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凤凰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语言描写,写作技法指津 教案教学设计,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语言描写,写作技法指津 教案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
篇1:语言描写,写作技法指津 教案教学设计
语言描写,写作技法指津
语言描写也叫言语描写,就是描写人物的说话(包括对话、会话、独白)。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是人物思想的直接体现,因此语言描写最重要的是能反映出人物的心声,从而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具体描写时应注意:
① 要有必要的交代,如什么人谈话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等;
② 要根据需要恰当运用直接引用(人物原话)与转述(人物说话大意),直接引用要用引号;
③ 人物语言要切合人物身份、年龄、职业、性别等,力求生动、精炼、形象。
二、文题示例
请以“我就是我”为题,写一篇小,字数200字左右。
提示:这类题目(包括“我”“我的怪癖”“我就是我”等)从形式上就是人物自述。先要明确中心,如我的性格如何?是内向整天少言寡语,还是外向爱说爱笑?其次要有层次有顺序地描述性格形成的由来或能够表明内向或外向性格的典型细节、事例,还有别人对“我”性格的精简评价等。性格越具典型性,给人的印象越深。
[例文评析]
我就是我
爱说爱笑,这就是我。
我喜欢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愿意和他们交往,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我走到哪里,哪里便会有我的笑声。我的笑很有特点--听到的人都说甜。为此我得到一个雅号--笑笑。
与我往来多的当然是我的那些同学。我们每天在一起上课、玩耍,我感到那么有意思。我似乎和谁都合得来,到哪里都受欢迎。我也有很多烦恼,也会遭到失败挫折,我总是用笑声来打发他们,很快把他们抛得无影无踪,因此,人们看到的总是我的笑声。
也许因我太爱说爱笑,调位子时,老师把我排到了第一排,还把全班最不爱说笑的同学放在了我的身边。但不久又把她调开,因为她跟我说笑个没完。
[简评]:习作的语言描写坦诚、生动且不乏幽默,最重要的是用“心声”表现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鲜明、突出,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结尾的小细节,充分表现了其性格的感染力。
三、常见写作失误探因
人物描写的中常见的失误有四种: 1、对人物语言不加选择或选择不当,使人物语言与其身份、性格等严重不符。这是最为常见又最难克服的失误,它是描写能力高低的反映。
2、千人同调,万人同声,男女老幼一套口气,语言无个性。这是对生活中的各种人物的谈吐缺少观察与体验的结果。
3、话语拖沓、重复、枯燥,味同嚼蜡。这应加强课外阅读,注意从书面语与口语中汲取营养。
4、缺乏必要交代或因标点使用不当而造成说话人的话语界限混淆,不知何句是何人所说。
四、写作训练
通过一对父女(或母女)的对话描写,表现俩人不同的身份与性格特征。
提示:注意说话人的口气与措辞的差异。
[语言描写,写作技法指津 教案教学设计]
篇2: 五指歌语言教案教学设计
五指歌语言教案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要求“一、二、三、四、五”会读写。
学会读《五指歌》,并牢记下来。
活动过程
1、孩子我们今天来学新儿歌好不好?
2、儿歌的名字叫《五指歌》。
3、先听老师给你们读一遍。(出示板书)
4、看板书现在老师读一句,孩子们也要跟着读一句。
5、反复的读几遍,读的.时候可以加点动作。(幼儿更容易牢记)
6、现在都认识这几个字念一、二、三、四、五了。
7、我们现在来学着写这几个字,孩子们伸出手指比划的写。
8、先看老师把这几个字写在田字格里,字在田字格所占的位子。
9、和老师一起边说边写。
10、我们再读一遍《五指歌》后,拿出田字格本,一个字写两行。
活动结束
1、在孩子写字时,教师要每个幼儿把手指导。
2、写完后,做个手指小游戏,来放松放松。
活动准备
教师设计好的板书。
田字格在黑板上画好。
篇3:《写作要有个性化的语言》教学实录(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写作要有个性化的语言》教学实录(苏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上课,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都在猜,今天老师上什么课?有些同学在翻语文书,不要急,先来听一段故事:在美国的新墨西哥州,有一个苹果园主叫杨格先生,他果园生产的高原苹果,畅销国内外,然而天公不作美,一次冰雹把苹果打得遍体鳞伤,但是杨格已经在果树开花的时候,订出了9000吨优质苹果,,而现在苹果成熟,却遭到这样的遭遇,杨格将面临巨大的损失,但是杨格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他在广告词上动了一番脑筋,以致后来使他的这批苹果更加的畅销,同学们来想想看,这个广告词应该是怎样的话呢?
