁性》优秀教案

三年科学《磁铁的磁性》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

认识磁铁、探究磁铁有磁性、认识磁极

一、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经历研究磁铁磁性的各项合作探究活动,在实验、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方法、乐趣和价值。

2、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研究磁性强弱的问题,从某方面对不同的实验方法做出比较和评价,体会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磁铁有磁性,磁铁有两极。

4、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磁铁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研究磁性强弱的问题,从某方面对不同的实验方法做出比较和评价,体会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磁铁有磁性,磁铁有两极。

难点: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研究磁性强弱的问题,从某方面对不同的实验方法做出比较和评价,体会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三、教学准备:

教师用材料:钓鱼游戏材料、课件

学生用材料:磁铁(各种形状)、铜钥匙、铝钥匙、橡皮、塑料尺、皮筋、棉线、纸片、塑料片等

材料超市:回形针、大头针、图钉、小铁片等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游戏竞赛。

·教师引入钓鱼游戏。

·两名学生参与钓鱼活动。

2、问题引入。

·教师提问:为什么一位同学钓的鱼多,另一位同学钓的鱼少呢?

·学生分析,讨论。

3、展示部分课题。

·引题:(板书:磁铁)

[利用钓鱼活动,质疑,讨论,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二)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

1、教师提问,出示课件,引领学生说出磁铁的名称。

·学生说出自己所见过的磁铁的形状。

[引领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的磁铁,并说出磁铁的名称]

(三)探究磁铁有磁性:

1、教师提问,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

·学生举例说明。

[回顾生活中磁铁的用途]

2、教师在学生介绍磁铁用途的过程中自然的提出问题,激励学生进行磁铁磁性的研究。

·学生小组探究磁铁的磁性,并讨论实验情况,说出他们的发现。

[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探究磁铁性质的活动中]

3、教师:我们把磁铁吸铁的性质叫做磁铁的磁性。板书:吸引铁 磁性

[学生介绍自己与小组同学合作过程中的发现,认识了磁铁的“磁性”。]

(四)认识磁极:

1、教师质疑。

·你们认识磁铁各部分磁性强弱一样吗?

·学生猜测。

·你们的猜测有依据吗?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

[运用“猜测”的方法使学生对“磁铁各部分磁性强弱”的认识产生疑义,从而诱发学生研究方案、合作实验、讨论评价。]

2、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对探究情况质疑、评价。

·学生探究实验、讨论实验情况。

3、教师定义:我们把磁铁磁性最强的两端叫做磁铁的“磁极”。板书:磁极。

·问题:磁铁有几个磁极?

·学生:两个。

[通过探究理解磁极]

(五) 利用磁铁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师设置解疑情景。

·学生活动,解决问题。

[利用磁铁的磁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篇2:四年级科学《磁铁的磁性》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积极参与研究磁铁性质的实验活动,认识磁铁能吸铁,各部分的强弱不一样。

2、技能目标:能比较磁铁的各部分磁性强弱。认真观察,如实记录,根据研究的目的设计、操作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动脑动口。与同伴协作完成实验和制作任务。

3、情感目标: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获取直接经验。在学生对磁铁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对同一问题寻找不同的实验方法。

教学难点:铁也能吸磁铁。

教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观察演示用: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饼形磁铁等。

2、分组实验用:磁铁、铜钥匙、铁钥匙、回形针、大头针、小铁钉、牙签、橡皮、塑料尺、纸片、棉线等。

3、小组探究用:铁架台、小钢珠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常见的`磁铁。师:这是什么?(板书:磁铁)

2、师:你对磁铁有什么想了解的?

(二)、交流我们知道的磁铁

1、师:我们在什么地方见过磁铁?哪些物品上有磁铁?

