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wenjie2007”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三年科学《把固体放入水中》教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三年科学《把固体放入水中》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三年科学《把固体放入水中》教案
三年科学《把固体放入水中》教案
教材开发:
课题出自国标本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固体和液体》单元第二课,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固体在水中的表现,了解固体的更多的性质:沉浮性质、溶解性质等。本课在此基础上,作了调整,为学生准备了两组材料:大小不同的蜡烛,苹果、苹果片,土豆、土豆片;方糖、砂糖,粉笔、粉笔头,长短不同的塑料棒。通过这些材料,让学生发现物体在水中有沉浮现象、溶解和不溶解现象等,也通过不同的材料对比让学生发现:改变物体的大小不会影响物体的沉浮,但会改变物体的溶解快慢。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仔细观察物体,发现同一种材料制成的物体会有大小不同;
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预测这些物体在水中的'不同现象;
学生能够通过实做,验证自己的想法;
能够通过整理数据发现物体沉浮现象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没有关系;
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体在水中会有溶解现象、沉浮现象等;
知道物体的大小不影响物体沉浮,会影响物体的溶解速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经验往往会靠不住;
整理数据会得到有价值的发现。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提醒学生在新的环境里,发言和大声汇报
学生做什么? | 教学流程 | 教师做什么? |
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经验和想法,也听别人的经验, 能够觉察物体的不同,能够发现两组材料在大小上会有显著区别。 | 观察与比较 | 「主题」的提出: 出示材料,提出观察要求 1、认识这些物品。 2、比较两组物品的不同和相同。 |
根据自己的经验,推测物体在水中的表现。 提出物体在水中不同表现在记录纸上如何表现。 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在记录纸上。并提出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想法。 [提出我们的实验要求] 了解实验的性质、研究的范围?知道我们可以做什么?要做什么? [着手来探究] 我们打算怎么做:规划一下流程,做什么?谁来做?需要多少时间? 怎么取得资料?实验怎么做?怎么记录? 汇报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哪些是自己原先就想到的,哪些是自己没有想到的?这些实验现象对自己会有什么启发? | 假设与验证 汇报与交流 | 提出问题:将两组物体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两组材料在水中的表现会一样吗? 指导学生做记录,归纳学生的各种经验和想法,将学生的一些想法整理在黑板上,并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在记录纸上。 [协助学生确定实验方法] 问题让学生讨论:打算如何做实验,如何收拾材料,如何记录。理清各实验的过程,确定实验的观察内容。 [协助学生实验] [实验结束鼓励学生就实验现象提出自己的想法] |
综合整理两次实验的资料、报告,发表自己的实验心得,也听取别人报告 [我们的发现] 这些数据显示什么意义? 依据数据我们可得到什么结论? [检讨与建议] 获得对整个实验的理解。 | 整理记录 分享经验 | 提出整理实验资料的任务:对2、3两页的实验记录进行整理,形成总结 安排机会和情境,各组发表心得,并促进各组间互相学习,使每个人都能汇集到别组的经验。 提出综合性的想法、检讨实验得失、提出新的问题。 |
篇2:把固体放入水中的教学设计
把固体放入水中的教学设计
一、学情调查与分析
首先在三年级一个班进行调查,这些内容是同学没有学过的,通过5道结构性很强的题目了解同学已有的知识储藏和思维水平。其次同样的5道题目在四年级进行调查,这些内容同学以前学过,了解知识运用和发展的难点。最后从一个班抽取思维水平和知识储藏层次不同的同学进行访谈,通过访谈,了解同学在固体沉浮规律问题上所表示出来的不同的思维轨迹,有利于在教学中照顾差别。
通过调查确定了探究固体沉浮规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我认为有必要在初步感知固体沉浮现象的基础上搭一个弹性跳板---指导同学体验改变固体的沉浮,有了这个体验之后,就能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二、教材分析和处置
《固体和液体》单元是根据课程内容规范中“物质世界”里的“物体与物质”的相应条文编写而成。