(学生思考)
师:尝试一下。(点名学生回答,连续3个学生没有回答出。)同学们没有经商的经验,我肯定是知道答案的,那我说?同学们不想再挑战一下了?(有一位学生举手,回答)
生1:这是上帝咬过的苹果。
师:“这是上帝咬过的苹果”,西方人信上帝,被上帝咬过的,这是一种福气啊,很有创意。
生2:今年的苹果被上帝定购了。
生3:经历风雨的苹果才更有滋味。
师:大家想的都有创意。这位杨格先生他的广告词是这样的:苹果上的疤痕是被冰雹打过的,认准疤痕,谨防假冒。后来人们一看到疤痕,就知道这是杨格的高原苹果,是没有污染的绿色食品。杨格的这段具有个性化的语言,给他带来了相当大的经济效益。广告词是这样,我们写作说话也都要有个性。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写作中的个性化的语言。老师希望同学们写作要有个性化的语言。(板书:写作要有个性化的语言)
『点评』用一个很具有吸引力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一下子就抓住了陌生的学生,把学生引进学习的情境中。导入设计的情境内容适切课堂教学的内容,是课堂学习的鲜活的案例。教师在初次的冷场后能合理的使用激将法,激发学生的挑战心理,并适时给予鼓励,让学生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迅速的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可是大家在习作当中,往往事与愿违,有的时候写出的话总是那么不如人意,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今天老师带来了同学们的习作中的语言。【发材料:片段①:天目湖这个名字我想你总听说过吧。它的夜景是最美的。晚上,我去看湖,一眼看过去,觉得天目湖真是美极了。
片段②:虽说生命是弱小的,命运之神会无情地挡住大门,但他会为你开一扇窗,你不必为自己的能力小而难过,只要你是尽力的。
片段③:我伸出手去,雨水就如母亲抚慰婴儿一样抚摸我,那感觉真是清爽极了。
片段④:我向那儿望去,只见一簇簇的青草犹如一条条伸展开的手臂蜿蜒着。】
师:材料上的话语,是我从同学们作文当中挑选出来的。请同学们看一遍,看完后,请指出这些语段在个性化语言方面有什么不足。
(学生阅读思考)
师:请同学说一说好吗?没有同学举手,我从同学们疑惑的眼神中明白了,同学们在疑惑什么叫个性化的语言?刚才老师讲的这个杨格的故事使我们认识到,个性化的语言的表达形式怎么样啊?(学生七嘴八舌的说:出人意料。)出人意料,非常新颖,还有呢?我们来想一下,还有什么样的语言才是个性化的语言呢?
生4:真实,有真情实感,带有文采。
师:富有文采,能够表达真情实感的,具有作者的那种灵动的语言是个性化的语言。还有吗?
生5:瞬间能打动人心的语言。
师:具有震撼力。
生6:读完后能够令人回味。
师:意味深长,发人深思。是具有智慧的语言。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具有个性化的语言,那么下面就能看出并且能够说出所给材料中的不足。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7:太绝对化了,缺少文采。
生8:材料中的语言太直白了,想像不太真实。
生9:有些语句有语病,不连贯。
师:这些都是我们写作中存在的一些不好的现象,同学们,那请你们想想看,在写作中,我们犯这样的错误原因是什么呢?