学生用自己带的磁铁进行介绍。

2、师:给大家介绍你带的磁铁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调动学生已有的对磁铁的认识和经验,交流已获得的对磁铁的认识。让他们体会到磁铁与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激发他们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3、出示各种形状的磁铁。

师:见过这种形状的磁铁吗?根据磁铁的形状给各种磁铁取个名字。

(三)、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

1、师:桌上有好多物体,推测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找出教室中的有铁的位置)

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这些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我们把磁铁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的性质叫做磁性。交流:实验中我们还有哪些新的发现?(磁铁、铜钥匙、铁钥匙、回形针、大头针、小铁钉、牙签、橡皮、塑料尺、纸片、棉线等。)

学生通过实验感知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然后讨论能被磁铁吸引住的物体是什么材料做的,不能被吸引的物体又是什么材料做的,引导学生认识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铁做的,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

(四)、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都一样吗?

1、师: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都一样吗?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看回形针吸得的多少;看距离的远近;教材上的两种办法)。

交流实验方案,选择一种实验方案,观察比较磁铁的各部分的磁性强弱。(棉线、条形磁铁、回形针、铁架台等。)

例:

ABCDE

磁铁

实验记录表:

A点能吸个回形针。

B点能吸()个回形针。

C点能吸()个回形针。

D点能吸()个回形针。

E点能吸()个回形针。

我们发现:

交流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能用数量来描述磁铁磁性的强弱。

2、讨论:磁铁各部分的磁性一样吗?(原来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

思考:在磁铁的D处放一颗小钢珠,小钢珠会不会滚动?放在A点呢?会滚动吗?方向?

分别试试,结果怎样?

(五)、磁铁有两个磁极。

1、师:磁铁磁性最强的地方是磁极,有二个磁极。每种磁铁都有二极吗?环形磁铁的磁极在哪里呢?

小组实验:找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饼形磁铁的磁极。

2、讨论:怎样找到饼形磁铁、环形磁铁的磁极?

学生实验。

4、师:如果有人不小心把一块磁铁碎断了,那它还有二极吗?

学术讨论并实验证明。

(六)、磁铁的磁场。

师用铁屑和磁铁,在投影仪上演示磁铁的磁场。

学生谈谈看到的现象,并提出问题。

(七)、师生小结。

师:磁铁有哪些特点?

篇3:三年级科学《磁铁有磁性》评课稿

一、创设情境,引出探究对象

教学开始,傅老师创设了“表演小魔术”这样一个情境:高大的松树上结满了松果,小松鼠想吃到上面的松果,我们能帮它实现吗?当学生看到老师演示小松鼠顺利爬上树顶时,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在下面喊起来“后面有磁铁”。在科学探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问题及探究动机的形成。要形成问题和探究的动机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来导入教学。情境导入是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与前提。小魔术是孩子最喜欢看的一种节目,为什么小松鼠能爬上树顶?这样就产生了小魔术的效果。它激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顺利地引出了本堂课的研究对象——磁铁。

二、合理预测,适时引导

预测与假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并展开自行探究活动的核心。正如牛顿所说:没有大胆的设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预测与假设后,就为问题的解决搭起了从未知到已知的'桥梁。在“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这个探究活动前老师先让学生进行大胆猜测:回形针、铁钉、弹簧、泡沫块、铝片、铜丝、木片、纸片、布、玻璃珠、小石块、塑料片、橡皮筋等这些物体哪些能被磁铁吸引,哪些不能被磁铁吸引?为什么你会这么认为?当学生作出合理预测后,也就迎来了课堂的第二个高潮:如何验证我们的预测?在有预测的前提下,学生对后面的验证更加的较真,都非常想获知最后的答案,到底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在这样的驱动力下进行的验证试验,比直接进行试验,印象会深刻的多,对知识的获取帮助更大。

三、指导到位,重习惯养成

本课的每一个探究活动前,老师都能引导学生对实验方法和实验要求进行全面的了解,明确实验要做什么,怎么做,注意什么,实验后要做什么,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非常重要。因为三年级的孩子刚涉及科学实验,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实验的操作都还处于较低水平,这些都需要老师适时的引导。当孩子们了解了实验方法及要求后,他们的实验才能有序、高效,慢慢地学生的实验习惯才能养成,操作水平才能提高。此外,傅老师在实验汇报环节也特别注重对学生的语言引导。当学生汇报时,老师总是引导学生完整地汇报“我们小组……”既然是小组合作,那么实验汇报就应该体现是小组的意见、建议或结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这节课的结构紧凑,学生动手机会多,思维被充分调动,是一节很成功的科学课。