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我把本单元教材做了处置,共分两大体系。体系1中包括《认识固体》、《把固体放到水里》、《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体系2中包括《认识液体》、《把液体倒进水里》。在体系1中,我将《把固体放到水里》和《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进行融合,根据同学的生活经验和认识事物的规律,分离出3个具有结构层析的内容:
1.把固体放入水中,初步感知固体在水中的现象,体验沉浮是可以改变的。
2.引入重量和体积因素,探究改变固体沉浮的秘密。
3.尝试同液体分离。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属于第一局部,把固体放入水中,初步感知固体在水中的现象,体验沉浮是可以改变的。
三、活动目标和指向描述
知识技能:把固体放入水中,感知沉浮现象。
过程与方法:探究改变固体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严谨实验,体会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感知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尝试用多种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
四、资料结构性分析
1.结构层次性
第一层次:探究资料是生活中常见的,经常拿来研究物体沉浮的资料,有小木块、鸡蛋、石头、铁钉、螺帽、玻璃球。
第二层次:探究资料也是生活中的资料,但是我们一般不拿它们来研究物体的沉浮实验,有玻璃注射器、土豆、粉笔、苹果、安全丝、蜡烛、玻璃瓶、辣椒、橘子。同学对这类资料缺乏经验,因此第二类资料的使用会给同学留下深度的思维空间。
2.结构功能性
注射器的功能不光是用来研究固体在水中的沉浮,也是打开同学思维的金钥匙。有的小组发现注射器是沉在水底,有的小组发现注射器是浮在水面上,抓住这一点让同学知道同一个物体在水中沉浮是可以改变的。
五、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固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将第一组资料放入水中,通过同学的回答知道固体在水中有沉浮现象。
2.引进第二组资料,进一步协助同学感知固体在水中的沉浮。
●小组预测
●实验验证
●交流汇报
生成问题:注射器会怎样呢?为什么有的小组的注射器是沉在水底,而有的小组的注射器是浮在水面上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抓住矛盾,生成问题,将同学思维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同时自然地完成教学的过渡。
(二)、探究改变固体在水中的沉浮
注射器在水中的沉浮是可以改变的,看来同一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是可以改变的。在我们刚做实验的时候还有一些资料,它们的沉浮可以改变吗?请小组讨论看看有没有方法改变它们的沉浮。
1.小组讨论怎样改变固体在水中的沉浮。
2.提出假设,交流方案。
3.小组探究,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改变固体的沉浮。
4.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同学通过实验,知道沉浮是可改变的,为下一节《探究固体沉浮的秘密》做好了思维和知识上的准备。
(三)、探究引伸,引发新考虑。
1. 我们实现了将物体由沉到浮,由浮到沉。
2. 设疑,我这有一个辣椒,它很神奇,它可以不时的实现沉浮变化。教师演示。
3. 引发新考虑:你能连续不时的改变同一个物体的沉浮吗?
4. 课外探究
教育应该有大课堂意识,科学课更应该有大课堂意识,沉浮自如的辣椒将同学的思维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为小朋友们课后探究留下独白的空间。
六、关于活动评价
注重通过课堂评价组织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序性和有效性。本节课我的评价方式有:
关于评价主体:三元互动 。同伴、自身、老师。从他们中间我得到几颗星?
关于评价内容:广角三维。我知道秘密了吗?解决困难时我的意见起作用吗?你有成绩感吗?
课堂评价方式:倡议人文。
这节课,我最满意的地方是。我们组值得嘉奖的是 。
七、反思一得
科学探究课要有活跃的气氛,更要有深层次的考虑,动思维和静思维交相辉映,同学思维的活跃才是课堂活跃的第一特征。
篇3:三年科学《物体在水中是沉的还是浮的》教案
课前谈话:
中午我到你们教室里面,很多同学很热情,有学生问我贵姓。板书:姜,杭州。看到这三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出题考考大家。一个啤酒瓶的盖和一个塑料球,请你比较一下,哪个重?哪个轻?
塑料球重,铁盖轻。
那我问:塑料和铁比较,哪个重?
铁。
哎,那怎么??
塑料球大,铁小,就塑料球重。
那同样大小的塑料和铁哪个重?同样大小的木块和铁哪个重?
那谁来猜猜看,今天我们学什么?
黑板上写着。
140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观察物体在水中是沉的还是浮的?
你们会观察吗?
会。
怎么观察?
一生上台演示。
他是怎么观察的?
生:他是将物体扔下去观察的。
你认为他这种观察好吗?
生:不好。
为什么?