生10:因为字数不够,就翻来覆去的写同样意思的句子。
生11:在生活中不注意观察,没有观察,胡编乱造。
生12:积累的知识太少,功底不扎实。
『点评』这个环节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资源--学生习作语句选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发现现象,探究原因,教师组织教学很有层次,学生能够在前一个学习台阶的基础上继续深入。
师:同学们把原因基本上找出来了。不过有些同学有丰富的生活体验,能够仔细观察,用心感悟,所以他的笔下总是流淌着清澈的泉水,下面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你们同龄人富有个性的语言。
【分发材料:片段①:童年的我们都是时间的富翁,无论怎样挥霍,仍是那样富有。(马莹莹)
片段②:世上任何一个生灵都有求生的本能,即使它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根小草。(周闻)
片段③:生命是一种奇迹,在最初得到它时,便注定风雨漂泊,只是,在生命结束时,我希望那不是一种痛苦,而是回首这份奇迹时的真实感受与欣慰。(蒋涵晨)
片段④:期望在下一个出口,我的生命更精彩。(丁屿)
片段⑤:春夏秋冬--走过四季都是歌;人生百味,酸甜苦辣皆成文。(周骐彦)
片段⑥:时值黄昏,常州的天空显得一片灰蒙蒙的蓝,映衬着古朴与现实交相辉映的建筑,告诉人们:城市的夜要来了。果不其然,街边,各种洗头房中水开始哗哗地流,灯开始昏暗地摇,巷内不时挤进的轿车、摩托车哼哼地喘着气,五百年的历史,此时显得苍白无力。(翟嘉玲)
片段⑦:三个小姑娘,一个秀气,一个洋气,一个土气。秀气的满是灵气,洋气的满是娇气,土气的露出几分傻气。
片段⑧:这就是题海--永远做不完的基础题巩固题补充题综合题提高题边缘题压轴题,令你头皮发麻眼睛发花心口发慌手脚发抖。】
师:同学们,让我们通过朗诵来感受一下这种具有个性化的语言。
(学生齐声朗读)
师:同学们都读得笑了,这正是个性化语言的魅力啊。那么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待会请同学们总结写个性化语言的方法。
(学生阅读思考)
师:请同学们把你想到的方法写到黑板上来。交流方法,张扬你们的个性。
(学生上黑板书写。)
『点评』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的主要任务是探究写个性化语言的方法,教师又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资源,这些学习资源取材于其他学生的习作,从心理上比较贴近课堂中的学生,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采用朗诵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来体会语言的魅力,让学生到黑板上写自己的学习所得,给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同时也是很好的交流形式。而且书写的文字更有利于下一环节的交流和学习。
师:同学们总结出来的方法,写了满满一黑板,可见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智慧也是无穷的。下面让我们来学一下这些方法。
师:(逐个解读学生写在黑板上的方法。)方法都陈列在黑板上,我们也不用归类,每一条都有它成立的理由,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方法来运用于实践。(分发一份材料,让学生进行修改。)
【材料:
难忘那童年的竹林
独坐在书桌前,随意翻阅着一本杂志,一幅竹林水墨画吸引了我的视线,看着翠竹清健的风姿,我不由自主地回想起我童年时的竹林。
春天的竹林孕育了生命;夏天的竹林充满了活力;秋天的竹林满载着沉甸甸的丰收,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冬天的竹林。当寒风呼啸,雪花像蝴蝶般漫天飞时,竹林都默默容纳了这些调皮的精灵,任他们在自己的怀里嬉戏。即便压弯了腰,也从无怨言。那时的我总爱钻到林子里寻觅冬天的乐趣:握住冬竹使劲一摇,“哗啦”一声,雪花簌簌如天女散花般飘落下来,洒进我们的脖子里,凉丝丝的,滋润着我咯咯的笑声。
竹林里野趣横生。在竹林深处有一条干枯了的小河沟,上面填满了厚厚的落叶。沟边长着一棵粗而壮的枣树。每当枣儿成熟的时候,我和伙伴们就使劲晃着枣树,然后再到沟里寻找摇落的枣子。那枣儿像调皮的小孩儿躲在落叶底下。我们兜着沉甸甸的枣儿坐在沟边,饱食一顿,甜透了心窝。在沟里,偶尔也会发现几个鸡蛋,因为外婆家的那只不听话的母鸡总是爱把蛋下在沟里,如获至宝的我,小心翼翼地捧着鸡蛋送到外婆面前。
有时我们从家里偷来绳子,牢牢的拴在较粗的竹子上,做成秋千,荡呀,摇呀,那秋千底下摇出了我们心中的歌,荡圆了我们的梦。
如今,我已远离家乡,到城里来上学。记忆里中的冬竹、枣树,落叶丛里的鸡蛋,孤零零的秋千,仿佛一根根长长的绒线,一头系着我的心,另一头系着绵绵的乡情与童趣。
晚上,躺在床上,我仿佛听见了竹林那“沙沙沙”的声音,它们像在欢唱。竹林呀,你是否还记得我童年小的身影?】
(学生独立进行修改,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一个信封。6分钟后)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修改后的作品折叠后装进信封里,组长收信封。(教师把收上来的信封再交换分发给学生。)请同学们打开信封,拿出作品,看一下,分小组交流,推选出改得最好的作品来。
(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评选。)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推选的作品大声的朗读出来。
(三位学生到讲台上朗读别人修改后的作品。教师点评。)
师:虽然下课铃声响了,这节课要结束了,但是每一个同学心目当中都具有了很优秀的具有个性化语言的作品,那么下课你跟他去说吧。当然要写出有个性化的语言,光注重形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我们学会观察、体验生活,博览群书。
『点评』学以致用,趁热打铁组织学生进行语段修改,再次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并且用比较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自主修改。采用交换评价的方法可以消除学生一些害羞胆怯的心理负担,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相互评价,在评价中加强对知识的辨别和掌握。