篇4:三年级科学《磁铁有磁性》评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好,非常感谢大家给我机会参与评课,对于年轻教师来说真的深感荣幸,如果有哪里不恰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们给予指正。同时也感谢曾老师为我们带来一节精彩的课。听了这堂课,我感受颇多,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一、导入生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曾老师以钓鱼游戏引入新课,既贴近学生生活,又紧扣磁铁主题,学生的注意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为下面的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二、思路清晰,环环相扣

整堂课我把它分为四个环节,1探究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2利用磁铁辨别哪些物体是铁制品;3探究磁铁能否隔着物体吸铁;4利用磁铁巧取水中物体。四个环节中1、3环节属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2、4环节分别是1、3环节的延伸应用。一环扣着一环,课堂行云流水,衔接自然。

三、重视实验操作,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理念

曾老师在这次教学中安排了两次小组活动。在第一个小组实验中,介绍材料-领取材料-进行预测-实验探究-汇报结果每个实验过程的步骤要求都很明确。在科学探究中,预测很容易被学生忽视,这堂课曾老师就很注重引导孩子用正确的预测方法,并鼓励孩子大胆说出预测理由,体现出老师在科学方法上的指导。整个活动曾老师十分关注每个学生,例如在提问中一直强调让没有回答过的学生回答,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四、玩与学两不误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刚刚接触科学课,科学概念本身就很少。曾老师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学生们一个个像得到许多玩具那样,认真仔细的观察和研究起来。学生在这种开放式教学中学习,既能玩又能学。

总体上,作为三年级的一节探究课,本节课的设计上结构简单,目标明确,学生玩的开心,学的轻松。

最后我有个小小的建议:

科学课是以学生的小组活动为基础,老师可以采取多样性的评价方式。

篇5:三年级科学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对磁铁有了一个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惊醒探究的。本课设计了3个探究后动: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探究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第二个活动是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物体吸铁,后动只安排学生研究隔着非铁质材料的物体;第三个活动是让学生运用新学的知识──磁铁能吸住铁制成的物体来辨别一些物体是不是铁制成的。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省的有去的教学情境,激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在探究活动中,重视猜测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加强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概括能的,培养尊重事实,养成严谨的科学实验习惯。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不能吸铁。

3、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2、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在科学学习中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教学准备】

1、教师用的材料:演示材料、自制课件。

2、为小组准备的第一份材料: 8块磁铁、铜钥匙、铁钥匙、铁钉、回形针、铝片、木片、塑料片、弹珠、纸片、布条。

3、为小组准备的第二份材料:8块磁铁和7种类型的硬币。

【教学策略】

通过魔术、猜测、实验、讨论、合作等方法让学生感知磁铁的性质及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在设计过程中,着力体现科学新课程标准里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科学探究是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充分体现了小学科学教学的根本要求──“启蒙性”、“探求性”、“应用性”。

【教学流程设计】

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你们看,老师能让这个玩具自己挂在我的棍子上。

师表演魔术:用铁制玩具靠近裹着白纸的磁铁,玩具挂住了。学生兴趣盎然。

2、谁能说说其中的奥秘?

学生猜测是磁铁的原因

3、想不想亲自玩一玩磁铁吸引物体的游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磁铁的秘密。

学生兴趣盎然。教师板书课题:磁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以学生喜欢的魔术表演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

二、自主探究 获取新知

(一)活动一: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1、学生猜测

①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游戏材料,希望小朋友们在做游戏之前,先猜测一下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然后把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放在一堆,把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放在另一堆;最后记录员把猜测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中。现在请材料员把抽屉里的材料拿出来进行猜测。注意:材料中的铁钉、铝片比较锋利,请注意安全!

材料员拿出材料,小组所有成员进行猜测。教师板贴材料:把材料名称贴在“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与“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中间。

②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猜测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猜测结果。教师根据汇报结果移动材料名称,把不能确定的、有歧义的材料放在中间。

③这些只是我们小朋友的猜测,那到底正不正确呢?我们该怎样验证?