扔下去可能会将水溅出来,可能打破了玻璃容器。
1407啤酒瓶盖到底是沉还中浮?
教师演示:沉,浮。
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观察?
生:竖的让它下去。
今天我们观察的是物体在水中是沉的还是浮的,所以我们将物体放下去的时候要让尽可能多的水浸到水里。
演示:啤酒瓶盖在水中是沉的。
刚才还有一个塑料块,那怎么来观察?
完全浸到水里,看看它是沉的还是浮的?
浮的。
像铁盖那样,碰到容器的底部的叫“沉”;像塑料块这样,不接触容器底部的叫“浮”。
1411如果不给你们提供水,你能观察判断哪些是沉的?哪些是浮的?(用2分钟时间来观察判断。)
学生:能。
为了让大家节省记录的时间,我建议大家用“↓”表示沉,用“↑”表示浮。
小组长上台领取材料。
请大家抓紧时间。
你们都整理好了,请大家把材料整理一下。
我刚才到各个小组收集一些判断比较快的同学,每个小组选择了一个。
你刚才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生1:根据重量。重的沉下去,轻的浮起来。
生2:我用手去感觉。
大多数同学都是用轻重来判断的。只有一种判断大家是一致的,看到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那到底它们在水中到底是沉的还是浮的,看来还是要将它们放入水中,然后分成两堆。(实物投影:把这些物体一个一个地放入水中观察,然后把它们按沉浮分为两堆。)
1419请你们将地下的水拿上来。
请你们将物体按沉的和浮的分成两堆,然后将水放到到地下。
1422建议卡A:观察:沉的物体和浮的物体有什么特点?浮的物体有什么特点?比较:沉的物体与浮的物体的大小、轻重?思考:怎样的物体沉?怎样的物体浮?
1425怎样的物体是沉的?怎样的物体是浮的?
生:比较大的,比较重的都是浮的;比较小的,比较轻的都是沉的。
其他小组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齐:没有。
现在有很多同学又举起手来了?
生1:弹珠也是沉的。
生2:那如何石头很大很大的也要浮起来了。
生3:那铁的……
有人提出疑问了?
生1:如果木块是很小很小的,它也会浮起来的。
如果一块很大很大的铁,放在水里也是沉的。
师:跟轻重有没有关系?
现在我们又有新的说法了??
物体的大小跟它的沉浮是没有关系的?物体的轻重跟它的沉浮也是没有关系的?可不能都是有关系的?
1430比如说,我们撇开物体的轻重,那到底是大的物体沉呢?还是小的物体沉?
生:做实验。
师:做实验是一种好方法。请大家讨论一下。
投入出示:我们用怎样的物体来继续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431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1433同学们,我们先静下来。
木块是大的,石头是小的,回形针是小的,
如果我们将回形针做成木块一样大小?那他的沉浮还是一样吗?或者说我们从木块上取下一块跟回形针一样大小的,那它的沉浮还会一样吗?
一样,不一样争论不休。
如果老师再为你们提供一套材料,那你们认为会有什么变化吗?
我这儿正好准备了一套材料,它们的大小都是一样,就是轻重不一样,大家先比较一下,然后再来看看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先请大家把桌子上的材料整理好。
把水拿上来。
1437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巡视。
1440我们用怎样的物体来继续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你们刚才观察的结果是怎样的.?
……(重的是沉的,轻的是浮的)
根据刚才你们的观察,你有什么想法?
生:像刚才那样几块一样大的物体在一起,我想看轻重和大小是可以看出他们沉浮的。重一些的物体容易沉,轻一点的物体容易浮。
生2:一些物体在大小一样的情况下,他们的轻重和沉浮是有关系的。重的是沉,轻的是浮。
师:根据刚才的材料,我们通过观察以后发现是不是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是在什么情况下?
生:大小相同的情况下。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球,看上去他们大小是一样,轻重一样不一样呢?
生:不一样
师:通过掂说明他们的轻重不一样。我把这些球放入水中,会是什么样呢?
生:两沉两浮。
教师演示,两个沉下去了。
剩下的两个球会怎么样呢?哪个会浮起来一点,哪个会沉下去一点?
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下节课再见。
板书:
★ 科学放大镜教案
★ 科学活动教案
★ 大班教案科学
★ 三年及范文
三年科学《把固体放入水中》教案(推荐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