『总评』这节课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循序渐进,逐层深入,每个环节组织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采用各种形式进行交流与评价,学生始终处于紧张兴奋的学习状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鼓励学生,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节课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无疑是最成功的亮点,也是执教教师研究的方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分发了三分学习资料,这些资料都是教师平时收集和整理的学生的习作。应该说每一个语文教师每学期都批阅许多篇学生的习作,这些习作都是鲜活的学习资源,这节课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篇4:写作指导动作描写训练教学设计
写作指导动作描写训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动作描写的概念、作用和一些基本技巧。
2、通过对具体语段的品析感悟,体会到动作描写各种技巧的显著效果。
3、掌握动作描写的方法,在练习中初步形成动作描写的技能。
4、培养追求准确、生动的描写效果的意识与习惯。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写记叙文,通常只会做简略的叙述,而不会做细致生动的人物形象刻画。为此,我设计了一系列的人物描写指导训练,包括: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在此之前,我们已经进行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方面的训练,学生对于人物描写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还不能把人物动作写细致、写生动,难以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究其原因,就是观察不够仔细,表述不够准确,不善于修饰渲染。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本节课,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和实际训练,使之掌握动作描写的基本技能。
三、重点难点
1、重点:领悟动作描写的技巧,训练动作描写的技能。
2、难点:在训练中实现知识迁移,形成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写记叙文,人物描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此前,我们学过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今天,我们来学习动作描写。
(二)、了解概念及作用:
1、屏幕显示“动作描写”概念,齐读:
“动作描写就是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叫做动作描写。”
2、屏幕显示“动作描写”作用,齐读:
“动作描写能具体表现事情的发生过程,生动地表现人物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突出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善用动作描写,能给文章增色很多。”
3、结合语段,体会动作描写的作用。
(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秋天的怀念》
这段文字,表现我瘫痪之后变得“暴怒无常”,写了“砸”、“摔”两个动作,就显得生动形象了。
(2)、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秋天的怀念》
这段话,写母亲劝慰我的动作,一个“扑”,一个“抓”,生动地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关爱。
(三)、技法训练:
1、诀窍一:认真观察,细化动作
(1)、讲解要领。
看得清楚,才能写得细致。具体来说,我们要注意观察人物头部、躯干、胳膊、手、腿、脚等部位的姿势和动作,并且清楚细致地描述出来。
(2)、品读感悟。
齐读两个语段,比较它们的表达效果。
①她走过去把蝴蝶逮住了。可是一不小心,蝴蝶又飞走了。她很生气。但很快,她又追赶另一只去了。
②她弓着背,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走到蝴蝶旁,猛地探身,双手一捧,就把蝴蝶逮住了。可是,一不小心蝴蝶飞走了。她又急又气,噘着小嘴,双手往腰上一插,但马上又像只小鹿似的蹦跳着追赶另一只去了。”
引领学生体悟:同样是写“捉蝴蝶”,前一段写得很粗略,没有写出具体的动作,人物形象不够鲜明生动;后一段则分别写出了弓背、踮脚、探身、捧、蹦蹦跳跳等具体动作,细致入微,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很显然,看得清,写得细,效果才好。
(3)、实战训练:我来做,你来写
教师做出下面的动作,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背着手走到一位同学旁边,俯下身子看他的练习本,然后点点头,向大家伸出右手,竖起大拇指。
学生描述出老师的动作后,老师指定两人读一读,大家评价写得是否细致。 2、诀窍二:仔细推敲,选准动词
能写细致,只是初步要求。要准确地描述动作,还得注意第二个诀窍——仔细推敲,选准动词。
(1)、讲解要领。
齐读福楼拜的一段名言。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教导莫泊桑说:“我们无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说明它,只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只有一个动词;要区别它的性质,只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不断地推敲,直到获得这个名词、动词、形容词为止。不能满足于差不多,用类似的词语敷衍了事。
这段话告诉我们:要不断推敲,找出最适合的词语。
(2)、品读感悟。
学生自读下面语段:
“我终于(爬、登)上去了,(蹲、站)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挪)。——《走一步,再走一步》”
读后从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3)、实战训练:看情境,填动词
根据特定的情境,揣摩人物心理,填上准确的动词。
天啊!要迟到了!