学生指出: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猜测的结果。教师表扬。

2、学生实验

①现在请材料员上台领取磁铁。做完实验后,材料员收拾好材料,记录员要做好记录。

材料员领取磁铁,小组所有成员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并参与活动之中

②哪个小组愿意先汇报你们的实验结果?

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教师根据汇报的实验结果移动黑板上的材料名称。

3、探究结论

①现在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黑板,小组讨论一下: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充分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其中。

②由此我们可以推知,磁铁能吸引什么样的物体?

学生汇报结论,教师板书:磁铁能吸引铁制成的物体。

③科学家就把磁铁能吸引铁材料制成的物体的性质叫做磁性。

教师补充课题:有磁性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实验、结论等步骤得出磁铁有磁性这一科学概念,符合小学科学特点,也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活动二: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

1、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磁铁能吸引铁材料制成的物体,那么,如果老师用这些物体将磁铁和铁隔开,磁铁还能吸住铁吗?

教师出示课件:木片、纸片、塑料片、铝片、布片。学生猜测。

2、现在请材料员在你们的材料袋里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物体做实验,记录员做好记录。

材料员拿出材料,小组成员开始实验。教师巡视并参与其中

3、哪个小组来汇报你们的实验结果?

学生充分汇报

4、根据刚才的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

学生充分汇报,教师板书: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吸住铁。

5、这里的“一些物体”指一的是不是铁材料制成的物体。因为磁铁隔着铁质物体吸铁,情况比较复杂,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研究到的。当然如果你们现在感兴趣的话,可以回家做一做实验,然后把实验结果告诉给老师,好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让学生自主地悬着喜欢的物体进行实验,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活动三:哪些物体是铁做的

1、小朋友们,美丽可爱的小兔遇到了难题,你们愿意帮助她吗?你们看:这里有那么多的硬币,可哪个硬币是铁制成的呢?

教师出示课件:硬币实物图,学生猜测。

2、有更好的办法来辨别铁制成的物体吗?

学生指出:可以用磁铁来检验,因为磁铁能吸住铁。

3、请材料员上台领取材料。

材料员上台领取材料:一块磁铁和7枚硬币,小组所有成员进行实验,教师参与其中。

4、哪种硬币里含有铁的成分呢?为什么有的硬币能被磁铁吸住?而有的硬币又不能被磁铁吸住呢?想进一步了解硬币吗?请看大屏幕!

教师出示课件:硬币的成分,学生认真阅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学会用磁铁来辨别一些铁制成的物体,这是从探究和应用方面来帮助学生建立和加深“磁性”的科学概念;同时也教育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周围的世界,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畅所欲言。

2、现在老师也遇到一个难题:老师不小心将一枚回形针掉进了装满水的塑料杯子里,要想不碰到水,该怎么办才能把回形针取出来?

学生汇报并演示:用磁铁紧贴着杯壁往上移动。

3、其实,磁铁里面还蕴藏着很多的秘密,希望小朋友们课下继续探究!

【设计意图】学科学,关键要用科学,通过实验让学生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从而让学生继续开展新的探究活动。

篇6:三年级科学下册《磁铁有磁性》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准备了学生做实验所需的各种材料,并在互联网上找了一些做实验要用的材料的照片,刚开始我想用铁钉让学生做实验,但考虑到铁钉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我把它改成了订书针。在做磁铁隔着物体吸铁的实验时书上是用塑料片,但考虑到为了区别与其他的薄物体,我又把它改成了塑料块。开始,我用如何取出瓶中的铁钥匙导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件的使用也使教学更加直观。

看到实验材料,学生们都跃跃欲试,但由于平时的教育,学生在课上没有出现乱动实验材料的现象。在分组合作实验这一环节,学生们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做实验,认真记录实验结果,认真进行汇报。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每位同学不但自己参与实验,而且能与其他的同学分享实验过程与结果,从中体验到了实验的乐趣。但是在做磁铁吸引硬币的实验时,投影效果不是太好,由于这节课没有试讲,上课时有些紧张,所以有些环节显得不太紧凑。在学生做实验前,没有把实验要求讲清楚,导致了有些小组不知如何正确地实验,好在我在巡视的时候及时发现了问题,并及时进行了个别指导。

我认为,要上出一堂好课,充分的准备是必需的,但即使如此,也常常有一些事与愿违的情况发生,我们应不断吸取他人与自己的经验与教训,不断弥补不足,才能不断进步。教学之路,任重而道远,我将不懈努力,孜孜以求……

篇7:三年级科学下册《磁铁有磁性》教学反思

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玩过磁铁,对磁铁已经有一定的了解。“磁铁有磁性”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激趣导入,交流“我知道的磁铁”,从引导到“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的讨论和观察活动中,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磁铁有磁性这一最基本的性质的认识。然后通过交流在观察中的发现和产生的问题,引发出后续的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逐步加深和扩大学生对磁铁的认识,并最终指向综合运用。纵观这堂课的教学,让人有喜也有忧,为能更好地惩前毖后,现反思如下:

教学开始,我创设了“表演小魔术”这样一个情景:在一只乒乓球内藏入几根小铁丝后重新粘合,并在手中放入磁铁。当我将乒乓球放在手上时,乒乓球就牢牢地“粘”在了上面。当学生看到这里时,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有的已在下面喊起来了。在科学探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问题及探究动机的形成。要形成问题和探究的动机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来导入教学。情境导入是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与前提。小魔术是孩子最喜欢看的一种节目,“乒乓球怎么会粘在老师的手上”正是小魔术产生的效果。它激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顺利地引出了本堂课的研究对象──磁铁。

材料在科学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整堂课我都很注重用材料来调控课堂节奏。如在材料的准备上我准备了课本66页上的铁钉、回形针等十多种典型的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先让学生预测其中的那些物品能被磁铁所吸引,那些不能被磁铁所吸引,然后再用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孩子们的预测是否准确。

由于学生平时都玩过磁铁,对磁铁都比较熟悉,特别是磁铁能吸铁一类物体的本领。只不过他们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没有向更深层次研究。由于是常态的科学教学,在教材处理上我还是不够大胆,使学生动手探究的时间受到限制。

篇8:三年级科学下册《磁铁有磁性》教学反思

一、教学胜利之处:

1、善用资料,调控课堂节奏。

资料在科学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整堂课我都很注重用资料来调控课堂节奏。如在资料的准备上我有意地给每一小组提供了铁钉、回形针等十种典型的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既达到了种类多、易比较的要求,又让同学体会到科学其实就在身边;在下发资料前,先讲清实验的要求和注意点,防止出实际验操作的错误与失败;在汇报交流时,先要求同学把资料整理好,勿让资料影响交流的有效性,使同学养成专心倾听的科学学习习惯。

2.自主探究,发现探究问题

由于同学平时都玩过磁铁,对磁铁都比较熟悉,特别是磁铁能吸铁一类物体的身手。只不过他们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一些外表现象,没有向更深层次研究。所以在考虑了同学的实际情况后,我尝试着引导同学在简单了解了几种常见磁铁的形状和名称后,给每一小组提供了铁钉、回形针等十种典型的实验资料和一块条形磁铁,把珍贵的时间移到“动手玩磁铁”中去,尽可能地提供玩的时间和空间。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的生硬”我知道这是在每一个实验之后,语言的过渡还欠缺。

2、我可能过分强调了磁铁的磁力有大小之分,在用条形磁铁和环形磁铁分别来吸引同一支圆珠笔的时候,把同学的思维引向了是不是就是环形磁铁就好,而条形磁铁不具备这一特点。

虽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总会有瑕疵,但是我们可以做的更好,让我们的同学有更多的受益!

磁铁为什么失去磁性优秀作文

四年级《磁铁的磁性》说课稿

《磁铁》中班教案

三年科学《把固体放入水中》教案

有趣的磁铁中班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磁铁教学设计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磁铁闯世界作文

科学放大镜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三年科学《磁铁的磁性》优秀教案(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三年科学《磁铁的磁性》优秀教案,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