我 开被子, 下床来, 过衬衫, 上鞋子, 进洗手间, 出牙刷, 上牙膏,在嘴里胡乱 了几下,顺手 下毛巾,在脸上 了几把,飞快地 出屋子??
学生自己填好后,前后桌互相读给对方听,比较谁填的词语表达效果好。然后老师指读二人,大家比较表达效果。最后老师逐空显示自己所填的词语,同时品析其表达效果。明确之后齐读一遍,动词要读成重音,语速要快,以突出内心的急切。
3、诀窍三:抓住情态,恰当修饰。
(1)、讲解要领。
其实,不同的人(或在不同状况下)做同样的动作,也会有轻、重、快、慢??的差别;其神情姿态,也会有明显的不同。在动词前面加上恰当的修饰语,就会使文章更富于表现力。
(2)、品读感悟。
教师朗读两个句子:
①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的老师(魏巍)》
②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秋天的怀念》
解析修饰语的表达效果:用“好像”修饰“落”,表明看似要落下来,实则不然;用“轻轻”修饰“敲”,体现了力度之轻;表现出老师假装生气,实则疼爱学生的心理。用“悄悄”修饰“躲”,用“偷偷”修饰“听”,表现了母亲既担心我,又不愿被我发现,好让我畅快发泄的苦心。
(3)、实战训练:想情态,加修饰
想象人物情态,在下面各句的动词前加上合适的'修饰语。
1、我[ ]站起来,[ ]地向老师办公室走去。(领取奖品)
2、我[ ]站起来,[ ]地向老师办公室走去。(接受批评) 先让学生写下来,再指问两人,大家分别评价。
4、诀窍四:把握特征,巧用修辞
(1)、讲解要领。
如果只是原原本本地描述动作的过程,效果往往十分有限;假如我们能够采用恰当的修辞——例如比喻、夸张等等——加以渲染,就很容易出彩了。
(2)、品读感悟。
指读下面的语段
爸爸双手紧紧攥着车辕,一条腿向前跨出,另一条腿努力往后蹬,身体用力地向前倾,又瘦又长的身子弯成了一张弓。
齐答:
A.这段文字描写爸爸做什么事儿?<拉车>
B.他的体型有什么特点?<又瘦又长>
C.他的姿势有什么特点?一个字?<弯>
D.句中用什么修辞方法来形容他?<比喻>把他的身子比喻成什么?<弓>E.这个比喻表现了什么?<表现了爸爸拉车的费力和艰辛>
结论:可见巧妙使用修辞,可以收到极好的表达效果。
(3)、实战训练:看一看,填一填
观察图片,然后根据语段意思,填上合适的喻体:
随着“砰”的一声枪响,刘翔像 似的
向前飞奔着,只见他挥动着双臂,抬腿越过一个个
栏杆,身轻如 ,姿态优美,很快便把对手甩
在身后, 般地冲过了终点??
学生先填好喻体,再和同桌交流。然后老师指
名读两份,大家评价表现效果。
(四)、课堂小结:
1、知识回顾:动作描写的四个诀窍。
2、写作提示:在做人物描写时,把各种描写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好。
举例:
矮胖老师(外貌描写)站在讲台上,(动作描写)双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神态描写)待全班42双黑眼睛,惊讶得每一双都放大半公分后,他突然转过身去,面向黑板,挥手写下了排球大的三个字:王玉琳。(动作描写)
赏析:这段文字对王几何老师进行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把王老师业务能力极强而又十分自信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合成演练:
在单项练习的基础上,做一个综合的片段练习。
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掰手腕。大家仔细观察他们身体每个部位的动作,然后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清楚细致地写出来。写好后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看谁写得更细致、更生动。
写好后,同桌互相听读。然后自发展示或老师指名展示,大家按本节所学动作描写的各项要领,评点描写效果。
(六)、结束语。
今天我们学习了动作描写的一些方法,并做了相关训练。大家在平时学习中,还要用心观察、勤于练笔。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写出更加传神的精彩语段!
板书:
动 作 描 写 细化动作
诀窍:选准动词
恰当修饰
巧用修辞
★ 写作教学设计总结
语言描写,写作技法指津 教案教学设计(合集4篇)




